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慧校园的目的和意义

智慧校园的目的和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校园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智慧校园的目的和意义

智慧校园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校园;师范校园文化

现今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通过传感器、控制器、互联网等技术形成了物联网,这也成为新的承载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载体,且形式日益丰富。为了将学校的学习环境、生活服务平台进行深度优化,也为了使学校管理者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可视化的管理,物联网可以说是最为适用的。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其重心不再注重于文字和数据从简单的计算机处理发展到与声像、通讯等技术相结合,而是在于人与物之间的交互体验,人与物的相融合,这即对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承载方式做出了丰富和新,又为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所需的新环境和创新发展做出了大幅的改善和提升。

1 智慧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1.1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

不同的文化特征对应着不同的群体,而校园文化特征却对应的不仅是在校学生,还涉及教师和管理者这几类群体。所以此类院校中的群体文化也是不同于普通院校。因此,我们可以分为这几点:第一,“师范性”:此特点探其根源不外乎是教学方法的体现、师德的树立以及提高学生的质量。第二,创造性:创造性是发展师范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设想一下如果缺少了创造性,那么校园文化就无法被继承和发展。如何继承和发展校园文化,是需要把学校推陈出新的教书育人的理念以及与时代相符合的传播手段相结合,才能在校园中积累和沉淀下来优秀的文化。

1.2 智慧师范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依据大数据平台整合全体教职工、师生的信息,并且通过网络,把数据信息迅速上传到学校数据库,优化全体在校人员的教学工作与生活,从而形成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因此我们从中可以总结出智慧校园文化的核心:第一,计算机信息技术渗透到师范院校的各个领域和服务平台,突出在校人员的个性化;第二,打破校园与校园之间的壁垒,学科与学科的交叉、环境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国内外信息的有效互换;第三,依托庞大数据库,为广大在校人员提供智能化、综合化的服务平台。那么结合智慧校园的特点与师范校园文化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智慧师范校园文化的定义归为:通过智能智慧化的信息处理手段,在校园中形成一种泛信息化环境,并且培养优秀师资、树立和宣传师德具有重要意义。

2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存的问题以及原因

师范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就是“师范性”,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层次,物质基础设施、人文思想精神、学校规章制度。“创造性”既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充要条件,所以该特点应从培养出的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体现出来。但现如今,似乎“为人师表”,“尊师重教”的观念越来越淡薄,教师综合整体素质不高,我认为,针对当下现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诸多“品牌”院校不得不向综合类大学转型,这样一来使得学校的办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都要以综合类大学为标准。与此同时,学校性质的改变也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发生了转变,学生在课余时间虽然可以参加的活动种类变多,但是这些活动多为时尚、娱乐型,而师范性、学术性、思想性的活动越来越少;另外,想要打破师范教育封闭的体系走向多元化,这其中需要更多的创新力来推动,但是当下校园内“跟风”现象较为严重,使得校园文化在从表面上看轰轰烈烈,但无任何内涵;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包括院校领导、教职工、在校学生,但是当今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只有一部分学生,而任课教师、各部门职工等人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度不高,很少参与,也只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参观和评价。学校中各部门不积极的相互配合直接限制了学生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今,校园文化传播之所以没有成为影响广泛的一项活动,是因为专业课程开设的不合理、师资力量分配的不平衡所阻碍了广大师生对校园文化的探索、创新和继承。

3 依托于物联网智慧师范校园文化的理性分析

现今,我们所处的环境很大程度上是由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世界构成的。这就是所谓的物联网构成的世界,以传感器、数据库等多种技术手段将人与物联系在一起。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感器、互联网等技术具有共享性、互动性、虚拟性、包容性等特点,所以通过物联网营造的这种环境我们可以发展出一种全新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物联网营造的环境从不同侧面、不同的角度给师范院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

物联网被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物之间的交互”。这说明了新物联网环境赋予所有物体交互性的特征。物联网环境下的校园文化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都是网状模式进行的。由此可见,物联网环境打破了时空上的局限性,使受众不再居于被动的地位了,极大地提升了参与的积极性。一位著名传媒学家曾说过“在网络空间冲浪的人没有停泊的锚,没有固定的位置,没有透视点”。物联网环境建立的师范校园环境打破了真实与虚拟世界之间的严格界限,可以很快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方面得到运用,许多师范校园内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弥补人文方面的不足,建设校园环境。

4 结语

对于当前师范院校建设校园文化而言,突破传统校园文化界限,利用物联网建立一套新的智慧师范校园文化建设方案,非常利于在当下学校转型中“师范品牌”等诸多文化的建立,这种改革的思路和角度无疑很有意义。总之,利用物联网的理念,以其各种关键技术的应用为依托,均有效地解决了在校人员生活、学习、工作上的需求。在这段理论投入于实践这段时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我认为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师范院校可以采取试运行的方法,在试运行期间不断地发现问题并且完善整个由新媒体建立的系统。

参考文献:

[1] 黄怀荣.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D].北京师范大学.

[2] 陈明选.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和发展研究[D].江南大学.

[3] 吴F瑜.“互联网+”高校:搞笑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

智慧校园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慧校园;管理;现代科技

一、定义以及特征

什么是智慧校园呢?智慧校园是将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并且将高校的教学、教科研、学生的课程和日常管理等多项学习、服务智能化系统相结合的一种形式,能够实现教学、学习和生活为一体化的系统。智慧校园主要有四个特征:

1.利用互联网和智能化实现终端覆盖

智慧校园是将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覆盖在校园内,并且通过智能化终端将校园内的教学、环境、老师及学生的生活信息通过网络反馈至控制系统,为高校的学生管理事物提供大数据。

2.智慧校园中大数据的优势

由于智慧校园可以采集大量高校内的各种数据,并且具有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智慧校园明显区别于数字校园的一点就是,可以利用其数据进行分析,为高校的各项事务提供数据支持。

3.智慧校园的个性化服务

智慧校园的建设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师生更好的进行生活和学习,强调了能切实将服务的理念融入到校园建设管理中以更好的满足学校师生的各项需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了不同的、多元化的技术以满足校园师生个性化需要。

4.学习环境的开放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慧校园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学习方式。在系统中,信息可以进行共享,学习的方式、时间、空间都可以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表现为教学方式的更加多元化,教学实践的扩展性以及教学空间的多样性,这些都能够实现学习环境的开放式。

二、高校建设智慧校园中管理工作现状问题

智慧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管理,这一优点众多高校都能看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智慧校园系统的运行仍存在多种问题。

1.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不全面

想要利用好智慧校园系统,整合校内资源,结合信息化网络平台,全校性的智能化是必备的结实基础,智能化基础打实才能更好地利用科学模式进行统一化的管理。但是,据调查,众多高校虽然在建设智慧校园,但是学生的管理仍然缺乏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而教师的众多工作也没能和智慧校园有效的结合,仍然是数字化校园的的模式。智慧校园中的众多系统也没能很好的利用和开发,建设智慧校园的形式化大于实质的意义,师生的管理工作仍然处于瓶颈状态,导致智慧校园的功能作用未能在学生管理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影响了学生的管理质量。

2.智能化服务不足

高校的管理工作是日常重要工作之一,智慧校园系统的建立理论上可以为高校的师生带来智能化的服务,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校园实时信息。但是,这一智能化服务需要将校园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融入智慧校园系统。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高校并没能进行资源的整合,导致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服务。以考勤系统为例,没能整合学生信息等现象,就导致仍需要高校的教师人工进行考勤,这不仅低效率,也浪费宝贵的教科研时间,增加教师的负担,且工作管理也无法满足学校的需求而给学校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3.忽视了信息技术与学生教育的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的广泛运用,学生的教育培养模式也出现的明显的转变,微课等教学模式被广泛运用在了学生的教育培养中,这明显给高校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来为教学方式的改革提供有效的保障,这同时也是智慧课堂建设的必然要求,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要想保证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往往要求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能有效摆脱机器对学生学习的干扰,以促使智慧课堂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然而从现实层面来看,智慧校园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明显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作用的发挥,而影响了学校学生管理的质量。

三、优化智慧校园中管理工作方法

在现在这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下,同时也是新一轮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发展情况下,利用智慧校园,依托信息化管理高校,提高工作水平是大势所趋,也是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所要进行的必要步骤之一。

1.依托信息化技术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智慧校园的建设其根本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以人为本,提高师生综合素质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为校园内师生建设智慧化、便捷化和安全化的环境,让管理模式与时代接轨。因此,在智慧校园应用的时期,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深入一线教师之中,指导教师使用智慧校园系统,学会操作终端如手机、平板等。同时技术人员也应该将相关学生的信息录入系统之中。在系统的稳定和完善后加之以技术成熟和制度的完善,来构建一个安全稳定,全员参与的智慧校园。据悉,宁波某高校利用智慧校园系统,将早操晨跑打卡制度融入其中,以相应教育部门的“走出寝室、走下网络、走向操场”的倡议。学生的管理十分便捷高效,只要刷自己的校园卡即可。同时早操晨跑的相关信息如时间、次数等与体育成绩挂钩,不仅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率,更是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2.融合信息资源,加强智能化服务

青年接收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目前高校内的学生大多是1995年后的青年,这一代更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成长起来的,对于智能化的服务兴趣浓厚且有着较大的需求。这些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上、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上,甚至平日的生活中都紧密的与信息化、智能化的服务结合。高校中,能全面并系统的融合信息资源,在智慧校园的平台加以共享来服务学生,这是一个创新且高效的学生工作管理的方式。这也是智慧校园系统的达成目标之一。为了体现人性化、清晰化的迎新方式,突出学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众多高校采用网上迎新的方式。在学生生活方面,部分高校的宿舍管理员采用智慧校园终端,通过发送视频指导学生如何整理宿舍、安全用电等方面。学生通过登录智慧校园可以随时随地反复的观看和学习,提高自我管理和生活的水平。

3.建立智慧课堂,完善信息平台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也是主流趋势。例如现在较火热的翻转课堂。这是一个以网络为基础,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深度协作式教学。翻转课堂也是目前许多高校主要打造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首先,高校应梳理校内资源,促成各学科相关院校资源共享,并将资源进行整合,完善资源共享平台,然后向教师和学生提供这一平台,课堂教学无障碍。同时依托大数据的分析和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并评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在部分高校中,为了进一步引导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式教学等等,高校建设微课堂、微教室。通过建设这些新颖的模式,引导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模块化自主学习。与传统的讲授方式不同,课堂有着更加活跃的气氛和民主的氛围。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学生可利用终端设备与同学、教师进行小组交流或者在线指导。这一模式的构成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学风气的浓厚,同时为智慧校园的建设奠定了结实的基础,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现代高校而言,智慧校园是一种相对较高的目标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竞争实力水平。基于此,要想提高高校的竞争实力,就必须要能给予智慧校园的发展充足的重视,并切实有效的在智慧校园背景下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要求能切实从智慧校园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出发,基于当前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确保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要求来对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进而促使高校学生管理的质量得到充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亚杰,王克勇,何健勇,孙明利.基于PDCA的智慧校园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

智慧校园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3篇

智慧教育离不开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 智慧校园是在社会交互的学习环境下,在线学习和线下学习并不互斥,学生可以互动和合作。智慧课堂由一个单一演讲者主导的教室变成研讨室,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聚在一起分享观点,教室就变成了一个由学生自己安排学习的实体场所。爱普生CB-595Wi超短焦互动投影仪全新的投影方式更灵活,用户可以把投影机放置在桌面上,不需要安装吊架也能轻松获得大画面。桌面垂直放置投影技术改变传统投影方式,配套专业桌面投影用吊架,充分利用空间满足小课堂教学需求,让学习、 讨论、互动更轻松。

智慧课堂是基于关系的课堂,核心是要创设一种平等的供需关系,目的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和创造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这样的课堂必定是一个思想活跃、情感流通的场所,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因此打造智慧教室,创造属于教室的力量,让学生身在其中,就能激起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动手实验和探究变成一种常态。爱普生CB-595Wi投影机标配两支电子笔,能够支持两个人同时进行书写或标注,彼此不会产生干扰和延迟。同时充分考虑老师和学生的使用习惯,新增加侧面按钮和手指触控功能,快速实现写字和橡皮擦模式的切换,并实现在投影屏幕上随心拖动图片、放大缩小和书写批注,流畅的触控体验让教学更生动、高效。

智慧课堂不止于“求效”,还应以“人本”为基石,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意志品格、精神信念的课堂。智慧课堂更尊重学生主体创造,注重问题即时生成,同时顺应学生心理特点,变换更替学生的兴奋区域,运用实验、图式、讨论、争辩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大脑的兴奋区域不断处于变换更替之中,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爱普生CB-595Wi超短焦互动投影机拥有完美的图像效果,3300 流明的亮度,老师不需要在黑暗的环境中就可以清晰地演示投影图像。短焦技术有效避免了投影图像的桶形失真,画面边角更锐利,演示效果更好。尤其适用于生物、地理等需要画面清晰、色彩唯美的图片展示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艺术”体验中学习知识。

智慧校园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4篇

“橘生淮北能否为橘?”这是附小领导层经常思考和担心的问题。树立一个品牌不容易,而品牌的传承和发扬远比创品牌更为艰辛。如何维护与创新学校品牌,使学校品牌基业常青,成为附小新的研究课题。经过附小领导层的反复讨论,确立了“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发展”的思路。加强文化建设首先要找准自己的核心理念,根据教育的现状和学校的实际,我们提出“启迪智慧,明亮人生”的。

一、“启迪智慧,明亮人生”的核心办学理念

1.提出的背景

当一个懵懂未知的六岁孩子进入我们的学校,在此后的六年中他会发生什么样的积极变化,毕业时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又是如何保证孩子成为理想中的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学生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的爱好。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每个学生都蕴含有巨大的生命潜能与能量特质,教育者应当在尊重学生个体生命价值的基础上,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教育孩子应该不是以人类的当前状况,而是以人类将来可能的最佳状况,即合乎人性的理念及其完整规定为准进行教育。”确实,教育是对未来的一种定义,一切的教育活动和行为最终都指向生活。因此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在关注儿童当下的校园生活状态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儿童未来的幸福生活。

2.“启”的含义

据汉语词典释义,“启”有开导之意:启迪、启发、启蒙、启示,教育就是开导蒙昧、启迪智慧的过程;“启”又含开始之意:启程、出发,承上启下,寓意附小迁入滨湖新区后,仍将传承历史、继往开来,在滨湖起航。这一理念是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儿童未来关系的解读。

3.对智慧的理解

关于智慧,古今中外教育家、思想家如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孔子等都做过专门论述。我们的理解是,智慧是一种整体品质,以美德和创造为方向,以能力为核心,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赋予它底蕴和张力。愉快、欢悦、幸福,是智慧的“表情”。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欢悦地感受到幸福,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让他们获得智慧。而有人将智慧与智育等同起来是片面的、有失偏颇的。

二、践行“启明教育”办学理念的载体

没有载体,文化就是虚无缥缈的,办学理念就是空洞的。我们通过以下载体,落实“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

1.载体一:“启”文化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以雪的方式灌溉”,这是一位高僧在谈及佛教及教育时的一句话。他说:“无论什么教育,只有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人之职,育人之事,绝对不能暴风骤雨,更不能山洪暴发,若如此,原本蓄势待发的生命将被扼杀在萌芽之中。而应以雪的方式灌溉……”

因此,我们注重校园隐形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墙壁上的宣传栏都是属于学生的,图书角及图书漂流活动都是为学生而设置的,学校的文化长廊、科技长廊、乐学园、成长林、拂晓电视台、体育馆也是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我们认为校园内的一切事物都具备对学生进行隐形教育的功能。通过“随风潜入夜”式的熏陶和感染,达到启迪智慧、养成品质的目的。

儿童对于视觉形象的接受是很强的。因此,我校在全方位的校园环境中,包括校园的景观设计、教学楼的命名,都赋予其文化内涵,不仅为学校增加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还更好地传承了历史特色。

2.载体二:“启”文化引领下的学校制度重建

“关注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是学校制度重建的目标和理想追求。

基于学校的现状,我们积极探索“一校两区,协同发展;资源共享,成果同创”的办学思路,实施崭新的重心下移的管理模式以及先进的校本及网络教学,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为落实好附小的教学文化,我们注重切实抓好以“启智教学,明慧课程”为主题的教师研修深造改革。如尝试加大经验性课程的比重,尝试开展自学自育性质的教学,尝试进行分组教学,尝试创设综合性课程,尝试小班教学,尝试灵活的教室空间布置,创设教具学具开发大奖以及吸收家长和社会人士担任校本课程教学等。

3.载体三:“启”文化引领下的学校活动和仪式

没有丰富的活动,就没有丰富的教育,没有丰富的教育哪来明亮人生?学校围绕核心办学理念精心设计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通过举办有意义的活动、仪式强化学校核心价值观,重点打造“两节、三周、一游学”的“启行”主题文化活动。

(1)“两节”即每年举办一次文化艺术节和一次游戏节。以“美的色彩、美的旋律,启迪美的心灵;全面参与、全面发展,培养全面人才”为宗旨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在每年五月举办,为期一个月,共有六个主题:一年级有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自理比赛;二年级有培养良好习惯的附小一日常规童谣比赛;三年级有魔方大赛、棋类比赛等;四年级有合唱、表演唱等;五年级有“变废为宝”环保比赛;六年级是“我真棒”展示和“最佳辩手”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此外,艺术节期间还开展“巧手绘童年”书画展、陶艺作品展、综艺歌舞晚会以及“阅读滋养心灵”的书香校园活动等。校园文化艺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所有的活动都围绕学校核心办学理念,搭建多元平台,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以“童心,在游戏中放飞”为基本设计理念的游戏节,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智慧,促进人的发展。体育游戏比谁“更远、更快、更高、更强”,全校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身体,锻炼毅力;亲子游戏“游戏一家亲”中,一年级学生和家长一起参加游戏,增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体验“父辈的童年游戏”、踢毽子、“造房子”、跳皮筋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游戏的乐趣……孩子们在小学生活中充满了欢笑,充满了灵性和智慧。

(2)“三个特色周”即围绕学校的特色培养目标(“三百工程”),开设了三个特色教育周,分别是每年五月的科技周、十月的体育周和十二月的英语周。

(3)“一次文化游学”即每年四月的“文化游学”主题活动。每个年级都有不同主题:一年级、二年级“走进春天,亲近自然”;三年级“走进欢乐岛”;四年级“我当一天兵”的国防教育;五年级“徒步大蜀山,祭扫烈士墓”的磨炼教育;六年级“走进农家一日体验活动”。此项活动已坚持18年。我们始终坚信,坚持就是特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没有重复,各有特色”。我们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多方位启迪学生智慧,力求使儿童获得多样化发展,为他们的生命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学校价值观为核心的各式各样的仪式与活动,也组成了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附小重视仪式文化的建设,除了每周常规的升旗仪式、每年的运动会颁奖授牌仪式,还有少先队大队长就任宣誓仪式、母亲节感恩仪式、年度校园之星评选颁奖仪式等。每年的校园之星评比是学校年末的一件盛事,从师生提名、事迹宣传,到全体师生投票,再到最后的颁奖仪式,师生全员参与,充分互动。颁奖仪式热烈、隆重、庄严,每一个校园之星都配有一段感人的颁奖词,颁奖仪式成为全校师生的一次精神洗礼。

4.载体四:“启”文化引领下的学校课程建设

除传统的课本、黑板之外,我们还使用图书资料、实物展示、现场考察、多媒体应用等资源,在问题情景下,培养学生自己查找、分析思考的能力。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多方式教育,强调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和调动,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多种感官的参与,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

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文化建设的载体。校本课程开发,其实质是学校文化重构。学校通过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学校特色得以彰显,学校的文化力得以释放。基于此,我们开发了“明慧”校本课程系列。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课程建设要与学校的定位相一致;课程建设要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一致;课程建设要坚守学校自身的特色和追求”。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课程内容上,每个年级开设30门左右的课程。实行规定课程和自选课程相结合,主要为学生的差异成长、个性发展提供选择学习的机会。如:陶艺、阅读、唱游以及“三百工程”的乒乓球、英语、计算机为必选课程,有相应的校本教材;其他课程,如书法、声乐、足球等20多门课程为选修课,学生可在其中任选一项。

上课形式上,实行规定班级和走班上课相结合,规定课程在本班上课,自选课程实行走班上课,即教师、教室是固定的,学生根据课程到相应班级上课。

授课时间上,实行长课与短课相结合,如每天下午第一节课:书香墨苑、经典诵读、阅读、信息、拂晓电视等为20分钟;而周四、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自选课程时间为60分钟。

我们认为,教育不只是让孩子变得优秀,更应该让孩子体验到快乐,因为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学生,更是一个个家庭;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一切都可以改变,这里是孩子们一生到过的最好的地方。

智慧校园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5篇

课堂上学生们分成多个四人小组,每组同学都围坐着,人手一个iPad。数学课上算旅游出行日期,科学课上看学生在家做的小实验视频,检测大气压的存在,社会课上为波斯湾地区画石油输出路线图,语文课上探究苏轼写短文的背景知识……这是近日宁波东恩中学智慧课堂展示研讨课课堂一景。

当天的社会课,1716班每个学生都在使用iPad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们运用iPad进行互动学习已经驾轻就熟了,做题、表达、搜索信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可以通过iPad呈现。

这节课,谢景备老师上的是地理课“石油宝库”。“同学们,请你们通过画路线的形式,给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进行输出。想好输出去哪个国家,请画出经过的海峡和路线。”谢老师的话刚落下,在大家的手里,iPad也开始大显神通了。一会儿工夫,就看到讲台前的白板上已经有小组同学上传了第一份作业,接着是第二份、第三份……

5分钟过去了,所有同学的作业都传了上去。谢老师随机点击作业,大屏幕上显示这小组石油输出去日本。谢老师请小组同学进行了介绍,课堂讨论环节开始……

“平板电脑课堂可以当堂呈现学生课堂作业反馈,还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也是很好的补充。”谢老师说出了她最大的感受。

数字环境改变传统教学思维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学校教学也开始从传统的数字校园向更高阶段的智慧校园迈进。数字环境下,改变的是老师的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和评价模式。学生分组而坐,传统课堂上的课本、粉笔、黑板用得较少,取而代之的是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不再是单一学生作答,全班学生都可通过点击屏幕,输入各自的答案。“智慧课堂最大的好处是通过测评系统能够在课堂上实现学生答题,选择,并能快速生成统计结果。对数学学科而言,及时呈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个很方便。”一位数学老师坦言,“能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方案,从而能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慧课堂让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立体和动态化。”东恩中学校办负责人介绍道,“以往传统的评价模式比较单一,智慧课堂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能用直观的数据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让老师对学生的认知度更加清晰,评价更立体和具体化。通过智慧课堂建设,信息技术和课堂教育高度融合,让学生个性化发展。”

信息技术推动课堂与时俱进

“这是我们小组的解题思路,讲解完毕。”台上的一名同学上传完他们组的解题思路,刚讲解完,不用等老师点名,其他小组的同学都已经看到了,进行了及时的回应和补充。“我们小组有补充,这道题是这样的……”

授课的老师可以看到每个小组的解题思路,每个小组都能看到其他小组的解题思路。智慧课堂上,小组发言讨论积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良好。崭新的课堂合作,让学生朝气蓬勃,自信满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点亮了,教师时而是观察者,时而是引导者。这真的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智慧课堂上运用iPad可以搜索大量资料;学生的小组讨论下开展合作学习;以生为本的课堂开展自主学习……智慧校园建设引领下,东恩的智慧课堂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今年,宁波市智慧教育提出“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泛在学习环境的蓝图时,东恩中学提出了“基本普及信息化教育,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应有的发展”的方向。

据了解,东恩中学自2014年1月开始构建智慧校园蓝图以来,从最初的在几门学科中构建空中课堂,让学生可以在家里进行在线答疑,及时拓展学习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学校的空中课堂成为海曙区的空中课堂基站,寒假将至,空中课堂又将成为学生自学的热门平台。2014年11月,东恩中学被评为宁波市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在今年的教学研讨月中,学校以智慧课堂为切入点,推出语文,数学,英语,社会和科学等5门智慧课堂课展示。借此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当信息技术撬动了课堂,课堂就必须与时俱进。智慧课堂建设,关键还是在教师自身。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的融合,既要排除机器的干扰和牵制,又要最大限度发挥智慧课堂的优势。新技术用与不用之间,掌控全在老师。”学校负责人坦言。

电子书包让自主学习更有趣

“要是当初我的老师是这么教的,我就不用死背数学公式了。”在杭州采荷二小的报告厅里,一堂以电子书包为载体的课堂教学课,学生全程用平板电脑上课,而且所有练习都在Pad上完成,让前来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惊叹不已。

Pad课堂、未来教室、翻转课堂、智慧课堂……“同学们,你们昨天通过微课预习《梯形的面积》这一节课的内容了吗?”上课伊始,主讲的采荷二小陈春良老师就没有如传统课堂上那样,直接切入主题开始上课,而是询问了学生是否已用提前录制好的微课进行预习,接着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开始讲该堂课的知识点。

在现场引起骚动的练习题环节。陈老师在讲完知识点后,通过电脑将练习题发到每个学生手中的Pad上,学生可以在Pad上计算、打草稿、擦除错误的答案。而在最前方的大屏幕上,每个学生完成题目的进度都看得一清二楚。甚至在学生提交练习后,陈老师在第一时间就通过电脑得出了每道题的正确率,以及学生答题情况的统计。早在1998年,采荷二小就在杭州率先进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尝试,在当时引起轰动。如今,采荷二小更是将信息化工作重点放在智慧课堂的打造上,在数学学科方面制作了大量的微课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并于2014年9月引进电子书包,率先在五六年级学生当中开展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