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心理学的任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79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1.1 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强调两大任务,即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从而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获得成就感,以获得正强化,求知欲望被不断激发,逐步形成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将传统课堂上的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就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在各种专业课中有所应用,但是在高职通识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还是凤毛麟角。笔者认为,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还是一个创新,同时对于课程的发展也是有建设意义的。

1.2 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任务为主线。这一点就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理念,用一项或多项任务作为引领,同时也作为一堂课的主线,贯穿始终。所有的教学目标都需要借助教学任务的完成来实现。这里的教学任务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的。

第二,以教师为主导。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但任务驱动教学法摒弃了这一旧观念,教师由传统的教学中心者角色,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学任务是由教师主导来设计完成的,并且由教师主导来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但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则是由学生为主体来参与完成。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学生是知识、技能的接受者,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是被动的。而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学生是课堂中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主动的态度,他们是信息的主动加工者、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特色,教师只是作为辅助的引导角色,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同时合理利用资源和采取适当的手段去解决问题。课堂中一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势必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遇到各种类型的问题,这样就锻炼了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以后给予及时的评价或加以验证,这样做除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任务解决的印象以外,还能够对任务解决方法的优劣形成进一步认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2 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

2.1 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和学生现状

首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必修课,该课程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系统地分析学生在入学适应、人际交往、学习、情绪、压力挫折、走上社会等方面会发生的行为规律,培养学生对自我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对心理健康程度有正确的认知和觉察,从而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步入社会。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受众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这就需要课程设计本身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其他理论课,它需要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如果只是在课堂中空洞地给学生灌输大量理论知识,那么不仅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或者是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去运用。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并不适合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

其次,目前北京地区高职院校的生源并不理想。2010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就已跌破10万人。到了2013年,北京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只有6万7千多人。高考人数连年下降,并且更有一部分考生即使达到录取分数线也会选择放弃报到,直接去国外读书。这样的现状,就使得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也在随之不断下降。目前北京地区高职院校学生仍以北京生源为主,这些学生的素质较差,学习动机较低,也没有近期或远期学业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课程设计上没有创新和突破,就更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也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教学效果也就无法保证了。

2.2 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2.1 思想观念落后

心理健康教育课虽然是高职必修课,但很多高校教学方案的制定者普遍对这门课程重视不够,没有意识到一个学生心理的健康和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学生今后的成长之间的关系,认为这门课简单了解就可以了,不用像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那样进行相关的实验和实践活动。相应的,教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没有足够重视,觉得这门课就是娱乐、做做心理测验,或者直接认为没什么用,这样就导致在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并不如意。

2.2.2 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北京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一般与实践联系不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采用黑板、粉笔、投影仪等工具进行板书和演示,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更不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所涉及的心理学领域众多,如果只是纯粹理论教学,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不仅不能调动学习兴趣,还会使其学习难度加大,这样就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2.2.3 教学评价方法有限

目前,北京高职院校对于课程的考核评价形式,大多数采用课业或纸笔答卷的形式。这种考试形式更适合于纯理论课,而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是一门与实践结合较紧密的课程,因此仅仅是上交课业或是纸笔答题的方式是不大适用的。在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重视,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课的考核形式比较多样,有以团队为单位表演心理剧;答卷也不允许出现选择、填空、判断这样的客观题,而是要求全部以主观题形式出现。这样的创新是一个好的开端,能够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3.1 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本质是通过“任务”来诱发、加强和维持学生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真正诱因。在传统的教学观影响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的教学过程都是通过系统的、按部就班的讲解实现的,这样就大大剥夺了学生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同时,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也无法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如果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主动探究教师布置的每个任务,精心思考和选择最优化解决方案,教师则是起到引导、帮助、组织和促进的作用。这样就使得学生主体地位大大提高,也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从以前的备书备教案,要转变为能够及时高效地处理学生在解决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对教师的经验、知识储备、应变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进行讲评,也是学生主体的体现。学生既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体验到荣誉感、自尊心,体验学习、收获的快乐。

3.2 能够切实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传统的教学观实际上是将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一分为二的过程,学生通过传统教育方式的学习,反而使得理论和实践更加分离,不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则不同,它能够通过任务将理论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能够对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有效优化了教学效果。

3.3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项实际任务的完成,都不可能仅仅是单一任务的考察,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运用到多项能力,如分析能力、预见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执行力等等。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只有记忆能力得到了锻炼,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话,学生不仅能够提高所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更多地锻炼了自己上述综合能力。这样十分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通过与他人合作共事、交往、安排和解决任务,锻炼了多方面能力,身心健康成长,这也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本身的教学目标。

4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北京地区高职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4.1 精心设计课堂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中,任务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好的任务设计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对于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正确的预期,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要考虑到任务的弹性和可开发性,这样才能设计出难易适中、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任务。

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例,在讲解处理人际关系一章的时候,与其讲解人际关系的理论,不如设置不同真实场景,让学生去发现适当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大到让学生说明处理人际关系时所采用的策略,小到让学生写下与人言语沟通时所说的话、使用的语气和面部表情,最后让学生分小组表演。

4.2 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合理指导

在学生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所给予的指导也是起着关键作用的环节。即使有一个优质的任务,如果教师缺乏经验,指导不到位,或者学生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无从下手去解决,那么课程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还是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人际关系”一章内容为例,任务设计完成后是学生解决的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个过程中就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譬如对于进度快的小组,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如:遇到不同情况,在已经明确怎样与对方沟通的情况下,设想对方可能会产生的不同反应,如果沟通受阻,应进一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缓解局面;对于进度较慢的小组,教师的引导就应针对任务本身,这种情况下就不适宜再继续扩展。

4.3 及时反馈评价

虽然主体任务已经完成,但教师应该明确,此时整个教学环节并未完成,反馈与评价仍然是重中之重,因为这个环节才是激励学生的最终环节。此时可以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一个小组汇报成果,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一个小组最终的分数就以其他组的评价为准。在这个环节中,由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成果有所了解,所以应做到控制课堂,包括控制时间和控制学生情绪,并给予每个组适当的评价和必要的奖励。

5 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颠覆传统教学观,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全新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能力本位的教育,适用于多种课程。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应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当然通过教学实践,也发现一些问题: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要求较高,对教师的经验、知识储备、应变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其次,课堂不易控制。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课堂不易控制。加之,高职学生本身自控力就差,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严重的话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2]汲飞龙,李爱娟.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研究,2012,(6).

[3]邱开金,周晓玲.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5).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价值取向;人文素养;物理教学;物理学史;教师人格

“你可知道,自然界中的云、雨、露、雾、霜、雪、雹都是我们小水滴的“杰作”,我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还有许多奥秘,你想知道吗?请跟我来……”这是在实验初中初二年级的一间教室里,一位物理老师正给同学们讲授《物态变化》。像这样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在实验初中的各科课堂上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因为这里正进行着一项关于初中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初中正展示出深厚的人文底蕴,营造着浓厚的人文氛围。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计划都无异于海市蜃楼。” 传统的学科教育教学过分强调了学科自身的知识性、体系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忽视人的发展和人文性的教育。深化物理教育改革要重视为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服务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精神。现就初中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结合我们物理学科特点,谈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

一、从物理学发展史着手渗透人文素养

爱因斯坦所说:科学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科学家奋斗史,通过经历和科学家一样的大致探究过程,了解科学事业的艰辛以及科学家执著的求索精神,同时也将激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理解象居里夫人的祖国情怀;体会到科学家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熟悉了定量、定性、美学等的思维方式;形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在科学研究中兴趣,意志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所有这些对受教育者潜质的开发,诱导,形成自己的“榜样”都是非常重要的。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在回忆录中写道,当他的父亲――清华大学数学系杨武之教授发现了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兴趣和天分时,却没有在这方面激励他,而是请了历史系的优秀学生为他讲授《孟子》,杨振宁说他后来在物理上取得的成绩与他父亲的这种教育是分不开的。”

科学家和科学史对人文教育起到了桥梁作用。平时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读一读”,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家获得成果的经历和过程,分析他们的经验和从中应吸取的教训,帮助学生解读科学家的人生。如牛顿勤于思考、悉心钻研的故事,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向权威挑战的故事;布鲁纳用生命捍卫真理的故事;我国的墨翟和他的学生共同完成的小孔成像实验,并记录在《墨经》一书中,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记载;我国宋代学者沈括的成就――他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 400 多年,等等。

二、从物理教材、物理知识本身着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物理教材各章节的语言描述、精美图片、段与节的名称选择皆注重了感召力与趣味性。如第二章“声现象”:“声音是平凡的,又是奇特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这也许使她显得平凡;声音在很多方面丰富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又映射出她的奇特。”“物体的运动”用诗人的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图片“各拉丹冬雪山”、“北京天坛回音壁”等令人神往;三峡大坝、巴塞罗那奥运会上陈跃玲获得第一块田径金牌的飒爽英姿令人自豪。

在学习讲解惯性知识和安全用电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讲水循环、能的开发和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及环保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机械效率时,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效率意识;讲功的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工作者研究永动机的故事,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意识。推至人类社会,人是社会动物,就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律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准则,在社会行为,态度倾向和价值观等方面,与社会保持一致,这也是学生今后所在社会群体具有稳定性所必须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中说的那样:“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受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想方设法地把“五彩缤纷”的科学世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心旷神怡地深入其中,去感受,去受教育,去锻炼和提高。促进学生情感的迁移和人性的完善,进而无限地热爱“物理世界”。

三、从物理学科特点着手在应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人文素养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受教育者真正独立地接触问题,检验了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形成不同的个性品质。物理学科是实验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和课后的小实验,也可补充一些学生条件允许的小实验“做一做”,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补充一些“生活中的物理”思考题,如擦皮鞋的学问(光的反射)、拍打衣服上灰尘的道理(惯性),海市蜃楼(光的折射),如何从地图上测出上海到天津铁路线的长短(间接测量)等。学习了电学、声学,能解释雷电的形成及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学习了磁和能,回答为什么在一定条件下,某处江边、湖边、池塘边的岩石中有“救命”之声发出等。并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身边的物品的使用,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乐于探究日常生活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人文素养。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也同时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范文第3篇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确立了人本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本文分析了高中物理人本教育的内涵,强调其要通过创新物理教育人本观念,探究高效的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以确保人本教育能真正服务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 新课程改革 人本教育

当前,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新课改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创新思想与人本素养。但笔者在新课程改革的高中课堂中发现,许多物理教师因自身素质或习惯上的惰性,或对新课程人本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盲目性、随意性和被动性。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使物理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构建人本世界的作用,值得探讨研究,也是新课程理念下探索物理课程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一、物理人本教育的内涵

人本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力量,倡导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反对封建神学统治下对“人性”的泯灭与扼杀,积极追求“人”的幸福、自由和快乐,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涵括人的个性、自由、价值、尊严、意志、道德、情趣、人格、态度、权利、人性等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它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成就卓越,但国民的人本素质没有同步进境,为构建社会人本和谐社会,为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人本精神的弘扬显得十分必要,我国传统的高中物理教育历来有重视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优良传统。物理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对他们的性格潜移默化的形成过程中,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在新时期,物理教育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要着眼于受教育者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注重于受教育者的各种能力的开发。也就是说,要重视学生的终身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物理能力不仅包括能够理解运用教学概念和方法,组织正确的逻辑推理,进行准确有效的判断。还应包括会处理生活常见的物理现象,会利用图表和计算机网络去组织、解释、选择、分析和处理信息,会选择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工具和策略。

二、物理新课程人本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1.创新物理教育人本观念

转变物理教师的教学观是人本教育的前提。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和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要求,笔者认为创新物理教师人本教学观的具体要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人本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以及学习和认识物理的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物理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变“以课本为本”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物理教学中不再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更加注意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注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始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信息的交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反对以往的“读死书和死读书”的“书呆子”教育,倡导“知识、技能、情感和品质”的教育学习理念。

2.探究高效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实践高效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有效的互动达到教学的高效,让学生在有目的地认识活动中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体系,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比如,在课堂上,对于学生能够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老师无须包办,只须做好最后的评价,像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分子的热运动,超导及其应用,回旋加速器等内容,基本上学生都能够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能够探究出来的问题,教师千万不要进行详尽的示范,只须做好引导和合作就够了;对于有一定难度,绝大多数学生无法完成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搭建合理的平台,让学生比较顺利地攀到知识的顶峰,比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楞次定律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注重引导和点拨的梯度。否则,就很难做到课堂教学结构的均衡,也就难有理想教学效果的实现。

3.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人本教学环境绝非仅仅是为了博得学生的笑声、掌声,它在追求知识与情境两者结合的美妙境界,使知识的吸收和情境的熏陶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创设人本教学环境的技巧多种多样,要因内容、学生而异,如讨论法。在分析物理概念时让学生充分讨论,亮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强迫学生信服教材观点;也可以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采用问题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还有就是创设情境问题。教师从单一信息输出,学生单向信息输入的沉闷的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同步合作双向信息交流的启发式教学。上课伊始,教师设置情境,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艺术语言,提供导读的线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为主动地学习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设计问题,然后,通过讨论相互交流,学生提出问题,找出问题解决的最佳途径,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创新意识。

4.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教学评价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虽然高考在命题上也正在一步步地向着新理念靠近,但在操作方法上却相对滞。因此,教师迫于高考成绩评价的压力,不得已还是倾向于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要真正贯彻以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学理念,就要尽快构建有效而且恰当的考核方式,建立完善的、易于操作的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正确答案当成是理所当然的,应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及时发现和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适度加以赞赏和肯定,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给学生个别答疑时,我们建议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一般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进行必要的提示。同时提出一些问题,给有疑问的同学留下一定的独立伸展空间,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感受成功,在学习中感受物理学科的迷人魅力。

总之,在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我们应培养学生的人本意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竭力弘扬人本精神和科学理念。

参考文献:

[1]于连涛,刘伟.创新与创业教育[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2]杨芷英.从师范生的素质缺陷看高师院校的教学改革[J].中国高改研究,1999,(5):62.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集成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全球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办公理念,我们把这种运用现代化的办公工具所进行的新型的办公形式称为“无纸化”办公。无纸化办公是指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办公工具,实现不用纸张和笔进行各种业务以及事务处理的办公形式。“无纸化”办公的展开和普遍运用预示着学校教育学籍管理“无纸化”时代的来临。

一、成人教育学籍管理实现“无纸化”的途径

“‘无纸化’是现代档案发展和档案学理论研究的一个大趋势,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当前的成人教育中,实现成人教育学籍管理“无纸化”的主要路径是:学籍信息的电子化、学籍管理的网络化以及教育信息的集成化。

1.学籍信息的电子化

传统的纸质的学籍档案管理,操作起来不仅麻烦而且效率低下,所以学籍管理的“无纸化”首先应该保证学籍信息的“电子化”。为了实现学籍管理的电子化,学校应该首先开发相应的学籍信息管理软件,为学籍管理电子化的展开提供必要的技术平台,同时把涉及学籍管理的各个项目,比如信息录入、学籍维护、学生成绩、毕业学生信息等进行分类管理。其次要在新生入学时即把学生的各项信息输入到电脑中进行电子化管理,方便老师、学生查阅和更新。

2.学籍管理的网络化

要实现学籍管理的“网络化”。学籍管理的“网络化”突破学校局域网的限制,而把学生的学籍信息与互联网相接,打破了传统信息管理方式的时空限制。学籍管理者和学生本人可以随时随地地使用计算机登录学籍信息管理软件,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浏览、打印。这种学籍信息管理“网络化”的优点还体现在学生毕业手续办理和工作后的档案迁移等方面。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没必要随身带着自己的档案,同时,在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也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教育信息的集成化

学生信息的统一化和集成化势必大大降低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难度,提高整个学校管理中的工作效率。“学校教育信息集成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校园一卡通。这种校园一卡通已经在很多的大中学校中推广开来。这个校园一卡通中存储着学生的各项信息,同时它也担负着餐卡、借书证、学生证等多项功能。”学校的相关部门和学校的相应位置上设置POS机,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POS进行各项操作,通过校园一卡通就可以把学生学籍管理、学期注册、图书馆、计算机房、网络缴费、医疗等整合在一起,形成学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环境,校园一卡通必将成为各个学校实现教育信息“无纸化”管理的集中代表。

二、成人教育学籍管理“无纸化”的重要意义

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无纸化”把学籍管理中的各种现代化要素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工作流、信息流和知识流的整合管理,为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提供了一个科学、开放、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无纸化”学籍管理将学籍管理人员从繁琐、复杂、低效率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整体上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对信息的可控性,降低了办公成本,使管理趋于完善。通过学籍管理的“无纸化”,可以实现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和集成化,这必将改变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整体面貌。其具体效果可以表现为以下两点:

1.应用软件操作简易且安全便捷

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无纸化”,可以使学校在学籍管理过程中的效率大大提高。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中进行输入,计算机的运用使学校的学籍管理变得方便且易操作。电子化的信息存储也改变了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在“无纸化”的学籍管理中,学籍管理者把大量的学籍信息集中存储到磁盘或应用程序中,避免了传统办公所带来的效率低下和纸张浪费等情况,同时也改变了纸质档案管理中需要大面积的档案存储空间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子化的信息存储方式可以使信息保存得更加持久,而且不易因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而损坏。

2.规范管理流程节省学校资源

学籍管理的“无纸化”,使学校的学籍管理者在进行学籍管理时可以有章可循,它大大减少了学籍管理者大量的文字工作和重复劳动,同时也规范了办公人员的办公流程。学籍管理“无纸化”的实施在学籍管理过程中建立起一个紧密、协调、可靠、简单的管理机制,让学籍管理者在工作中充满活力,促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可使工作人员责任明确,权限分明,具体事务落实到人,查有所依,杜绝推脱、扯皮现象;可以有力地消除信息传递中的阻塞、延误、失真,保证正确、及时的反应;可以有效协调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协作办公。此外,学籍管理的“无纸化”可以减少办公程序,节省学校教育资源,有利于精简办公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学校开支。

参考文献:

[1]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学校信息化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赖文渊.对“无纸化”时代到来的一些看法.兰台世界,2008(23):47.

[4]马晓倩.无纸化学籍.信息方略,2008(2).

[5]胡伟莉,黄华文.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研究.科技广场,2006(8):125-126.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教材 新特点 新教法 新学法

物理学科是较难学的高中学科之一,所以学生普遍出现对物理厌学,或者未学就先产生恐惧感,这除了取决于学生对自然规律的领悟程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老师正确有效的教法和学生正确有效的学法,方法正确事倍功半。下面我就几个月的新课改的教学工作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一、物理新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的“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主要特点有:1. 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每一节基本上都有精彩的导入,目的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物理学习;有的则从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指导学生从不起眼的小事思考物理学的问题;有的导入展示了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学习兴趣。2. 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新教材继承了我国物理教材的优势,强调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注重教材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循序渐进,注重内容表述言简意赅、条理分明、深入浅出,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3. 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4. 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这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就在身边,物理学融进了我们的生活,物理学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同时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注重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兴趣与能力。5. 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6. 在课程评价上强调观念更新,从单一的评价模式转化为多向评价模式,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我。

二、教师要转变教法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即在教与学的交往双边活动中,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包办代替,如果老师把本应属于学生自我开拓的内容,经老师开拓后灌输给学生,尽管老师是想使学生学得更深入一些,完全出于好心,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基础好点的学生则由于失去了自我开拓、举一反三的机会,独立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认真贯彻学法灵活、因人施教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计好教案和学法,同时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如果学生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那么无论老师如何努力,都无法使学生取得好成绩。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千万不要一味责怪学生,这也不懂那也不懂,要注意时时刻刻鼓励学生先独立地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同时还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比较难的问题或有困惑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只有自己动手动脑,才能使知识得到升华,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总之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即教是为了不教。

三、学生要有学法

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其一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其二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我们应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上课要做到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同时要听好课,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总之,要做到“会学”,能“学出门道”。

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方法是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的方法我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步骤进行:首先不看课本、笔记,对知识进行尝试回忆,这样可以强化我们对知识的记忆,之后我们再钻研课本、整理笔记,对知识进行梳理,从而使对知识的掌握形成系统。

总之,让学生学好物理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没有谁能够弄出几点经验或几条做法,很快就把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如果想这么做,实际上已把能力的培养简单化了。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关键是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踏实的学习作风。同时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做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这样才可能使得教学相长,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