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微课教学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前言
教学基层组织按课程进行改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以SQL数据库技术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以课程为载体建设教学团队,可以让教学团队成员更好的进行教学技能的沟通,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以及课程结构体系的总体掌控,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具有了独特特色,在培养信息大类专业素质的学生上做出了一定贡献。笔者提出以课程为基础的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内容。
一、教学团队设置特色
SQL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团队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在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多年中,教学团队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在快速发展的现代教育中,信息化建设对人才技能,高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根据这些建设要求,开展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研究、建设与实践,课程教学团队自身水平得到提高。课程教学团队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建设小组,并结合学科专业社会发展需求,建立多渠道师资培养机制。
二、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
随着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发展,课程教学团队按照课程内涵,建设国家需要的现代化的人才的需求,通过长期的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不断总结、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创新性的改革。
1.树立先进教学理念,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教学团队对学生教学是以“厚基础、宽口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社会快速发展需求,并结合各专业课程特点,分别制定对应的课程教学计划,将课程划分为“基础课”、“专业课”和“操作应用课”三个层次的课程类型。
2.灵活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长期的教学研究过程中,课程教学团队在不断的归纳、总结和形成了若干种实用的教学方法。将学校建设的省级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课程建设的管理经验应用到本课程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课程建设名师全部承担课程的主讲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定期探讨本课程的新技术及发展动向;由团队带头人主持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制订等教学活动;将科研课题引入课程设计和创新实践等实践活动中。课程发展必须紧跟专业发展的步伐,面向区域市场需求、结合各类专业课程发展特点,需要制定新的课程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加大课程基础实践的课时数,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需着重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3.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研究是改革教学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方法的重要环节,学生从课程设计选题、指导教师配备、设计过程,我们需要从课程管理制度上实现了全方位课程考核和监控。
三、实践教学或实践性教学
1.依托优势资源,强化实践教学
依托我校的SQL数据库技术课程校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软件专业重点专业实验室,建立了面向高职学院学生的课程实践体系。课程实践教学中,我们突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并建设了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系,并对某些课程建设的专项内容单独设课,突出了SQL数据库技术应用分析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2.结合学生兴趣,建立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利用校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先进软硬件平台,开设设计性、创新性的综合实践,并作为实践活动的必修环节。这些活动不仅向学生提供了接触、学习先进软硬件工具的机会,而且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掌握科研的基本实践技能,为后续实践活动奠定基础;通过高职学生生参与团队成员承担的技术研发与科研项目,使学生一开始就处在一个较高的起点,能够涉猎学科前沿。
3.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在实践教学团队上,切实加强课程教师队伍和课程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能够良好地实施教学团队建设的课程计划。通过借鉴ISO9001认证体系中的过程化管理、按要素评估的课程思想,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四、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建设依托SQL数据库技术课程校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软件专业重点实验室、从化市网络测试技术研究中心等实验室,先后通过企业和学校共同投入,补充和更新了一大批实践设备,使实践条件得到较大的改观,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教学团队有必要以课程或课程群为基础,加强校企联合,通过具有高性能设备、技术力量雄厚、指导能力强、长期稳定的校外合作企业。长期稳定实习基地的实践活动遵从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书进行,保证了实践教学效果。
五、网络教学建设
网络课程教学是网上课堂设计的目的是能够为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同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通过建立课程的网上课堂及在线立体化数字化的教学系统让学生学习提高技能。根据课程网络立体化教学环境的建设需求,网络课程教学系统包括用户管理、公告系统、网上教学、动画演示、在线测试、网上答疑、课程实践、课程设计及论坛多个模块构成,系统的设计思想确定为:以知识点为中心组织教学子系统;利用动画技术设计演示子系统;建立交互式的考核子系统;建立答疑教室,为教学交流提供桥梁。
关键词: 就业 实践教学评价 体系构建
目前我国高校存在学术型人才供大于求,应用型人才匮乏,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设置不能适销对路,毕业生缺乏竞争力,一方面每年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招到合适的人才难,在这种大环境下教育部指出目前我国半数高校目前需要转向职业教育,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首先,学校、家长和学生观念的转变,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此外,对师资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要加大培养双师型教师力度。其次,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实际要求,打造具有自己特点的课程设计和科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地方性本科院校成功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院校。
一、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影响因素及构建原则
总体而言,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教学、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及竞赛等。受到办学理念、学风和校园氛围、管理模式和方法、生源质量、师资队伍、物质保障等因素的影响。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全面性和重点突出原则:从评价主体而言,纵向统一,院系按照校级评价体系要求,具备各系专业特色。横向专业协同,专业之间师资互相支持。对每一个实践项目的评价赋予不同的权重值,目的性引导实践教学方向。
2.规范性和可行性原则:地方高校在进行转型发展过程中,仍然遵守国家对本科教育培养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根据国家社会和学校当时的培养目标和质控标准,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程序进行。实践教学评价必须具备可操作性,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构建政企校联合平台,网络化管理教学,落实到细节,确保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
3.简明性和特色性原则: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要求项目目标准确,重点突出,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环境,服务社会是实践教学的风向标。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本科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模式,必须具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的特色性。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教学评价中,可以用数量评定的,给出定量标准。主观因素较多,不适宜用数量评定的,采用A、B、C、D、E五等级评定。
二、地方性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1.就业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政策引导
高校结构调整中,作为地方性本科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院校,明确目标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准确定位。专业设置紧密结合地方特色区域经济、行业和企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针对市场,就是服务地方社会。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学生家庭共同努力,形成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化的培养理念,政府多方面扶植引导,行业企业积极能动提供指导支持,促进产教融合,学校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健全合理培养方案,可操作课程设计,对学生自入校起灌输职业技能培养观念,鼓励学生培养锻炼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才能。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学有所用,毕业即可为社会服务,实实在在地就业、创业。
2.就业为主导的校企联合运行管理和保障
韩国应用技术型大学学制灵活,与企业合作紧密,欧洲应用技术型大学以应用为导向,学生在企业进行小班制教学,充分训练每一个学生,包括模拟商业游戏、案例分析,有校外考察与参观企业等课程。德国对教师有严格的实践经验要求,教授都必须为实践家。目前我国有的高校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学校新近教师头几年都是在企业实践,同时聘请企业专家兼任教师。目前我校采取聘请企业技术高管讲学授课,青年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更好地加强实践教学。此外,高校和企业文化相互渗透,经常联合学生和企业举办课外活动。企业每年给我校设定企业奖学金助学励学。地方高校应当发挥本地区域经济特色,树立多层次、多角度办学指导思想,而不是按照原来的一根指挥棒到底。
3.就业为主导的校企双方评价指标建立及反馈调整
教育评价的第一模式是泰勒提出的目标行为模式,预定目标是唯一参照标准,这种模式难以反馈多维信息,人本主义体现不足。斯塔费尔比姆(stuff edam)CIPP模式,针对目标合理性可行性也提出评价,除了证明外还有改进和反馈。此外,还有自我评价法、教师评价法、过程评价法、目标评价法,模糊数学方法AHP和PUZZY结合多级模糊评价模型。建立高校和企业共同平台,企业是高校科研技术孵化基地,高校是企业培养人才和技术的摇篮,人才在高校学习技术,在企业学生产管理,借鉴美国“小企业发展中心模式”,利用地方高校资源优势结合国情地情,促进高校、企业和学生三方获益。
地方性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高教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主要成员,为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努力,成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支撑力量,对高等教育从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学生好就业、就好业提供了更好的培育摇篮。
参考文献:
[1]章蔚中.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27,(2).
[2]王基林.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内部质量控制欲评估体系初探[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6,20,(4):57-62.
[3]李春晖.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4).
《数学课程标准》将以往的“双基”变为“四基”,即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增加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至此,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成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因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比数学知识更具有生命力。正如日本教育家米山国藏所说的:“学生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一两年后,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职业,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数学课堂上应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下面,我以“覆盖现象中的规律”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找准起点,激活已有经验
教学片断1:
师:你们能直接算出111111111×111111111等于多少?(生摇头)
师(课件依次出示以下算式):如果告诉你们下面各算式的结果,你们能知道111111111×111111111的积吗?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23454321
……
生(大多数):111111111×111111111=12345678987654321。
师: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根据规律推算的。
师: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个规律的?
生1:先从小数开始。
生2:从简单的开始想起。
生3:多举一些例子。
……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学习数学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置之不理,应在学生已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设计活动,生成新的经验
教学片断2:
师(出示例题):下表粗框中的两个数的和是3,在表中移动这个框,可以使每次框出的两个数的和各不相同,需要平移多少次?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
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1:可以动手去移一移。
生2:可以一个一个列举出来。
生3:这样太麻烦了!
师:那怎么办呢?
生4:能不能把数的个数减少一些,去找一找其中有什么规律呢?
生5:可以先把数的个数变成5个数、8个数、10个数……
教学片断3:
师:谁来说说我们刚才的发现?
生1:平移的次数=数的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
生2:不同和的个数=平移的次数+1。
生3:不同和的个数=数的总个数-1。
师:如果每次框3个数、4个数、5个数……还有这样的规律吗?(学生自主探究)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4:平移的次数=数的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
生5:不同和的个数=平移的次数+1。
生6:不同和的个数不等于数的总个数-1。
……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发现、一次次的验证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获得经验的积累,从而获得发展。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不同和的个数=数的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去验证、去完善自身的经验。学生的活动经验,就是在一次次发现、验证、完善的活动中不断丰富和积累的。
三、巩固应用,改造新的经验
教学片断4:
师:会议室里有一张50人座的圆形会议桌,张华和李明想坐在一起,并且张华在李明的右边,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生1:49种。
生2:不对,这道题和刚才的不一样了。刚才是在一条直线上,现在是一个封闭的图形,不能用刚才的规律了。
生3:50种,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4:我的答案也是50种。如果圆形会议桌是3人座就是3种,4人座是4种,5人座是5种……座位的总个数和不同的坐法是一样多的。
生5:我还发现如果有3个人坐在一起,只要座位顺序不变,座位的总个数和不同的坐法是一样多的。
生6:4个人坐在一起,只要座位顺序不变,座位的总个数和不同的坐法是一样多的。
生7:5个人、6个人坐在一起都行,但不能超过座位的总个数。
……
数学学科就是以经验为基础并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所以数学教学也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在巩固提升阶段,不仅要让学生用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而且要引导他们改造、完善自身的经验,甚至创造出新的经验。
四、反思过程,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片断5:
师:学到这儿,让我们回过头来总结一下,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的?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1:遇到复杂问题,要先转化成简单、容易的问题。
生2:举例时要多举一些例子,不能只举一个例子。
生3:规律在一定条件下是对的,如果条件变了,规律就有可能不对了。
生4: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重在积累与提升。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发展,离不开教师有意识的点拨和训练。引导反思是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一般都是模糊的、零散的,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如上述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总结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数学知识产生和技能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主动反思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能将这些经验表达出来。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培养与发展,才能逐步提升和完善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微课;高校数学;效率
一、相关概述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指的是为了适应我国教育发展进程,满足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需求而开展的以视频播放为载体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加清楚体现知识点,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二)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间相对短
与传统教学相比,微课教学时间相对短,传统教学方式一般以45分钟为一节课,而微课的课程一般是在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因此,微课的教学时间相对传统教学方式较短.微课的特点也很显而易见,微课教学问题比较聚集,主题也比较突出.微课的主要特色是课时时间短,但内容更加精进,又可以称为微课堂,微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视频,其虽然简短但生动,容易被大众接受.
2.教学内容比较少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的教学方式所教学的内容相对少,而是将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集中,并且突出主题,微课主要针对的是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或者存在疑问的方面,通过微课的方式将教学内容更加直接化、简单化.微课的内容虽然精简,但是能够突出主题,提高教学的效率.
3.教学主题较突出
微课教学方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主题突出,通过一个视频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突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包括教学的反思、学习方式和方法等.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发现知识重点和难点通过传统方式传授,学生比较难吸收或者理解,因此,通过微课的方式来突出主题,将重点和难点简单化.
二、微课在高校数学中应用的意义
我国教育部于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微课作品为主题的微课教学评比大赛,大赛的举行引起了我国各个院校的重视,并且微课在高校中的应用同样吸引了高校众多教师们的眼球,微课的概念和应用成为高校教师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微课虽然教授的时间比较短、内容比较少,但是能够集中将教授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解说.微课教学被限制在10分钟以内,是根据心理学对注意力集中研究所做出的决定,研究表明正常人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都是在10分钟以内.微课的理念也非常符合我国现代化教学的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微n作为我国新型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弥补我国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微课教学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微课教学能够减轻教师教学的压力和负担,并且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多方面素质和能力.而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缓解学习的疲劳和枯燥.在《中国高校微课报告》中曾指出,未来微课在高校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并且可能成为学者对院校进行综合评价和考量的标尺,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力.而高校数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微课的方式开展高校数学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学习的进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提高微课在高校数学中应用的建议
(一)确定适合微课教学的大纲
微课虽然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高校科目都适应微课这种授课方式.经过实践和科学证明,微课这种授课方式比较模式化,它就是对其中的一个知识点进行目的性的讲解并且收集各种有用资源加以利用,经过一些完善和实践过程.事实证明数学比较适合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因为数学一般涉及的公式的推算、基本原理,都是比较不容易听懂的内容,一定要确定教学大纲是否适合微课,然后录制微课小学堂,录制完成后,学生们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下载,更可以在任何空余时间进行复习和联系,对“微课”上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巩固.
(二)组织微课教学团队
微课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作为,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有所作为,它不仅工作量比较大,而且效益也不见得那么理想,所以拥有充足的时间、优秀的团队精神、丰富的资源共享更为关键,微课资源必须根据每位教师的工作特长,建立专注研究微课课堂教学的微课教学组,对其进行合理化工作分配并且对相应课业进行研究探讨,微课课堂内容的选择必须针对其自身的特色建立一定的思想框架和理念.视频录制的内容必须多元化,例如,一些资料管理、课堂上的疑难杂症、随机测试等等.所以,微课教学必须把团队精神放在首位.
(三)开展微课教学的培训
微课在高校数学中的应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但是教师在应用微课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只有制订明确的目标和方案才能保证微课教学的顺利开展.第一,开展微课视频制作、剪辑等相关培训,高校数学教师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但是在视频制作和剪辑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对视频制作和剪辑进行培训,不但要将时间进行控制,并且要制作出简单、大方的画面;第二,培训教学内容的提取,受微课时间限制,一定要培训教师学会对知识难点和重点进行总结和提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点传递给学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实施建议
美国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在2008年首次提出微课概念,而我国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胡铁生老师,“凤凰微课”则是国内首部微课作品。微课主要是基于多媒体技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以求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伴随的辅材料有教学内容素材、学生测试、教学质量评估、学生反馈等环节[1]。微课教学的显著特点都集中在一个“微”字上,但同时又不乏整体性。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微课教学具有时间简短(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学内容针对性强(一般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整套微课教学文件小(一般是几十兆左右)等特点。所有这些特点都是为了方便广大学习者进行快餐式学习,其中微课教学情境具有极高的虚拟性,它以高度仿真的现场实训为契机,充分调动了高职学生的强烈求知欲。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倡导对学生理论知识采取“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及对学生实践知识采取“全、熟、透”的原则,所以微课教学的应用更适合在高职学校中试用与推行。
一、高等职业院校微课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领头羊,教育的质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级技能型、职业型人才的重任,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符合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律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关键。“微课”教学以其“天然”的规律特点,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与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
1.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2]。实践告诉我们:任何领域的信息化领先,都籽带动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当然教育行业也不例外。
随着教育作息化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时时学习”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只限于课堂进行,这不利于高职学生的学习。高职学生一般情况下,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较强,但缺乏构建知识的预习、内化、巩固,然而微课教学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课是教育者针对某个知识难点所设计的一种视频学习资源,它可以共享至客户端,学生根据所需课前下载自主学习,课中在教师的讲解下进一步内化知识,课后下载再练习巩固。所以,实施微课教学是高职院校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2.满足教育公平的最佳选择
教育公平包含的内容有: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质量公平[3]。但由于各地区的发展不均衡,导致了城乡、区域、学校、师资、设备等各有差异,原本让人人都能接受均等优质资源的机会成为不可能。微课的运用,最初起源于人们渴望对优秀一线教师授课方式的记录与共享,它是实现优质学习资源、优质师资共享的重要举措。微课教学的引入,对教育公平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高职院校学生,极大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对教育费用的负担。与此同时,高职生也能利用微课所具有的独特学习情境,快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教育的公平是实现和谐社会公平的关键一步,更是微课给高职生带来的就业福音。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微课教学的实施环节主要有课前、课中、课后三步曲。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和课后的学习需要学生本人有一定自我管理意识,而通过微课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爱好、自己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按需学习,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微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空间学习群组反馈讨论的作用,以此调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沟通和思考。高职院校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高技术应用人才,微课的设计环节可以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权重,让学生“身临其境”;此外,对接受新事情相对较慢的同学,通过微课教学的课前自主学习,更有利于达到“笨鸟先飞”的效果。
4.促进教师提升质量的重要保障
微课教学的时间看似只有短短的10分钟,但对前期的教学工作却加大了难度。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教学内容的更新、构建教育信息化体系,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得不加强自身的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能力。微课的到来,给广大高职教师加大了前期教学设计工作量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各方面教学能力的提升。微课教学不同与以往的传统教学,它不仅仅局限于一堂课的教学,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风采与特色进行宣传与固化。这一做法,对优秀的一线教师及时作出了正面评价,体现了其应有的价值;但对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却是一个考量,施加了无形的压力。此外,微课的引入要求教师在设计前对教学的主题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更要做到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吸取前沿教学动态,还要做到微课与传统课程教学的无缝对接。综上所述,微课时代的到来,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有一个重要的保障。
二、高等职业院校微课教学的实施现状
“微课”自产生以来,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内得到广泛运用,也受到高等职业院校的追捧。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微课”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1.教师对微课教学的认识不足
微课尽管教学时间短,但其教学环节还是应该包括课前的导入、课中的讲解以及课后的总结。但高职院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对课前的导入或是没有或是大幅度侧重;而课中也缺乏必要的讲解,整个教学偏向一种简单的视频录像回放,忽略了与传统课堂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结合;至于做到课后的总结,也是寥寥无几。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在微课教学过程中主题不明确,以为对学生灌输的知识点越多越好,殊不知学生在特定时间点内学习的关注度是极其有限的;甚至有些学校在对待微课教学方面,只注重训练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便参加各种比赛为学校争得殊荣[4],而学生方面却很少有人真正知道微课的具体内含。所以,对微课教学的认识方面,要加大宣传与推广。
2.微课教学的设计质量参差不齐
微课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的前期设计准备,一个好的微课教学视频能激起高职生的学习兴趣,反之亦然。然而在实际微课设计方面,很多教师本身也是信息化手段的初步体验者,对微课的教学设计缺乏一定的经验。以此,设计出来的微课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制作微课就是单纯的一个录相堆积,清晰度差,对重难点知识点缺少及时的停顿与字幕提示[5]。甚至,有些教师对微课设计的整个教学流程把握不当,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对各知识点所须安排的时间量也茫然不知。所以,多举办一些微课教学大赛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3.微课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
原本以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能激发空前的兴趣,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微课的教学仅仅是形式上的“微”,但采取的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式,学生依然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缺乏了以学生为主体、缺乏了教学双方的互动性二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抓不住学生当前急需的知识,微课的教学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三是微课教学的层次不清晰,对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差异以及特殊学生的特殊需求没有及时因材施教。整个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教学主体单一,对高职生兴趣点激发与实用操作这块有所欠缺。
三、高等职业院校微课教学的实施建议
1.提升师生对微课的认识水平是实施微课教学的前提
微课在我国的发展近几年非常迅速,但大家对它的看法却很难达到统一。一方面,有人认为微课是对过去传统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简化,纯粹是45分钟课堂分成了四个小部分。另一方面,许多高职学校教师受到以往信息化教学的挫败,认定微课也只是一时之热,不可能固化为一种通用的教学模式,对其态度是全盘否定。上面两种观点是对微课教学的理解非常片面,他们不知道微课在注重“微”的同时还追求知识的“全”,在“碎片化”的资源中也在慢慢向“系统化”资源构建。此外,微课的教学应定位在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与扩展上,是对传统教学中必要环节进行微视频播放,主要目的是对教学的效果起画龙点晴作用,不能本末倒置。在高职教学中,微课对职业操作过程与实训现场的虚拟与仿真,是微课价值最大化的体现。
2.依据课程性质选择教学模式是实施微课教学的基础
微课的使用,有最适合它的土壤与环境。依据微课来设计教学的内容,一般是逻辑性相对简单、动手实践环节比较多的课程,所以微课的引入对高职学校对高职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大纲是不谋而合的;而对适合微课教学的课程,教师也不是随便选取一个知识点进行设计,而是精挑细选里面的重点与难点,同时该知识点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关卡的作用。所以在高职院校中,选取微课教学不是盲目跟风,而是要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课程难点来适当选择[6]。
3.举办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是微课教学实施的参照
2010年佛山市率先提出优秀微课教学资源征集大赛,这是微课的概念被首次提出。这次微课教学大赛后,2012年之后的微课教学大赛更是如火如荼。微课教学比赛覆盖的面从国家级到省级甚至到地方高校;而微课教学比赛的阶层也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每年的微课教学大赛,都牵动着各级教育管理者、各级教育阶层一线工作者的心,比赛的开展带动了全民微课热的局面。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汇集了许多精品课程与不断完善微课教学资源的系统建设;以此为基点,可以达到“以赛促建”的效果。特别是对一些潜心学习新教育模式的教育者,大赛的举办可以让其借鉴学习。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移动学习是微课教学实施的关键
微课带来的巨大便利就是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移动学习。微课的到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要求,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点、在自己的时间里自由搜索学习,真正达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学习场面。现在的高职生大多空闲时间比较多,移动电子设备比较齐全,但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却没能发挥本身的作用。他们的空闲时间一般是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QQ聊天、玩微信、玩游戏等娱乐活动,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在课后对学生提供的可接受学习资源很少。微课进入高职院校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让他们利用移动设备,在空闲时间里采用微视频来进行及时充电。
5.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是实施微课教学的内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在课堂中进行,由教师唱独角戏。但是微课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将微课整套学习资源进行共享,学生利用电子设备进行下载学习。整个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也可以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在微课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者,对教学整个过程采取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全程处于被动接收状态,而是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进行反馈与答疑,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宗旨。
总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微课有其独特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作为培养应用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应该加深对微课教学的认识,分析当前微课教学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加以改进,以使微课教学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5-13.
[2]信息化环境下多维度新型课堂教学探索[N].中国教育报,2014-11-12.
[3] 周英芳.以教育信息化促进职校教育公平的实现[J].企业导报,2011,(3): 226-227.
[4] 戴晓华,陈琳.我国中小学微课发展现状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9): 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