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项目管理培训讲座

项目管理培训讲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项目管理培训讲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项目管理培训讲座

项目管理培训讲座范文第1篇

【关键词】it研发项目;项目管理;人力资源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到今天,针对it项目管理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指导、方法和标准,以及广泛开展了相关的培训,但是失败率还是非常高。人们往往自然而然地将责任归咎于是项目管理的失败导致了项目的失败,本文将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探究对项目研发系统项目管理的影响因素,并分析项目管理人员需要来自管理层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哪些帮助,及自身应该及时采取怎样的措施。

在it研发项目的内部人员组成中包括了三个重要的部分:项目总监、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

1 项目总监对项目管理产生影响的因素

项目总监由于拥有一定的行政地位和相应的职权,故是代表研发系统对整个项目事业部和公司高层领导的唯一发言人,他的表现直接影响了整个公司对该项目研发部分的重视程度。项目总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导、效仿的作用,一言一行将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到团队的队员的行为,所以项目总监要严格自律,起到领导和带头和核心股的作用。

项目总监是整个研发项目团队的核心,他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研发团队的组织文化。更换领导无法保证工作交接过程中的连续性,对项目本身和项目管理工作来说是不利的。频繁地更换项目总监会使项目团队也持续存在于不稳定的环境中,使项目成员人心涣散,无所适从,从而造成整个项目的混乱。

1.1 对策和建议:严格挑选合适的项目总监。一般情况下:项目总监是在公司内部进行挑选,必须熟悉公司的运作流程,在管理层有较好的口碑和人缘,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能更加得心应手。避免任人惟亲的情况。另外也可以从公司外部招募人才。但是个人综合素质要严格把关,确保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

保证充裕的岗位试用期,避免频繁地更换。选拔的项目总监是最优秀的但未必是这个研发项目最合适的,于是一个阶段的试用是必要的。对于公司内部的人员,一般应该保证2~3个月的试用期。可根据情况延长。而对于公司外部招聘的人员,应该延长考察期为3~6个月。

外“刚”内“软”的管理风格。项目总监任职过程中,对外应该表现自信、强硬,为项目开展赢得更多的支持和资源配给,并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也以此来增强项目团队的信心和工作激情;对内应该表现出亲和、公平、通情达理,拉近同下属的沟通距离,及时掌握准确的第一手信息,采用适当的手段激励员工,营造融洽、积极的组织环境。

1.2 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产生影响的因素:项目经理是项目沟通的中心,所有报告、请求、备忘录和抱怨的最后都汇集到这里。项目经理需要从更多的来源获取信息,并将信息传送给相关的接收者。在信息来源和接收者之间,项目经理需要提炼、总结和转换这些信息,以确保项目参与者充分知晓项目的政策、目标、预算、日程安排、需求和变更的相关信息。研发项目经理必须具备丰富的项目管理和项目开发的经验,一定的技术背景,能激发员工创造力,鼓舞士气的感染力、交流、沟通的能力、风险的承受能力、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奉献精神。

在目前it行业的研发项目管理领域,普遍存在着仅仅将技术能力作为选择项目经理的重要标准,不可避免地将非管理专业的技术工程师直接提升到项目经理的职位,由于他们没有接受过项目管理技能的正规培训,缺乏项目管理的实际操作经验于是将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质量。

对策和建议:

多途径选拔项目经理,包括从产品和职能经理、职能专业人员和有经验的项目管理的队伍中提升,从公司外面招聘等。

重视项目经理的在职培训。公司倾注大量的时间和费用来启动必要的项目管理培训也是必要的。一种培训是侧重本公司特殊要求的内部培训程序;另一种是利用公司外部的培训机构、研讨会来进行综合的项目管理培训。

培养潜在的项目经理。作为其职业生涯的一部分,公司应该为那些渴望成为项目经理的人员提供在职培训,并给予实际操作的机会,以助理的身份,全职或兼职地跟从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参与项目管理工作。

2 技术开发人员对项目管理产生影响的因素

系统工程师是it项目的总设计者,他们构建的是整个信息系统,并确定需求计划和产品性能计划。在这一阶段稍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系统的本质。设计本身也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设计本身就有缺陷和设计时没有充分理解需求等等。

在系统设计开发阶段,尤其是编程过程存在大量复杂的人工操作,故人为引入错误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如代码编写有缺陷;代码编写时没有充分理解设计;代码编写时没有考虑到平台的差异;添加新功能时没有考虑到老功能的情况,导致老功能出错;添加新代码时影响到了老代码;不理解以前的代码,导致修改错误等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要暴露出来以后项目经理才能发现,无形中又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

测试的过程也同样存在许多的偶然因素,如果测试人员没有严谨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没有严格的专业操守,造成测试不充分,很难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工程师的人员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管理的进度计划,扰乱了研发过程必须的连续性。尤其是项目小组中资深技术工程师的流动将直接影响项目团队的组织氛围,造成组织环境的不稳定,影响其他工程师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

对策和建议:

在项目管理工作中,项目经理对于技术工程师人为失误带来的开发风险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操作时重点是严把测试环节,从单元测试到集成测试,再到最后的系统测试,争取做到早发现问题——早确认——早修改。

合适的招聘要求。it项目涉及的工程师是多专业、多层次的,应该根据职位的要求招聘合适的人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和名牌院校的教育背景,甚至在有些职位过分强调从业经验也是不必要的。

项目总监和项目经理应该经常同项目成员进行小组或个人的讨论和谈话,及时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和个人需求,解决团队内部冲突,平衡团队的人际关系,并将掌握的关于员工的第一手资料作为考评的依据。

创造机会加强技术工程师之间的技术交流,避免由于对问题的认识不一而出现的工作冲突。比如邀请各项目小组的技术骨干在项目内部开展技术培训讲座;召集相关技术工程师举办小型的技术交流会等。

根据it行业技术工程师创造性、自主独立性、成就意识强、蔑视权威、需求个性化明显和流动意识强的性格特点进行团队建设,营造宽松、积极、融洽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氛围,以此来较少技术工程师的流动,尤其是项目小组中的资深技术工程师。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是it研发项目最为重要的财富,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研发的质量,并且,人员的素质还决定了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的难易程度,和项目管理将会取得怎样的业绩。只要能在对人的管理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将会大大提高项目管理成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kathy.thwaeby.it project management.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

项目管理培训讲座范文第2篇

1.1项目管理的作用扩大

项目管理的主要作用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某一项目内容得到完善的管理并保证项目运行。但是,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行使企业对单一项目管理工作的结果能够被其他项目组所接收到,基于大数据云储存的管理信息,为企业管理工作模式分析提供了基础。因此产生了这样一种模式,即企业管理根据项目管理工作的分析结果,能够验证企业管理整体改革的效力;企业项目管理工作反过来也能为企业整体改革提供依据。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项目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整体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项目管理的作用从对单一项目的指导和引领,扩大到对整个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的影响方面。

1.2项目管理工作重点转移

借助于现代高新信息科技,项目管理的根本目标不再局限于项目工期与成本的减少,而是以实现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重点,借助信息化技术加强部门与部门的沟通与交流,提高项目管理理念的科学化与完善化。具体来说,就是将企业项目管理根据一定的标准分解为不同的工作内容,分别派给相应部门,既有效减少项目管理决策时间,同时提高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2.基于信息化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

2.1信息化下的项目成本管理

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单一项目进行成本管理,是信息化的企业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成本管理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用到的企业资源进行的整体统计,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约束项目进程中的资源利用,是资源优化,进而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信息化下的项目成本管理通常表现为以下两个特征:第一,传统项目管理过程中并未被计入到项目成本的内容,介由信息化管理的“大数据”理念,被广泛注意到,其中包括参与项目活动的组织成员自身所代表的人力资源成本等;第二,信息化管理模式下的成本管理规则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计划模式转变为灵活模式,例如,企业对项目的投资额度以及在项目各个环节中的资源应用力度,能够通过对项目进程的详细分析进行及时修改。较之以往的计划型成本应用,信息管理能够使成本管理的效力进一步提升。但是,信息化管理模式下的项目成本管理要想发挥其最项目盈利的根本作用,其基础在于参与项目的组织成员都能够将项目进程中的各种有关于成本应用的信息都及时归档并进行系统处理。但是,大多数企业项目管理者或项目组成员都缺乏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这使得项目成本管理的效力减弱。

2.2信息化下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主要环节,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参与项目的组织成员的工作责任分配以及工作效率管理,其中成员间的配合度和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对项目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信息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从简单的工作安排、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定以及项目参与员工的激励行为,扩大到能够根据项目进程而对人力资源管理行为进行合理化调整的程度。很多企业的单一项目经营都涉及市场调研、项目跟踪以及客户管理等多项事务,因此,项目组成员的日常工作也容易受到外界条件限制。信息化下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使管理者能够对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远程跟踪,例如用手机定位来确定员工是否在岗、通过客服记录和客户回访确认员工的工作结果等,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和网络人际甲流工具的发展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的新方法。然而,信息化下的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实施需要以一系列动态式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依据,其中包括了对员工个人主动工作行为的尊重、对员工的组织凝聚力的培养等,很多企业只重视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促进作用,却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创新。

2.3信息化下的项目风险管理

企业项目经营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企业对项目活动的整体安排以及企业的发展规划都有关系。进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项目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传统的风险管理倾向于对项目期间的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得出项目经营的优势和劣势并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但是,由于企业项目实施的时间长短不一样,项目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这使得风险管理并不能像预期的那样发挥作用。在信息化背景下,项目风险管理的机动性得到明显提升,一方面,项目管理负责人可以从网络中迅速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使项目组成员能够迅速应对环境变化,采取一系列的风险应对策略,例如,转换与客户沟通的模式,或者临时进行市场范围调整等;另一方面,基于信息数据库的大量资料项目管理者能够分析出某一类项目常见的风险,并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进行项目风险管理,其前提是项目经营相关的各个细节都在项目管理系统中被如实记录,即要求参与项目的员工保证数据资料在时间上和质量上的统一性,做不到这一点,信息化管理模式下的项目风险管理效力就难以提升。

3.对信息化下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发展的建议

3.1提高项目组员工的信息化工作能力

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进行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是项目组成员对信息化成本管理数据的提交,因此,企业有必要提高项目组员工的信息化工作能力,即使成本概念深入到项目组成员的工作理念中,使员工能够在工作过程中高效地筛选那些能为成本管理提供帮助的信息,统一归入管理数据库。建议企业进行以下两种培训活动:第一,对项目组成员进行信息化管理培训,通过信息提取讲座、信息化工作与传统工作的效率对比讨论等方式,使项目组成员自动自觉地使用信息化工作方法,例如,利用微信、微博等交往工具与客户建立紧密联系,而不是通过打电话、登门拜访等行为进行产品推销,以此大量节省项目运营成本;第二,给员工建立一个成本记录模型,使员工明确哪些工作内容涉及项目成本的应用和变动,并要求员工将这些活动及时记录到成本信息数据库中,例如,在项目组成员的手机里安装“随手记”APP,使他们随时记录资源使用情况,然后上传至分享平台再进行汇总。

3.2根据信息化特征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为了从根本上推进企业项目管理与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有机融合,要注重企业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为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坚实的制度与体制保障。建议企业加强民主制度的建设,鼓励项目员工参与管理工作,给予项目人员发言权,调动基层项目员工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要构建项目工作人员晋升制度,根据企业行政职位设置相应的项目管理职位,一方面有效解决技术项目开发人员晋升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稳定企业技术开发工作团队,减少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流失。

3.3加强企业项目信息集成化建设

信息化管理模式下的项目风险管理之基础在于企业项目信息的全面收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企业项目信息集成化建设。目前,大多数企业在项目管理中进行信息搜集的方法是将一系列管理ERP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但是,企业在管理ERP应用上并未做到全面和完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用ERP的情况最为广泛,而与项目进程细节相关的内容,如产品的宣传、新产品的创新过程等,却很少有ERP的参与。因此,建议企业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拓展管理ERP的使用范围,在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建立信息化管理程序,将项目进程中每个时间点产生的行为进行如实记录,这样的信息集成化建设,最终能够为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帮助。

4结语

项目管理培训讲座范文第3篇

近年来,行动学习法作为一种科学的理念与学习方法,逐渐被引入教师培训项目中。然而,行动学习法在教师培训项目中的应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以唐山师范学院组织的国培项目———初中英语“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例,探讨了行动学习法在英语教师培训中应该注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行动学习法;英语教师;实施策略

行动学习法由英国管理学教授雷格•列文于上世纪60年代在《发展高效管理者》中提出,并被普遍认为是可以与案例教学方法并列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学习发展工具。该方法强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共同关注的问题并完成相关任务,从而完成个体的学习与发展。行动学习突出了人的社会化属性,将学习和实际工作整合为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为受训者提高培训理论的实践转化率提供了思路。

一、行动学习法概述

行动学习法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培训方法,将理论探索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它强调了个体经验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强调对以往经验的总结与反思。我国培训机构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注意到了该方法的优越性。很多大中型企业及党政机关的培训中采用了该模式,且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近年来,我国教育机构也开始将该模式应用于教师的培训中,同样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成效。相较于传统的培训方式而言,行动学习法在英语教师培训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尊重了参训英语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参训的初中英语教师大部分都有几年以上的英语教学实践经验,这种个人成长的经验有必要在培训中得以展示和检验,同时他们在工作中产生的疑惑也是培训的重要资源。二是强调培训过程中参训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反思。“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受训者在培训中反思自己的英语教学活动经验,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培训者的引领以及参与团队讨论,倾听同行教师的观点与意见,在此过程中,得以共同思考,实现共同进步;三是有助于培养受训英语教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行动学习模式下,参训英语教师在小组内经过讨论,发现并提出大家共同关注的英语教育教学方面的热点,这不同于被强加的假想的任务或问题,同时培养和提高了参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总体说来,行动学习具有反思性、行动性、合作性、主体性、参与性。这恰恰是解决以往英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种种弊端的良方。

二、行动学习法在英语教师培训项目中的实施策略

(一)重视学习小组的建构

行动学习模式下,学习小组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组织。小组成员大多为6至8人,小组成员在年龄、性别、知识体系、专业技能等方面应当差异互补,避免因成员构成的趋同性影响小组创新能力的发挥。在唐山师范学院初中英语教师的国培项目实施中,我们在参训教师报道首日,就进行了团队建设工作,将参训初中英语教师按性别、地域、专长等分为若干个小组,在破冰之旅、头脑风暴和小组展示等活动之后,将互不熟悉的参训学员之间迅速建立联系,每个参训英语教师心中产生组织归属感。在小组讨论中,我们重点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我们这个小组的学习目标和方针是什么?(2)我们要在这次培训中解决什么问题?(3)由谁来担当解决问题的决策人,本次培训中哪些讲座有助于解决问题,有谁可以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必要资源?(4)小组在什么时候可以达到预订的目标,我们应该怎样来安排行动学习的时间?(5)我们小组集合开会的地方在哪里?我们需要到哪里去进行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6)我们要投入多少时间、精力和经费?(7)我们如何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是什么?由于每个小组成员参与了讨论,使得每个参训英语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曾强,为下一个阶段的培训激活了学员本身的学习动力,使得培训管理各项工作变得容易起来。

(二)打磨学习小组的研究问题

行动学习要获得成功,其关键就在于参与学习的人可以进行质疑和提问,特别是要能够提出具有独到之处的问题。对于一个行动学习小组来说,怎样确定题目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在展开小组讨论的时候,参训的初中英语教师最开始所提出的问题基本是工作中耳熟能详的问题。如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学生的听说能力?如何解决英语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等等。这些问题基本是初中英语教师根据自己过去的学习经理和经验所总结出来的,但是范围都比较大,轮廓与内置逻辑也不够清晰,缺乏焦点,可操作性不强。因此,这个对小组研究问题进行确定的过程就是参训的初中英语教师去进行探寻、学习和发现的一个过程,以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去进行反复调查研究的一个过程。小组内找到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其实就已经解决了一半问题,因此要舍得花时间打磨。本次培训中,有的小组用了三分之一培训的时间确认问题。经过提炼和打磨,大部分小组确定的题目切合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是组内参训教师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所有成员积极行动起来,使整个培训成为行动、反省、理解、行动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为培训项目的成功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小组项目过程管理

由于培训往往有一定时限,因此每一位成员要认真参加每一次计划好的活动,并且在一年的时间里从始至终参加,缺少一位都会影响其他人的积极性。为确保各小组成员保持长久的学习积极性,我院为每个小组配置了一位专家,负责小组课题的指导工作,同时确保后期的培训管理变得轻松且有序。此外,我们还要求各小组根据小组问题难易程度确定研讨会的召开频次,系内专家参与指导每次研讨会。研讨会上,各小组就培训讲座以及其他途径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对已经获得的经验做出质疑,通过不断反思学习和行动,提出更具针对性和使用价值的方案。每次研讨会都应当对这一阶段的学习经验和教训做好记录表,以供参训初中英语教师进一步反思。在培训项目评估阶段,制定好英语教师行动学习培训项目评估方案,关注行动学习法应用于英语教师培训项目的效果。在培训结束之后,每个小组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将小组项目管理贯彻培训始终,将“问题-反思-总结-计划-行动-发现新问题-再反思”内化为整个培训项目管理过程之中。

三、结语

本次初中英语“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行动学习法的应用,将解决初中英语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与初中英语教师职后培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培训和学习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参训学员对此次培训的满意度很高,证明行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尽管如此,行动学习法仍在实际应用中要避免流于形式、“虎头蛇尾”、草草收场,否则必将影响培训效果。行动学习法在培训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实施策略值得培训者不断摸索和总结,使其更好地为培训项目顺利实施服务。

作者:唐翠云 单位:唐山师范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许智.行动学习法在培训中的应用[J].管理ABC,2013.

[2]曾兰芳.行动学习法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4.

[3]王栋.教师行动学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4]邱昭良.行动学习法的六大“软肋”与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11.

项目管理培训讲座范文第4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挑战;对策

一、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特点

我国供电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往往受到国家的引导和制约,再加上固定资产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愈大,财务管理也出现了与其他企业迥然不同的特色,最主要的是体现为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在筹资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资金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危险;第二,固定资产的规模和在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企业结构不合理,对企业长期的经营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第三,在投资的收益上存在着不确定性。这些都是当前我国供电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一些现状。

二、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管理不够到位

当前我国供电企业在项目的管理上存在着较大的漏洞,从原因来看,主要是企业的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导致在市场上呈现的是垄断的局面,外部想要进入是非常困难的,导致企业内部的人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更不要说将这些管理的方式方法应用到财务管理上来,所以在财务报表中往往没有开展较为先进的查询和记录方式,在进行信息反馈的时候往往出现滞后性。

(二)成本预算管理粗放,控制能力较弱

我国当前许多电力企业在对成本进行预算时往往采取的仍然是粗放的管理模式,这带来的就是在管控过程中往往不到位,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首先就是在进行预算时采取的方法是不合理的,预算结果不具有典型性,另外就是预算的过程往往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督管理体系,导致财务成本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控制能力;第二,电力企业往往具有较大的规模,开展的业务也比较多,每项业务往往都采取自己的成本预算或者是管理模式,导致在进行整体财务分析时往往无法开展;第三,监管的不到位导致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且获得良好的解决。

(三)应收账款不到位,影响单位资金周转

在我国许多供电企业中,有不少的账款属于呆账,这些账目往往数额很大,影响到了企业的资金周转,也无形的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效应,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加强对这一块的管控,但是成绩不明显,许多电力企业因此导致向银行进行借贷。

(四) 节约意识不强,成本投入过高

在成本控制上没有得到较大的重视,许多供电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节约意识,这也无形的带来了更大的损耗,体现在成本的投入明显提升。很多员工对于节约没有太多概念,认为是和自身无关的事情,所以导致在使用电力的过程中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这些对于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是极大的阻碍。

(五)进行财务工作的员工素质不高

在我国供电企业的财务部门,缺失相对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因为企业自身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我国许多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对于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也没有太多的学习和创新,财务分析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这些都无法给企业决策提供良好的依据。

三、加强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一)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我国供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受到国家的制约,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关联度较大,对于资金也有很大的需要,所以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这都需要企业自身建设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管理,加强企业对财务方面的把控。

(二)加强财务预算

在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其核心内容就是财务预算,这也是提升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说,财务预算工作必须常抓不懈,有利于提升本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在对各个部门进行财务预算时,必须从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满足各个部门不同的需求,在进行预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性和科学性,要注意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提高财务预算的水平。另外对于成本的预算也是关键所在,所以必须对成本进行严格的管控,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绩效水平。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在供电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他们的管理责任者一般都是财务人员,其技术水平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所以说,供电企业务必要想方设法增强他们的技术水平。例如财务管理讲座、财务管理培训等,通过定期举办能够让财务管理人员更加丰富自己的知识,对预算管理知识能够清晰的了解,而且还可以对当前的法律法规及计算机等技术有了明确的认知。如此以来,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定会源源不断的提高,最终也会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四)加强资金管理

强化资金管理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①成立相应的资金管理部门,让资金管理更加规范化。随着拨付备用金制度的运行,供电企业能够更好的利用“闲置资金”,比如投资、还贷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样做可以较好的降低资金的沉淀,有效提升资金使用率。②确保资金管理责任更加清晰化。当下属单位或者供电企业所属部门需要上级拨付资金时,供电企业应该做好资金预算,以此来明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责任,这样做能够进一步增强资金的管控能力,如果资金预算超过限制,能够实现快速的处置。

(五)有效控制管理费用和生产成本

对于日常管理来讲,供电企业理应贯彻降低成本的理念,务必要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确保资金能够合理使用,尽量避免资金浪费的情况,达到管理费用最小化,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同时,资金预算工作也要紧跟其上,确保资金支出在规定的界限内,从而有效实现财务控制。

参考文献:

[1]高景武.供电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科技展望,2014(23).

[2]肖吉东,孙遥遥.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1).

项目管理培训讲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安全控制;人员管理;资金投入

1. 引言

加强质量安全控制,预防质量和安全事故是建筑施工的重要内容, 做好这两项工作能推动建筑施工顺利进行,避免发生不必要损失,提高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导致质量安全控制中存在不足,影响建筑工程综合效益提高。今后应转变这种情况,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相关制度,增强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实现对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促进建筑施工综合效益提高。

2. 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控制存在的不足

2.1 质量控制的不足。一方面,材料管理不到位。材料采购人员质量控制意识不强,采购材料前忽视对供应商基本情况调查,导致采购的材料质量存在缺陷。或者忽视对材料试验检测,没有全面掌握材料质量情况, 不合格材料被应用到施工中。对施工现场的材料忽视抽检,影响材料质量控制效果,往往会给建筑施工留下隐患,最终降低建筑工程质量。另一方面,进度和工序管理被忽视。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忽视进度管理,导致施工任务未能按要求顺利完成,出现延误工期、降低工程质量、影响施工成本的情况。忽视对每道工序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排查,影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提高。

2.2 安全控制的不足。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一些施工单位忽视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所配备的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对安全管理的制度、规范流程掌握不全面。施工现场巡视、检查工作不到位, 没有及时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另一方面,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一些施工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导致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开展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忽视建立有效的责任制,没有明确规定管理人员职责。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忽视施工现场巡视和检查,对存在的违章操作没有及时制止,影响安全管理水平提高。

3. 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的控制对策

3.1 质量控制对策。

首先,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结合建筑施工需要和质量控制要求,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对质量控制的有效约束。要明确质量控制目标、责任,完善组织机构设置,合理配备工作人员,为促进质量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责任制,明确工作人员职责,促进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协调与沟通,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水平。做好对质量控制人员的考核,完善奖惩激励机制,以更好激发工作人员热情,让他们为提高工程质量贡献力量。

其次,重视原材料质量控制。采购材料前,工作人员要加强调查和研究,对供应商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从质量可靠、信誉度高的厂家采购材料,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奠定基础。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材料进行试验检测,获取相关数据资料,确保材料质量合格,不合格的材料一律禁止进入施工现场,避免对工程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也要做好抽检工作,并进行分类堆放,为材料更好应用奠定基础。

再次,加强施工进度与工序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要求开展施工,确保进度计划按时完成,防止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避免为了赶工期而出现质量不合格的工程。重视每道施工工序质量控制,通过保障每道工序质量,最终实现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目的。当一道工序完成后,应该对该工序质量进行检查,发现质量缺陷及时改进,有效保障工程质量。

最后,重视施工人员管理培训。施工单位要重视加强施工队伍建设, 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严格遵循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每项操作,保障工程质量。对施工人员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培训,采用现场授课、参观学习、讲座等形式,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培训。促进他们施工技术水平提升,增强施工人员质量控制意识,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3.2 安全控制对策。

首先,提高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施工单位为了有效保障建筑施工安全, 要根据工程建设要求,配备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水平强、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并按照安全管理要求做好现场巡视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 明确管理人员职责,使他们严格遵循要求开展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 促进他们管理水平提高,责任意识增强。同时也要重视施工人员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操作规范,有效保障建筑现场施工的安全。其次,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安全管理需要,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从而有效规范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施工人员职责和权限,让他们严格遵循要求开展施工现场巡视, 提高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从而有效保障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在进行巡视和安全检查时,应该做好相关记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及时制止违章操作,有效预防安全事故。

最后,加大安全控制资金投入。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开展建筑施工,以提高施工效率,预防安全质量、安全事故。做好陈旧设备升级改造和维修工作,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提高设备综合性能。加强现场施工设备管理,做好设备养护、维修、管理工作。另外,还要提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待遇,激发他们工作热情,促进他们更好遵循规范要求施工,促进建筑施工综合效益提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质量安全控制是建筑施工的重要内容,做好这两项施工能避免发生不必要损失,提高工程建设效益。施工过程中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控制对策,从制度建设、人员管理、材料管理、思想认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质量安全控制水平提高,进而提高建筑施工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彬.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水平[J]. 中华民居,2013(12),357-358

[2] 杨新良. 刍议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和控制[J]. 建筑安全,2014(4),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