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合理性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合理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合理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合理性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合理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模式;深圳异地工业园;构想;举措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8-0117-04

[作者简介]刘红燕,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企业管理。(广东 深圳 518055)

199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苏州市同新加坡有关方面合作开发建设苏州l工业园区,开创了中新合作的新模式。

苏州工业园以不到苏州市4%的土地、人口和5%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4%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的工业总产值、17%的固定资产投资、30%的注册外资、28%的实际利用外资、31%的进出口总额。苏州工业园不仅成为率先实现统筹发展的排头兵,也创新发展了一种工业园模式,为其他城市的工业园建设提供了借鉴。

一、苏州工业园成功经验分析

(一)准确规划

根据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中新(中国与新加坡)双方专家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精细的规划代替了85%的工作量。

(二)执行得力

树立了“规划大于市长”的理念,建立了“专家从严执法”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摒弃随意性,增加透明度,保证了园区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在执行中,严格维护总体结构,对土地进行集约管理;采用建筑信用证制度,建筑工程竣工后、使用前实行“扎口管理”,为数字规划的成功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科学建设

苏州工业园从一开始就将发展目标设定为:借鉴吸收新加坡开发、管理裕廊工业园的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在苏州建设一个具有世界水准的、类似新加坡裕廊镇的现代化国际化工业园。不仅采用了合理的招商方式,而且在管理上全方位借鉴新加坡的模式,在管理思想了建立了先进的理念,建立了合理的组织架构――三个层次的管理框架:最高层是中新双方政府高层组成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一般1-2年开一次会;第二层是由苏州市政府和新加坡裕廊工业区裕廊镇管理局组成的双边工作委员会,定期开会;第三层是由苏州工业园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和新加坡贸工部软件项目办公室组织的管理委员会,经常碰头开会,解决日常问题。

园区在建设中将新加坡的“经验”和“国际资本”的大规模进行了有效结合,使各国工业园按照“企业制度”来运行,贯彻“亲商理念”,创造了一个有序的竞争环境,将企业的经营发展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四)配套措施完善

在园区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建立了工业园“公积金”制度;同时,为了解决人才问题,建立了苏州工业园职业技术学院,为园区培养了适销对路的人才;制定了很多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措施;设立了人力资源交流中心等。

二、借鉴经验,发展深圳异地工业园

(一)构想提出的原因

目前,全国各大城市都在探讨“总部经济”,很多城市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一个发展战略。总部经济是指某个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是属于中心城市的一种区域经济。在区域经济范围内构建较为完备的总部经济产业链条,用总部经济战略思想来统领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充分实现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互动发展,总部经济模式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新的战略选择。

当前,深圳市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构想,应该说,建设公司总部区,发展总部经济,符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微观层面即企业层面出现了3个新的趋势:一是中国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了总部与生产基地分离的过程;二是中国农村的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三是中国开始进入大量形成和设立服务业企业并向城市聚集的时期。因此,在城区经济发展中注重公司总部区和总部经济的建设是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趋势的。

深圳市推进公司总部区和总部经济建设有利于增强深圳聚集总部的能力。发达国家总部经济布局呈现出企业总部从高级次城市向低级次城市转移以及从低级次城市向高级次城市转移的双重趋向,深圳建设公司总部区和发展总部经济的综合比较优势明显。一是独特的区位优势,有良好的港口和交易及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通过20几年的发展,深圳已经成为一个物流、金融、高新技术比较发达的、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二是深圳作为一个“特区”,有行政资源优势,基础设施的完善性、政策资源的可获得性、行政支持与政府公共服务的便捷性都明显高于其他城区。三是总体的经济社会结构优势,深圳具有涵盖工业、商业、金融等部门的比较全面的经济结构,具有包括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等在内的比较全面的社会事业结构。另外,深圳市已经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形成了总部经济的雏形,已经有了一个适合总部生长的大环境。

深圳由于地域面积的局限制约了深圳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总部经济的提出,为“脑体分离”的建设模式提供了可能。因此,深圳市政府应该利用深圳已经有的优势,强化吸引力,为发展总部经济创造环境,同时,为总部在腹地“躯干”的建设也提供条件。

(二)总的构想

通过对苏州工业园的调研以及对其发展的仔细研究,笔者认为,深圳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的模式,结合深圳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契机,实现区域合作、资源整合。经过课题组的研究,为了突破深圳可利用面积太少的现状,突破地域面积对深圳发展的制约,深圳市政府可借鉴苏州工业园模式,在异地建立深圳工业园。建议政府可以在珠三角以及泛珠三角进行考察,然后选择若干区域,设置“深圳工业园”,完成以深圳市为中心总部,周边腹地工业园为“躯干”运行中心的建设模式,解决当前土地紧张以及国际化城市建设中产业升级的需要。

(三)构想提出的背景分析

深圳市由于毗邻香港,加上便利的交通,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很早就是一个外向度高的城市。经济全球化促使企业集群的发展形势发生根本变化,专业化分工日趋全球化,产业价值链在全球布局,而且又呈现出在优势地区区域积聚发展的态势。深圳的发展除了得益于国家提出的改革开放的“特区政策”,另外,就是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

承接了香港、新加坡等发达区域的产业转移,大量的“三来一补”企业为深圳乃至整个珠三角带来经济发展的助力,珠三角的制造业集群才得以迅速发展。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我们制造业大多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低,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底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专业镇在珠三角企业集群中比重较大,主要产业还是防止、服装、玩具、家具、五金等,产品仍然以仿制、组装和沿袭过去的圈子。那么,如何提升深圳市乃至珠三角整个国际竞争优势,把曾经的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目前很多城市和区域面临的问题。

(四)该模式对双方的好处

1.对深圳的好处:

(1)满足深圳自身产业升级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圳市本身已经具备了产业升级的能力,通过建立工业园,配套相关政策,有助于低端制造业从深圳转移。

(2)为深圳吸引总部提供更好的条件,为深圳总部企业提供“配套”生产。因为在珠三角乃至泛珠三角建立异地工业园,在深圳的总部企业可以较便利地在工业园进行制造加工基地的布局。

(3)树立深圳政府形象,提升深圳的品牌。泛珠三角既有被誉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中国经济增长“第一引擎”、外向程度最高、目前也最发达的广东和国际大都市香港,又有较落后、外向程度较低的西部内陆省区云贵川,形成泛珠三角区域里差异极大且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的东西两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泛珠三角的地区差异就是我国东西部差异的缩影,泛珠三角是缩小我国东西部差异的“实验田”,探索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模式,也是对我国东西协调发展模式的探索。如果深圳市政府能率先在建设深圳的同时,总结出区域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对国家的一种贡献,可以再次承袭“深圳领先”的品牌效应。

另外,如果深圳市政府能够成功建立有深圳特色的先进的工业园,必然会形成示范效应,也有助于提升深圳品牌和形象,更有助于总部经济的建设和国际化城市的建设。

2.对东道主政府的好处

(1)一般来说,深圳选择的地区经济会比深圳落后,深圳到该地区投资建立工业园,有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联动效应。

(2)目前珠三角也有很多工业园,但是普遍规模不是很大,而且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和苏州工业园创造的效益相比,尤其是目前珠三角的多数企业和产业还处于依靠比较优势而竞争优势薄弱的阶段,尤其是本地区科技体制与国内制造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创新成果产业化率低,众多技术来自国外,影响了“珠三角”企业集群产业升级和在世界制造价值体系中的攀升。通过建立高水平的工业园,也有助于当地的产业提升和珠三角制造业地位的提升。

(3)苏州工业园的模式是一种城镇化的工业园,因此在规划建设的同时都包含“城市规划”,这种模式对于迅速提升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当前,众多城市都在提总部经济,各城市招商引资、吸引总部的竞争越演越烈,但是目前经济发展的趋势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是追求双赢的格局,联合与共享、共生与共荣成为现代竞争的主流,深圳市政府应该利用好深港合作和泛珠三角合作的契机,把苏州工业园的模式借鉴过来,开创性地建立异地工业园,和总部经济和区域一体化形成联动效应。

(五)关于建立深圳异地工业园的具体举措

1.关于工业园目标的确立

深圳市政府要根据市场经济的思路进行建设,同时,要考虑深圳未来的产业发展,要把工业园的总体规划和深圳未来的产业发展、深圳的总部经济放在一起通盘考虑,要合理确定工业园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要使建设的工业园在未来符合经济国际化、产业科技化、环境生态化、信息数字化、管理科学化、优化城镇空间与功能等特点,准确定位。

2.关于工业园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建设,既得益于其“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先进理念。也得益于其规划的精确、动态管理。很多城市规划图纸很漂亮,真正建成却并不完全一样。但在苏州工业园区,由于数字规划的成功实施,实现了由图纸到地面的无缝对接,规划节约了85%的工作量,构筑了从规划到现实的美好蓝图。

深圳市在规划工业园时就要避免眼光短浅的规划,建议深圳市政府邀请全国乃至世界的设计规划大师,组成规划小组,在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的基础上,深入考察,合理选址,准确布局,争取高起点、高规划。在规划和建设中要运用“国际规划”的理念,要有整体意识。

3.关于选址

(1)一定要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深圳和该地区要有便利的交通网络,或者正在规划和建设相应的交通路线;同时,这些地区也应有一定的信息网络基础。便捷的交通和信息网络是实现未来总部“脑体分离”的基础。

(2)该地区应该有比较明显的相对于深圳的比较优势,例如,较便宜的土地资源、较便宜的人力资源,而且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市政建设基础以及和周边地区相连接的产业集群优势。

(3)该地区最好周边有大学,而且有一定的金融基础、物流基础。

(4)对于选址的面积建议可以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型的、综合的、以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布局的产业链工业园,这类工业园深圳市政府要和当地政府联合开发,园区发展的企业要以深圳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及目前广东地区已经形成的产业集群为基础,形成为这些产业配套生产或制造加工环节为主体的制造基地,满足未来总部对腹地“躯干”建设的需求,也便于以深圳的主干产业为中心招商引资总部项目,同时,为这些总部在周边布局提供方便。

另一种是100平方公里以下的面积相对小一点的专业化工业园,这类工业园可以和当地政府或深圳大企业或总部企业合作建立,这类专业化的工业园可以根据周边的产业集群情况,围绕深圳的支柱产业建立专业化的、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小型工业园,例如,“软件工业园”、“精细化工工业园”、“电子汽车配件工业园”等,同时,利用深圳“孵化器”的模式,把全国一流大学的力量引入工业园的研发和建设中。

通过这两种建工业园的模式可以有助于总部的建设,也可以解决深圳土地面积不足的制约,同时,也有利于引导深圳位于产业链终端的中小企业转移到更有比较优势的工业园发展,既帮助了这些企业降低成本,也促进了深圳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对于选址的地点,建议政府应投入人力、物力考察,然后有步骤、有规划地发展建设。

4.关于组织架构

苏州工业园因为是两国政府的结晶,因此,在架构上层次多,建议深圳工业园可以采用两层架构,由市政府出面和当地政府沟通,双方设立协调委员会,以便解决在建设发展中需要政府出面协调的各方面问题,同时出台一些有利于工业园发展的政策。

另外,应由深圳市政府牵头,联合深圳若干大企业,组建一个财团作为一个投资方,和当地政府或者对应机构的投资方组建一个工业园开发公司,深圳的投资方负责出资,而当地的投资方负责出地,深圳市政府的投资方要保证控股,然

后由双方组建的工业园开发公司一起负责工业园的招商引资以及建设。该开放公室可以下设两个机构,一个是建设部,专门负责规划的实施;另一个是物业管理部,专门负责物业的管理、园区企业的服务。

5.关于工业园产业空间布局

对于前面提到的第一类大型工业园,园区应该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制造业为主体,这些制造业应该满足深圳总部企业“外向配套”的需要,以生产中下游的产品为主,同时,要注重出口加工业的发展;对于小一些的专业工业园区,应该围绕深圳的产业特点建立专业的工业园,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新材料的发展为发展重点,争取引进中上游产品,通过软件园、研发园的建设,提升产业活力,逐步过渡到用高科技产业带动整个工业化进程。

6.关于管理模式

苏州工业园坚持规划先行、建设超前,坚持“亲商”理念,是园区领先一般开发区的重要经验。因此深圳市政府可以做好以下工作:

(1)要按照市场经济的理念投资建立深圳工业园开发公司,在职能的设置上要根据开发需要,而不是又建成一个“小政府”。

(2)要借鉴新加坡在立法、执法和廉政方面的经验,要在园区创造一个有序的竞争环境,凡进入园区的企业,都要按照企业制度来运作。

(3)借鉴苏州工业园做法,借鉴其城市规划管理经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应充分地借鉴新加坡在城市规划管理、基础设施的开发和管理、土地和建筑开发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子。

(4)建立数字化管理和审批的园区。投资成立专门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软件公司,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卫星遥感等技术,开发一系列规划建设领域中先进、实用的信息系统。例如,土地房产基础信息系统、房地产登记系统、建设工程办案登记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信息互联网系统、内外、一体化测绘系统、管线信息系统、规划成果管理系统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共同构筑工业园区数字规划的信息平台。

(5)借鉴“亲商”管理理念,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一站式服务、职业培训等方面,建立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和全新的运行体制机制。

当然政府同时要避免角色错位,以免给政府自身和社会经济各方面造成不良的后果。若政府干预过多,一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忽略大局、决策失误、效率低下的问题;另一方面,会压抑企业、市场、社会的活力。同时,会干扰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使得市场信息扭曲变形,社会经济各要素难以按市场规则正常配置和运作。因此,深圳在和泛珠三角的合作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搭好台,而企业才是唱戏的主角。

7.关于工业园人才培养

(1)建议市政府能和当地政府合作,利用好园区周边的大学,在条件成熟时及时在工业园区内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园区企业培养应用型的技能人才,满足园区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必要时可以实施“订单式”培养,根据园区产业来设置专业。

(2)由于深圳市已经成功利用内地名校的研究机构,在深圳建立了上千个“孵化器”,而且取得了产学研的丰硕成果。建议深圳市政府把这种模式嫁接到工业园的建设发展中,以内地高校为依托,通过一些政策、资金的支持,鼓励这些学校和企业到工业园区搞“孵化器”,为工业园的技术升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可以通过研发基地来培养高新人才。

(3)通过建设院校珠三角网上就业专区以及系列线下服务,开辟珠三角地区毕业生就业市场,发展与所在地有关企业和人才、劳务管理部门的联系,收集用人信息,并核实用人单位信息,为企业的人才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