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表经济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 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以及科学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国家早就已经将路桥建设列为重大的发展战略。同时,我国在道路施工方面的管理水平也有待提高,特别是整体的战略部署以及资源整合方面。
一、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经济法分析
(一)从经济法价值分析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行政执法价值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是公路行政机关进行公路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也是规范公路行政执法的重要手段。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作为技术规范,可以成为公路行政机关进行行政执法的基准,公路行政机关依据技术标准进行事实认定后,作出相应的许可、处罚等决定,如当超限运输车辆对路产造成损坏时,公路行政机关可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确定修复该损坏公路需要的各项资源价值,从而确定超限运输车辆应赔偿的数额,进而作出一定路政处罚。同时,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也是规范公路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的依据,如公路工程项目在施工前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根据可行性研究所获得交通量数据、自然条件等结果,设计部门才能科学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规模及技术等级等指标,而公路行政机关则是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技术要求,对该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予以肯定或否定,进而确定是否予以审批该公路建设项目,也就是说,此时公路行政机关要受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约束,在其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公路建设项目的行政许可,否则便不是依法行政。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产业规制价值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是公路行政机关规制公路产业的产物,其在规范公路产业发展中必不可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公路产业的规制,主要涉及路产保护、公路规划、公路建设、公路养护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其中对公路建设的规制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事实上侧重于对公路建设活动的技术要求。对公路产业规制的最大目标是改善市场失灵状况,维护公路建设、经营市场秩序,使相关利益方都能得到最大经济利益,从而促进社会利益最大化,最终保护路产维护路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作为技术规范,着眼于保障公路工程质量,保护公路通行后行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等,主要是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涉及“安全、健康、环境”各方面因素。从经济学公共产品理论来看,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其属于公共产品,而公共产品的目的就在于满足公共需要,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这也印证了其对公路产业规制的目的在于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从标准化分析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是公路产业技术标准化的例证,其要以《标准化法》为指导和依据。从马克思商品观分析,公路的建造耗费了人类劳动,且这种人类劳动可以计量,同时公路具有可为他人通行使用的特性,这说明公路具有商品属性,是一种社会产品。正由于公路这一商品特性,采用标准化的技术手段,有助于规范公路建设活动,确保公路商品质量,进而维护公共通行安全,这也正回应了《标准化法》制定的宗旨与初衷—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社会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标准化法》规定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和体制,是国家推行标准化,实施标准化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依据,其颁布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己进入法制管理的新阶段。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作为公路产业的龙头标准,其制定与实施自然也要遵循《标准化法》,要以《标准化法》为指导和依据,提倡、淘汰、改进公路建设技术,促进公路建设技术的标准化进程,提高公路建设技术的标准化程度。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作为公路产业技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技术纽带。从本质上来看,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手段,是科学管理的有效方法,其意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规划与指导,从而获得最佳社会秩序和社会效益的活动。标准化作为市场经济建设的技术基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有助于产品质量的保障及产业效率的提高。市场经济是全面开放的经济,因此,公路建设市场秩序的良好、公路产品质量的确保,都需要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快公路产品质量的国际认证,与国际公路技术要求接轨。从经济学理上看,公路建设技术标准化能直接地降低公路建设的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同时通过规范建设活动,更能保障最终公路产品的质量,也能以标准的程式化管理提高公路建设活动的效率。鉴于标准化活动的这些优势,公路产业技术的标准化无疑要继续推行下去,特别是要不断完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加深其标准化程度,使其与国际标准相衔接,从而加快国内公路产业发展。在我国高速公路里程接近发达国家美国的今时,我国更要从标准化出发,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为基础,建设并完善公路产业标准化法制,力求使我国公路这一基础产业能真正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三)从市场关系分析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作为公路产业龙头技术法规,其必须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和适应,符合市场经济法治要求,才能更好发挥其市场规制的作用,为公路产业技术发展保驾护航。从理论分析,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作为一种法律规则,其无疑是上层建筑,要受到经济基础一一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约。也就是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须适应市场需求,将市场性纳入其体系及具体规则之中。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市场化,就是指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技术要求、技术水平对于公路产业市场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适应性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竞争性。可见,只有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参与市场竞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在技术上才能不断改进、创新和充满活力。
二、公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
(一)质量控制
现场质量检测控制的方法主要有:测量、实验、观察、分析、监督以及总结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公路必须以预防为主,因此,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管理者一定要注意控制关键点以及特殊程序等,从而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的中和管理。质量控制关键点的实际效果不是单单靠主观感觉获得的,而是要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或者图表分析获得的。各阶段的质量分析应该被纳入项目的总体战略目标管理当中。
(二)进度控制
在我国,每年都有一批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之所以进行这样大的投资建设无非就是要提高国民经济水平、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因此,如何使得项目第一时间发挥投资带来的效益是利国利民的大事。项目的提前竣工将可能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由于建设项目具有规模大、消耗大以及投资大等特点,这就要求其在管理方面具备很高的水平,同时,要使得整个项目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就要对其发展进度作出严格的制定与监督调整。建设速度一旦跟不上则将危及建筑事业及整个国民经济。
(三)投资控制
施工单位投资的技巧直接决定企业的成本高低,投资者如何投入、何时投入、投入多少以及总体的资金如何分配都是管理者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同时在实际的施工中,投资与进度相互对应,我们应该根据实际工程完成量进行核算与成本控制并及时作出盈亏平衡分析。将施工成本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必须加强激励制度,使得各个岗位上的人员在项目成本节约方面共同努力。工程所用投资的大部分应用于购买原材料以及支付机械台班费,因此,管理者在这两方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材料使用的监督力度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以此达到高效的工程施工的经济管理。
结语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作为指导公路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其科学制定与完善对公路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平行进口也称作“真品输入”,是指本国的商标权人将自己生产的商品出售给国外经销商或者将自己的商标许可给国外生产企业后,这些国外的经销商或者生产企业将其与商标权人在国内生产的相同的商品,重新进口到国内的做法。平行进口是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的一个古老的话题,虽经一百多年的理论争论和各国法律实践,仍未形成一致的对策,甚至同一国法院对之的态度也前后充满了矛盾和变化。
第一,权利用尽原则。该原则指出:许可使用的人或者知识产权所有人对置于合法流通过后,原来的许可使用人所有的排他权也会用尽。第一点,权利耗尽的原则对知识产权非常适用,会随着适用对象的迥异有所不同。另外适用的对象也非常有限:排他性的知识产权,例如,商标和著作权等等,但是对属于知识产权范围的反不正当的竞争却不适合。权利耗尽的原则目的是明确的,主要是为了使物尽其用的目的成为现实,在知识产品进入到流通的领域之后,对产品的物权的所有人,可以有权对该物品进行再适用以及可以对该物品进行销售。权利耗尽原则一旦被适用,对于知识产权的所有人的独占性的排他权就会被限制,而作为规范客观行为准则的反不正当竞争,则不存在限制排他权的问题,自无适用权利穷竭的必要。第二点,知识产权耗尽的原则,指的主要是积极的利用权的耗尽。权利人如果从事对应的利用的行为之后,则对于知识产品的拥有者来说,他可以对该物品进一步利用,在这个范围之内,被授权的人以及真正的权利拥有者就是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就对该标的物进行了放弃,而且对该标的物上面的一些消极禁止权的行使进行了放弃。
第二,对于反对平行进口理论的支柱的地域性的原则来说,它的含义有其独立的一面,是依据不同的法律产生的知识产权,与其它国家的法律不产生依赖关系。知识产权人依据的是不同国家的法律并且一一对其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才获得了其权利,显然这样的权利也是相互独立的。从这个角度讲,权利的国际用尽是站不住脚的,毕竟我们的世界还不是“大同世界”。权利国际用尽的理论,是平行进口的一个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既然这个理论依据不存在,那么平行进口作为一个违法的行为是没有疑问的。
第三,平行进口的特征。从商品的经销方面来看,对于一个已经在进口国家存在的具备独家销售权的经销商,然而在市场上面出现了对同一商品有两个以上的经销商对其同时进行进口经销,而且每个经销商所经销的商品是由相同的海外出口商供应或制造。从商品的情况来看,平行进口商品是正宗貨。不是假货或者冒牌的货,是经过合法制造的并且是合法使用商标的商品。从价格方面上来看,在进口的国家,对于同一个商标的商品来说经营是由独家经销商或者商标权人来实现的,这个价格是比较高的。而此时最好占领市场的是经进口转售的商品,原因在于价格低。对于平行进口的商品来说其存在的知识产权是受保护的,一般是商标权,之所以会涉及到版权或者专利权,是由于商品上面带有注册的商标。
关键词:教学困境;教学目标;教学改革
经济法课程是高职财经类专业广泛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开设的愿景是适应社会对财经从业人员既懂经济又懂相关法律规则的需求。不过,据笔者多年调研、观察,该课程教学效果与课程开设的愿景相距甚远。
一、高职财经类经济法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教学实践中,很多师生反映,老师教的累,学生学得苦,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归结起来有:其一,课时设计不饱满,教师为完成教学进度大多以填鸭方式讲授经济法律规则。经济法课程在很多职业院校逐渐被边缘化,尤其是各高职院校在加重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课时背景下,作为通识课或者专业基础课的经济法的课时被成为首先挤压的对象。其二,高职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未形成。高职学生往往是高考考试的“失败者”,高中阶段便存在基础理论素养欠缺问题导致其在大学课堂学习中对概念、原理、抽象理论不感兴趣甚至是排斥,填鸭式教学效果堪忧。
二、高职教育目标下经济法课程教学目标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能服务产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均应在该目标下设计。高职财经类经济法课程设置目的是什么?培养目标是什么?对该问题的正确回答将有助于解决前述教师面对的主要问题,也有助于经济法教学改革方向的探讨。
目前高校中_设经济法课程的专业基本上分为两类,即法学类专业和财经类专业。法学类经济法教学目标通常要求学生熟知我国现行经济法律法规、熟练掌握经济法基本理论,具备严密的法律思维能力,能全方位地准确解决经济法律纠纷。显然,法学类经济法教学目标是培养能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经济法律人才。如若将法学类经济法教学目标直接套用在财经类经济法教学目标上自然会造成教学上的困扰。
高职财经类经济法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懂经济,又知晓相关经济法律法规知识的财经类技能型人才。其教学目标可描述如下:高职财经类经济法要求学生能对将来的职业、岗位中涉及到经济法律纠纷中的权利和义务有基本的认知和初步的判断;能够掌握日常生活别是职业生涯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法律规定和理解法律精神,具备运用互联网查阅相关法律规定的迁移能力;要求具备简单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和证据意识,能处理事实清楚、证据较为确凿的简单经济纠纷。
三、基于高职教育目标的经济法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融合职业能力需求,分模块重构教学内容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经济法基本在高职财经类各专业均开设,共用教材,采用相同的课程标准,甚至采用相同的教学进程表。庞大的内容体系显然会造成前述教师”拼命奔走”式的理论讲授。结合财经类的高职经济法教学目标可以轻松为臃肿的内容体系瘦身,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更能体现经济法课程满足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需求。具体来说,除共享模块外,授课教师应按照专业对相关职业经济法规的学习需求重新遴选教学内容。按照笔者以往的教学实践,可以将整个经济法内容体系划分为:共享模块和专业模块。其中,共享模块主要是,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经济法律纠纷解决方式、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专业模块按不同专业的需要遴选。如工商管理专业应介绍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企业破产法、担保法、知识产权法;市场营销专业应介绍合同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会计专业应介绍会计法、审计法、票据法、税法、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等。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综合运用立体教学方法
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基础理论薄弱、语言组织偏生活化、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动手能力较强。高职经济法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上述特点,坚持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导者的组织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理实结合,大幅增加实践性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采用讲授法时,应对章节内容在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合理遴选,尽量剔除无关的内容,理论讲授应突出“够用”。尽量避免大量使用法言法语,财经类学生与法学学生不同,要求将来的涉法工作中要求财经类学生准确使用法律语言是没有必要的。大量使用高度抽象、高度规范的法律语言会严重打击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课堂教学,除必须外,教师要尽可能使专业语言通俗化。讲授法主要解决基本概念、基本规定的认知问题,要高效实现高职财经类经济法其他教学目标更多的得靠实践性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分组对抗辩论法、模拟法庭等均因其趣味性、竞争性、知识性而被高职学生广泛接受。这些教学方法能有效推动学生主动探寻将来职业生涯中可能出现的权利义务关系,有效培养学生的简单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及证据固定习惯,亦能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1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了,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口算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口算应从低年级口算教学开始,低年级就该满足基本教学大纲要求,这也将直接关系到以后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应反复强调口算的好处。
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课一开始先出示“14-6=?”,问学生“14-6等于几呢?”“等于8。”“是如何想出来的呢?”“先做减法,再想加法。” “那有没有其他的口算方法呢?”然后大家一起讨论研究一共几种计算方法,归纳出口算的计算方法,再多做练习。口算方法还有“凑十法”、“凑整法”、“基准数速算”、“分解法”等。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适当组织变换训练,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
2应用巧妙的计算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会学生采用多种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在掌握了基本的一些计算的方法后,可以让学生做到做得对、快的目的,所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实行数学计算方法的技巧性,同时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能用多种技巧和思维来解决计算问题,或者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或解答数学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倡算法技巧性,可以在学生的技巧多的同时提高学生思维技巧化的思维方式,鼓励和提倡独立技巧的学习。
对于一些计算题,如果我们根据运算法则一步一步地计算,有时候会觉得很复杂,也很耗时间,甚至算不出结果也有可能,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其中某些数据的特点、正确运用数的运算规律,把复杂转化为简便的计算这样会节约很多时间。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活跃性思维,所以学会巧算各种各样的方法,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强记忆力以及计算能力。要怎样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的巧算能力呢?首先教师在计算数学的课堂中,应该多强调巧算的应用,多练习,变式练习,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巧妙的计算。主要还应从下面类似方法上下工夫,才能让巧算更出彩,演绎出其中的真谛。
案例:计算“3+5+7+………+97+99=?”,可以计算为:3+5+7+……+97+99=(99+3)??9??= 2499。我们要注意它全是奇数,只是没有1,所以是49个数。1+3+5+7+……+97+99,大家应该能算出来了吧?巧算的方法还有凑整等,多做便可快速的找到适合题目的巧算方法。其实学习巧算也就是为了化繁为简,使计算快捷、正确、活跃、合理。
3高度重视心算与笔算的结合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重视心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性”,估算对于人们的实际生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作为使用新课程标准的教师,曾在多次实践过程中走过弯路,通过研究思考发现:估算是与精确计算并存的计算。例如创造一个情景案例问题:妈妈带了250元钱去超市购物,要买生活用品138元,买零食100元,请问妈妈带的钱够不够?面对此类现实情景,学生会有两种算法,精确计算和估算。此时便可利用估算大概知道妈妈的钱够不够,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其实是一种简化运算,如此便可提高学生估算兴趣,加强估算能力。把数据看成整十数,整百数……使其利于进行口算,可以节约计算时间,还可以验算计算大致是否正确。所以加强估算对于学生计算来说必不可少,新课程标准数学计算教学中应着重加强。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开始从小培养孩子学习珠心算,将这种心算与笔算的结合应用在数学计算的课堂学习中,培养孩子对于数的认识以及数感,也有利于计算数学的基本练习。心算与笔算结合教学,其本质在内容上有密切联系。比如:对心算和笔算来说四则运算中的一些定律和性质都是共有的基础。把心算和笔算同时应用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有非常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其运算技巧和实践的呼应。在以后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掌握心算的技能,不但方便而且正确率也有所提高,而且还减少了大量的计算时间,对孩子的数学计算思维的开发有很大好处。
4回顾反思,扩展练习
新课程标准最大的特点就是回顾反思,而不是做完题目就撒手不管,这是计算教学算法中最重要的策略,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有所提高和进步,做完题目就丢一边,这样还不如不做,掌握好好的方法,解题的兴趣自然也会提高。回顾反思是学习巩固的一大步骤,通过一系列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奥秘,总结出经验,吸纳知识。这样处理是为了使学生把知识都总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变成自己脑袋里专属的记忆体系,不仅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总结经验,可以将知识转化为内部存储。实践出真知,回顾反思得结论。展练习对于学生计算能力优化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学生对于学习是不具备主动性的。只有在教师不断的练习扩展中才能有所提高和改变。教师在计算数学的教学中应注重提升训练,扩展思维,一般教师会从中发现不一样的思维。不仅如此,扩展练习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误区和短处,发现学生学习的进展和情况,从而共同进步。回顾反思,扩展练习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以及教学的误区;对于学生来说还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加以运用,也能检验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如此,还可以改变教师古板的观念,改变教师认为多做重复就能掌握知识的错误思想,所以教师和学生应一同反思,共同扩展。
【关键词】多指标决策评价 综合评价 香港 社会经济发展
一、引言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是国际著名的商业、金融和贸易中心。它拥有全球最繁忙的货柜码头,处理全球最多的国际空运货柜,是全球最自由开放的市场,一直被诸多评比机构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之一,其社会经济发展备受瞩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带领香港各界人士,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克服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等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成功地把“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变为现实,实现了经济的强劲复苏和快速增长,保持了香港繁荣稳定。香港的繁荣昌盛对于推进中国大陆经济,整个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都会产生重要作用。笔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最新资料,应用多指标决策评价方法对2002-2006年香港的社会经济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分析,为香港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多指标决策评价方法简介
假设某一多指标决策问题的方案集为A={A1,A2,…,An},指标集为G={G1,G2,…,Gm},且令矩阵Y=(yij)n×m表示方案集A对指标集G的“决策矩阵”,其中yij(i=1,2,…,n;j=1,2,…,m)表示方案Ai对指标Gj的指标值。由于各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故本文将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从而可得无量纲化的决策矩阵Z=(zij)n×m,其中
其中,yjmin,yjmax表示指标Gj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显然,di(w)越大表明方案Ai越优。从而可以对各决策方案Ai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并排序。
(一)权向量w的离差最大化确定方法
如果某一指标Gj对决策方案Ai的综合评价值没有影响,那么,指标Gj的权重应取0;相反,如果某一指标Gj对决策方案Ai的综合评价值有很大影响,那么,指标Gj应取较大的权重。因此,对于指标Gj,可令vij(w)表示某一方案Ai与其它决策方案的加权离差, 则有:
(二)离差最大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步骤
①按照(1)式,求无量纲化的决策矩阵Z=(zij)n×m;
②采用离差最大化方法,按照(4)式确定最优权向量w=(w1,w2,…,wm)T;
③根据(2)式计算各方案Ai的综合评价值di(w) i=1,2,…,n;
④根据步骤③中各决策方案的综合评价值大小, 我们可以对各决策方案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并排序。
三、实证分析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和完整性的评价原则,笔者选取反映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10个主要指标:本地生产总值(按2000年固定价格计算)x1(亿港元)、人均本地生产总值x2(港元)、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x3(亿港元)、对外服务贸易总额(即服务出口与服务进口之和)x4(亿港元)、政府储备结余x5(亿港元)、进出香港货物总量x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x7(万标准集装箱)、访港旅客x8(万人次)、国际投资头寸x9(亿港元)、政府收入总额x10(亿港元)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这10个极大项指标可基本反映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原始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07》,由统计数据建立指标数据库,列于表1。
注)本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编制。
(二)综合评价分析
根据上述运算步骤,应用Matlab编程计算,可得其相应结果列于表2。由于表2最后一行的权重大小几乎相等,可知反映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10个主要指标协调发展,对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着均等的作用,这体现了香港社会经济结构非常稳健;另外,据表2最后一列的综合评价值逐年增大,可知香港特别行政区2002-2006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推进,一年好过一年,尤其是2006年发展状态最佳,其历年排名依次为:2006、2005、2004、2003和2002年。
2002-2006年香港的贸易额从31799亿港元增至50608亿港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3%,11.6%,16.4%,10.9%,10.5%。2006年,香港股市集资总额创下5245亿港元的历史纪录。
2003年的综合评价值为0.1656,远低于2004年的0.5192,这说明2003年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状态不佳,其主要原因应为2003年正值香港刚刚渡过东南亚金融危机、又遭非典的袭击,从表2可知旅游业受到严重影响。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在香港签署,为经济低迷、社会不景气的香港注入了强心剂和新的活力。CEPA实施以来,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不嗯噬,失业率不断下降。CEPA不仅推动了港澳经济复苏和飞速发展,也成为香港地区经济转型的新契机,把香港的发展与内地的广阔市场、高速发展的经济联系起来,让香港经济存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本报讯.伟大的构想,成功的实践――祝贺祖国10周年[N].人民日报,2007.
[2]雷钦礼.经济管理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3]王永瑜.雷达图定量综合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统计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