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历史教育论文

初中历史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历史教育论文

初中历史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重视程度不够。在老师、学生或者家长口中,常常都会听到主科副科之分,而初中历史课程则恰好被看做是副科中的副科,有人称之为“小三门”。教师在考虑改进学科教学方法和内容时,历史这一门课程,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一周几十堂课下来,历史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学校不够重视的学科,在大多数学生眼中,自然也就得不到重视,因而对历史课程的学习也就囫囵吞枣了。

(二)教学管理不严。在许多学校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历史课就好比生理卫生课一样,一周没有几节课,却还常常被占作主课来教学。这种现象导致许多学校历史教育课程不达标,考试也就成了困难项目之一。所以可以发现很多学校的历史考试五花八门,有开卷就有闭卷,有统一考试就有自主测验,教学活动进行不好,就影响了考试的专业度。同样,考试专业度要求低,对教学内容要求也就降低,这样完全是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教研氛围不浓。初中历史的教研活动长期处于误区当中,大多历史学科教员都偏向高中历史教学,而很少关注初中历史教学。因此初中历史的教研活动很少在校纪以上的场合举行,这一点和主科频繁甚至过多的教研活动形成了强烈对比,初中历史教师得到的交流机会实在太少,难以促进教学水平的上升。即使在校内的教研活动,也大多是挂羊头卖狗肉,走走过场就了事。

(四)学生情绪不高。大多数学生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都有这样一个进程:初一时好奇而认真听讲,初二时失去兴趣开始松懈,初三时无暇顾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无非是学生心中的功利主义作祟,并且年级越高,中考压力就越大。初中学科中,历史本来就得不到老师的足够重视,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自然就对历史的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

(五)教学效果不好。这里大概有两点原因,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从教师方面来说,初中历史专职教师资源少,教学方式和质量参差不一。一些非历史专业教师因对历史不够重视而在课堂上敷衍了事,讲不清重点难点,造成学生听课质量下降。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本身对历史课程兴趣不高,上课难以集中精力,不重视课堂纪律,影响教师上课发挥,导致课程质量一再下降。

二、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一些问题的对策

(一)改革中考制度。上文提到的一些问题,大部分都与中考制度脱不开关系。可以说,中考制度是制约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大诟病。事实上在高考当中已经实行了多年的文科综合考试,为什么不在中考实行史地生的综合考试?哪怕在中考的分数占比中,历史与体育占得同样比分,也不至于会受到教师与学生的双重冷待吧?在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活动中,往往存在着这几个误区:

1.抱着功利主义的态度,学必所考,不考不学。

2.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非主科课程可以在以后的教育中进行弥补,但却忽略了初中课程中设立历史学科一定是学生有学习历史的必要的。

3.认为将史地生列入中考名单中是增加学生负担,但却以此为借口增加学生在其余主科上的负担,同时还减少了学生课程的多样性。我国如今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至于历史学科虽然不是一门实用性强的科目,却是一门可以养成学生文化素质的科目,它在当代环境下其实是具有不得不学的必要性的。历史学科要做到的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综合素质高尚的未来人才。

(二)丰富历史教学活动。初中的历史教学活动,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不能引起学生学期的兴趣,那么这一学科的教学就没有意义了。因此教师应该争取多丰富历史学科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提升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并且学会重视历史学科。比如可以在校内矩形知识竞赛,名人讲座或者是历史故事比赛等课外活动。在校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参观遗址或纪念馆的活动,让同学们接触历史,感受历史的积淀,只有沉浸于历史当中,才能感受历史的魅力。总的来说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初中历史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293-01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以数学为代表的理性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但相比起语文、历史等感性学科来说,作为客观性学科与人类现实生活的贴合度更大。以物理为例,物理是专门研究物质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学科,在经济、科技发展等领域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物理同时也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我国在课程设置时,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吸收能力,在初中阶段才开始将物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呈现出来。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往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少,但效果却不理想,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出现偏差,那么整个教学效果则会雪上加霜。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问题分析

初中生是初次系统性的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缺乏相应的思想和知识方面的基础,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容易出现问题。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际,列举一些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

1、信心缺失

物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初中物理教材中虽然涉及到的大部分都是基础性的知识,但对刚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学生来看,依旧存在学习难度。一部分学生在畏难心理的影响下,容易出现“不战即退”的情况,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学习能力,因而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给自己以错误的心理暗示,本能的逃避这门学科的学习。

另外,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物理对于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有的学生先天思维比较偏向于感性,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吃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逐渐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2、不良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条理的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现在大部分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时也不能有条理的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学习,进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例题讲解时会强调很多重点问题,列举一些典型例子,有的学生习惯于直接在书本上勾勾画画,或者进行记录,但是书本上空间有限,容易导致记录的笔记混乱,给以后的复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教学方法刻板

虽然近年来素质教育教学体制已经普及开来,但很多教师依旧受到应试教育教学体制的束缚。“分数观念”依旧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无形的引导作用,这就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习惯于采取“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课堂上的时间超过三十分钟都是在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这种忽略学生听课感受,高强度的知识传输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知识吸收的超负荷,即因为接收的知识量大,反而找不出其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不仅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还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改革措施

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是一个好的现象,这表明教师的教学工作还有继续完善的空间,针对上述三个问题,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改革措施。

1、帮助学生重塑自信

首先,在教学伊始,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打好物理基础。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能力是良莠不齐的,为了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选择基础性的题目作为例题进行授课,这样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减少,教师所讲的内容基本都能够听懂,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就会逐渐的提高。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以鼓励为主的教学策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发现学生身心上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表扬,这样可以大大满足学生的虚荣心,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话语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从而带动信心的提高。

2、监督学生养成好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初中生由于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我们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具有一定的计划性。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即在教师进行新知识的讲解之前,学生自己事先对知识进行了解的一种准备行为。大部分初中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所以教师可以先将预习作为一项任务或者是课后作业布置下去,并且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帮助监督学生按时进行课下预习。另外,教师还可以事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跟着问题进行自主预习并且试着寻找问题的答案。监督和引导双管齐下,能够让学生逐渐适应课前预习这一行为,直到不用教师监督学生也能自觉地进行课下预习。

其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和课前预习不同,大部分初中生都会主动做课堂笔记,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监督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然后在听课过程中将教师讲到的重点物理知识,以及在课下练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同时,教师还可以不定时的进行笔记的抽查,以确保学生每一堂课都及时做好笔记整理。

3、改进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主体作用;理论储备;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已经提倡了好几年,但真正把素质教育切切实实地贯彻下去,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学校与个人,又有几家、几人?大多数学校、个人以素质教育之名,行应试教育之实!语文教学始终不能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怪圈,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十几年来,我也有以下几点教学体会:

学生往前冲,老师后边站。课堂教学,就目前的形势下,大多数教师始终不敢真真放手让学生去唱主角,为什么?关键是对自己不自信,学生不放心,怕成绩上不去。自己辛辛苦苦地讲了,做了,即使是学生考的不好,也心安理得。大家都进入了这个怪圈,没有一个敢第一个吃螃蟹的。其实,有研究表明,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平均记忆力不到5%,而学生自己动手的平均记忆力达80%以上,教师的担心完全多余!近几年来,本人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以同位置两人或四人为一小组,集体讨论,探究,搞研究性学习,然后由一同学向另外一同学提出问题,一同学解答,另外一同学如果认为解答不满意也可以补充回答。教师根据情况,可以补充,也可以不补充。这样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和竞争性,从而就大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要注意所提问题的范畴,切不可漫无边际,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这个范畴必须以考纲为依据,以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为终极目标。

不光埋头干,更要抬头看。“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失,方能有效解决问题。没有这些知识储备,将大大增加问题的难度。例如在谈到诗歌鉴赏时,如果不知道艺术手法包括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如果不知道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象征、对偶、夸张、反问、设问、排比、比拟等,回答问题的难度就必然加大。因此,我总是不厌其烦的强调它的重要性,甚至用填空、问答的形式来巩固这些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一位老师问我,有没有必要用这种形式来考察学生。他忽略了知识储备与解决问题的关系,也就是理论与实践,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两者结合,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我们都知道,诗歌鉴赏中,高考要求有四点:炼字,意象、意境,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那么在学习一首诗歌时,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在这四个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独特的发现、见解当然更好。这样就避免怎么问问题,怎么解答问题的困惑,在有效的时间内抓住重点,突破重点。它既训练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同学学到了解答问题的方法技巧,从而使他们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既可以减轻同学们的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本人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的平均分往往遥遥领先其他同轨班级。且同学们积极性更活泼,更开朗,变得更有朝气,对未来,对人生更是充满自信。其他题型和尝不是如此?

不怕样样会,就怕一招鲜。习题训练,两各字:少、精。既题量少,一次一种类型,绝不贪多;精是指题目要有代表性,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次是限时完成,同时必须有同学到黑板去演示。板演最直观,反映问题最明显。尤其是翻译题,仿写题,归纳题等,同学将答案往黑板上一写,优点,缺点一目了然,还能有什么方法有如此直观明了,给人留下如此深刻印象?本人所教的班级同学只要遇到熟悉的、类似的题型,确保百分之九十拿分,绝不会因为审题而出现错误。面面俱到,面面不到。这是长期教学实践的总结,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努力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初中历史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天津市在2008到2012年间全面完成了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2013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提升工程。这项以均衡为核心的涵盖城乡每一所学校的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改变了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的面貌。选用哪些指标来评价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用什么方法来对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对此进行了研究。我们使用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中对义务教育学校间均衡状况进行评估的8项指标,对2012年全市义务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监测时发现:天津市各区县小学和初中均已达到“基本均衡”水平。监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均衡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有些均衡水平高的区县,发展水平并不高;反之,有些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县,均衡水而不高。如何促进各区县高水平均衡发展是未来一个重大问题。二是均衡的动态性问题。由新型城镇化、产业变化等导致的人口迁移随时会打破比较脆弱的“基本均衡”状态,如何建立一个常态化的监测与预警机制?

我们还对2013到2020年基础教育的设施布局进行了研究。在天津市教委规划办的帮助下,我们第一次对全市2012年从学前到高中每一所学校的设计班额、班容量等信息进行了汇总,计算出每一所学校的设计承载力。通过对201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从总体来看,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设计容量高于实际在校生数,幼儿园和高中普遍学位不足。从各区具体数据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在市内六区与其他区的核心区域,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共同存在,家长择校愿望强烈。主要体现在区域内优质学校的实际班数和班额大大超过设计承载力;区县之间发展不均衡,有些区空余较多学位,而有些区则学位紧张。

二是农村地区面临着学位不足与富余的双重矛盾。主要体现在部分农村小学和幼儿园学生数过少,有些人口聚居的小城镇或者较大的村办幼儿园和小学实际学生数超出设计承载力较多。考虑到就近入学的需求,有些学校的空余学位无法与学位不足的地区共享。

三是普通高中和幼儿园发展比义务教育滞后。

这些问题的某些解决策略已经“在路上”。例如,天津市已经启动普通高中现代化标准建设项目。2014年,在户籍、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之际,除了关注设计与实施创新性的问题解决策略,我们还应该关注我市是否能够开始建立“数据接口”标准、由关键监测部门和单位参与、核心数据收集指标科学、长期坚持的数据库,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进行义务教育发展主要指标的年度监测、根据学龄人口的变动趋势较为准确地进行各区设施布局调整。有大数据作为决策的基础,各项政府决策才有针对性。

二、学校特色建设的创建、评估与发展问题

在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达标检查”或者“提升计划”的促动下,学校基于自身情况而进行特色建设的意识被广泛调动起来。各学校基于发展愿景、学校历史或者学校特色项目提炼出特色文化或理念,已经开始进行初步的特色建设。天津市普通高色校建设工程项目从2010年启动至今,已经有两期共36所高中入选该项目,这些高中在学校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课程、普职融通等方面进行了多向度的探索。经过实践探索之后,学校普遍存在着这样的困惑:怎样的学校才算是特色学校?学校具有初步的特色之后,下一步该如何发展?

基于这些学校的校本探索,2014年,我们应该关注学校特色的评估与发展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学校特色的内部标准和外部标准分别是什么?在学校内部,特色建设是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建设、学生全面发展的?在学校外部,特色建设如何培养了一批受到社会认可的学生、名师?学校特色办学经验如何为同行提供学习经验?学校特色办学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有影响力的办学思想?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或者社会组织,如何研制一套评估标准,使得学校可以借之进行反思性自我评价?如何赋权以及引入专业机构对各层次学校进行形成性诊断性质的评估,以便帮助学校进行诊断、改进和提升?

三、以减负为核心进行课堂教学整体性改革

初中历史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笔者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拙见:

一、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1.改变思考的角度。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变了,久而久之,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了。

2.优化课堂结构。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叶圣陶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3.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教师若能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挥。

二、激发学习主动性、挖掘创新潜能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挣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和桎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挖掘。

1.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唯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倡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良好环境。

1.1 重视感情投资,唤起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在近年的实践当中,我总是以一份真诚、一份爱心去组织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动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2 发挥语文课“平等对话”的优势。只有进行“平等对话”,才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教学思想,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讨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础。

2.鼓励质疑问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古希腊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启发、引导。疑问是创新之舟。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力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让他们敢想、敢问。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要予以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也应循循善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难的热情。

三、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

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发展学生个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

1.质疑的本质是一种批判精神。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们已“司空见惯”,而牛顿偏偏要问为什么?为了寻求答案而苦思冥想,由此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卓越发现;正由于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才产生哥白尼的“日心说”。这足以说明创新的思维可以改变世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而言,亦是同样的道理。

2.搭建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在近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给自己定了一条这样的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实践。总是不断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改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为之“搭桥铺路”,就一定能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参考文献:

[1]王松泉等主编.语文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程少堂.“语文味儿”理论构想[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13期 [3]程少堂.语文味研究回顾[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