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兽医学概念

中兽医学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兽医学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兽医学概念

中兽医学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兽医学;实践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7-0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大潮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步入了“大众化、素质化”教育,高校教育质量日益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兽医临床教学,包括中兽医学出现了因学时被压缩而形成的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现象。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中兽医人才,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兽医学的优势和特色,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畜、禽病证防治问题的能力,能应用中兽医理论和病证防治技术,开展相应的畜牧生产服务和科研活动,发挥中兽医学的实践医学特点,是临床兽医学及中兽医学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以期达到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统一。

一、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课,实践性、应用性很强。课程要求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理、法、方、药俱全的中兽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并初步具备独立分析及诊治动物疾病的能力[1]。我校作为应用性的本科院校,教学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因此,中兽医学教学目标是: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兽医学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和诊疗规律及基本技能,便于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开展中西兽医诊疗的配合,为在兽医临床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兽医职业发挥作用。中兽医与西兽医是属于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不能用现代兽医学的理论和观念去理解中兽医学中的概念和理论。系统学习过西兽医理论的学生,习惯现代兽医学的理论和观念,容易对中兽医学产生概念抽象、内容繁杂的感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会有非常大的难度。笔者认为,若能把相对枯燥的中兽医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将临床实例引入教学、带入课堂,会有力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中兽医学概念不再感到抽象,理论教学也会由枯燥变得生动、有趣。中兽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服务于兽医临床,并植根于临床实践之中。作为一门实践医学,从前期的基础理论课教学起就要引入临床意识,让学生及早地形成中兽医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明确学习目的和方法,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二、优化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

受到中兽医学总学时的限制,实践教学的学时不足是个现实问题。为了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了调整和改进。课堂讲述时使用多媒体教学,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在中药材的识别上,采取开放中药标本室,将中草药在野外的生长形态制成系列图片等,供学生学习和鉴赏;对中药的炮制、有效成分提取等单个验证性实验的过程,采取播放录像、教学片等多种形式配合教学,让学生能以很少的时间就能掌握这些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标准的操作规程。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教学效率高、成效显著,有效弥补了总学时的不足,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临床教学方面,通过积极探索、拓宽思路,加强实践、促进教学,利用我校兽医院的有利条件,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出我校的资源优势:一是结合理论课教学,有针对、有选择地把校附属兽医院的门诊病历介绍给学生,并且多渠道、多形式地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到诊疗现场观摩、病历回访。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体会去验证课堂学习的理论,再把临床中的现象和疑问带进课堂。二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兽医临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不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学生的临床意识和积极的探索精神。历经几届,学生反映乐于接受这种现身说教的教学方式,认为理论联系实际更具有说服力,可增强记忆、拓展思路,有效提高对中兽医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中兽医学能够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生产的信心。

三、实践中实事求是,施教时有的放矢

中兽医学的医学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特点,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兽医临床。中兽医的诊断治疗除讲究科学性外,还具有高度的经验性、灵活性和技巧性。中兽医实践教学的重点是临床,不仅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更要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有人提出:临床实践与中兽医理论相结合、临床实践和临床思维相结合、临床实践和科研训练相结合、临床实践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2]。运用中兽医从事临床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兽医理论、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处方用药。在开展中、西兽医配合时更需要两种医学知识的兼备,只有在中兽医水平和西兽医水平都很好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其各自所长、优势互补,取得理想的配合效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配合。有些人也曾学习过一些中兽医理论,临床上却不会用,不按中兽医原理进行思维,只对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特殊的生物学功效感兴趣。如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时习惯于把几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合用或在使用西兽药的同时配合使用些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提取物,误认为这就是中兽医,就是中西兽医结合。究其原因可能存在很多因素,但主要还是中兽医学的学习过程中缺少了临床实践的环节,或是这一环节教学过程草率、缺乏实效,未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临床实践教学中还需要理清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兽医学的优势,否则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1.中兽医与西兽医的关系。中兽医与西兽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各自的发展历程。临床上两种医学均能通过诊疗有效地为动物防病治病,显示两种医学理论体系所具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两者各具特色,共同成为现代兽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兽医的临床实践教学主要是依靠中兽医的理、法、方、药进行教学,临床上诊治动物疾病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西兽医在临床上具有很多先进的检测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些也可以作为辅例证为中兽医的诊断、推理和临床效果提供验证,有助于中兽医的临床教学。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西兽医属于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兽医所阐述的观点、概念以及解决兽医临床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遵循着自身理论体系的连续性、系统性。因此不需要处处得到西兽医的验证和解释,否则会对中兽医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2.兽医临床与中兽医教学。中兽医临床实践教学是一个理论用于实际的学习和训练的学习过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针对具体病畜和动物疫情,运用中兽医的理论和技法分析疾病、防治疾病,培养学生用中兽医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兽医临床实践教学要注重实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指导教师的临床水平应有适当考虑,病例的选取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病例选取得比较典型、得当且适合于中兽医技术的运用和发挥,教学过程就会变得顺畅,容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中由于指导教师自身中兽医临床水平的限制,临床上有些问题还不能很好地运用中兽医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和解释,应当主动放弃,实事求是,不能勉强,以免影响正常教学。

综上所述,中兽医实践教学是中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思路,重在保障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中兽医临床实践教学形式特殊,任务重、难度大,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特别要求:除具备中兽医理论教学能力外,还需具备丰富的中兽医临床经验和能力。实现中兽医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更应重视中兽医学教师自身的实践能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钟杰,许剑琴.中兽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葛铭,于文会,王海彬.中兽医临床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8(2):68-69.

中兽医学概念范文第2篇

1.理论教学需要改革

1.1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

为更好地适应养殖行业的最新变化,我们在教学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和改革,把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引入到教学中。由于本课程主要研究的是畜禽疫病,所以,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要深入到养殖企业一线了解最新疫情变化、养殖企业生产情况等,同时还要深入市场了解兽药及饲料销售情况,分析疾病变化情况。在教学中,教师若把有关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知识渗透到教学中,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课堂上除传授书本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1)结合实际病例补充相关知识。通过学习和了解实际病例、关注疫病动态使学生认识到畜禽疫病防治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以提高他们学习畜禽疫病防治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绪论部分畜禽疫病防治现状时,可结合广州市白云区发生的O型口蹄疫情况的新闻报道来加深学生对疫病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可让学生讨论如何避免人感染口蹄疫并结合前段的甲流情况,让学生去思考传染病的共同特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补充学科前沿知识。通过和学生交流,笔者发现学生渴望学到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及时穿插一些学科最新进展情况及热点问题,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

1.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为此,我们制作了畜禽疫病防治多媒体教学课件,使畜禽疫病防治课程完全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我们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加入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照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以自然贴切地表达、处理各种视听信息,在教学中实现了更多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教无定法,除了应用多媒体教学、讲练结合、归纳总结等多种教学方法外,讨论、答疑的教学方式也经常运用于教学,改变了过去填鸭式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2.实验教学需要改革

畜禽疫病防治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畜禽疫病防治实验课是畜禽疫病防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实验课内容多、时间少,要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实验内容,必须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一些改革。

首先,要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但是,传统教学采用同一种模式培养所有的学生,毫无个性可言,致使学生创新性低下。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大胆尝试,使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有兴趣去做实验,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用心去做实验。其次,要保证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实验内容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学生对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而进行的实验研究,积极性很高,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知识的消化吸收。教师要根据学校实际联系一些校外实习基地,设计一些综合实验,让学生体验整套的技术和操作。

3.实验教学要选用适当的方式

一般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讲解原理,再由学生具体操作。这样就造成学生只知道照着老师讲的做,而对实验的原理并不了解,结果是实验做完也没有多大收获。实验教学是用实践验证理论的直观教学,其实验场地不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由于本课程涉及到生产实践的内容很多,这就要求学生要到生产第一线、到养殖场去实习。我们学校的课程安排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本校养殖场中的实践操作技能,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随时去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并能得到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毕业后也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能独立处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职业学校养殖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牧村,虽然对养殖业有所了解,但对目前国内整体形势了解很少,对自己将来的前途感到迷茫。因此,教师要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坚定学生的信心,只有有了信心,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才会有兴趣。实验课是和学生沟通的最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时机巧妙地和学生沟通。

4.预防兽医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的把握

中兽医学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动物福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03-03

一、探索背景

近年来,虐待动物事件频频发生,社会人士呼吁政府部门建立相关法规惩处施虐者,保护动物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已成为共识。当前在很多高校的医学、生物学、兽医学等专业领域的教学以及科研中都涉及到实验动物[1]。笔者所在的扬州大学兽医学院现有学生近1000人,其中本科生499人。本人在指导学生的动物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动物福利问题,出现了在实验过程中给动物造成非必需的痛苦等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动物福利观,同时也不利于他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除此之外,某些高校大学生频频上演的虐待动物事件,不仅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甚至造成恶劣影响。因此,有必要在各大高校,尤其是医学或者兽医学学校开设有关动物福利保护的课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动物福利观、增强动物保护意识、善待动物、增强社会责任感、在以后的科研以及社会生活中科学合理地保护与利用各种动物资源。

二、动物福利的概念

1976 年,休斯将农场动物福利定义为“动物与它的环境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1988年,Fraser 提出动物福利的目的是在极端的福利与生产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1990 年,台湾学者夏良宙提出,从动物立场而言,动物福利可以简述为“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死亡的痛苦”。动物福利是保证动物康乐的外部条件。动物康乐就是动物自身感受状态,也就是“心理愉快”的感受状态,包括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美国动物福利专家称,动物应有五大自由:转身自由、舔梳自由、站起自由、卧下自由、伸腿自由。英国农场动物福利法规定有“五不”:无营养不良、无环境带来不适、无伤害和疾病、无拘束地表现正常行为、无惧怕和应激。

我国学者在解释“动物福利”时指出:所谓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其标准包括动物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而动物福利的概念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生理、环境、卫生、行为、心理。动物福利包括物质(身体) 和精神两个方面,通俗的讲就是动物在饲养、运输、屠宰过程中要人道,尽可能的减少痛苦、不得虐待动物。动物福利所强调的不是我们不能利用动物,而是应该怎样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要尽量保证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动物福利实质上是以人为本位的,是指在动物保护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人们给予动物的保护措施使其康乐,而人类也可以从中更好地受益。

三、设计思路

1.教学内容的探讨

动物福利概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条件下,善待动物、倡导生态文明、保持生态平衡, 是社会良性发展的保障。目前,动物福利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发达国家更是在国际贸易中设置动物福利壁垒。而我国的动物福利发展状况相对落后。

《动物福利保护概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动物学、生态学、畜牧学、动物行为学、兽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该课程需兼顾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全方位探讨动物保护问题,论述动物保护的内容和意义、动物的痛苦、动物的保健、动物福利、动物异常行为、动物试验、人类娱乐活动等和动物保护的关系,同时还应分别介绍家庭宠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等保护概况、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保护措施,介绍动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组织机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全面了解动物保护的目的和意义、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掌握常见动物和野生动物的保护及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等,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参与到动物保护的行动中,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针对教学内容多而教学时数相对较少的矛盾,需合理安排课时,从而达到全面地学习动物福利保护的目的。课程教学计划是 32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如下表:

表 1《动物福利保护概论》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共32 学时)

序号 教学章节名称 学时 序号 教学章节名称 学时

1 第一章 动物保护的内容及意义 2 9 第九章 畜禽的保护 2

2 第二章 动物的痛苦 2 10 第十章 实验动物的保护 2

3 第三章 异常行为与动物保护 2 11 第十三章 家庭动物的保护 2

4 第四章 动物福利与畜牧生产 2 12 第十五章 经济动物的保护 2

5 第五章 动物的保健 4 13 第十六章 园养动物的保护 2

6 第六章 动物试验与动物保护 2 14 第十七章 野生动物的保护 4

7 第七章 人类娱乐活动与动物保护 2 15 合 计 32

8 第八章 动物保护立法及动物保护组织 2

2.教学方法的探讨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明确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改变传统的老师“灌输”模式,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研究型性教学。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提高大学生对动物福利问题的认识,引发大家的讨论,同时配合采用课程报告等方式进行辅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促使学生们深刻了解动物保护的内涵和意义。例如,2012年10月发生的四川“虐猴男”笑着活剥猴皮事件;2016年7月13日发生的天津虐猫,小猫被切掉半张脸事件;更有2015年3月31日,成都某大学生因与宠物店老板协商不好退款金额,当场虐死仅两个多月的小猫等等。这些损坏动物福利的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造成了恶劣影响。因此,人们也将注意力转向了大学生这个高素质群体。一个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人,竟会如此残忍,面对幼小的生命,因自己的一时愤怒,竟然活活虐死小猫,不禁引起人们对青年学生动物福利意识淡漠的担忧。而发生在2016年7月23日的“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泰国普吉岛大象在海啸中救孩子” 事件,又代表不同的动物角色立场。此类教学方法的重点和难点是尝试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场表达观点和如何把握动物利益和人类利益的平衡,对每章教学重点教师应当做到精讲并反复强调[2]。

重新审视和组织教学内容,建立优化的动物福利保护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既注重讲授经典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跟紧学科发展前沿研究动态。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可以获得最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另外,在教材的选择上除了使用规定教材外,同时将国内外其他的优秀教材引入到课程内容中,作为学生的主要参考书。此外,还可以介绍与动物福利保护相关的中英文杂志,以及有关动物福利保护的网站和课程网络课件地址,供学生进行查阅,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

(2)创新性应用研究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下,将课程的内容转变成生活、生产或科学中的实际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帮助下按照科学研究的模式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达到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过程[4-6]。研究性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从传统的知识获得过度到知识和能力的并重。最典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是通过在老师的帮助下分析、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研究性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的大胆取舍、有效整合,借助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趣味性的热点研究问题,如“实验动物的福利”、“经济动物的福利”的问题等,开展以3-5个学生为1小组的专题演讲。这一教学模式,将会大大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破灌输式传统教学模式,让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去寻找和学习知识。同时,此类教学方法的开展,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查找文献、收集资料的能力。课程考核方式可采取20%+20%+10%+50%的方式,分别是期中基础知识测试、热点研究问题完成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期末开卷综合测试。最后,为了让课内课外结合,同时提高设计效率,可以容许学生课内将笔记本电脑带到教室,课上完成大部分设计,课下继续完善,并且课下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讨论,典型问题老师集中讲解。课下的问题也可以通过邮件、QQ或者微信同老师交流

(3)专题短片回放, 丰富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动物保护知识需要以感性认识或经验为基础,感官可以使动物保护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这样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经典短片回放,能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学习的满足感,创造愉快自由的学习情境,会使学生的大脑不至于过度紧张和疲劳,激发学生学习动物相关知识的动机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此类教学模式更加直观性,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动物福利保护概论》集各种动物的保护于一门课程中,各种野生动物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7],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下,野生动物行为的观察更加直观和形象。通过播放记录动物短片,如实验动物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迅速了解实验动物的操作过程,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教学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通过播放关于学生动物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动物福利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动物福利问题的甄别,并将知识点贯穿于短片中,让学生了解动物实验中需注意的动物福利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

(4)科研专业知识的融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将专业的最新动态及相关科研成果写入课堂教案或讲义,融入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科动态和走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8]。例如,在动物福利和畜牧生产章节中,关注畜牧生产过程中的最新研究动态;关注动物传染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注重动物的健康问题;关注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培养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将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引入课堂,例如为提高母猪饲养管理中的动物福利问题而研发的智能化母猪饲喂管理系统,让学生们了解现代化畜禽生产的发展方向,以及动物福利概念在生产中的渗透。另外,以科研式教育为辅,能使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三个层面相辅相成,形成特色,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5)组织参观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和流浪动物收留机构

去动物园参观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流浪动物收留机构、民间动物救助站等,切实体会动物福利保护立法的必要性。直面受伤动物带来的震撼可以强烈刺激人的内心,同时在参观的过程中注重与动物福利保护人员的交流,认真体会动物福利的重要性。并且反思因为人类活动而导致的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是动物灭绝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观看救治好的伴侣动物与人类的亲密关系也能增强学生尊重生命,珍爱动物的情感。

(6)教师的不断学习和全面发展

《动物福利保护概论》是动物学、生态学、畜牧学、动物行为学、兽医学、公共卫生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学科。承担《动物福利保护概论》课程的教师应当具有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需要了解动物立法、饲养管理、行为学、防疫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学科动态和走向,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切实保障动物的福利,要做到知行合一。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加深对动物福利内涵的认识,定期接受以实验动物福利规章制度、相关技术为主的培训,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影响,潜移默化中使动物福利的观念和意识深入人心。

四、小结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动物保护概论课程的学习,能使大学生们认识到动物保护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的价值取向问题。动物保护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教师作为高素质人群更加责无旁贷。将《动物保护概论》作为选修课引入到高校大学生教学体系中,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动物保护知识、提高动物保护意识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对《动物福利保护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讨,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使学生掌握了动物福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的目的。

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而且任务艰巨的工作,为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郭永刚,闫秀明,胡立磊.高校动物实验教学与实验动物福利[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5 (2):208-210.

[2] 董晖,李磊. “动物福利”教学设计 [J].生物学通报,2010,45(10):20-23.

[3] 陈吉刚.微生物学合作式教学改革的探讨和思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22(2):84-87.

[4] 王晓泉,刘晓文,彭大新.动物传染病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11(5):24-25,30.

[5] 刘新,方芳,陈冬梅.探索研究型的本科生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体会[J].热带医学杂志,2008,8(8):884-885,888.

[6] 徐大勇,李峰.微生物学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1):81-84.

[7] 闫大任.《动物福利与保护》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 (5):54-56.

中兽医学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动物 防疫监督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浅析

[中图分类号] S85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97-01

自从我国颁布了《动物防疫法》以后,各个省市的畜牧局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建立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自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建立至今,将其关系理顺,将其观念进行转变,形成了一定的合力,将指导动物防疫监督工作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来看,仍然是监、检以及防这三者分设的格局,原来监督以及检疫合设的地方,现在也都实施各自分设,这芽谷的分设格局不仅仅为省站对于下属进行工作指导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同样使监、检以及防等各个部门工作出现了相互扯皮和相互推诿的现象,对整个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合力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下面,笔者就浅析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动物防疫法》是我国动物防疫监督工作中唯一的一个法律根据,与其相对应的行业规定、相关细则以及国家标准等等都没有及时出台,这也就使得整个《动物防疫法》的条文原则缺少可操作性以及系统性,比如《动物防疫法》对于经营无检疫证明的动物产品和动物自身逃避检疫行为、拒绝检疫行为都没有制定一定的罚则,使得违法经营者钻了法律空子,对市场经营秩序进行了扰乱。我国的《动物检疫法》中已经明确规定了我国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进行检疫员的设立,对于动物防疫监督员设立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导致动物防疫监督员在执法的过程中陷入了执法主体含糊以及执法资格无效这样困难的境地中。再加上当前形势下,有些技术规范并没有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整个监督执法没有必要强制性的措施以及缺少执法解释,不能够形成严格执法的氛围,从客观上导致了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很难落实到位,有些违法行为并不能够得到有效的遏制。

二、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动物防疫监督工作要健全《动物防疫法》及相关配套法规

动物防疫监督工作是我国动物防疫工作领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动物防疫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每一级政府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也同样责无旁贷,想要做好动物防疫监督工作,要求必须要依靠相关机构来保证监督,依靠法规来实现监督,依靠相关措施来落实监督,依靠队伍来实现监督,依靠资金来保障监督,依靠稽查来规范监督。虽然《动物防疫法》已经颁布并且实施了多年,但是,《动物防疫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条款不能够对当前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应,很难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国际进行接轨,因此,必须要将《动物防疫法》之中有些概念不清、操作性不强、有些盲区作出相应的解释和修改,与此同时,还要出台一些监督执法办案监督规程、技术规范以及配套法规,将工作死角减少,提升法律和法规在自身贯彻和执行过程中所具有的可操作性,确保能够有法可依以及从严执法。

2.动物防疫监督工作要理顺管理体制

想要保证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的质量,必须要将管理体制理顺,建立健全正常工作的秩序,对于现有的监督机构、检疫机构以及动物防疫机构以及其他的行政执法机构实施整合,按照我国的《动物防疫法》中相关的规定,赋予我国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独特执法的资格。增强我国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编制,要抓住兽医体制改革这一个机会,对动物防疫监督执法机构进行整合,建立和健全各级动物防疫的监督机构,以便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对于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的诸多要求,只有上下联动和健全体系,才能够将整体职能充分发挥,在最大程度上将其效应实现。对动物防疫监督管理的职责进行认真履行,有效、有序以及有力开展动物防疫监督等工作,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畜牧法》以及《动物防疫法》等等涉及到动物产品安全以及动物安全规定真正贯彻落实到生产的第一线中,对于动物产品以及动物生产、加工等等环节必须要实施全程监管工作,以便保证动物产品以及动物的安全。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接着又从动物防疫监督工作要健全《动物防疫法》及相关配套法规以及动物防疫监督工作要理顺管理体制这两个方面对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黄云甫,高峰,赵阳,潘清;浅谈动物防疫监督执法文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中国动物检疫;2005年08期.

[2] 陈向前,杨秀成,于丽萍;理顺执法体系 完善主体资格──浅谈动物防疫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J];中国动物检疫;1997年04期.

[3] 赵晓彤;;检疫证明管理应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兽医学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兽医病理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75-03

兽医病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沟通动物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学科。它是以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和微生物学为基础,通过大体病理标本观察、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剖检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方法研究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机理和转归过程,以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机制,为临床学科提供理论依据[1,2]。

兽医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在兽医病理学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与细胞的损伤与修复、炎症、肿瘤);系统病理学(呼吸系统病理、消化系统病理、心血管系统病理、泌尿生殖系统病理)和动物疾病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剖检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方法来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病理变化,诊断疾病,为临床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3,4,5]。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对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的观察,学生只是简单地观看,而兽医病理课程概念较多,各种病理变化用肉眼和镜下描述繁杂且相似,此时学生毫无兽医临床知识,在死记硬背中失去了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以至不能准确地诊断疾病,兽医病理学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6,7]。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于2012年通过《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对现有动物医学标本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先后完成了对10种新疆主要畜禽标本数据库的建设,标本文字数据记录达到2430条、图片5000张、视频资料10个(总时长300分钟),总资源量达到50GB,建设“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站”1个,其中包括动物病理大体标本图片600余张,教学资源丰富。

一、“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内容和特点

1.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站建设。依托校园网现有的IT基础设施构建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Linux,WWW服务器采用Apache,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ySQL,应用开发语言采用PHP,该LAMP组合均为开源软件,无知识产权限制问题。应用系统采用B/S体系结构,该架构便于使用者借助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电脑等通过互联网访问中心资源数据库。

2.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站的管理与注册。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可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平台资源数据库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使用登陆前需在网站上进行用户注册,输入用户名、登陆密码、真实姓名、电话号码、单位名称、Email地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用户注册后由网站管理人员验证其相关信息后确定是否授权使用,用户授权后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该平台以实现信息共享。

3.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站的信息内容。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站首页包括平台概况、新闻动态、动物解剖标本库、动物病理标本库、寄生虫标本库、动物疾病图库、科普园地、视频点播8个信息专栏。其中“平台概况”专栏详细介绍了《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项目》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平台所具有的功能,使广大专业用户能够详细了解平台的内容和应用范围,为广大专业用户使用平台提供资料。“新闻动态”专栏介绍畜牧业相关科研动态、学术信息、平台建设进展等畜牧业发展现状相关新闻。“动物解剖标本库”、“动物病理标本库”、“寄生虫标本库”、“动物疾病图库”四个标本资源库,通过登陆标本库可以浏览和搜索动物大体标本、病理大体标本、寄生虫标本和常见动物疾病病理图片,可以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查看和浏览学习。“科普园地”专栏主要介绍新疆畜牧业发展中的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计划项目以及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简介和科研成果展示。“视频点播”专栏承载教学视频课件、技术推广视频、科技发展视频。

4.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病理标本库的应用。授权用户可以根据所需检测内容选择二极检索标题,如:系统器官病理、肿瘤、病毒性疾病病理、细菌性疾病病理、支原体疾病病理、寄生虫性疾病病理、营养代谢性疾病病理、中毒性疾病病理、免疫缺陷性疾病病理。再选择点击所需查询的三级标题,如:神经系统病理、心血管系统病理、呼吸系统病理、消化系统病理、淋巴与造血系统病理、泌尿系统病理、生殖系统病理、运动器官系统病理、皮肤及其衍生物病理,点击所要选择的系统病理名称就可以出现该系统病例所包含的大体病理标本图片,每张标本图片均由详细的注解说明,使学生能够结合标本了解该标本的病理变化特征。例如,在检索猪化脓性脑炎标本时,可以首先点击二极检索标题中的“系统器官病理”,然后再点击三级检索标题“神经系统病理”,此时会展现出“神经系统病理”中所包含的所有标本图片,然后可点击所要查找的图片(标本号4545),根据标本图片注解,详细观察标本特征。

二、动物病理标本资源数据库建设及在病理教学中的作用

1.实现网络化教学,丰富病理学教学模式。兽医病理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的识别来理解疾病病理变化的机制,使学生通过眼观标本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8]。实验教学是检验学生掌握和理解病理学基础知识最基本的途径,如何通过实验考核来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及各种技能的程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实验考核的作用,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显得非常重要。在《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项目》中将现有的600件动物病理大体标本,按系统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方法进行分类,每个标本用数码相机进行三面角度拍照存入计算机,上传到“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络系统,并进行编号、标注标本名称、文字说明。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学习并掌握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提高病理教学的效果。

2.增加实验教学资源,实现标本图像立体化。随着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将兽医病理标本与数码图像、网络平台相结合,在兽医病理学的教学中可以将“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络系统中相应的视频、图像在课前播放或让同学课前预习,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病理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在实验教学后,学生可以通过系统之中的病理图片反复学习完成绘图作业和习题。同时结合大体标本各种病理变化的观察帮助学生从立体的动态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事物。“新疆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网络系统的建设,可以有利于对所需病理标本和组织切片的快速查找,实现了资源共享、开放学习,既高效便捷又生动直观,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展望

在传统的兽医病理教学过程中,对动物病理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的病变观察与识别,是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的主要方法。随着大体病理标本和组织切片的数量及种类的增加,特别是新增动物传染性疾病大体病理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的补充,教学资源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为了提供多种病理学学习途径,建立“畜禽及疫病标本信息共享平台”,将庞大的病理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以网络模式保存下来,不仅使病理变化图文并茂,直观易懂,而且可利用课余时间自学,能够使学生更便捷的获取学习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掌握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加深了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升了病理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为专业技术人员获取和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学习途径。

参考文献:

[1]周诊辉,向双云,张晓远.《动物病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山东畜牧兽医,2013,(34):75-76.

[2]郑世民,刘超男,高雪丽,杨丽萍.动物医学专业兽医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5):33-35.

[3]杨玉荣,姜义宝,焦喜兰.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2(31):189.

[4]王海花,张桂云,吴凤笋.兽医病理学教学标本建设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2(2):49-50.

[5]高利波,高洪.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4):82-85.

[6]冯平,孙旺斌,屈雷.动物病理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榆林学院学报,2011,21(2):101-102.

[7]王建林,尹燕博.动物病理标本在兽医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高等高职研究,20,47(11):29.

[8]陈宏智,易本驰.动物病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应用研究[J].职教研究,2009,(11):36-38.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市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古脊椎动物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