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校管理方面的建议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 不足 应对之道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学校管理形势将变得更加严峻。因而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学校管理,针对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促进小学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县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几点仅供同行参考与交流的浅见。
一、当前我县小学学校管理存在不足的探讨
当前我县小学学校管理存在诸多不足,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培养;二是只加强学生的管理而忽视对教师的管理;三是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软实力跟不上;四是采取强制性的管控而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一)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培养
就小学学校管理目的来看,很多学校的管理重点倾向于知识的传授,而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的力度却严重缺乏,其表现主要就是对一些主课的教学安排明显比音体美等副课的注重程度要高得多,导致学校管理重心与素质教育背景下发展核心严重偏离。
(二)只加强学生的管理而忽视对教师的管理
就学校管理对象来分析,学生作为主要的管理对象,而对教师的管理却被忽视,因而在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时主要是针对学生,而在教师的管理方面只是依靠教师的自律和教研组的管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和落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软实力跟不上
很多学校将管理重点放在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而对学校的软实力的提升却极度缺乏,尤其是在学校文化建设和良好的师生精神方面的管理则严重不足。甚至当前很多学校的管理就只注重硬件、教学以及行政三方面的管理,这对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采取强制性的管控而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就管理方式而言,强制性的管控模式仍在一些学校中盛行,而对如何提高师生民主意识却忽视,在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之间形成障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产生了极大的障碍。
二、分析小学学校管理存在不足的应对之道
(一)始终坚持人本原则开展小学学校管理工作
新时期的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必须着力改善传统的管理理念,始终坚持人本原则,以服务广大师生为宗旨开展学校管理工作。首先,为广大教师服务,努力搜集和听取广大教职工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建议与意见,以便于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改进,给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是为广大学生服务,加强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社会、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最后是着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当代小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和价值观,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和校园环境,使其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并对各项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二)坚持素质教育为根本
首先作为管理者应转变自身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教师的物质保障必须充足,确保其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来;其次是着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再次引进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广纳建议,开展现代化的素质教育,将小学学校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促进我县素质教育的改革和不断深入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三)讲民主、做表率、重廉洁
一是讲民主。做到小事勤沟通,大事多商量,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二是做表率。领导班子全体人员树立起学校发展和服务至上的思想,做到以自身的实际工作感动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教师;以自身的言行感化教师。三是重廉洁。坚持做到把好名誉关,树立良好工作形象;把好权力关,树立服务形象。学校管理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工作上成了密切配合的同事,在生活上成了互相关心的挚友,从而有力地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讨我县小学学校管理存在的不足及应对之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学校管理人员,应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素质的培养,加强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始终坚持人本原则开展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坚持素质教育为根本,讲民主、做表率、重廉洁,与广大师生一道共同努力来着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031―01
家校共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家校共育意味着家校建立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合作伙伴关系,家庭和学校积极沟通、统一思想、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为此,作为校长,我们要切实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校在家校共育中的主阵地作用
人的性格、意志、品质、情操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莫不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仅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基础,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协调、相互沟通,育的方向、目标、方法等。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学校要与家庭双向互动,既要帮助家长提高教养素质,又要请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在家校互动中,密切与家长的关系,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更好地发挥家庭蕴藏的教育资源,使家长的参与意识、角色认识、教育观念、教育策略都更进一步,真正实现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家校互动,提高家校同步教育的有效性,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将成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资源。
二、全力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获得双赢
1. 开展家长问卷调查,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工作和更好地教育学生提供宝贵的依据。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通过问卷调查,能进一步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强化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还可以定期发放家长问卷,对学校管理、教学、伙食、班级服务质量及孩子最喜欢的教师等进行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了解家长对班级及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计划,改进工作。在拟家长调查问卷时,首先要做到问卷语言有亲和力,让家长很容易接受。其次要做到卷面内容有针对性,能够集中反映问题。第三问卷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便于家长填写。第四问卷必须真实、可靠。
2. 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拓宽家校沟通渠道,营造良好家校共育氛围。要切实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形成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教育工作格局,学校必须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拓宽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形成以学校党支部书记、政教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德育老师为主体,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骨干力量。在学校全体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信函沟通、电话访谈,班级QQ群、微信、留言版、校长邮箱、班主任邮箱等家校网络平台交流,现身说法,案例教学等,充分发挥优秀家庭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红色旅游、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以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艺、体育等活动增进亲子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全力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获得双赢。
三、不断提高家校共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班级管理; 家长参与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13-001
一、班级管理的相关研究
1.班级管理的现状研究
现代美国等国家的中学并没有班级以及班主任的概念,他们更多地实行选修课制度。学生上课时教师固定、学生是流动的“走班制”。国外的班级管理现状研究更多地反应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而有学者则认为我国的班级管理存在着班级组织松散、目标管理不明确以及常规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班级组织松散主要表现为班主任一言堂,目标不明确主要表现为班主任抓眼前利益,没有中期和远期目标,管理的计划性较差,常规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班主任精力有限,无法管理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往往顾此失彼或者班主任做了很多耐心细致的工作,但其反响并不好。也有学者认为班级管理目标的单一性、评价的片面性以及人本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缺失,扼杀学生的个性,甚至导致厌学情绪,评价的片面性表现为把工作的绩效性和终结性评价指标作为衡量班级工作管理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忽视了班级管理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学生的差异性,不仅有失公允,而且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人本意识和法治意识表现为遇到“问题学生”,部分班主任缺乏调查的能力和耐心,不尊重学生人格,动辄训斥、甚至体罚学生。
2.班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学者阐述的问题,相关研究也对此给予了分析。有学者认为没有发挥家长的建议和指导的作用,家长对学生的个性了解更甚于班主任,也更希望子女在学习成绩优异的同时能够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需求,家长的参与是解决管理目标单一或目标不明确以及学生个性被束缚的有效途径。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班主任没有发挥家长分担日常管理任务的作用,家长参与有利于降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使其走出班级管理苦与累的困境。还有学者则认为,班主任的“一言堂”、人本法治意识的缺失以及评价的片面性是由于未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与评价作用,家长从不同于班主任的角度对班级管理制度的设计、班级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更全面地评价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激发起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总之,在班级管理中与家长进行合作,有利于形成立体的管理体系,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部分问题。
3.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研究文献并不丰富,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由不同工作,不同阶层的家长组成,负责畅通家庭和班级的沟通渠道,协调班级管理工作。其余研究多为工作的实践描述或者经验总结,如家访、利用家校通平台、制作班级网页、开展“家长日”活动、开展家长沙龙活动等建议与措施。有学者探讨了家长通过参与教学与课程来参与班级管理。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研究学校层面的文献较多,而研究班级层面的文献较少
在家长参与这一研究领域内,更多地关注于“学校管理”层面的研究。很少有学者提及”家长参与班级管理”这一概念。
西方发达国家基于学校层面研究家长参与有其适用性,以美国为例,其以放权为特征的学校管理改革后,逐步放权的教育管理体制是家长参与力度不断增强的根基,美国联邦政府在家长参与方面的各种法律和法规以及教育计划都保障了家长逐步参与到学校管理中。
我国的教育改革还在不断的深化中,相应保障家长参与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完全按照国外的理论和经验,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而无法达到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目的。
同时,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存在着“班级”和“班主任”的概念,班级是教育管理中的一个最基础的单位,班主任是一线具体实施管理的人员,从“班级”以及“班主任”入手研究家长参与我国教育管理,通过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成功,自下而上影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甚至家长参与政策的制定,也许是另一种研究思路。
2.阐述现象的较多,而具体研究策略的文献较少
梁红梅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目前关于家长参与的研究仍集中于对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描述以及家长参与的重要性的探讨。对班级管理的研究较多是对现状和问题的阐述。
以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仅指出了家长应当参与班级管理这一观点,如何参与并未提及;研究指出需要通过扩大家长参与的范围,却并未说明从哪些方面如何扩大家长参与的范围;个别学者提出深化家长参与管理的层次,例如建立监督机制,但如何建立有效的完善的监督机制,并没有学者进行阐述,人员配置、培养机制以及机构的建立,目前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操作性上仍然欠缺。具体的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做法只在少量一线班主任对于自己工作实践的零散总结中提及。
3.研究家长参与日常管理的较多,而研究家长参与建议、决策和监督评价的较少
1.基本理念:蹲下看人,站高看事
蹲下看人,要求管理者要用欣赏的眼光看人的长处,用诚意的眼光指出人的缺点,用期待的眼光等待人的进步。站高看事,要求管理者看问题看事情要从全局来考虑,力求站高一点、看远一点、看深一点、看透一点。蹲下看人,要求管理者不仅需要有一双慧眼,更要有博大的胸怀;站高看事,要求管理者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有独特的视角。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班子一方面要强化业务学习,树立大教育观,养成站在教育长远发展的高度来观察教育问题、思考教育改革的习惯,另一方面要加强律己修身,学会蹲下来看老师和学生,多挖掘师生身上潜在的长处,多用真心实意去帮助师生扬长避短。同时,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价值观,学会从多角度去看学生,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培育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常怀宽容之心、关爱之情、帮助之意。
2.基本渠道:广开言路,善纳民意
学校管理如何才能汇聚集体智慧,贯彻集体领导、集体决策的原则,夯实学校决策的群众基础,提高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开着门”办公,敞开心办事,广开言路,广听民意,并善纳民意,才能汇聚集体的智慧做重要决策,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措施的可行性,落实的有效性。多年来,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坚持经常深入办公室、深入年级、深入班级、深入学生家庭,走访师生员工和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就学校一些重要决策,广泛听取意见,搜集相关信息,为学校的决策工作进行初期的反复论证。如学校发展规划、教职工绩效奖励方案、高考奖励方案、教职工综合评价方案等关乎学校发展的大事,关乎师生利益的大事,都经过反复听取意见,形成决策思路,生成决策草案,再提交教代会,经反复讨论修订并通过后才予以实施。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师生员工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我校每学期都通过校长信箱、电子邮箱、召开师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开展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民主评议、开展“为学校进计献策”活动等途径获取大量的面对面难以获得的信息,为完善学校管理提供了大量的事实依据。
3.基本要求:阳光下作业
学校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校务公开。校务公开是确保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维护教职工切身利益,发挥教职工的聪明才智,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校务公开具有化解内部矛盾,凝聚人心、汇聚人力和智慧,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等多方面的显著作用。推行校务公开,把校务置于“阳光”之下,是铲除学校腐败行为滋生土壤的有力之举,不仅能有效地推动学校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步伐,对抑制腐败思想、腐败行为的滋生也起着关键的监控作用。
为做到“阳光下作业”,我校以“加强领导,推行公开;健全制度,规范公开;突出重点,及时公开;拓宽途径,全面公开”作为校务公开的原则,校务公开突出“一个重点”:把学校改革发展的难点、教职工关注的热点、学校廉政建设的关键点作为校务公开的重点;坚持“四个凡是”:坚持凡是依靠教职工民主参与的事,凡是需要教职工民主管理的事,凡是需要教职工民主监督的事,凡是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事,都及时按程序通过教代会和其他形式予以公开。
“阳光下作业”,应当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使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等各个阶段均置于“阳光之下”,才能让师生员工知校情、议校政、管校事、解校难,才能强化教职工的责任感。
4.基本保障:建章立制,有效制衡
学校民主管理必须以制度作保障,否则,学校民主管理就会落空。因此,必须重视学校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以确保学校民主管理全面深入推进。构建和完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可从确保师生员工及家长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如制定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制度、学校领导述职述廉制度、校长接待日制度等。
学校民主管理制度中四个方面的“维权”制度往往看似相互独立,其实是相互渗透并构成统一的整体,如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制度,表面上维护的是教职工的监督权,实际上民主评议学校领导的过程也是教职工熟悉校务、表达意见、参与管理的一个过程,也就是维护了教职工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
一、制定管理制度应当突出人性化
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表彰遵章守纪行为,违反制度必究,是现代管理的重要体现。要实施好学校管理,必须做到制度先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有制度可依。就目前来说,除个别新建学校外,每个学校都有一整套体系完善、内容齐备的管理制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又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有很多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以至于不得不遇到具体问题仍然需要具体分析,然后再拿出有针对性的办法。这样一来,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尺度不统一的现象,影响到制度的权威。例如,对教师的绩效管理,如果不能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不能体现每门课程和课程量的不同,不能体现不同岗位系数的合理性,就很难得到教师们的认同,从而会产生负面作用,甚至会引发教师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制度设计方面,应当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广泛调研,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把制度的制定过程作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只有前期讨论充分、论证科学、考虑细致,后期的执行才能够顺利,否则的话,一个不成熟的制度注定只能成为一纸空文。对学生的管理制度同样如此,在制定过程中,需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核心目的,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遵守。
二、管理制度重在落实
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自然也没有什么用处,只会沦为装点门面、应付检查的“花拳绣腿”。首先,要坚持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加大对制度体系的宣传贯彻,达到人人皆知,教育和引导大家树立按制度办事的意识,用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制度权威。作为学校管理者,所作出的每一个决策,都要依照制度要求的程序来进行,决不能临时动议、草率决策;在制度缺失的情况下,首先要建立制度,明确规则,这样才能确保决策的有序和科学。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个人和行为,要严肃查处,而不能朝令夕改、因人而异。其次,要公平公正公开,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仅制度的制订过程要公开,制度的宣传贯彻要公开,制度的实施过程更应该公开,让制度在阳光下运行,按照对事不对人的要求,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即使有些制度在制定的时候先天有些缺陷,如果不是原则性的问题,都应当尽量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而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利而肆意放宽制度或者条款要求,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对于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执行之后采取补救措施,比如修订和完善、对处理对象施以其他方面的救济等。第三,要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定期对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特别对于依照制度进行处理过的人和事,有必要进行梳理和总结,做到处理到位、分析到位,及时纠正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制度的执行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要起到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凡是要求教职工遵守的规章制度,学校的管理人员均不能享有特权而践踏和破坏制度,要用自己的实际行为举止为广大教职员工做出良好的榜样。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既是制度的制建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制度的执行对象,要更加体现公正无私的精神,不能将个人生活的不愉快和私人矛盾带到工作中,不对任何教师产生偏见,切实尊重每一位教师,以诚待人、以理服人,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管理学生应当以人为本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因此,在学生管理方面,也必须遵循和坚守这一理念。首先,涉及到学生的管理制度,要保护绝大多数学生利益,充分体现优质服务的原则,把服务学生、方便学生放在第一位。有的学者认为,新课程所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核心应当包括两点:一是关注人的需要与发展,强调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二是追求管理过程的激励价值,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因此,要从保护学生成长的角度,建立起适应学生成长需求的管理制度体系。以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机制建设为例,既要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能力等全方位要素,而不能单纯以分数论英雄。其次,要鼓励学生自我管理,为他们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在制度设计上,要构建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自我管理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机制,建立和健全校学生会、年级学生会、班委会各项工作制度和组织体系,赋予他们各自的职责,特别是建立学生管理过程中问题处理机制,必要的时候引进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育和引导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在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既要放手、放心,又要关注、关爱,不仅要从制度层面保证学生干部自主行使职责,又要及时关注他们管理过程的细节,给予指导和帮助,防止放任自流、误入歧途。再次,对学生实施管理要以爱护为主。青少年时期正是思想活跃的阶段,他们缺少必要的人生经验,看问题、做事情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失,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要爱字当头,从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的角度,能够口头批评的就不要书面批评,能够通过教育解决的就不要上升到纪律处理的层面。当然,爱学生绝不是只爱某些人,是要爱全体学生,如果有个别学生因为违反纪律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就必须以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为重,该严肃处理的还要严肃处理。
四、学校管理需要规范和精细
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容不得半点儿戏。首先,要始终保持严谨求实的作风。认真对待制度的形成、落实、评估,实事求是,客观严谨。哪怕是一件细微的事情,都要用制度的要求去衡量,防微杜渐。其次,要规范制度的操作,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不能随心所欲。有时候,我们会认为有些事情无关紧要,就不注重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如果形成习惯,就很容易导致大的失误。对于有明文规定的,要按照制度要求实施;对于没有明文规定的,要经过大家讨论,明确程序和要求,避免个别人说了算。再次,要追求精致管理。对教师实施精致管理,可以通过制定工作手册,开展教师岗位培训,实行量化考核、奖惩兑现的方式来进行,其中培训是基础,明确工作标准是关键,考核兑现是保证,三者缺一不可;对学生实施精致管理,可以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取得同学们对各项管理制度的理解和支持,教师加强对班委会、学生会工作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规范化管理程度,特别对学生自主开展的各项活动,在制订方案过程中教师就要及时给予指导,在实施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更要更多地关注,尽量防止和减少因管理过程中的失误和疏忽。应该说,一所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程度,标志着管理水平的高低,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在这方面多付出一些努力。
五、学校管理需要有相应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