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阅读教学计划

小学生阅读教学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阅读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阅读教学计划

小学生阅读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计划 教学素养 阅读模式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整体语文素养培养的必要环节。合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体现人文教学的理念。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下,阅读教学也从原先的主要地位提升到整体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上来。因此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首先从制订教学计划入手。教学计划主要强调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整体安排,结合教学实施的具体内容,根据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程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因素,制订适合于本班教学的整体规划。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计划应做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双层锻炼,掌握“过程、方法”的应用。从教学目标来讲,应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辅以阅读方法的灵活运用;从教学内容来讲,教师要适当选取适合学生能力的教学篇章,尽量满足体裁多样化、内容丰富化、情感深刻化和人物深刻化的要求,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到社会的人情冷暖、自然的风光秀丽、祖国的大好河山、人世间的世事沧桑,建立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教学方法来说,阅读本身作为一项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发掘学生的阅读潜力。教学过程的实施需要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激烈、兴奋的讨论气氛,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以及科学有效的总结交流。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自身教学素养和知识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更可以促进学生自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不断加强语文知识的学习与提升,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提高专业素养,增强语文专业的知识功底,强化字词、语法、逻辑、修辞、语音等基础知识的巩固,锻炼处理教材内容的能力,增强教学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时刻发挥学生的主体,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质疑课本知识,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在《说勤奋》一课中,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字词、句子,分析课文中的内容及作者创作的中心思想,等等。而新型的阅读教学方法为:在课前教师抛砖引玉,提出:“什么是勤奋?”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并针对课文内容制作出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当一节课的小老师,带领其他同学进行学习。教师在学生讲授课程的同时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在所有学生授课完毕后,让他们进行评价和点评,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老师和最佳授课内容”,并围绕“什么是勤奋”开展讨论,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感受作者的创作思路,体会阅读意境,达到读者与作者的共鸣,并产生有价值的真知灼见。

三、设计妙趣横生的阅读模式

从教育心理学分析,阅读本身是一项主动完成的过程,强调读者通过书面材料或文本材料从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作为一种主动性较强的行为过程。教师既要抓住阅读本身的内容性,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小学生正处于生性活泼、易动不易静、思维敏捷、有很多奇思妙想的阶段。教师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将原本“静的阅读”转换为“动的阅读”,提高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例如:在讲授阅读时,教师要结合文章的内容,适当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诗歌体裁方面的阅读,教师要安排学生大声朗诵和吟诵,在声音中融入情感,在情感中体会真谛;对于故事性较强的篇章,教师尽量让学生采取表演、话剧、舞台剧、分角色朗诵等形式,将故事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个个成为小演员、小艺术家;针对描写自然美景的记叙文或散文,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文章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情,领悟其中的情感。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文章中的自然美景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景之间的差距,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意见,形成笔下的文章。由阅读转化为写作,深化对阅读的进一步认识,增强对阅读内容本身的理解性和领悟力。

四、结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是一项长期探索的课题,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方法和见解都有所不同,但教学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探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关键不在于教学方法本身,而在于对学生这个主要群体的关注和了解。只有充分关心和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将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怀平.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7).

小学生阅读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阅读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种体现方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良好的语文素养对学生一生均有裨益。阅读教学是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小学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的必要性。阅读教学与阅读存在一定联系又有所区别。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有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参与,另外阅读教学需借助学生的阅读经验,关注学生阅读需求,使阅读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系列语文训练活动。通过阅读教学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具有多重意义,首先通过阅读教育可使小学生语言文字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真正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学生识字量的提高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扩大阅读量,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另外,通过阅读教学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可得到提高。阅读教学所选作品多为文质兼美的作品,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从中获得知识,启发思维进一步发展。此外,通过阅读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可得到提高。阅读教学篇目可以引导学生向善,使学生分辨出真善美和假恶丑,审美趣味也可得到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教师深入研究文本

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阅读教学的开展效果,开展阅读教学前教师需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使自身产生一定的阅读理解和阅读感受。教师在课前应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将阅读教学的每个环节细化,确保阅读教学开展的有效性。教师需做好文本的筛选工作,阅读教学的文本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文章,可选择童话、儿歌、寓言、童谣等,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更好锻炼。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是影响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可选择故事法、小组讨论法等。阅读教学所用文本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小学生在对文本本身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方可开展教学。通过故事法和小组讨论法可使学生对文本有总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2]。比如小学教材中的课文《鲸》,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使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使学生对鲸的特点、习性有总体了解,教师再详细介绍课文的说明方法、鲸的特点等,使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3.扩大学生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量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使阅读量进一步增加,阅读量的增加则可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为使阅读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有必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教师可给学生推荐与其阅读能力相当的读物,扩大学生识字量,提高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自行解决,学生通过自身力量问题仍不能解决时,教师应为学生解惑。阅读量的扩大学生的知识储量和阅读能力可得到稳步提高。

4.加强写作锻炼

写作与阅读密不可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定的写作作业,比如写读后感、记日记等。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组织语言,需要调动词汇,同时也需要思维的参与。这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均有帮助。 教师需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可以适当加鼓励性的评论,如“写得真棒,继续加油”等,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小学生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

5.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现在多媒体在学校中得到广泛运用,这也为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传统的通过教师板书开展阅读教学,学生容易感觉枯燥、乏味,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的实际需求,阅读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等方式可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生阅读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展变化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也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对于建立在新课改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来讲,机械、封闭的知识积累已经不再适应时展变化的需要,而开拓的、以建立在学生兴趣爱好基础上的阅读教学,更加适应时展变化。但是,就目前来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中,笔者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就当前的阅读教学现状来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如下:

1、阅读教学模式机械死板

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备课,对整个课堂教学的内容、进度安排得一丝不苟,但却缺乏灵活性。致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难以预见的因素,却不能很好的应对,从而使得教师的教学计划被打乱,整个课堂教学就开始出现乱糟糟的局面。部分教师面对这样的状况,只是机械地将自己的教学进度赶完,完全不照顾学生的感受,也不能真正的关心学生是否已接受教学内容,学生了解了多少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之上,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才会出现这样的教学局面。

2、对新型教学模式把握、定位不准确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封闭、陈旧,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采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对这样的状况,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很多教师都想通过改革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部分教师在改革的过程中,对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把握不准,定位不明,使得教师在教学中,过度放纵学生,整个课堂教学出现无纪律、无秩序的局面,这是教学模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没有把握好度。

面对这样的阅读教学现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应当怎样解决?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状况,部分原因在于教师未能充分把握好新旧教学模式之间的转换,没有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理解透彻。以下,笔者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二、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模式探析

1、强化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局面。笔者认为,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讲,教师更应当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詹天佑》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并且选择他们最喜爱的一段来细细地品读,同时,采用一种他们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给教师以及全班同学。一些小学生对“克服自然困难”这一段非常感兴趣,可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小学生喜爱“中部凿井和两端同时凿进”这一段,可以选择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一些小学生则非常欣赏“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务”这段内容,可以通过介绍资料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课文的领悟。

2、杜绝机械古板、实现阅读教学课堂的灵活发展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机械古板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机械古板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灵活发展。归根结底来讲,这需要考验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和把握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的驾驭和把握能力,这样,教师方能实施灵活多变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发展。

3、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归根结底,小学语文的教育终究是审美教育。当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的教材选取都是文质兼优、感情丰沛的美文,同时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具有非常强的形象思维,因此,教师在引导小学生阅读这些课文以及讲授这些文章的过程中, 可以借助音乐伴奏、美术图片、音像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带动学生细细品味,感受文章当中蕴藏的优美意境。这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简单的文本阅读,而是一种人生体悟、生活情感的阅读,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感受美,长此下去,小学生必然会提高语文阅读兴趣。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阅读是人类灵魂的终身伴侣。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并认真分析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以全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树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3).

小学生阅读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多元化

一、引言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1],拓展知识,提升文学审美素养。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前提下,教师应积极开发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寻求科学合理且适合小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提倡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计划创设符合教材主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学习,尤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基于课文的特点,合理地运用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创造出生动、直观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对课文进行探索,积极地进行语言实践,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够引起学生在感情上的共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创设情境时,通常有音乐渲染、表演体会、图画再现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化发展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花钟》这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各种花类的了解很少,很难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播放一些花的图片并配上这些花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在新奇、有趣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这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先学后教法

先教后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这是因为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知识结构没有完全构建,教师如果在课堂一开始就传授新的知识,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先学后教法,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自行阅读教材内容,并对一些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组成讨论小组互相讨论,做到教学相长。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贯彻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而且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2],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个性化的发展。

例如,在《海底世界》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指示自行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阅读完毕后,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自己脑海中的海底世界,学生得到了一个平等、民主的表达自己看法的空间,不但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阅读兴趣,还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使其文学情感得到了熏陶。

四、提问教学法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提问教学法能够使师生之间拥有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加深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探究性的、启发性的问题[3],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巧妙地设计问题:“若你们是孔子,你们会如何来教导这两个孩子呢?”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让他们带着问题和目的去阅读课文,有效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五、结论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以教材内容为主要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资源来丰富自己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春梅.个性化阅读教学如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J].求知导刊,2015,(5):133.

[2]石媛媛,李笑笑.探究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5,(15):320.

小学生阅读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指出:“是不是应该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短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任务,对学生今后中学乃至大学阶段的各科学习起到基础性作用。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知晓古今、提升素养、增长知识、完善人格。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讨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性的相关问题。

一、制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一)从“教”的层面来看

1.阅读材料的选择欠妥当由于课时和教学大纲的限制,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一般都选择课本中的阅读内容,但是很多阅读内容虽然堪称经典,但与目前小学生的思想轨迹不同,无法形成共鸣。对课本中的经典内容进行框架结构分析、主要思想剖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如果不做课外拓展阅读的话,学生很难对阅读课产生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中的有效性。2.教师上课缺乏感染力优秀教师会流畅自如地运用声音、表情、身势语、语气中的停顿及连接等语音手段来提升感染力,使听者完全沉醉其中,与之产生共鸣。朗诵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语文教师的普通话等级比其他学科的老师要求更高。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能够说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反之,教师授课过程中毫无激情,教学设计缺乏创新意识,导致教学中缺乏足够的感染力,使听者昏昏欲睡,那么就无法保障教学的有效性。3.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缺乏思考,课堂气氛不活跃。在提倡高效教学模式的今天,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早已无法满足今天的教学计划。新课标提出,要正视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地位,并培养学生探究质疑的精神。

(二)从“学”的层面来看

1.学习动机不稳定、缺乏学习兴趣小学阶段7—12岁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是为了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认可,这种学习动机相较于其他动机来说,随意性较大、稳定性欠缺。有的老师抱怨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并归因于学生不配合。那么学生为什么不配合?归根结底是兴趣的下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缺乏兴趣,导致失去学习的热情,读课文味同嚼蜡,所以不主动配合老师的指令,消极怠工甚至干脆不作为,这样一来,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直接止步于课堂,课后不主动阅读,不温习不巩固。2.教学目标不达标教学目标是否达标,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最基本标准。心理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为15—25分钟。而语文阅读课的学习中,又承载了大量的字词句法,而小学生在有限且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前提下,就算老师课前认真充分备课,也会出现学生没有学到,或老师来不及讲授。在备课过程中,是无法预知这些课堂突发状况的。另外,是学生“学了”但没有“学会”。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的学习还要以课堂上教师引导的学习和巩固为主。所以这个阶段,“教”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要“教会”。教师在此阶段的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否则,就会导致一转身教师放下了粉笔,学生也放下了学习内容。

二、制约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语文专业素养及对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

正如前文谈到的,教师教学感染力缺失,归根结底是教师语文专业素养的缺乏所造成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知识主要来自于语言表达,俗称“口才”或“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教师的语言无法让人有倾听的欲望,学生怎么对语文感兴趣呢?此外,教师要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字知识和功底,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理论知识等。教师在课堂中要根据所教年级的不同、所授课文内容的不同,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对不同文本细致分析,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杜绝对所有文本采取“一刀切”的态度。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心理状况、理解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动机、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应努力摸索出最适用的教学方式,力争使得我们的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建立合理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动力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勇于陈述对所学阅读内容的理解,多鼓励学生发言。想要知道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需要借助反馈。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合理、中肯的评价,以此掌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水平。只有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孔祥福.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4(26).

[2]王立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