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检验方法

医学检验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检验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检验方法

医学检验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

当前,医学检验的检验方法正在不断改进,其所使用的仪器和配套试剂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由于这些仪器和试剂属于技术尖端领域的设备和产品,在使用时必须要完全掌握其操作方法。检验人员需要掌握专业的英语知识,方看得懂仪器和试剂的说明书,从而才能进行后续操作。在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中,需要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中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

1高职院校医学检验类专业英语教学目的

随着检验医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尖端技术检验仪器和高质量检验试剂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医学检验人员需要掌握专业的英语知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医学检验工作水平。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知识学习后,可以掌握与医学检验有关的知识,熟练运用专业英语阅读医学检验资料、英文参数、配套仪器,英文说明书等。由于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试剂和仪器精密性极高,因此有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英语技能和更加先进的技术,这样就可以保证医学检验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2高职院校医学检验类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英语基础能力有待提升

通常,来到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英语能力不足,这就对高职院校医学检验类专业英语教学带来许多影响。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听写和阅读能力也比较差,词汇量不足,在阅读专业词汇和长句时,不能充分理解其中的含义,学习英语比较吃力,学习效率比较低。由此可见,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如果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就对人才培养造成很大的限制。

2.2学生自律意识不足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律意识不足,自我控制能力有待提升。由于高职学生的年纪比较小,大多具有独立的个性和自己的想法,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一方面向往自由自在的学生生活,另一方面也期待成为有用的人才。然而,由于学生对于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不能结合本专业制定完善的职业规划,在学习中比较迷茫,加之专业英语教学难度比较高,学生在课堂中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行为,一旦遇到比较难的知识点,就会产生挫败感,甚至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据了解,超过一半的学生不会有效地开展课前预习,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中缺乏积极探讨问题的习惯,不能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对待学习缺乏兴趣,这样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2.3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许多医学检验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并不是海归一族,尽管这些教师会有扎实的英语知识,但却很难将专业英语与医学相结合。虽然一些高职院校会聘请专业的医学检验教师开展专业英语教学,但这些教师的英语语法和词汇知识与技能并不扎实,有的教师发音不标准,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3高职院校医学检验类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进

3.1将专业英语教学与医学检验相结合

为了有效改進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必须要将教学与学生的就业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要将与仪器设备相关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能够熟练阅读事迹说明书,掌握常用检测项目和技术参数,正确操作仪器,了解样本的检测和信息的录入方法,正确清洗和维护仪器设备。

3.2积极开展试验教学

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设置完善的实验课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结合所学的内容精心设计实验,比如,在《MethodsofUrinalysis》这节课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各项知识,教师可以率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为学生介绍专业实践课的英文版设计说明书,并按照相应的英文实验要求与试剂说明书要求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了解的词汇,学生要主动查找相应的书籍,或者对这一词汇进行讨论。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实验教学方式通常要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后,为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开展专门的实验后,学生既可以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又能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

3.3开展信息化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辅助专业英语教学,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上传相应的教学资源,学生既可以在课堂学习,又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课外时间观看和学习,使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医学检验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验室技术和方法;教学方法;仿生学;计算机通信网络

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建设任务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含2个方面:(1)具有智能发展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要根据学科的发展规划以及学科建设的新要求,在当前现有的资源基础上不断加入新的内容、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手段[3]。(2)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即保证发展的长远性和不间断性,这就要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要立足学校的高度,打破学科的局限,整合各学科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发挥企业开发实力强、支持服务能力好的优势,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综合实验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创造性地建设与应用高水平软件共享虚拟实验、仪器共享虚拟实验和远程控制虚拟实验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能力,拓展实践领域,丰富教学内容,降低成本和风险,开展绿色实验教学[4]。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管理平台的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不是单一学科专业的封闭式实验室,而应该是多学科、多学校、多地区的实验教学资源平台,需要一个兼容性强,且具备扩展性和前瞻性的共享管理平台来管理实验教学资源,以实现校内外、本地区及更广范围内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2)保障持续性运行经费的投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需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与软件的不断开发、维护与更新,必须要有持续性的经费支持,没有持续性的经费支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不可能得到良好持续的发展。(3)建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善良好的管理体制和合理的运行机制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高效运转的前提,多学科、多专业的实验教学资源融合平台需要有好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以确保各项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5]。(4)探索校企共建共管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支撑体系。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的“一专多能”高素质检验人才离不开实验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是针对医学实验的现象及过程,通过仿真、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技术及相关设备将操作实践与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步骤等相互结合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对象,学生能在高仿真度的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教学效果[6]。而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均很强的学科。临床检验工作者要熟练掌握常用检验仪器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技能,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这需要经历一个较漫长的过程。长期以来,检验专业的教学常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及进行常规的实验操作和课后看书复习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受到一定实验条件的限制[7]。因此,可依托虚拟临床实验室系统与虚拟实验操作流程,让操作者可以通过计算机虚拟的实验环境,摆脱传统实验的种种限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操作虚拟仪器和其他实验器材自主选择实验内容、模拟操作过程,通过对虚拟世界的体验和交互作用加快熟悉检验的相关内容,从而达到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与学习效果。虚拟仿真教学作为实验教学的辅助有段可有效解决过去医学检验教学的难题:(1)为解决医学检验技术高、精、昂贵仪器培训难的困扰提供了条件。医学检验离不开高、精、昂贵的仪器设备(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精酶标仪、流式细胞仪等),然而在学生上实操课、见习及各级各类培训过程中不可能拆分仪器和实时亲手操作这些仪器设备,而通过虚拟的仪器设备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实现对高、精、昂贵的仪器设备的操作,达到医学检验实验机能与培养学生综合实验思维的目的[8]。(2)规范检验技术的标准化操作培训。通过模拟操作检验过程(如细菌接种培养、静脉血标本和骨髓标本的采集等)规范学生的临床检验实验操作,掌握相关技术的标准化操作程序,提高临床实践能力。(3)规避检验技术培训的生物安全问题。在虚拟环境下进行仿真仪器操作与实验项目训练不需要接触真实的设备和疾病标本,避免了受感染、受伤的危险性。(4)节约检验技术培训的实验器械、试剂等耗材成本。在虚拟实验室中学习及操作虚拟实验可反复多次训练,不存在实验器械、耗材与试剂(如昂贵的抗体)的消耗,节省使用、维护成本。(5)解决临床检验中疑难罕见形态学资源短缺问题。在虚拟形态学图片库中可随时搜索并学习到一些在临床工作中少见的细菌(红斑丹毒丝状菌)、病毒(汉坦病毒)、寄生虫(环孢子虫)、白血病细胞及一些罕见的实验现象、结果等,可达到实际实验难以实现的效果,使操作者的学习事半功倍,大大缩短了学生进入临床检验工作的适应期。(6)增加学生对检验技术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在逼真的软件系统与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中自由寻觅,远比枯燥的课本、笨重的仪器、漫长的实验等待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7)临床检验人员的再教育也可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让临床检验人员在工作之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逼真的软件系统与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中自由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达到再次提升技能的目的。(8)在课余时间,学生可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进行科研设计和预实验。学生进入虚拟场景,根据实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构思和设计能力,且能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

3制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从2013年启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至今已有数年,全国已有300余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但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尚不尽完善,存在一些问题:(1)资源利用不高及浪费严重。部分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利用率不高,加上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资源的折旧率很高。应将每个高校各自不同实验室的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利用率[9]。(2)后续投入的经费不足。大部分高校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模式为一次性建设,在建设完成后很少有经费的持续性投入,但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建设是一个持续性过程,虚拟仿真教学实验项目的增设、软件的更新均需要后续的扩展与完善,均需要持续性的经费投入。(3)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够完善。部分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无法发挥多学科的优势,缺乏统一的管理平台,在资源整合方面做得不够细致,从而导致利用率不高[10]。(4)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建设过程中每一个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与实验软件的开发均是工作人员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应该对其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奖励。但目前大部分高校仅将此当作其工作职责与工作义务看待。对知识产权保护和建设人员的效益激励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虚拟仿真教学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11]。

医学检验方法范文第3篇

【摘要】血清脂质,是体内脂类转运的主要形式,并且反映各种病理过程中脂代谢的改变情况。血清脂质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很少量的游离脂肪酸等。本文对血清脂质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血清脂质;检测;临床意义

血清脂类物质(脂质)包括胆固醇[70%是胆固醇脂(CE)、30%是游离胆固醇(FC),合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磷脂(PL)和游离脂肪酸(FFA),除FFA与白蛋白结合外,其他都包含在脂蛋白(LP)中。

1 血清总胆固醇(TC)测定

血清胆固醇(CHO)是血脂的成分之一,正常人体含胆固醇2g/kg体重。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升高与动脉硬化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防治冠心病时了解血酯的变化水平,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血清胆固醇及其酯的含量检测,从方法学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化学法包括抽提法和直接测定法,这类方法目前仍在沿用;另一类是酶法测定,此法敏感、特异、快速,并能自动分析,已常规应用。化学测定法种类多,由于显色反应的特异性不同,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另外,三氯化铁-硫酸反应法(Zak法)具有显色稳定、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胆固醇能与游离胆固醇显色程度比较接近等优点,缺点是特异性差,干扰因素多,Zak法更适合于科研使用。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的方法己被广泛采用,国产试剂已能满足临床的需要。以下详细介绍酶法(ChOD-PAP法),本法为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推荐的TC测定常规方法。

1.1 方法和原理:血清中的胆固醇脂(CE)被胆固醇酯水解酶(CEH)水解成游离胆固醇(Chol),后者被胆固醇氧化酶(ChoD)氧化成4-胆甾烯酮并产生过氧化氢,再经过氧化物酶(POD)催化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三者合称PAP),生成红色醌亚胺色素(Trinder反应)。酯亚胺的最大吸收在500nm左右,吸光度与标本中TC含量成正比。

1.2 参考值:比色法或酶法:成人≤5.17mmol/L为合适水平,5.20-5.66mmol/L为边缘水平,≥5.69mmol/L为升高。

1.3 临床意义:高TC血症: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病理状态下高TC有原发的与继发的两类。原发的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陷),家族性Apo-B缺陷症,多源高TC,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继发的见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妊娠等。此外,TC增高还可见于长期高胆固醇、高热量、高饱和脂肪酸饮食。

低TC血症:也有原发的与继发的,前者如家族性的无β或低β脂蛋白血症。后者如甲亢、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感染等。肝脏是胆固醇及胆固醇卵磷脂酰基转移酶(LCAT)合成的器官,严重肝病患者血清TC不一定很低,但由于血清LCAT活力低下,血清胆固醇酯占TC的比例可低达50%。

2 甘油三醋测定

甘油三酯(TG)由肝、脂肪组织及小肠合成,主要存在于前β-脂蛋白和乳糜微粒中,直接参与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合成,也是机体贮存能量的形式,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清三酯甘油的测定,目前多以化学法和酶法定量。化学法测定三酣甘油是以脂蛋白变性,水解成甘油,并以甘油为计算依据。酶法是以特异酶水解甘油三酯,除去脂肪酸,再测定甘油,方法特异,准确而快速,临床广为应用。以下详细介绍酶法(GPO法),本法为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推荐的TG测定常规方法。

2.1 方法和原理:用高效的微生物脂蛋白脂肪酶(LPL)使血清中甘油三酯水解,将生成的甘油用甘油激酶(GK)及ATP磷酸化,以甘油磷酸氧化酶(GPO)氧化3-磷酸甘油(G-3-P),然后以Trinder反应测定所生成的过氧化氢,即过氧化物酶(POD)及双色原(4-氨基安替比林4-AAP与酚)显色反应,吸光度与标本中TG含量成正比。

2.2 参考值:荧光法或酶法为0.56-1.70mmol/L;≤1.70 mmol/L为适合水平;>1.70 mmol/L为升高。

2.3 临床意义:受生活条件和饮食方式、年龄、性别等影响,TG可有生理性变动。如高脂肪饮食后TG升高,一般餐后2-4h达高峰,8h后基本恢复空腹水平;运动不足、肥胖可使TG升高;成年后随年龄上升TG水平上升(中青年男性高于女性,50岁后女性高于男性)。病理性因素所致的TG升高为病理性TG升高,我国关于《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中提出我国人TG合适范围为TG

低TG血症是指TG

3 血清总磷脂测定

血清磷脂包括卵磷脂、溶血卵磷脂、神经磷脂、脑磷脂和其他少量磷脂。如需要分别检测各种磷脂,可以通过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目前,临床仅测定血清磷脂总量。血清磷脂总量的测定方法有化学法和酶法两大类。化学法是以磷脂中的磷为定量依据,因为每个磷脂分子小都含有一个磷酸根,故将磷脂的磷称为脂性磷。出于血清中磷脂大部分为卵磷脂,其分子量中磷约占4%,故将脂性磷换算成磷脂的系数,一般为25。由于化学法均需先抽捉,再测抽提液中的磷脂的磷,血清中的磷酸盐不可能混入抽提液中,因此血清中的磷酸盐对磷脂测定的干扰很少。酶法是利用磷脂酶进行定量测定。生物体中磷脂酶包括磷脂酶A1、A2、C和D4种。磷脂酶D特异性差,均可水解卵磷脂、溶血卵磷脂和神经磷脂,三者约占血清总磷脂的95%,临床多用含磷脂酶D的试剂进行磷脂的定量测定。本法快速准确,便于自动生化分析仪器进行批量检测。以下详细介绍该法。

3.1 方法和原理:本法以磷脂酶D水解卵磷脂、溶血卵磷脂及神经磷脂.产生的胆碱经胆碱氧化酶氧化,生成过氧化氢,可用Trinder反应显色。

3.2 参考值:我国成人血清磷脂一般为41.98-71.04mmol/L(130-220mg/d1),平均56.8 mmol/L (176mg/d1),最高80.7 mmol/L (250 mg/d1)。

3.3 临床意义:血清磷脂的高低与胆固醇密切相关,正常人胆固醇/磷脂比值平均0.94。当胆固醇水平随着年龄或饮食条件的改变而上升时,磷脂也同时上升。病理状态下高胆固醇血症通常也有高磷脂血症,不过磷脂上升程度落后于胆固醇,故胆固醇/磷脂比值高于1.0。

参考文献

医学检验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查 ;检测

中图分类号:R4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R3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40-02

肺炎支原体(MP)无细胞壁最外层为细胞膜,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它不仅引起多种呼吸道疾病,还可导致肺外其他系统的多种并发症。肺炎支原体的致病首先通过其顶端结构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并伸出微管插入胞内吸取营养、损伤细胞膜,继而释放出核酸酶、过氧化氢等代谢产生引起细胞的溶解、上皮细胞的肿胀与坏死。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也可能参与了上述病理损伤。呼吸道分泌的SlgA对再感染有一定防御作用,但不够牢固。因MP缺乏细胞壁只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较为敏感,对常规治疗肺炎的抗生素耐受,而MP感染与病毒及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表现难以区别,为避免滥用抗生素,实验室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常用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分述如下。

1主要检测方法介绍

MP的抗原成分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由菌体的脂肪成分所构成,为糖脂类。已知MP感染后,MP可刺激B细胞产生IgM及IgG抗体,在鉴定上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检测方法有对抗体、抗原及核酸的检测。

补体结合试验:人感染MP后,MP的抗原糖脂成分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与肺炎支原体细胞膜成分致敏的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固着补体使之不发生溶血反应,反之则激活补体,与后加入指示系发生溶血反应,一般补体结合抗体在感染后7~8天开始上升,3~4周达高峰,维持4~6个月,血清效价在1:64以上或恢复期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但补体结合试验需要一定的仪器和技术,操作较复杂,不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冷凝集试验:人感染MP后,血清中除出现特异性抗体外,还存在由I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非特异性lgM冷凝集素。即在4℃条件下可凝集人的O型红细胞或自身洗涤红细胞,在37℃温浴后凝集现象消失。其滴度≥64时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参考意义。庞氏等[1]对临床上146例疑似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MP-lgM和冷凝集素检测,结果MP-lgM阳性122例,冷凝集试验阳性92例;36例非支原体肺患儿中,冷凝集试验阳性1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人仅见有34%~65%呈阳性,冷凝集试验为非特异性反应,也可见于肝病、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该试验操作简便,但其灵敏度及特异性较低,不是确定诊断的指标。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采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被检者MP-IgM或MP-IgG抗体的方法。IgM抗体出现早,一般在感染后1周出现,3~4周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12~16周转阴。因此 MP-IgM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指标。该方法快速、简便、不需任何设备、特异性高但灵敏感度不高,价格也较贵,质量还有待提高。尹氏[2]等报告采用ELISA法对疑诊MP肺炎患儿进行特异性抗体IgA检测,并同时采用明胶颗粒凝集法测定特异性MP-IgM进行比较,结果提示MP-IgA抗体出现较MP-IgM稍晚,但持续时间长、特异性强,并与MP-IgM抗体滴度高低以及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密切。因此,MP-IgA的测定对于提高MP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以起到不容忽视的互补作用。IgG上升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因此IgG效价的上升对MP感染的快速诊断意义不大。

凝集试验:明胶颗粒法是在特异性免疫凝集原理基础上,应用最新开发的明胶粒子和MP纯化抗原。明胶粒子上没有抗原性决定簇,无生物活性,对于血清成分的物理吸附作用也很小,非特异性反应大大减少。庞氏等[2]用该法对临床上146例疑似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MP-lgM检测,结果MP-lgM阳性122例阳性率为83.6%。该方法不需任何设备、操作简便、特异性及灵敏度高,用于早期诊断,适合实验室常规检查。

PCR 诊断技术

MP含DNA和RNA两种核酸,其基因组为环状双链DNA。Jensen是根据16rRNA基因的可变区P1蛋白基因的序列,设计出两对引物扩增上述两基因的一部分(583bp和153bp)经实验证明此法快速、特异、敏感[3]。取患者咽拭子或痰液、肺泡灌洗液等经洗涤、离心等处理将获得的模板进行变性退火、延伸循环扩增后其产物进行定性测定。可检出≥10cFu/ml的MP。PCR法具有实验时间短、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不存在交叉反应和放射性污染等特点,但需昂贵设备,操作复杂,不易普及。

2 讨论

病理研究证实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及其他器官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种类繁多,传统的培养方法要求高、敏感性低、耗时长等,限制其临床应用。血清学提供了一种回顾性方法,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适中,简便快捷,可应用于临床,但存在难以解决的假阳性假阴性问题。PCR法是通过检测病原体核酸水平,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检测快速、不存在交叉反应和放射性污染、易标准化、能够反映感染度等特点,是现症感染指标,在某种意义上可替代培养,但其高敏感性也使PCR法对实验环境和仪器要求高、易交叉污染,其高假阳性制约了方法的广泛使用。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诊断MP较普遍应用的还是血清学诊断方法。MP-IgM检测是目前公认的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靠指标,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4],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进行早期诊断的优点。尤其是ELISA和血清凝集试验这两种检测方法更为突出,适合一般实验室常规检测。

参考文献

[1] 王薇,周艳.肺炎支原体抗体IgM 检测的常用方法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 , 4 卷(2 ):76~77

[2] 袁壮,董宗祈,鲁继荣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57

医学检验方法范文第5篇

一、调研目的

按照《*市开展第一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以“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实力*的宏伟目标为主题,以“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为重点,以实现“五进五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最终目标,全面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经济转型,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着力打造“四型”机关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在开展特色红十字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与启示,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红十字事业的发展与全面建设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批针对性、操作性以及创新性强的调研成果,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完善红十字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调研内容

1.影响和制约最大化开展红十字人道主义救助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2.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3.红十字会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工作状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调研方式

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征求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红十字会工作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与《中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的职能职责相结合,在开展业务工作评估检查的同时,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的内容。

3.与开展重点调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如何拓宽红十字会实施人道主义救助领域的服务能力、保民生能力。如何搞好单位重点工作开展落实的研究规划,加快研究进度,尽快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时间安排

1、4月10日开始调研,4月15日结束。

2、集中调研阶段,主要通过实施实地调研、座谈研讨等方式。

3、4月15日前,将我会调研报告及提出的成效机制具体方案报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调研提纲及方法步骤

按照“五进四访三问一会”的方式进行调研。

1、大力开展以“五进四访三问一会”为主题的调研活动。“五进”既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户,“四访”既访村队(社区)干部,访弱势群体,访“两代表一委员”及机关党员干部、专家学者,访宗教人士,“三问”即: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一会”即召开座谈会或讨论会,充分听取社会各界、不同层面人员的意见、建议。

2、红十字会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特色做法、过去的主要成效以及经验启示有哪些?本会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在开展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有哪些?广大党员干部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红十字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扎实推进红十字全面建设与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广大党员干部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如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如何突出实践特色,有效设计活动载体,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有效开展红十字工作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3、社区:对红十字会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广大居民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红十字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就推进红十字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4、基层群众:对红十字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在对红十字会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六、调研选题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拓宽红十字人道主义救助领域”。

七、要求

1、成立调研领导小组。组长:李林玉;成员:方育川、段东芽、刘艳华、黄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