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内污水处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范文第1篇

云南合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院云南省传统村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玉龙县白沙村传统村落是纳西民族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的结晶。然而白沙村因其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和旅游开发潜质,经济建设突出,同时给当地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经过日积月累,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该地区进行方案设计,将从源头解决现有问题。将项目区生活污水通过污水收集设施,收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后排放,消除污水负荷的影响;垃圾通过村户收集,集中收集入垃圾集中房,定期清运至垃圾处置地,进行减量化处理。让污水、垃圾将不再影响周围环境及村民身心健康,且得到资源化利用。

关键词 院传统村落;环境整治;污水;垃圾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拥有7000 年文明农耕史,在全国各个区域遍布各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古村落。我国传统村落不仅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而且历史积淀深厚、文化个性鲜明。云南省传统村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民族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同样面临着生态环境急速退化的现状。玉龙纳西族自治县17 个乡镇(办事处)102 个村委会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大量的传统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是玉龙县各民族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的结晶,它集中体现了玉龙县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态文化。白沙村隶属玉龙县白沙镇,其北面为玉龙雪山景区,因其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和旅游开发潜质,经济建设突出,同时给当地环境带来严重影响,经过日积月累,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对当地土壤、水体造成危害,进而影响着生态食品的安全,严重影响着人民的身心健康。为有效保护、深入研究幸存于世的形式与类型丰富、地域与民族特色突出、历史文化信息承载厚重的传统村落,改善项目区传统村落生态环境,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项目区基本概况

1.1 地理位置

白沙村隶属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白沙镇,为行政村,辖兴都村、岩脚村、忠义村、三元村、街尾村、新文村6 个自然村(其中三元村、街尾村、忠义村和新文村四个自然村位置相连,以下称这四个村为“古街”)。东邻木都村,南邻丽江市古城区,西邻文海村,北邻新善村。村委会所在地离乡政府1.5 千米。村内交通便利,村道以五花石板路、水泥路为主。其北面为玉龙雪山景区,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和旅游开发潜质。本项目区域范围为南起新文村,北至三元村,东北向太平村与白沙完小齐平以南,东边以束白公路为界,西边以岩脚村紧邻山体等高线为界,西南向包括兴都村。

1.2 自然环境概况

白沙村所在地为平坝区,周边多为平整的农田,源自玉龙雪山融水的青龙河从村落西面蜿蜒流过,是当地重要用水供给河流。白沙村西面紧邻山体,地势较陡峭,山体自然风貌保留较好。白沙村紧邻玉龙雪山,项目区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白沙村河流流入青龙河,属漱河流域,金沙江水系。

1.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白沙村委会,属于坝区。国土面积12.90 平方公里,海拔2430.00 米,年平均气温8.90益,年降水量935.80 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有耕地5565.00 亩,其中人均耕地3.70 亩;有林地16286.00 亩。全村辖9 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06 户,有乡村人口1622人,其中农业人口1507 人,劳动力836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23 人,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见表1)。

2 项目区传统村落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对本项目区环境现状查看,白沙村饮水为自来水厂供应,设施完善,家家户户通有自来水,自来水水质卫生部门定期检测均合格,且水源点已做保护,不存在饮水安全隐患。

2.2 生活污水污染现状分析

据现场查看,村庄道路均已硬化,为石板路。项目区农村生活污水涉及1622 人,生活污水年排放量33153.68t/a,主要污染物有COD10.89t/a、TN 1.26t/a、TP 0.24t/a。项目区村庄三元村、街尾村、忠义村和新文村(以下称这四个村为“古街”)分布集中,古街排水已经统一规划,主干道上已经建有污水收集沟,收集后的污水进入城镇污水管网,但次干道的污水收集沟还不完善,不能满足收集率,需另增设污水收集设施。岩脚村和兴都村两个自然村距古街较远,污水不能纳入古街的城镇污水管网,村内无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水直接排放,对村内环境造成污染,需新建污水收集设施,对收集后的污水进行统一处理。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村民生活习惯基本相同,自来水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洗浴等。依据《云南省用水定额标准》(DB53/T168-2013)规定,域类区域(亚热带)农村居民(集中供水)生活用水定额为60耀85L(/ 人·d)。白沙村位于坝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平均用水量约为70L(/ 人·d),污水转化系数取0.8。污水收集率按60%计算。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负荷COD、TN、TP 分别按23.00g/人·d、2.56g/人·d和0.51g/人·d 计。

2.3 生活垃圾污染现状分析

目前白沙村无完整的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其现状表现在如下几点:

2.3.1 村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产生量也有所增加,种类增多。

2.3.2 村民家中户用垃圾桶收集生活垃圾分类不够清楚,村庄内垃圾收集设施不完善,产生的垃圾堆放地零散,不集中,部分村民垃圾乱丢至附近沟渠,对周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2.3.3 虽然村中已经有拖拉机清运车清运垃圾,但清运不及时,不能定时定点相结合收集运输。

根据现场勘察及参考相关资料,农村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取0.6kg/人·d,参照相关文献,另参《全国总量核算技术方法》,垃圾回收率为15%,垃圾中污染物溶出率约15%,取样垃圾中含有机成分的量为10%,含N 量0.5%,含P 量0.2%。

2.3.4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分析

粪便处理现状:根据现场调查,村民饲养的畜禽不多,大都自行沤肥处置,不外排,故本项目不再考虑畜禽养殖污染。综合以上污染现状分析,项目区总污染负荷排放量见表2。

通过上表分析可看出,COD、TN、TP 三个污染物指标中,COD、TN、TP 对生活污水污染贡献率最高,其次为生活垃圾。根据项目区实际调查情况,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村庄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为从源头削减村庄污染源,减少进入外环境的污染负荷,改善村庄环境状况,应重点对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处理。

3 项目区环境整治方案设计

结合项目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实施本方案,切实解决项目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将从源头解决现有问题,项目区生活污水进入污水收集设施,收集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后排放,消除污水负荷的影响;垃圾通过村户收集,集中收集入垃圾集中房,定期清运至垃圾处置地,进行减量化处理,从而解决村庄垃圾污染问题。让污水、垃圾将不再影响周围环境,且得到资源化利用。

3.1 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

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工程结合该村落内现有污水收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完善古街次干道污水收集设施,提高污水收集率,收集后的污水进入城镇污水管网。岩脚村和兴都村两个自然村需新建村落污水收集设施,充分利用项目区地形,将村落的生活污水引入污水处理系统场地进行集中处理。

3.1.1 污水的收集结合村落的实际情况,拟采用截污沟的收集方式,根据村落地势新建污水收集设施,并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村庄地形,将污水引至村落较低点,在较大的环境容量下进行处理净化,这样不仅实现了污水收集的无动力运行,减少了不必要的投资。

3.1.2 污水的处理由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经济条件好、地形条件不复杂、污水适宜集中收集,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如地形、可利用土地等,综合考虑各处置工艺的适用性、经济性、进水水质情况、出水水质要求以及考虑未来工艺的运行成本,维修成本及改扩建成本,长远考虑,拟选用污水处理工艺组合技术处理污水,采用的塘化处理系统组合工艺为:隔油隔渣沉淀+厌氧塘+景观好氧塘+兼性塘+生物反应过滤池的工艺组合,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污水处理主要工程设计参数见表3。

3.2 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工程

根据当地情况,由于白沙村村庄城镇化程度较高、离县城较远的村庄,采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垃圾房暂存)、乡镇运输处置”的模式。村庄每个村民每户首先把生活垃圾自行分类,将可回收垃圾回收利用,将有机垃圾进行堆沤然后还田,从而实现垃圾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对于不可回收垃圾,村民自觉地放入垃圾桶中,村庄公共场所垃圾桶由村庄指派专人每天清扫;清扫后集中收集在垃圾房中,每周由村委会组织人员对垃圾房中的垃圾进行清运。根据地势地形条件,在乡镇选择适宜的位置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站,每周将垃圾清运至集中处理站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置。

4 整治方案工程量及结论

根据该地区环境现状及方案论证,白沙村传统村落环境整治方案结论如下。

4.1 项目区现有的污水排放体制为雨污合流制,但是污水收集设施不完善,项目区将根据实际需求新建污水收集设施,提高污水收集率。

4.2 污水处理因地制宜采用集中处理,污水处理系统采用隔油隔渣沉淀+厌氧塘+景观好氧塘+兼性塘+生物反应过滤池的工艺组合。

4.3 结合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村民愿意在村庄设置垃圾集中房,对村庄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通过垃圾清运车定期收运至集中点进行减量无害化处理。为解决好项目区垃圾污染问题,项目区采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清运、村集中处理”的模式治理项目区垃圾。

4.4 本项目主要工程量

4.4.1 村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新建污水收集系统截污沟:0.4m伊0.6m 的300m,0.3m伊0.3m 的1000m,新建白沙村污水处理系统(40m3/d)1 座。

4.4.2 村落垃圾收集清运处置工程:新建垃圾房(8m3)3 座,垃圾桶(60L)150 只,并配套垃圾减量化设施1 套,户用垃圾桶406 个,保洁工具6 套。

通过对本方案的初步设计,工程量见表4。

4.5 主要环境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以削减进入外环境的污染负荷为COD:12.15t/a、TN:0.86t/a、TP:0.23t/a。白沙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实施,一方面能削减进入外环境的污染负荷,另一方面能改善村落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和健康水平,协调农村生态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从而提高该村形象,促进经济产业的发展,因而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迫切且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等四项文件的通知(云环发[2013]130 号).

[2《]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云环通[2011]64 号).

[3《] 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

[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 云南省用水定额标准》(DB53/T168—2013).

[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7《]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8《] 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范》CJJ142—2008.

[9《]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10《] 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4—2010).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范文第2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把村容整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标准,这既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是农村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应该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而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则是环境污染整治的重要内容。

一、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根据对全市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情况的调查,每年全市人粪尿产生总量约180万吨,人粪尿使用总量约132万吨,使用率约为73.7%,其中还田总量约121万吨,还田率约为67.8%。人粪尿经化粪池处理量约为23.03万吨,处理率仅为12.9%。目前,全市农村及集镇基本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许多粪便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江河,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这也是导致农村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基本上不作处理,处理率为零。据调查,我市农村的重要湿地系统--池塘的水质已很少有3类水以上水质,一些养殖业发展比较多的村甚至是劣5类,农村湿地生态系统已遭受严重破坏,丧失了原有水体自净的功能。特别是莲都的碧湖平原、松阳的松古平原及我市其它小平原地区,农民饮用水的主要水源浅表层地下水已不同程度的受污染。据2003年10月市水利等部门对9县(市、区)乡镇水厂、村水厂(供水站)和未通自来水的农民家庭现状用水水质情况进行抽样检测,63个水样结果中大肠杆菌、浑浊度等四项主要指标超标的占72%。据分析,这与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从2005年开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将其列入生态省建设考核任务中,并作为省级生态乡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核查的基本条件。市环保局于去年3月份在松阳召开了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技术培训会,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专门邀请了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生导师罗安程教授进行技术讲座。之后,市生态办及部分县(市、区)生态办又组织有关人员,到温州、瑞安、安吉、建德等地参观学习。结合丽水实际,市生态办提出了2005年各县(市、区)开展一个村以上污水处理试点的要求,并将其列入生态市建设任务书中。从实施情况看,2005年全市共投入500余万元在10余个村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试点,主要采取集中、联户或分户形式,结合氧化塘、人工湿地、生化处理等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净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探索出一些符合当地实际的处理模式。如景宁县结合当地农村的地理位置,采用改造现有的排水沟,将生活污水与畜禽污水接入农户的化粪池,再用素砼管道,直接汇集污水进收集池,通过好氧池、兼性池、厌氧池、过滤池来集中处理全村污水;龙泉市、云和县采用管网统一收集,并以厌氧加湿地的方法进行处理;遂昌县和浙江林学院共同研究开发,采取生物改性竹炭吸附和微生物净化能力相结合的生产工艺进行处理;莲都区在小安村、老竹村铺设污水管网,采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进行集中处理;松阳县在大东坝以沼气为依托,结合改厕、改厨、改栏,进行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6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地域面积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规划滞后,农村污水处理工作难度特别大,目前工作尚属起步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各地财政比较困难,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污项目很难开展。二是认识不到位,农村污水治理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三是总体上还缺乏适合我市实际的处理技术。就我市而言,特别需要研究开发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无费用或低费用、适合分散型处置的处理技术,目前,这方面成熟技术不多。

三、对策措施

我市绝大部分农村在山区,村庄主要以群落式分布,临水而居、依山而建,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分散。村内也是地势高低不平。这些特点给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带来极大的困难,建设投入和运营成本大幅度提高,设施共享率却很低。此外,我市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原本几乎是个空白,再加上山区农村经济落后,居民收入低,这就决定了不能走发达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的路子,而要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丽水特点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新路子。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水环境是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灵魂",也是生态系统的基础。目前,我市农村水环境质量普遍很差,已严重影响到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甚至造成了地下水污染,继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其次,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已占到全市水污染负荷的一半左右,加强农村污水治理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关系到为我市发展工业腾出环境容量,为加快我市发展奠定良好环境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各地要加强领导,根据本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要制订和完善各项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发挥政府统一协调和政策导向作用,建立起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机制。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要借鉴本省兄弟市县的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温州瑞安市每年安排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每个开展污水治理的村,85%的费用从生态市建设专项经费中支出。安吉县每年用于农村污水治理的经费不少于1000万。地级市除衢州等个别地方外,每年的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都超过1000万,其中杭州市达9000万,各地都在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经费。而我市虽然也建立了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但资金量小,主要用于监测监控设施建设,难以安排用于农村污染治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市"十一五规划"对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整治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议各级财政能够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开展。

3.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要按照生态市建设和"811"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部署,全面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是积极推进生态乡(镇)、村建设。2006年要全面完成全市20个乡镇、25个村的生态乡镇、村建设任务,以生态乡镇、村建设来推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二是深入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今年我市安排10个村,今后要坚持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办法,每年选择一批地处环境敏感区、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乡镇所在地或中心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三是以"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为契机,加快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村建设,争取每年建成几个。四是充分利用国债项目,开展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结合"一池三改"方案,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今年各县(市、区)至少要新增一个村全面开展沼气建设,其中龙泉、遂昌、庆元、松阳等有条件的地方应多增加3-4个村的沼气建设,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弄洞村;生活污水;高效厌氧滤池+太阳能充氧人工浮岛

中图分类号:X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381-01

引言

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岜盆乡弄洞村位于扶绥县岜盆乡北部,距离扶绥高速出口和县城均为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全村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水田150亩、旱地1050亩,主要种植甘蔗、水稻、蔬菜等农作物。

弄洞村全屯共81户316人,2010年3月确定为市、县两级城乡风貌改造示范点。以此为契机,乡、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等风貌改造工作,致力于把该村建设成为广西生态文化旅游第一村。目前,已投入环境风貌改造资金680多万元,完成房屋改造56户,里面改造3.2万平方米,屋顶彩钢瓦15户,拆除违章建筑及危房15间,平整土地1.79万平方米,硬化主干道3.5公里,硬化巷道350米,建设景观荷池300平方米及供水渠200米,建设了上水十八湾旅游码头,灯光球场、歌坡广场、休闲广场和72间集体牛栏等一批相关配套设施。

根据相关要求【1】,需在弄洞村建设1个污水处理设施,项目不仅是2011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提高弄洞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实现乡村风貌新变化的重要手段。

1 弄洞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1.1 弄洞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方式

村内已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等风貌改造工作,但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为0,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出户外空地任意渗入地下,从而对当地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及村屯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饮用水源,控制村内环境污染及确保居民身心健康,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扶绥县岜盆乡弄洞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计划总投资55.00万元(申请2011年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专项资金36.7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11.0万元,崇左市财政配套资金7.3万元)用于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本项目建成后将使得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能达标排放,居民的生活环境也相应得到了改善。

1.2 弄洞村人口及生活污水的来源综合分析

弄洞村全屯共81户316人。村屯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当地居民家庭、日常生活所排放的盥洗水、厨房污水等,也有群众圈养产生的少量养殖废水。

1.3 弄洞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1.3.1村屯居民环保意识较低

弄洞村地处扶绥县岜盆乡北部,居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不高,环保意识较低。当地工资水平较低,专业人才大多不甘于在乡镇工作,尤其是从事污水处理的工作。因此难于吸引专业的管理人员来管理、运行、维护将建成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1.3.2生活污水运行维护机制未得到落实

项目建成后将移交给岜盆乡人们政府,但乡政府没有相应的费用来支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及管理,设施无法正常运行,使其发挥出处理生活污水应起到的效果。

2 弄洞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处理工艺选择原则

2.1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弄洞村共有81户,316人,结合弄洞村实际情况,人均每天用水量取值160L, 则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弄洞村生活总用水量:316×160 L/人・日=50m3/d,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用水定额的80%计算,则污水排放量为:50×80%=40m3/d;考虑远期发展并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在该村建立一套处理规模为50 m3/d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一座。

建设内容:1、建设一套高效厌氧处理池系统,使全村的生活污水处理量超过60%,处理后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一级B标准。2、该套处理系统设施包括建设隔油沉淀池、高效厌氧虑池各一座,电控房一间,景观桥30米,将原有旧塘改造为太阳能充氧曝气池一座,人工浮岛100m2,不锈钢护栏170米,格栅井、检查井一批。

2.2 处理工艺选择原则

2.2.1 污水处理的方法

污水处理是指采用物理、生物、及化学的方法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以分离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并降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物(主要为氮、磷化合物),从而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主要有格式化粪池、沼气净化池、生物接触氧化技术、人工湿地、土地渗滤、稳定塘、生态沟(渠)、及其他处理设施(主要包括膜生物反应器(MBR)、小型净化槽等生化技术处理系统)等。这些污水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处理特点和效果均不同【2】。

(1)格式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微生物发酵原理,以去除粪便污水或其他生活污水中悬浮物、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污水初级处理设施。根据建筑材料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砖砌化粪池、现浇钢筋混凝土化粪池、预制钢筋混凝土化粪池、玻璃钢化粪池等。根据池子形状可以分为矩形化粪池和圆形化粪池。根据池子格数可以分为单格化粪池、两格化粪池、三格化粪池和四格化粪池等。格式化粪池的优缺点分别为如下,优点:结构简单、易施工,造价低,无能耗,运行费用少,卫生效果好,维护管理简便等;缺点:沉积污泥多,需定期进行清理;综合效益不高;污水易渗漏;处理效果有限,出水一般不能直接排放入水体。格式化粪池的适用范围:单一的三格化粪池可广泛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初级处理,特别适用于厕所污水(黑水)的预处理,三格化粪池与人工湿地组合的四格式净化池可用于农村单户型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

(2)沼气池是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在厌氧条件下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转化为可利用的沼气能源和沼液、沼渣资源,达到净化生活污水的目的。沼气池作为污水资源化单元和预处理单元,其副产品沼渣和沼液可回用到农业生产中,或后接污水处理单元进一步处理。沼气池优点:沼气池相比较化粪池,污泥减量效果明显,有机物降解率较高,处理效果好,可以有效利用沼气。缺点:沼气池处理污水效果有限,出水水质差,一般不能直接排放;与化粪池比较,管理较为复杂。沼气池适用范围:可应用于一家一户或联户农村生活污水的初级处理。

(3)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生物膜法的一种,是由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和曝气系统构成的污水处理方法。生物接触氧化池中污水浸没填料,通过曝气,使氧气、污水和填料三相充分接触,填料上附着生长的生物膜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氨氮和总氮等污染物。

根据污水处理流程,生物接触氧化池可分为一级接触氧化、二级接触氧化和多级接触氧化;根据曝气装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分流式和直流式;按水流特征,又可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式。生物接触氧化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少,无污泥回流;生物膜内微生物量稳定,生物相丰富,对水质、水量波动的适应性强;操作简便;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好。缺点为:加入生物填料导致建设费用增高;可调控性差。

适用范围:适用于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处理规模为单户、多户污水处理设施或村落污水处理站。

(4)人工湿地是一种依据土地处理及水生植物处理污水的原理,利用沙子、砾石和其他具有强吸附能力的土壤矿物等填料,通过人工设计按一定厚度比例构成基质床,同时种植具有生物量大、吸收能力强的植物,从而构成一个具有类似自然湿地性质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由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三部分组成。污水通过控制地投配到基质床,利用自然填料、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和生态效应,从而达到净化生活污水的目的。优点:投资费用省,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便,水生植物可以美化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缺点:污染负荷低,占地面积大,设计不当容易堵塞,处理效果受季节影响,容易产生臭味。

适用范围:适用于资金短缺,土地丰富,拥有废弃洼地、地坑及河道等自然条件,常年气温适宜的农村地区。

(5)土地渗滤是利用土壤中栖息的动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土壤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小型土地处理系统。

根据污水的投配方式及处理过程的不同,土地渗滤可以分为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地表漫流和地下渗滤系统等四种类型。优点:处理效果较好,投资费用省,运行费用很低,维护管理简便,无臭气、蚊蝇等卫生问题。缺点:污染负荷低,占地面积大。

适用范围:适合资金短缺、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与农业或生态用水相结合,不仅可以治理农村水污染、美化环境,而且可以节约水资源。

(6)稳定塘是将经过人工改造的具有污水处理能力的自然池塘,是一种结构简单、投资成本低、能耗低、维护简便,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处理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污水在塘内经过较长时间的停留、贮存、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菌藻互相作用或菌藻、水生生物的综合作用使有机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得到降解和去除。

造价及维护:氧化塘一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修建,也可对农村原有的蓄水塘进行改建,在施工中需注意防渗处理和暴雨径流导流明渠建设。主要运行管理以曝气费用和生物管理(如植物收割、藻类抑制等)为主。

适用特征:具备天然塘体的农村,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适用人口根据塘的面积确定,好氧塘为2~4人/m2,兼性塘6~8人/m2,生态塘为4~6人/m2。

(7)植物生态沟(渠)是利用污水收集过程中,明沟植物与沟渠形成的生态系统,以植物(一般选择石菖蒲、香蒲、再力花等当地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消纳污水的技术。生态沟(渠)由工程部分(梯形剖面)和植物部分组成,沟壁具有一定坡度,沟体较深,沟体内相隔一定距离设置拦截箱以减缓水速、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沟壁和拦截箱均种植本土筛选的植物,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适用特征:一些土地紧缺、具有较长沟渠的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适用于有排水条件的灰水处理,造价以水泥预制板和土方工程为主,维护费用主要为植物种植和收割。

(8)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技术是基于膜分离材料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将膜分离技术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有机结合,适用于城市污水、高浓度产业废水等的处理,可直接将污水处理到一级A标准,具有高效性、稳定性、高处理负荷、占地面积小等特点。

(9)地埋式净化槽技术的原理是物理处理和生化处理相结合,利用微生物分解、物理沉淀和化学絮凝反应,通过二步厌氧和一步好氧生物滤床降解污水的一种高效生物反应器。小型净化槽具有很好的处理性能,净化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其中BOD去除率在90%以上。主要技术优点在于节省动力、管理操作简便、以及高效脱氮除磷等,运行较稳定且无需专人管理。适用于土地资源紧张,居民聚集度高,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

2.2.2 选择弄洞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原则

由于我区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缺少资金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且村民居住分散,收集污水比较困难。选择适合当地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是保证处理设施能够持续稳定运行达到预期处理效果的前提。所以项目的项目的处理技术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接管优先、分类处置、资源利用、经济适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工艺成熟先进、可靠,在有效处理生活污水的基础上,增加视觉感官效果,减少设备成本,增加运行维护管理配套设施,增设关键可靠的工况,适应弄洞村生活污水成份及污水量的变化,满足环保要求。

根据以上原则,对弄洞村目前的具体情况分析,考虑到当前弄洞村生活污水产生的状况及排放现状,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弄洞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实现村屯风貌新变化,可考虑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工艺对弄洞村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生物膜法的一种,是由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和曝气系统构成的污水处理方法。生物接触氧化池中污水浸没填料,通过曝气,使氧气、污水和填料三相充分接触,填料上附着生长的生物膜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氨氮和总氮等污染物。

根据污水处理流程,生物接触氧化池可分为一级接触氧化、二级接触氧化和多级接触氧化;根据曝气装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分流式和直流式;按水流特征,又可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式。生物接触氧化技术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少,无污泥回流;生物膜内微生物量稳定,生物相丰富,对水质、水量波动的适应性强;操作简便;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好。缺点为:加入生物填料导致建设费用增高;可调控性差。

适用范围:适用于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处理规模为单户、多户污水处理设施或村落污水处理站。

2.2.2 弄洞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

2.2.2.1 技术方案的确定

基于弄洞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选择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工艺原则,项目污水处理工艺技术采用“厌氧滤池+人工浮岛”工艺处理。

2.2.2.2 技术特点

“厌氧滤池+人工浮岛”工艺处理适合分散、集中式处理形式。人工浮岛景观优美,处理效果高、造价低,动力消耗极低,管理简单。

2.2.2.3 工艺流程及工艺说明

(1)工艺流程

弄洞村生活污水经过收集后,自流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格栅井,进入隔油沉淀池,而后进入高效厌氧滤池处理,再经过太阳能充氧曝气池及人工景观浮岛处理后达标排放,具体流程如下:

生活污水(盥洗、厨房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汇入污水管沟后,经格栅隔除杂物进入隔油沉淀池,再通过自流方式进入高效厌氧滤池,利用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或缺氧环境中将污水中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等转化为低分子有机物,污水经厌氧处理后流至人工浮岛景观池净化处理,主要通过浮岛植物根系吸收分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并且利用太阳能发电给景观表曝机等设备供电能进一步净化水中有机物,最后出水达标排放。

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采用重力自流,只需要兼职人员定期清理格栅截留的垃圾、隔油沉淀池的沉渣和油污,按季节种植湿地植物并进行简单地护理,避免采用其它处理系统后期运行带来的高运行费用及管理问题,适合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低的情况。

(2)工艺流程简述

生活废水在进入高效厌氧滤池,首先经过格栅将污水中粗大漂浮物有效截留,再经过隔油沉淀池后进入高效厌氧滤池,经厌氧菌作用,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质被充分分解;厌氧池出水通过自流,进入太阳能充氧曝气池,通过好氧菌好氧作用,进一步净化水质;再接着通过人工景观浮岛植物的根系吸附和吸收水中的氮、磷等物质,可以降低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的含量。最后出水可直接用来灌溉田地。

2.2.2.4 工艺系统各处理单元功能描述

(1)格栅

格栅的主要作用是将污水中的粗大污物拦截,以免其对后续处理单元的设备和管道造成损害,避免堵塞。本工艺采用粗格栅1道,去除大尺寸、较粗大的呈漂浮或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

(2)隔油沉淀池

生活污水中常含有少量的油污,一般采用隔油沉淀池作预处理。隔油沉淀池的基本原理是采用重力和浮力,比重较大的颗粒物沉至池底,轻组分浮至水面,从而去除污染物质。

(3)高效厌氧滤池

高效厌氧滤池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厌氧生物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水解、酸化并最终转化成气态物质从水中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为多糖、蛋白质、脂类等大分子有机物,一般他们要通过水解作用分解成单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等小分子有机物才能够被生物降解。而在厌氧条件下水解产生的小分子有机物还要经过酸化过程和产甲烷过程被转化成甲烷气体才能够将废水中CODcr和BOD5得以去除。厌氧池是目前国内外在生活污水处理中应用最为成功的一种厌氧生物反应器,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污染物彻底分解成为气态物质从水中去除掉。经过厌氧池处理以后的生活污水BOD5和CODcr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到70%和60%以上。

(4)人工浮岛

①人工浮岛生态污水修复机理

人工浮岛是一种长有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可为野生生物提供生境的漂浮岛,主要由浮岛基质、植物和固定系统组成。在水中设置人工浮岛,浮岛上植物根系能够吸附和吸收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贮存在植物细胞中,可以降低水体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及重金属含量。同时,浮岛上植物根系拥有巨大的表面积,为水中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的载体,起到“生物膜载体”的作用。人工浮岛具有不同的形状、构造及植物类型,这会吸引野生动物如昆虫、蝶类、鸟类、两栖动物等在此栖息,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加快生态修复进程。

②浮岛水生植物

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其中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及漂浮植物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其生产力可以超过陆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富集N、P 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水环境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生物浮岛水生植物选择原则:选择的植物应为适宜水系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以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的植物为主;根系发达、根茎分蘖繁殖能力强,即个体分株快;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满足景观空间形态的需求,综合岸线景观和湖面倒影、水面植物进行适当的景观组织。

常用水生植物:植物的选择、种植密度及群落配置对净化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一般选择种植:美人蕉、旱伞草、香蒲、菖蒲、千屈菜、粉绿狐尾藻、黄菖蒲等。

③生态浮岛的载体要求

目前,国内浮岛建设上形式各样。主要区别大都在浮岛载体上,良好的耐用的浮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结构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止被风浪吹走或是单元之间的碰撞;经久耐用,需要抗老化、无污染,耐腐蚀;经济性,达到设计效果的同时减少投资成本;可扩展,便于运输易于拼接,可自由组合。

2.2.2 .3 出水标准

处理前废水的PH范围为6.08-6.10,SS为228mg/L,CODcr为270mg/L,BOD5 为123mg/L,氨氮为8.57mg/L,总磷为6.60mg/L;处理后PH范围为7.61-7.82,SS为18 mg/L,CODcr为35mg/L,BOD5 为7mg/L,氨氮为0.448mg/L,总磷为0.34 mg/L,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即PH为6-9, SS≤20mg/L,COD≤60 mg/L,BOD5≤20,氨氮≤8,总磷≤1。

3 试运行情况

废水处理设施项目建成后运行正常,进过高效厌氧滤池和太阳能曝气充氧池,人工浮岛植物处理后,可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达到初步设计中的预期效果。运行过程中未出现“跑、冒、滴、漏”现象,进、出水正常,各处理单元发挥各自的功效,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经过委托具有相关环保监测资质单位对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质进行采样监测,结果显示,本项目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各项检测因子指标符合(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B标。

4 效益分析

4.1.环境效益

弄洞村全屯共81户316人,2010年3月确定为市、县两级城乡风貌改造示范点。以此为契机,乡、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等风貌改造工作,致力于把该村建设成为广西生态文化旅游第一村,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岜盆乡弄洞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成后,年处理污水1.46万吨,可完全处理由弄洞村排放的农村生活污水,本工程采用“高效厌氧滤池-太阳能充氧曝气-人工浮岛”处理工艺,出水PH、SS、COD、BOD5 、氨氮、总磷等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按照处理40m3/d计算,COD产生量为3.94吨/年,排放量为0.51吨/年,消减量为3.7吨/年,消减率为87.03%,氨氮产生量为0.125吨/年,排放量为0.065吨/年,消减量为0.06吨/年,消减率为94.8%。

4.2.社会效益

通过设施扶绥县弄洞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工程,将极大地改善村庄环境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缩小城乡差距,并有助于促进农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转型,引导一种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素养,增加环保意识,构建和谐文明的新农村。

5 建议

5.1 成立必要的机构、部门,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今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经费问题。

5.2 培养生活污水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人才,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增强设备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各项素质,使污水处理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有效的解决弄洞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

5.3 当地政府应充分重视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问题,落实相应的资金、配备在污水处理运行方面有丰富经验、技术熟练的人才,切实落实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设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6 结论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分散、不易收集、成分复杂(存在着雨水、居民生活污水、养殖废水等),尚难找到最佳的处理技术工艺,需要更进一步的考察、论证和研究。此外,需要当地政府加大重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切实落实项目的运行维护管理。

参考文献

【1】 关于下达2011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预算的通知;桂财建[2011]293号;

【2】 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范文第4篇

2017年至今,xx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省、州、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相关会议要求,根据《云南省进一步提高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红河州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及《开远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等文件的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深入推进我镇“七改三清”工作,不断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对照工作任务,现将我镇“七改三清”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和管理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措施有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政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xx镇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中的重大问题。镇党委、镇政府先后召开多次针对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提升人居环境行动工作,并于2016年10月23日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及其他所有党镇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站所负责人、各村委会(社区)主任为成员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由牛光应同志兼任,副主任由施俊杰、徐宗辉兼任,工作人员从各成员单位根据具体情况临时抽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根据领导小组的安排,加强对各成员单位的衔接协调,督促如期完成各项工作,及时提出工作意见建议。并集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了《xx镇2016-2020年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目标、时限及安排,确保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措施、有保障。

(二)积极发动群众,强化宣传氛围

一是召开动员会、部署会。我镇每年召开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召开了动员会、部署会,层层传到压力,逐级分解任务。并要求各村委会(社区)在动员会、部署会召开之后必须迅速召开工作动员会和部署会,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工作。

二是强化宣传。2017年至今,我镇分别在集镇主要街道、路口制作布标22条、在全镇辖区重点部位制作并悬挂关于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工作的宣传展板7块,在阿三龙高速路出口和xx延长线旁制作大幅广告牌一面。

三是自年初至今,先后针对13个村委会(社区)及村组下发《xx关于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实施“七改三清”环境整治的通告》186份,做到到村到组;对全镇群众下发《xx镇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全面实施“七改三清”环境整治的倡议书》10000份,做到到户到人,并要求各村委会(社区)集合本村(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加强宣传力度和广度。

二、“七改三清”项目推进及实施成效

1.改路

按照上级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截止目前我镇已完成13个村委会社区的通村道路硬化硬化路,建制村道路硬化率达100%。实现我镇农村公路养护率达100%,经常性养护率:县道达到100%,乡道不低于60%,村道不低于50%,建立健全我镇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机制。

2.改房

加强国土和村镇规划服务中心的建设,严格执行村镇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制度、农村建房规划建设许可制度,各村委会(社区)、自然村的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负责指导村民合理选址进行建设,同时做好政策宣传、巡查监督报告、帮助农户办理建房手续等工作,使村庄建设坐落有致、井然有序。做好农危房改造工作,截止到2019年我镇实施农危房改造675户。2019年计划实施非四类农危房改造651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涉及两个安置点:老杀火安置点52户,xx社区29户。

3.改水

完成xx水厂扩建和马者哨水厂建设。xx自来水厂大小管网已到户到表,但由于水厂处理水工艺不能满足供水需求,水量不足,水质不达标,必须改进工艺,扩大产水供水规模,对水厂改扩建,保证水量水质。架设远近冲至水厂应急输水管网,保证水源给水率。远近冲水库至水厂28km应急给水管网已建设完成。马者哨水厂已竣工,满足xx水厂需水,使xx片区达到安全饮水。

4.改电

我镇农村通电率100%,按照一户一表改造率均巩固在100%,实施村庄亮化工程,大力推广LED路灯和节能灯具,2018年初完成集镇亮化工程,共安装79盏节能路灯。

5.改圈

为进一步改善乡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推动我镇脱贫攻坚工作,减少群众疾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按照上级要求,我镇于完成了人畜混居清零工作,共改造682户人畜混居户,全面实现了清零。

6.改厕

完成6个村庄的公厕改造及配套设施(xx村、跃进社区、xx社区、响水村、附新寨、老杀火新村)建设;建立健全保洁制度。完成公厕改造9座,户厕改造317户。2019年计划户厕改造538户。

7.改灶

林业站完成改灶户130户。

8、清洁水源

部分污水管网已接入市政管网,大部分村庄村内支管网为合流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但排水管网不配套。2018年完成国道323线xx段沿线村庄的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9年实现靠近乡镇的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0%。开展农村生产生活水源、水利设施及周边环境整治。加强对河道、沟渠、水库、河流周边村庄的定期巡查,严防各种废弃物、污染源排入水体,确保无裸露垃圾和白色污染,水面无可视杂物和漂浮物。清理村庄水井、水塘、河道、小河流、排水沟、下水道淤泥,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9.清洁田园

三是清洁乡村田园。重点开展田间地头污染源整治。全面清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重点回收废弃塑料、玻璃瓶等,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实现农业投入减量增效,从源头上减少生产垃圾产生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10.清洁家园

一是重点开展323国道沿线村庄及周边村庄垃圾清扫,杂物清除,庭院清洁工作。对房前屋后的柴堆、煤堆、粪堆、料堆、垃圾、杂草堆进行清理,村内无污水横流,整治乱贴小广告、“牛皮癣”等突出问题,清理小广告。二是每村设立固定的保洁日(每周一次),建立稳定的清扫保洁队伍,“门前三包”责任落实到位,房前屋后保持洁净。按照《xx镇提升人居环境实施方案》标准,健全规范集镇、重点村以及其他村庄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机制,建立村庄生活垃圾治理保洁和收费制度,做到每村有固定垃圾收集点,有稳定的垃圾清扫、清运队伍,不断巩固乡村环境卫生整治。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认识不足,意识不强。一是部分村组干部对提升人居环境行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支持和参与的热情不高;二是群众对提升人居环境行动的认识亟待加强,固有生活习惯(垃圾随意乱倒、货物乱堆乱放、污水乱排乱放、占道经营等情况)改变仍需时间过程。

(二)设施不足、管理滞后。从全镇工作情况上看,一是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仍有98个自然村既无垃圾池又无垃圾箱(桶)设施,少量已建环卫设施无法满足现有需求,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村民垃圾乱扔乱放;二是管理粗放,虽均已建立保洁收费制度,但有104个自然村尚未执行落实,一些自然村存在三无情况(即:无垃圾池、无环卫车、无保洁员),部分村内乱搭、乱建、乱堆情况时有发生,多数村组尚未建设排水沟导致村内道路出现污水横流。

(三)资金缺乏、投入不足。虽前期筹措资金开展相关工作,但因人多地广、财政压力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投入量远不能满足提升人居城乡环境工作需要,一定程度导致了我镇人居环境工作很大程度上停留在集中整治、临时应对阶段,工作推进缓慢,容易出现反弹,成果难以巩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宣传,提高人居环境意识。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重点引导改变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积极营造全镇人人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氛围。一是通过广播、微信等媒体反复宣传,利用报刊、展板、标语等形式强化宣传,使人居环境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定期发动组织村民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群策群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受制于资金投入,这是我镇提升人居环境工作瓶颈,也关系到提升人居环境行动的长久和成败。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中,一是要加强与上级业务指导部门的对接,积极争取资源、资金;二是要借助脱贫攻坚工作中挂钩单位、企业力量,多渠道争取;三是村委会(社区)村组要充分发动群众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投工投劳减轻财政压力。

(三)严督实查,狠抓落实。

切实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意图,将提升人居环境行动纳入重点督查范围,压实责任,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无缝隙”的责任体系。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对工作上存在主观原因造成进度缓慢的村组进行通报,落实不力人员开展问责。

村内污水处理方案范文第5篇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和《__区20__-2013年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现就20__-2013年全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全市“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体目标,结合我镇实际,自20__年10月起,全面启动美好乡村建设工作。20__-2013年安排建设美好乡村精品村1个(__村__自然村)、一般村1个(落星村落星自然村)、农村新社区2个(__村、__村、__*村),同步实施__省道沿线的整治工作,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分步推进计划,初步打响__*“美好乡村”品牌。

二、重点工作

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土地综合整治、农村新社区、农业园区建设等项目实施,突出抓好村庄规划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农业产业提升、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村管理创新“五大工程”。

(一)实施村庄规划建设

1、完善村庄布点规划。根据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按照“四留四不留”的原则,划定村庄布点范围,调整完善村庄布点规划,制作镇、村两级村庄布点规划示意图。“四留”即:有历史遗存或传说等独特人文资源的村庄保留,有“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的村庄保留,农业就业率高的村庄保留,农民居住较为密集的村庄保留。“四不留”即:靠近城镇建设规划区的村庄不留,将其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等土地整治项目进行重建;靠近农业产业园区的村庄不留,将其纳入园区发展统筹集中;非农就业率高的村庄不留,将其纳入土地整治项目逐步进行撤并;处在工矿区和存在自然、地质灾害的村庄不留,将其纳入有关项目进行搬迁。

2、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以保留的自然村为单元,以生态优先、景观优先、公建优先为准则,以示范村、精品村为重点,尊重农民意愿,高标准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3、强化村庄建设管理。在科学安排保留村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的基础上,疏堵结合,引导农民向保留的村庄集聚建房,严禁在规划点外新建住房,尤其要严禁骑路建房。对新建住房,鼓励建造联排式住宅,推广双拼式住宅,控制建造独立式住宅。

(二)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1、开展__*省道沿线的整治。对__*省道沿线(两侧100米范围内)全面进行整治、美化和绿化,对沿线的房屋统一粉刷出新,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披乱挂等现象进行整治,并协调市、区相关单位对道路沿线进行退让和绿化。

2、开展旧村整治。对建设美好乡村一般村的旧村整治:完成村庄“八乱”环境综合整治要求,并实现村庄道路硬化。一是整治建筑乱搭乱建。农户除主房外,一般不保留辅房,如人口较多确需保留的,至多保留一处,且必须建设到位,做到整齐美观。对已有乱搭乱建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要自觉拆除。二是整治杂物乱堆乱放。农户建房剩余的沙石砖瓦等建筑材料要码放整齐,并尽可能捐出或出售用于村庄整治建设。柴草等杂物也要放在不显眼的地方并码放整齐。三是整治垃圾乱扔乱倒。在彻底清理村庄、沟塘垃圾的基础上,农户要自备垃圾桶,将生活垃圾收集入桶,由村庄清洁员定时清运。农户对自家庭院、宅基地和门前道路负责卫生保洁,及时清扫各类垃圾。四是整治污水乱泼乱排。农户的厨房、厕所原则上建在主房内,并自行建设或接入污水处理系统。村庄内不得将畜禽散养,要实行圈养。村庄内不搞一家一户养猪。

对建设美好乡村精品村的旧村整治:一是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拆除乱披乱挂和残墙断壁,清理乱堆乱放和乱扔乱倒,清除房屋周边杂草和垃圾,消灭卫生死角,做到村庄“干净、整洁、美观、有序”。二是实施房屋改造工程。拆除危房和破旧房屋,突出地方特色和当地风情,对房屋进行统一设计、统一改造,全面出新。三是实施杆线规范工程。对电力线、广播线、电视线、通讯线等村庄及周边杆线进行整理,确保杆线竖立整齐规范。四是实施塘坝扩挖工程。对村内沟渠进行疏浚整治,对当家塘坝进行清淤扩挖。五是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对村民房前屋后院内、公共绿地、村内道路两侧进行美化绿化。六是实施改水改厕工程。对村民家庭旱厕全部进行改造,所有厕所一律入户,旱厕改为水厕。建设水冲式公共厕所,配套污水处理系统,实施农村污水净化工程,有效处理农村二次污染。七是实施公共设施建设工程。对村内道路进行硬化,利用村内空闲地铺石筑径,塑造园艺景观,建设集村民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广场,并配套文化娱乐、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八是实施亮化工程。在村内主干道及广场架设路灯,进行亮化。

(三)提升农业产业水平

1、编制农业产业提升项目。利用现有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编制一批推进生态养殖、高效农业种植、农业休闲观光、苗木花卉种植以及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建立项目库,寻找招商引资线索,积极开展对外招商活动。

2、推进现有园区提档升级。积极指导茂林农业循环园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档升级,突出特色、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

1、扎实推进现有项目。加快推进第一、五、七三个批次的土地复垦,努力做好项目验收协调工作,确保在20__年底前全部申报验收。

2、编制储备一批新项目。建立土地双挂钩项目库,积极争取村庄整治项目,全力编报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确保全区完成600亩,力争完成1000亩的指标任务。

3、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结合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向阳、锁库农村新社区建设。按照“七室、两栏、一厅、一校、一场所”的建设标准,开展农村社区设施规范化建设,在全区率先将向阳、锁库农村新社区建成文明和谐的农村新型社区。

(五)强化农村管理创新

1、培育农村乡风文明。开展“城乡同创”活动,把文明乡风培育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在村庄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墙、文化橱窗、进行道德宣讲、邻里互助、志愿服务以及开展评比文明村、文明家庭活动等形式,展示和宣传文化知识、文明礼仪、先进典型,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树立良好的文明风尚。

2、提升公共服务管理。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在建成的精品村(自然村)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行集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体育、法律服务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加大农村低保、医疗救助、住房保障、教育救助、临时救助力度。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健全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依法保障农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和管理权、监督权。

三、方法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20__年10月15日前)。制定全镇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成立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议,全面启动美好乡村建设。创建村要组织召开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并由村民自主推选成立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

2、规划设计阶段(20__年10月)。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对精品村的地形进行全面测绘,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设计,设计方案要因地制宜,要充分听取当地村民代表的意见,凝聚广大村民的智慧。

3、启动实施阶段(20__年10月-2013年11月)。创建村对照创建工作目标,制定创建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项目支撑、项目筹资渠道、项目设计方案和项目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南庄红光胜要在年内完成。

4、考核验收阶段(2013年12月)。由镇组织力量对审定的精品村、一般村进行自查初验,符合条件的申报区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考核验收,验收达标的予以授牌表彰和奖补。

四、工作要求

1、坚持规划先行。强化规划引领,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要求编制完成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要注重与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充分衔接,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力解决群众反响最强烈、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坚持注重特色。因村制宜、突出重点,结合自然地形,依托山水资源,精心设计载体,彰显村庄特色,形成“一景、一业、一貌、一品”。注重挖掘历史渊源文化、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理念,努力把创建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教育示范基地。

4、坚持资源整合。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与农村清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农村环境集中整治等有机结合,共同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镇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实施镇领导、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与美好乡村创建村结对帮扶制度。创建村要相应的成立领导组,明确实施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将建设美好乡村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2、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广告牌等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发放一封信、会议动员和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形成人人出力,户户参与,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老区建设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