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鳜鱼的养殖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几年,我国不少地区暴发禽流感,给养鸡业造成了很大损失,禽流感病毒对高温"阳光"紫外线和各种消毒药敏感,容易被杀死,但在有机物如粪便、鼻液、泪水、唾液、尸体中的病毒能存活很长时间,如果将此类物质堆积发酵产生高温,极易使病毒死亡。低温有利于病毒存活,病毒存在于污染的水源中,在低温条件下能长期存活,一旦与健康鸡接触可引起发病。因此,天气较冷的冬春,有利于禽流感病毒的生存与传染,应及时进行防治。已患过流感的鸡对病毒有抵抗力,不易发病。但是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发病痊愈的鸡对变异的病毒没有抵抗力,还会再发病。当年新鸡免疫力低,一遇病毒就会发病,所以新鸡与商品肉鸡要重点预防。在一些鸡群中,如果接种了减蛋综合症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后仍发生产蛋下降,产软皮蛋、无壳蛋,蛋壳变浅与畸形蛋等现象,就要特别注意预防鸡群发生禽流感。已发生过禽流感的鸡群对此病有一定抵抗力,再感染后症状不明显,饮食变化不大,但是表现为产蛋量下降。鸡群发生禽流感后,严重时会成批死亡。不死的产蛋量下降,所产的蛋孵化率不高,后代雏鸡质量低劣难成活。
目前治疗禽流感的用药多为金刚烷胺类制剂。此类药物已使用多年,有一定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停药后易复发,并导致鸡群的产蛋量难以恢复,且有药物残留,国外已禁止使用此类药物。目前使用中药合剂-鸡病灵治疗禽流感有较好的疗效。鸡群按要求使用,次后一般可治愈并能恢复原来的产蛋水平。对禽流感除选用正确的药物治疗外应特别注意以下预防措施:商品肉鸡由于缺乏抵抗力,应分别在5日龄和15日龄时用“鸡病灵”预防,禽流感破坏鸡免疫力,容易引起新城疫免疫失败,为此应从1日龄开始进行3次基础免疫,1日龄用新城疫IV系与H120双联苗点眼滴鼻,20日龄用I系苗注射。同时,分别在5日龄与15日龄时2次注射“鸡病灵”如此对新城疫、禽流感、弓引虫、大肠杆菌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此外,如果当地流行法氏囊病、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也要早期接种有效疫苗使之不发病,因为一旦发生疾病破坏了鸡的免疫力之后,会引起各种疫苗免疫失败,也容易引发禽流感。
二、禽流感发生诊断技术、症状特点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鸡感染禽流感后,由于病毒的毒力、品种、日龄及健康状态等不同而表现出极为复杂的临床症状。发病鸡只首先表现出咳嗽、甩鼻等呼吸道病症;接着流眼泪,有的鸡只上下眼睑肿胀,结膜充血发红,眼内有粘性或干酪样分泌物,甚至出现肿头肿脸;中后期见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尖细,偶尔听到怪叫;发病鸡只体温升高,可见冠尖发紫,触之热感增加,腿上无毛处有紫色出血斑;鸡群采食量初期增长缓慢,而后停止增长,再后减少、再减少,大致要经过10d的过程;羽毛蓬松,两眼半闭,个别呆滞不动;前期大群粪便几乎正常,后期零星可见鲜绿粪便、消化不良样粪便。温和型禽流感因地域不同、季节不同、品种、日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剖检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引起气管栓塞。鼻腔粘膜充血、出血,眶下窦粘膜点状出血,气管有环状出血,内有灰白色粘液,有时因脱水而成为干酪样物,常见支气管及细支气管有黄白色干酪样堵塞物,鸡只多窒息蹦高而死,死态仰翻,两脚登天。肺脏淤血、水肿、发黑较常见。气囊混浊,严重者常见炒鸡蛋样黄色干酪样物;二是引起肾充血。肉鸡常见肾肿,紫红色肿大或花斑样肿大,此种现象与肾型传支、痛风等病有相似之处。鉴别诊断在于肾型传支机体脱水更严重,尸体干硬难于剥离,死态见两腿收于腹下,再者肾型传支也没有相应部位类似禽流感的多处出血现象。禽流感出现的肾肿、花斑肾和严重肾出血,使用通肾药物效果不明显;三是气囊中出现干酪样物,引发气囊炎,临床上多见胸、腹腔的气囊中出现干酪样物;四是肺脏病变。引起肺脏大面积坏死是肉鸡发生流感的一个特征性病变。此外,病鸡头部皮下有时可见胶冻样水肿,颈部皮下、皮下以及腹部皮下脂肪常见针尖状或点状出血,这样的点状出血解剖活禽时易发现,而死亡时间长的则看不到。胸腺肿胀,有细小出血点;有些毒株可能引起法氏囊水肿,小叶肥厚出血;回肠淋巴集结经常看到水肿,出血鲜艳,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出血鲜艳;而新城疫在此的病变则显得陈旧晦暗。脾脏常见萎缩,有时发黑。嗉囊常见空虚或充满鲜黄的食糜,而新城疫在此常见酸臭粘液;腺胃肿硬、出血,腺胃粘膜出血,肌胃角质膜下层条状出血,在这里与新城疫较难区分。整个肠道呈弥漫性出血;胰脏边缘出血或液蜡样坏死,有时肿胀呈链条状,而新城疫在此没有明显表现。2009年以来常见肝脏黄色或紫色肿大,表面时有黄色压痕。心脏的内外膜条状出血,或白色条状坏死(似水煮),尤其是鸭,对诊断本病非常有意义,而新城疫常见冠状脂肪出血点,心肌多不表现什么异常。
三、禽流感发生后防治技术
1.加强对新城疫、传支等疾病的预防,调整免疫程序与方法
1.1重视对新城疫的预防
不免疫新城疫灭活疫苗或免疫剂量不足,主要依靠冻干疫苗的鸡群,常在20~40日龄发生新城疫,因此这一阶段也是肉鸡H9N2亚型禽流感的高发日龄。因而肉鸡应免疫新城疫灭活疫苗,建议使用剂量为0.4~0.5mL/羽。
1.2改进法氏囊疫苗的免疫方法
使用法氏囊亚单位灭活疫苗可有效的消除冻干疫苗的副反应。即使使用冻干疫苗,也应该确保每只鸡摄入相同的剂量,改饮水免疫为喷口免疫,即计算好剂量用水稀释后用连续注射器喷嘴,这样可消除疫苗摄入过多与不足的问题。
2.加强管理,减少应激。
2.1严格控制温度
在鸡舍内有代表性的位置悬挂温度表,注意观察。温度表仅代表局部温度,而不同位置、鸡之间、鸡与地面的温度都不尽相同;另外,要考虑在同一温度下通风与不通风时的不同;鸡群脱温后的最适宜温度为18~22℃,要注意观察鸡群的状态;每次免疫与扩群要提高温度1~2℃。
2.2处理好通风与保温的关系
通风换气是个宝,任何药物替代不了,但在通风时一定不能使肉鸡受凉,否则极易引发疾病。
2.3重视对大肠杆菌与霉形体的联合预防
在选购优质鸡苗的同时,合理的使用预防与治疗大肠杆菌与霉形体的药物,减少或延迟呼吸道的发病时间;在每次免疫前后要注意使用维生素与药物。
3.正确认识H9N2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作用
鉴于H9N2亚型禽流感单独感染鸡群不发病,当与细菌性疾病、支原体和鸡群抵抗力下降(如天气突然变化,转群、降温、等)时,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应加强细菌病和支原体的防护,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群的抵抗力。免疫H9N2亚型禽流感油苗可降低鸡群的发病率,降低死淘率,但以上工作没做好的前提下,疫苗的保护效果大大降低。因此细菌性疾病控制和饲养管理良好的鸡场即使不免疫H9N2亚型禽流感油苗,鸡群发病率也较低。或者在做好H9N2亚型禽流感疫苗的基础上加强饲养管理和控制细菌性疾病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杨寿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位于扬州市西北郊东兴村、新龙村,江苏省第三大湖泊——高宝邵伯湖西南,距扬州市中心17公里,紧邻杨天公路与扬菱公路,交通便利,通讯便捷,水产品运销方便。园区地处邵伯湖边,生态系统完整,生态环境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湖边有成片的滩涂湿地,水生植物茂密,类型种属繁多,大部分区域的原有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是长江下游地区水质好、生态系统没有发生明显的结构变化的区域。
2013年12月4日,笔者走进扬州市邗江杨寿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以后简称园区),在园区的道路上,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笔者,道路两边的蟹池和鱼池以前都是低洼地,水涝严重,少数村民看到土地荒废非常可惜,抱着可有可无靠天吃饭的心理,每年都会在田里撒点麦种,每年产量都很低。最近几年,杨寿镇政府在扬州市农委和邗江区农委渔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统一对低洼地进行改造,才有现在几千亩成片的蟹池和鱼池。
沿着园区道路往前走,笔者走进扬州市邗江杨寿东兴水产养殖合作社理事王德定的蟹池边。王德定告诉笔者,他就是东兴村的村民,养蟹已有十几年,目前,他们夫妻俩共承包130亩蟹池,像他这样承包100多亩蟹池的,东兴村还有十几户,很多人都是通过养殖河蟹发了家,致了富。王德定还告诉笔者,以前他也养过河蟹,但不懂养殖技术,全靠经验,收入很低。三年前镇政府帮他们牵头成立邗江杨寿东兴水产养殖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机制,由扬州市邗江区杨寿东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引领基地建设,实行“五规范一分开”管理办法:即苗种质量规范、放养模式规范、饲料采购规范、渔药使用规范、技术标准规范。同时,以市场化建设推进基地建设,增强工作实效。现在全是订单式生产,饲料由厂家直接送货上门,用药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河蟹长大以后经纪人就直接上门收购,从根本上解决了生长到销售的难题,往年每当河蟹大量上市后,他们都为一次几千斤的河蟹销路发愁,现在这些根本不用担心;合作社还经常组织他们到南京高淳、常州金坛等地去学习先进的养蟹技术。王德定说,他家蟹池采用的套养办法就是从外地学习的养殖技术。以前蟹池经常有小杂鱼和小虾与河蟹争食,不但影响河蟹的成长,还增加了饲料的投入。现在在每亩的蟹池里投放20条季花鱼(学名鳜鱼)鱼苗,通过放养季花鱼,小杂鱼、小虾明显减少,这样既节省了饲料,河蟹长得也肥,同时季花鱼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每斤高达到20元,这样又额外增加了收入。
据了解,园区扬州市邗江区杨寿东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扬州市邗江区杨寿新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杨泉”牌、“氧呈湖”牌两个商标。扬州市邗江区杨寿东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已认定扬泉牌中华绒螯蟹、青虾、花骨鱼、异育银鲫4个无公害产品,并已认证2000亩扬泉牌中华绒螯蟹、青虾、花骨鱼、异育银鲫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扬州市邗江区杨寿新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申请的中华绒螯蟹、鳜鱼、黄颡鱼、鲢、鳙鱼5个无公害产品认定和2000亩中华绒螯蟹、鳜鱼、黄颡鱼、鲢、鳙鱼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已得到农业部农产品检测中心和江苏省海洋渔业局的批准。园区注重产品品质,养殖技术领先,养殖效益显著,是邗江区重点河蟹池套养鳜鱼养殖模式和鳜鱼主养模式示范区。
据扬州市邗江区杨寿镇农服中心主任詹坤田介绍,杨寿镇是邗江区水产重点乡镇之一。园区现有标准化养殖池63个,占园区养殖池65%,防逃设施建设4万米,护坡设施建设8000米,水泥路6.8公里,砂石道路6.2公里,安装路灯59盏,购置了800亩增氧设施,投饵机械150台套,潜水泵50台套,渔业机械桥覆盖率62%,新建500吨冷库1座,新增200KV变压器一台,活鱼运输车2辆,生活、办公室、实验用房500平方米。
詹坤田还告诉笔者,园区规划总面积5000亩,拥有养殖水面4384.5亩,并将规划建设管委会办公区、 “河蟹池塘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和“鳜鱼高产高效养殖示范区” 。其中“河蟹池塘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占地面积3000亩,拥有养殖水面2600亩,包括养殖面积2300亩的“池塘河蟹生态健康养殖区”和培育水面300亩的“中华绒螯蟹良种扣蟹培育中心”; “鳜鱼高产高效养殖示范区” 占地面积2184.5亩,拥有养殖水面1784.5亩,包括养殖面积1584.5亩的“鳜鱼养殖区高产高效养殖区”和培育水面200亩的“良种鳜鱼苗种培育中心”。大部分已经建成,未建成的也将在最近两年陆续建成。
关键词河蟹;鳜鱼;池塘;套养技术
2006年以来,淮阴区大力推广池塘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模式,取得了成功,提高了经济效益,开辟了水产养殖新模式。现将其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1池塘建设
河蟹喜静易受惊,养蟹池塘应建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能排能灌、保水保肥能力强的黏土或者壤土的地方,一般为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0.7 hm2左右,pH值为6.8~9.0,最佳pH值7.5~8.5,透明度为40 cm左右[1]。蟹池较浅的可在塘内侧开挖80 cm左右、宽3~4 m的蟹沟,便于河蟹高温季节栖息于水温较低的沟底。防逃墙要求高50~60 cm,埋入土内10~20 cm,材料可用水泥板、钙塑板、石棉瓦等。进排水都要用较密的铁丝网或者塑料网封好套牢,以防养殖对象逃逸和敌害随水进入。蟹池要进行清整消毒,保持水深10 cm,用生石灰1 050~1 500 kg/hm2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消毒,如果时间仓促,也可用漂白粉消毒,石灰药效7 d左右,漂白粉药效2~3 d,沟塘内要移植苦草、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塘内应放养水浮莲、蒿草等浮水及挺水植物,供蟹觅食或者附着,为蟹放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开春清塘大约1周后放鲜活螺蛳4 500~7 500 kg/hm2,让其自然繁殖,螺蛳作为河蟹的活饵并清除部分残饵,大螺蛳也可被成蟹扎碎吃掉。一般在池塘的一端或者中央深水处用网围开辟出面积为蟹池1/5左右的暂养区,将河蟹集中培育到5月初,待池塘中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到一定数量再将河蟹放到池塘里。
2种苗放养
一般2月下旬至4月初,水温5~10 ℃时开始放养蟹种,选用长江亲蟹繁殖的蟹苗,1 kg蟹苗数在16万只左右,经过4 d以上时间的淡化处理,出池时池水盐度在5‰以下。蟹苗色泽纯正,游泳爬行活跃。要求放养的蟹种大小适中,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活跃,附肢齐全,无病无伤[2]。5月下旬至6月中旬放7 cm左右鳜鱼种450~750尾/hm2。从外地购回的幼蟹,经长途运输离水时间较长,应将幼蟹连同包装袋放在水中浸泡2~3 min,取出放置10 min后再放入水中浸泡2~3 min再取出放置。如此反复2~3次后,放入5‰的食盐水中浸泡10 min后再放入暂养区内进行强化培育。蟹种放养一般应选择持续晴暖天气,水温较高时投放,以提高河蟹的成活率。一般产蟹300 kg/hm2以上的商品蟹可投放优质蟹种60~75 kg/hm2,产蟹450 kg/hm2以上的投放蟹种90~100 kg/hm2,产蟹750 kg/hm2以上的投放蟹种150~180 kg/hm2。
3饵料投喂
投喂原则:按蟹不同发育生长时期,精饲料、青饲料、粗饲料和动植物性饲料科学搭配。蟹是杂食性动物,其饵料为植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和人工商品配合颗粒饵料。常见的植物性饵料主要有各种水草、小麦、玉米、豆饼等谷物饵料以及南瓜、西瓜皮等多种蔬菜;动物性饵料主要是小鱼、小虾、螺蛳等低栖动物以及动物内脏等。投喂量要根据个体增重、温度的升高逐步增加。一般按照“荤素搭配、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刚下池时多喂动物性饵料以增加其体质,逐渐搭配粗饵料至6月下旬。到9月初高温季节主要投喂植物性饵料,防止河蟹性早熟。9月中下旬起加大动物性饵料投喂,增加河蟹营养积累,以利蟹黄和蟹膏的增长,有利于增加河蟹个体重量和质量,同时积极开发廉价动物饵料源来降低成本[3]。投喂方法做到多点定位、定质、定时,少量多次。定时即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16:00—17:00投喂为主;定量即根据蟹的生长阶段季节具体气候而掌握投饵量,18 ℃以下按蟹体重0.5%左右投喂,18 ℃以上按1.1%左右投喂,即根据蟹体重保证蟹吃足,忌忽饱忽饿;定质即培育蟹种前期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后期以植物饵料为主,白天投喂量占总量的30%,傍晚占70%,以第2天略有剩余的量来掌握;定点即每10~20 m2设1个固定的投饵点,以防投饵不均引起争食残杀,也便于检查摄食情况。
4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各巡塘1次,查水质状况,测水温,观察池水变化,发现水质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池水初期偏肥,后期偏瘦。蟹种刚下池时水位保持50~70 cm,以利水温升高,促使幼蟹活动生长,以后逐渐加深水位。炎热的夏季,为保证池水溶氧充足,水质清新,必须保证水深1.2~1.5 m。平时定期换水。要勤于巡塘,观察蟹的动态,随时冲水换水,使水域保持良好水质。换水时要先排池底老水后灌外河新鲜水。检查河蟹摄食活动情况,检查池中有无残饵,调整饵料投喂量,并打扫食场及时捞除食饵防止腐败,如暂养池中水生植物被蟹吃完,应及时补栽。查防逃设施完好程度,尤其是大雨大风天气要随时检查,严防河蟹逃逸。查病害生物敌害侵袭,发现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对蜕壳蟹的管理,蜕壳时严禁换水,否则因水压差或脱水造成死亡;蜕壳期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受惊;适当多投饵,防止互相残杀。
5病害防治
防治细菌性疾病用1 mg/kg土霉素或呋喃西林泼洒,或0.1~0.2 g/kg的土霉素拌饵投喂。甲壳病初期背壳出现分散的红斑点,以后连成一片,进一步发展为中间溃烂,周围
黑色,可泼洒15~20 mg/kg生石灰加以控制。纤毛虫病,可用0.25~0.40 mg/kg孔雀绿或5~10 mg/kg福尔马林(40%)治疗。生物敌害主要有水蛇、青蛙、蟾蜍、水老鼠、鸟类等。要搞好预防设备,阻拦它们进入蟹池,一旦发现及时捕杀。平时要做好池塘消毒清池工作,选择优良蟹种放养,放养时消毒,做好水质管理,饵料投喂荤素搭配合理,保持水面积1/3~3/5的水草,定期使用生石灰等消毒,调节水体生态环境防病。防病用药时要充分考虑混养的鳜鱼,防止用药不当造成鳜鱼的死亡[4]。
6参考文献
[1] 占春丽.河蟹套养鳜鱼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295.
[2] 吴学军,颜怀宇,李素华.河蟹池塘中套养不同饵料来源鳜鱼的模式探讨[J].科学养鱼,2010(5):66-67.
关键词:鳜鱼;生态养殖;管理
1 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无污染源;每个池塘面积以3~5 亩为宜,水深1.5~2.5 米,底质为砂壤土;配备增氧机和水泵等设备。池塘四周还应开挖宽50厘米左右、深30~40 厘米的浅沟,以便于捕捞鳜鱼。
2 清塘消毒
冬季抽干池水,修补加固池埂,清除杂草和过多淤泥后暴晒池底。鱼种放养前20 天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为100 千克/ 亩左右,方法是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次日用铁耙翻动底泥,让石灰浆与底泥充分混合,这样不仅能杀灭敌害生物和各种病原体,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而且还能使底泥里休眠的浮游生物卵露出泥面得以萌发,加快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有利于鳜鱼的生长。
3 饵料鱼培育
3.1 鳜鱼是典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一生以活鱼虾为食,因此,池塘主养商品鳜鱼的关键是提供适口、鲜活、量足的饵料鱼,以充分满足鳜鱼生长对营养的需求。1. 前期饵料鱼培育。清塘消毒后,饵料鱼放养前7~10 天,每亩投施发酵好的畜禽粪肥300 千克左右,以培育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在鳜鱼夏花放养前10~15 天先分批放养饵料鱼,可选择鳊、鲢、鳙、鲮等鱼苗,放养总量为20 万~30 万尾/ 亩。鳜鱼下塘时这些饵料鱼规格为1.5厘米左右,刚好提供适口饵料。
3.2 配套饵料鱼培育。就近选择饵料鱼培育池,要求池底平坦,便于拉网,面积为主养池的3~4 倍。饵料鱼采用一次性高密度放养,放养量为5 万~6 万尾/ 亩,以分期捕捞逐步降低密度的方法控制规格,保证其适口性。
4 鳜鱼种放养
鳜鱼种的质量要求是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活力好,规格3~5 厘米的放养密度为900~1000 尾/ 亩,规格6~8 厘米的放养密度为700~800 尾/ 亩。放养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溶液浸洗10 分钟左右,以杀灭其体表病原菌和寄生虫。
5 饲养管理
5.1 饵料鱼投喂
当养殖池塘内饵料鱼不足时要及时补充,饵料鱼的规格为鳜鱼体长的1/3~1/2,养殖前期每4~5 天投喂1 次,7~9 月份每2~3 天投喂1 次,10 月份以后每7~10 天投喂1 次。日投喂量为池中鳜鱼总重量的5%~10%,并视鳜鱼吃食、天气和饵料鱼生长等情况适当增减。池中饵料鱼的多少可以通过观察鳜鱼捕食的情况确定:若鳜鱼在池水底层追食饵料鱼,池水表面只有零星的小水花,发出的水声也小,且间隔时间较长,则说明池中饵料鱼数量充足;若鳜鱼追食饵料鱼至池水上层,水花大,发出的声音也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则说明池中饵料鱼数量不足,应适量补充;若鳜鱼成群在池边追食饵料鱼,则说明池中饵料鱼已基本被吃完,应及时足量投喂饵料鱼。饵料鱼在投喂前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处理。
5.2 水质调控
鳜鱼养殖池塘水质调控措施主要有以下3种:一是加注新水。在鳜鱼养殖过程中,应经常加注新水,特别是高温季节(6~9月份),每5~7 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厘米深左右,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二是调节水体pH 值。每20 天亩用生石灰10 千克,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可以调节水体pH 值,改良养殖环境。三是机械增氧。经常开启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充足,是鳜鱼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一般21~22 时开机增氧至次日早上8 时,不良天气时中午增加开机2 小时。在增氧机出现故障无法使用时,应采用撒增氧灵的应急措施,以保证水体溶氧充足。
5.3 病害预防
预防鳜鱼病害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主要采取以下4 种预防措施:一是水体消毒。每20 天用生石灰或含氯30%的漂白粉对水体消毒1次,以预防鱼病的发生。二是饵料鱼消毒。饵料鱼投喂前用3%~5%食盐溶液浸洗消毒,防止将病原菌带入池内。三是水体杀虫。每月用硫酸铜等对水体进行1次杀虫处理。四是配制药饵。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等,制成药饵投喂,以增强鳜鱼体质,提高抗病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由于鳜鱼只捕食活鱼,药饵需先让饵料鱼吃进。药饵投喂前应在鳜鱼养殖池塘中放入充足的饵料鱼,药饵投喂量为饵料鱼体重的5%~6%,以保证饵料鱼摄入足量的药饵。
6 鳜鱼捕捞
6.1 刺网捕捞
刺网可用单层,也可用多层,但在实际操作中多采用单层。用刺网捕捞鳜鱼时,春季应在浅水区下网,冬季应在深水区下网,这样起捕率较高。
6.2 拉网捕捞
拉网捕捞一般在10月份进行,操作方法与常规鱼拉网捕捞相同,但拉第一网后应等池水平静鳜鱼出窝后再拉第二网,以提高起捕率。
6.3干塘捕捞
一、池塘条件
龙虾、河蟹、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池塘面积30~50亩,水源充足,水质清无污染。池塘东西向,光照充足,水深保持1.8~2.2米,池埂宽不渗漏,每个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每10亩水面配投饵机、增氧机各一台。池塘交通、电力配套,生态环境良好。
二、放养前的准备
1.每年冬季抽干池水,曝晒池塘,清除过多的淤泥和杂物,保持淤泥深10~15厘米。苗种放养前10天注水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彻底清塘。2~3天后注水,注水时要严格过滤,以防敌害生物和野杂鱼进入池内。水注到1米时,每亩施发酵好的有机肥15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
2.移栽水草。俗话说“蟹(虾)大小,看水草”,水草是龙虾、河蟹栖息、避敌脱壳的场所,能净化水质,防暑降温,又是龙虾、河蟹的好饵料。水草以伊乐藻、水花生、苦草等为主,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分布均匀。种植水草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利于龙虾、河蟹、鳜鱼立体分布。
3.投放螺蛳。每年清明节前,亩投放经消毒的螺蛳200~300公斤, 螺蛳是龙虾、河蟹的优质饵料,可改良底质,提高龙虾、河蟹品质和水体自净能力。
三、苗种放养
1. 龙虾。规格每公斤40~60尾,每亩投放10~15公斤,虾苗放养在3~4月份,投放时间宜选择在早晚或阴天进行,虾苗离水时间不超过2小时。药物诱捕及来路不明的虾苗不要投放。苗种要求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均匀,体表光滑,附肢完整、无损伤,无寄生虫,同一池口要一次放足。
2.蟹种。规格为每公斤160~200只,每亩投放250~350只,要求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经3%食盐水消毒后入池。
3.鳜鱼。投放经强化培育规格达5厘米以上的鳜鱼苗,每亩投放12~16尾,品种为大眼鳜,放养时间为5月中旬。
四、饵料投喂
1.龙虾、河蟹为杂食性,且生性贪食。饵料投喂要坚持“两头精、中间青”、荤素搭配和四看四定的投饵原则。养殖前期以动物性和龙虾、河蟹专用颗粒饵料投喂为主,高温季节以小麦、玉米、水草等植物性饵料投喂为主,一般每天投喂2次,其中以下午投喂为主,占全天投喂量的70%,上午投入深水区,下午投入浅水区,日投饵量为存池龙虾、河蟹量的4%~6%。
2.颗料饲料要求无霉变、无污染、无毒性,不得添加国家禁用的添加剂和抗生素。青饲料要柔嫩、新鲜、适口,经消毒后投喂,青饲料应专设固定的食台,食台附近每周消毒1次,及时捞除残渣余饵,以免腐烂变质,污染水体。
鳜鱼主要利用鱼池中低值鱼类作为饵料,不专门投饵。可事先在池中投放部分怀卵的鲫鱼和抱籽青虾,让其在池中自然繁殖,作为鳜鱼补充饵料。
五、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春季水位保持在0.6~1米之间,浅水有利于水草生长、螺蛳繁殖和幼虾、幼蟹脱壳生长。6月份以后注入新水,使水位保持在1 米左右,高温季节水位保持在1.5 米以上。常注入新水,有利于促进龙虾、河蟹、鳜鱼摄食和加速生长,注水时尽可能先排掉部分老水,再注入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一般每半月每亩泼洒生石灰20公斤,炎热天气、阴雨天,适时开启增氧机,使池水保持肥、活、爽,以加速龙虾、河蟹、鳜鱼生长,达到高产、稳产。提倡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使池水保持肥、活、爽。
水草不足要及时移栽,水草过密,可每隔10~15米用刀割一条宽3~5米通道,以确保鱼池有足够的受光面。
2.定时巡塘。要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定期捞除池中残饵杂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遇有异常天气,需增加巡塘次数。对苗种放养、投饵、注水,用药等情况,做好详细记录。龙虾、河蟹对化学药品较敏感,养殖过程中要严防水质受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
3.病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一方面选用优质苗种、合理混养、科学投饵,提高龙虾、河蟹、鳜鱼自身抗病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水体消毒、种草布螺和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为龙虾、河蟹、鳜鱼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尽量使用生物鱼药和生物制品防病治病,提倡使用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