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小学管理的建议

对小学管理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小学管理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小学管理的建议

对小学管理的建议范文第1篇

一、县、乡学校校医室的建设与管理现状

学校是各种传染病、常见病防控干预的重点场所,也是进行国民健康教育宣传的主阵地。可是,现在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校医室建设和校医队伍的配备,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不少学校既无校医室又无校医;有的学校虽有校医,但无工作室;有的学校有人有室,但建设与管理滞后,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县、乡学校校医室的建设与管理是目前现代学校建设中比较薄弱的一项。

以笔者所在的武定县为例,该县是一个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27万余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61所,在校学生4万多人,教职员工近3 000人,规模在600人以上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有19所。但是,目前配备有校医并建有校医室的只有武定一中、武定民族中学和县幼儿园,而包括县直属的近城小学和县职业中学在内的其他学校都没有配备校医。位于农村乡镇的13所规模在600人以上的中小学校从未配备过专职校医,学校公共卫生工作多半由总务处或德育室负责。

已配备有校医的3所学校校医室建设也不尽如人意。武定民族中学拥有2 700多名在校学生,在世界宣明会的资助下,于2008年才建起了现有的3间砖混结构的校医室,但里面的医疗器械和药品配备少而简单,全校也只有一名校医。而武定一中的校医室还是由上世纪50年代就建盖的教室改造而成的。并且,两所学校的校医在传染病监控、学生常见病的应急处理等校园卫生及保健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规范等现象。

二、加强县、乡学校校医室建设与管理的策略

要加强县乡学校校医室建设与管理,必须做到政策落实到位、管理措施到位、经费投入到位。

1 政策落实到位

(1)国务院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要求:“学校必须按照学生人数的600:1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足600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保健教师”。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各级人民政府争取校医专职人员编制。各级人事编制机构部门要积极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更加关注民生,对规模在600人以上的农村中小学配足配齐专职校医,不足600人规模的个别特殊学校至少也要配备保健人员。

(2)学校校医室也是一个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要求,须经当地县级卫生行政机构登记,并核发医疗机构许可证,由具备医师资格的校医在本机构注册登记后,开展相应的工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为学校校医室核办医疗机构许可证,为专职校医的培训、进修以及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晋升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

(3)各级发改、财政、住建和教育等部门要把校医室硬件建设列入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和现代学校建设内容之一。

(4)学校校医室的医疗器械设备等的配置应列为教育发展规划项目,并按规范化、标准化配置。

2 管理措施到位

(1)学校校医室是学校的一个部门,应当把它纳入学校的正常管理和考核,使校医不仅有岗位,还要有事可做。不能把学校校医室当做是摆设,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立,甚至把校医当做学校勤杂工来使用。学校校医室主要是为学生服务,在开展医疗卫生救治和保健业务时,不能以赢利为目的。

(2)卫生主管部门要把学校校医室和校医的管理纳入正常的业务管理范围,经常深入学校加强对校医室的督查和指导,加强对专职校医人员的培训、进修提高和职称晋升的管理和服务,使专职校医人员有盼头有奔头,不要使校医功能逐步萎缩。

(3)健全校医工作和管理体制,使之成为学校卫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校医的主要职责除了承担学校日常的寻医问药职能外,更重要的是负责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登记,做好因患传染病休退学学生的记录和档案。校医室每年都要为在校学生建立完整的《学校卫生档案》,并上交卫生、教育部门,还要通过相关政策引导学校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对小学管理的建议范文第2篇

1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管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的交叉性综合学科。现代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以及授课对象特点的变化,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模式受到较大冲击与挑战,具体表现为:课程吸引力不足。部分90后学生对于管理学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有的认为管理学课程过于抽象以至于空洞,没有什么实在的、可见的价值;有的则认为学习管理学很容易,就像学习历史等文科课程一样,主要依靠期末的背诵与记忆,导致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英语、数学、计算机等课程上。教学内容不够具体与形象化。一些年轻教师由于没有从事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于管理学理论的体会和解读难以形成个人深刻且丰富的科学总结,再加上授课对象缺乏对商业社会的感性认识,容易使教学内容显得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教学方法单一。管理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管理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如果仅仅采用灌输式的理论讲授与文字类的案例教学方法,容易导致课堂气氛单调沉闷。考核方式偏重背诵记忆。如果把管理学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课程考试无疑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控制和监督手段之一。当前高校管理学考试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依然偏重于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以掌握重复既定教科书内容的准确程度为评定标准,虽有平时成绩,但比重较小,考查内容简单,许多学生喜欢把所有复习的时间都拖到期末,突击应考。

2教学设计及其实施过程

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近些年《管理学》的教学改革受到各大院校的重视,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改革思路和路径。我校将团队模式引入《管理学》课堂,在现有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借鉴最新团队建设与管理的相关理论,根据90后学生的性别、学习特长和性格特点,将学生组成5人-7人的学习团队[2]。配合各章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主题,辅以相关的激励政策和考核机制,让学生在微型组织(团队)中深切学习和体验管理的各项职能,接触到各种管理困境,一方面可以促使团队成员之间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扬长避短,各尽所能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让学习团队之间互相竞争、互相挑战,形成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3]。课题组在2014级管理类大一新生1-6班中实施了《管理学》的教学改革。首先,将6个班级204名新生分成3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含2个班级,人数控制在60-70人之间。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让任课教师在有限的管理幅度下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但又适时保留竞争的余地。其次,让学生随机组成5-7人的团队,每个小组要考虑男生和女生的搭配。随机性分配可以保证公平性,也更符合现实社会中组织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每个人都是被动加入一个团队,然后从适应、磨合、冲突到主动融入。分配结果为每个教学班有12支管理学团队。再次,每个教学级配置2名课长,采用先报名、后面试确定的方式。每名课长负责管理6支团队。每支管理学团队选出1名组长,由小组自行决定。最后,设计与教学改革配套的考核方式。每位学生的成绩组成为:个人考核占60%,团队考核占40%,另外,平时考核占50%,期末考试占50%。这样的成绩设计目的是为了防止学生“一考定终身”,期末突击复习,考完忘光,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关于团队考核,在2014级教改班布置了4次任务,难度由浅至深。分别是:①团队建立。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给自己的团队取好个性化的名称、口号,并设计标识与团牌;制定好团队目标,组长职责和组员职责;制定好团队的制度和激励措施。每支团队以PPT的方式展示成果。第一轮团队任务的特点是预热,让每支团队初现雏形。②联系管理学各个章节的主题,布置不同的任务,如:挑选你经常接触(作为其员工或顾客)的一个组织,评估它们的组织文化;分析小米手机所处的外部环境;研究全球环境中苹果公司的管理特点;结合科学管理理论提倡的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寻找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用其改进的例子等。第二轮任务的特点是紧贴教材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每个主题采取随机抽签或主动报名的方式,确定2支管理学团队,给予两周的时间完成,然后选择理论课前的15分钟进行演示,最后其他团队点评以及教师总结。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其他团队观摩,取长补短。③让学生讨论所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优点和哪些缺点,并撰写一份增进团队凝聚力的策划书。第三轮任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反思前两次团队表现,促进组长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的沟通。④给予3周时间调查、寻找校园/医院/企业中的管理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是团队考核的终极任务,难度最大,也是系统考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与应用了《管理学》各章所讲授的知识,是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试金石。学生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圆满完成终极任务的各项要求。

3实施效果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团队管理模式在《管理学》课程的应用效果,课题组对于教改班的204名学生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最终192名学生完成了调查。第一部分了解学生对于教学设计的反馈:①关于团队任务的数量。31.8%的学生表示最好为3次,38%的学生表示最好为4次,可见一个学期的课程布置3-4次团队任务是适宜的。②关于每次任务平均完成的时间。49.5%的学生选择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而定,41.1%的学生认为2周的时间刚刚好。③关于团队任务的类型。44.3%的学生最喜欢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27.1%的学生喜欢用情景剧来表现的管理问题,而文字型的案例分析题只有8.3%的学生选择。④关于团队课堂的环节。61.5%的学生最喜欢团队展示,其次是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占25.5%),再次是教师讲解(占13%)。这表明学生喜欢自己精心完成的团队作品有机会展示,同时反映教学相长,学生对于其他同学给予建议的认可度不亚于教师最后的点评。第二部分重点搜集学生对于所在团队的想法:⑤关于所在团队内部交流的顺畅性。59.4%的学生反映很顺畅,可以及时得到组长指示,也可以及时反馈自己想法,4.2%的学生表示不顺畅,有时候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有想法也不知道找谁去说。⑥关于参与团队合作时的感受。85.9%的学生表示团队合作交流过程很有意思,学到不少东西。⑦关于完成团队任务遇到的最大困难。43.2%的学生认为是任务方面,有时难度较大,33.9%的学生认为是组员方面,个别组员参与热情不高,对布置的任务完成不到位。这恰恰反映学生已经体会到管理的核心要素是处理好“人”与“事”的关系,理解任务,调动组员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是每次团队任务获得好成绩的关键。第三部分调查团队课堂带给学生的感受:⑧关于管理学团队课堂实施效果。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占29.2%,比较满意占59.4%,一般占10.9%,比较不满意占0.5%,总体满意程度高。⑨关于通过团队课堂学生得到锻炼与提升的能力。问卷设置了多选题,结果显示教改班学生认为以团队为载体,与其他兴趣、性格互补的同学一起完成复杂的团队任务,并撰写报告,制作PPT/视频,进行课堂展示能使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包括自我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任务执行力,PPT、视频等多媒体制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创新创意能力等。其中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提升最快,而创新创意能力与PPT、视频等多媒体制作能力是他们未来最需要继续提升的能力。

4体会与思考

对小学管理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艺术专业 教育管理 思考

近几年,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数量大幅度增长,为高等学校的校园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艺术类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是极具鲜明个性的一个部分,研究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如何把握他们的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趋利避害,引导艺术专业学生健康成长,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科学管理,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艺术专业学生特点

1.艺术专业学生优点

①思维敏捷,具有创造性

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其自身性格特质,思维敏锐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新精神,乐观向上,对真、善、美的追求热烈奔放,对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充满憧憬和希望,对社会问题反应强烈,能够迅速吸收社会进步成果,是大学生中较活跃和进步的特殊群体。近年来,艺术专业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求知成才愿望强烈,他们渴望新知识,对迎接社会挑战有危机感,因而更加关注自身素质和创造思维的提高。

②专业情结浓厚,有一技之长

艺术类大学生比较务实,讲求实际。他们思想中充满危机感与忧患意识,重视竞争,努力在大学和社会中完善与发展自己。同时,他们的思想也更加实际,重视现实,看重实际能力的培养,趋向务实,树立了讲求实效的品格。他们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努力开拓交际范围,重视社会实践,渴望成才,所以希望自身能够在专业上有所成就。

③独立意识较强

由于高考专业考试的缘故,许多艺术类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开始独立生活,在外寄宿写生、练声,到全国各地去参加各高校单独考试。相对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他们也具备直率大方,重感情的优良素质。

2.艺术专业学生缺点

①集体主义缺乏,组织纪律性不强

艺术专业学生一般强调个性化发展,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较淡漠,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情感丰富,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在他们看来,“艺术就是激情”,他们比其他学科的青年学生更加好恶分明,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是大学生中较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由于受艺术不分国界和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自身缺乏自律性。因而存在一些法纪观念淡薄、生活作风懒散、学习纪律松弛等现象,向往所谓绝对自由,对纪律教育乃至思想道德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

②文化基础薄弱,缺少一定文化底蕴

相对其他专业学生而言,艺术专业学生知识面不够宽,思想深度不够,语言文字功底较差。尤其是对英语的学习和对公共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成绩偏低,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这就势必导致一些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较狭窄,注重经济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轻视基础课和人文素质课,而只重视专业课。

二、艺术专业学生特点成因

1.专业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专业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直接起着示范作用,教师的文化修养、政治思想品质、个人风格、为人处世等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形成。

2.家庭因素的影响

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条件大多数较为优越,相对而言,一些学生都较自信或自负,个性强,依赖思想重,容易偏激。同时也造就了他们较高的优越感,自我感觉良好,对自我道德意识空间的提升缺乏足够的认识。

3.专业特点影响

艺术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并能努力塑造个性风格,从而完成具有创意的设计作品。艺术教学讲究感觉悟性、个性特色、师承关系和风格流派,所以专业特点直接决定了学生特点。

转贴于 4.主观因素的影响

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一些艺术类大学生聪明、好强、思想开放,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文化素质较普通文理类大学生普遍偏低,社会活动多,交往面广。由于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基础文明修养不够,从中学到大学,一些自律性不强的艺术类学生一时间无所适从,这就形成了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现象。

三、艺术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分析

1.以人为本,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在艺术类学生的培养中,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尊重他们的个性,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不否定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专业特点,不夸大他们的缺点和劣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关爱的氛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专业,发挥特有的专长。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实施教育非常必要,我们应该适时地抓住热点、焦点问题,适应他们思想活跃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个性优势,充分而深入地进行教育。

2.重视学生心理辅导

一些艺术专业学生容易产生思想偏差。当他们愿望落空和心理出现挫折时,就易产生诸如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其中少数学生有厌世、愤世等不良心理。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凸现,已经影响到其个人行为的判断和价值观取向。当前,由于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一些艺术专业学生在青春期出现了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疾病,(转第133页)(接第140页)因而产生了一些无法宣泄和解决的问题。从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职能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角度出发,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咨询工作体系。

3.放大艺术生的“明星效应”

艺术类的大学生们总体上看是具有开拓性和积极上进的,他们重视个人价值实现,追求自主独立的生活方式,也有符合社会规范的社会公德意识,思维活跃,渴望成功,善于表现,容易成为一个集体中的“明星”。如此,我们便可放大这一效应,采取一些激励式的教育手段,通过组织开展文化讲座、影视评论、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学校艺术教育产生良性互动。

4.为艺术生搭建成才平台

开展多种形式与专业密切结合的活动吸引学生,开拓与专业密切结合的特色与品牌活动,积极发动艺术类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特长大胆进行独特的创意,激发其创作灵感,让学生在师生的认可中感受到专业的魅力、工作的成就和享受到服务、奉献的乐趣,并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凝聚力的教育,使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利用学院专业优势,积极培育学生团体文化,既有助于专业的钻研和拓展,又有助于学生的相互沟通,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鼓励学生走出去,尽量多地接触专业先锋、名家大师的作品、大师的人格魅力及对艺术创作的执著追求,这些都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学院制定学生科研奖励办法,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让他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者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用优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为艺术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在管理工作中,要善于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开拓新领域。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水平,要时时体现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艺术专业学生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结语

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要我们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不断研究和探索,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就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履平.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7(01).

[2]苏常青.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云南艺术学院大学生情况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4).

[3]张信群.高校艺术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探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02).

[4]肖养蕊.关于对艺术类学生加强两课教育的若干思考[J].艺术探索,2003(05).

对小学管理的建议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前景广阔。另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入境旅游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国,届时将会需要更多更专业的旅游管理和旅游接待人员。然而,与蓬勃发展的旅游行业趋势相比。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明显不足,特别是涉外旅游人才更显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要想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我们迫切需要一大批既具备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功底,又熟练掌握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通英语、专旅游、懂管理、精技能”的高技能型旅游英语专门人才,所以我们很有必要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向社会提供高技能的旅游英语人才,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地理和历史文化,能在各大涉外宾馆、旅行社从事翻译、导游,胜任涉外业务与管理工作的应用性人才,以迎合我国旅游业发展需要。这是旅游行业,尤其是涉外旅游企业对旅游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

就目前来看,旅管专业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偏低。学生的五种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译)能力僵化,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专业词汇(旅游英语、酒店英语、会展英语等)也比较薄弱。所以,我们的学生往往面临的是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和能工作中处理涉外工作事务的导游、翻译、领队、旅行社管理及涉外管理人员的旅游行业就业形势,一方面却是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是专家分析的旅游管理专业的美好就业前景,一边却是该专业毕业生求职发展中遭遇的各种尴尬和无奈。为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优势,校方、教师和学生三方应该共同努力。

一、校方宏观调控

(一)制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造就一大批服务于国际商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面向社会,面向人才市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强化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突出技术应用能力本位的教学思想,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突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开展以“职业性”和“应用性”为特色的课程建设与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英语不同于大学英语,大学英语课程比较注重的是词汇、语法和分析篇章结构,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也是以讲授为主。而旅游管理专业英语的的突出特色就是“职业性、应用性”,尤其是“应用性”。这就要求我们课堂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尝试一种“任务导向+项目驱动+情景模拟”的新型教学模式,采用现场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和案例分析分

转贴于

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深化校企结合教学模式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校内外专业人士的意见,特别是向用人单位了解,调查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例,形成能反映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并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同时,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分量,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依托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为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资格或岗位培训与考核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结合实际,真刀真枪的进行顶岗实习。

(四)加强专业师资团队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旅游英语专业师资团队建设,可结合课程建设需要和教师本人专长及其薄弱环节,制定旅游英语专业师资建设规划;有计划、有针对性选派专业教师外出学习,下企业锻炼实践;建立固定校外专家资源库。打造一支知识复合、视野开阔、研究能力强的师资团队,以确保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顺利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二、教师与时俱进

对小学管理的建议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以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为例,阐述了实施特色建设的必要性、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保障措施。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高校之间竞争的加剧,每所高校都想从各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及办学层次,以此奠定在高校中的地位。对于国内重点大学而言,其综合办学水平和实力都领先于一般普通高校,因而不存在生存问题;而不少一般普通院校为了生存走上盲目求大、求全“趋同化”的发展道路。这一现状也直接影响着作为高校发展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早在2O世纪30年代。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曾提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至理名言,它昭示着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规律。图书馆如何建设才能走出“百家皆有我也有,百家皆无我也无”的局面,这一问题已成为当今图书馆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1高校图书馆实施特色建设的必要性

1.1完善学校办学水平及提高图书馆的声誉

从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现状看,大多数图书馆的馆藏内容基本相同,即“百家皆有我也有,百家皆无我也无”。趋同化的馆藏资源难以吸引高校广大读者,特别是从事科研的教师队伍。作为高校发展三大支柱的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应当是其支持学校办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应以本校的学科专业特点来确定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藏书体系。建设应着重在“特色”二字上下工夫,即根据本学校的专业特色收藏图书,以提高资源的共享效果,力争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具有特色权威性,使其他院校无法替代,以此提升学校的品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馆藏的价值。提高图书馆的声誉。

1.2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得以合理利用

从发展趋势看,未来图书馆将由各个特色馆藏组成,而衡量图书馆的标准不再是看馆藏多少,更重要的是看为用户提供了多少有使用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各高校图书馆应搞好各自的特色建设。特色建设能够弥补资源建设中的缺漏,最终形成整体优势与合力。特色馆藏最终不仅要满足校内用户的需求,同时还要通过对外开放服务,满足其他院校及社会渎者对特色馆藏的需要,使资源达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从而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1.3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信息时代,资源获取的多元化趋势使得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以及服务水平都提…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如不及时更新,没有自身的特色,相互重复,那么其生存就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发展就更无从谈起。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重新定位,科学地选择今后发展的方向。笔者认为,只有搞好特色建设,突出自身个性化的优势,凝练特色学科方向、汇聚特色建设的学科队伍、推进特色建设发展、构造富有特色的图书馆文化和品牌竞争力,才能在学校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2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的基本路径

2.1强化特色意识

高校图书馆的各级领导要把高校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统筹规划之中,这样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图书馆的特色工程建设,保障文献资源购置经费能够合理有效地分配到特色文献上。强化特色意识,就是树立个性化服务理念。在现代信息环境下,图书馆需要的就是改变传统服务方式,以知识服务来满足各类读者对知识的更高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真正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2.2整合资源及确定特色建设的范围

根据学校的专业学科强项,建设具有特色的图书馆馆藏。图书馆在馆藏建设上存在两种模式,即数量型模式和质量型模式。图书馆不能只走数量型的发展道路,重藏轻用,追求藏书数量,要做到质量和数量的有效结合,既要具备一定的藏书量和规模,更要重视藏书建设的质量。任何一所图书馆都不可能将所有的文献收藏齐全。因此,图书馆需要整合信息内容和技术,需要研究学校广大师生的层次机构、学科结构和科研状况,以此确定馆藏资源的学科结构、层次结构和载体结构,确定馆藏重点建设的范嗣;同时,还要发展特色化建设.既要考虑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还要考虑将来为其他林业院校资源共享提供服务。

2.3强化特色服务能力的提升

图书馆开发特色资源,其重点是强化特色服务。采访人员是高校图书馆特色服务的一个关键落脚点,其知识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质量的优劣。采访人员在资源存储和提供服务上,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全”的资源建设特色。这就要求采访人员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兼具计算机、外语等相关专业知识。另外,为了加强特色建设,高校图书馆还应加强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学科馆员应由具有某一学科专业背景、熟悉图书馆馆藏结构和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手段、较强文献组织加工能力的网书馆々门人员担任,在学科专业与图书馆问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有助于满足对口学科研究人员的文献需求,提高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文献支持能力。

3图书馆特色建设的运作模式

为存本校及高校罔书馆发展巾占有一席之地,已具规模的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在成为黑龙汀省著名罔书馆之际,义开展了特色建没,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3.1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特色建设的基本原则

多年来,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紧紧用绕学校发展的总体要求,彤成“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渎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人义关怀的服务特征、渎者满意的服务日标”的特色建馆指导思想,在人力资源、文献资源等方面的建设上走fH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1)坚持以特色建设为中心与教学科研相协’周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罔书馆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特色建设这个中心,即以“特色牵动、载体拉动、上下联动、整体推动”的原则来扎实稳妥地推进义献资源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学科体系、文化体系等方面的建设。特色建设遵循与教学科研相协渊的原则,突出学科性,以建设促发展,以有为促有位。

(2)坚持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原则。以人为本是新时期依照科学发展观对渎者至上原则的延伸。该原则体现}}I图书馆服务的人义本质及罔书馆的人义精神,它也是我馆多年来工作(全天候一站式服务)的一大亮点,这仍是今后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

(3)坚持科学性与整体性、连贯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科学定位尤为重要。按照学校和我馆的发展战略,通盘考虑各种文献、人力等资源的建设问题,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一些优势学科(如林学、野生动物学等)已形成一定的资源,在其领域已显示独特的优势。要使之保持连贯性,将科学性与整体性、连贯性相结合,科学地配置。

(4)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图书馆的各项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全体馆员是罔书馆组织之本。只有广大馆员共同参与,承担起应负的责任,才能实现图书馆的发展战略。

3.2图书馆特色建设的主要奋斗目标

坚持以“建设东北林业特色图书馆”为工作主线,重点建设“三大T程”。即:以特色资源建设工程为核心、以特色服务建设T程为主导、以特色文化建设工程为亮点,全面推进图书馆资源、队伍、学科、管理、基础设施、2l1工程等工作的展开,努力将罔书馆建设成为传播文化的阵地、知识更新的源泉、传承文明的摇篮、人才培养的沃土、东林义明的窗口及特色建设的标志。

3-3特色建设实现的具体保障措施

(1)找准定位,科学规划特色资源建设工程。在特色资源建设方面,遵循“在巩固巾发展、在探索巾创新、在开拓巾突破、在捌研巾求实、在规范中提高”的原则.从纸质文献和数字文献资源两方面人手。主要包括:一是合理配置々业义献与公共基础文献的比例、巾文文献与外文义献的比例,重点保障擘业文献的连续性和品种的完整性。二是以纸质文献、中文义献为主,保障基础性义献和素质教育义献的需求。专业研究性图书种类力求齐全,复木量较少;基础和素质教育罔书力求经典和权威,复本量较大;以电子文献、外义义献重点保障业性文献的需求。三是书以纸质为主,电子书适当补充纸质种类和复本的不足,定期通过义献借阑率统计、数据库使州统计、渎者定性评价、义献定量分析等进行订购评价,适时调整采购方向。充分做好灰色义献的调查研究、收集与开发丁作。同时,搞好与各系资料室的对接,做到义献资源共建共享:四是专业类期刊以电子版为主,同时保证印刷版期刊的特色和品种。五是多媒体资源在满足素质教育和基础性教育的前提下,按需购置々业文献六是多渠道采集、研究和开发特种文献资源:擘利义献、科技报告、会议文献、技术标准、学位论义、政府版物、产品样本、技术档案等。七是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种类要齐全,将数据库内容重复性降至最低,于々业研究需要的数据库类型以一次义献为主、二次文献为辅,保证重点学科覆盖面,兼颐非重点学科。川于素质教育需要可以选择视频库、电子冈书等其他类型数据库。

(2)突出重点、科学管理特色服务建设丁程。存特色服务建设方面,罔书馆现有博十、硕十研究生44名.研究馆员、副研究馆员16名,具有图书馆学情报学擘业背景的人员占总数的20%以上。根据人力资源现状,展开个性化服务,开拓服务项目,完善服务体系使我馆在服务上能够上层次。使之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标杆。

一是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图书馆要采取引进和培训、定向培养与实践锻炼、请进来与送fIJ去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一支业务精通、技术精湛、勇于创新和结构合理的高素质々业技术队伍。二是充分发挥我馆人力资源优势,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川的良好氛嗣,形成团队展开特色服务。三是改善服务手段,探索和开通VIP推送服务,确定VIP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四是基于VIP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研究用户的科研方向及各自不同的信息需求,做到事前采取分析制,事后采取总结制,通过网书推荐、学科发展动态研究、相关信息推送、集成化信息过滤等形式,为VIP服务对象提供点对面、点对点全方位、深入细致的特色服务,力争通过此项服务使我馆在学校确立有为、达到有位。

(3)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特色文化建设T程。在特色义化建设方面,不断提升馆员的文化素养,形成东林罔书馆精神,即: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人文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敬业乐业、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文化建设是特色建设的重头戏,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注重创新、丰富内涵、嗣绕核心,特色”贯穿图书馆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始终。一是以物质文化建设即图书馆环境建设为重点,对我馆内部环境进行整改,包括:门窗、连廊装饰、围墙修整、楼宁粉饰、办公条件改善、冈书馆网建设、绿化美化环境、各种文化设施建设等,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使我馆环境达到体现林业大学特色的花周式图书馆要求。二是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特色内化为素质,使其成为一种精神、一种风格、一种文化。要提升其中的文化精神.深刻挖掘图书馆义化的内涵,展开内容丰富的各种文化活动,确立我馆文化建设“诚信、笃学、求实、创新”为基础的馆训。是以思想建设为纽带,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塑造图书馆职业精神,不断增强馆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进一步制订与完善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