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选择主题 激发兴趣 共同合作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它较之以往教学改革的语文活动课和语文实践活动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和自主性,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以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教师们虽然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还是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选题,如何确定目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要求不好把握。如何把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尺度,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作用”,以下谈谈个人的一些建议。

1 综合性学习中要正确选择主题

“正确选题”是综合性学习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认识能力,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空间从中选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1.1 以课文内容为立足点挖掘综合性学习主题。综合性语文学习是对学生语文课堂的延续,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许多内容还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深刻的教育性,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选题提供了广泛的丰富素材。

1.2 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3 以社会实践为背景。社会生活广阔天地,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鲜活事实中有机进行综合活动。如:节假日,学生可根据已有的旅游经验或从各种媒体所获得的信息,开展以设计一份《最佳旅游路线》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为同学推荐名胜古迹,介绍当地的风俗民情、民间传说,描绘旅游景点,特色饮食,新开发游览项目及合理的日程安排。

2 综合性学习中要启发诱导,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或者虽有兴趣,却不知道怎样开展活动,那么“自主”和“积极参与”都无从谈起,综合性学习也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启发诱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开展好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应当优先考虑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利用好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启发诱导,打动学生的心灵。

3 综合性学习中要共同合作,参与指导

综合性学习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小集体取得的成果,而忽视了每个学生是否参与创造成果的过程。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作为教师,应该参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在活动内容和形式指导方面,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活动不偏离语文学习轨道,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3.1 指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

3.2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有效信息,记下自己的感受。

3.3 指导学生确定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通过指导,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筛选、整理信息、发展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4 综合性学习中要关注过程,做好评价

课程标准中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它的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学习成果方面,更多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因此,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要只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应把评价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中。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样的,它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组织、合作、展示、创新等。评价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4.1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4.2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4.3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4.4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4.5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4.6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总之,语文的综合性学习需要我们要用一种学习的心态去对待它,钻研它,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解读它的真谛,真正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等的提升而发挥它充足的魅力。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兴趣 素养 探究能力 创新精神

语文学科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肩负着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灌输式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的构建导致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不利于语文学科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来有效的开展综合性学习,以为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开展综合性学习进行论述,以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借助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动力,更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保障。所以,在倡导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立足于教材,组织精彩的小学语文课堂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确保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看黄果树瀑布》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为了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壮美,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对文本进行自主阅读,并说一说自己阅读后的感受,说一说黄果树瀑布留给自己的印象如何?之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黄果树瀑布”的相关图片,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瀑布的美,同时,也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借助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改基本理念之一,也是语文课程价值的直接体现,更是学生健全发展的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借助综合性学习活动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语文课堂活动中综合素质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价值,要从多方面入手来确保语文魅力尽情的展现。

例如,在教学《点金术》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情境表演活动。片段如下:

国王:神灵呀,我是一国之主,请赐予我更多的金子吧。

神灵:好吧,我赐给你点金术,明天早上你接触到的一切都会变成金子。(神灵决议惩罚他一下)

国王:我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了。(心花怒放)

……

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并进行对话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而且,对学生文本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进而,也确保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

三、借助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也对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材,要积极倡导综合性学习,以确保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有效问题情境中轻松地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而,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①为什么说爱德华的遗言对迈克毫无用处呢?②文本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③为什么爱德华给母亲的电话只说了一句“妈妈,我爱您”?④为什么文章一开始不揭示出电话留言的内容,而是放在了文章的最后面?……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的中心思想,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而且,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文本鉴赏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四、借助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保障。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开放性试题的练习来凸显学生的个性,锻炼学生的能力,进而,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做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时,为了有效地发挥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也为了凸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以“蔺相如”的角度对“廉颇”的行为进行评价,并说一说如果你是蔺相如你会怎样做。这样的开放环境的营造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组织学生在自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中培养学生的个性,进而,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

总之,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充分发挥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并促使学生在恰当的活动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也促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现状 改革措施

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要求全体学生的参与,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们要了解合作伙伴的个性,学会交流与合作,彼此之间要尊重、理解与宽容,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接受别人的意见。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明确的界定,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阶段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几大部分中,从不同的出发点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了描述,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教学建议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评价建议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又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着眼点主要在: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关系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宗旨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重视综合,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应该姓“语”,即,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种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

(二)综合性学习是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有效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拓展,是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综合性学习打破了学科界限,强调了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相互沟通,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可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通过语文与音乐、美术、体育、思品、自然、数学、劳动等相沟通的综合学习活动,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挥特长。比如,学生网上查阅资料、观察大自然现象、实验发现、设计小报等都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运用,旨在将其他学科中所学到的知识用于语文学习,为提高语文素养服务。

2.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构建的综合发展。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把语文课中应有的听说读写训练、思维训练,以及促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能力、运用学习方法、熏陶情感、培养良好的品德情趣等整合起来,学生们用多种多样的形式阅读课文,在理解和感悟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书本学习与社会活动的紧密结合是综合性学习的又一特征,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渠道,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扩大语文学习资源,拓宽语文运用的时空领域,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情趣,理解语文的奥妙,并熟练地运用语文。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的优势,既为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学生铺路,又给学生提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感兴趣的自主活动。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们循序渐进地接触和学习更多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有效地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社区等教育资源,完全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一展风采,既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语文综合素养在“小课堂”中生根,在“大课堂”中发芽、开花、结果。

4.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主动求知的创新精神。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具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扩展了学习资源,拓宽了发展空间,加强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建设。三年级上册的两个综合性学习,既给初次接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生铺了路,又给学生提供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感兴趣的自主活动。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们循序渐进地接触和学习更多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有效地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

大多数教师对综合性学习不够重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有73.47%的教师都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太重要,在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62.24%的语文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比较重视,有18.37%的教师根本不重视。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实行八年多,但大部分教师认为语文学习只是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作文,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补充,可学可不学,淡化和削弱综合性学习的“必修”的地位。各学校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无从考查,每次的考试也不出或很少涉及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试题,所以教师不愿意浪费时间去搞这项学习,都应付了事,以腾出更多时间去搞应试教育的内容。

四、改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教学现状,我们应该及早采取积极的教学改革措施,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广大一线教师之所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上有各种认识误区,主要源自理论上的缺陷。只有用理论武装头脑,实践操作才能得心应手。上级教育部门要负责好课程改革设计、指导、培训和理论升华,保证改革的科学胜、规范性和有效性,把师资培训作为课程改革整体规划的一部分,统筹安排,让教师认识和了解课程改革的内容、理论依据、意义等,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新旧教育体制之间的不衔接是困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前最需要的是过渡建设,而不仅仅是政策宣传。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升是新课改成功的必备前提。但是,必须意识到,仅仅依靠应然的教育理想的宣传,呼唤教师自觉地实现化蛹为蝶的蜕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能很好地实现新旧教育体制的衔接,教师即使对综合性学习有很高的价值认可度,也很难放开手脚进行尝试,更难以产生强烈的专业成长愿望。所以,当务之急是本着以教师为本的思想,健全相应的过渡机制。

上级教育部门应该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培训、督导、评价等活动,制定相应的培训、研修制度,扎扎实实做好教科研工作,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教研活动,针对各个学段实施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确立具体的目标与重点,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采取定期交流、全面检查、不定期观摩的形式,督促教师树立正确的理念,使每个学校每位任课老师都能按既定的目标与要求,展开实实在在的研究,使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类型、形式、设计思路、教学模式等进行学习研讨,进一步加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增强改革意识,提高科研意识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素养,并逐步学会运用新理念指导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宋海罗.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贵州省实施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以贵州省兴义、安顺及遵义市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6).

[2]赵幼华,郑央苏.让语文走向生活――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例谈[J].甘肃教育,2004,(06).

[3]黄宪,巫惠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2002,(10).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兴趣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方法不单由老师总结,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的法则”(叶圣陶语)学生自己摸索的方法往往更亲切,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综合性学习”目标训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大胆的尝试,摸索了一些方法和经验,现列与大家商讨。

一、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开展综合性语文训练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要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关注,解决语文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问题。要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必须改革那些沉闷呆板的教学方式,精挑细选向学生输送的语文信息,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内容吸引学生,唤醒学生心中的语文学习热情,养成持久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心理。

“人类起源、太空探索、神秘的大自然、为自己设计一个美好的家园”,这些都是学生们喜爱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介绍学生们去读这些方面的书籍,上课时让学生上讲台推介,概述其主要内容;或把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加上评论,制成一本本个人专集,做成一个个卡片,编成一份份小报。写好文章后,各组再举行小型阅读笔会,互相修改评价等。这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二、应有利于向课外延伸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达到上述目标,课内显然是做不到的,更多的是要靠课外阅读: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多读多写。而要让学生愿意在课外多花时间读书刊,关键是要激起他们学语文的兴趣。为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以各种各样新颖有趣的语文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让他们爱语文。

如“举隅”这一项,我叫学生们用一星期时间到社会上收集错别字,整理好上交,并将其编成集,互相交流。以后,谁发现新的错别字可在黑板上添加,发现一字算积一分,持续一个月,最后算谁的积分多谁就是优胜者。

在“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这一单元里,我让学生任选一个自己喜爱的季节画一幅画,并配上不少于二百字的解说文字。另外在古诗词或文章里按“春夏秋冬”四季各抄一首诗词或一段文章,先在小组内交流阅读,然后小组挑选几份好的在班上朗读并展示。

每星期让学生推荐一首好诗词、一本好小说、一句好格言,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注明作者、年代、出处、简要内容、查找途径,供学生课余自行寻找阅读。

三、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开展综合性语文训练,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来决定。与学生商量准备实施的语文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要尽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新课程注重各学科的互相渗透,主张充分运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教师应该在这些方面下苦功,不断丰富自己的各科知识,学会使用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电教化设备,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利用竞赛心理,引进激励机制;教师与学生互相沟通,双方一起备课、讨论、改作业……这些都是师生互动的好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增强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

四、应着眼于学生未来学习能力的发展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成长;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一些教师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出发点提出疑问:综合性学习究竟是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科目的学习?一些老师在综合性活动中给予学生的自主性把握不够,导致综合性学习课成为学生的自由学习课。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充分利用地区优势资源,致使活动与实际生活脱节等等。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少教师在组织教学上出现偏颇,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他们无论是作为“语文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作为“语文能力训练的教练”,以及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都不能适应语文综合性学习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一)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设计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它面向社区资源、学校资源,面向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二)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的引导者和管理者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而是开放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要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他们的“工作成果”往往会给老师们一个惊喜。然而,开放性的教师角色并不等于放任学生自行学习而教师就“作壁上观”。教师的指导工夫应花在以下方面:1.指导学生做活动计划;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有效的信息;3.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交流调查,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4.组织学生评价调查结果的展示方式与内容。教师通过这样的指导,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筛选、整理信息,发展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实现专业成长

(一)在批判反思中成长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由于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具有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特点,这就更需要教师对活动过程及其效果进行批判性思考。这种思考需要教师审视自身的课程实践,自觉检讨教学活动或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使自身的教学行为成熟。

(二)在提高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成长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要求教师善于利用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尤其要学会开发与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包括社区、自然、人文等。教师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道和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与体验的过程,更是一个寻找课外语文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学要的切合点的过程。

综合性学习不能囿于静态封闭的文本材料,而应借助于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支持。那么,哪些是课程资源呢?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要具备以下四种能力:

1.具备课程开发和设计的能力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语文综合性学习为教师们提供了广泛的自由度,教师们可以自主和灵活的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时间和空间等。这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具有综合设计课程的能力。

教师需要分析课程的目标、内容,要认识教材提供的和教材以外的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的种类、分布,还要依据教材或自行设计开发的程序和方式,估计开发产生的效果等。教师需要从新的目标出发,从全新的角度对教学进行研究,新的教学研究随之又会促进教师对新教材进行新的调整与发挥。也正是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能力得到发展,对教育、教学、课程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可见,新教材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发展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2.增强对信息整合的能力

如何把“原生态”的、散见的语文课程资源化为综合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语文教师课程开发的基本功。所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一般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零散的课程资源(个人、家庭、社会、自然、媒体中的课程资源)进行组合,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第二,对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性转换和激活,使之具有现代教育价值和教育活力;第三,对现有的已利用过的课程资源进行变通、嫁接,使课程资源具有再生性、可再利用性,即具有语文教育的新生长点,等等。

3.提高系统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