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身心健康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高职院校女生 健美操 影响
1.引言
高职院校的女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既有别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又不同于高中阶段的中学生。相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她们普遍具有自卑心理;相对中学生而言,高职学生具有学习上的专业性、个性上的独立与相对成熟。我结合教学实践和高职院校女生的特点,就健美操教学对高职院校女生的身心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2.在高职院校女生中开展健美操的依据
现代高职院校女生自我意识强,喜欢追求新鲜事物,按个人愿望和喜好参加体育活动项目,在体育课堂上一味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她们对身体美和心理上的需求。健美操作为一项融音乐、舞蹈、体操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新颖、易学,不受场地天气限制的特点,不仅能够增强体质、健美塑形,而且能够丰富内心世界,受到广大高职院校女生的欢迎。
3.健美操对高职院校女生身体的影响
3.1健美操对高职院校女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传统的身体素质练习,简单、枯燥,高职院校女生很难持久地参与。健美操新颖、多变、易学,长期坚持可以有效提高肌肉力量,增强各肌群的协调性,提高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兴奋抑制的转换能力,明显提高各项身体素质。
3.2健美操对高职院校女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高职院校女生生理和心理都逐渐成熟,开始懂得欣赏和追求身体的曲线美。健美操的动作形式多样化,练习部位广,增强肌肉力量,修饰身体曲线。柔软性练习和身体姿态的练习,有利于挺胸立腰,端正体态;各种波浪转体动作有利于发展腰腹肌力量,修饰腰部曲线;各种踢腿动作和髋部动作有利于锻炼臀部和腿部肌肉力量,提臀腿,提高身体重心;各种扩胸展体练习可以促进胸部肌肉发达,更好地体现女性胸部的丰满弹性。
3.3健美操对高职院校女生生理机能的影响。
健美操又称有氧健身操,练习强度低,持续时间长,练习时心率多在150次/分上下,相当于做每小时8―9km速度的长跑运动,属有氧供能范围,能量来源于脂肪的氧化分解。高职院校女生长期坚持锻炼,能够减脂塑形,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增加血红细胞含氧量,明显提高有氧耐力。
4.健美操对高职院校女生心理的影响
4.1增强自信心,激发表现力。
高职院校女生在练习健美操的初期,通常会胆怯、害羞、自卑,健美操练习通过表情、动作、身体姿态的展现,帮助她们克服消极紧张情绪,激发表现热情,增强自我表现能力,培养自信心,彰显运动激情。
4.2提高审美情趣。
通过长期坚持健美操运动,聆听音乐、理解音乐、诠释音乐,高职院校女生可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健美操运动通过塑造人体美、动作美、姿态美,提高人体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提高审美情趣。
4.3释放心理压力,愉悦心情。
在轻松欢快、优美的健美操锻炼中,高职院校女生的注意力从烦恼的事物中转移,忘却失意和压抑,宣泄消极情绪,尽情享受欢乐,丰富生活情趣,愉悦心情,释放心理压力,从而具有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朝气蓬勃。
4.4培养团体合作能力。
当代社会分工日益细致,相互协作日益紧密,然而,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疏远。健美操运动有助于高职院校女生相聚在运动场,通过练习建立平等、密切、和谐的关系,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健美操是一项多功能、锻炼价值较高的体育项目,将其纳入高职院校女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中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健美操动作的多变性培养了学生的协调性和自主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掌握能力。但应注意根据高职院校女生的特点,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音乐的选择方面,应注意音乐与动作协调配合,音乐的节奏、曲调要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动作内容的编排,力求简单、美观,教师的示范强调表现力,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赵文博.90后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0,(8).
[2]杨频.健美操对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文史博览(理论),2011,(6).
[3]申苗苗.大众健美操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1).
[4]毕梧琼.健美操运动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J]华章,2011.15.
[5]陈利英.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大众健美操对女大学生身心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教学
Talking about sports and health education to promot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I Jun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zed what are the incentives that affected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ow to alleviate the students'psychological pressure,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o adjust the measures to enhanc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Mental health;College students;Physical education
学校教育之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联合国(WHO)认为:健康不单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然而,社会的竞争压力、就业压力、科技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提升,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值,在客观上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学习压力。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承受压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大学生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
除上述客观因素之外,从学生来源上看,有来自贫困家庭,也有来自城镇,或是独生子女,他们所处的成长环境、家庭的社会背景不同,进入大学新的环境,心理的变化也不同。笔者拟从学习压力的增大、人际关系的紧张、性心理不成熟、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就业压力等方面来分析和探讨心理问题的诱因。
1.特殊的群体
据不完全统计,独生子女占每班人数78%,他们具有个性强,情绪、情感控制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依赖性较强等特征。在挫折和压力面前,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和做出合理应对,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或形成人格障碍。会出现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以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走向极端。
2.贫困学生
据调查,我院贫困学生约占每班人数的60%左右,32.6%的大学生进入大学面对陌生的环境常常感到人际交往困惑。特别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同学容易产生自卑,很易出现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越来越压抑,不愿对人敞开心扉,却又抱怨别人不能以我为中心招致别人的反感,内心异常孤独,因人际关系问题而引起情绪波动的现象十分普遍。常常在生活中表现出焦虑、抑郁、恐惧、多疑、精神衰弱等不良症状,行为不自律、作息无常、吸烟酗酒、打架斗殴。
二、发挥体育健康教育之功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体育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也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体育健康的教学中,通过寓教益乐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生理、心理两方面同时得到健康的发展。就目前高校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心理现象,应发挥体育健康教育的优势,在体育教学中结合大学生精力充沛、好学、善动、心里好奇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锻炼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组织进行。体育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让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大脑活动的调节
人的心理是对事物的感知、认识的表现,是对事物经历感知认识在大脑中的再现。人在受到某种挫折时,在大脑会形成一个强刺激,从而引起一个兴奋灶使人陷进痛苦和懊丧之中。如果这时去参与体育运动特别是(集体项目)就可以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中枢,运动中枢的兴奋就会抑制痛苦中枢的兴奋性,人的主要注意力转移到身体的运动上来,而将烦恼抛之脑后,达到了注意力转移的目的,有利于大脑活动的转换和调节。
2.利用体育项目本身的特点,能改善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比较孤僻,少言寡语的这部分学生,可以经常参与篮球、足球、排球及接力跑等集体项目的锻炼。在对抗比赛中会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心理上胆怯、害怕、畏惧的同学,可多参加游泳、溜冰、单双杠、跳马等项目的运动,会使其变得勇敢无畏、战胜困难、克服和消除腼腆、胆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碍。而参与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跳高、跳远等项目,可以克服犹豫、徘徊、优柔寡断的心理。爱急躁冲动的同学可以参加下棋,打太极拳等运动,增强控制能力。总之,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使个性变得坚强、果断,对每个人的身心有益无害。
3.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体育技能和锻炼的方法,使学生建立终身锻炼的理念,而且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使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交流较其他的教学过程更直接更容易相互了解。在体育教学特殊的室外环境,学生的情绪,大脑思维比较单一,大脑得以放松,同学之间相互交往的时间长、密度大,容易产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应抓住适当时机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由于体育运动以群体形式进行身体锻炼,学生相互之间接触合作,有利于调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互相协作,互相学习有益于集体团队意识的培养;学生通过体力上的努力,体会到来自教师的支持和信赖,同学的关心、支持、协作、尊重、理解和团结,获得心理上的正确体验。既锻炼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譬如:在体育训练的某些项目中,学生往往会产生惧怕的心理,教师可适当降低体育科目的训练难度。如:降低跳高、跳马、跳箱完成动作的高度,通过语言和手势给予暗示调节,以消除和缓解学生过度的紧张、焦虑和畏难的不良心理,使之获得战胜自己的信心。培养其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恰当地利用教学技巧,如:点头示意,大拇指示意给予表扬鼓励;恰当的表情,正确的示范,合理的保护等暗示教学法,能促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获得成功的体验。
4.积极地参与各项体育竞赛活动有益于平衡心态,促进人际交流
每个人的心理变化,可以从情绪上来判断。对于大学生群体,他们存在着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如:在他们的内心有强烈的“评判欲、表现欲”,渴望在众人面前得到发挥和表现,这样的情绪可上升成为营造和谐团体的积极因素,会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消极情绪,如:压抑、悲观、烦闷、情绪障碍、郁积和消极紧张。积极和消极两种情绪通过体育竞赛活动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表现;消极的情绪得到缓解、释放、宣泄。要改变上述学生的心理变化,稳定情绪,只有通过体育竞赛活动来调节。
学院、系、班级组织体育比赛时,学生是否上场比赛,重要在于“参与”符合体育的精神,比赛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比赛过程的跌宕,使他们压抑的评判欲、表现欲得以释放。观看运动员精湛的技艺,顽强的精神,能让学生积存的失落、悲观、烦闷的内心重新得到前进的光明。可以从胜利中体会到成功的价值,也从失败中得到人生的经验,树立必胜的信心,让人获得实现自我的真谛。通过比赛可以给以郁积,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人们的内心的挫折在比赛或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得到转移。消除情绪障碍,缓解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培养学生敢于面对现实,永远争胜的良好心理素质。观看的同学会在呐喊助威中释放,宣泄不良的郁闷,更加团结,更爱集体的荣誉,与同学矛盾得到化解,和谐的相处。
三、建议
1.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师的责任,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体育教师除了在授课时,正确的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动作的同时,可以利用各种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体育运动的情趣,合作意识以及集体的荣誉感之外,还要让每位体育教师认识到“体育与健康”深一层的涵义。要认识到身、心健康是紧密联系的,只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还不够,应结合体育运动的特点,给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身心受益,做身心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因此建议学校除了对医务人员,专职辅导员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还必须重视体育教师的心理卫生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掌握更多的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技巧和方法。
针对体育竞赛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校要精心地策划和组织体育竞赛,形成特色和传统的体育文化,并及时配合赛前的动员,组织观看。赛后进行总结和举办讲座,以及开展体育文化周等。
2.构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健康教育机构是当务之急。
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成立“学生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因和外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聘请资深的心理健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利用班级墙报、校刊、广播等来提高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和知识,教会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在健身、健心、逸乐和文化的传递、开心体育、逸乐体育,组织内容多形式各异的体育活动,如,校、系、班级之间球类比赛、拔河比赛、踢毽比赛、跳绳、环校长跑等集体活动,充实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团队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针对学生心理障碍的变化过程和大学生心理状况,应不失时机地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进行心理卫生的教育。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他们将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可能产生的心理困惑,使他们有接受现实和幻想的心理准备,充分认识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带来的矛盾。让学生学会了解和掌握,“心理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科学的用脑”,“应急与健康”,“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减缓心理压力,释放心理能量,自我心理保健科学知识和锻炼方法。
针对大学生年轻好动,精力充沛的特点。学校应重视体育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解除心理障碍,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故此建议,保障体育器械设备,添置有特色娱乐性,趣味性浓的项目,如毽球、高跷、双人和多人合力踏板等,让学生在娱乐中锻炼身心,使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身体、心理健全,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小艳.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3).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既可以高效率,又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包括意识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和智能障碍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标志:第一,具备完整的人格、积极健康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有自尊、自爱、自信心和自知之明;第二,具备充分的自我安全感,擅长与人交往,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心理健康的人对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活充满希望,能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整天沉迷于幻想。
二、大学生心理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日益庞大起来,而当代大学生更是被人民赋予厚重期望。机遇与挑战并肩,大学生作为特殊年龄段的特殊群体,不仅承载着父母、老师的期望,还面临着比其他同龄群体更多的心理压力。他们正处于一生当中精力最充沛的年龄段,无论是身体机能还是智力思维方面,都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但他们所面临的来自学业、深造、就业、恋爱等方面的压力是处于其他阶段群体所没有的。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主要有智力障碍、意识障碍、人格障碍和病理障碍等四个方面。据研究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大约有3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心理障碍或问题。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据了解,目前有一项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为目的的调查,显示了一个非常令人吃惊的结果:我国大学生中,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对生活感到不满意且缺乏安全感;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容易感到孤独和愤怒。我院近年来也频频出现类似情况的学生,有的同学把交际作为大学生活的主要任务,宁愿抛弃原则而随波逐流。通过这项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且许多学生有心理障碍但不自知,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趋重要,加强大学生改善心理状况更是目前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体育锻炼对于每位大学生都有重要意义。其实,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锻炼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学期间养成每日锻炼的习惯,对将来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生活都受益无穷。据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曾总结出"8-1>8"的经验。也就是说,我们每天从8小时的学习时间中,抽出1小时进行体育锻炼的话,其学习效率将远远大于8小时的学习效率。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体育锻炼对于当代每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四、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体育锻炼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力水平的正常发展,对大学生完成学业有重要影响。学习并非易事,不管从长远还是近期看,都是一项艰苦的脑力活动,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和挫折。因此,大学生要想顺利完成学业,掌握更多的理论与技能知识,就必须要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和谐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之一,而体育锻炼是促进大学生提升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集中注意力,智力水平得以充分发展。
(二)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当今社会,由于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人们的交往形式多样。网络化、虚拟化交往增强,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减少。然而,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保持心理平衡,努力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因此,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改善人际关系。在体育锻炼中,人与人之间可以不分国籍、不分地域、不分性别、不分年龄聚在一起,秉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友好交往,使更多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找到归属感和自豪感,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三)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心理健全的人格。经研究发现,许多大学生容易产生失眠、焦虑,甚至感冒、发烧等生理症状。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体育锻炼中,大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锻炼与竞争,还能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能切身体会到体育锻炼对人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心理健全的人格。
(四)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有积极影响。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长、老师的呵护下长大,容不得学生受一点伤,导致许多大学生意志品质得不到锻炼。加强体育锻炼,不管是跑步还是其他体育项目,不管是平时练习还是比赛,都会让学生产生“继续坚持”还是“放弃”的想法,坚持下去的学生最终一定培养出顽强意志和不轻易放弃的信念。学生通过参加不同的体育活动,不但有利于培养顽强意志、坚持不懈的品质,还有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和相互照顾,有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五、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一)对体育学困生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对于体育学困生,部分地区学校老师可能会采取轻视态度,认为没有必要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在常规的体能测试中,如女生800米长跑、仰卧起坐等,对于体育学困生来说,这具有一定困难度。但有些老师对他们进行侮辱、嘲讽,还拿成绩相要挟,这是非常不合理、非常不科学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长短处,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位学生的优缺点,取长补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再者,笔者认为各大高校应该加强对体育项目的推广或教育,使学生、老师都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以及参与性。
(二)对体育尖子生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体育锻炼对于体育尖子生或特长生也有可能带来消极影响。一方面,老师以及学生本人对体育的过度重视,过多的压力反而弄巧成拙。体育尖子生或特长生经常参加各大高校的体育项目比赛,为了想极力赢得比赛,而不分地昼夜强加练习,最终可能导致学生拉伤或是更严重的伤害,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另一方面,体育尖子生过度重视体育锻炼,从而忽视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些学生因为整天进行体育锻炼,牺牲掉文化课学习时间,旷课、请假等屡见不鲜。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看,这也是不利的。
六、结语
身为当代高校的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除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外,更应该每学年组织一次心理健康座谈会,深入了解并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或问题。再者,还应该重视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发挥到极致。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当代大学生培养与教育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体育锻炼既可以使大学生增强体魄、塑造良好形象,也可以促进大学生智力水平发展,使大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及形成健全的人格,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胡伟芳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漆昌柱,徐培.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5):117-119.
[2]郑科勤.浅谈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东盟博览,2013.
[3]乔京帅.浅谈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经济生活文摘,2013(4):430.
[4]王庆霞.浅谈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3):28-28.
[5]徐欢.浅谈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34):109-109.
[6]李京华.浅析体育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新课程(中学版),2011(5).
关键词:“手机依赖”;大学生心理健康;危害;矫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现代社会,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已然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人们把手机称之为继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之后的又一新媒体。不可否认,手机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捷。但人们在使用手机便捷的同时,一种“新鲜病”即“手机依赖症”“手机焦虑症”被捆绑销售给了人们,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使得他们沦为了“手机奴隶”。作为“三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期的大学生,如果产生如此依赖,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人们通常说的‘随大流’现象,即个人在受到别人或社会他人的相同性影响或感受时,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或行为相同于社会舆论或大多数人,甚至可能出现与自己意愿不同的现象。”[2]大学生每天都在同一校园内,大学生内部具有高度的吸引力和一致性。同时,当代大学生的年龄较小,独立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弱,对所处群体有强烈的依赖性和归属感,善于接受新环境,对环境规范容易产生顺从,具体表现为追求流行、大众等诸多方面。
(二)信息渴求
大学生思维敏锐、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而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其自身的便捷和强大的网络功能,在一些较为重大、敏感的实际问题上的传播通常能够先于传统媒体,并以其快速,广范的优势在手机中传播,以最快速度抓住了学生们的眼球。同时,现代化的智能手机还拥有着许多其他的功能,包含聊QQ、玩手游、看书和浏览新闻等功能。处在青年阶段的大学生,对知识和信息充满了渴求,手机的便捷应用,满足了大学生对信息的渴求
(三)排遣情绪
大学时期的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面对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较高中时期的“自由化”,以及新的自主学习模式,一时很难适应,出现了“理想间隙期”,在心理上会出现寂寞、无助。同时,理想和现实的差异,造成大学生无法对自己正确的认知与评价,很容易造成其自我意识的“两极化”,具体表现为情绪上的不安与焦躁。他们的这些负面情绪需要排解和发泄,而手机正是因为其方便的优点、诸多的功能迎合了大学生们的这种需求,成为他们找寻安全感和排遣烦躁无聊的“小助手”。
二、“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
(一)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处于心智尚未成熟阶段的大学生,会从手机里接受到很多不良或者错误的信息以及新闻等,很有可能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引导,会造成学生的抑郁、自我封闭等行为。从生理角度来说,手机属于电子产品,具有强大的辐射,会影响学生的睡眠质量、专注力、记忆力、免疫力等多方面,加之,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学生长期保持一种拿手机的姿势,也会使学生身体的一些部位产生不适。
(二)降低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大学生长期通过手机短信、聊QQ、发微信等方式与人沟通,这种联系方式虽然能够降低与他人交际时紧张、焦虑的心理,但是这种交流方式所建立和维持的人际关系与现实有较大差别,手机依赖严重的大学生长期热衷于维系虚拟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缺陷,致使人际关系冷漠。
(三)增强学生的孤独感
大W生群体大多离开父母,独自在外求学,使用手机可以派排遣自己心中的空虚和孤独感,甚至可以通过手机让自己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特别是那些因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大的大学生,为了寻求情感上的支持和满足,他们便经常使用手机来排解,他们多会利用手机聊天软件向“朋友”倾诉或者利用手机游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这样看似发泄不良情绪的好方法,但实际上会对手机形成依赖,让大学生脱离了身边的家人、老师和朋友,久而久之,反而会增强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感。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矫治方法
(一)学校合理约束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
由于大学生对手机产生过度依赖这一现象,不但对学生的内心以和身体造成了伤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所影响,所以学校应多开展教育活动,合理利用手机。学校应引导学生强化自我调控,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另外,学校还需加强教育和引导。同时,学校还可以着手制定有关的制度和下发相关文件,在校园中落实相关的措施,严格管理课堂中使用手机。
(二)搭建学生心理疏导平台
对于有手机依赖倾向的同学,辅导员应通过谈心谈话的方式逐步消减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并且可通过完善的心理辅导体系对青年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室,帮助“手机依赖”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手机,让他们学会放松的技巧。对一些已经手机依赖症状明显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帮助,如引导其进行专业心理咨询等。
(三)大学生应提高自律意识
大学生尚处于成长阶段,缺乏自控能力。因此,要解决大学生的手机依赖问题,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应该全力去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使用手机,同时还需要大学生的配合。大学生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正视手机在生活中的正确位置,在使用手机过程中要多发挥自身的能动意识,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并对手机中的信息有一个正确的辨认,拒绝不健康信息,使得自身能够有一个合理的人生规划。再次,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训练自己沟通的技巧,踊跃的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做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信息时代,手机功能日益发达,大学生在享受手机给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要做到适度使用手机,克服“手机依赖”心理。
参考文献:
[1]张秀娜.“拇指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4.
[2]潘嘉楠,王悦.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3(10):106.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 思想认识 健身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5.5
文献标识码:C
1 目前高职学生身心健康概况
为清楚了解到学生的健康状况,经调查翻阅一些文献资料,得知一些学生群体的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在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中显示,大部分的同学表示需要改善目前的健康状况。影响学生体质健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疾病
一些学生经常性发生流感,身体出现缺乏无力、精神不振、还有学生出现记忆力及学习能力欠佳,容易失眠、紧张或抑郁、易怒、皮肤油脂分泌过多、神经衰弱等。
1.2饮食方面
多数学生有不进早餐习惯,不能很好满足身体需要。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达不到中国营养协会饮食标准进餐,身体能量摄入由于不能科学的饮食习惯造成身体体质水平下降,影响了学生身体健康。
1.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据相关文献记载,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属心理健康正常者,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加大,有2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到20.23%。更有资料表明,“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学生心理干预,积极疏导学生心理十分必要,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 影响高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2.1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现如今一些学校和社会还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的传统思想观念。我国的应试教育给学生造成的负担过重,使他们形成了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认识,即便是到了大学阶段还是难以消除这种看法,对体育锻炼认识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要改变它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
2.2重智育、轻体育思潮使学生对健康的认识严重不足
当前大学生虽然对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健康的作用持积极的态度,很多学生也清楚适当的身体锻炼对自己的体质健康的重要,可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体育锻炼参与的意识和行动力不够强烈。随心情锻炼,心情高兴时就锻炼一下,但心情不悦时就不参加锻炼,缺乏吃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但也有勤奋的学生每天能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由于学生没有建立长期的科学健身观念和对体育锻炼知识的错误认识,造成学生对健身意识和参加体育锻炼意识的误解。所以,需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3 提高高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
3.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体育健身意识
首先,要加强学校和学生家长对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健身的意识的重视,提高家庭成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这也是全社会倡导的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有利条件。其次,要提高学生对体质健康水平的认识,增强学生对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紧迫感。
3.2制定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
加强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健康水平最好的方法,但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注意锻炼的科学性。
3.2.1明确锻炼目标
每个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具体目标是不尽相同的,要遵训“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学生体质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锻炼方案,明确自身锻炼身体的目标,找准适合自己运动方法,用合理科学锻炼方式进行循环渐进的锻炼,要保持愉悦的心情锻炼,才能收获好的运动效果。要克服盲目的锻炼目标和方法,否则会影响体育运动的实际标准。
3.2.2合理安排锻炼时间
根据学校特点,一般是以一学年或一学期为锻炼周期,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或再多一些的体育锻炼时间,除学生按时正常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早操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外,其他业余时间还应自行安排锻炼,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3.2.3合理选择锻炼内容
体育锻炼内容、方法不同都有各自的特征,要知道不同体育项目之间运动不同,对机体产生效果也不明显。还必须选择搭配增强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如慢跑、跳绳、打篮球游泳等。只有科学合理搭配体育锻炼内容才能收获好的效果。
3.2.4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是指身体练习时人体的生理负荷。负荷过大过小都不能对人体产生良性刺激。负荷过小,锻炼效果不明显:负荷过大,则会影响运动损伤。恰当地安排好运动负荷,才会有好的运动锻炼效果。
以笔者自己亲身锻炼经历举例:体育锻炼计划:①坚持每天早间快走1500米。在每周一、二、四、六晚跑步。从800米起,在结合身体素质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运动量。②每周进行两次游泳,提高身体肺活量。周五下与周日上午均可与朋友打篮球行锻炼。③每周六日晚间进行跳绳训练。④有空闲时间常听一些愉快的音乐来调理自己的身心健康,释放学习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