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实训课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技工院校 实训教学 实效性
一、技工院校实训教学现状
各技工院校在实训教学中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强调实训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实训教学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方面,实训教学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形成了几种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如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法、模块化教学。在这些模式的指导下,技工类教育已逐渐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方法。大部分中等职业院校都制订出了既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的实训教学计划。随着时间的发展,企业用工的变化,现在的实训教学的不足渐渐暴露出来。实训内容与理论内容脱节,给学生“理论课无用”的误导;实训内容落后,不适合企业工厂用工需求;实训过程单调,学生对实训热情逐渐降低;实训课评价体系标准不一,不易执行;实训内容不能与现实问题相结合,等等。
二、增强实训效果的策略
1.制订多层次的实训计划。
实训计划是实训过程的一个纲领性的指导计划,它的制订决定了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方向。所以我们对与实训计划应予以高度重视。什么是多层次的实训计划,就是严格按照国家人才培养的标准,制订分阶段的、不同技术层次、培养方向明确的计划。以机电一体化为例,这个专业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电工、电子、机械设备等。对于3年培养模式的中级工来说,这些内容过于庞大,不可能让他们全部接受。比如维修电工是侧重于家电维修,还是工厂供电维修,还是设备的维修,在制订计划时明确培养的方向。分阶段,即从书本实验到工厂实操过程中每个阶段实训的内容。3年制的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为2年,这2年内,1年或一年以上是实训时间,对这1年时间内的每个阶段达到的技能水平要做好规划。
实训计划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与专业基础课程配套的课题实验。
专业基础课是专业技能的基础,也是以后技能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教师要动用全校的资源上好专业基础课。大多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强,现在中专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不懂、不听的学生多,我们若把理性的知识变化成感性的实验,这样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与专业培养方向一致的实训计划。
专业的实训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一个主要方式,这个实训计划要有针对性,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与培养方向一致。
(3)与工厂企业相结合的实训计划。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在最后的阶段要模拟工厂模式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时的实训计划必须有工厂相关人员参与制订,让学生在工厂进行专业训练。
2.明确教学目标。
实训课教师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准备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的实践课教案,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完成教学所需课时等。实训课前,教师让学生了解教学计划,以培养学生的目标性和计划性。另外,每位实训课教师要充分考分学生的原有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阶段性、总体性的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所需的软、硬件。
3.学中做与做中学相结合。
许多教师或专家提倡在“做中学”,做中学确实有许多的优势,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等等。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对某一个新知识毫不了解的情况下,要求他们在“做中学”,使他们感到任务难度大,反而没有信心摸索。要是在操作之前讲解一些必要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动手练习,学生就会有的放矢。学生练习一遍后,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再具体讲解新的知识点和布置新的任务,学生就乐于接受。
4.建立激励体制。
与理论课相比较,学生在实训课上是活泼的,实训教师应把这种活泼气氛带入学生的动手环节,否则学生在实训课上就会纪律散漫,不想动手,实训教师管理难度增大。建立激励体制,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可以形成实训课的良性循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教师评价的表扬和建议。教师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要多表扬,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回报的;不直接批评学生的作品,改为间接建议,学生更易接受。
(2)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自评和互评作品,能让他们感到成功或不足之处,既增强了竞争意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3)设置任务,形成竞争。规定一定的时间完成一定的任务,设置名次,提高学生动手积极性。
(4)对每次的任务严格考核,并作为确定最终实训成绩的依据。现在的学生对分数相当在意,教师可利用这一点,对每次的任务进行量化考核,给学生施加压力。
5.分组教学,强化能力。
技工院校的实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主,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只有面向全体,分组教学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特点,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实训项目。由教师对该实训项目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讲解,提出对该实训项目的目标和要求。安排学生根据实训项目选取相关的实训器材和设备,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实训。在实训过程中,项目是由小组学生自由分工,相互合作完成的。教师应充当指导者、帮助者和支持者,对实施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适当提醒学生怎样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可避免学生走弯路,也不至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后,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考核标准对学生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考评。对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让其与大家分享成功经验,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分组教学可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使他们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而且在分组教学中,教师也更能准确地看出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助于在教学中进行个别指导,从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就目前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后发现,该课程的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等。这些问题成为建设本课程的重要障碍,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使这门课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调查对象
从南京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随机抽取230名学生,采用课题组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回收227份,其中大一20人,占8.81%;大二20人,占8.81%;大三81人,占35.68%;大四83人,占36.56%;研究生23人,占10.14%。男生110人,占48.46%,女生117人,占51.54%;来自于城市、农村、乡镇的比例分别为22.91%、54.63%、22.46%,曾担任过的职务情况为:班、团学生干部占43.61%;学院学生干部14.54%;校级学生干部3.96%。
二、数据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出本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有关理论、数据、经验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为学校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有关的课题研究、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建议和对策。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95.7%)都能认识到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大部分同学(65.2%)已经开始谋划自己的未来发展。
1.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底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尤其严重,我们要充分考虑它的影响,因为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不仅仅在当年,其影响将会持续几年。调查显示,有53.74%的同学认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其职业规划产生了影响,但也有46.26%认为金融危机没有对其职业规划产生影响,原因分别有“对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还不了解”占29.07%,“相信自己的实力”占24.23%,还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占26.87%,会通过其他途径为了目标继续努力的占44.05%。
2.教学计划。调查显示,69.16%参加过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课程或相关的讲座。希望学校什么时候开设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时的回答为:在大一时开设的占14.98%,大二14.98%,大三上学期26.46%,大三下学期36.12%,大四仅6.17%。
3.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相应目标。
对大学生在准备求职之前,觉得自己应该培养哪些能力,具备哪些素质的回答中:强调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沟通协调能力,分别占69.16%、62.11%、61.23%,而专业技术则排在最后,占50.66%。
问卷调查中,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最关注的内容分别是:就业政策及形势分析和求职简历的制作及面试技巧,课程的选择最多,分别占67.4%与62.11%;就业流程及法律法规和职业生涯规划也深受关注,分别占43.61%,37.44%。求职心理辅导占23.79%,创业只占14.98%。针对调查结果,课程安排上应尊重受教育对象的诉求和选择。
在明确了内容之后,我们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形式上,大多数学生认为“请毕业学生回校,做经验交流会”是不错的选择,所选比为40.97%,专家做就业技巧方面讲座占26.43%,学校开就业指导课占29.07%,其他占3.53%。
4.师资队伍建设。调查表明,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最希望老师具备的条件是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学生辅导工作经验,所占比例分别为76.65%、48.9%,专业理论素养占30.84%,其他占3.96%。
5.就业指导服务。在就业过程中,学生希望学校提供的服务是:“就业体验,实习联系”占61.67%,“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信息”占59.91%,选择求职、面试技巧培训占55.51%,选择就业政策、形势分析的占45.37%,选择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占28.19%,选择就业心理咨询的占22.47%,其他占0.44%。
在提供相应服务的基础上,学生认为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构筑自己的就业优势,其中“到用人单位实习”高达86.78%,其次是考证,占44.93%,提高学历层次、取得优异成绩、参加社团活动分别占37%、33.48%、22.91%。
总的来讲,大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满意度不太高,表示“很满意”的比例仅9%,表示“满意”的比例也仅为30%。表示“一般”的最多,占到43%。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6%和2%。因此,截止到调查时段,学院提供的就业指导还没有完全满足学生的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对策研究
除了正规的课堂教学外,教学活动中要经常灵活地穿插着讲座、实践课程等各种非正规课程,并通过校园文化等隐形课程的建设,努力营造一种全面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良好氛围。
首先,强调课程建设。课程中既有基于实践而来的基础理论研究,更有实际训练学生能力的内容,包括实习和企业参观等。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授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和应对未来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去企业等有关社会机构参观学习,以此作为学校课程的补充。
其次,正式的课程与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各种非正式课程共存。学校开设专题、讲座等非正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是正式课程的补充,而且应成为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规课程与讲座、专题等非正规课程的并重,反映了学校课程建设的系统性与先进性要求相结合的特征。这种讲座、专题往往反映了本专业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报告人应大多来自业界。
应加强就业指导教材的进一步开发,将就业指导课明确为学生必选课,材、统一备课教案等,并拓展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内容、加大就业观教育及创业教育内容,特别是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问题。
我国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整体专业、学历层次不高,缺乏专门的职业指导训练。目前,本校具有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的人数不多,这使得我校就业指导工作难以满足大学生深层次的需求,影响到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因此,应重点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升就业指导能力。
教高厅[2007]7号文件规定,就业指导课的专任教师应享受学校教学人员的相应待遇。此外,学校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相应的设备,比如职业生涯测评系统、模拟面试系统,并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的环境,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本课程面向全校学生,要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是迄今为止开课时间最长的课程,较之其他课程其困境尤为明显,课程的建设需要经费,各高校对本课程经费的投入远不如对其他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因此,学校应提高对本课程的建设经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