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层建筑的高度标准

高层建筑的高度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层建筑的高度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层建筑的高度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特点

我国对现代建筑的要求不断增加,不仅要满足居民的功能性要求,同时还要满足新颖的审美观,这些都要求我国高层建筑在高度上、造型方面、技术含量等方面不断提高。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标准更加严格,技术含量增加,管理方面更加的科学严谨,建设出具有特色的高层建筑,完善施工工艺,强化高层建筑的结构,不仅提高建筑的性能,同时还完善我国高层建筑的理论知识。

1 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较,存在着很大的施工、技术方面的差别,所以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有着不同的建筑特征。

1.1 建筑高度高

高层建筑的特征主要有三个:①高层建筑的整体高度较高。导致高层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材料难以运输,这就必须使用高端的施工机械;②由于高度高,高空任务也随之增加。高层建筑需要更多的高空作业,不仅要做好材料、设备以及人员的准备工作,同时还要做好高空任务的安保措施,以防止出现安全事故;③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要求高。目前我国高层建筑以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建筑材料的选用和施工的工艺不同于以往的建筑施工,难度更大。

1.2 地基深度深

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较高,为了确保高层建筑整体的稳定,地基的深度必须要增加,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的标准,地基深度要求在建筑物高度的1/15到1/12之间,另外还要预留一层地下室,地下深度要求在5m以上,对于超高层建筑的要求是地基深度在20m以上。由于地基要求高,处理起来较为复杂,特别是软土地基,设计方案的不同影响着工期和造价。因此,深度地基的处理技术是高层建筑的一个重点项目。

1.3 建筑量大

高层建筑大多是地标性建筑物,多为国家单位,或者是大型办公场所,因此高层建筑的工程量较大。由于高层建筑体积大的特点,施工单位备好施工所需材料,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单位会参与到其中,同时施工工种也较为复杂多样。大型高层建筑大多会将工程分为多个板块并分别承包给不同的单位,导致施工的管理难度加剧。

1.4 施工周期长

高层建筑体积大,工种复杂,工程量大,施工难度较大,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的影响,包括天气变化等原因都可能影响施工的周期。但是不能够以放松质量和安全作为赶工期的代价,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以工程质量和人员的安全为先。施工周期长也是目前我国高层建筑遇到的难题之一。

1.5 施工技术高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为辅。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主要是现浇,因此在施工中要注意钢筋的连接、模板的设计等技术问题。高层建筑还要满足功能性需求,消防、防水、装饰等设备要做好,建筑内部的造型、装潢等也要达到要求。高层建筑特别要做好消防措施,屋面要做好防水,要满足功能性需求必须要提高施工技术。

2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探究

2.1 结构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整体高度较高,体积大,工程量也大,其内部结构相对普通建筑更为复杂多样化,因此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高层建筑空间的平衡性以及上部结构对下部结构的压力要求建筑上下部分采取不同的建筑结构,一般高层建筑上面部分采取小空间的对称轴线布置,而下部分则采取大空间的对称轴线布置。普通建筑一般采用上层大空间下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高层建筑完全相反。高层建筑中上层结构布置时墙体布置以刚性强度高的构造为主,下层结构则利用框架式的结构。另外,高层建筑尤其要注意抗震性能,我国目前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主要是通过剪应力墙体构造施工技术中与上下部结合层来设计。

2.2 给排水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给排水施工是其重要的一部分,给排水施工的优良与否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是否能够满足功能性需求。一旦给排水施工出现问题,不能够良好的供水或者排水,将会严重的影响着高层建筑的使用。因此,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给排水的施工。高层建筑的给排水施工工艺中,要注意与电机、通讯等设施的避让,防止影响其他设施的使用。另外,高层建筑的给排水施工中要注意管道的布置,防止管线间的交错,相邻两根管线之间的距离要确保在0.5m以上。排水系统的安置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安装在建筑的外层,以免出现问题时给建筑内部的人员带来困扰。如果有必须要穿过建筑内部的给排水管线,要注意防漏措施,管道外部要用防水外套保护,防止泄露。

2.3 通风换气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通风换气施工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满足用户的生活环境需求。一般高层建筑主要以空调通风换气为主,中央空调的体积较大,大多安装在建筑的外层。为了节约电能,以及减少高空悬浮作业,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通风换气设备主要是通过屋顶的加压和正压鼓风机的方法来建设。在进行通风换气设备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质量,必须按照高层建筑施工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通风换气设备的安装。与此同时,必须要保证高空任务的安全进行,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在设备安装完成后,要进行空调的调试,以确保通风换气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

3 结 论

高层建筑行业也快速壮大,施工的工艺和技术也不断完善。然而,我国目前的高层建筑施工理论知识和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的不足,国家要借鉴西方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施工工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规范我国高层建筑的施工和管理,同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理论知识、施工技术以及法律政策的学习,促进我国高层建筑行业步入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罗继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现代物业,2012(01).

高层建筑的高度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层;设计;结构设计;原则

Abstract: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at present in our city construction proportion is larger and larger, and the structural design changes are more and more, a lot of new structure design to the rapid pace of present in our city construction in. Building type and function more and more complex, the increasing of high-rise buildings,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system is also more and more diverse,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 design work in the difficult and key. In the face of such situation, should make th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in the first place to study. This paper on China's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development and design principles and design of high-level features content analysis, compared with the typical exampl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conduct of standard.

Key words: high-rise;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B0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十几年我国已建成高层建筑万栋,建筑面积达到2亿平方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深圳地王大厦81层,高325米;广州中天广场80层,高322米;上海金茂大厦88层,高420.5米。另外在南宁市也建起第一高楼:地王国际商会中心即地王大厦共54层,高206.3米。作为土建工作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其结构体系,使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基本原则。

一、我国高层建设发展及高层设计原则

我国对于高层建筑的划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没有一个统一规定,一般认为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建筑。国内钢铁企业根据我国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标准的要求,制订我国第一部高层建筑钢结构的钢材标准《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YB 4104-2000),比目前仍在实施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 T1591-94)又前进了一步,其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等有关高层建筑最大高度和最大高宽比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应遵守规范的规定,否则应进行专项论证或试验研究。建设部第111号令《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和建质[2003]46号文《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对加强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质量控制意义重大,具有可操作性。我们也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方面更进一步严格控制:

1 .选用适当的计算简图:计算简图选用不当则会导致结构安全的事故常常发生,所以选择适当的计算简图是保证结构安全的重要条件。计算简图还应有相应的构造措施来保证

2. 选择合适的基础方案: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与载荷分布,相邻建筑物影响及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设计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基的潜力,必要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3.合理选择结构方案:一个合理的设计必须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也就是要选择一个切实可行的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结构体系应受力明确,传力简捷。同一结构单元不宜混用不同结构体系,地震区应力求平面和竖向规则。

4.正确分析计算结果:在结构设计中普遍采用计算机技术,但是由于目前软件种类繁多,不同软件往往会导致不同的计算结果。因此设计师应对程序的适用范围、条件等进行全面了解。

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低层、多层建筑结构相比较,结构专业在各专业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不同结构体系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平面的布置、立面体形、楼层高度、机电管道的设置、施工技术的要求、施工工期长短和投资造价的高低等。其主要特点有:

1.水平力是设计主要因素

在低层和多层房屋结构中,往往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控制着结构设计。而在高层建筑中,尽管竖向荷载仍对结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建筑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建筑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是与建筑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一定高度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着结构动力性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

高层建筑的高度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 施工技术;特点;应用

【 abstract 】 this paper focus on top 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relevant aspects,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features of the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mainly and requirements, and then the author own working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 of application.

【 keywords 】 high-rise building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现代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就主体结构的施工而言。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施工的基本过程都是按照逐层施工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是从整个建筑施工要求来看,高层建筑高空作业多、地基深度深、工程量大、施工 技术高、工程工期长等六大特点。其主要原因是由高层建筑高度增高、体量增大, 带来了的施工差异。

1 .1 高空作业多

由于高层建筑物的自身高度大,垂直运输工作量大,高空作业要处理大量的 材料、制品、机具设备和人员的垂直运输。在施工全过程中,要认真做好高空安 全保护、防火、用水、用电、通讯、临时厕所等问题,防止物体坠落打击事故。

1.2 基础埋置深度深

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1/12;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 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

1.3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

据统计,我国目前高层建筑平均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米。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 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当然,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当然高层建筑还有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这里笔者就不意义详细介绍,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这些特点给建筑施工带来的阻碍,提高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

二、高层建筑主要施工技术和相关要求

2.1 基础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主要有土方开挖、基坑的支护、基础混凝土浇筑等工作。高层建筑中的基础是整个房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价和工期分别约占建筑物土建总造价的20%—30%、总工期30%~ 40%左右。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规定,基础埋置深度,天然地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 /12;桩基时应为建筑高度的1/15,桩长不计在埋置深度以内。为此深基础工程已成为建造高层建筑的条件。

由于高层建筑在城市建筑密集区,施工场地狭窄。对邻近建筑及四周市政工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对基坑工程的稳定和位移要求很严,而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是临时工程。基坑深度超过5 m以上的项目,其边坡支护和基坑开挖、地下降水等均应有专项施工方案,且该方案应请富有专业知识和施工经验的专家组进行可行性论证,由项目总监审核后才能实施。

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有: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为了保证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滑移,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时,必须解决人工地基、降低地下水位、支护工程、基础混凝土浇筑以及防止基础施工影响邻近建筑和地下管道等问题。

2.2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压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 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水比泥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时间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2.3 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班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面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

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商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简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简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三、高层建筑中的现代施工技术应用

3.1预制模板

在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建设中,结构施工的重复性高。同时,高层建筑采用的竖向结构是控制构筑物工期进度与结构质量的重点内容。通过滑模法与其他施工技术的有机组合,可有效地简化施工过程,创造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滑模法与爬模法具有以下相同点 :( 1 )机械化程度高,节约模板和劳动力,结构整体性好;( 2 )只需将预制的模板进行组装,可有效缩短工期;( 3 )组织管理要求高,结构物立面造型存在限制。随着建筑施工劳动成本的上涨,工期要求的提高,高层建筑施工在工程施工进度与工程成本控制上都面临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因此,在不影响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应用预制模板法可有效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3.2 逆向施工

逆向施工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在建筑物内部浇筑中间支承桩柱,并沿地下室轴线修筑地下连续墙等支护结构,同时向上逐层建设地上结构。与传统的顺作施工相比,高层建筑应用逆向施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 1 )相较于临时支撑,以逐层浇筑的地下室结构、中间支承柱作为支护结构的内部支撑刚度较大,可有效减少基坑变形,能明显减弱对于相邻地下管线 、道路及构筑物的沉降影响。

( 2 )逆向施工时浇筑的地下连续墙在满足构筑物、管线布置的前提下,可紧靠或规划红线构筑地下连续墙并将其作为地下室永久性外墙,进而达到扩展建筑面积的目的。

( 3 )逆向施工可缩短带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的总工期,不存在结构的地下地上的施工工期差别,可保障地上结构与地下结构的同时施工。

3.3高层建筑的泵送技术

一般来讲,高层建筑施工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所需的混凝土的总量大、强度高。目前,国内的高泵程混凝土采用的掺粉煤灰和化学外加剂的双渗技术,保证了高层建筑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以及泵送设备等相关设备的要求,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随 之升高,现在所采用的泵送到顶技术可将混凝土直接泵送到预设浇筑高度,使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总之,随着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的飞速发展,我国现代建筑尤其高层建筑的现代施工技术的进步充分展现了我国建筑水平的提升,如何在已形成的成熟工艺上继续加以改进,是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所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崔晓强.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措施[J].建筑机械化.2009.

高层建筑的高度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议 结构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appear in our country. And alo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function and type diversification, the height increasing and building structure complicated, how to solve the city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become the important problems that the national building designers present. This paper i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in problems of Chines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and it puts forward the author his own idea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proposal; struc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特征[1]

与其它一般建筑相比,结构设计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占有很重要地位,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许多技术参数,诸如:建筑物的平面、立体、高度、外形、工程成本以及施工条件等都与结构形式的选择密切相关,错误的结构形式设计不仅会降低建筑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甚至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严重影响建筑物安全。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水平荷载的影响明显

对于普通房屋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由结构自身产生的重力决定。而对于高层建筑,起决定性作用的则是建筑所受到的水平荷载情况。这是因为在竖构件中,楼面的工作荷载和建筑所受重力所引起的轴向力和弯矩的数值与建筑高度成一次方的正比例关系;而由于水平荷载对竖构件引起的轴向力,则与建筑的高度成两次方的正比例关系。一般情况下风荷载和地震是最重要的水平荷载影响因素,它的大小与建筑结构的力学特性有关,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1.2结构侧移

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在高层建筑中,由水平荷载造成的结构侧向位移会随着楼层的增加而急剧上升,其与建筑物的高度成4次方的正比例关系。而且侧向位移的增大情况还会受到新的建筑材料或者技术应用的影响。侧向位移的控制,直接影响着居住人员舒适感和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建筑物倒塌等重大安全问题,对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害。因此结构的水平荷载情况是高层建筑安全的重要指标,其数值应该被严格限制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

1.3结构的抗震性能[2]

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是对高层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小震不坏,大震不倒。在抗震设计中,建筑设计师必须综合考虑常规设计中的基本元素,诸如:风载荷,环境载荷以及竖向载荷等。还要考虑有可能会出现的地震载荷的影响,使得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安全性。尤其是在我国处于地震带地区的高层建筑,其抗震性能必须达到或高于国家强制标准。

2、当前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2.1设计高度

我国对各种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有着一系列的高度使用标准,具体规范可查询我国现行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它的制定主要是综合考虑了建筑的经济性与适用性,另外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建筑技术情况也对高层建筑的设计高度有着重要制约作用。由于我国许多高层建筑物的修建早于这一标准的颁布,再加上规范并没有获得严格的执行,因此实际上我国有许多高层建筑的高度超过了这个限制。

2.2抗争性能

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建筑物的财力投入相对国外来说较少,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建筑的抗震标准较低。不仅如此,由于我国关于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计算方法和国外不同,实际上导致了我国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与同类型的国外建筑相比较差;在一系列保证抗震延性的要求上,比如:使用配筋的比率、轴压比、梁柱承载力匹配等参数上,也与外国不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过去较低的建筑质量标准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经济损失。

2.3选材及结构问题

在地震多发区,工程师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采用何种建筑材料或结构体系。据统计高达85%以上的地震作用力由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内筒承受。因此做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位移限值控制是保证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要求。

3、如何改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3.1选择适合的材料和结构形式[3]

根据结构采用的材料不同,高层建筑的可分为以下四种结构体系:①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②钢结构体系,③钢一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④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系。而根据所采用的结构形式不同,可以将高层建筑结构分为①框架式结构体系,②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体系,③剪切力墙式结构体系。高度低于60m的建筑可以利用柱或梁等附加结构作为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的结构;剪力墙结构体系适应于高层建筑,它是利用建筑的墙体来承受侧向力和竖向载荷。它具有强度大,良好的整体性以及受水平力作用的变形小等特点,但是由于其具有建筑内部死板的平面布置要求,故不适合应用在公共建筑中;架一剪力墙结构体是利用框架和剪力墙的组合,它广泛使用于高层建筑中,具有良好的实用性,灵活的布局以及出色的抗震力学性能。

3.2对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4][5]

(1)结构的抗侧刚度可以通过增加抗弯结构体系的有效宽度来获得提高。在高层建筑结构中增加有效宽度可以增大结构的抵抗力臂,从而将倾覆力减小。从材料力学的原理可以了解到,同样面积、抗倾覆力与结构的宽度的关系不同,可以获得互不相同的几何特征。比如:在同等面积下,矩形截面的截面惯性矩要小于工字形截面,圆形截面则小于前面两种截面。这就是为什么增加结构有效宽度后,整个结构的抗侧刚度得到很大提高。

(2)剪力墙的超筋。一般在分析软件中设定的剪力墙的暗柱最大配筋率是5%,而现行的各规范给出剪力墙主筋的配筋面积时,是以边缘构件方式说明的,没有给出最大配筋率。所以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考虑程序给出的剪力墙超筋的警告信息;如果结构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抗剪承载力不够,就会表现出剪力墙连梁超筋。

3.3变形缝的设置[6][7][8]

(1) 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应当设置在建筑物的下列位置:地基土具有明显的压缩性变化的地方;②建筑物具有复杂平面结构的转折部位;③地下室的边界处;④建筑结构变化处;⑤大尺度的砖石承重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某些位置;⑥高度和荷载均有变化处;⑦地基基础处理方法不同处。

(2) 设置伸缩缝。当建筑的排架结构柱高(从建筑物的基础顶面算起)低于5m时,应当适度减小缩缝间距。

4、结语

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一项涉及到许多考虑因素和设计技术的综合性工作。它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筑业势必向着高层建筑逐渐普及的方向发展,因此国家对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在设计高层建筑的具体结构时,结构工程师必须从结构的安全性能、使用功能、建筑的美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合理运用建筑学理论知识来处理实际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设计出安全合理的高层建筑结构。

参考文献

[1] 黄辉亮. 浅析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选型[J]. 知识经济. 2011(10)

[2] 房国府.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33)

[3] 吴晓琳.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特点[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11)

[4] 张卓.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J].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4)

[5] 张勇.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 价值工程. 2011(11)

[6] 赵海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8)

高层建筑的高度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0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110-01

目前,建筑业投资不断增长的同时,安全事故也不断涌现,在安全事故中,很大程度上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有关,所以我们在加大投资的同时,更应该提高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安全教育,加强质量管理措施,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的屋高设计,施工特点及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高层建筑层高设计

在以往多层建筑的设计中,按照国家有关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层高“米”的不计算面积,因而技术层的层高设计大多数不超过米,而且多为地下室,对高层建筑而言,技术层应该设计多高,才能既满足功能要求,又能充分利用,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和建筑实便,各有不同的技术层高度有米多的,还有标准层的层高倍左右的,究竟哪一个高度更经济,更合理除了参考理论数据外,经过对现场的测量,计算,征求业主意见,与有经验的工程师共同研究,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我认为通行高度管线的净空高度以一米为好,加上管线的占空高度约米左右,技术层框架梁底净空高度应大于米,再加框架梁高度,技术层的设计层,增加建设投资,我们又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如某酒店技术层为米,改为米后,可作为酒店管理工,电工,修理工的工作间,工程部备品配件仓库,及其它部门的库房,加高后的技术层,既利用了空间做办公场所,又便于检修维修,还有利于酒店,其经济价值远远大于所增加的建设投资,技术层的层高计算方法通行高度框架梁高度管线占空间高度,各种管线的占空间高度,计算时要注意保温层厚度,安装间距,支架高度,管线交叉所占高度等,每个建筑的管线数量,管径不同,管线占空高度也不同,要结合实际情况,业主的要求,确定技术层的层高。

二、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规模庞大,功能繁多,系统复杂,建设标准高,所以其施工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1、规模庞大,工期成本高。高层建筑体量大,建筑面积达数大,所需投资往往比较多,这样建设单位的资金压力非常大,资金压力体现在工期成本高,一旦工程延期往往会急剧提高投资成本,降低投资收益。

2、基础埋置深,施工难度大,由于建筑结构稳定和开发地下空间的需要,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都比较深,而深基础施工周期长,施工安全风险大。

3、结构高。施工技术含量高。高层建筑较其它建筑最为显著的区别是高度大。目前高层建筑高度已经达到828M。高度的不断增加和造型的奇特都会增加高层建筑结构施工难度。

4、作业空间狭小,施工组织难度高。高层建筑是垂直向上伸展的建筑,这一特点决定了高层建筑的施工只能逐层向上进行,作业空间非常狭小,施工组织的难度非常高,必须有效利用作业时间和空间,提高施工效率。

5、建设标准高,材料设备来源广。高层建筑多为设计标准比较高的建筑,有些属城市标性的高层建筑,过程线的控制。挂两条线,浇好剪力墙,这是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编号,这样墙体平整度得到了保证,但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为此(1)模板支撑时严格控制好剪力墙的四角,确保四个角的垂直度偏差在最小范围内(2)浇筑混凝土上时,在剪力墙外平面的腰部和顶部挂双线,确保线和模板始终保持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从而达到线性控制的目的。

6、标高线的控制。在每层预控轴线的至少四个洞口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这其中对四个洞口标高自身的准确性要求提高,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同时辅以直径为12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7、工期长,冬雨季施工难以避免。高层建筑体量大,施工周期也长,我国全部竣工的建筑单栋平均工期为10个月左右,规模大的高层建筑施工工期甚至超过2年。

8、材料设备垂直运输量大,高层建筑体量巨大,施工人员上下的交通流量比较大,垂直运输体系的效率对提高施工速度影响极大。

9、功能繁多,系统复杂,施工组织要求高。现代高层建筑往往功能繁多,为了实现建筑功能,系统也就非常复杂,除了建筑结构外,还包含强电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梯系统,消防系统和楼宇自控系统等。

三、施工的控制要点

1、高层建筑“三线”控制。轴线,标高,垂直度类似于建筑物的经络,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

2、垂直度的控制。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控制建筑大数的垂直度,首先应根据大楼柱网布置情况,先将大楼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在安装四人边角柱的模板时,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在保证垂直度100%后,对准模板外边线加固支撑,浇筑混凝土,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条钢线,控制下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应用激光仪加重锤进行双重较险,这样更能增添垂直度的准确性,同时加上内,外双控使高层建筑的竖向投测误差的减小到最低限度。

3、轴线的控制。轴线传递。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因此在结构施工复核轴线无误后,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最长纵横向预埋多块200*200*8MM钢板,在钢板上标出控制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点,二层及以上施工时,以一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200MM方洞,采用大线锤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

四、建筑裂缝的控制

1、尽量避免使用早强高的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实践经验表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增加10kg,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升高1度,高层混凝土用量大,有时还有大体积混凝土,从经济,实用角度宜掺入外加剂,当然掺入外加剂后,要预计对早期强度的影响程度,据此可提请设计科研部门予以探讨和评定。

2、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这样可减少水和水泥用量,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有资料显示:用5-40mm碎石,比用5-25mm的碎石,可减少用水量6-8kg/m3降低水泥用量15kg/m3,用m-2.8的中粗砂比用m=2.3的中粗砂,可减少用水量20-25kg/m3。

3、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二闪振捣,二次抹面,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4、现浇板中的线盒置于上、下层筋中间,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沿预埋管线方向增设钢筋网带,放,抗相结合的措施,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

五、高层建筑钢筋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工程体量大,框架,剪力墙节点多,且节点钢筋相互交叉错综复杂,钢筋布置很多,且节点钢筋相互交叉错综复杂,钢筋布置很密,而这些节点是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部位,应当引起参建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1、高层建筑钢筋的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的位置,相邻钢筋接头的距离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要求,同时重点检查直螺纹接头的形式检验报告,每验收批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级别的性能要求。

2、重点检查剪力墙洞口的加筋和连梁的配筋和钢筋的锚固长度,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框架柱核心区箍筋的加密位置,顶层框架柱,梁的边角,节点钢筋的锚固,当建筑工程有转换层等重要部位构件时,钢筋绑扎成型后应会同设计,监理单位共同进行验收。

参考文献

[1]邓淑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