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教学调研报告

线上教学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教学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线上教学调研报告

线上教学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酒店市场开发与公关宣传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23-0052-04

《酒店市场开发与公关宣传》是酒店管理专业必修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该课程将市场营销公关的基本理论和酒店行业的特点相结合,其内容用于指导酒店业的营销工作。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借助国家首批示范性重点专业建设平台,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探索。

一、课程建设的理念

(一)坚持校企合作开发与设计课程

成立由行业、酒店、学校三方人员组成的《酒店市场开发与公关宣传》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小组。课程建设过程中得到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花园酒店、长隆酒店、东方宾馆、南沙大酒店等企业专家)及南沙大酒店的指导和帮助,他们对课程建设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二)基于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建设课程

分析酒店营销公关部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在执行任务时,由学生分组模拟组成酒店营销公关部,根据部门的组织结构与人员分工,各司其职,开展工作,充分体现职业性;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注重操作技能环节,并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充分体现实践性;积极邀请行业能工巧匠进课堂,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根据行业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开放性。

二、课程内容的开发

(一)确定课程目标

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属性之一。课程组首先对酒店营销公关部门各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广泛调研,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课程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岗位(考虑刚毕业时的岗位,以及未来5~8年职业岗位的变迁),如酒店预订专员、酒店销售代表、市场专员、销售经理、营销总监等,然后分析要完成此典型职业岗位的各项工作任务所必备的知识与能力等素质要求,最后确定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详尽描述要达到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专业能力包括:开展酒店旅行社市场销售业务;开展酒店商务市场销售业务;实施酒店营销公关类调研活动并提交调研报告;根据酒店的定位,准确寻找酒店的客源并对不同的客源实施差异化的策略;编制酒店产品说明书;进行酒店广告宣传的策划与管理;实施酒店赞助活动;组织酒店新闻会;处理酒店公关危机;编制酒店营销公关计划。方法能力包括:自主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并予以实施、协调、总结、归纳的能力。社会能力包括:较强的表达沟通能力和谈判能力;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克服困难能力。

(二)选择课程内容

课程组在对酒店营销公关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情、校情以及学科知识本身的特性,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六大情境)与学习任务。六大情境分别为调研酒店市场、确定酒店整体营销战略、开发酒店市场、策划酒店广告、实施酒店公关活动、编制酒店营销公关计划。对应的工作任务分别为完成本模拟酒店PEST(Politics, Economy,Society,Technology)、SWOT(Strength,Weakness, Opportunity,Threat)及顾客购买行为调研报告,完成本模拟酒店STP(Segmenting,Targeting,Positioning)战略规划,编制本酒店产品说明书,策划本酒店广告、实施本酒店公共活动(任选其一),编制本酒店年度营销公关计划。

(三)组织课程内容

本课程由六大情境构成,实际上,前五大情境学习任务的完成也为第六大情境打下了基础,并且前五大情境体现了营销工作的一般步骤,即在内容的序化上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依据。

三、教学模式设计与创新

(一)践行“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模式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首先,本课程所有的任务都源于实际。对于每个学习情境的每个任务,师生按照“资讯——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与评估”的顺序实施,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过程。此模式突破了“教师讲完所有理论后再让学生课后实践”的安排方式:先由教师讲完一部分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先让学生摸索,然后在学生需要时再适时提供理论的内容组织方式,从而达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三者完美结合。以情境四的具体设计为例进行说明,如表1所示。

(二)多课堂教学,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化”的教学创新

第一,课程组建设了本课程的网络课程平台,网络课程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建有实时交流论坛、聊天室等虚拟社区供学生使用,学生不仅能阅读资料、观看视频,而且能在线提问、在线检测知识等,实用高效的线上虚拟课堂成为线下传统教学的良好补充。第二,课程组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颂雅园餐厅和青年旅馆,开展“颂雅园餐厅定位及广告方案策划”、“青年旅馆产品宣传册设计”,并配合美酒节开展“美酒节宣传促销推广”等学习活动。第三,课程组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开展酒店产品宣传册的设计制作比赛,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与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真实工任务中进行。各种方法手段、多地点教学模式的尝试,使得本课程实现了“课堂是实践点,实践点也是课堂,线上线下为多课堂”的一体化教学。

(三)“目标——策略——评价”一体化课堂教学环节创新

一个优秀的项目设计应由目标、设计方案和评价方案三个部分组成。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情境的不断深入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环节,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也可以由学生独立探索完成某个学习任务。

另外,在教学评价环节,本课程坚持多方评价,过程与结果并重,知识、技能与态度、方法共同评价,力求尽可能帮助学生全面衡量其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水平。详见表2评价单。

(四)“表单护航,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并重”的学习监控创新

为了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表现,课程组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开发了一套严格的学习管理表单,如引导文任务单(见表3)、任务实施进程自查表(略)以及评价单(略)等,这些表单一方面为评价学生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也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与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饶雪梅.高职《餐饮管理》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9(11):14-17,94.

[3]赵志群,王炜波.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2):62-64.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theory Integration Curriculum of “Hotel Marketing Development and Public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ZHANG Ping

(Guangzhou Pany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83, China)

线上教学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市场营销专业 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The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Competition to Enhance

Marketing Professional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WANG Qiuyue

(Business School,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the students involved in the marketing of real national marketing competition, combined with marketing professionals currently teaching theoretical system and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the competition proces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two aspects, summed up the marketing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try to explor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puts forward some innovative ideas marketing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creative ability; marketing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笔者指导所在学院学生团队参加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市场学会、教育部考试中心、工信部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联合主办的“娃哈哈”全国第五届市场营销大赛,获得复赛京津赛区第一名、决赛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团队成员获得个人营销精英奖,我也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作为一名市场营销专业课教师,笔者在辅导学生参与大赛半年多的时间里,感触颇深。竞赛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巩固、创新能力培养、沟通、表达能力提高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1 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根据大赛章程,首先对报名参赛的学生要完成理论素质的测试考试,本着“以老带新、以新为主”的方针,笔者针对大一(下学期)学生报名及其踊跃、但专业知识结构还不完善的现状,特别重视营销大赛初赛笔试的备战,专门针对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点为同学们开设讲座,组织同学们积极复习和备考,最终考试环节要求严格闭卷,为挑选出优秀合格的同学提供了通道,成绩为后续组建团队提供了重要参考。

除了在初赛考试环节对学生理论知识进行了巩固,在大赛后续环节如市场调研环节和策划案撰写等过程中,对于所学到的理论课程如市场调研与预测与SPSS软件应用、商品企划等都有所涉及。市场调查与预测理论课的教学深入进行的专题性研究,针对某一特殊的产品、产业或服务市场进行专题性研究,从调查市场需求、市场潜力、竞争者状况等项目开始,掌握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营销策划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结合企业的营销活动从产品、价格、广告、促销活动等入手设计策划方案。内容和形式上多样化,目的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创新性的思维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

2 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贯穿在备战大赛的过程中对销售实战创新思路开拓、撰写营销策划案、营销之道软件对抗等方面。

本次大赛的销售实战环节贯穿整个赛程,与市场调研报告、营销策划案共同计入到团队总分。笔者带领的北京服装学院“凌云”团队取得了7月份销售量63644元1200箱全国排名第14,8月份销售量38562元783箱全国排名第52和9月份销售量155104元3555箱全国排名第9。在整个实战销售阶段,团队同学们实现连续三期京津地区排名稳居第一的不败神话。

由于大赛指定的销售产品“娃哈哈”在北方饮料市场的认可度远不如南方市场那么高,团队学生们在我的启发下,大胆开拓创新,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实行线上、线下不同产品推广。线上学生们在各个大学的BBS高校论坛上产品信息来推广销售产品,提高在北方大学生群体的认可度;同时还在社区的儿童产品论坛、妈妈论坛上“锌爽歪歪”的产品信息。学生们运用新媒体的超强影响力,在微博和校内上推荐好友和粉丝更多地尝试娃哈哈产品。销售实战环节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种营销体验,学生通过销售实战,体会到了营销工作的苦与乐,这是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体会到了把理论运用到实际的营销中是多么重要。

营销策划案撰写过程中,笔者带领学生结合市场调研的数据,针对问题进行策划。学生们利用暑期时间,在大量调研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将“娃哈哈”现有功能饮料品牌“激活”重新进行了市场细分和定位,并针对新的消费群体提出新包装、新卖点、邀请新的符合定位的广告代言人、开拓新的渠道等策略组合,学生们的“NEW激活”创新策划得到了娃哈哈北京公司的高度认可!

3 增进表达、沟通能力

整个参赛过程中,在市场调研、销售实战和营销策划环节中与消费者、企业方的交流,以及在复赛和决赛环节中与专家评委的表达沟通交流等,学生们沟通表达能力在受到了实战挑战的同时,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初试笔试成绩公布后,笔者与娃哈哈北京公司主动沟通,为营销专业大一、大二同学们进行了《娃哈哈的营销之道》的主题讲座,为参赛学生们搭建了与企业沟通的平台,同学们与娃哈哈品牌之间多了份亲近,为后续暑期销售实战环节以及市场调研、策划方案撰写等方面,保持与娃哈哈北京公司的密切沟通做了非常好的铺垫,最终策划案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也是建立在学生们与消费者和企业的深入沟通和交流基础上创新的成果!

图1 市场营销专业课外实践体系

通过参与到大赛的每一个环节中,不仅仅是同学们在创新思路、团队合作等能力方面收获最大;作为参赛团队指导教师的我,也带领着自己的队伍进行了实战演练,期间的失败或是成功的素材和经验,都为后续创新实践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参考;期间认识的优秀同行,必将保持行业内联系和专业交流;在与凌云团队学生们备战的日子里,我还收获了来自学生们难得的信任和朋友关系,这也是值得珍惜的和最大的收获!

当然,除了组织学生参与到校内、外竞赛中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以外,目前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课外实践活动非常丰富,例如实习基地专业认识实习、时尚行业体验实践、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专题市场调研和营销策划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如图1)。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项目支持:北京服装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专项,项目编号:JG-1217

参考文献

[1] 李叔宁.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探索[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5).

线上教学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气化铁道技术 培养方案 调研报告

中图分陈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280-01

电气化铁道技术是指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运营、维护和施工技术。电力牵引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等诸多优越性,被国家确定为轨道交通牵引动力的技术发展方向。

1 调研目的

为了紧跟电气化铁道技术行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瞄准高端技术岗位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实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深入企业了解当地电气化铁道技术发展情况,企业现有技术人员的学历情况、人才来源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岗位类型(工种)及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成长规律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企业对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变化趋势,为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确定提供基础素材,为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的建设、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和市场检验标准。把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内容及质量。

2 调研方法及内容

为了使调研结果具有广泛性和科学性,采样时将调研对象按行业、企业特点分为三大类,即铁路企业、地铁企业、轻轨企业。本次专业调研采用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主要与企业的主管领导、人事管理部门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座谈,对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方法和步骤,调研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与发展前景,二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三是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及就业岗位。

3 调研结果与分析

3.1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及发展前景

为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铁道部在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将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建设规划目标确定为12万公里,客运专线1.6万公里,电气化铁路7.2万公里。截至2012年底,沈阳铁路局现有54座牵引变电所,7座开闭所、40座分区所、32座AT所,接触网8738.312条公里。电气化铁道除了在铁路干线上应用以外,在城市交通运输包括地铁、轻轨、单轨、干线、工矿运输等方面也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沈阳已建成2条地铁线路,大连、长春、哈尔滨的地铁线路也在建设中。

轨道交通运输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为铁路职业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市场和机会,高职院校担负着为铁路行业和地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3.2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高铁作为高技术、高科技的产物,它的架设和使用需要大量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由于专业性较强,高等人才比较匮乏。按照我国平均每公里铁路需要维护人员20人的标准,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仅维护就需要26360名专业人员。铁路行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人员有大学以上学历的约占62%。按照人保部的要求,“十五”末期这个比例就该达到70%。在“十一五”期间,全国铁路建设系统人才需求量约为50万人,而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约为36万人,缺口达14万人,

我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服务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共识。到2015年前规划建设70条城市轨道线路,总投资逾8000亿元。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全国范围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人员的市场需求呈爆炸式增长态势,以沈阳地铁为例,一号线正常运营每公里要配备60至80名工作人员,全线28公里总人数为2200多人,到远期2020年,沈阳地铁运营里程将达210公里,届时将直接带动近1.7万人就业。

3.3 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主要岗位主要是接触网工、变电所值班员、变电检修工、电气试验工、维修电工等岗位,可拓展的主要岗位为技师、技术员、助理工程师;供电调度员、供电安全监察;车间、部门管理岗位。

接触网工主要承担接触网静态参数测量、设备安装、日常检修、故障分析处理、施工等工作。变电所值班员主要承担变电所设备的巡视、变电所设备的操作、防火防爆急救处理、变电所设备故障应急处理工作。变电检修工主要承担变电设备检修、小修、大修工作。电气试验工主要承担电气交接试验、电气预防性试验、设备故障分析处理、试验设备维修保养等工作。维修电工主要承担电气控制电路安装、检修、低压电器设备故障处理、防火防爆防雷急救处理。

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具备钳工、电工基本操作技能;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常规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接触网运行检修与施工能力及故障处理能力;变配电所值班、运行与检修能力及故障处理能力;电气设备的试验能力;工厂企业电气设备及电力系统线路的安装与维修能力;牵引供电系统调度管理能力。

4 结论及建议

4.1 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调研可知,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应兼顾铁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专业主要面向电气化铁道、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及工矿企业的供电领域运营、施工与管理第一线岗位群,培养掌握牵引供电系统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具有健康的身体与良好的从业素养,胜任接触网运行与施工、变配电所运行检修及电气设备试验、工厂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4.2 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主要课程设置

构建基于电气化铁道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课程体系:

1.专业群技术平台

以培养岗位群所需共性知识、技能、职业素养为基础进行构建,主要由机电类的基础课程组成,包括机械识图、机械基础、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铁道概论、PLC技术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等。

2.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核心岗位为接触网工、变电所值班员、变电检修工、电气试验工、维修电工。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立足职业岗位要求,通过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合理归并工作过程中比较接近的工作领域设置课程,按照工作过程序化知识,开发项目课程。专业项目课程包括: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运行维修与施工、牵引变配电所运营与维护、高电压设备测试、电力监控等。全部为专业核心课程。

4.3 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核心进行课程设置,例如,变电检修--变配电所运行与维护;接触网检修--接触网运行检修与施工;高压设备试验--高电压设备测试;变电所值班--电力监控。

4.4 对专业师资配置的建议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建立1:1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共同完成核心课程的授课任务。

4.5 对专业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按照 “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建设教学型实训基地。

作者简介

周艳秋,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铁道工程系供电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

参考文献

[1] 张桂花,童星.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报告.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0(6).

线上教学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回顾两年来的工作,我想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学习”、“合作”、“发展”。

我很难忘记上学期开学初的一件事。**校长带了实验小学的部分老师来听董玉华老师的课,隔夜,袁校长嘱咐我安排好上课的班级和场地,我答应了并和往常一样打电话给王威虎老师请信息处安排观摩教室的音响。第二天早上,袁校长再次询问我此事,我满口答应.好了!意想不到的是等袁校长、**校长带着一群实验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推开门走进我熟悉的观摩教室时,室内却是一片狼籍:乱七八糟的椅子,纸团遍布的地面,还有面板脱卸的桌子……当实小**等老师伸出手来帮着整理桌椅时,我真的羞愧难当。后来我知道那一次**校长是专门带低年级的老师来看我们上课常规的。**校长没有批评我,袁校长也没有责备我一句,甚至王威虎老师还专门向我致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看两位校长的面孔,不敢回想这件事情。及至和谭文杰老师共事,坐在一个办公室里看着他筹划家长会关照到每一层楼面、每一个教室、每一个教室里的哪怕一只饮水杯的时候,这种内疚和自责更为深刻了。谭老师用一言一行告诉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高低,但要很好地胜任一个岗位的工作首先要“敢于负责”。“责任重于泰山”,就像他自己在述职报告中说的那样要“像南沙群岛的守岛战士一样,每时每刻向祖国母亲报告,这里平安无事。”我想,这种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美德是在工作中获得尊重、信任、合作的基础,是获得人格提升的必修。身边的榜样深深教育着我,也时时提醒着我:汪校长、袁校长、**校长等老一代人的严谨、执着、一丝不苟;陆校长、匡主任、芮主任的勤学善思;李励和殷春艳的锐意进取……他们,始终是我身边最生动的老师。

当然,堪为老师的还有我们各学科的学科主任,因为他们都是各条线上的专家,我在很多学科的进入,都是在他们热情的引领之下,但是我们更多的是相互间的合作,在陆校长的指导下我们着重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主要从作业、集体备课、学科竞赛和活动课程等诸方面勾勒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改期末的作业评比为定期的备课组自查和不定期的学科组作业抽查;改单一的关注期末考试为期中调研和期末考试并重,关注常态下的质量状况;确定和完善了备课组长,启动集体备课组长负责制,制订备课组长职责;完善了学科竞赛制度,每学期按计划正常有效地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本学期配合校长室启动常规调研机制,完成调研综述。

二、搭建了较为宽广的教学研究平台

多层次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坚持正常备课组、学科组、校级、校级以上等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人人参与研讨,在研讨中内化实施理念,完善操作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

两校互动研究机制:每学期坚持按计划与实小老师进行教学研讨活动,利用好两校优势资源,共同打造高水准的研究平台,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各两次,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各一次,每学期正常活动在10次以上。同时确立了“上有观点的课”的理念,每次研究活动都有相关专题,本学期还形成了研究活动综述。

周二校长听课活动:坚持了两个学期每周二“校长听课日”活动,构筑校长与一线教师的“对话”桥梁。

学科主任专题调研:每学期学科主任就本学科的教学情况实施常规调研,并形成一定的书面材料进行交流、商讨和问题解决,促进了学科主任层面的研究,成为推进“学科主任负责制”的有效策略。

三、启动了校本化的新课程研究

当前的教学工作离不开“新一轮课程改革”这一背景,在**校长的引领和帮助下,我们启动了对新课程几个增长点的校本化研究:中小学联合制订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学科改革指导性意见》提升课堂教学实施水平;校本课程以《星空》推动日记作文的教学,以修订两次的《赏读》推进课外阅读,本学期制订了配套现行教材的《思维训练》正在试用之中,制订了《英语口语教程》促进英语口语的训练;综合实践活动汲取了多元智能的主题教学理念进行校本化设计与实施等。当然这些都还刚刚起步,接下来还要进行多元多层的研讨促进逐步完善和改进。

罗列了这么多,只想说一句:教务处的工作离不开所有成员的合作。合作增进了信任和理解,获得了团结与进步。可以说,我们教务处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善于独立工作的个体(大家会在他们的述职报告中看到),但当我们手挽手的时候,更是一支充满战斗力的队伍。

当然,作为教务处,我们和政教处、教科室、教师管理都有密切的合作。每当我想到自己是这样彼此相依的工作链上的一员,就会涌起心底的温暖。我知道,这是我工作不竭的动力源泉。

其实在教务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被日常烦琐的事务淹没(每个学期听课都超过80节,本学期到现在97节,所以我经常奔跑),要想“在忙碌平庸的工作中不磨损一个人的自由精神和艺术气质”、“既能在变化多端的社会中生存,又能坚守自己的精神空间”,那惟有“发展”。我感谢**校长的引领,使肤浅而浮躁的我也能逐步走进教育研究的大门。

也感谢**校长一路的期待、鼓励乃至鞭策,汪校长热心、无私的帮助,使我咬紧牙关走过了将近两个学期,研究工作从一开始方案都难以形成到现在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基本明晰的操作思路、确立了中心研究组、梳理了将进一步重点研究的问题、在课题主页上增设了“点点滴滴”(案例反思)和“我的教育故事”两个栏目以更贴近我们日常教学的质的研究。当然,这也是刚刚起步,但参与课题研究使我以往很多模糊的感性认识逐渐清晰起来,增强了原认知能力和工作中理性思考的含量。学会“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反思”,“让研究成为我们的工作方式,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成为我潜意识的追求。朱小蔓博士前不久在中央教科所青年读书会上谈到自己的学习与反思时,发出这样的呼唤:“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她说:“人为什么要读书学习,我们为什么需要学术中文

化的力量,是因为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命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的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由此我想到当我们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徘徊、焦虑甚至煎熬的时候,也许我们正在逐步走近或构建或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研究给了我辛苦、忙碌、平凡的工作以无怨无悔的一个理由。

线上教学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自2010年开始,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将“汇编语言”和“接口技术”课程合并成“汇编与接口技术”,要求在原有两门课程内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重新优化新课程的教学方案,并要体现出课程的先进性。因此如何规划课程内容,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就成了设计和规划新课的关键。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证实所采用的教学方案是有效的。

一、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规划

在总结以往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我们对新课程的规划达成了共识,即坚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内容规划方式。[1]

1.汇编语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汇编语言教学要加强对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认识,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指令和硬件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便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汇编语言仅靠书面作业是很难深入理解指令的内涵和掌握程序设计技巧的,要坚持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这个过程,尽快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达到此目的,我们在涉及指令的第一次课后就安排了汇编语言调试工具debug的实验;并随后要求学生对每条指令和课堂上讲过的程序(包括作业)在debug或dos环境下进行测试,观测变量和标志位的变化。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很快掌握了汇编语言的基本内容和程序设计方法。

2.接口技术要坚持以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

坚持以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就是在学生掌握必要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以问题为核心、以案例为基础设计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2]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各章节的特点设计了很多教学案例,包括定时器控制蜂鸣器发声案例、定时器产生日时钟案例、定时器产生pwm波形案例、并口控制步进电机案例、并口在0或1方式下交换数据案例、中断控本文由收集整理制器与并口或定时器结合的中断控制案例、微机之间串口通信案例、rs485方式通信案例、ad0832多目标同时控制案例等。通过对以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的实践,感受到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问题的热情提高了,掌握课程内容的能力增强了,同时学生对硬件课程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当今需求,而课程内容的更新也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将新技术pci总线和usb总线引入到教学中来,使传统的课程赋予了新的内涵。[3]

pci总线和usb总线的引入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层面,要针对学生在理解时序控制和总线协议中存在的困难开展教学活动;重点加强对pci和usb总线协议的理解,并结合传统的eisa总线分析pci总线与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分析总线“桥”的作用和工作原理。虽然这部分内容没有开展实验,但它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专题讨论,学生对新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二、接口教学要强化关键知识点的理解

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知识点是学好课程的关键,也是引导学生深入思维、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1.强调in和out指令与硬件的互动关系

在接口的控制中常用的两条指令是in和out。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这两条指令执行过程中如何会引起接口信号的变化,从而引起cpu与io之间的数据交换。为使学生建立软硬件之间的互动概念,应重点讲清楚in和out指令的三个基本要素;即in和out指令在执行过程中,首先cpu会将指令中涉及到的端口地址送到地址总线上,译码后选定要操作的端口;同时会产生/ior或/iow有效控制信号,控制数据的流向;此时out指令会把数据送到数据总线上,而in指令会从数据总线上获取数据。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能深入理解软硬件的互动机制,为接口的设计奠定基础。

2.注重对中断控制器8259端口寻址方式的理解

中断控制器8259内涉及到了十多个端口,但片内地址只有一根线a0,如何用一根片内地址线寻到那么多的端口呢?学生很难理解这个问题。为了讲清楚这些概念,可以结合8259采用的端口译码片内地址a0、特征位、初始化顺序、先送地址后数据等多种寻址方法,并结合其他接口芯片的寻址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深入理解8259的端口寻址过程及特点。通过对该知识点展开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接口中的所有寻址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接口电路的设计也是有帮助的。

3.加深对dma主从模式下ior\、iow\、memr\、merw\信号的两面性特征的认识

无论是cpu还是dma,都可以完成存储器与io之间的数据传输。实际上,在存储器与io交换数据时,作为当事的双方并不关心谁在控制它们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只要满足总线数据读写时序,存储器和io就可以完成数据交换。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dma能模仿cpu对总线的读写控制时序,自然也就能达到数据交换的目的,只不过cpu是通过软件方法实现,而dma则是通过硬件方法实现。因此在教学中应强化对dma的四个信号(ior\、iow\、memr\、merw\)在主从模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仔细分析cpu控制下完成存储器与io交换数据的机理以及dma模拟这些过程所必需的硬件信号和它们在不同模式下的作用。这不仅能使学生容易理解dma的工作原理,而且也能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设计中软件和硬件互相替代规则的认识,为设计计算机系统中的主控器提供很多思路。

4.从ad转换器的查询和中断方式来看软硬件的相互配合

任何接口的数据交换都包含查询和中断两种方式。查询方式的本质是通过in指令来获取ad转换结束的状态信息。由于ad转换结束线一般是非三态的,所以需要在数据总线和ad转换结束状态线之间接入三态门。在用in指令查询转换结束状态时,ad转换结束的状态与总线瞬间接通,从而可通过数据总线获取ad转换结束状态的信息。中断方式获取转换结束的状态与查询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它需要通过一根硬信号连接到中断控制器上,同时要解决中断发生的随机性问题,并按一定的格式编写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查询和中断方式在软硬件设计上的差别清楚地说明了这两种数据交互方式在原理上的差别,教学中应注重说明不同方式下软硬件搭配问题,使学生掌握不同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

5.挖掘接口芯片应用的潜能

接口技术可供挖掘的知识点很多,比如用定时器产生频率和占空比可调的pwm波形,就是接口芯片的应用拓展问题。可根据定时器方式1和方式3的特点,将定时器0选用方式1,定时器1选用方式3,定时器1的输出out接在定时器0的gate上,生成的pwm波的频率由定时器1的输出频率决定,pwm波的低脉冲部分由定时器0的定时时间决定,只要改变定时器0和定时器1的时间常数就可以改变pwm波的频率和占空比,从而输出频率和占空比可调的pwm的波形。通过类似知识点的扩展,开拓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也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全面开展研究性教学

全面开展研究性教学是课程建设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包括研究性理论教学与研究性实验教学。前者以专题报告、调研报告、研究报告和小论文为主,后者以研究性实验为主。

在研究性理论教学方面,除了结合现有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题目外,还结合新技术设计了另一些题目,例如i2c总线和spi总线时序的特点及时序产生方法、i2c总线的读写时序与pci总线的读写时序之间的特点分析、pci总线和usb总线应用技术的新进展、pci总线与传统的系统总线的区别和相关的应用实例分析等。在研究性实验教学方面,我们结合实验平台和扩展实验平台设计了许多实验题目,例如i2c接口的存储器访问实验、i2c接口的rct时钟控制实验、spi接口的eeprom访问实验、音乐播放器实验、带图标显示的交通信号灯实验、竞赛抢答器实验、远程电机控制实验、恒温控制实验、风扇演示系统实验、串口小键盘音乐通信实验、定时猜数游戏实验、基于采数计时控制的交通灯模拟系统实验、基于串口的多功能播放器实验、警报系统实验、秒表设计实验、数字闹钟实验、电子琴实验等。

研究性实验给课程带来了很多生机,在业余时间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以组为单位在实验室里讨论和完成自己的实验。学生对这些实验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多年来学校一直采用开卷考试,强调以应用为导向的试题内容,并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的比例,使平时努力得到认可。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比例是:考试成绩占50%,平时作业占15%,平时实验占15%,研究性实验占15%,专题研究报告占5%。采用这种考核与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平时就注重对自身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