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设计的典型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动机;安装调试;故障;控制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7-0182-04
1 概述
在工程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完成之后,通常要对电动机及其所带的机械作单机起动调试。调试运行设备是在施工单位人员的操作下,按照正式生产或使用的条件和要求进行较长时间的工作运转,与项目设计的要求进行对比。目的是考验设备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的质量,验证设备连续工作的可能性,对设备性能作一检测,并将检测的数据与设备制造出了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对设备工程的质量作出评价。在实际工作中设备的试运行往往会碰到意想不到的异常现象,使电动机起动失败而跳闸,较大容量的电动机机会便多一些。为了便于事后分析,而电机起动之前,我们就应做好事前准备工作(尤其是大型电动机更需要重视),并对检查的结果加以分析。
2 电动机起动前的检查与试运行检查
2.1 启动前的检查
2.1.1 新安装的或停用三个月以上的电动机,用兆欧表测量电动机各项绕组之间及每项绕组与地(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测试前应拆除电动机出线端子上的所有外部接线。通常对500V以下的电动机用500V兆 欧表测量,对500~3000V电动机用1000V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按要求,电动机每1KV工作电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1MB・Ω,电压在1kV以下、容量为了1000kW及以下的电动机,其绝缘电阻应不低于0.5MB・Ω。如绝缘电阻较低,则应先将电动机进行烘干处理,然后再测绝缘电阻,合格后才通电使用。
2.1.2 检查二次回路接线是否正确,二次回路接线检查可以在未接电动机情况下先模拟动作一次,确认各环节动作无误,包括信号灯显示正确与否。检查电动机引出线的连接是否正确,相序和旋转方向是否符合要求,接地或接零是否良好,导线截面积是否符合要求。
2.1.3 检查电动机内部有无杂物,用干燥、清洁的200-300kPa的压缩空气吹净内部(可使用电吹风机或手风箱等来吹),但不能碰坏绕组。
2.1.4 检查电动机铭牌所示电压,频率与所接电源电压、频率是否相符,电源电压是否稳定(通常允许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为±5%),接法是否与铭牌所示相同。如果是降压起动,还要检查起动设备的接线是否正确。
2.1.5 检查电动机紧固螺栓是否松动,轴承是否缺油,定子与转子的间隙是否合理,间隙处是否清洁和有无杂物。检查机组周围有无妨碍运行的杂物,电动机和所传动机械的基础是否牢固。
2.1.6 检查保护电器(断路器、熔断器、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等)整定值是否合适。动、静触头接触是否良好。检查控制装置的容量是否合适,熔体是否完好,规格、容量是否符合要求和装接是否牢固。
2.1.7 电刷与换向器或滑环接触是否良好,电刷压力是否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2.1.8 检查启动设备是否完好,接线是否正确,规格是否符合电动机要求。用手扳动电动机转子和所传动机械的转轴(如水泵、风机等),检查转动是否灵活,有无卡涩、摩擦和扫膛现象。确认安装良好,转动无碍。
2.1.9 检查传动装置是否符合要求。传动带松紧是否适度,联轴器连接是否完好。
2.1.10 检查电动机的通风系统、冷却系统和系统是否正常。观察是否有泄漏印痕,转动电动机转轴,看转动是否灵活,有无摩擦声或其它异声。
2.1.11 检查电动机外壳的接地或接零保护是否可靠和符合要求。
2.2 电动机试运行过程中检查
2.2.1 启动时检查
2.2.1.1 电动机在通电试运行时必须提醒在场人员注意,传动部分附近不应有其它人员站立,也不应站在电动机及被拖动设备的两侧,以免旋转物切向飞出造成伤害事故。
2.2.1.2 接通电源之前就应作好切断电源的准备,以防万一接通电源后电动机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时(如电动机不能启动、启动缓慢、出现异常声音等)能立即切断电源。使用直接启动方式的电动机应空载启动。由于启动电流大,拉合闸动作应迅速果断。
2.2.1.3 一台电动机的连续启动次数不宜超过3~5次,以防止启动设备和电动机过热。尤其是电动机功率较大时要随时注意电动机的温升情况。
2.2.1.4 电动机启动后不转或转动不正常或有异常声音时,应迅速停机检查。
2.2.1.5 使用三角启动器和自耦减压器时,软启动器或变频启动时必须遵守操作程序。
2.2.2 试运行时检查
2.2.2.1 检查电动机转动是否灵活或有杂音。注意电动机的旋转方向与要求的旋转方向是否相符。
2.2.2.2 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对于380V异步电动机,电源电压不宜高于400V,也不能低于360V。
2.2.2.3 记录起动时母线电压、起动时间和电动机空载电流。注意电流不能超过额定电流。
2.2.2.4 检查电动机所带动的设备是否正常,电动机与设备之间的传动是否正常。
2.2.2.5 检查电动机运行时的声音是否正常,有无冒烟和焦味。
2.2.2.6 用验电笔检查电动机外壳是否有漏电和接地不良。
2.2.2.7 检查电动机外壳有无过热现象并注意电动机的温升是否正常,轴承温度是否符合制造厂的规定(对绝缘的轴承,还应测量其轴电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最高容许温度和最大容许温升见表1。
2.2.2.8 检查换向器、滑环和电刷的工作是否正常,观察其火花情况(允许电刷下面有轻微的火花)。
2.2.2.9 检查电动机的轴向窜动(指滑动轴承)是否超过表2的规定。测量电动机的振动是否超过表3的数值(对容量为40kw及以下的不重要的电动机,可不测量振动值)。
3 电动机发生故障的原因分析
电动机发生故障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类:
3.1 故障外因
3.1.1 电源电压过高或过低
3.1.2 起动和控制设备出现缺陷
3.1.3 电动机过载。
3.1.4 馈电导线断线,包括三相中的一相断线或全部馈电导线断线。
3.1.5 周围环境温度过高,有粉尘、潮气及对电机有害的蒸气和其它腐蚀性气体。
3.2 故障内因
3.2.1 机械部分损坏,如轴承和轴颈磨损,转轴弯曲或断裂,支架和端盖出现裂缝。所传动的机械发生故障(有摩擦或卡涩现象),引起电动机过电流发热,甚至造成电动机卡住不转,使电动机温度急剧上升,绕组烧毁。
3.2.2 旋转部分不平衡或联轴器中心线不一致。
3.2.3 绕组损坏,如绕组对外壳和绕组之间的绝缘击穿,匝间或绕组间短路,绕组各部分之间以及换向器之间的接线发生差错,焊接不良,绕组断线等。
3.2.4 铁芯损坏,如铁芯松散和叠片间短路。或绑线损坏,如绑线松散、滑脱、断开等。
3.2.5 集流装置损坏,如电刷、换向器和滑环损坏,绝缘击穿。震摆和刷握损坏等。
4 电动机起动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以典型电路,即其一次回路的短路保护是使用断路器QF(或熔断器),控制电器接触器K,热继电器FT作过载保护(有时FT接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回路中)为例,来介绍电动机起动失败的异常现象,并分析其起动失败的原因及采取的对策。
4.1 电动机的控制与保护
4.1.1 电动机一起动立即跳闸,即瞬时跳闸
断路器QF瞬动跳闸,会使人怀疑是否发生了短路故障,一般而言,设备安装完毕,在有关的开关柜内先将导电物等清除干净,再作绝缘耐压试验,各部位都符合要求后方可带电试车。所以短路故障可能较少,而且凡发生短路故障均有迹象可查,或有火花,或有焦烟气味,同时兼有异常声音,事后再作绝缘试验,能发现绝缘已损坏。最迷惑不解的是一切都好,但断路器仍然发生瞬动跳闸,此时应确认断路器选择的脱扣电流值是否合理。如40KW的电动机,其额定电流约80A。在选择用断路器时,选用脱扣电流100A似乎可以了,而且瞬时电流倍数为10,可达1000A,足以躲开电动61N的起动电流,似乎不应该有问题。但如果考虑下列因素之后,原因便清楚了。
4.1.2 降压起动失败跳闸
降压起动失败跳闸有两种情况,两种情况成因是不同的。
4.1.2.1 在未切至全电压时即跳闸这种情况往往是电动机端电压不足造成的,此时从监测到电压情况便可判断。造成端电压过低的原因是:一方面可能是变电所至配电室供电线路过长,另一方面可能是降压电抗(或电阻)值偏大,致使电动机端电压过低,起动转矩不足以克服负荷转矩,电动机如堵转一般,电流始终不衰减,热保护到时动作跳闸,起动失败。
如果是供电线路过长可设法用电容补偿方法,提高配电室母线电压。当然电容器应是可调节的,以免电动机停机时母线电压过高。
如果是电抗过大,则设法减小电抗值,使得母线电压与电动机端电压均有妥当的数值,各方面工作都正常。
4.1.2.2 降压过程是成功的,在投切至全电压运行时跳闸在电动机从降压阶段至全电压工作的切换过程中,有一供电间隙(如y-起动),此时因电动机内有乘磁,它的电磁场的情况与停机是不同的,有自己的极性方向,类似发电机。当合至电网时由于相位不一致,有时会造成大的冲击,其电流甚至会超过会电压起动的情况,出现意料不到的断路器过流动作,或接触器失压跳闸。这种状况往往是有时起动能成功,有时起动要失败,有很大的偶然性。成功的原因是两个相位接近或完全相同,相位差就很小,二次起运冲击电流很小,起动便能成功。
这种情况,100kw以上的电动机发生的较多,因为其乘磁能量大。遇到这种情况应使用电抗器降压,用短路电抗来达到全电压起动目的。其过程中间没有供电间隙,就不会产生上述情况。
4.1.3 短延时跳闸
电动机起动过程中,跳闸时间不足1s的为短延时跳闸。其异常现象不多见,上述熔断器不良是其中之一。另外,带有接地保护的断路器,其漏电动作整定值偏小,因电动机的馈赠电线路在敷设中绝缘受伤,漏电流值偏大,有时会导致接地保护动作。为防止误动作,接地保护通常有0.2~0.5s的短延时,此时,便反映为短延时动作跳闸。这种情况在新线路上不易发生,在旧的线路上此类故障比较多,一般而言,通过绝缘检查是能发现此故障的。
此外,短延时跳闸原因是上一级保护错误动作。如图1所示,QFl的整定值是正确的,而QF整定值比QFl大,但有Mn等电动机负荷的存在,当M1起动时,有6IN起动电流存在,QF保护越级动作,此往表现为短延时,同时Mn等电动机也从运行中跳闸,表象很清楚,很容易识别。对策是提高QF的整定值。
4.2 电动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异步电动机的故障可分为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两类。机械故障如轴承、铁心、风叶、机座、转轴等故障,一般比较容易观察与发现:电气故障主要是定子绕组、电刷等导电部分出现的故障。由于电动机的结构型式、制造质量、使用和维护情况的不同,往往可能出现同一故障有不同外观现象,或同一外观现象引起不同的故障。因此要正确判断故障,必须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分析。然后进行检查与测量,找出故障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排除。
4.2.1 调查
首先了解电机的型号、规格、使用条件及使用年限,以及电机在发生故障前的运行情况,如所带负荷的大小、温升的高低、有无不正常的声音、操作情况等等,并认真听取操作人员的反映。
4.2.2 察看故障现象 察看的的要按电机故障情况灵活掌握,有时可以把电动机上电源进行短时运转,直接观察故障情况,再进行分析研究。有时电机不能上电源,通过仪表商量或观察来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把电机拆开,测量并仔细观察其内部情况,找出其故障所在。
4.3 电动机运行中的监视与维护
电动机在运行时,要通过听、看、闻等及时监视电动机,以期当电动机出现不正常现象时能及时切断电源,排除故障。具体项目如下:
4.3.1 听电动机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是否正常。电动机正常运行时,发出的声音应该是平稳、轻快、平均、有节奏的。如果出现尖叫、沉闷、摩擦、撞击、振动等异声时,应立即停机检查。观察电动机有无振动、噪声和异常气味电动机若出现振动,会引起与之相连的负载部分不同心度增高,形成电动机负载增大,出现超负荷运行,就会烧毁电动机。因此,电动机在运行中,尤其是大功率电动机更要经常检查地脚螺栓、电动机端盖、轴承压盖等是否松动,接地装置是否可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噪声和异味是电动机运转异常、随即出现严重故障的前兆,必须随时发现开查明原因而排除。
4.3.2 通过多种渠道经常检查。检查电动机的温度及电动机的轴承、定子、外壳等部位的温度有无异常变化,尤其对无电压、电流指示及没有过载保护的电动机,对温升的监视更为重要。电动机轴承是否过热,缺油,若发现
轴承附近的温升过高,就应立即停机检查。轴承的滚动体、滚道表面有无裂纹、划伤或损缺,轴承间隙是否过大晃动,内环在轴上有无转动等。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现象,都必须更新轴承后方可再行作业。注意电动机在运行中是否发出焦臭味,如有,说明电动机温度过高,应立即停机检查原因。
4.3.3 保持电动机的清洁,特别是接线端和绕组表面的清洁。不允许水滴、油污及杂物落到电动机上,更不能让杂物和水滴进入电动机内部。要定期检修电动机,清洁内部,更换油等。电动机在运行中,进风口周围至少3m内不允许有尘土、水渍和其他杂物,以防止吸入电机内部,形成短路介质,或损坏导线绝缘层,造成匣间短路,电流增大,温度升高而烧毁电动机。所以,要保证电动机有足够的绝缘电阻,以及良好的通风冷却环境,才能使电动机在长时间运行中保持安全稳定的工作状态。
4.3.4 要定期测量电动机的绝缘电阻,特别是电动机受潮时,如发现绝缘电阻过低,要及时进行干燥处理。
4.3.5 对绕线式电动机,要经常注意电刷与滑环间的火花是否过大,如火花过大。要及时做好清洁工作,并进行检修。
4.3.6 保持电动机在额定电流下工作电动机过载运行,主要原因是由于拖动的负荷过大,电压过低,或被带动的机械卡滞等造成的。若过载时间过长,电压过低,或被带动的机械卡滞等造成的。若过载时间过长,电动机将从电网中吸收大量的有功功率,电流便急剧增大,温度也随之上升,在高温下电动机的绝缘便老化失效而烧毁。因此,电动机在运行中,要注意检查传动装置运转是否灵活、可靠:连轴器的同心度是否标准;齿轮传动的灵活性等,若发现有滞卡现象,应立即停机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运行。
4.3.7 检查电动机三相电流是否平衡,其三相电流任何一相电流与其他两相电流平均值之差不允许超过10%,这样才能保证电动机安全运行。如果超过则表明电动机有故障,必须查明原因及时排除。
关键词: 商务社区,外部空间,宜人尺度,城市肌理,提炼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商务区”向“商务社区”的转变
上海新增的5个商务园区,其中4个分别位于崇明、金山、松江、青浦,均处于上海中心城近郊及远郊区位。枫泾商务园区位于金山区,是几个商务区中距离市区最远的。从城市发展定位来说,具有门户特征,从城市形象和空间特征方面与城市中心区商务区,例如陆家嘴、五角场等商务区有着明显的不同。
近几年,上海新型产业园区或商务园区已经渐渐进入了转型的过程,由单一的产业功能,逐步转向功能混合型商务区;从空间形态上,由封闭式的园区转向开放式的城市空间;由粗放的厂区式的空间规划逐步转向注重城市外部空间品质;在配套服务和城市功能上,从单一的办公功能或办公结合少量职工宿舍的模式,转向为更注重工作人群在商务区工作、生活的感受,逐步形成人群生活、休闲、娱乐设施配套的社区。
远郊商务区特点
区位交通特点
枫泾国际商务园区位于朱枫公路以西,蒲泽塘以南的城镇建设区,用地面积约4.8平方公里,紧邻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枫泾古镇。枫泾商务区距离上海市中心直线距离约55公里,没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只能依靠公路和铁路。相对市区的商务区来说,远郊型商务区的辐射范围就比较有限,外部交通压力不大,主要服务于园区及周边范围的人群。
城市功能特点
枫泾国际商务园区紧邻古镇和新镇,从功能上来讲,对于现状周边城区缺乏的公共服务、中高端休闲娱乐,商务区是补充老城功能、服务整个枫泾镇的综合区。
城市空间特点
远郊型商务区的周围往往是农田或村庄,生态环境较好,地域相对辽阔,商务区好似一个岛屿,无论从功能和空间上都体现独立的特点。基于枫泾商务区的大区位和周边情况,商务区的西侧是现状农田和村庄,东侧是老城区和规划的新城区,作为一个新型的远郊商务区,其应具备开放、便捷到达、宜人尺度、混合功能、空间连续的城市空间特点。
人性化的商务社区尺度探究
城市设计主要是针对外部空间的设计和控制。我们从城市特征和空间尺度量方面具体探讨下城市空间尺度。在这几个方面同时比较国内外几个已建成商务区案例,如新加坡商务园区、上海花桥商务园区。
城市空间特征---江南水乡,尺度
枫泾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枫泾古镇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作为枫泾商务园区,江南特色、水乡尺度是我们做城市设计时候的重点研究课题。我们提倡通过科学的研究手法对城市元素的提炼和转译,而非简单的拷贝和抄袭。
我们以古镇的城市肌理为原型,进行细致深入的城市要素分析,其中包括:
多层次的空间组合
外部、内部绿化景观空间丰富性、均好性
宜人步行开放系统连贯性、通达性
公共空间、节点趣味性、标志性
滨水空间多样性,行为习惯延续
丰富的交往交流平台
混合功能,活力城市.
通过对水乡城市要素的提炼,通过转译的方式,将城市本有特点、精髓和品质体现在商务区设计中。
城市空间尺度研究
如何才是符合地域特点、宜人的尺度呢?通过几个商务区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对几种不同类型的商务区尺度做了比较。
花桥商务区特色是“陆家嘴”形态,即以高层建筑聚集为特色,高层建筑基本在80-120米。园区内部道路和建筑高度形成了1:10以上的街宽比例,让人在其中有压迫感;但园区外部空间由于建筑裙房较矮,道路宽,反过来形成了约3:1的街宽比,使人在道路上感觉较为空旷。加上园区绿地较少,主要以硬质广场为主,故花桥商务区具有都市商务区的空间特点。
新加坡商务园区城市空间相对尺度较小,部分建筑高度在30-60米,道路尺度基本控制在1:1—1:1.5的比例,绿化覆盖率较高,形成了“花园式”的特色。
经过比较之后,对于设计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枫泾商务区,主要针对几个方面:城市道路尺度、建筑退界、城市街道与立面比例、街坊尺度大小、公共空间、绿地尺度及服务半径。
绿地系统
设计结合现有城市绿地,增加2处城市公园,并根据人的出行范围、时间设置多层级绿地系统。
空间要素 面积(平方米) 服务半径(公里)
城市公园 20000-50000 1
片区绿地 10000-20000 0.5
组团绿地 5000-10000 0.2
街区内部绿地 1000-3000 0.1
道路及河道绿化
区域内河道以及道路绿化是重要的空间骨架,也是人行、车行的重要空间。
空间要素 绿化带宽度(米) 河道/道路宽度(米)
滨水绿化 主要绿化 20 28-40
次要绿化 10 10—20
道路绿化 主要绿化 10 30-40
次要绿化 5 18-20
公共空间
考虑到商务区的独立性,从社区的角度考虑,分层级的设置尺度适宜的公共广场,为不同类型的人群和不同功能需求的城市活动提供场所,并且设置一定的服务半径,使人群能够便捷的、在步行可达的范围内抵达。
空间要素 面积(平方米) 服务半径(米)
城市广场 5000-8000 500-1000
组团广场 500-2000 200-500
街角小广场 300-1000 100-200
水系统
水系统主要是对现状水系的梳理,尊重原水系脉络,在一些重要的区域适当引入,使商务区形成鱼骨状的水系脉络。
空间要素 宽度(米) 服务距离(公里)
河道 40 1.5
28-30 0.3-0.5
10—22 0.2-0.3
道路尺度优化
在规划道路路网确定的前提下,设计考虑小尺度城市空间,将道路断面在红线范围内进行优化,将以生活功能为主的城市支路单条车道宽度设计为3米一条,公交车道保证3.5米一条,一方面可以增加更多的步行、绿化空间,另一方面能减少通行车速,使生活功能道路更适宜人的步行。
建筑高度及退界
城市设计的时候特别考虑了商务区高度与古镇的保护范围的关系,大部分建筑高度都在24-50米,局部最高建筑80米。保证了区域的街道与建筑比例基本在1:1,1:1.3,局部1:2.5。
城市设计与控详的结合及设计落实
当城市设计方案确定后,可以将必要的数据和理念通过科学的转译方式,将其落实到附加图则中,成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土地出让文件的附件。未来土地分期分批出让,并有不同的设计单位进行后期的建筑设计,但是总体的城市空间尺度和要素都能得以落实,既保证了城市设计的精髓,也兼顾了各个地块的自由发挥。能够成为可控的、落地的城市设计。
作者简介:戚毅君 ,中国美术学院 学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硕士;德国SBA公司 规划部项目经理;
主要主持项目:
上海枫泾国际商务区城市设计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是历史与社会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指导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的最根本依据。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是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编制的、系统反映历史与社会这门全新的综合学科的教学用书,它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的具体化。
2.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材的使用和开发上,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因为课程结构的国际性和内容的开放性,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足够的发挥空间。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师应多方创造性地开发教学素材,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所以,从事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老师,要摈弃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教师只有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重组再创造,并不断开发新的教学素材,才能使教学达到新的境界。
3.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编写的依据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2-5和2-7,即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和世界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下,人们在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营建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第六课《文明的中心――城市》中的一目内容。教材介绍了日本科技城――筑波在建设舒适环境方面的经验,并借此归纳出舒适生活环境的主要标准。
【案例描述】
我在进行《营建舒适的生活环境》一目内容教学时,尝试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法一:完全按照教材体系开展教学
按照教师教学用书的建议,《文明的中心――城市》的教学时间为2课时。因此,我将第一目《国际大都市》与第二目《营建舒适的生活环境》合为一课时。在阐述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在对外贸易、资金流动、国际会议和民间往来上的主要表现并展示其他国际大都市的风采之后,我转入第二目《营建舒适的生活环境》的教学,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小组讨论筑波是如何营建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在学生充分讨论、思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完成下列表格。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小组探究:筑波的城市建设对其他城市建设有哪些启示呢?
教法二:基于课标,创造性地开发教学素材进行课堂教学
[第一步]认识温州: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温州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分别是什么地方。分析这些图片所代表的事物,结合已学知识和学生对温州的了解,复习归纳城市的特点。在交通便利、商业繁荣、经济发达、文化丰富、环境舒适五个特点中,凸显环境舒适这个特点,导入新课教学。
[第二步]生活感受:请学生睁大“火眼金睛”,来找一找我们居住的城市――温州在营建舒适的生活环境方面的不足,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不方便。在学生踊跃发言后,启发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舒适的生活环境应该是怎样的?
[第三步]他山之石: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小组讨论:筑波为什么会成为人们向往和乐居的城市?学生在探究、合作的基础上发言并归纳筑波舒适的生活环境的主要体现和主要措施。考虑到筑波作为日本小城,学生缺乏认识,且资料匮乏,我补充了厦门这座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城市的相关资料、图片,进一步印证舒适城市的基本特点。
然后,第二次启发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舒适的生活环境应该是怎样的?
[第四步]学生实践:首先请学生围绕着如何把温州建设成为一个舒适、宜于人居的城市这个话题献计献策,为我们的城市建设积极建言。
其次,要求学生为温州营建舒适的人居环境、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或广告语。
【案例反思】
教法一只是按照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也比较传统,教学过程侧重于知识的落实,学生虽然参与了学习,但学习热情较为低落。可以说,教师基本上是在“教教材”。而教法二中,筑波仅仅是温州在营建舒适生活环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可借鉴的一个案例,通过对典型实例筑波的分析,重点突出了其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布局、便利的生活条件、丰富的文化活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睦友好的邻里关系等,表现了人类对城市设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描绘并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生活城市的状况;联系生活经验,从不同的侧面描述城市的特点;通过学生的小组学习,分析筑波作为现代城市的特点,并思考如何营建舒适的生活环境,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开设学生论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温州的城市建设献计献策;要求为温州营建舒适的生活环境设计一条标语,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样的设计,既是对教材的深入挖掘,也是基于课标的教学素材的创造性开发。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搜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历史环境指与土地密切相关的文化遗产所构成的、一定范围的整体物质环境,在日本学界称为“历史风土”。日本的《古都保存法》中将“历史风土”定义为:“在历史上有意义的建造物、遗迹等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已成为一体,具体体现并构成了古都传统和文化的土地状况”。该定义也反映了历史环境是一个包含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历史村落、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风貌区等范畴的中观概念。历史环境保护指从单体文物保护出发,保护历史建筑(群)、传统街巷、历史街区,以及与之形成整体的自然环境和场地特征,对可能有损于历史环境空间品质和景观特色的建设项目实施规划控制,进而保护城市的独特个性和魅力场所,增加城市的吸引力。由此可见,历史环境保护与城市设计基本属于同一维度和同层视野的规划设计工作。进一步可以认为,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可以看作是带有历史保护目的的城市设计,而城市设计也可看作是历史环境保护与更新的具体工作操作方式。从城市设计的视野解读历史环境保护问题能够具有更强的实操性,特别是对于以更新为目的的复兴型保护。
二、城市设计视野中复兴型保护案例——美国查尔斯顿经验
1931年,位于南卡罗来纳的查尔斯顿(Charleston)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历史地段(HistoricDistrict)。与之前的保护方式相比,不仅是保护空间上的又一次扩展,也是建筑遗产保护第一次上升至城市设计视野,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维护社区历史特色为目标的整体性思路的体现。以查尔斯顿为代表的历史地段保护方式,即对于社区和整体历史环境的保护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美国国家历史场所登陆制度中将历史地段定义为:“一个可以用地理区域——包括城市或乡村,面积大小不定——来定义的一系列场所、建筑或构筑物组成的具有一定意义的集合。这些场所、建筑或构筑物在美学上代表了历史空间和物质的演变,或者与特定历史事件相关联。”大多数情况之下,历史地段往往是一个社区。查尔斯顿的历史地段保护中采用了用地控制(LanduseControl)的方式,重视区域的整体性和不同个体综合的效果,更重要的创新在于查尔斯顿历史基金会最早建立了用于建筑遗产保护的循环基金(RevolvingFund)。该基金会将一部分筹集的固定资金用来购买历史建筑,对其外立面进行修复,将室内的修缮和装饰权留给业主,然后在市场上出售、回收同等数额的资金,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种非营利性的保护市场机制。该基金模式在后来的欧美的保护活动中广为应用,收效丰厚。介于以上的成功创新,地方历史地段(LocalHistoricDistrict)已成为近日美国建筑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主要保护模式。美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自始就具有基于民间力量的保护特征。美国当代保护体系既有联邦的历史登录制度,也有历史保护国民信托这样的全国范围的私人组织,是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重作用。美国保护活动的民间特性由其特殊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所决定。美国是市民社会(CivilSociety)的典型,公共参与基于公民在契约、道德、经济、社会和政治关系中的共同性(Mutuality),体现出了一种公共道德标准。美国市民社会的一大特色就是民间组织繁多,这些组织自然成为了美国遗产保护运动的推动者。而美国遗产保护的公共参与主要通过各种非营利组织来进行,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各种社区组织。社区组织不具有行政职能,但对居民个人而言却具有地方性,代表了社区的自我意识。很多社区本身还建有社区基金会,设有专项保护和循环基金,为社区历史遗产保护提供资助。社区基金会和其他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发展对于地方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了很大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大量的社会捐助力量。美国社会有慈善捐助的传统,这来自宗教传统和市民文化的影响,政府也会通过税收政策进行鼓励。可以说,美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是一种全民保护运动。
三、建立保护与复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1.保护与复兴紧密联系的价值所在
1975年的《阿姆斯特丹宣言》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活动提出了以下的见解:“历史建筑能被赋予新的适应当代生活需求的功能,这一点已经得到验证。赋予建筑适应当代生活需要的功能,这些功能能尊重它们的特征并确保它们能存续。保护政策也意味着将建筑遗产融入社会生活之中。保护工作不仅要针对建筑的文化价值,而且要针对其使用价值。”上述话语平实地述说了一个观点,即保护活动不仅是尊重历史的过程,也是适应当代生活的过程,保护的目的不仅是保存历史遗产的文化价值,也包含延续历史遗产的使用价值。基于此,1976年的《内罗毕建议》明确的提出了“保护和修复工作应与复兴举措共同推进”的复兴型保护方式,并认为对历史地区的复兴能为文化遗产带来新的生命力。同样,复兴型保护是社区利益实现的途径,也是重塑社区主体性的途径。复兴是基于历史资产的发展模式,这是文化遗产地所承载的本土社区发展的独特优势。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发挥文化遗产的使用价值,为本土社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就是复兴型保护的主要目的。本土社区能较好地把握复兴的力量,为自身创造可持续的利益,也就自然树立了社区在当前发展大潮中的主体性。想要建立本土社区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趋势中的主体性,可以说复兴型保护是必经之路。保护与复兴的紧密联系也是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伴随文化遗产保护价值观的演进,人们不再满足于欣赏静态的、博物馆式的文化遗产,而希望看到动态的、生活着的文化遗产,并能融入其中切身体会其文化魅力。文化遗产生命力的来源正是复兴型的保护活动,保证文化遗产的历史延续性,营造一个伴随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文化遗产体系就是复兴型保护的工作目标,所以说,维持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也在于复兴型保护的推行。
2.建立保护与复兴紧密联系的具体思路
建立保护与复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可以总结为几点具体思路。
(1)以发展的视野界定保护对象发展的视野意味着两个层面,一是保护活动也是适应当代生活的过程,保护的目的也包含延续历史遗产的使用价值,这决定了当代生活、本土社区都是保护的核心对象,而不仅仅限于物质形态的保护;二是考虑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即除保存物质遗产之外还要考虑遗产所承载文化的延续,这决定了保护工作也涉及到一个“活的”、可延续的文化体系的建设工作。通过以上两个层面所界定的保护工作的对象都具有对自身延续性的要求,这必然与复兴工作相联系,从而避免了静态看待保护问题,“博物馆”式的保护方式的误区。
(2)建立保护工作的自维持机制保护工作自维持机制的建立可以看作是延续历史遗产使用价值的体现,核心思路是再开发历史遗产的使用价值,利用历史遗产的新价值用以维持遗产本身,赋予历史遗产新的延续性,实现历史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思路也就是所谓的保护中的复兴的核心目的。不同的历史遗产新的使用价值各有不同,针对不同类型的历史遗产进行适合的复兴工作策划就是保护中的复兴的主要工作内容。已建立的自维持机制如运营得当,不仅能够实现自维持目的,同时还可以有相应积累,可以发展成逐步扩展的保护工作自循环机制,结合公益基金会的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保护工作的逐步扩展,以保护项目来促进保护,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机制,本文第三节中列举的美国查尔斯顿历史基金会用于建筑遗产保护的循环基金(RevolvingFund)就是很好的范例。
(3)对复兴过程的监控与限制保护确实需要复兴的推动,但复兴也需要保护的限制,历史地区进行自发的复兴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如果缺乏合理的保护限制,而一味强调复兴,则复兴活动很容易成为打着保护口号的破坏活动。实现对复兴工作的监控与限制的具体思路有:首先,明确保护的基本底线并章程化,每一个保护项目都有重点保护的对象,应将保存(Preservation)的标准在第一时间以章程的形式明确,以免不恰当的复兴行为对历史地区的更改和破坏;其次,通过调查研究建立对复兴活动的限制标准,为复兴活动建立限制依据;再次,对复兴过程进行监控,该环节建议结合过程研究,成立独立团队完成,以免在工作开展中被发展过于强势的复兴工作误引导。
四、结语
【关键词】城市发展;文化;美术馆;公共艺术,城市符号
1 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
1.1城市的发展进程
在人类社会300多万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历史时期,城市作为一种区别于农村的聚落,是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人类社会劳动大分工是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因。城市的产生与人类技术的进步和阶级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
1.2 城市文化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城市是文化的沉积和体现。今天的传统建筑、历史街区、城市肌理,都是过去城市文化的积淀。城市的不断发展使人类发展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从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到进一步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要,从而忠实地履行着城市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职责。文化是城市的内核和灵魂。 如果将城市比作一个有机复合体,这个复合体里有若干个元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等等,而在这众多的元素中,文化是核心的资源,因为文化对城市的作用是内在的而不是表面的,是长远的而不是暂时的。只有文化才能够真正展示城市的价值品位和可贵的风尚,也只有文化才能够成为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
2 城市与美术馆
2.1美术馆中的活动
美术馆最重要的活动是举行艺术品展览。展览可分为企划展和常设展。企划展是展出与特定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通常会在某方面有共同点(例如相同艺术家、相同时代、受到相同风格影响等)。除了展出举办展览之美术馆的馆藏外,也可能会向其他的美术馆或私人收藏家商借艺术品。常设展是展出美术馆本身的馆藏作品。在常设展中,因为展示空间面积、修复作业、借出至其他展览等原因,艺术品通常会轮流展示。
美术馆是艺术的殿堂,在美术馆使我们能够欣赏到代表某一个时代艺术水平的最优秀的艺术作品。通过展览向公众传达一种艺术标准和价值取向,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公开和直接的导向作用,提高公众的审美情操,让公众得到心灵净化和愉悦;同时是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发挥创作导向作用的最直接的方式和手段。
随着生活城市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功能区分变得越来越明晰,但对城市和空间的特征的认识却越来越模糊。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那便是通过对城市的符号简化来称谓,已确认我们对城市的意象和情感的替代物。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汉美术馆的艺术价值在于它梦幻似的建筑造型和材料上的创新,让这座衰退的老城市一跃成为全球媒体和时尚界的宠儿;上海人对外滩,对黄浦江,对浦东,对南京路的形象称谓并把这个形象确认指称为上海,因为其唯一性和独特性,因而也起到对上海的价值和情感上的自豪感和情感认同。
美术馆作为城市的符号,对于对外确立城市形象以及对于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对他们的城市的印象,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以盘锦辽河美术馆为例:2006年6月6日,辽河美术馆正式开馆。它是中国第一座以清水混凝土工艺建设的美术馆。这不仅仅让城市形象大大提升――大米、石油、螃蟹几乎是其他城市对于盘锦仅有的印象,而且对于提升城市居民的审美水平也是很有益处。
3 典型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
苏州是一个人口约600万的繁华都市。同时也是有着2500年历史,拥有9个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古城。基地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如何协调敏感的区位来建立一个适应环境的建筑,成为一个巨大难题。这也将是苏州未来的城市发展一个里程碑式建筑。重点在于对于历史建筑要尊重,新的现代建筑要处理好与旧的历史建筑的关系,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不能是“非此即彼”,而是要重视双方面的互补,“和合”发展。
在整体布局上,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苏州博物馆尊重环境限制,参照古典园林设计特点,却并没有开创新天地。然而,苏州至此有了世界级的博物馆,必定会吸引更多参观者,提高苏州知名度。而最重要的是城市里的人们从此有了自己看展览的场所,城市自豪感和情感认同从此大幅提升。
4 小结
城市是文化的沉积和体现,文化是城市的内核和灵魂。美术馆作为一个城市特定的符号,对于对外确立城市形象以及对于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对他们的城市的印象,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建筑是城市的符号,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有灵魂的城市才是健全的、完美的、有活力的。只有生活在一个健康的文化城市中,人们才可以身心愉悦、安居乐业,发挥更大的潜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施慧. 公共艺术设计. 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2]斯皮罗 科斯托夫(美). 城市的形成.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张祖刚. 建筑文化感悟与图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4]马钦忠. 公共艺术基本理论.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