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报告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报告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一、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质量不理想的原因

笔者认为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在技工院校中专业教师的教学效能偏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课本知识的教学,轻视专业技能的训练,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二是因为目标定位不合理。在教学中只是单纯从书本上照搬,脱离企业生产的实际,过分强调电工电子工作原理,而企业生产最基础最普通的电工电子技术没有掌握。三是因为教学方法方式陈旧,缺少创新意识。按照课本生硬灌输,学生对枯燥无味的电工电子技术课学习没有兴趣,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积极性。

二、创新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管理的有效举措

1.推行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电工电了教学管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由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而成的,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内核,师生互动的教学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也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法。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媒体以及实际生活生产中的案例等行为导向,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自己动手、动脑,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带入教学环境中;通过师生互动教学,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养成创新精神;通过完成任务,对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深化,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管理是提升质量的关键

针对实训教学无序的状况,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实训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护品穿戴、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课题考核、总结讲评等实训环节,提高教师授课质量。通过抽查督导、推门听课、学生评教等途径规范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师的施教行为。同时,优化组合师资结构,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及时学习掌握新工艺、新技术,提升电工电子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和水平。

3.深化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永恒主题

电工电子技术内容多、难度大,又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抓学研促风气、抓行为促师德、抓制度促规范,进一步强化授课、听课、评课等教学常规工作,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方法、态度的内涵建设,规范教学行为,提质增效。通过多媒体教学,用图表分析法降低电工电子技术课的学习难度,让学生熟练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开展针对性的模拟实习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系统中体会企业电工电子技术工作的具体内容;通过专业顾问交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参与课题研讨,撰写有价值的学术报告,以教改促创新,提升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整体水平。

4.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师生电工电子技术能力的平台

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竞赛可以有效检验日常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备赛过程中能学习到新技术和新工艺。为了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应在加强知识教学和实训训练外,提前捕捉竞赛信息,吃透竞赛要求,着力进行模拟考核,做到好中先优。同时不断学习兄弟院校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尽快缩小与兄弟院校的差距,争取在技能竞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加强电工电子技术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工学 创新型 实践动手

0 引言

《电工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电类、非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辅助课程,以理论为基础,重视实践,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电工技术的基础,并掌握基本的电工技能。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非电类专业与电工电子技术交叉融合越来越多。高职类学生理论知识薄弱,根据《电工学》课程自身的特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实践能力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大胆创新改革,加强实践动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 根据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电工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路、电子、电气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目前市面上的教材都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根据专业群的需要编写了校本《电工学》教材,包括直流电基础、正弦交流电路、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手工烙铁焊接技术、家庭电路及用电器安装等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电路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在课程的体系和内容上进行了整体优化。对于通信技术专业,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适当强化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网络技术专业,结合综合布线和楼宇智能化,可适当强化家庭电路及用电器安装等方面的内容。在实际上反映电工电子技术在本专业的具体应用,在基础理论上,拓宽了教材内容,突出了专业特点,让学生认识到电工学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1 课程的教学总体采用项目教学法,主要以正弦交流电的波形图、手工烙铁焊接、家庭用电器的使用和安装、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等项目作为载体组织开展教学。项目必须紧扣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结果要求为目的,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电工仪器仪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导向理论学习,完成项目实训后再通过实训结果学习理论知识。

2.2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授课地点统一安排在电工电子实训室,每次课程必须将讲授、练习和实训有机的结合起来,边讲边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手工烙铁焊接技术、家庭电路及用电器安装等知识。

2.3 授课教师在课堂练习过程中,要多走动,多巡查,多指导,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并在练习结束后进行总结,有必要时,还应选择个别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

2.4 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综合应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图片、视频、Flas、PPT教学课件、实物展台、仿真软件、电工实验开发板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 强调实践能力

传统的电工学课程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强调理论知识讲解,实训教学主要是教师验证理论知识项目,因此,必须对实训内容、实训手段以及实训方法进行改革,改善实训条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1 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结合专业群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面向行业的发展建设为对象,从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到课程的教学实施、顶岗见习、实习,采用“校内实践教学+企业项目开发+顶岗见习”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项目案例、企业文化、职业能力素质、专业新技术等引进教学中。

3.2 实训的内容应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实时性、创新性,实训项目应由验证型实验向设计型、创新型实验转换,实施与专业背景相结合的实训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鼓励学生根据要求自主设计电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

3.3 实训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方法和手段,电工学课程教学看起来枯燥,只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问题的情境,同样会变枯燥为趣味。如欧姆定律知识,老师画出电路图,通过电工实验板搭建电路,让学生测量电压、电流等参数并记录,然后让学生比较计算,对比实际测量值和理论值,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的掌握理论性很强的欧姆定律,充分体现在“做中学、学中做”。

3.4 学生单人单组实训,独立完成每个实训项目,避免偷懒和抄袭,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5 开放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建立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既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学习课程教学以外的专业电工技能;既为参加技能竞赛做好了人才储备,又能让兴趣小组的成员在班级教学中发挥带头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3.6 职业资格认证,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在原有的职业资格鉴定站的基础上,优化基地培训能力,依照电工中、高级工和技师的培训、认证要求以及考试的实际需求完善实训基地的各类建设,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接轨,进一步优化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3.7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业技术、先进设备、技术服务和专业培训的优势,在各类电工电子项目的开发和社会服务中,专业教师在专业技术水平、项目组织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丰富了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同时,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提升了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五年来,有将近师生300人次参与到各类项目的开发和社会服务中。

4 创新课程考核

4.1 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加现场操作。

4.2 成绩评定,如表1所示。

说明:①学生考试前撰写出作品的设计报告和设计日志,采用全班公开的形式对作品的设计报告进行答疑,通过答疑的学生向任教师课提交现场操作考试的作品中所需的素材,以备现场操作考试使用。②任课教师在期末考试周内组织学生在统一时间、统一地点,根据作品设计报告书中的设计内容和设计制作步骤独立完成期末作品制作考核。

笔试加现场操作的考核方法打破了传统只有笔试的考核方式,现场操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5 通过课程的改革,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实施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互相沟通、相互提高的过程。建立一支技能过硬、创新能力强的实训教师队伍,使创新教育渗透于实训教学中。事实证明,教学质量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投入的精力是成正比的。交流越多,投入的精力越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鼓励教师多形式、多渠道参加培训学习,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走出去、请进来,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启发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师的实际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力的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

6 总结

本文以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作为研究基地,结合专业需求,引进的校外实训基地项目,以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为出发点,对《电工学》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进行深入的实践与研究,使其更加完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宜春.电工学(校本教材)[M].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4

年8月.

[2]王思民,朱慧.《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报,2010(20).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实验教学是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强化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特殊意义。“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内容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实验教学内容进一步扩充,使得教学内容和授课学时的矛盾日益突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只有重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设出一批新的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大学生向社会所需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转变,为奔赴高新技术人才领域夯实专业基础。(1)多元化的培养教育模式。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电工电子电路分析设计能力,训练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经过反复讨论研究确定实验教学实施方案。实验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体现多层次、模块化教学,合理利用课时资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化工程实际应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验部分十个设计实例和两个综合设计项目,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以此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工程实际运用打下良好基础。学生根据实验项目来完成实验任务,使学生熟悉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式方法,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就能抓住重要步骤,有助于发挥学生自我导向性研究学习和自由互协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基础知识实验以教师分析讲解指导为主,便于学生理解理论教学内容,熟悉了解电工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实验技能基础实训包括元器件检测、合理布局,电路的安装、调试等,该模块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逐步掌握科学的实验设计思想。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为主,拟定设计型实验项目,提出设计要求,审查实验设计方案,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构造虚拟环境仿真,由学生自由选择实验器材实施实际硬件实验操作,教师从侧面进行必要的指导。这部分综合设计性实验实训项目涉及多学科理论知识,项目选题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具有知识性、灵活性、综合性与创新性,难易程度应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并融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这一层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发挥个性自由组队、自主选题或自定题目、自定性能指标和设计方案、自行搭建电路测试实现,对学生自主提出的具有一定水平的和前瞻性的题目要给予大力支持,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2)建立开放式多媒体实验教学平台,进行协作学习。规划制作开放式的“电工电子技术”多媒体实验教学平台,它由理论课件教学、交流辅导中心、虚拟实验室等系统构成。在“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实验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像等多种模式展现给学生,从基础理论、实验内容、实训操作、教书育人等方面给予充分的考量,把教学中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等形象地表现出来,帮助学生获得示范性实验技能教学培训。建议和指导学生查阅电子制作、电子设计竞赛、最新电子产品、日常生活电器维修、最新芯片的应用等资料,结合本门课程的学习内容,掌握先进的专业技术和实验技能。校园网内学生可随时进入理论课件教学子系统学习多媒体课件,在交流辅导中心查阅任课教师的各类教学信息。如:所留作业、习题解答、仿真软件介绍、考试通知等,或与教师在BBS上以在线或者留言方式进行交流讨论,还可以进入虚拟实验室系统进行实验课程的预习和复习巩固。总之,建立开放式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协作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多种途径使他们的各种智能得到尽可能大的发挥,提升学习能力。

二、教学培养模式多样化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设施与软件设计平台日益完善,学生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而不再仅局限于课堂上。把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体系建设中,培养学生科学的设计理念,将理论、仿真和实践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电工电子电路分析设计教学方法。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可重此轻彼,要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多地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计算机仿真与传统硬件实践相结合通过计算机仿真平台,由过去的简单验证实验现象、观察实验波形,转向深入分析电路设计思想,强调实验的真实性,尝试解决基本原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难题,让学生在一个与实际工作相似的模拟环境下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实验技能、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Multisim仿真软件是ElectronicsWorkbench(简称EWB)的升级版本,它是加拿大的InteractiveImageTechnologies(IIT)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从电路仿真设计到版图生成全过程的电子设计虚拟电子工作平台,特别适合于电子电路的设计工作。[9]Multisim仿真软件最重要的特点是:(1)Multisim仿真软件中虚拟电子仪器可以对模拟、数字电路进行仿真,具有较强的电路仿真分析能力,元器件和仪器仪表与实际情况非常接近,采用内部提供的理想模型库构建电子电路,利用清晰明确的仿真过程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10](2)Multisim仿真软件提供的电路模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电工电子技术中典型电路的实验原理和测试仪器仪表的使用,尤其是在电路仿真分析时不必担心元器件和电子仪器的损坏。学生在设计电路过程中,可以修改电路及其参数,随时观察结果进行仿真调试,同时与理论结果进行对照,还可以对电路进行故障设置,以观察故障条件下电路的各种现象,这是真实实验环境中是难以做到的。

2.教学资源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建设及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全方位应用,如:注重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和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校园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在课程教学网站中开辟教学讨论区,开展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讨论并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可通过网络交互平台,实时课程教学信息、教学计划、考核要求,开展网络答疑、专题讨论和教学情况调查等教学辅助工作。建立网络实验教学平台,集成了实验教材、多媒体网络实验课件、电子教案、元器件数据手册、实验教学案例等立体化教学资源。创建一个多角度学习、多方位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满足“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也为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三、综合能力量化考核方式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一、改革教学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该课程是电路理论和电路实验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一门课程,它以电路理论及分析方法为主线,以实践应用为目标,理论与实验教学同步开展进行,来研究各种电路的基本原理、工作性能和实践应用。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相互融合的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实验教学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不同的教学环节各司其职,相辅相成,相互交融,有机结合,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的目标。

结合专业的需求,可根据各专业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删减一些理论性强、暂时又用不上的内容,并对原有教材多余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内容坚决摒弃。优化整合,减少理论推导、注重结论与应用,增加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实用的、必需的教学内容。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及过分倚重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验与实训相结合。对于课本中的基本公式、基本原理、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精心讲授,深入浅出。做到重视讲练结合,每次课都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课前习题,培养学生勤思多练的好习惯,巩固和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强化学习自信心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掌握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和科技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此外,对某些章节可将课堂搬到实验实训室,边讲边练,采取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充分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在保证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同时,选取一部分内容留给学生去自学、写报告,然后开展课堂讨论,并结合生活中一些与电工电子技术有关的控制现象,让学生自主设计、制作、调试电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①多媒体授课。《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对于有些抽象的内容教师很难用语言描述,学生也难以理解。为此,可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它能将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增加知识获取信息量,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应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时少与内容多的矛盾。②计算机仿真教学应用。对于一些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还可借助计算机仿真进行教学。目前,实验室所能开设的电工电子实验,都可以在该软件中仿真。仿真实验没有干扰信号,比真实的实验更能反映实验的本质, 更加准确、真实、形象。将仿真软件引入课堂,有利于形象化教学,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吸引学生的兴趣。③网络资源的利用。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多媒体课件、实验实训指导、授课录像、答题自测、课程考核方式等相关内容放到校园网上,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优化资源,方便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同时,还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网上答疑平台,通过师生互动,为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目前绝大部分实验是按教学计划安排的,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定理、定律内容的理解,但是不便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实践教学中增设了设计性实验,并且开设了开放性实验室。设计性实验,预先给出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并给出可供选择的实验元器件,而学生需要按实验要求选出自己所用的元器件,自行设计电路来达到实验目的。开放性实验室可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随时到实验室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或进行创新设计性的实验。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过程就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与深刻,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特点,结合不断变化的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处环境,相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安排。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要素进行改革,最大限度的优化教学过程,使该课程的教学更上一级台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小虎.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翼翔.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改初探[J].长治学院学报,2006,4(2):77-78.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随着现代电力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力电子技术在输电网、配电网、电源、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微电网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要求维修电工、电气运行值班人员、设备安装检修人员、继电保护技术人员等都必须具备电力电子知识和技能。为满足专业岗位群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能力需要,课程进行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始终以锻炼学生能力为中心,进行了课程内容与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实施过程设计,充分利用现有实训场地,让教学过程尽可能贴近实际工作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职业素养。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构建

1.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思路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双证培养模式中维修电工等国家技能鉴定的嵌入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通过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获取维修电工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为学生考取电气检修、电气值班员和变电站值班员初、中级技术资格证打下良好基础。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紧扣用人单位的能力需求,依据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所具备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及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由企业行业提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聘请企业行业中的高级技术、技能人员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

2.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构建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是:常用电力仪表使用能力、电力电子器件检测能力、电力电子系统的调试能力、电气测试及现场试验的能力、电气线路识图能力、安装及检修电气设备的能力等,为完成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本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进行了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构建,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制定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和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将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的应知应会内容融入教学过程,将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机控制和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并按照课程规律把相关内容有机衔接,使学生具有中级、高级维修电工(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部分)的综合职业能力,并为获取其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以“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为思路,描述了SCR、GTO、BJT、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保护与驱动电路,详细分析了各种AC/DC、DC/AC、DC/DC、AC/AC变换技术及单相和三相整流器、逆变器和斩波器,介绍了脉宽调制技术(PWM)和各种软开关技术,并随着现代电力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输电网、配电网、电源、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微电网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3.学习情境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学习情境设计遵循“器件认知-电路分析-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能力培养的规则,选取与专业岗位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典型应用案例进行情境化教学设计,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知识的传授及技能的训练,着力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之后,能充分认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对交、直流电路的控制和变换能力,并掌握各种变换原理和方法,为后续课程“模拟电厂实训”、“变电站仿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能力基础,也为学生毕业后适应电力行业各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打下坚实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基础。

课程学习情境设计见图1,每一个学习情境都体现了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把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固化在教学任务中,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将职业技能与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二、以实现“学做循环”为目标 完成了课程教学平台建设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一方面以实现“学做循环”为目标,构建了全新的“四位一体”教学平台;另一方面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开发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1.精心构建了全新的“四位一体”教学平台

根据当前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水平和最新岗位资格要求,本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按照“理实一体化”要求,整合优化资源,精心搭建了基本实训教学平台、综合仿真教学平台、综合场景教学平台、生产现场教学平台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教学平台体系。在学校政策和中央财政支持下,购置更新仪器设备,完善了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为保证教学过程的实施,本课程建设了国内一流的“电力电子与电能质量”实验室、静模实验室、仿真实训室等实训场所,以保证课程的综合仿真实训;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依托国网技术学院优质的实训资源,建设了以220KV智能变电站、变电实训场、电力电子与电能质量沙盘展示等为中心的综合场景教学平台,实现了真实场景教学;生产现场教学平台的建设主要依托山东鲁能智能有限公司、山东彼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石横电厂、邹县电厂、济南供电局、泰安供电局、黄台电厂等单位,在综合实训环节,学生通过现场教学、顶岗实习、企业锻炼等方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适应岗位需求。

本课程依托课堂多媒体教学、仿真教学、校内外实训教学,引入实际案例,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较好地解决了理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问题,完善了以“学做交融、能力渐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专业教育和岗位工作的相互对接。

2.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了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平台

本课程组的教师和企业人员一起,进一步整合优化了教学资源,建设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精品课程网站资源丰富,包括了课程整体设计介绍、课程标准、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动画库、仿真电路库、学案、习题试题库、课程拓展、课程录像、案例库、职业技能鉴定等。网站的教学资源库中有整个课程各学习情境的多媒体课件、课程教学过程录像、实训项目操作录像、仿真操作录像、实际工作任务操作录像等视频资源、来源于实际工作岗位的企业典型案例资源、对应教学中各知识点图片资源、考核评价资源等,为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体 实现了双证融通的学习过程

1.课程层次性实践项目的设计

本课程在对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实训项目。针对典型工作岗位的作业流程和工程项目,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形成岗位技能要求,开发形成单项实验、专项实训、综合实训、岗位实训等层次项目,结合现场工作任务,设计本课程学习性的实践任务,通过课内实训、校内综合实训、校内场景实训、技能鉴定和顶岗实习等环节完成,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到提高,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能力。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如图2所示。

2.课程内容组织及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基于“四位一体”的教学平台,以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体,完成每一个学习情境中的工作任务。以工作情境:“调光灯电路”为例,说明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见图3所示。先由任课教师下达任务书,明确任务目标,接着由教师指导学生分解任务,查找难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完成任务所需的必备知识技能学习,小组讨论完成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审核各小组的方案,并监督和指导学生实施方案,教师组织学生对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展开主题讨论,各小组进行检查、自评、完善,并派代表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过程表现及报告内容给出每个学生的综合评价。

3.理实一体教学 实现“学做交融,能力渐进”

课程教学的实施,遵循“学做交融,能力渐进”的原则,把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加强实践训练,引入案例,创设真实情境,学做循环,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图4为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学习过程。

四、实践效果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通过四位一体的课程平台建设、课程内容重组和情境化教学设计、“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实施等工作,提高了教学质量,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效果逐显成效,实现了学生素质化、教学系统化、用人单位满意化的目标。

1.学校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显著提高

“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 “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注重了项目制任务式教学策略和团队协作学习策略。课程的6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的实现由6至7个环节组成,在学习过程中均采用小组(团队)方式,讨论、收资、成果等环节均以小组为单位,“分解任务”、“查找难点”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方案实施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要求分工、协作、团结、交流,共同完成测试任务,成绩评定中有团队系数,师生密切交流,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学校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显著提高。

2.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显著提高

“任务驱动 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考取《通用电工证》、《维修电工证》初、中级技术资格证打下了良好基础,学习该课程的毕业生双证率高达97%以上;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之后,能掌握基本电力电子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电气性能,充分认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对交、直流电路的控制和变换能力,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技术动向和新的应用领域,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学习该课程的学生组织的电子设计协会被授予“2014年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荣誉称号,学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干部,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荣获山东省一等奖、二等奖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