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

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范文第1篇

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意义

1.完善的金融市场要求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协调 发展。在市场 经济 条件下,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质量高度依赖于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存在发育完善的金融 市场可提高资金融通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使资金流向高效率的经济部门,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促进经济 的高效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的发育是否完善,不仅依赖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各自的发展状况,而且依赖于二 者的关系是否协调。金融市场是一个整体,作为其组成部分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又具有各自的服务对象和市 场工具,发挥着不同的职能作用。

货币市场一般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下的短期资金融通 和借贷的市场。其职能在于提供短期流动性和调剂寸头盈余。存在发达的货币市场有利于市场参与者解决经济 活动中收支脱节的矛盾:借款人在货币市场上可获取资金,满足季节性和短期性资金需求;放款人则可利用货币 市场进行资产的流动性管理,平衡放款的收回额和新增 额,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货币市场还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的重要场所,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再 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效果,都会立即在货币市场 上得到反映。货币市场在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发 挥利用货币政策手段调控经济运行上,具有重要作用。在发育完善的金融市场中, 分析 货币市场状况的变化还有 利于借款人和放款人根据自己对长期利率的预测,来决定参与资本市场的时间。

资本市场一般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的交 易市场。人们利用资本市场主要是为获取扩大生产经营所需的长期发展资金。此外,资本市场还具有调动储蓄资 金,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建立富于竞争性和清偿性的金融体系和 现代 企业 制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完善的金融市场中,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缺一不可。二者都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发育不完善、运作不规范,市场参与者在经济活动中出 现的流动性 问题 都难以解决,因而直接影响经济运行。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个市场的完善,互以对方的完善 为前提,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货币市场是资本市场的基础,资本市场的运作离不开货币 市场提供的服务和短期资金的调剂。一般来说,资金进出资本市场需要通过货币市场才能实现。另一方面,资 本市场的发育是否完善也直接影响货币市场的发展。没有健全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上剩余的的短期资金就不 能通过正常渠道流人资本市场,转化为长期资金。由于资金的逐利性,这部分资金就会在缺乏规范管理的情况 下,通过不正当的渠道流向发育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和回报率高的投资领域,这极易诱发较大的金风险性事件,造 成金融市场振荡,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也将阻碍货币市场的稳定发展。

在目前的条件下,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就 是在推进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注意相互间的协调配合,以促进金融市场整体功能的发挥。

2.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保证中央银行货 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保证货币政策的 有效性,我国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正在进行重大变革。变革的重要 内容 是由直接控制转向间接控制。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十分迅速,银行之外的金融机构创造的信用量不断扩大。为此,直接控制 形式的货币政策实施方式,已不能有效地调节整个 社会 的信用规模和利率水平,失去了对经济和金融的有效调 控作用。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客观形势要求,中央银行为保证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必须将直接控制方式的货币 政策工具操作转向间接调控方式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

间接调控方式的货币政策工具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发 挥作用的。它通过市场影响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的行为,使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和信用总量发 生变化,实现用货币政策手段调控宏观经济与金融运行的目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利用间接调控方式实 施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存在一个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相互协调的完善的金融市场。一方面,由于 完善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能够灵敏地反映市场信号,中央银行根据其反映的经济和金融运行状况,并结合其 它宏观经济指标,才能制定出特定时期内的货币政策实施方案。同时,中央银行还要在货币市场上运用货币政 策工具进行操作。

另一方面,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只有通过货币 市场和资本市场,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才能传导到实物经济部门,发挥调控经济和金融运行的作用。如中央银 行通过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吞吐国债,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储备的松紧,进而导致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上述变 化从成本和流动性两方面影响商业银行的放款行为,导致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

同时,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还促使投资者通过证券 二级市场,进人或退出资本市场,导致资本市场上资金量变化。资本市场上供求关系变化促使证券价格变化,即 资本市场收益率变化,也将进一步导致证券发行利率变化。最后,银行贷款利率和证券发行利率变化直接影响 市场参与者的资金需求和投资行为,使社会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并最终导致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变化。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两个重要环节,存在发育完善和协调发展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才能保证货币政策操作的效果。中央银行要有效地在货币 市场上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首先只有货币市场发育规范,并且有一定的深度,才能保证中央银行干预市场的行为不造成巨大的振荡,商业银行才能根据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市场操作导向调整其经营行为和资产结构, 将中 央银行的政策意图通过市场传导出去。其次,只有货币 市场发育规范,并且有一定的深度,才能保证中央银行市 场的行为不造成巨大的振荡,商业银行才能根据中央银 行货币政策的市场操作导向调整其经营行为和资产结 构,将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通过市场传导出去。其次,只有存在规范发展的资本市场, 才能将中央银行通过货币 市场传导的政策意图传导到社会上去,影响社会各方面 的储蓄和投资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最后,要 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发挥作用,还要求理顺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系, 只有两个市场之间存在正 常的、规范的资金流通渠道,才能保证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顺利进行。

3.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抑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17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靠投资的高速增长支撑的,而投资的高增长,则 主要是依靠银行的各项新增贷款的高增加来维持的。目前,尽管我国已在大多数生产要素的流通和分配领域基 本实现了市场调节,但在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的资金的流通和分配领域,计划手段还发挥主要作用。

由于近年来对作为直接融资的证券融资限制较严, 有价证券余额增长缓慢,使绝大部分社会闲散资金只能存在银行,并通过计划手段来运用,造成间接融资在我国 融资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间接融资中,信贷规模和信货指标在控制银行贷款的总量和投向方面仍然发挥 重要作用。这就阻碍了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使企业难以在银行之外寻求短期流动资金和长期 发展资金,造成国有银行不仅要保证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供应,而且要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主要资金来源。

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低利率政策和投资政策极大 地刺激了企业的资金需求,使企业不管效益好坏、代价多高都敢要贷款。这种状况,导致了信贷规模失控,制约了 资金的使用效益,造成了大量银行不良资产,是诱发通货膨胀、形成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原因。

控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 型转变,必须尽快改变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衡的局面。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 接融资,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引导资金流向和优化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转变单纯依托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来推 动经济增长的局面。

4.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完善我国信用体 系。目前,虽然我国已建立了以银行信用为主,多种信用并存的信用体系,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却 严重制约着信用体系的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信用之外信用发展程度很低,商业信用发展缓慢,有价 证券发行余额在信用总量中的比重还非常低,我国贷款 以外的信用总额与货币量 ml的比率1995年仅为21%, 与货币量加准货币的比率为12.5%,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

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的基础。商业信用基础薄弱, 致使经济活动中的债权债务关系不能契约化,信用不能票据化,担保、抵押、押汇、信用证、承兑、贴现等业务不能 广泛推开,从而降低了货币流通速度,造成银行信贷资金沉淀,直接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率。信用体系不健全,阻碍 了票据市场的发展。企业难以运用规范化的信用凭证进行直接融资。目前企业间惯用的口头承诺和挂账信用, 没有 法律 保障,直接造成企业间三角债的形成。票据市场发展滞后,企业难以运用票据贴现来解决其在生产和 流通环节中出现的供求梗阻问题,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难以纳入银行信用的轨道,银行对企业的资金运用无法 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利于拓宽证券等信用渠道,培育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 强化信用观念,开发运用多种信用工具,提高金融深化程度,加大社会资金来源中的非货币性比重,是健全我国情 用体系的重要途径。

5.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 改革。利率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手段,利率市场化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目标要求的改革方 向。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有利于培育市场化的利率生成机制和合理的利率结构。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直接引起银行准 备金数量和基础货币的松紧变化,进而引起同业拆借利率的变化。由于短期国债收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替代 品的比较,因此国债利率和其他货币市场利率也随之变化。货币市场利率的升降引起经济发展的冷热变化。市 场参与者通过在二级市场上对包括政府债券在内的证券替代品的比较,以及对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的预期,来调 整自身的投资行为。投资行为的变化影响长期证券的收益率和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长期利率的生 成。根据资金使用期限的差异,在市场因素的作用下就 会形成一个合理的利率结构。

总之,存在协调发展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中央银 行的行为才能通过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和证券收益率,导致资金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规范流动,并通过影响 长期利率和资本市场影响人们的投资行为。在市场经济国家,股价指数作为一个重要的国民经济先行指标,其变 化深受货币政策操作的影响,原因就在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 场相互分割,关系难以协调,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行为就不能通过利率的变化导致资金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 的规范流动,也不能形成合理的利率结构。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就难以推进。

二.协调 发展 货币市场和

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范文第2篇

本文首先概述了宏观经济运行与资本市场发展之间的总体关系,二者相互补充,互相促进。其次,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推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出发,分别探讨了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证券市场分析了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结合2015年经济发展的实际与分析,对本轮经济行情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进行了预测,并从资本市场出发,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发展经济的建议。

关键词:

资本市场;宏观经济;宏观经济目标;中国未来经济

资本市场是配置经济资源的重要工具,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托,也是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主义市场发展,充分发挥它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我们需要根据资本主义市场发展情况和国内的宏观环境,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市场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

1宏观经济运行与资本市场发展之间的总体关系

中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转变,资本市场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使得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质量和速度得到提高。我国宏观经济能够迅速增长的关键在于金融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资本的积累和增长过程中,资本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有益于提高储蓄,进而使技术创新得到推动、资本得以积累。宏观经济对资本主义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现。具体如下:(1)利率变动会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影响证券价格。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通过改变证券持有量,来增加或减少对证券的需求,进而影响其价格。(2)财政政策主要通过控制财政收支影响股价。财政支出增加,刺激经济发展,利率下降,可能促使股市上升。同时,通货膨胀与紧缩也会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而资本市场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托或传导,许多财政、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都是通过直接作用于资本市场而间接地作用于经济的[1]。

2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推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得以推进,而这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联系。2.1经济增长推动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推动资本市场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20年来,我国GDP的高增长速度引人注目,让世界震惊,近年的GDP平均增长率在9.49%左右。我国的宏观经济实力整体的提升、快速的增长、改革的深入都是我国资本市场日益壮大与完善的因素。2011年融资融券业务的相继上市,使我们国家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发展与股票市场都得到发展。股票市场筹资额从1991年~2011年期间在波动中上涨。从表1中的股票交易量来看,近年间股票市场规模快速上升,且速度惊人[2]。我国股票市场中,为了使经济中的风险能够得到大幅度的削减和控制,要求我门国家金融机构通过持续改进服务和实力来适应不同的经济主体要求。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是金融总量的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与此同时,商品经济地快速增长、市场地急速扩大以及产量地上涨,也会促使财富产生,这些增加的财富会成为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的重要诱因。2.2我国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我国资本市场组成成分复杂多样,股票市场就是其中之一,它在企业融资和金融机构的优化方面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近年我国股票市场的筹资额缓慢平稳地增长,从1991年的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7506.22亿元,20年间增长了192倍之多,此外,GDP也涨幅巨大。多层次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更加适应我国企业规模大小不一与融资需求的多样性,同时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需求,从而提升资本主义市场的整体规模和企业实力,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实现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3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的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部分。以下将分别说明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四个目标的关系。3.1资本市场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关系资本市场的扩展和深化,大量金融机构的建立,提供就业岗位。同时造就了一批职业股民。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筹资渠道,便于促进社会投资,从而增加就业机会。并且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如会计、律师事务所等,让这些行业对专业人才和普通职员的需求增加。这些都使得从业人员人数大幅增加。3.2资本市场与物价稳定之间的关系“预期效应”是指资本市场价格的上涨,会使消费者及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形势有良好预期,消费者对商品与劳务的信心增强,从而使物价上涨;同时,企业投资的增加引起供给增加,物价下跌。两者综合作用,物价波动不大。“财富效应”指资本市场价格上涨使投资者获利,增加了个人可支配收入,从而扩大消费,引起物价变动。“替代效应”包括证券资产和货币资产之间的替代效应及股票市场与商品劳务市场之间的替代效应。前者指股票价格与货币需求负相关,股价的下跌、货币的需求上涨、货币供不应求、物价下降等;后者指股票市场与商品劳务市场之间的替代是正相关的,股价下跌,流入股市的资金减少,进而使商品劳务市场资金增加,其价格也随之增加。3.3资本市场与经济持续增长之间的关系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由于资本市场发展,使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发生变化,经济得到提高。(2)资本市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供给的层面,影响和推动经济。(3)在开放经济或向开放经济过渡的条件下,市场本身的对外开放,也与宏观经济增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4)资本市场可以通过货币、财政等经济政策影响经济增长,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资本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说明了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存在很大的关系,我们应该把资本市场纳入宏观经济运行中,实现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3.4资本市场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关系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将会受到与资本主义市场相关的因素特别是利率影响。利率市场化的国家,资本市场价格如果下跌,“替代效应”也会相应地发生作用,资金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使货币市场慢慢流出资本市场,让货币市场资金供应量上涨,进一步推动市场利率下跌。与之相对的,利率也会影响国际收支状况。假使利率下跌,会有外国资金大量流出,这不仅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也会造成资本金融账户产生逆差,进一步造成部分或全部抵减经常账户的顺差。所以得知,利率下跌会使国际收支状况得以改善。与之相反,利率的上升会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3]。

4宏观经济行情

预测2014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GDP增速维持在8%左右。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迅猛,这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的态势得以减缓。但实际上,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环境、资源损耗基础上的,长期来看不可持续。此外,中国经济市场由于房地产的畸形发展,再加上国有企业的垄断经营以及央行的滥发货币,造成了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行势不容乐观[4]。在此现实状况的基础上,结合上面对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关系的探讨,对此轮经济行情及未来短期内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预测如下。(1)房地产下滑仍是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拖累,此轮下滑的主要因素在于住房市场内在供求格局发生变化,虽然政府将继续出台宽松政策以应对房地产下滑,但无法扭转结构性下滑本身。(2)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放缓。预计2016年国内GDP增速将下滑至6.8%。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已显著扩张,预计经济增长放缓不会给就业带来明显压力[5]。(3)改革开放的步伐慢慢加快。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将预期进行。预计未来两年后,政府系统性大力推进“以法治国”的同时,房地产行业的下滑进一步拖累经济的增长,导致改革压力又大大增加。为降低房地产下滑和一些外部不确定的因素影响,我国预计将加快推动有利于增长的服务行业改革而且大面积扩大社保覆盖范围,来促进服务行业消费和投资。

5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性建议

鉴于我国资本市场与我国的宏观经济关系紧密,资本市场对宏观经济运行有着先行和预警的作用[6],故应该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周期波动情况,以预测宏观经济趋势,实现对宏观经济的监测和预警。具体的政策性建议如下。5.1加速实现证券市场发展模式转变严格界定政府在中国市场上的行为,政府在证券市场的行政能力放于市场规则与制度约束之下,把本该由市场完成的事情交还给市场,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高效的配置。5.2尽快确定证券市场功能定位实现“筹资型”向“资源配置型”的证券市场功能定位转型,提倡证券市场制度的改革与资源配置。企业的发展潜力、职业素养是判断的标准。5.3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债券市场联系着货币市场与金融市场,其进一步发展将完善我国的直接融资手段,给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首先,要统一债券市场,使投资者以同一债券账户交易场内外各债券品种,实现投资者和交易券种的自由流动;其次,积极改革债券发行机制,让更多的一般企业能够自主地发行债券,进一步增加债券市场的供应[7]。

参考文献:

[1]许彩玲.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分析及政策含义[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

[2]王学坤.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3.

[3]王军.资本市场传导财政政策机制的理论及其实证研究[J].海南金融,2002(11).

[4]管清友.2014年中国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解读[J].中国经济周刊,2014(29).

[5]汪涛.中国经济向新常态过渡——2015~2016年展望[J].银行家,2015(01).

[6]许玲艳.我国资本市场与宏观经济波动相关性的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3(01).

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2

一、引言

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的演变,同时也是政府行为主导地位的演变过程,政府一般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通过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调整,确保顺利执行其制度安排。由于各种利益集团对资本市场制度演进,没有足以匹敌的能力,所以只能被动适应。在经济改革的大环境背景下,资本市场制度演化是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制度化演进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极大的资金支持,在建设筹集资金方面做出了重要作用,使我国经济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了快速增长。资本市场也是政府行为主导的演变结果,由于资本市场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在实现目标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本市场严重的资源配置低效率。因此,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低效率根本原因并不是市场本身造成的。另外,资本市场本身是没有效率高低之分的,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环境,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制度环境都是人为的结果。因此,要想改变目前这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严重低效率的情况,就必须从决定资本市场运行的制度环境上找原因,阻碍我国资本市场效率的关键是制度环境的约束。同时,产权、信用、寻租也都将成为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机制。

二、资本市场上的制度环境因素

从产权约束激励机制上来看,国家的金融制度特征是资本市场上产权的界定与交易行为决定的,影响着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形成。而产权则影响资本市场的竞争环境,如果资本市场缺乏明确的产权,就不可能形成完全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因此,产权不明确就成为资本市场上各种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原因。

从信用约束机制上讲,信用是十分重要的制度性因素。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信用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资本,是资本市场交易发展与存在的基础。在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用是实现交易的基本保证之一,同时也是资本市场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大敌,机会主义的存在常常给市场带来不可预期的后果。因此,信用问题也就成为资本市场以及经济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根本问题。

从寻租行为方式上来看,寻租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习以为常的普遍现象。寻租活动也成为市场参与主体生存的基本手段。在经济制度变迁中,政府管制基本上直接导致了寻租行为。寻租行为的扩大破坏了资本市场的运行秩序。因此,寻租行为不仅影响资本市场本身,也影响整个金融体系运行的安全与稳定。此外,腐败现象与寻租行为紧密相联,是危及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与建立的因素。

三、制度环境因素对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关系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如上文所述,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关系的制度环境因素主要是产权、信用与寻租,下文将详细对这三种因素对资本市场效率关系的影响与作用机制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产权对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关系与影响作用机制

讨论产权对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关系与影响作用机制问题主要通过产权、交易成本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关系、产权、竞争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关系两个方面的研究来进行。

1.产权、交易成本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关系

降低交易成本是产权的功能之一,交易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的效率。“科斯定理”定义归纳为,当交易成本为零时,不论采取何种产权界定形式,均不影响经济效率;而交易成本为正数时,产权将直接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具体运行机制表示为“交易成本一产权 经济效率。”

产权对交易成本的影响关系表现为:在资本市场上,如果没有独立明确的产权主体关系,也就没有约束与激励机制来规范资本市场上各种投资行为,因而也就没有相应的主体去搜集更多的资源信息,也不能从事能够带来巨大收益的其它投资活动;如果有明确的产权主体关系,但投资对象产权关系不清晰,就导致投资主体无法获取更多的、准确的相关信息,投资活动也将无法进行。由于这两种情况的存在都阻止了资本市场扩大交易规模,也导致了交易结果的缩小而无法通过交易行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由于资本市场上产权的不清晰而造成交易规模缩小和交易行为无效,也导致了投资上的损失。从交易成本的相关理论来看,因产权不明确造成的效率损失也叫无形交易成本。因为产权界定不清,潜在的大量交易无法实现造成潜在的交易成本变得无穷大。同时,也造成资本市场存在大量欺诈的、虚假的、不完整的信息,使参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进一步变得增加,导致市场参与主体交易很难顺利进行,从而影响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由于产权界定不清,也加剧了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进而引发机会主义的生长。机会主义从本质上来讲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原因造成的,因此,信息不对称为机会主义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2.产权、竞争与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关系

明确清晰的产权提高资本市场竞争。如果没有明确清晰的产权就不会有完全竞争的资本市场。竞争将直接影响资本市场上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产权和竞争之间的则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由于产权的存在,资本市场竞争提高了产权的实现与完善;另一方面由于产权的存在,竞争实现了资本市场充分的完全竞争。从一定程度上讲,产权带来了市场竞争的外部约束力,如果上市公司的业绩效益不好,公司股东将通过抛售股票的行为,产生对公司经营机制的约束。一般来说,只有市场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形成真正的交易行为,形成真正的资本市场,进一步形成资本市场上产权主体之间的充分竞争。一旦产权明确,同样也会产生产权激励机制,使得产权主体各参与者实现最大化利益,提升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在股票市场上,由于企业业绩不佳和经营不善的公司股票一般都会被投资者抛弃。在其他要素市场上,产权对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是一样的,产权则是竞争形成的最根本,资本市场的竞争促进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因此,可以说产权是资本市场上决定资源配置效率的根本原因。

充分竞争市场提高了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在资本市场上,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竞争上,进而会发生资本市场价格的波动,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将直接影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资本市场的竞争有广泛的、多层次的各市场参与主体,也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层次与规模,以及市场竞争的深度和广度,制约着资源配置的效率;从金融资源供给的形态上来看,市场上有多样化的、广泛的参与主体,有更加充裕的资源供给与更多的投资者,形成供给方的竞争市场;从需求方面形态上来看,多样化的、广泛的参与者表示有更多的资金需求以及更多的筹资者,并且形成需求方的竞争市场。同时,资本市场的竞争代表市场上有更多的金融工具可供选择交易。资本市场充分竞争的实现条件是必须有大规模的、多结构、多层次的金融工具,这些工具也是资本市场竞争直接带来的结果。多层次的大规模金融工具给各参与主体提供了获利的大量机会,不仅可以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而且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参与主体参与交易,因此,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资本市场的竞争体现了政府监管机构职能的准确定位。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核心灵魂,只有在资本市场运行平稳的情况下,才能使得整个经济协调统一发展,才能形成公正、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资本市场的高效率。

(二)信用对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作用机制

信用是影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因素。社会信用的缺失直接造成交易秩序的混乱,导致交易过程中的出现的假冒伪劣行为以及违约行为和不守信用的行为产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也提高了市场交易成本,制约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有效运行,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与股票市场配置效率。一般来讲机会主义往往是带有犯罪性质的,并且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从资本市场上看,机会主义行为最为突出地是表现在券商、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以及中介机构运用各种方式手段,机会主义行为往往会制造出虚假信息,目的是欺骗中小投资者,因而使得股票市场上有逆向选择行为与道德风险行为发生,破坏资本市场上资源配置优化机制。

上市公司投资者的逆向选择行为与配置效率。从信息对称程度上来看,上市公司作为人一般知道自己公司是好是坏;而投资者作为委托人不知道上市公司是好是好坏。在人与委托人博弈的过程中,无疑就会发生逆向选择问题。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有欺骗行为的信息的发生,因为这些信息产生使得股票市场上的信息失去了应有的信号甄别与传递作用,最终,导致投资者选择的意愿是绩差股而不是绩优股。因为政府行为对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影响很深,造成购买了绩差股的投资者会产生有一种预期的心理效应,都会认为政府往往是不会让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上退出,因而就出现了很多的企业重组,随着重组的发生表示着股票价格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与潜力,投资者并不会担心自己购买了不良公司的绩差股票。有了这样的心理预期,就强化了投资者选择绩差股的主动偏好性。使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出现逆向选择的行为,这种行为即被人们解释为股市的“劣质股驱逐优良股”现象。

上市公司资源配置效率与道德风险。当投资者拥有了上市公司的股票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后,道德风险问题的讨论就转向了另外一个层面。在上市公司成功发行股票并且筹集到所需资金后,掌握了主动权。此时,上市公司人可能做出以下行为:一种行为是严格按照招股说明书上的要求履行承诺与责任,合理安排利用筹集资金,维护公司合法地正常经营,保证实现上市公司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这是正常的、预期的行为,也是对上市公司完善、规范的基本要求;其他行为是可能违背招股说明书上有关条约,把上市公司所筹得的资金挪用等。这也是机会主义产生的典型道德风险行为。相反,股东只能通过上市公司的公开披露信息被动地了解其经营情况,而没有更多的途径来获知上市公司真实的投资过程。再加上国有上市公司的产权往往是不够明晰,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造成管理的内部控制,极易产生内部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风险经营的整体行为。大多数的上市公司筹得资金以后,并没有把上市筹得的资金用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在上市后其经营业绩并未转好,有的甚至面临退市和走向亏损风险。一直以来,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干预行为,使得股票市场最终的“担保人”是政府,股票市场的所有损失与风险都将由政府来埋单。

(三)寻租对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

从资源配置上看,寻租从全新的角度对经济学提出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首先,从研究的角度上看,寻租行为从生产性活动延伸到了非生产性活动,即是所谓的寻租活动。从寻租行为上看,资源配置效率不单单体现在生产易过程中,也存在于非生产易行为,对资源配置有效性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第二,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政府行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需要通过相应的政策与措施来保证市场机制的有效顺利运行,即政府充当了调节者的角色,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寻租理论是把政府作为经济行为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市场经济中“理性经济人”的角色,政府有追求自身利益的权利;而权钱交易则表示了政府参与市场经济行为的重要特点,也即是“政府失败”的重要原因。这种复杂的经济行为凸显出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复杂性,降低了我国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第三,寻租理论区别了两种行为寻租和寻利的方式,也区别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积极地寻利竞争与资源配置消极地寻租竞争行为活动。总体来看,寻利竞争是通过更多地竞争行为牟取一定的利益,有利于经济资源实现有效合理、高效地配置。

在经济制度变迁过程中,一般经济都表现出很多的获利机会,对经济主体而言,变迁的方式不同所代表的利益的手段及获取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果制度变迁方式是由市场主导的,其变迁过程中政府干预的程度往往是非常有限的,一般市场参与者都是为追求一定的生产性利润而参与竞争的,而经济制度的变革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力量而进行的变革,因此,非生产性赢利的机会就不存在,寻租问题也就不会发生。如果制度变迁方式是强制性的,政府就会对经济进行过度的干预,就必然导致产生很多的通过非生产性手段方式就可以获得的获利机会,与此同时,也导致了经济行为中利益团体和个人寻租行为的发生,造成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

在市场经济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一般纵容或侵犯对参与经济主体的产权,并没有对产权实施有效的保护手段。塔洛克说,“政府的权利与其说是被用来保护个人权利免遭伤害,倒不如说是被当作侵犯个人权利的一种工具;政府与其说是利用权利以及税收来提供社会公共产品,不如说是其利用权利来牺牲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在政治上给具有重要影响的人提供该影响人所希望的全部私人产品”。 实际上,寻租行为是一种产权的再分配行为,是对他人财产权的侵犯与剥夺行为,寻租行为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也是对全社会财产的剥夺。创租是通过某种管制措施来掠夺他人财产的行为;抽租是通过威胁、强迫等手段来剥夺他人财产的行为;垄断则是以财产转移的方式剥夺他人财产的行为。政府的创租行为和抽租行为是“政府失灵”的重要因素。

政治市场对经济制度变迁具有重大的影响。寻租行为是政治市场交易的参与结果与主要内容。一旦寻租行为被选上,政府官员和议院就会从事政治活动,以及根据自己与所代表的各种利益团体的需求,并且许诺从事政治活动和所代表的政治愿望,也会尽量满足选举人的某些利益要求。这是因为:一方面,投票人为了获得未来的某种相关利益,会对可能当选的被选举人提供相关资助与支持;另一方面,被选举人为了当选而需要资金支持和资助,也会做出一定的承诺;与此同时,被选举人也会借助自己的政治权利和地位为当初的支持者与赞助者谋取一定的利益。其寻租行为的结果反映了政治市场对经济制度变迁过程的影响,所以,也酿成了在经济制度变迁过程当中大量的资源浪费。

在政府干预过度行为下的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与寻租行为。相对于对融资者来说,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当前,大多数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都是通过发行股票这种方式来进行的。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使本公司的股票发行上市,会采取各种方式与措施,甚至有些手段是违法的;而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能够达到增资、扩股与配股的目的,往往采取一些造假蒙骗的行为来欺骗众多的中小投资者;另外,有些上市公司还会采取坐庄或者进行恶意炒作股票的行为,造成价格非正常波动的态势,在不正常的价格波动中谋取暴利。所以,这也是资本市场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股市一般都是国有企业筹集资金,是一个无风险资金的场所。所以,这也是中国股市 “寻租”场所最严重的主要原因。

四、资本市场对企业家的监测和筛选机制:价格机制与接受机制

公司治理结构制约作用的体现一般企业家需要一个完整的市场,即需要有完善的资本市场、充分竞争的产品市场与市场外部条件相互机制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这些外部条件并不是十分完整的。这就有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结构转变为企业家内部人控制的方式。因此,市场外部条件对资本市场企业家的监测机制、约束机制以及筛选的相互作用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资本市场是股票投资者与公司股权相互交易、相互转换的场所。股权投资者不能直接要求撤回其股权资本金,股权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并不能退出公司,因为单个股权出资者如果对资金需求有一定程度影响时,股权出资者将会面临内部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也面临着由于公司管理效率较低的投资风险和市场风险。为解决这一矛盾,因此,衍生了资本市场的出现。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资本市场的运行从表面上看是指证券与资金的相互之间继续流动,实质上是为个人投资者提供风险转移与重新配置资产的渠道。资本市场功能的客观的监测和检查提供了外部机制。首先,正确评价和反映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和经营绩效;其次,一种内在的机制促使企业家其所控制的资源和最终转移到企业家素质上。

在资本市场上价格机制是通过股票价格波动趋势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等变化,体现了企业价值的高低,也间接反映了企业家的水平与能力。实际上,利用资本市场价格机制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投资者筛选与约束的作用关键在于企业家制定的内部股票定价机制。因此,股票价格的判断依据不仅仅是局限于创业者提供信息来判断,相对于出资人来说,为公司的经营状况提供了参考信息依据,同时,也为投资者和企业家的利益责任发生内在冲突,使得企业家不断实现内在机制。资本市场对公司的定价机制可以补偿投资者在企业家监测信息方面的劣势。如果股票定价机制有效,形成的价格泡沫将会缩小,同时,股票价格也能反映市场参与者和企业家自身的能力,以及企业家对股票价格的估计程度,通过单一的价格而不是出资人收集的信息来综合判断,因此,大大地节约了投资者信息成本

在资本市场定价体系完全有效情况下,通过股票价格能够真实反映与会者通过收集信息对公司未来的价值和目前状况的评估与判断,体现了市场对上市公司未来股价盈利能力的评价。投资者将股票市场价格并依据企业家提供的信息来比较与判断,找出公司经营管理业务上存在的种种漏洞,并消除这些漏洞,以此发现企业重组的机会。与此同时,还可以将股票价格与其得到的报酬相互挂钩,其目的是通过股票期权约束与激励企业家。目前,这种模式已成功运用于美国资本市场。当然,采取股票期权的方法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可以选择不投资资本,因此没有风险;二是企业家具有内部信息资源优势,可以获得公司披露和未被披露的信息,影响股票的价格,并且灵活机动行使股票期权;三是企业家可以获得期权收入,并且实施机会主义行为,促使股票价格上升。

在资本市场定价体系不完全有效情况下,尽管公司股票价格对投资者的公司治理现状以及未来的评价都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评价和现实往往会存在有系统性误差,所以,促使股票价格信息失真行为。如果完全依靠股价与绩效来评价一个企业和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导致出资者犯下严重的错误。

接管机制的作用与股票收益证券和支配的双重特性是分不开的。一是产量特征,即发挥剩余控制权,二是安全功能,即股票持有人有权控制上市公司行为,并能够影响上市公司政策行为。而对接管机制来说,如果企业在经营管理不善时,投资者的利益是由一个或多个股东出资者利益联系在一起,投资者通过收购股份和表决权获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的事实,可以由出资人以及自己的继承人或者另聘其他的企业家来进行控制,从而造成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上投资快速贬值。通过接管机制,就完全可以控制企业家的机会主义行为与道德风险,全力以赴确保投资者股权。

从敌意收购方式上来看,表面上看来好像是不同利益的公司之间在争夺控制权,而实际上是企业家和出资人之间矛盾激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出资人运用金融手段保护自身利益实施企业家的监测和筛选过程以及金融监督部门执行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表面上看,尽管敌意的接管目标公司承诺已经不再向股东发起敌意收购行为,但这也会遭到目标公司的极力反抗。在双方反复争论的过程中,利用经济资源优势作为依托挂钩,如果成功挂钩,目标公司将会面临重组的结果,同时,也造成大量失业,并且损害公司长期人力资源成本,而研究开发和销售网络长期发展是不利于本公司的。敌意收购通常是指内部治理结构发挥作用而具有的外部条件,是保证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运行的重要经济体制,是出资人约束企业家的一种工具,它的直接行动是提供了更多的发现市场机会,创造出创业人才来代替原来的高管,这不仅可以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还可以提高投资者的财富;其间接影响是指企业家人力资源成本的贬值,以及未成为收购目标公司的企业家采取措施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目的是避免成为受害者的敌意收购。另外,企业家可以在控制和占有租金直接转移到投资者手中,改善股票红利,以增加投资者财富。因此,敌意收购的监测、筛查对企业家和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正是与此,金融中介将运用一定的手段,并通过检查与监测企业家的功能。

接管机制的第二个方式是积极股东行为。它将被改造成正负股东和措施的行使过程的控制。在美国,该方法在资本市场首先得到了发展,其主体是机构投资者。因为个人股东一般受资金限制,只能买一个公司少量的股票,所以造成企业家缺乏热情和积极性。虽然机构投资者拥有很大的资产,且其监管成本与匹配的收益性也很好,相比个人股东来说,能够更为积极监督企业家。通过市场上股东积极行为,不但可以促进改革治理结构目标公司,还可以为股票市场的长期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更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有效监测及筛选出真正的企业家。

五、提高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对策及建议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得出:资本市场制度环境的不完善是资本市场配置效率难以提高的最重要原因。所以,导致非市场性的资本市场交易行为直接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的扭曲作用。

不断完善资本市场产权结构与制度环境。要使得产权结构和制度环境完善,就必须重视市场经济行为中的各种相关利益关系,从“理性的经济人”出发,实施积极适度的激励约束机制,获得与实际投入相符的经济回报;通过法律约束在经营过程中“非理性经济”行为,因此,法律手段就是最为重要的手段。

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造成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的最基本原因是失信行为,从一定程度上来看,我国社会信用状况也将直接决定着资本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在加入WTO以后,资本市场上的种种失信行为严重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与国际化步伐。在当前,在资本市场上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表现市场参与者的知识观念与信用意识的缺乏。

发展创新型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资本市场发展的生命主线。主要表现在:实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积极促进上市公司融资手段多样化; 推进现货市场与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展;多层次的现货市场包括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场外市场(即OTC市场)等;推动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均衡化发展;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如国际板);以及资本市场发展带来衍生性的影响:资本市场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改革、PE/VC市场发展、产业整合、定价权与话语权等问题。因此,建立全部流通的资本市场,是实现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强化资本市场法律约束与规范政府行为。法律就是实现转变的最有效的一个工具。政府行为就是政府对资本市场过度干预行为,因此,政府干预行为也是造成我国资本市场严重低效率的主要原因。从资本市场来讲,要减轻政府干预行为以及政府管制对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的影响,首先就是要对政府的角色在资本市场上重新定位,必须重新界定政府在资本市场中的活动范围与内容。

六、 结论

2012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后承上启下的最重要一年,也是我国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实施阶段重要的一年,同时,又是我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重要的一年,因此,必须要发展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积极努力推进各项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互动发展,形成有效的资本市场体系。有效的资本市场及市场化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体系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转型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起着重要性的作用。

完善和改进资本市场监管机制。资本市场发展的最新变化趋势是向成熟的资本市场转型,市场化将成为未来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步伐,为投资方和融资方提供有效融合的平台,增强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投资者缺乏信心的投资渠道。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管理水平,增加资本市场透明度,保护市场投资者利益机制,发展机构投资者以提高其投资理财的服务能力,公共参与制定战略性的制度设计目标,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稳定、有序循环良性互动发展,提高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涛.中国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2]韩立岩,王哲兵.我国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与行业差异[J].经济研究,2005,(1).

[3]胡宗义,宁光荣.资本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岳正坤,王高.我国资本市场配置效率探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3).

[5]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渣打银行国际化经营历程与实践[J].国际金融,2012,(7).

[6]郭梅亮,徐璋勇.商业银行净利差决定因素研究的进展与评述[J] .国际金融研究,2012,(2).

[7]姚宇惠,韩伟,邹平座.中外股票市场收益率相关性分析及其影响路径分解[J] .国际金融研究,2012,(5).

[8]曾俭华.国际化经营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J] .国际金融研究,2012,(1).

[9]芦峰,刘维奇.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基于储蓄新视角下的网络DEA方法[J] .中国软科学,2012(2).

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资本市场 经济结构转型 助推

作为金融深化的主生力量,资本市场建设的深度与广度对经济增长可谓意义重大。而目前,中国债务性融资目前依然高度依赖产品信贷,这种融资结构无法满足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因此,中国金融结构转型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关键是要加快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满足多方面的需求,而这对于产业并购重组和资金配置都极其重要。基于此,笔者将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助推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分析。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助推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机理

首先,经济结构转型需要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政府投资和对外出口,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高强度投入,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推进,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地位不利,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供需平衡不断恶化,低成本优势不复存在,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外需严重萎缩之下,中国采取了诸如4万亿的更大规模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但这样的后果是严重的通胀和银行信贷的大规模紧缩导致大量的企业倒闭,改革发展已经证实,这种依靠有计划的大规模投资而不是资本自由流动带来的经济增长不符合市场规律,迫切需要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将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而优化经济结构、提升投资效率则是转型的重中之重和难点。投资结构很大程度决定经济结构,因此,经济结构转型必须从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着手,而多层次的资本结构是引导储蓄投资的重要渠道,更是优化投资结构的重要抓手,所以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其次,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够有力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主要的资本来源是依靠银行信贷、股票市场融资、债券市场融资和FDI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多层次多工具的资本市场体系。从总量来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能够通过“储蓄-投资”渠道产生总量资本积累效应;从存量来看,存量资金间的配置能够影响经济结构转型,这样,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一方面能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减缓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外生冲击;另一方面,不同性质的资本市场还能起到互补,如股票市场与银行信贷的互补,通常,银行信贷具有典型逆周期调控作用,即经济增长时信贷供给会增加,而经济衰退时信贷供给会减少,而资本市场则是标准的顺周期资本供给市场,当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时,银行信贷可与资本市场相互替代、补充,缓解经济的波动。特别是随着中国金融深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资本的不断积累,目前,债券市场、FDI等都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层次资本市场的存在,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了异质性的不同作用。当前,证券市场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中扮演重要的媒介作用,特别是在创业板市场推出后,包括相当部分的第三产业的新型中小企业能够在股票市场上市融资,社会资本在财富示范效应的带动下进一步鼓励了其参与投资,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产业发展,在最重要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过程中,资本市场以其筹资、促进经济要素合理流动、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作用,在经济结构转型中起到了强大的助推动力。

二、进一步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经济结构转型助推作用的对策建议

如上所述,多层次资本结构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助推作用毋庸置疑,当前,笔者认为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着重从以下方面“发力”:

(一)积极创新银行业务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急需要银行加快研究分析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信息和市场,主动融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国家战略之中,积极创新银行业务:一是要尽快建立专业研究团队,通过新兴产业数据搜集、信息整理分析研判,提高银行信贷投放和授信额度判断,加强规范贷款项目管理,科学放贷。二要创新科技银行业务,有效结合资本和科技,这是银行支持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金融创新,银行应研究建立独立的科技银行或成立承担科技银行功能的业务部门,一方面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积极沟通合作,另一方面国家要适当放松金融机构参股战略新兴产业,同时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控制风险的同时加大鼓励科技银行为初创和成长的战略新兴产业提供融资贷款。

(二)加快发展股票市场

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基本建立了一多层次的股票市场体系,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内的蓝筹股主板市场;包括为“五新三高”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资本运营平台的中小企业板;包括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资本运作平台的创业板及场外交易市场(OTC),如新三板市场等。截至2015年8月14日,上交所上市公司1071家,股票市价总值约为324851.13亿元,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1729家,股票市价总值约为224,812.82亿元,中小企业板有上市公司767家,股票市价总值约为9,723,592,796,352元,创业板有上市公司484家,股票市价总值约为4,812,581,369,146元。随着股票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经济增长的资本积累渠道作用逐步显现,有研究表明,规模不断扩大的股票市场与信贷资本间的“备用轮胎”效应越来越显著。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但政府却大量吸收利用FDI,FDI对股票市场融资形成的挤出效应充分暴露了国内金融市场不健全,储蓄-投资转换效率低下,特别是FDI对第二产业,如初级交工制造产业的侧重发展投资,也与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变的趋势不相符,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渠道作用,为经济结构转型注入动力:一是进一步推进主板大型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整体上市,扩大证券市场供给规模,提高战略新兴产业股票市值规模,为这些产业的长远发展和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创造条件。二是逐步深化中小企业板建设,鼓励部分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并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并购、再融资和股权激励制度安排,优化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三是大力发展完善创业板建设。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历史关口,创业板要发挥好推动战略新兴产业成长的渠道功能,就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建立市场化的筛选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要求,规范创业板上市法人公司的治理结构,引导创业企业长远发展。四是综合考虑投资者偏好、监管、法律法规等扩容新三板,推进OTC发展,为高科技成长型企业提供股权流动平台,满足融资需求,从而促进三板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主板和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提供上市储备资源。

(三)扩大深化债券市场

我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目前债券市场的深度、广度都获得较大拓展,形成了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基本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市场体系,也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其占比甚至超过股票市场维持较高水平,2014年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比重为67%,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的企业达到1024家,较2001年增长二百多倍。有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企业债券净融资9286亿元,债券市场对社会融资规模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合计为39%。但是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债券市场还处于初期的先天发展不足阶段,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较低,债券市场应当与股票市场一起成为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金融中介,发挥其资本积累的内生作用、提升效率,因此,我国要扩大深化债券市场,一要鼓励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针对一些特定技术项目、资金用途较为明确的企业发行债券,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信息技术产业等更易获得机构投资的亲来,在配合企业发展战略,合理控制融资节奏的同时是不错的融资选择。二是要稳步推进中小企业结合债券发行,鼓励经营绩效好、成长速度快的多家中小企业联合发行公司债券或债权信托基金,提高融资成功率。三是要进一步推进包括利率市场化等在内的国内金融改革,只有通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短期拆借市场利率和长期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才能真正不断深化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发挥更大的助推作用。

三、小结

多层次资本市场助推经济结构转型除以上具体的积极创新银行业务、加快发展股票市场

、扩大深化债券市场外,还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市场化运行机制,从确立企业的市场投资主体地位、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健全监管等方面为其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还应围绕促进资本市场与经济结构转型实现良性互动的配套政策,包括工商、税务、财政等方面进行研究,为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型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晓芳.中国金融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范文第5篇

具体说,目前压在中国股市头上有三座大山。其一,股权分裂的大山。高达2/3的非流通股在中国资本市场与可流通股并存,既是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和一股独霸的根源所在,又压得中国资本市场喘不过气来。其二,股票交易所垄断的大山。必须尽快完成多元化、多层次化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实现股市结构调整,摆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假货、赝品充斥“精品店”的被动局面。其三,股市旧文化的大山。十年发展,我们不仅没有弄清股市的本质和基本功能,而且在台湾股市旧文化的影响下,庄家、发牌、出局、筹码等近二十种赌场术语在股市中泛滥,使人们技资股市如置身于赌场之中。不仅买股票的人谈到股票投资总是不能理直气壮,而且其投资行为也是以跟风撞大运取性分析和判断。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赌场,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赌场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赌场、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赌场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赌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赌场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赌场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赌场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赌场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赌场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赌场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赌场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赌场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赌场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赌场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赌场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赌场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