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文创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技术创新的概念来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德文版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概念。他认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和最根本的源泉在于企业的创新活动。创新概念包括了五种情况:采用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取得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个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或企业重组。这个定义一直到现在还有它的积极意义。
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不断提高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先后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研究,即从传统的经济学视角转向管理学视角,并向社会学视角演进。
随着技术创新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也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技术创新的本质和特征,理论界和企业界开始从管理学的角度来打开技术创新这一“黑箱”。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技术创新就是从一种新思想的产生剧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到首次商业化和扩散的过程。解释了创新的“过程”与“结果”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强调,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创新的滞后甚至失败。
由于孤立的创新性企业或者高度专业化的研究与开发部门本身很难迅速创新并开发足够多的、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它需要在与其它企业或组织建立广泛的社会联系的基础上才能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因此,当代的技术创新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广泛的社会过程,即技术创新的社会网络理论。
因此,如何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去研究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也是技术创新理论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它可以为技术创新理论自身的“创新”提供—个新的突破口。
技术创新过程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性的世界,不确定性的存在既是创新存在的根据,又是创新行为发生的障碍。由于没有历史的惯例可以依循,技术创新的产生、发展以及创新后果的不确定,使企业的创新行为面临较大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也滞缓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一项技术从科学原理到完全应用于生产,中间要经历多个层次产品,每个层次产品都是在前一层次产品基础上完善的,是前一层次的科技产品生产的继续,目的在于使科学转化为技术,并使技术接近生产,使之成为成熟的生产技术。但在实际的转化中,技术本身可能难以直接应用于生产,而且企业在处理技术的过程中,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自身科研实力不足等诸多原因,相应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2.生产实现的不确定性。即使是一项已成功开发并相对成熟的技术,要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活动,也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开发或引入的技术对生产的环境、设备的要求,对原料的供给、人员的提供、管理体系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3.市场销售的不确定性。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品最终要经受市场需求的检验。创新产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是不确定的;同时,市场的竞争程度、经济政策等因素也是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难以事先预见的。4.资金支持的不确定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必须要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属于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技术经济活动,在技术开发、设备调整等环节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如果资金供应无保障,加之企业的财务制度不规范,企业的创新资金将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现代社会信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技术进步加速发展的趋势,使企业利用信息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信息已经成为继资金、技术之后影响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增强利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是增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将社会资本理论引入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能够帮助企业充分有效利用科技知识和信息,缩短技术差距,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企业社会资本的主要内容
社会资本一词最早出现在社会学研究中,它特别强调了随时间演变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相互频繁、交叉的关系网络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为这种关系网络为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合作和采取集体行动奠定了基石。目前,随着社会资本理论的不断发展,它已被广泛地用来解释许多社会现象和一个区域或国家的经济繁荣,而且,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资本不仅会影响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的发展,更会影响到企业和区域的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经营绩效,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Bourdieu)正式从社会学意义上提出“社会资本”这个概念,他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同对大家共同熟悉或认可的制度化关系的持久网络的占有联系在一起。1988年,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JamesColeman)在《美国社会学学刊》发表的《作为人力资本发展条件的社会资本》一文中首次在美国社会学界明确使用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分析了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产生中的作用,并对社会资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其仔博士对社会资本进行系统研究,他结合了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将社会资本看作是人与人之间在信任和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网络,将社会网络视为一种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视为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方式。尽管上述的学者和专家们对社会资本的定义不尽一致,但是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他们都认识到社会关系网络作为一种资源对社会活动的重要性,而且一致认为社会资本代表了行为主体借助于社会网络或其他的社会结构来获得各种利益的能力。在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与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一样,社会资本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企业的社会资本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即内部和外部的社会资本。1,企业内部的社会资本。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它从一个新构思出发,先后经过研究发展、工程设计、生产试制、市场营销等等过程。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仅仅取决于企业的研究发展部门,而且还取决于企业的生产制造部门、市场营销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等等。尤其是研究发展部门、生产制造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的有效合作是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2.企业外部的社会资本。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而知识的创新主要依赖于大学和科研机构,这些机构的主要功能是知识的生产、转移和传播。培训机构和信息咨询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由于技术创新的来源不仅仅限于企业内部,企业的外部资源也是技术创新的有效来源,因此,企业既要加强与纵向部门(如销售商和供应商)的联系,也要加强与横向部门(如竞争对手)的联系,更要重视与用户之间的联系,通过企业良好的社会资本,以提高企业技术合作和技术创新的效率。
在我国,由于个人、企业和政府之间缺乏信任而导致各种合作失败的案例时常发生。因此,社会资本已经成为技术合作和科技创新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而深入研究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从社会资本视野看企业技术创新
随着世界经济向全球化方向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科技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为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都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投资风险的不断增加、产品和工艺生命周期的缩短、竞争对手的增加、企业内部资金及人才等各方面资源的约束,再加上知识和资源互补性的不断增加,单靠企业自身实力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日趋困难。因此,与竞争对手进行技术合作、联盟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社会资本根植于本地的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是难以流动的资源。由于社会资本的这一特性,使得企业只有加强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提高知识的交流和沟通的速度,才能掌握较高的社会资本,获得更多的隐性信息资源,这对企业自身来说无疑是一笔财富。隐性的信息资源并不是在公开的市场里可以买卖的,它需要通过信任和类似的价值观、忠诚等高社会资本来获得。一个具有高度信任的企业才可能拥有较高的社会资本,高度的信任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能使企业生产出更多的新产品或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企业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所依赖的主要资源不再是资本,而是信息。企业技术创新与信息息息相关,企业应积极搜集和充分利用信息,来减少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提高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将需要如下各类信息:1.市场信息。市场信息是技术创新的诱因。为避免因信息不灵或信息不准而导致立项失误所带来的损失,技术创新就必须首先从市场信息调查抓起,促进创新与需求的协调和产销的衔接,避免创新的盲目性。2.科技信息。为避免因信息闭塞而导致创新的失败,技术创新必须有科技信息的支持。例如专利信息、成果信息和工程信息等。只有掌握了雄厚的科技信息,才能使本来前景难断的创新项目转变为成功在握的可控工程。3.政策信息。政策信息是企业确立创新战略的指南。了解税收政策信息、熟悉产业政策信息、研究采购政策信息、掌握科技政策信息和通晓金融政策,企业才能得到国家的支持,避免一些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产生。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使企业技术创新的指向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相一致。
企业的社会资本正如企业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一样,需要经过积累和再生产,它也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企业自身应提高把握更多社会资本的能力,以减少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不足,技术创新才能有所突破,企业才能有所发展。
四、前景展望
社会资本已经成为技术合作和科技创新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关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我国的学术界和企业界应从我国企业创新的现状出发,以构建信用体系为基础来重新审视我国的创新战略,这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国家的综合国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促成我国信用经济、虚拟经济的良性发展,提高我国企业和整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在理论上,将社会资本理论融入技术创新理论将突破传统技术创新研究中对社会网络和信任的忽视,力图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即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技术创新成功的社会条件,将技术创新理论体系与社会学、经济学进行有机的整合,为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开拓一个新的视野。
关键词:情境教学;教学模式;数字化
引言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强调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改变了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式,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无论是大规模的区域性数字化职业教育资源,还是学校自建的小型数字化职业教育资源,普遍存在缺乏系统性、优质数字职业教育资源不足、低质数字职业教育资源重复建设、动态更新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困扰着数字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构建数字环境下职业教学情境教学模式,将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模式
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类型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性的高技能人才,因此,要根据未来职业需求和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制定培养目标,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数字环境下构建未来职业情境,采用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开展教学组织活动。
1.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1]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狭义来说,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2]依托数字环境创设多层目标结构模式,形成职业教学中情境教学的独特优势,缩短学校与职业领域的距离,提高学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教师依托开放教育资源和数字环境创设情境,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发问题,使其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参与。
(1)创设技能目标情境
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创设技能目标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岗位能力,掌握相关职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工艺变革。[3]利用仿真技术创设技能目标情境,使学生在职业情境中掌握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技术标准及生产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操作运行能力、维护检修能力、安装调试能力、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创设知识目标情境
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创设知识目标情境,培养专业基础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需专门性知识和技术特征知识,建立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4]利用仿真技术创设知识目标情境,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平台。
(3)创设通用能力目标情境
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创设通用能力目标情境,培养学生在不同职业中的适应能力,即在职业岗位变化时,依然能较快地适应新的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在不同职业间的可迁移能力,即在环境变化中不断自我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及终身不断学习进步所必备的能力[5]。利用仿真技术创设通用能力情境,训练学生探索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形成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一个现代职业人的基本素质。
(4)创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境
根据不同的职业,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和仿真技术创设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境,即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能力,既掌握理论知识的识记、理解、迁移和运用的方法,又掌握实践技能学习的一般规律,具有对职业技能进行分解、归纳,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监控指导
教学过程监控主要是监控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监控与评价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专业素养的稳步提升。监控指导包括课堂理论教学监控指导和实践教学监控指导。
(1)理论教学监控指导
依托开放教育资源教师针对学科专业知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确保知识丰富连贯。
(2)实践教学监控指导
利用仿真技术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才能相结合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实践技能的传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敏锐的直觉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有助于发展学生潜力,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面对个体、兼顾全体的教学策略,教师注重个别差异,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迅速反馈。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利用开放教育资源和仿真技术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制定不同学习任务和不同难度的学习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既注重前期的教学设计也重视学习过程的个别指导,在教师引导和带领下,学生在特定时间内有目标、按计划地交互性学习。[6]
学习过程模式
数字环境下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强调情境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学和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创设情境
在开放教育资源和仿真技术的支持下构建职业教学情境学习环境,优化整合学习资源,提供包括各种多媒体网络课件模块、实时辅导模块、非实时辅导模块的学习系统;包括作业跟踪模块、分级操作测试模块、学习记录模式、成绩分析模块、评估反馈模块的学习管理系统;包括多媒体素材模块、操作技能训练模块、学习策略模块、试题库模块的学习资源库。
数字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情境有助于让学生在“一站式”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不必因到处寻找资源而迷失在教育资源中。教师不关注如何填鸭式地将大量的内容强加于学生,而是致力于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情境化的学习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2.明确学习目标
在数字环境下创设职业教育情境学习的环境中,明确学习目标的本质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领,整合优质学习资源,让学习更加有效。根据教学需求和职业需求,教师有效地组织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加强学习内容的筛选与组织,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学习目标,教师进行学期整体规划设计,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效果测评等做好“一体化”的统筹规划,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最有价值、最具核心、最有用的学习内容。
3.探究学习
基于数字化环境的构建职业教育情境学习环境,以“教师引导、学生主体”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监控下,学生选择探究形式,完成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学习和交流过程,通过亲身实践,得出结论。学生除了有一定的逻辑能力等智力因素外,在情感智能、思维策略和技能方面要具有创新的勇气、宽松的心理氛围及良好的完成任务的动机。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搭建数字化的情境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职业情境中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课件、案例分析、岗位流程、操作演示等,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学生可以在大量的教育资源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未来职业能力。同时,在数字化的情境学习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活动方式,教师,学生参与并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这种探究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了学习气氛。
4.评测反馈
评测反馈是有效自主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对学习过程不断进行监控、调节,对学习结果进行反馈,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最终达到预定的目标。为确保在数字化情境中评测反馈的科学性、导向性、客观性和全面性,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测等多元化评测方式,多维度地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为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的调整提供依据。
结束语
数字环境下职业教学情境教学模式能够优化课堂环境与结构,突出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职业教育由传统的灌输讲授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完成知识的建构。在数字化职业教学情境中,提供给学生充分、自由运用的时间,创建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激起他们的创造欲,发挥其潜能,培养其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芬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上),2012(8).
[2]徐爱清.基于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J].新课程研究,2007(9).
[3]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11).
[4]陆海英.教学情境创设的常用方法[J].新课程,2011(8).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当学习的兴趣被诱发、激励起来,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学,轻松愉快地学,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体验、理解、表现。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识字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运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增加识字的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接受性。如:一年级下册《识字一》中认识与春天有关的词语时,我先配乐并出示春天的图画,让学生说说看到和想到了什么,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然后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在图片板上贴上要学习的词语。这样在具体的情境中,词语的学习就不再枯燥乏味。其次,具体的语言环境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情境,孤立地识字是枯燥乏味的,但把生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再去认识,情况就不同了。我们小学课文中的生字大部分都是分散在课文中学习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不要忽视了识字这一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反复和生字见面,让课文中生字的出现和理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使阅读与识字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识字。如在学习生字之前,我先出示要学的生字,让学生说说自己已经认识哪个字,是怎么认识的,再让会读的孩子当小学老师教其他孩子认读生字等等。这样的设计就是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了他们识字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设计比赛、游戏、编歌谣、猜字谜等情境,让学生达到复习巩固生字之目的。
二、变识字教学为有趣的活动和游戏
1.开展趣味识字,避免枯燥化
一、二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识十几个生字,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教师应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愉快地识字。如学习“看”字,上面的部分表示什么?(手),下面的“目”表示什么?(眼睛),学生不但理解了字义,而且很容易记住字形,也同“着”区分开来了。开始是教师引导,学生讲出来,慢慢地,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渗透这种做法,鼓励学生自己观察、发现,产生了“编字谜、儿歌、故事”等方法来巧记汉字。由此可见,学生在活动中识字,比较轻松愉快,潜能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2.加加减减,在动动想想中识字
对于合体字,按部件“构造”可分为二部分或三部分,于是在教学中,我常常把这些字的部件制作成卡片发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谁和谁是好朋友,他们合起来的名字叫什么?去掉偏旁叫什么?让他们拿着卡片一边想、一边找、一边记,又动手,又动脑,而且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和牢固性。
3.在活动中巩固识字,加深记忆
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识记的效果就越好。为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将学生乐于参加的各种游戏活动引入。例如,《一去二三里》一课中,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游戏活动是他们最喜欢的,玩是他们的天性。于是这一课我就是以游戏贯穿教学始终。课一开始,就以有趣的数字拍手游戏引出十个数字,接下来,通过“寻找调皮的数字娃娃”“给数字娃娃找朋友”等游戏加深对十个数字的认识,考虑到学生对十个数字按照顺序能够很轻松地读出来,每个数字单独出现,很多学生其实还不能掌握,我就设计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字卡合作学习,轻松识字。当然,根据教学过程,可以设计多种有趣的识字游戏,如“猜字谜”“摘果子”“增添笔画”“看图贴词”“演一演”等。
关键词:数字故事;寓言教学;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7-0032-03
网络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信息量大、容易获得,所以能够把信息组织起来使其具有语境,并富有情感地表达出来就显得极其重要,这就是故事感[1]。传统的讲故事方式一般是以文字表述,比较单一,不够具体,现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手段以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以及影视等方式表征信息,能把故事讲得有形有声有色。
寓言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文体,它是根据事实或者改编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改编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如果用单纯的语言叙述讲授寓言类课程,就显得单调而空洞。而数字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大特点是将感情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教师授课的吸引力,促进师生思想的深度互动,将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融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2]所以,对数字故事应用于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设计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一、数字故事与小学语文寓言类教学的契合关系
(一)数字故事的内涵
“数字故事”是编写教学故事,并加入声音、图像、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它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数字故事呈现方式多样,集成了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使故事的聆听者可从声音和画面中获得故事内容,比传统叙述形式更具体、直观,并且承载信息量更大[3]。数字故事的魅力不仅来源于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创造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数字故事与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契合关系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这些特点与寓言教学是相契合的。
1.数字故事的教学内容故事化
数字故事应用于教育中,又可称为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和问题的研究,是将客观过程、真实体验和主观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的过程[4]。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言中对角色的描绘并不形象,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5],寓言本身具有故事性,符合数字故事教学内容的特点。
2.数字故事的表征方式可视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只用黑板和粉笔来表达寓言的内容,比较单调,学生们不能充分理解寓意。把寓言设计成数字故事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图、文、声、像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有利于实施情景教学;数字故事的视觉化表达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6],对小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数字故事还能够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传递的信息量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3.数字故事的内涵具有教育意义
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数字故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教育意义。寓言用故事寄寓道理,语言简洁明了,极具概括性,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数字故事用于寓言教学,将寓言内容丰富化,使寓言故事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生动的故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教育意义。
4.数字故事的形式数字化
数字故事体现的就是将文字和故事转化成数字媒体,是提高信息技术使用率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也有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的视觉素养和多媒体素养。数字故事的“数字化”特征来源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更多的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该环境能支持寓言教学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7]。
二、支持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数字故事设计
(一)数字故事内容的设计
数字故事的主题必须能清晰地反映出制作者的想法,且与教学内容贴合。寓言一般可以分为四类:哲理寓言、劝诫寓言、讽刺寓言和诙谐寓言。教师应根据寓言的类型设计不同的数字故事内容。
1.哲理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哲理寓言,在简洁的语言中,透露着极大的智慧,我们要透过表面看本质,在设计时就要侧重寓意的表达。但寓意一般比较隐晦,在设计数字故事内容时最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寓意就不难理解了。比如:《塞翁失马》,在数字故事的结尾处加入一些例子的图片或者视频,如贫困的家境造就坚毅的性格,最终获得成功;再比如:《庖丁解牛》,在故事中就可以呈现拉面师傅“穿针引线”的精彩画面等等。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鲜活的例子,因此,哲理寓言的教学也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劝诫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劝诫寓言是通过故事来传达历史的经验教训,给人必要的劝导、规诫和警示,以免重蹈覆辙。在设计劝诫寓言时,要侧重表达寓言中事物造成的后果,可以用切合情境的背景音乐或者丰富的配音呈现这些后果,让学生印象深刻,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反躬自省。比如:《讳疾忌医》,可以用数字故事形象地表现蔡桓公的语气、病痛变化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可收拾的结果,引导学生感悟故事形象,快速理解寓意。
3.讽刺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讽刺寓言暴露和揭示了病态的世态和人心,讽刺的力度比直接批评更大,有的比较含蓄,旁敲侧击;有的非常犀利,直指实质,所以讽刺寓言类的数字故事应注重演绎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等。比如:《掩耳盗铃》,可以用丰富的动画展现出偷铃人的丑陋行径,让学生通过故事描述寓言中偷铃人的神态,谈谈自己的感悟,这样,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同时也为作文积累了素材。
4.诙谐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诙谐寓言是笑话和寓言的结合体,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但是比单纯的笑话意义更加深刻,能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情境中领略到寓言故事的深意,在诙谐寓言中教师应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在《黔驴技穷》中,可以把驴子和老虎相互试探的过程配上轻松搞笑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欢笑中理解寓意。
(二)数字故事表征形式的设计
好的故事内容+新颖的表征形式=好的数字故事,所以,数字故事表征形式的设计也很重要。笔者对于数字故事表征形式的设计有以下几点思考。
1.创新式设计
普通的数字故事都是具象的,虽然容易理解,但是不够新颖。根据故事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数字故事进行创新改造,把一些文字可以翻译成图片、图标、图示等,比如:“水果”用一个色彩丰富的概念图代替,能更好地呈现故事内容;用逼真的图片取代模拟的图片,故事更具说服力;平淡型图片替换成创意型图片,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趣味型图片代替普通型图片,使故得生动活泼。当然,和谐的背景音乐和生动的讲解是创新式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2.扮演式设计
数字故事通常都是利用软件制作,而真实的场景才最容易引起共鸣,所以,教师设计制作数字故事时,可以尝试人物扮演的方法。课下预先录制故事,在课堂上进行播放,真实人物的表达能把故事形象化,对于学生理解数字故事内容起到一定的帮助。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录制,让学生根据数字故事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最后,数字故事可以作为生成性材料被保存下来,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3.整合式设计
在进行数字故事设计时,可以将现有的素材嵌到数字故事中,比如电影片段、动画片段等。契合数字故事内容的部分都可以适当地用于数字故事的设计,使数字故事更加立体,更加丰满。
(三)基于教学环节的数字故事设计
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数字故事的设计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以讲授教学的教学环节为例,数字故事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导入环节的数字故事设计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利用数字故事进行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语文课程,快速地跟上学习的节奏。在设计数字故事时,应该充分展示寓言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者事物的特征,抓住学生的眼球,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到故事中来。这里的数字故事可能不是寓言故事的全部,也许是寓言故事中的一个点或者一个片段。比如:在《狐狸和乌鸦》的导入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如表1)。
表1 《狐狸和乌鸦》导入设计
[画面\&解说\&出示大树:树可以画得很怪,形成一种发生寓言故事的氛围\&这则寓言故事,把我们带到一颗大树下\&添上一个窝\&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一个窝\&出示狐狸:嘴巴很尖,尾巴长而大\&大树底下有一个洞,狐狸就住在这洞里,故事就发生在这儿,故事的主角就是狐狸和乌鸦\&]
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学习这则寓言的兴趣,学生思维随之进入积极状态[8]。
2.讲授环节数字故事设计
讲授环节是整个课堂中的重要部分,讲解寓言时,一般先让学生通过朗读对寓言进行整体感知,为理解重点句子及寓意做好铺垫。学生对于图声像俱全的数字故事更容易理解,所以,在讲授环节设计数字故事时,应该把整个寓言作为故事内容进行设计,可以用前面讲过的不同的表征形式来设计,经过可视化的方法把寓言表达出来。比如:在《亡羊补牢》的教学中,可以把寓言做成动画的形式,在讲授寓言时,播放数字故事,以其丰富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寓言有初步印象,在教师对重点句子和寓意进行点拨时可以结合数字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
3.拓展延伸环节数字故事设计
在组织寓言教学时,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本身的分析去揭示和“消化”寓言的真正用意[9]。所以,在寓言教学中,拓展延伸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有时教师容易直接将寓意揭示出来,让学生去记忆,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利用数字故事呈现故事寓意并使其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寓意,感悟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比如:在教学《蝉和狐狸》时,可以在课前找一些表演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扮演寓言中的“狐狸”和“蝉”,将生活中防止上当受骗的方法演绎出来,录制成数字故事,在寓言讲完之后,让学生来看看这些“蝉先生”是怎样拒绝“狐狸”的诱惑的。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把生活实际与寓言的寓意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在明白道理之后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三、结论
在本文的研究中,数字故事的制作是由教师来制作的,所以,数字故事在学科中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字故事的制作,其制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这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需要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10]。数字故事的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考虑教学内容,故事形式等等,更是一个与教学长期磨合的过程。数字故事与寓言教学的整合是一次新的尝试,所以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文学科知识和指导能力,而且还要求教师具有信息技术能力,这样才能在设计和应用数字故事的时候游刃有余,提高课堂质量,创新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颂.数字故事:一种新学习和表达方式――以“上海市女教师
的故事大赛”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1,(03):44-46.
[2] 黎加厚.数字故事的教育意义[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06):
9-10.
[3][10] 周静,赵志靖.数字故事设计及其教学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
装备,2011,(36):100-101.
[4][7] 沈慧玲.数字故事应用于教育中的特征探析[J].科教导刊,
2014,(02):58.
[5] 马玉玺.浅谈小学语文寓言教学[J].学周刊,2011,(03):186-187.
[6] 周洁.数字故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六一小学
儿童哲学校本课程为案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03):28-
29.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数字化;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5-8000-02
1 计算机教学背景概述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指导,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过关,专业技能过硬,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专业实用型人才。本专业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知识更新很快,因此,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非常重要。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不仅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而且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无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学生真正需要的是“指导”而不是“灌输”,所以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一定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正如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的“活的人才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 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思路
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接受和传承前人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更重要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活跃人的思维、激励人的创新。
数字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创设生动而真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提供丰富而优质的学习资源,还可以提供广阔的交流空间,以促进集思广益,交流提升。因此,引入数字化教学方式,创造立体丰富而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将是解决历史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同时,在数字化课堂中,互动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在互动教学中,师生发生认知和情感的交流,师生关系由直线型结构变成网状结构,这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数量、质量,广度、深度都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因此,笔者认为,数字化互动教学法,可以作为传统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个方面。
3 数字化互动教学实施环节
3.1 课前,编写数字化的互动课堂教学设计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数字化互动教学非但没有否定教师的主体性地位,相反,它对教师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课前,需要针对上课内容,构思教学设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结构及生活经历,精心选择和安排教学材料,有机地组合各种教学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教学目标,更要将研究指导策略作为备课的重中之重。
3.2 课前,针对教学设计建设教学资源库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的核心,它以数字化为 基础,以学科、专业为主线,以课程为中心,整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信息和教师讲义、课件、参考资料、多媒体 资源等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并将整合的资源有机地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全方位的、实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参考资源。
课前,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的方式向学生列出该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任务和探究的方法,然后布置学生自己学习新课内容,作为课前预习。这个环节的实施可以考虑采用互联网的方式。请学生访问指定教学资源网,查看学习目标和任务,以及学习方法。通过向学生提供具有时代感和实际应用意义的素材、针对性强的学案,并把握好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为学生的自主构建提供可能。
学生主动探究可采用阅读思考、自我质疑、自查自练、自我归纳等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提升学习的层次,推进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可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过程,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能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3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为了有效实现数字化互动教学,教师要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利用媒体资源创设和展示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应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
数字化的互动课堂,为丰富多彩、鲜活立体的情境展示提供了可能。教师可以不用单纯的依靠口述来描述情境,学生也可以不用只依靠思维来想象情境。一首好听的歌曲或者一段简单的视频就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课堂氛围活泼了,原本枯燥、抽象的计算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学生变得主动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了。
3.4 借助数字化技术,营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借助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让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如计算机多媒体类的课程,可以借助数字化设备,展示图文并茂的教程,从而弥补了黑白教程在色彩上的不足;动画、音视频类内容要求学生感受作品的动感,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充分展示动态效果。同时,也可以在网页中穿插操作视频教程,便于学生模仿制作。此类课程的学习,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实现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又如组装维修类的课程,此类课程可以采用实拍录像、动画演示、模拟仿真等多媒体素材,用网页形式组织成有序的自主学习资源。如“CPU安装”的教学,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学习新知,可在教师讲解 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自主观看关于CPU安装的教学片;第二步模拟练习,通过课程学习中的Flash交互动画,进行模拟安装,包括CPU的翻面、旋转、揭盖、合盖等关键步骤,并可观察已经录制的安装过程,判断是否正确,以进一步加深印象;第三步动手实践,分小组开展CPU实物安装。该类课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呈现和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可以代替、补充或加强传统的实验实训手段。
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营造平等、民主、亲切的互动交流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支持下,同伴踊跃发言的感召下,大胆参与问题的讨论,对不同的见解据理力争,在良性的从众、模仿中学会了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和竞争。在师生、生生全面立体的沟通交往中,达到了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
3.5 善用总结和评价,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再上新高度
美国学者罗伯特·葛来赛说过,“假设我们能找到推理强的学生的原因,那么,我们也就有可能使其他学生提高这种能力”。
总结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部分,是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反馈反映了各个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反映了整个教学效果。
数字化的互动课堂,使教学评价更为方便直接。通过建立虚拟社区、在线交流系统、BBS等可以营造良好的数字化交流反馈平台。在该平台上,学生可以记录课上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困惑等,教师可以针对问题给予指导和答疑,对于优秀作品可以充分肯定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教师通过阅读众多学生的发言,就可以充分有效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改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难点,师生双方在不断的收集反馈信息中达到不断的调整和对目标的逼近。
4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