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义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义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字: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翻开新的篇章。根据国外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应建立一个由一板(含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国际板)、二板(即创业板)、三板(含场外交易市场和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组成的以纵向为主的全国性资本市场,结合各场外交易市场及产权交易市场组成的以横向为主的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多层次体系,各层次资本市场之间“彼此独立、互为补充、协同发展”。

一板市场

(1)主板

主板市场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和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构成,位于多层次资本市场金字塔顶端,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最高,主要服务于境内大型国有企业和经营效益优良的知名成熟大企业。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对于整个资本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主板市场“做大做强”并不断完善与其他板块之间的互联进退机制将极大活跃我国资本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沪深两市之间应该实现资源共享,逐步统一入市门槛,上市公司可在两市之间自由转板,避免结构性浪费。

(2)中小企业板

中小企业板市场由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市场构成,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与主板基本相同,主要服务于主业突出、具有较好成长性或较成熟的中小企业。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主板市场的初级层次,为主板市场输送优秀的潜力型中小企业,待其达到一定规模后上升至主板市场。同时还应划清其与创业板市场之间的界限,各司其职,有效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实现两板的有机结合。

(3)国际板

国际板市场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板市场构成,依托位于金融中心上海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建设的国际板市场,主要吸收世界知名企业,同时吸引在海外上市的优秀中国企业回归。通过吸引国际知名企业,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市场运行机制,实现主板与国际板市场的双轮驱动,相互促进,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和产品定价的话语权,努力将我国打造成资本市场强国,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

二板市场(创业板市场)

创业板市场由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市场构成,位于多层次资本市场金字塔的中间层次,对上市公司的要求较低,面向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和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渠道,其与主板之间形成一种有低级到高级的提升关系。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中间纽带,创业板与各板块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对保障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各板块转换通道的通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创业板还肩负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方面的历史使命。

三板市场

三板市场位于多层次资本市场金字塔的底层,是整个资本市场的根基,其建设不仅能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支持,也能为其改制、实现规范化经营搭建好的平台,使其成为创业板市场的孵化器。

(1)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场外交易市场)

代办股份转让市场是证券公司以其自有或租用的业务设施,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股份转让服务的场外交易市场,作为独立于证券交易所之外的一个系统,在组织方式上采取做市商制,而发行审核实行备案制。代办股份转让市场为风险资本提供了一个退出通道,化解了企业退市风险,作为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等场内市场的有效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缺陷,适应了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

(2)地方产权交易市场

地方产权交易市场通过建立标准化交易规则和完整化服务体系的交易制度,通过引入做市商机制和竞价交易机制,形成交易价格市场机制,满足投资者的多种需求,推动各区域协调发展。

以上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框架,但是其并非是静态的,资本市场的生命活力源于其流动性,转板机制的构建是各层次以及层次内部资本相互联系的桥梁,良好的流动性有益于资本的优化配置,同时降低了企业转板融资的成本,提高了资本流通的效率,降低了直接退市的风险。下面是对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机制的设计: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当前资本市场体系仍处于新兴加转轨的发展初级阶段,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成熟资本市场体系迫在眉睫。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经济发展中争取更多的主导权,就要从更深层次上推动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的建设,不断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本市场建设道路,强化主板市场,适时推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大力发展创业板,扩容场外交易市场,完善地方产权交易市场,优化转板机制,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助力。

参考文献:

[1]洪瑞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1.6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资本市场;多层次化;OTC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5-0050-02

一、资本市场多层次化基本理论

对于资本市场结构的多层次,存在着一种基于功能观点的金融体系改革理论,它认为,应该把研究视角定位在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之上,然后根据不同的经济功能建立能最好地实现这些功能的机构与组织。

(一)基于功能观点的资本市场结构改革理论

美国金融学家罗伯特・默顿和兹维・博迪于1993年提出了基于功能观点的资本市场结构改革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功能相对于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形式而言,具有更大的相对稳定性。传统观点将现存的机构和组织结构作为既定的,资本市场结构的调整一般是在这个既定的前提下进行。而功能观点认为,应该把研究视角定位在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上,然后根据不同的经济功能建立能最好地实现这些功能的机构与组织。功能观点认为,任何资本市场体系的主要功能都是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帮助在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在不同的时间内配置和使用经济资源。具体说来,可以将资本市场体系的功能分为六个方面:第一,清算和支付功能。第二,融通资金和股权细分功能。第三,经济资源时空转移功能。第四,风险管理功能。第五,信息提供功能。第六,激励解决功能。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界定

依据金融功能观理论,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应具有完整的内在层次结构,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板市场,即证券交易所市场,是指在有组织交易所进行集中竞价交易的市场,主要是为大型、成熟企业的融资和转让提供服务;(2)二板市场,又称为创业板市场,指与主板市场相对应,在主板之外专为处于幼稚阶段中后期和产业化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融通的股票市场,此市场还可以解决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包括知识产权)评价,风险分散和创业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⑶三板市场(场外市场),包括柜台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主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处于初级阶段中后期和幼稚阶段初期的中小企业在筹集资本性资金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包括知识产权)评价、风险分散和风险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

二、场外交易市场(OTC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是场内交易市场或者证券交易所市场的对称,在美国被称为“Over-The-Counter Market”(简称“OTC Market”)。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场外交易市场在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场外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提供融资便利。

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场外交易市场是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2)场外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提供了多层次的退出渠道。

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支持。为了使风险资本能够安全地推出创业企业,必须有独立于主办市场之外的场外交易市场,以满足不同的创业投资资本退出方式的需求,规避流动性风险。

(3)场外交易市场为不能或者不愿意在主板市场上市的股份的转让提供渠道。

在美国,场外交易市场是为按有关法律、法规公开发行而不能或不愿到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提供流通转让的场所。

三、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构成及运作模式

(一)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结构和功能

从国际资本市场来看,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资本市场最有代表性。其中,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资本市场,其分层最为复杂,但也最为合理。美国资本市场经历了长期发展,形成了集中与分期相统一、区域性相协调、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相结合的体系。了解和研究美国的场外交易市场的状况及其运作特征,对我国目前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目前,美国的OTC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通过计算机系统和电话连接起来,这一市场按层次高低分为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SDAQ)、场外交易市场公告板(OTCBB)、粉红单市场(pink sheets)以及第三市场、第四市场等,其中,NASDAQ是最大的OTC市场。

(二)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运作模式――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制度(Market Maker),是指在证券市场上,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证券经营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不断地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即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

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运作模式采取做市商制,交易是分散完成的。做市商制度在美国资本市场演进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场外证券市场做市商制度以NASDAQ最为著名和完善。NASDAQ是一个以终端为基础的市场,它允许多重市场参与者通过遍布全球的计算机网络来完成交易,高度的竞争有助于保证市场的透明度和流动性。NASDAQ市场采取的是多元做市商制度为主、指令驱动制度为辅的证券交易制度。至于OTCBB市场和粉红单市场,则实行的是完全的多元做市商制度。

四、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

借鉴美国OTC市场的结构和运行模式,要实现建设我国多层次股票市场的既定目标,关键并不在于对两个有形交易所市场的建设,而在于对国内OTC资本市场的培育和扶植。而要发展OTC股票市场,应从制度设计人手,必须首先大力发展和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数量众多的证券交易商和证券经纪人公司,来为各类OTC股票的流通“做市”,允许并鼓励各种基金、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公司、大型企业集团以做市商的身份参与OTC市场的交易,它们是OTC市场得以有效运行的关键,通过受让企业等的股权、产权形成资产池,经过整合然后再出售,以获得投资增值和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因此,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建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对场外交易市场进行明确定位。我国未来的场外交易市场应该定位为:场外交易市场是我国将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沪深证券交易所市场共同构成证券流通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将主要为不符合沪、深交易所要求的大量中小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并为从交易所退市的企业股票提供交易平台。另外,借鉴NASDAQ市场结构场外交易也要分层次,既要有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又要有区域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各有不同的筛选机制,并建立完善的升降级制度,以做市商制组织市场,并采用最先进的电子交易技术。

第二,我国未来的场外交易市场应在目前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把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与地方产权交易市场连接起来,发展成为我国未来场外交易市场的主体。

第三,借鉴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经验,尽快引入做市商制度,使诸多的做市商与高新技术企业、项目、个人、其他社会组织一起成为OTC市场的交易主体和客体,是当前发展我国OTC市场中重要的技术和制度层面。

第四,从严监管,规范发展,监管以保证信息充分披露为主。由于场外交易市场的风险较高,投机性强,因而各国政府都对其实施更严格的监管。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需要合理界定中央统一监管和地方政府监管的职能。加强处罚机制,增加违规者的成本,并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博楠.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J].经济师,2005,(3).

[2]徐保满.关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策略[J].林业科技,2005,(1).

[3]俞静.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现状与构建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6,(6).

[4]李淑龙,蒋虹.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0).

[5]周茂清.场外交易市场运行机制探析[J].财贸经济,2005,(11).

[6]彭健,姚然.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 年7 月号上(总第324 期).

[7]宫芳.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发展战略研究[J].华北金融,2006年增刊.

[8]王国刚.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Randall Dodd Derivative Study Center(2002):"The Structure of OTC Derivatives Markets",The Financier? VOL. 9, NOS. 1-4,

2002.

[10]J. Peter Ferderer(2006):"The Rise of the Over-the-Counter Market"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Macalester College,Prelimi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资源配置

在过去的2009年,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关于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如何发展再度被人们所关注。我国的资本市场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从无到有,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并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发展程度,决定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的科学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资本市场的现状

(一)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截至2009末,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718家,已是1990年的118.7倍。据中国证监会统计,目前沪深两市仅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有1050家,仅发行B股的24家,同时发行A、B股的86家。境外上市公司(H股)共66家,仅发行H股的39家,同时发行A、H股的27家。境内上市公司市价总值达到45794.37亿元,流通市值为15063.82亿元。全年期货市场交易总量超过13.64亿元,约占全球商品期货成交量的1/3。

(二)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逐步得到发挥

2008年市场融资3396亿元,全年新增上市公司75家,其中中小企业69家,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同时,资本市场有力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全年171家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3273亿元,每股收益增加75%。

(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实现历史性突破

2004年以前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间接融资比例远高于直接融资。然而在2006年宏观经济续写“中国奇迹”、GDP首次突破20万亿元的情况下,股票融资占全部融资规模的比重达到5.6%,较上年提高2.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由2005年的1:99提高到20:80,实现了跨跃式进步。

(四)主流公司回归A股市场势头强劲

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进掀起了大蓝筹股的回归浪潮,2008年,交通银行、中国神华等在H股市场上市的优质超级蓝筹股陆续回归A股市场,为A股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

(五)资本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功能逐渐显现

2007年、2008年股票市值分别占当年GDP的43%和130%,基本反映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资本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功能正在逐步增强。

(六)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对外交流不断加强

截至2008年底,已有52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15家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和5家证券公司获得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资格,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金行业的竞争格局,提高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二、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市场的整体规模偏小、有待扩大,直接融资比例较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比例失衡,结构有待完善

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市场也有待发展,体现在市场规模较小,品种结构简单,品种创新相对不足,投资者结构需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实力有待提高,金融衍生品市场狭小。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投资者现在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来说较少,两者比重相差较大。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是以投机为主,其投资行为取决于个人对证券产品的投资偏好,这种投资偏好的市场随机性很强,增加了不稳定性;而机构投资者则更注重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选择策略投资对象进行理性的价值投资,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市场上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还比较弱小,难以适应投资的机构化的需要,阻碍了这种稳定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职称论文。

(二)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有效的资本约束机制还未形成,股票发行市场化改革有待深化,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仍然采用高度依赖行政审批的核准制和额度制,债券市场发行机制存在诸多缺陷,交易机制有待完善且交易成本较高,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内部相互分割,缺乏必要的套利机制,降低了市场的有效性。登记结算的法规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三)上市公司整体实力有待提高,内部治理和外部约束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存在控股股东损害小股东利益和内部人控制现象;二是决策机制不协调,存在控股股东操纵董事会、干预经理层,直接控制上市公司事务甚至操纵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三是激励机制不到位,职业经理人市场缺失。四是市场筛选机制有待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全流通的格局基本形成,但是市场化的收购兼并机制尚未完善,市场主体的守法和诚信意识淡薄,上市公司收购活动中的违规违法现象屡出不尽。

(四)证券公司综合竞争力较弱

与国际大型金融服务机构相比,中国现有证券公司的规模仍然普遍较小,核心竞争力较低,大部分证券公司经营模式单一,对客户和产品服务缺乏分层和多样化服务。赢利模式同质,行业集中度不够,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大部分证券公司尚未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整体创新能力不足。

(五)投资者结构不合理

个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比例偏高,投资者持股时间短,交易较为频繁。机构投资者规模偏小,短期投资特征明显,发展不平衡。证券投资基金产品不够丰富,业务创新不足,基金公司股权结构不够合理,长期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制约基金业进一步发展,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参与不足,各种类型的集合型投资计划监管规则不统一,非公募型投资基金发展不规范,二级市场非公募基金的发展长期处于灰色地带。

(六)法律诚信环境有待完善,监管有效性和执法效率有待提高

从监管体制看,目前过于依赖行政监管的局面已经明显不适应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由于缺乏应有的灵活性,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监管工作的效率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监管协调机制,执法有效性应进一步完善,当前自律组织功能尚不健全,自律监管过弱,股权文化和诚信环境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建立健全完整的资本市场的对策

(一)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大力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

一是大力发展主板市场。继续吸纳符合条件的优质公司上市,鼓励H股公司和境外公司到A股市场发行上市。2009年,深圳证券市场股票、基金、债券、衍生品累计成交198734亿元,上市公司股票融资1713亿元,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与自主创新的功能作用初步显现。

二是坚持不懈地发展中小企业板。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快捷融资机制和交易制度,增强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加快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实行更加市场化的发行上市制度,为创新型和高成长性企业提供融资渠道。2009年10月,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境内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初步形成,截至年末,共有36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累计筹资204亿元,占全年股票市场筹资总的3.4%。四是稳妥推进场外市场建设。拓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功能,形成统一监管下的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报价转让平台。五是建立适应不同层次市场的交易制度和转板机制。根据企业和投资者的不同特点实施差异化的交易制度,建立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

(二)政府的政策与决策支持对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进程的缓慢与政府对推进决策的滞后关系极大。客观分析造成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制度环境的特殊性,要求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国家对资本市场风险的防控能力相适应;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路径选择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导致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增加了决策过程的复杂程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快政府对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决策进程的关键,是政府必须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和长远利益的角度上,有效协调相关方面的利益关系,排除地方竞争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三)不断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运用行政机制配置资源的格局,建立按市场竞争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积极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真正建立起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与约束机制提高现有上市公司的质量;规范控股股东行为,对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控股股东进行责任追究;强化董事和高管人员的诚信责任,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强化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制度、股票上市与定价的机制,切实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四)要建立和健全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要向发达国家学习一些有效的激励机制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等等,把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使经营者更注重对企业的长远利益的考虑,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五)积极培育资本市场主体,夯实资本市场发展基础

一是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信息披露电子化平台,建立对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退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投资者及债权人的赔偿制度。

二是提高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核心竞争力。鼓励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完善兼并收购和退出机制,促进行业整合。

三是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引导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境外资金有序进入资本市场,稳妥发展具有私募性质的投资基金,发展以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证券期货业。进一步放松管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和公平竞争的环境,完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拓宽业务范围,推动证券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培养资本市场专业人才。

(六)完善证券市场的规则和资本市场法制建设

1.改革现行的有关企业上市的规定,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防止证券欺诈行为的发生。

2.健全资本市场法规体系,加强诚信建设

按照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总体部署,健全有利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法规体系。要清理阻碍市场发展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以及政策性文件,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要按照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制定资本市场诚信准则,维护诚信秩序,对严重违法违规、严重失信的机构和个人坚决实施市场禁入措施。

3.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资本市场监管

按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提高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树立与时俱进的监管理念,建立健全与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监管方式,完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进一步充实监管力量,整合监管资源,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过硬的监管队伍。通过实施有效的市场监管,努力提高市场的公正性、透明度和效率,降低市场系统风险,保障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张留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2005,(5).

[2]谢林涛,徐恒峰.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8).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多层次资本市场; 转板制度; 功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 D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4)01-0091-05

引言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强调资本市场建设的多层次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补充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强调市场体系的有序竞争性。

为构建我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性和有序竞争性,我国加快了资本市场多层次建设的步伐。2013年1月北京中关村股份代办转让系统正式更名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新三板),标志着我国完全以非上市公众公司为核心组成的证券市场板块,将成为理论界期待已久的新三板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主板市场、二板市场,以及四板市场一起,构成我国结构合理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多层次构架形成后,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随之而来,其中推动多层次之间互动的转板制度,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继续有效建设的最重要制度。所谓转板,是指正在资本市场的某一板块市场进行交易的市场主体,因经营行为或经营条件的变化,基于证券市场规则的要求,主动或被动地转移到另一板块市场进行交易的主体转移行为。所谓转板制度,是指国家证券监管机关为规范证券市场的转板行为,针对转板基本要素要求,出于维护证券市场秩序的需要,而制定的一套完整的规范制度。构建合理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制度,成为资本市场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关键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构建价值的判断有着更为敏锐的认识,他们认为制度作为社会运行的游戏规则,构造了人们在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制度变迁(或创新)则决定了社会的演进方式。[1] 制度构建的条件和成本限制了人们对制度的选择,导致制度的相对稀缺性,[2]迫使人们对制度创新的热情探索。制度的核心价值是给市场经济人提供奖励与约束,刺激人们“去从事合乎社会需要的活动”,从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获得比较利益等。适合需求的制度创新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供经济价值、创造合作条件、提供激励机制、外部收益内部化以及够抑制机会主义动机与行为。

当人们接受资本市场的多层次性和竞争性设计时,似乎对多层次结构化后的互动问题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多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僵化问题接踵而至,却把转板问题推向人们研究资本市场工作的中心。层次之间的互动制度供给上已经彰显出制度的稀缺性和创新必要性,急需构建资本市场转板制度,为资本市场提供必要的制度供应。但人们似乎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多层次资本市场设计转板制度的价值和意义,为厘清人们对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转板制度的质疑和困惑,有必要深入探讨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制度的基本功能。

一、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我国证券市场在“局部利益”推动下,忽视“整体利益”的思考,表现出强烈“山头主义”和分割状态,转板制度建设至少应从纵横两方面,打破这种“山头主义”和分割状态,建立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一)横向转板促进市场管理主体良性竞争

市场管理主体封闭运行、各行其是,上市融资主体必然受到压抑、流动不畅。同时也必然导致市场管理主体缺乏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淡薄,上市融资主体融资能力受到严重束缚,达不到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目的,最终严重影响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是我国主板市场三大主力。鉴于政治体制和管理体制的约束,并没有表现出板块管理主体之间的协作和良性互动关系。沪深主板早期的盲目竞争以及纳入证监会统一监管后完全丧失竞争力。体制内三者分工负责、封闭运行,使多少证券精英扼腕叹息。独立财经撰稿人皮海洲呼吁,应允许沪深公司相互转板,打破沪深股市上市终身制模式。沪港主板与深港主板因为政治体制的原因,至今没有形成互动建设的问题。①

封闭运行现象在其他市场板块依然如此。姗姗来迟的创业板不知道与中小企业板建立什么样的沟通关系,却与香港股市的创业板因体制问题而隔海相望,有识之士强烈建议,应当按照优势互补原则,积极研究制定深港两地创业板互动发展方案,并创造条件分步实施转板互动机制,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金融资源,建设大中华资本市场体系。②[3] 交投清淡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③ 将扩容工作一拖再拖。常常借助国家赋予的权力打击市场竞争对手,“独霸”三板市场,面对即将诞生或已经诞生的其他兄弟,采用惊人的手段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④[4] 似乎省却了横向转板机制良性竞争的麻烦。各地产权交易市场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不敢忘记自己的历史使命,以市场相互联合为自身发展优势,形成板块式共同交易市场,⑤ 在板块机制的联合上带了个好头,但在资本市场多层次建设中却始终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二)纵向转板推动转板主体自身良性竞争

市场板块封闭运行,缺乏上下层之间的转板机制,上市主体不能因为业绩优良而升板上层市场进行交易,也不能因为业绩不佳而降板下层市场进行交易,就必然禁锢上市主体拓展融资市场的能力,必然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其最终损害的仍然是资本市场的多层次体系建设,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沟通与融合。

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初期,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可望而不可即。1990年沪深主板启动,最大的愿望是把沪深市场沿着改革既定的目标发展下去,却没有远虑到上市公司的退市问题。ST退市风险警示机制和PT退市股票特别处理机制的设计,更让上市公司的退市问题推迟了十年。直到2000年鉴于ST公司和PT公司的沉重压力,上市公司的市场退出机制问题浮出水面。为解决主板市场退市公司的出路问题,三板市场也就是“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应运而生,同时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问题。人们已经认识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意义。因此,“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中小企业板、创业板都先后诞生,就连被证券市场“嗤之以鼻”的产权交易市场,也被纳入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之内。但是转板制度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主板、创业板、三板以及产权交易市场相互转板的制度建设工作才刚刚开始。转板制度建设工作的滞后,严重阻碍上市公司金融拓展能力的开展,制约上市公司之间的良性竞争,损害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其最终的后果是严重影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

二、提高资本资源配置效率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重要方式,资本市场在资本资源的配置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转板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安排,从两个方面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是提高资本市场本身的效率,即转板制度设计关联资本市场的制度和技术环境,使资本市场能高效和低成本地为需要资金公司及时提供所需资金;另一方面是转板制度设计可以使资本资源通过市场更好地流向不同发展效益水平的公司,将资本资源配置到效率最高的公司。

构建转板制度为何能加速资本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其原初的动力来自于上市公司对利润的追求。上市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增加生产资本投入是实现利润最大化重要方式。增加投入须有源源不断的增量资本,而增量资本须有资本市场成功融资做后盾。因此,客观上刺激上市公司提高生产效率,把资本投向最有前途的行业。行业利润的薄厚是资本投向的主要因素,这种因素远期主导公司的发展方向,近期主导公司转板上市的诉求。但是,公司利润随空间和行业的不同而变化,公司利润是空间和行业的函数。某地商品生产的高度集中,直接结果是商品在局部空间的过剩。为了近期谋求上市证券转板上市的基本条件,远期谋求更多的公司利润,上市公司会自觉地从商品生产过剩的地域转移到商品生产不足的地域,客观上调整了产业在空间上的布局,提高社会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而行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行业内生产过剩,行业内商品市场完全竞争,利润空间较小。上市公司会自觉地调整资本投资方向,从老的行业和领域、生产饱和的行业和领域转移到新的行业和领域、高科技领域,这种转移的客观结果是调整了产业在行业上的布局,提高资源的行业配置效率。[5]

上市公司基于转板诉求而内外打造自身素质,而最终能够取得转板成功的企业,多数都是发展目标远大,公司前景广阔的新兴行业和高科技行业。上市公司掀起利润争夺的惊涛巨浪,将审视和观察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资本市场增量资本投入者,连同他们的资本投入一起卷入,客观上引导了增量资本的投资方向,优化了增量资本的结构。公司转板上市或挂牌的行为标准,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客观上调整国家产业的布局,优化增量资产的投向目标和配置结构,扶植优质企业,淘汰落后企业,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提高上市公司融资效率

公司转板(升板)上市的前提条件是上市公司的各项指标达到转板目标市场的基本要求。目标市场为转板公司设计诸多转板的具体条件,转板公司为达到转板上市之目的,会想方设法完成目标市场要求的条件。公司在完成这一条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自己各方面的硬件和软件提升到一个高度。转板(升板)目标市场的高条件要求,使许多公司望而却步,而真正能够转板成功的公司并不多。转板成功的公司因媒体的热捧,市场主体的网络传播而迅速闻名于业界,从而大大提高转板公司的知名度,公司因此享受转板成功带来的“马太效应”。

(一)提高公司股票的流通量

转板成功的公司信用指数和知名度指数大增,获得广大自然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追捧,投资者看好并争先购买转板公司的证券,转板公司的证券上升为绩优股。[6] 转板公司稳健上行、起伏有序的证券市场价格,进一步推动投资者热炒,客观上提高公司证券的流通量。

(二)吸引机构投资者投资

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银行、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信用合作社、国家或团体设立的退休基金等组织。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相对理性化,能够主动控制自己的投资行为,投资规模较大,投资周期较长,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机构投资者庞大的资金规模、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和多方位的市场研究,为建立有效的证券投资组合提供基本的条件保障。个人投资者因为有限的外在条件和自身因素,无法规避相应的投资风险。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投资行为受到多方有组织的监管,能够从各个方面规范自己的投资行为,保护客户的利益,维护自己的信誉。机构投资者如果看好某公司的发展,就会进行稳定投资,发挥证券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只要机构投资者操盘稳定,公司证券价格也会相对稳定,成为证券市场标榜的“蓝筹”股。

(三)引入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

战略合作伙伴是指能够通过合资合作或其他方式,给公司带来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提升技术进步的核心竞争力和拓展国内外市场的能力,推动公司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国内外先进企业。前途光明的转板上市公司,往往容易被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所看中。为寻求更为宽广的公司战略合作,凝聚更多更好增量资本,转板上市公司常常不惜一切代价,寻求目光远大的战略投资者,引入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探求更为光明的战略投资。

(四)方便转板公司间接融资

由于转板公司的业务经营和资金流动,直接融资并不能完全解决特定时段的资金短缺,间接融资仍然会是公司拓展业务、经营业务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间接融资是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者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融资单位使用的资金融通行为。公司间接融资常常须以一定的资产和信誉作为担保,转板成功标志着公司融资信用、还款能力的提高,更标志着公司光明的发展前途,可期的利润回报,优秀的知名度和“利多”的股票,间接融资贷款相对容易成功。

四、提高公司上市效率

公司申请上市最痛苦的经历,莫过于马拉松式审批程序。这种审批模式,让许多公司失去耐心。一般而言,公司采用IPO模式发行股票,监管机关进行审批所用的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先后经过几家机关审批。转板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简化监管部门的审批手续,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公司转板上市。公司转板上市之所以能够简化审批手续,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公司在进入其他市场板块时,已经进行了全身“体检”,在进行转板上市时,可以适当地对先前“体检”的项目进行省略,或者可以简化已经“体检”的项目。

假设某原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公司经营业绩突出、规模壮大,由原先的一亿元资产发展为十亿元资产,公司欲扩大生产,募集更多的资金,决定要到上海交易所市场上市。应该选择什么路径?如果没有转板制度进行衔接的话,该公司首先要退出深圳创业板市场,办理有关上市公司复杂的退市手续。然后再用IPO首发的模式,到有关机关和部门申请上市。而这次申请上市与申请创业板上市的程序大体一致,只是个别条件有所不同而已。从深圳创业板市场退出,到上海交易所上市,这一连串的程序和过程,至少要耗费一年到两年的时间,这期间公司的股票必须停牌,不能进行市场交易,这其中的风险并不包括再次申请上市可能产生失败的结果。这就好比选择工作一样,你是愿意从A单位直接调到B单位,还是愿意先辞去A单位的工作,然后再去B单位应聘呢?道理很简单,这其中的痛苦与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转板制度的推行,省去了公司大部分工作环节。公司上市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收费的,都是以一定的费用为代价做基础的,每省去一个环节就等于减少一笔开支,每简化一个环节就等于降低了一笔费用。转板制度可以踏踏实实为上市公司节省大笔开支,降低公司的上市费用。同时,公司上市的每一个环节又都是一定时间为代价的,每省去一个环节就等于节省一定的时间,每简化一个环节就等于缩短一定的时间,使公司的上市效率大大提高①。

转板制度使公司上市费用降低、上市时间缩短,提高公司上市效率,优化资金资源的配置。现代经济学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在资本市场自发配置资源过程中,资金主要通过资本市场流向市场主体和行业主体,然后带动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流向企业,进而促进企业主体的健康发展。转板制度下资本市场本身能高效和低成本地为需要资金的上市或挂牌公司,及时提供所需资金,从而优化资金资源的配置效率。

五、提高行政监管效率

运用哲学两点论观点分析,任何工作的处理都不外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于任何放弃事物的主要问题或者放弃事物的主要方面,纠结于事物细枝末节的行为都是愚蠢的行为。上市公司上市的监管和审批工作更是如此,监管部门在转板上市和IPO上市的审批上,应当将精力放在IPO首发上,因为转板上市的公司,毕竟经过了一次全身“体检”,在板块相近的市场如创业板市场转移主板市场,主要健康指标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在转板上市的审批程序上做适当的简化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在转板上市的监管和审批环节上,也应该抓住转板上市的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对于公司的盈利能力、技术含量等上市标准应抓紧抓好,而对于公司的部分硬件设施、股东人数的多少等环节可以适当简化,以提高对公司进行审批和监管的效率。

六、促进公司积极竞争

经济学上的竞争是指经济主体在市场上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既定目标而不断进行的角逐。竞争是公司的生存法则,无竞争就无社会进步,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将无从谈起。转板竞争是指欲求转板上市的主体在转板上市的制度安排中为实现转板上市目标而不断与其他转板主体进行角逐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转板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力图胜过其他转板主体的行为和过程。转板制度本身就是为公司竞争量身定做的游戏,公司不论是为转板积极准备,还是转板已经取得成功,竞争都与公司的前途命运攸关。转板为公司带来的利益,令欲求直接融资的公司为之神往,而身处某一板块的上市公司为保持既得的直接融资利益,也必须进行全力的积极竞争。

在上市制度安排中,存在大量潜在的上市公司和欲求转板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为能在某板块取得直接融资的地位而奋力竞争。但是,这些公司中没有谁能预先控制自己的上市安排,人为改变上市公司的资格和条件,上市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全力竞争。准备转板上市的公司,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从众多的公司中脱颖而出。恰如一个寻求进入国家级比赛的拳手,他的首要计划是如何在片区级比赛中取胜。在片区级比赛层面上就应该将对手击倒,被别的选手击倒或者根本不能取得最终选拔性的胜利,绝对没有机会走到国家级拳手比赛的擂台上。因此,转板上市的公司,面对转板上市的诱人利益,能做而且必须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必须在与其他公司的转板竞争中取得选拔性胜利。

上市公司转板上市成功,取得的成绩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必须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同样恰如最后站在擂台上的拳手,他的优势只是暂时的,存在着随时被别人击倒的风险。转板公司在品尝转板上市成功的果实时,是不会忘记身边有无数“如饥似渴”的公司把自己当作“中原逐鹿”的对手。“竞争战略之父”、企业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五力”理论,[7]2-8 已经论证了“行业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和紧张,市场新生力量的潜在威胁”,给现有市场占有者造成的压力,逼迫市场占有者全力进行“三大战略”——成本领先、标歧立异和目标集聚等战略研究。[7]12-14 成本领先战略要求转板公司建立起高效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的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小成本费用。标歧立异战略要求转板公司将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差别化,树立起行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目标集聚战略要求转板公司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转板公司实施的三大战略,客观上刺激了转板公司生产技术的发展,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力克在竞争中失利而被迫转移到低一级别的板块市场交易。

七、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转板上市的公司为达到转板上市的目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拓展公司竞争能力,壮大公司发展规模,客观上起到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公司内部组织机构合理与否是公司得以发展的关键,没有健全的公司内部组织机构,能够取得可期的公司利润是无法想像的。不论上市公司是升板上市还是降板上市,其直接监管措施关系都是以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得以期望性改善为目的。

公司治理结构就是研究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的激励机制、权力相互制衡机制和委托机制。经济学家米勒、梅耶、石雷佛(Shleifer)和魏施尼(Vishny)以及我国的吴敬琏都持此观点。而威廉姆森、科克伦和沃特克和布莱尔等经济学家认为,公司治理结构除研究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外,还应该研究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制度安排。其实,二者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分歧,只是概念范围不同而已。经济学发展到今天,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激励机制、权力制衡和公司控制权,而这三项内容都必须依托股权结构发生作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是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发挥作用的较好具体形式是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不同,企业组织形式也就不同.因此,股权结构决定不同企业的治理结构,并最终决定企业的行为和绩效。[8]

不论公司如何转板,公司经营环境都会因公司升板、降板或平行转板,而发生较大的市场交易变化,股权结构也会因股票交易的价格、数量变化而发生变化。公司升板会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会提高大股东的控股比例,从而改变公司的股权结构。公司升板发行新股,会稀释大股东的控股比例,或引入机构投资者,同样改变公司的股权结构。股权结构的改变,引起公司控股权的改变,可能会有具有远见卓识的大股东进入股东会,进而改变公治理的理念,改变公司激励机制、权力制衡和公司控股权。

转板行为本身也影响公司的治理结构,转板行为特别是升板行为要求公司必须有良好的治理结构,治理结构不顺,就通不过监管机关的审查要求。即使侥幸通过,也必须尽快补上治理结构的“功课”,否则,一切成果都有可能前功尽弃。2010年在美的中国184家转板上市公司中,有25家均因公司治理问题集体遭遇“诉讼门”,[9] 进一步证明转板制度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八、保护投资者利益

转板(降板)上市另一项重要功能是降低市场风险,从而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上市或转板(升板)上市成功后,在资本市场和行业界取得了与其所在板块相应的荣誉和地位。人们对它的认识也由原初的信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等级,因此会加大对该上市公司投资的力度。但是,风云变幻的经济市场,随时都会有出人意料的情况发生。上市公司或因管理不善,或因技术落后,或因核心竞争力丧失,不再具有与其所在资本市场板块相应的荣誉和地位。如果管理者对其置之不理,仍让其享有所在板块市场的荣誉和地位,势必造成对投资者的欺骗和不公。任由其继续经营下去,所造成的市场经营风险,最终肯定由投资者承担,致使投资者受到严重损失。上市公司一旦丧失了其所在板块市场应有的地位后,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是采用强迫的方式,敦促上市公司尽快转板(降板)至与其竞争能力相应的板块市场进行交易,使投资者尽早认识到该上市公司的股票风险,在最短的时间内和用最快捷的方式,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把市场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

结语

资本市场多层次结构发展到今天,整体多层次基本构架已经成型,转板制度建设已刻不容缓。通过横向转板制度建设,促进市场管理主体参与市场构建的良性竞争;通过纵向转板制度建设,推动转板主体参与自我生存竞争,进而达到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作用。通过转板制度设计,提高资本资源配置效率,建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奠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转板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上市公司融资效率,使得公司成功上市机会大大提高。通过事物发展的主次要矛盾比较,论证转板上市能够提高行政机关的监管效率。通过分析公司竞争结构构成,证明转板制度对促进公司竞争的积极作用。通过分析公司权利构成模式,论证转板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基本作用。通过转板制度设计对管理层监管的督促作用,间接使投资者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刘守英,译.

上海:三联书店,1994:3-4.

[2]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

30-31.

[3]钟仰浩.王守仁.建议建立深港创业板转板机制[N].证券时报,

2010-11-03(A05).

[4]张华.“中国纳斯达克”大清盘[N].南方周末,2010-12-23.

[5]何问陶.资源配置效率的产业配置重合度方法及其应用[J].证

券市场导报,2004,(10):6-10.

[6]薛婷.论机构投资者行为对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J].现代商业,

2010,(4):41-45.

[7]〔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产品分析和竞争者技巧[M].

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8]樊卉.论公司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D].南宁:广西

大学,2008.

[9]吴晓鹏.25家赴美上市中国企业“集体诉讼门”[EB/OL].21世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资本市场; 融资需求;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在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与之适应的资本市场破茧而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为推动我国所有制改革和资源配置方式改进的重要力量,成为国民经济和市场体制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对市场化资源配置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就要求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健全国有和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推动国家战略创新、实现产业不断升级换代、扩大并丰富企业投融资渠道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及困境

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逐步进入恢复阶段,在政府的干预下,资本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流通资金相对容易获得,但对中小企业来说,仍然面临融资难的窘境,造成融资难的局面,既有政府、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从内、外源融资结构关系看,存在着对内源融资的过度依赖和外源融资相对不足的矛盾

一般来说,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内外源融资的策略是不同的。企业创立初期,因规模较小加之经营不稳定等原因可能更多地依赖内部融资来支持企业发展,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债务性融资逐渐成为主导融资形式。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比较特殊,无论初创期还是成长期,均高度依赖内源融资,但自有资金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对于外部融资,因其资产规模大小与信用程度是银行借贷的决定性因素,申请贷款时又无法提供必要的抵押品,使其债务融资受阻,因此,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已严重阻碍了它们的发展。

(二)外源融资存在着对债务性融资的过度依赖与权益性融资市场开发相对不足的矛盾

长期以来,人们对债务性融资相对比较熟悉,大多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举债筹资,而对权益性融资则显得陌生。外源融资的权益资本,往往较多地想到公募方式比如证券市场融资,其实在现行的资本市场前景下,非正式权益资本市场或称私募市场、天使融资市场,如OTC市场、第三市场、第四市场等,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信息不对称,出现逆向选择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资金提供者和需求者信息不匹配的问题。投资者与融资者在对企业自身发展和运营状况的认知和了解上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加之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财务制度的不健全,自身信用资质等级低,可能提供不出相关机构认可的财务数据或良好的经营记录,一些投资机构为防范金融风险,出于成本的考虑,将一些规模小、经营不稳定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拒之门外。有的即使提供了担保,价值也大打折扣。虽然企业的资产运营情况不能单凭财务数据的好坏来断论,但在现行的资本市场环境中,这些因素导致的逆向选择,使企业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更加剧了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困难程度。

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企业的发展涉及方方面面的综合因素,而资本的力量,在大多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显然占据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望与需求是非常大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由来已久。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资本市场门槛高等问题,都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阻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内部融资资金极其有限,将不利于中小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因此,开放资本市场大门,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和各项体制,建立适应不同资金需求经济主体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建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资本市场,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企业的发展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除了依赖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共同努力外,还需资本市场本身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大力发展创业板市场,建立健全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系统,改善和推进创业板市场退市制度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建设相对完善,应当加快创业板市场的建设、尽快完善创业板市场的各项制度体系,增加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解决其融资问题。然而为了创业板市场能够长期稳定发展,在其成立之初,我国采取了上市“高门槛”的做法,这将导致很多有发展前景但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被拒之门外。加之没有为上市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渠道退出机制,很多投资机构因资金退出渠道不通畅而规避投资风险。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板市场还有很多不足。因此,推出并完善创业板市场直接退市制度显得尤为 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