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文创产业现状

数字文创产业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文创产业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文创产业现状

数字文创产业现状范文第1篇

近几年文创园区受到市场疯狂追逐,地方政府以及各路资金蜂拥而至,文创园区也遍地开花。然而,目前产业园区的标志性项目数量太少,虽然各地都建立了不少文化园区,在商业模式上却始终难有突破。不仅要有特色更要有创意,这已经成为国内文创市场亟待改善的现状。

中国文创市场不缺乏文化产品,但却缺乏文化精品,中国的文创产品或服务中单次性消费大多数停留在体验层面,回头客不多,文创产业要真正发挥出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尚待整个社会原创意识的觉醒和创新思维的爆发。对此,专家指出,首先要利用好“文化+科技”思维,应在现代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打通上下游环节,构建影视、游戏、动漫、网剧及其衍生品的文化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同时,不但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最大限度减少“文化折扣”现象。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李小磊着眼于“文化+金融”,建议探索设立对外文化产业基金,加强金融合作,把融资、项目落地结合起来,“扶强扶优”而不是“扶贫扶弱”,给文创产业“走出去”最实质的扶持。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创会理事长陈立恒表示,两岸之间的文化产业合作已由携手交流走向产业落地,目前两岸文创人员完全可以“1+1>2”观念来合作,共同挖掘丝路商机,面向全球市场。(来源:工人日报)

数字文创产业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合作;合作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043

1潍台文化创意合作的基础

11潍坊、台湾两地文产业发展情况

通过近十年的发展,2015年潍坊文化及创意产业产值达21654亿元,全市文化企业发展到4000多家,资本总额400多亿元;投资过千万元文化产业项目208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60个,过10亿元项目29个。山东省第一支文化产业基金落户潍坊,该基金总规模高达5亿元,首期规模102亿元人民币。潍坊市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风筝会、文展会、中国画节等十余个节会带动了文化市场全面繁荣。一批拥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民俗、绘画、影视、广告、创意、动漫等为主的文化产业体系,并逐步成为海内外投资热点,文化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已经显现。

十多年来,我国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很快,其产值由2002年的43526亿新台币增长到2014年的7945亿新台币,占GDP的比重达到484%。2014年我国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为62264个。

12潍坊、台湾两地文创产业发展的特点

潍坊、台湾两地文创产业发展的特点具有共性也具有各自特性。首先,政府是两地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文化创意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极点,具有设计唯一性,产业竞争力较强。从产业转型角度,潍坊市历届政府在发展第一、二产业同时都充分认识到文创产业的发展既能满足人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具有无限扩展的产业发展潜力,投入相当力量集中发展文创及相关产业,助推潍坊文创产业的步步发展。2014年潍坊市推动文创产业顶层设计创新,提出《加快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编制《潍坊市文化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潍坊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即将在2017年竣工。

同潍坊文创产业发展相似,台湾的文创产业发展同样肇源于政府的行政推动。20世纪90年代台湾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逐渐衰弱,台湾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文建会”开始注意推动发展文创产业。2002年5月31日,台湾省“行政院”开始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列为“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2002―2007年)”的子计划。台湾文创产业通过行政力量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发展环境,产生巨大收益,15年来台湾文创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2014年受台湾地区经济不景气、温和复苏影响,文创产业营业额较2013年仅增长180%,达7945亿元(新台币)。

其次,文创产业立足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潍坊市文创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产业基础。潍坊是山东省的文化资源富集区域,古属齐鲁之邦,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兼具鱼、盐、农、工、商之利。

潍坊地域文化可以分解为民俗文化、平原文化、山区文化和海洋文化。潍坊在地理区位上海陆兼具,是典型的大陆海岸多重文化汇聚地。其主体地区是广阔的平原,潍坊文化中平原地区的民俗文化有着丰富的载体。潍坊西南山区亘叠,山区农耕文化和平原农耕文化冲击融合。潍坊的北部海岸线长 154 公里,海域面积4462平方公里,包括寿光、寒亭、昌邑三个市区的北部和滨海经济开发区,海洋文化培育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截至2016年5月,有剪纸、古琴艺术两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茂腔等1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昌邑柳疃丝绸、安丘景芝酒传统酿造技艺、公冶长传说等55个项目入选省级名录,另有市级名录164项。

台湾地区文化资源同样丰富,原住民文化、各地传统文化汇集。台湾文创产业围绕当地文化特色,依据民俗风情做文章,将无形的文化资源融入到文创产品设计、生产等各个环节,将许多传统产业注入文化特色与创意设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例如高雄市的“驳二艺术特区”,原本是高雄港二号接驳码头的废弃仓库群,过去储放鱼粉与砂糖,如今这里汇聚了设计与创意能量。类似的文化体验区还有台北县陶瓷博物馆、花莲县柴鱼博物馆、苗栗木雕博物馆、客家文化园区、宜兰传艺中心、三义旧山线火车、“九份”茶坊与陶艺等。这些创意文化体验区,无不打着历史牌,通过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深耕文化,台湾文创产业给人的回忆里填满了难以忘怀的温暖。

最后,文创产业重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台湾文化主管部门先后从台湾烟酒公卖局租赁了台北、台中、嘉义、台南以及花莲等5处的旧厂房使用权,进行基础设施的修缮以及产业活动的导入,建成了五大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潍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现状

21潍台文创合作过程

潍台经贸良好的合作是两地文创合作的基础,潍台经贸合作发展历史悠久,从1994年第一届鲁台经贸洽谈会开始,潍坊就开始大规模加强与台湾的合作。2016年9月第22次鲁台会更是吸引了台湾52家工商团体1257名台商来潍参会,文创产业是两地合作的重要平台,潍台双方互设“潍坊民间创意文化馆”和“台湾文化艺术馆”。继鲁台教育交流中心后,鲁台科技合作中心、鲁台农业技术交流中心落户潍坊。会议期间,仅潍坊市就现场签约22个重点台资项目,总投资额675亿美元。会后,为提升潍坊文化在岛内影响力,潍坊市在台举办了“潍坊・台中城市交流会”和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潍台两地目前在休闲观光农业文创产业方面合作发展较为成熟。2012年开始每年4月在潍坊定期举办海峡两岸休闲观光农业交流会,到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六届。2013年潍坊市利用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举办契机,同时举办了台湾农产品精品展示展销会,当年共设102个台商展位,展出面积3000平方米。2015年 9月7日,台湾中华购国际电子商务营销有限公司总部落户寿光,潍坊利用现有的鲁台会、菜博会、花博会等平台促进了潍台农业文创合作的发展。

22潍台文创产业合作互补性和机遇

潍台文化创意合作机制的建立基础牢固,两地文创产业合作优势互补性强劲,对于合作双方都是重要的发展机遇。

首先,潍台合作是台湾文创产业“走出去”的重要步伐,有利于台湾文创企业和产业整体经济实力的发展。2002―2007 年台湾文创产业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曾经高达 734%,2014年以来台湾文创产业发展遭遇瓶颈,2015年文创产值7833亿元(新台币),较2014年走低产值,与2013年产值持平。台湾文创产业发展低迷的主要表现为受2014年下半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但从结构上看,台湾文创产业严重依靠内需市场,外销发展不足,2014年,文创产业内销占总营业额的9033%(含数字内容产业)。在总量做大的情况下,潍坊乃至山东文创市场是台湾文创产业方面资金、技术、人才的重要流入市场。

其次,潍坊是大陆文化资源大市,传统文化底蕴丰富,双方有坚实的文创产业合作基础。潍坊寿光观光农业在山东乃至整个中国都走在前列。潍坊是中国民俗文化富集区域,安丘石家庄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打响了民俗文化旅游的品牌。潍坊是山东千里民俗线上的璀璨明珠,诸城市的恐龙地质文化得天独厚,龙文化源远流长。青州市山川秀美,古九州文化底蕴深厚。潍坊文创产业有能力吸纳台湾的文创人才、创意技术、产业投资等合作,双方合作有利于两地的文创产业发展,实现双赢。

最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丰富,潍坊市必须加以引入和利用,促进本地区文创产业的腾飞。台湾在创意科技、创意人才、产品创造、园区集聚、市场营销、金融投资、政府管理等多方面都可为潍坊文创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3潍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内容

31潍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机制建设

两岸文化合作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在2009年贾庆林在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提出时机成熟时可将商签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纳入协商议题。机制设计理论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利奥・赫尔维茨(Leonid Hurwitz)最早提出,1973年赫尔维茨在《资源分配的机制设计理论》中全面解读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框架。机制设计理论提出合作机制的创设主要考察三个要素,即信息成本问题、显示性原理、激励相容。依据该理论,从宏观方面看潍台文创产业合作机制要构建:国家层面完善政治互信机制,加强信息沟通的对话机制,地区层面健全文化双向交流机制,潍台文创产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机制和文创产业合作的激励相容机制,建构潍台经济融合发展机制。

国家和地区层面的善意信息构建,有利于节约潍台文创产业合作机制的信息成本。两岸的政治互信机制正在建立,双方经贸文化合作机制开始建构。2010 年海峡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为实现两岸关系的正常化、机制化和制度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32潍台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潍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地区文化交流的健全发展,潍台文创合作的载体丰富壮大,实现企业间的文创资源配置良性流动,最终实现两地文创产业的融合发展。潍台文化交流机制目前已经成型的主要有鲁台经贸洽谈会的文创产业部分、潍台两地的文创产业交流会、鲁台教育交流中心、鲁台科技合作中心、鲁台农业技术交流中心;主要的形式是潍坊・台中城市交流会、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台湾生活体验馆。潍坊市要依托建立齐鲁台湾城和文创产业园区的项目,力争把鲁台文化创意中心落户潍坊。

在加强岛内潍坊文化资源展示的基础上,吸引文创台资来潍坊发展,潍坊文创企业入台发展。潍坊要开始探索两地共建文创产业合作的示范@区,推动各县市区发展各具特色的文创产业合作,鼓励台资文创企业投资潍坊文创产业,实现资源充分利用,借助台湾创意技术和创意人才做强文创产业。鼓励两地文创企业股权合作、技术开发、共创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探索新的合作途径和模式。

2016年6月台湾文创从业者李训华的“五号仓库” 入驻潍坊国际人才创业孵化中心。李训华创办的“五号仓库”是一家集导演、监制、制作人才共同创立的动漫影视服务型企业,服务囊括影视中的动漫创作与制作、互动设计与规划、新媒体技术与应用等。潍坊要吸引更多的“五号仓库”式的公司来潍坊发展,推动两地文创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如忠创意产业――城市发展的新引擎[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3

[2]包博闻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4(33)

数字文创产业现状范文第3篇

中国音协副主席徐沛东、中国音数协音促会会长汪京京等乐坛名家和专家学者,分别就《关于大力推进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一年后的音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精彩演讲。

作为峰会东道主之一的成都传媒集团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与中国音乐先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强力发展音乐产业,为成都加快建设西部文创中心添砖加瓦。会上,现场嘉宾共同见证了成都传媒集团与太合娱乐集团、大魔方演艺中心、繁星戏剧村、彩虹音乐的合作协议签订仪式。成都传媒集团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唯一一家拥有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传媒集团,近年来集团投入近20个亿,建设了占地250亩,有20万平方米的国家音乐基地――东郊记忆音乐公园,作为集团主要承载音乐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目前园区已入驻音乐产业110余家,引进了韩国、美国等一批国际的音乐企业,打造和培育了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等系列品牌的音乐节盛会,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园区总产值达到22亿元。同时由集团投资建设的容纳1.2万人的西部最大的室内演艺场馆――成都演艺中心大魔方将于明年国庆节投入使用。业内人士称,随着大魔方的运营,成都市民将在家门口看到越来越多的顶级音乐会、演唱会,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最近我在音乐圈里的很多朋友,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有没有去成都?’”太合音乐集团演出管理事业部总经理杨浩宇这一句话,引起了与会嘉宾的共鸣。杨浩宇向记者表示,依托成都市政府打造音乐之都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创新氛围,依托西南地区巨大的音乐文化消费市场,依托成都的音乐人才的积累,太合音乐集团将在成都建立西南大区总部,并与成都传媒集团开展全面的战略合作。

在2016年12月19日开幕的“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成都峰会”上,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论坛以四场专题会议的形式举行。本次论坛以“数字引领、业态创新”为主题,聚焦数字时代下的内容原创、版权保护、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等热点话题,国内众多音乐企业家、专家学者、艺术家以及音乐教育家参加了本次论坛。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播放设备的发展,音乐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在我国现代音乐产业原创能力不强、版权保护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一直制约了音乐产业发展。论坛上,各位音乐产业大咖纷纷表示,要推动音乐产业的发展,解决原创音乐人的收益问题是最为核心、最为迫切的。著名作曲家陈一新表示“成都很好的,提出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好,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数字文创产业现状范文第4篇

1中国口腔医学科技期刊存在形式及内容

现有24种口腔医学科技期刊(见表1),其中14种为综合期刊,8种为专科期刊,2种为文摘类期刊,几乎涵盖了口腔医学的所有领域,其中13种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数字化情况调查结果

2.1版权页调查对国内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版权页的调查显示,有21本标注了电子信箱,占84%;只有9种期刊建立版权网站;标有2个网址的有1种。分布情况见图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的网站建设相对处于被动、落后的状态,与国外期刊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2CNKI收录全文情况除7种期刊(占总数33.33%)缺失首期或最早数期,《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更新至2007年止,其余13种期刊(占总数61.90%)收录自期刊创刊以来所有全文。

2.3国外数据库收录本研究以PubMed为代表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显示,至2008年9月止,PubMed年收录中国口腔医学科技期刊只有3种(占收录期刊总数的12%),包括《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和《上海口腔医学杂志》。其中《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共收录自1987年1月刊~2008年2月刊共2770篇论著的英文摘要,小部分早期论著的摘要暂缺;《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收录1997年2月至2008年8月共1404篇英文摘要;《上海口腔医学杂志》共收录1992年6月~2008年8月2064篇论著,其中1960篇提供全文PDF链接,2008年全部则只提供英文摘要。

2.4国内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网站建设情况

2.4.1主办单位网站链接网页《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上海口腔医学》、《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和《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5种口腔医学科技期刊拥有主办单位网站的链接网页。《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和《上海口腔医学》依托于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网站,提供一般性信息包括各期刊的简单介绍以及期刊的编辑、出版等各种相关信息,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期刊订购、论文投稿、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甚至全文PDF文件下载,相关链接较全面,构架完善,并设有中英文两个版本。《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和《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的链接网页则仅提供版权页等一般信息,不具备文献检索、文献阅读及文献下载等功能,支持网上投稿。

2.4.2版权网站期刊建立版权网站可借助因特网方便、快速的特点,在提供期刊文献服务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新、更快、更广泛的医学信息服务[3]。《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和《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是国内目前拥有版权网站的口腔医学科技期刊,作为以印刷版本期刊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网站,其提供各期刊的简单介绍以及期刊的编辑、出版等各种相关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期刊订购、论文投稿。提供快速检索和高级检索,文献设有HTML和PDF两种链接,但全文未上传,也未见留言信息。

3口腔医学科技期刊数字化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的科技期刊数字化绝大部分停留在"拷贝阶段",在形式上是单纯印刷版的重复,甚至是印刷版的简单扫描,出版时间明显滞后,且网页设计过于简单;在观念上认为网络只是给读者一个新窗口,没有对编辑流程进行调整;形式上还是一种单向传播,未通过整合内容形成跨媒体的一体化服务,不能满足编辑部及读者多方面需求[4]。这其中的原因有观念上的,也有技术和资金的问题,考虑可能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①主要负责人对网络了解不深;②缺乏既懂业务又懂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人才;③网络技术缺乏;④编辑人员素质、知识结构不适应等。

数字文创产业现状范文第5篇

王荣文(简称王):远流应该是全世界――不单单是台湾,第一家以内容为核心去整合制造一台阅读器的出版公司。过去远流卖金庸作品集是卖一整套作品,现在的金庸机其实是另外一套金庸小说――以这个内容为主体,你另外得到一台轻巧、可以触控,像kindle这样的机器,等于是买内容送机器。因为金庸机的整个规划是远流在做,我们一开始就考虑到作家和出版社该有的利益。

但是,在电子书产业里其实是内容、硬件、软件、通路、通讯五合一的串连。现在来讲,大家都是在模仿amazon kindle,apple 的app store,或者未来的google,在华文世界,我们必须找到自己最重要的内容和新的运作方法,所以我们用“内容+终端”的模式其实是在做尝试。金庸机除了可以读金庸小说以外,最重要的是它连接电子书的销售服务系统,使得购买它的读者可以得到持续的数位阅读服务。

书香:现在数位出版的一个很大问题是,有阅读器而没有高质量的内容。如果没有优质的内容光有阅读器,电子书的用户是不会增加的,或者说用户会因为好奇用一段时间,很快还是会恢复到纸本阅读,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王:内容厂商要跟硬件或者软件做结合的时候,是会吃尽苦头的。虽然远流自己有koobe,可是当我要把金庸小说的内容整合进阅读器,所要做的功夫非常多。比如在小说里读到大理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它的解释就附在机器里面;比如读到一个成语,也有成语和字典的解释。在做这台机器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想象未来的阅读行为或是阅读方法,让读者除了享受金庸小说迷人的武侠世界之外,还可以透过读小说得到很多背景知识,这些知识他不需要再另外去查字典查数据,这是纸本书做不到的。可是作为一名数位出版编辑,要把这种对未来电子书的想象,转化为功能加入到阅读器中,就要跟软件工程师或者硬件生产者磨合。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未来出版社的编辑不在这里花功夫,读者就永远不可能有好的电子书可以看。

电子出版五合一已经慢慢成型了,本来是先P后E,现在是“EP同步”,出版社的编辑要开始思考:我的产品怎么在ipad上面营销?我的内容在kindle或者远流金庸机的电子纸上,怎么表现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怎么透过数位的环境,把数位阅读的行为和读者的需求放进对知识的创造、加值和流通中。这个部分绝对不会是科技厂商有兴趣做的。我们在讲数位出版元年,其实也就是在说所有的纸本出版公司从此成为了数位出版公司。

读者感受到你的创意和数位内容的价值,他们就会接受,市场就能慢慢地发展起来。

书香:远流做金庸机最困难的部分是不是在内容的编辑上?

王:最困难的应该是内容与软件、硬件的整合,以及对金庸小说电子书功能的想象。举例来说,要使它变成有声书,就要买个朗读软件。我们征得工研院专家的协助,为了在机器上发音呈现朗读者的个性,我们特地邀请了宫崎骏卡通专属配音员刘小芸进录音室三天,工研院的专家将配音和技术结合,产生金庸机特殊的朗读功能。

金庸机可以做的东西其实还很多,我们有很多的想象,可是在目前这台机器上有很多硬件的技术限制,因为我们选用的是不反光而能长久阅读的e-ink电子纸面板,而不是像ipad选用已发展成熟的LCD面板。我希望有一天金庸小说里面谈到的地点都有古今地图的对照,我们在数据库上已经在做这个事情了。当科技可以support编辑的想象时,金庸机的内容就可以不断地update。所以内容的价值永远在不断地开发,技术在不断地开发,这是我所想象的未来电子书世界。

Koobe:系统化内容服务平台

书香:你曾经在访问中提到,期望“koobe可以成为台湾甚至华文出版界共同开放的平台”,这是一个怎样的平台?

王:Koobe最开始的核心是在做DRM(编注:数字版权管理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就像北大方正会有自己的DRM,微软会有自己的DRM。内容厂商最关心的是内容能不能受到保护, koobe在internet与各种载具上开发一个数位版权管理平台,让出版社和作家放心地把他们的内容送上internet、阅读器、手机。

慢慢地,当电子书的产业变成所有的大厂也都进来做,koobe做成一个共同平台的意义就开始转变,它并不是要变成一个统一的平台,而是当任何图书馆使用哪一种DRM,它都可以跟它们做串接,使得透过koobe服务的内容在别的平台也能用,或者是别人的东西在koobe上也可以用。这是平台的意义,是koobe的发展方向――能够做流通上的服务。“有版权保护的流通服务”,这是koobe的基本机能。当然有了这个机能,koobe还可以帮出版社或者作家了解自己的作品跟读者的关系,这是koobe未来可以帮助数字阅读实时研究很重要的一环。

当初远流把koobe spilt off出去以后得到了两个母公司的协助,一个是鸿海集团的子公司,一个当然是远流。远流金庸机第一个设计原型就是koobe规划制作的,所以koobe协助出版社做软硬件设计的整合,这是它的价值。后来远流又跟View Sonic达成了品牌的合作。有一个更大的力量――技术监造和国际营销的团队进来,对我们来说就更如虎添翼了。虽然koobe协助了“五合一”平台的整合,但它的核心定位还是在技术平台服务商。

远流,数位出版的实践者

书香:远流16年前开始投入数位出版研究,是数位出版的先行者。16年前研发数位出版是一个怎样的状况?

王:一开始我们成立电子书工作室,那个时候做的是CAI――教学辅助软件,我们把当时在意大利波隆那得到很多大奖的《老鼠娶新娘》用了两年的时间,花了1000万台币,做成一张光碟。14年后,当koobe研发成功的时候,同样的童书我们重做一次,这次我们只花了二、三十万台币,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省很多钱。从CAI光碟走到internet的金庸茶馆,然后是远流博识网网络书店,接着智慧藏的百科全书网和在线知识库,再到koobe研发现在的金庸机,远流的数位出版一共走过五个阶段。

书香:这五个阶段也是数位出版发展的写照。

王:是的。当初我们做CAI教育光碟的时候,那时替我们代工的公司后来变成台湾很重要的英语出版商――Live ABC,因为那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光碟。他们把光碟技术和我们合作去做商业英语,后来我们就走入商业英语,做成光碟和数据库。2000年我们成立智慧藏学习公司,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合作,又自己编着《台湾大百科全书》,《远流字典通》,从工具书下手,我们完成了《远流字典通》的应用软件(目前在iphone和Andrid手机都有贩卖)。目前我们在数位内容上最全面的数据就是字典和百科全书,这个部分未来在电子书上可以做很多加值的工作。所以我们在做金庸机的时候,有很多字典的资源和百科全书的资源就派上用场了。

书香:作为先驱者,您如何看待台湾数位出版目前的现状?

王:我想我是实践者,不是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该说,今年华文世界正式的有五合一的电子书产业发展结构完成,作为“台北书展基金会”的董事长,在明年的书展上,我希望有一个空间,能让大陆的电子书出版人跟台湾做五合一串连的人在现场进行交流;我还希望明年的“国际书展”可以统计出现场电子书和纸本书的交易数字;我也希望大陆有兴趣的厂商和出版社可以跟我们一起来做这个事情。

台湾的出版市场其实是很小的,所以大家都有一个想象――特别是在两岸关系缓和各种合作可以进行的时候――有很多在台湾所实验的商业模式和所累积的经验,透过大陆可以准许的状况和大陆的出版界有更多的合作,一起开发中华文化资源,一起拓展市场。

我相信两岸业者在电子书上的合作是很具体也很必然的事情。你可以了解台北市长郝龙斌把金庸机作为礼物送给上海市长韩正的时候,远流金庸机一方面代表的是科技的成果,另一方面是文创的精品,当两岸都在讨论文创产业的时候,它是十分合适也具有代表性的礼物。

著作权还在,行业不死

书香:您对大陆的数位出版状况是否了解?盛大网络最近也涉足硬件出版,而且它也是以内容提供商的角色涉足,它是网络时代的内容提供商,跟远流这样的传统出版社作为内容提供商生产,有何不同?

王:传统的出版社未来还会不会有位置,这是很重要的分界线。过去在纸本出版的时代,编辑的角色很重要,因为他在替所有的读者把关,当然网络世界用群众的智慧也在做各种不同的过滤。所以,同样的,在盛大文学会成功的作家也是少数,盛大文学在用一个机制完成这个筛选的过程。当这个机制所选出来的人变成大明星以后,用什么方法再来经营这个人,盛大所做的就跟我们一样了。盛大或者是各种不同的出版社,都要去想自己拥有的内容资源,上海世纪可以生产辞海机,中国大百科可以生产百科全书机。这些不同的尝试,表示出版社会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和习惯去想象未来的数位出版世界。

现在传统出版社和盛大这样的网络内容提供商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对我们来讲,过去的竞争对象都是出版社,现在的竞争对象则是大我们十倍、百倍的公司,在这样的竞争环境底下,当我们都变成远流数位出版公司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谨守自己的核心价值,使得我们的创造透过科技的通路和硬件去得到我们应有的报酬,这是我们要考虑的。

我之前说过,当koobe独立以后,远流返璞归真回到一个内容供应者的角色。当初我们去开发金庸机,某种程度是害怕在未来的数位出版世界中没有自己的位置,现在我们还在这个过程中。可是到最后,如果行业里的人――通路厂商、硬件厂商、通讯厂商能够各安其位,有自己的价值,那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很重要的位置。

书香:您觉得那些资金雄厚的企业加入电子书产业的战局,对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改变行业的规则?

王:一般来说,大企业对出版投资的部分跟他们投资电影是一样的,只不过用的资本不同而已。比如说过去我们出一本书要花十万台币,现在可能要花六十万台币,到电子书的时候可能要花一、两百万台币,但是相对于大企业来说这些都是小钱。只有做通路和硬件,或者研发才需要大资本,所以大资本进入广义的文化创意产业或者出版产业,我们应该都是要欢迎的,希望他们对整个产业有帮助。原来有特殊创造力的作家,或者表演者、经纪人、策展人,我想他们做的工作还是一样的,一样还是要结合各种资源。当你的公司有能力结合更多的资源,那你就做更大一点,反之就做小一点,应该还是可以生存的。

至于大企业的进入是否会改变行业的规则,过去我以为会,但是慢慢地就觉得不会,因为电子书产业跟纸本出版越来越像,特别是我做了金庸机之后,发现要花费很多功夫、有很多专业人才,才能做成一点点事情。做纸本出版,你为了让书没有错字要校对很多次,我们为了校对金庸机也校对好多次,重新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个都是原来做硬件的人不一定会想到的,或者是大资本不耐烦做的。当内容为王的时候,读者还是要有好的内容,在大部分的数位出版品都不需付费的时候,如果你要卖出钱,你的选题、制作方法就一定要被肯定。

书香:我们还是以音乐为例,他们也是内容为王。但是当他们的行业规则被改变的时候,唱片业者还在这个行业里面,可是它变成这个行业里面很小的一部分。出版社会不会也变成这样?

王:有可能啊,你可能会被买走,会被整合。用音乐产业来讲,很多唱片公司在那个过程里面遭遇到困难,他由大公司变成小公司,可是有些公司不会,因为他发现音乐并没有死掉,只是唱片产业死掉了。他们的收入方法来自演唱会或者其他别的方式,如果唱片公司原来没有转型变成一个经纪公司或者是策展公司,他就可能没落。可是有些公司又茁壮起来,回头来赚音乐的钱。因为著作权还在,所以这里面的核心还是你有没有能力创造最好的作品出来。

内容为王,其实是说你有没有最好的作品和你能不能拥有经营内容的权利。所以智慧财产权的开发、拥有、经营与管理,还是文创产业里面很重要的核心,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去想象自己能去做哪个价值的活动。

跨界合作,出版重要的意含

书香:您目前是带领远流进行一场纸本、数字、空间三合一媒体的转型工程,即同时跨界“三种出版”―― 纸本出版、数位出版、空间出版。这其中空间出版是怎样的一个概念?

王:远流做了35年,面对数位出版的侵袭我们没有逃避而是选择向它转型。另外一方面,我们为什么要向文创转型?以前我们跟作家的关系只是文字的关系,任何优秀的脑袋只有变成文字才是出版社要的。可是在做数位出版的时候,我们会需要作家的声音,就像我们现在非常依赖蒋勋的声音一样,他的声音是有特殊价值的,当然电子书也需要影像或者动画等多媒体的加值。当远流出版公司变成远流数位出版公司的时候,就需要有多媒体。这些多媒体通常是怎么制作的?它可能在录音室,可能在公开的演讲场所,在特定或不特定的空间进行一场创作,不管这个创作是演讲或者是设计的展览,音乐会等,它都需要空间嘛。

我以前说过一个概念,出版产业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是智慧财产权,有四个价值端的活动:创作端、制作端、流通端、阅听端。如果把创作者想象在一个空间进行创作,例如演讲或是展览,如果我把他的东西录下来或者做不同的处理,我就是利用特定的空间做出版。三年前,我开始经营华山创意园区,必须对自己的角色做一个重新的自我了解,纸本出版、数位出版、空间出版,这三者其实都是一个媒体平台。当然这是自圆其说的一种观念,但某种程度上也是合理的。

书香: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是否是未来出版发展的一个方向?

王:其实这已经是出版很重要的意涵了。现在如果有人办一个展览,他们除了卖票以外也卖书,这也是一种出版,但是那个出版是带着活动来完成的。如华山创意园区有几个很重要的活动像“简单生活节”、“台湾设计师周”,很多香港人为了参加这个活动特地跑到台湾来,这个活动会带来很多的出版品,可能是数字的,可能是纸本的,那些出版是因为这个空间的活动所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