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本市场培训

资本市场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本市场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资本市场培训

资本市场培训范文第1篇

一、河南资本市场的现状与不足

与其他省区特别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在发展速度和水平等方面,河南省资本市场都存在不足。

资本市场总体规模偏小且比例失衡。河南省通过股票市场获得的融资规模占全国融资规模的比重不到3%,与河南省GDP占全国6%比重的现状不相适应,资本市场内部失衡的现象较严重。河南省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发展滞后,在全国所占份额较小,没有起到辅助股票市场调整河南产业结构的作用。

上市公司数量少,后备上市公司资源培育不足。截至2004年底,河南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5家,分别占全国和中部地区上市公司总数的2.17%和9.69%,低于全国其他各省市的平均水平,上市公司数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广东、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与同处于中部地区的有56家上市公司的湖北、41家上市公司的湖南、44家上市公司的安徽等省份也有不小差距;河南省的A股上市公司累计募集资金224.5亿元,仅占全国的2.7%;流通市值254.37亿元,仅占国内市场流通市值的2.18%,占全省GDP的2.9%。这与河南省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和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6位的地位极不相称,也说明资本市场对河南省国民经济的渗透力还不够。同时,河南省拟上市公司后备资源也不足。上市后备企业是发展资本市场的基础,全国各省市都十分重视上市后备企业的发展,而截至2006年4月河南省已辅导备案的拟上市企业只有19家。

上市公司分布不均衡。从行业分布看,河南省上市公司过分集中于机械、电力、金属和非金属、汽车、食品纺织、医药等领域,高科技上市公司较少。能体现河南优势的上市公司,如资源、旅游、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市公司数量很少,这对河南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从产业分布情况看,河南的上市公司产业分布集中度很高,大多集中于第二产业,没有一家属于第一产业的企业,这与河南省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属于第三产业的仅有郑百文,也被山东三联重组。这种产业分布状况与河南省经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与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优化要求不相符合。不难发现,河南的上市公司对河南产业结构调整贡献不大。从地域分布看,河南省尚有开封、鹤壁、南阳、濮阳4个省辖市没有上市公司。

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和规模偏小。尽管河南省上市公司中有不少优质企业,业绩出众,但从整体上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上市公司重视和利用资本市场的力度不够,大多数上市公司经营思路单一,资本扩张能力不强,没有发挥出上市公司应有的资本运营优势。

河南省的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力量不强。到20世纪末,河南尚没有一家综合类券商,广布全省的证券经营机构达数十家,但均规模不大,实力赢弱。直到2002年11月8日中原证券才在原河南财政证券公司、安阳信托公司证券营业部合并重组的基础上组建成功并进入了中等券商行列,但总体实力仍属国内券商的“第三世界”。由于资本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业务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河南的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

投资者数量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数量偏少。一方面,河南省投资者开户的比例明显偏低,不仅低于东部各省市,而且低于中部的其他省区。另一方面,河南省的证券市场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发展严重不足。这种投资者结构既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也不利于对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监管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

二、加快河南资本市场发展的思路

第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重大意义。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建立国有资本进退流转的机制,推动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加快股份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各类企业改制上市,催生和培育大企业集团;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融资结构,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维护金融安全;有利于壮大河南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目前河南省仍然有许多企业对加快河南资本市场发展认识不足,轻视企业通过资本运作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作用,缺少资本运营意识。这已成了河南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加快河南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对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的重大意义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第二,要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河南资本市场规模。河南作为一个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大省,发展资本市场的任务非常艰巨和复杂。我们要抓住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并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政策的大好机遇,开拓进取,在充分利用交易所进行融资的同时,根据国家政策和河南实际,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不仅要加快股票市场的发展,也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探索如何利用私募市场和场外流通市场进行融资,建立起适合不同层次企业融资和资本流动需求的多层次交易体系,进一步扩大河南省资本市场规模。

第三,要培育上市资源,增加河南省上市公司数量。要增加河南省上市公司数量,必须采取措施培育河南省上市资源。一是要确立上市资源的开发和培育重点。根据河南省实际,应以高新技术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为切入点,对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产品进行重点开发和培育,在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尽快形成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充分发挥郑州、洛阳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作用,制定和实施鼓励高科技产业的优惠政策,培育出更多的高科技企业上市,以改变河南省上市公司中无高新技术板块的现状。要加大河南省优势产业的境内外上市规划,培育粮食、房地产、旅游、文化、金融、自然资源等行业和产业的上市公司。河南省郑州、洛阳、焦作、开封的旅游资源有明显优势,应给予足够重视,重点开发和培育上市资源。同时,要对拟上市重点公司给予经济和政策支持。要制定配套措施,促进河南省拟上市公司的上市进程;根据河南省拟上市公司运作的实际情况,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具体而实际的政策支持。此外,要重视对企业中

高层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可以组织资本市场培训班,使企业中高层人员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和知识,了解和熟悉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也可以组织专家到企业开展资本市场调研并给予企业上市以指导,指导河南省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

资本市场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证券市场 IPO注册制 资本市场

一、IPO注册制的含义及内涵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者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IPO注册制,又称IPO申报制,是政府对证券发行事先不作实质条件限制、采用注册登记的制度。它依据公开原则要求发行人在申请注册时提交完整的发行资料,并对资料真实性、可靠性承担法律责任;监管方的职责在于保证信息公开和禁止信息滥用。它作为现代一种效率较高的股票发行制度,伴随着相关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壮大,目前在世界资本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取得了重大发展。

二、国外实行IPO注册制现状分析

我国的资本证券市场制度仍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下面笔者将通过对国际上具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简要介绍,对未来国际市场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趋势进行分析。

(一)美国、日本差异性注册制

在资本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美国政府对证券入采取差异化的审核注册制度,之所以称之为注册制是因为政府坚持“市场公平最大化,政府干预最小化”的原则,政府不对发行证券的实质性审查双向注册制是指股票发行公司要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同时也要在证券交易所进行注册。二战之后日本受美国扶植,日本的证券审核制度,基本与美国一致,在此不再单独介绍。

(二)英国自律型注册制

英国是目前国际上资本机制最完善、资本市场最稳当成熟的国家之一,英国政府对本国证券发行采取只对信息披露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的自律性注册制审核,英国政府拥有对其实质性审核的权利,但通常有交易所等自律性组织行使,政府对证券发行、定价很少直接干预,因而,其审核机制为由市场决定证券上市的注册制。

(三)德国分类型注册制

德国政府对于证券发行审核采取两种办法,对于只需要股份交易而不在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公司,联邦证券交易监管局采取只对其信息披露完整、真实性进行审核的注册制对于需要在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会对其实质性进行审查,无须再经过联邦证券交易监管局的同意。

通过各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可以得知,核准制和注册制是证券审核制度在资本市场发展的两个阶段,核准制的核心在于调控,在资本市场不足够健全的情况下,严格把关剔除掉质量差的证券,保护投资者,为市场降低风险注册制适当资本市场发展良好,市场条件成熟的条件下,还原市场化,弱化政府对市场的干涉,提高市场效率,因此,注册制是未来国际证券发行审核制度的趋势。

三、IPO注册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分析

(1)实行注册制有利于资本市场基本功能的发挥。与现行的核准制相比,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将通过市场手段自行调节,减弱了对企业融资需求人为抑制,增强了企业融资的灵活性,有利于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有效发挥。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人的证券定价、发行和交易也基本由市场决定,监管机构不会做过多干预,有利于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发挥。在注册制下,监管机构对证券发行人一般只进行形式审查,并不对证券的投资价值做出实质判断,也不再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严格要求,随着证券发行的准入门槛和发行成本降低,融资效率得到提升,有利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

(2)实行注册制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注册制下,证券发行人的发行融资资格自然取得,监管机构将不再以盈利规模、公司运营等方面条件限制公司的融资,这对希望获得融资支持,而自身由于处于初创期、成长期,使得公司盈利规模较小的新兴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融资便利,且有利于改善我国资本市场现存的结构落后等问题,同时也就更能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需求,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实行注册制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优秀上市公司的增加。与限制上市公司发行数量和发行节奏的核准制相比,实行注册制势必加大资本市场的供应量。上市公司通过业绩的提升以此来维护上市能力,资本市场真正起到资本优化配置的作用,优先供给给基本面优异的企业,融资能力与企业经营能力对等。股票估值由预期和业绩两者来决定,这个不会改变。预期向好,稀缺性标的,经营方向独特且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公司依然可以获得高市盈率,并不因为存在注册制而没有了高市盈率的股票,同样上市公司的股价由未来经营预期以及业绩能力来体现。因此,注册制在扩充上市公司的数量的同时,也在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国IPO注册制目前还处于实践阶段,与之有关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IPO注册制改革将是资本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准。因此,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将成为我国政府改善资本市场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思想,不可为了改革而改革。对于注册制我国目前还存在诸如受法律限制、未明确市场分工、构建自律体系等问题。我认为我国应采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过渡到注册制,对于一些资本结构简单的中小企业可以率先实行注册制,待配套设施完善之后再对资金需求量大的大型企业实行注册制,最终全面贯彻注册制。

本文对于注册制改革的方向以及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是基于现阶段我国证券发行体制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过程中已经暴露的问题得出的,未来这些问题是否得到改善,以及是否会产生一些新问题,都是本文无法深究的,仅希望对我国推行IPO注册制做出一些有益思考。我相信注册制的成功实行一定会给我国资本市场开辟出一片新夭地。

参考文献:

资本市场培训范文第3篇

广义的红筹回归是指以“誉衡药业”的成功案例为代表,即拟上市企业在历史沿革中有海外架构的设立过程,而此海外架构在回归境内市场时并未完全剥离,只将其大部分所持股份转让给境内架构,使拟上市企业由境内公司持股50.0%以上,以满足境内上市的要求。

与“中石油”、“中石化”等传统红筹股概念不同,“小红筹股”是指沿袭了传统红筹股的上市模式,以搭建离岸公司为渠道海外上市的非国企、央企概念的普通上市公司。

“小红筹”概念的形成是紧随境内资本市场繁衍变化的。2004年、2005年前后的中国境内资本市场还未进行改革,企业上市所需的审批时间长,审批流程十分繁琐,给企业与投资人均带来了很大不便,因此那时的很多企业选择去海外市场上市。此外,中国民营企业的境外上市步伐,一直以来与外资投资活动密不可分,也是“小红筹”由来已久的部分原因。之前,外资VC/PE在中国的投资活动大多采取“两头在外”的模式,即境外募集、境外退出。这种“两头在外”的模式因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的特点,并且可以避开内地复杂的审批程序,加之外资VC/PE对于海外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式更为熟悉,红筹架构曾经一度成为多数外资VC/PE投资企业时标准操作架构。

近几年中国资本市场环境不断优化,金融市场的改革,使境内资本市场的上市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随着境内市场的市盈率升高、企业与投资者熟悉上市流程、境内上市成本相对较低等等,中国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境内退出,市场对于红筹架构企业回归境内资本市场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成功回归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红筹架构企业成功于回归境内资本市场的案例总结如下:

随着关于红筹架构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身影频现,我们针对红筹架构企业自身特点与境内资本环境的变化进行了观测,对于红筹回归这一现象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

思考一:红筹架构企业瞬问获得价值增量

从近年来的境内外资本市场分析可知,境内资本市场已逐渐开始引领全球资本市场的繁荣,无论从上市数量上,还是从融资额上,境内市场近年来已独领。2010年境内资本市场共有347家企业上市,融资额高达720.59亿美元,分布占境内外市场上市数量和总融资额的45.5%和39.4%。而境内市场的发行市盈率居高不下,也是其吸引企业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境内市场的发行P/E达到5吕,52倍,比境外市场的37.93倍高出54.3%。而2009年第四季度开闸的深圳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基本维持在60.00倍以上,更是成为中小企业竞相追逐的目的地。红筹架构企业一旦回归境内资本市场,其企业价值将瞬间增长,则作为持有企业大部分股权的管理者财富也将瞬间聚集。面对境内资本市场所呈现出的巨大聚富效应,一些已搭建红筹架构的企业转而放弃征战海外市场,从而转投境内上市,也属人之常情。

思考二:人民币基金渐成主流

VC/PE行业近几年在境内的发展可谓迅猛之极。然而随着“10号文”等政策相继出台,外资机构利用之前所熟稔的“两头在外”模式,通过企业搭建红筹架构,在境外市场实现退出的操作方式基本已寿终正寝。因此,自2006年起,随着政府出台了《外资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办法》等关于外资机构于境内设立人民币基金的政策指引,越来越多的外资VC/PE机构参与设立人民币基金,其中不乏鼎晖,红杉、IDG等外资VC/PE老牌劲旅,在境内募集人民币基金、在境内资本市场退出的境内“募、投、退”三位一体已成为很多机构的首选。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人民币基金投资于中国企业具有天时地利人和,另一方面是外资机构看好境内市场,尤其是中国企业未来估值的上升空间、境内市场可观的投资回报,因此,外资机构倾向于帮助成长性企业在境内退出,获取丰厚投资回报。因此,“10号文”之后,外资VC/PE对于退出地点的态度转变,也成为红筹架构企业回归的原动力。此外,由于中国企业在境内市场拥有广泛资源,熟知境内资本环境与上市流程,加上境内上市成本较低,红筹架构企业回归资本市场显得游刃有余。

思考三:境内资本上市增加企业公众曝光度

不得不承认,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对于本就扎根于境内的红筹架构企业来说,能够起到一定的广告宣传作用。我们观测到,某江苏民营企业本是当地行业龙头,早年间已于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但是之后几年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不仅后续融资渠道有限,影响了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特别是随着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于境内资本市场上市后,对于当地人而言,每天出现在证券交易所公告牌上的企业远比千里之外的上市企业更加耳熟能详,因此也有业内人士戏称在国内上市如同“打出了面向全国股民的免费广告”,每天上亿人目睹标有企业名称的股票涨跌起落,对于企业知名度也有着一定的提升。然而一旦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想要重新回到境内资本市场,已非易事。这个案例间接道出了很多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心声,即如何能够通过上市从而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规模、对行业的影响力、获得后续融资以谋求更大发展,而上市所获得的巨额融资仅是眼前之利,更是万里的第一步。

思考四:回归并非普适标准

从2008年至2010年,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行业分布虽有微调,但总体趋势较为致,均以传统行业、服务业为主,并且境内、海外资本市场也呈现出在相同时间点上同进同退的特点,即世界经济走强时,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与融资额同时上升。然而,经过市场与上市企业根据彼此特点的双向选择与磨合,不同行业的中国企业在境内外市场上的侧重有显著不同。

行业分布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市场各自的特点:例如美国的NASDAQ,其建立之初的定位便是作为成长性企业的融资渠道,Google便是NASDAQ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典型代表,因此NASDAQ对于lT,互联网的行业的经营模式更为认可,广义lT行业的上市企业愿意将其作为上市首选:香港主板与中国境内市场有着深远联系,成为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主要目的地,尤其为国资背景的企业所青睐,如传统行业、隶属于服务业的金融业等,且香港主板综合性较强,并没有明显特性,因此其行业分布仍然遵循了所有上市企业的行业分布总体趋势,即以传统

行业与服务业为主。

结合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情况,我们发现,以机械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首选地点为境内市场,其次为香港主板,选择美国及其他市场的相对较少,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金融行业因以大型国企为主,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主板几乎为其境内外上市地点的不二选择;而互联网、清洁技术等高科技成长性行业,境外市场更受青昧,互联网行业尤以美国市场为热门选择。以2010年机械制造行业为例,全年共有86家企业在境内外市场上市,其中79家选择境内资本市场,占上市总量的91.9%,选择远赴海外上市的7家企业仅占比8。1%。而互联网行业2010年共有10家企业上市,境外资本市场占其中6家,占比达到60.0%;清洁技术行业的26家企业中有11家在境外市场上市,15家在境内市场上市;而教育与培训行业的4家企业全部选择在境外市场上市。由此可见,制造业企业虽在资本市场上独占鳌头,但是更为受境内资本市场所青睐;而互联网概念型企业,则更容易为海外市场所接纳。

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拟回归境内资本市场,固然有多方面的优势,成功回归的案例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是否所有红筹架构企业都适合回归,是个值得投资人,企业家深思熟虑的问题。根据前文的行业分析可知,不同行业的上市企业对于资本市场的选择各有侧重,例如广义IT概念容易为境外资本市场所青昧,而境内资本市场成为传统行业、服务业的首选。我们认为,传统行业,如制造业,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但是我国的制造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对于海外市场以及境外竞争者而言,并无显著竞争力;而对于互联网、IT概念,境外投资者更为熟悉也更容易把中国的企业与外资企业对号入座,如将优酷网诠释成“中国的Y0uTube”等,其发展空间与核心竞争力更加能够为境外资本市场所信任和接受。而本专题所讨论的“小红筹”企业规模较小,多数属于高成长性企业,针对其各自的行业特点,选择恰当的上市地点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某些客观环境因素的存在,也使得部分红筹架构企业不适合回归。例如限制外商投资的特定产业存在,部分公司不得不采取红筹模式,通过特殊协议控制达成合并财务报表的目标,在不违反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将外商权益显示在公司的股权架构中。此类企业的上市实体在离岸,融资活动也在境外进行,一旦剥离其海外架构回归境内市场,可能会对其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思考五:“假外资”情况需杜绝

资本市场培训范文第4篇

近年来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截至目前,全市共有7家上市企业,发行股票8支,累计融资133.32亿元,企业上市家数和融资额均居全省第二。今年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实现了开门红,3月3日,通达股份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成为我市首家上市的民营企业。杜康控股也紧随其后在台湾上市。目前全市上市后备企业30家中,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有15家,一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上市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北方玻璃已过会待批;一拖股份、隆华传热在会待审;中信重工、栾川钼业处于证监局辅导,近期将结束辅导正式报会;普莱柯生物、兰迪玻璃近期将完成股份制改造;中冶重工中介机构已进场,正在进行尽职调查;双瑞特装、大华重机、伊众食品等企业也正按计划积极推进。应当说,我市的企业上市工作经过09年的播种、10年的耕耘,将迎来11年的丰收。

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局面已经打开,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从国际形势看,由于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粮食减产、地区政局动乱引发的石油供给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全球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从国内经济形势看,年国家经济工作定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年内先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着力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和保障民生,银根进一步收紧。这一货币政策虽然在抑制通货膨胀上效果已经显现。但对我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却面临发展资金短缺的严峻挑战。大家知道,我们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渠道融资,资本市场融资是我们的短腿,企业利用集合票据、集合债券、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的极少,甚至对这些融资方式闻所未闻。年省政府给我市下达了94亿元资本市场融资任务,经过努力,年全市实现资本市场融资98.39亿元,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04.67%。从融资结构看,债券融资10.54亿元,占10.71%;基金(股权)融资24.98亿元,占25.39%;产(股)权转让融资26.33亿元,占26.76%;并购融资15.05亿元,占完成额的15.3%;其他部分为BT、BOT、金融租赁、典当等方面融资。虽然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但是短融券、集合债券、票据、上市融资占比很小。这说明我们的融资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持续融资的能力不强。具体到企业上市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我市企业总体上市数量仍然较少。当前全省各地市狠抓企业上市已经蔚然成风,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敢有丝毫松懈。目前,我市上市融资额已由全省第一下降至第二,企业上市家数已被许昌、焦作迎头赶上;二是上市公司数量与全市的经济总量和优质企业数量极不相称。部分重点后备企业上市进程缓慢、上市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了上市步伐;三是一些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不够,个别企业对资本市场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四是一些拟上市企业领导层对企业上市的艰巨性、复杂性思想准备不足,产生了消极畏难情绪,在上市信心、决心上有所动摇。还有一些企业思想观念落后,存在小富即安观念,缺乏上市的勇气和信心;五是政府部门和企业普遍缺乏上市工作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发展机遇面前贻误了良机。六是各级政府政策支持还不够,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实施“福民强市”战略的第一年,市委、市政府把打好“六大攻坚战”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重要的一场攻坚战就是经济转型攻坚战,要打好这场硬仗,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更要调整融资结构。随着资本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的深度、广度不断加深,我们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方式将越来越多。如随着“新三板”试点的扩容,企业融资、上市的渠道越来越多,今后企业不仅可以通过主板、中小板挂牌,还可以通过创业板挂牌,如企业的规模较小还可以通过“新三板”、产权交易市场挂牌。同时,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关注,一些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金融创新也风生水起。以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为例,山东诸城去年通过中小集合票据发行22只集合票据,92家中小企业参与发行融资共计57.77亿元,预计年发行规模将超1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省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也已获批并正式发行,全省共有8家企业参与了发行,发行总额4.9亿元。但我市没有一家企业参与发行,值得我们深思。今年,省里对我市下达的资本市场融资任务为107亿元,任务更加艰巨。我们的企业家一定要进一步增强上市和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观,敢于发挥创业精神,敢于利用各种融资方式,加快企业发展。我们各级、各有关部门除了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支持企业上市外,还要引导企业更多地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更加规范经营,使更多企业自觉自愿树立上市的决心。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努力实现上市工作新突破

上市融资不仅是企业加速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需要。上市公司数量也是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或者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要打造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提升经济发展动力和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型,就必须鼓励支持更多的企业上市。从当前我市企业上市现状看,关键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目前,全市对企业上市的重要性已基本形成共识。去年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企业上市、私募股权基金等资本市场建设的推进工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大上市工作的领导,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实行月报告和季汇报制度,各上市后备企业每月向市金融办报告上市工作进度情况及存在问题,金融办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上市后备企业座谈会,集中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上市最新进展以及存在的难点,并将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工作部署等形式强化落实,明确责任部门,做好跟踪督促落实。做到企业问题有反应,有落实,有追究。企业上市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部门多,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协力推进,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努力开创我市企业上市工作新局面。

(二)做好培育,打牢基础。年我市企业上市目标是要达到5家,市县两级必须联动起来进一步加大后备企业的挖掘、培育,及时向后备资源库注入新鲜血液,进一步增强企业上市的动力。同时,将一些上市进展缓慢、不符合条件、缺乏上市积极性的企业剔出,避免挤占政策资源。同时,要坚持做好业务培训,针对主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不同的特点,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专题培训,注重培训实效,让企业真正能有所学,有所用。此外,也希望我们已经上市的企业能够结合自身上市的情况,和其它上市后备企业共同分享经验。

(三)完善政策,加大支持。去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等支持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目前,已经对部分企业上市进展较快的企业兑现了奖励政策。今年,我们在继续落实好政策的同时,对出现的新情况做好调研,适时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最大可能为企业上市创造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同时,资本市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力合作,开辟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只要符合国家法律制度规定,要即报即办,不能搁置。各部门要把抓行政效能建设、抓作风建设的成果实实在在的体现在为企业上市服务的工作中,加强协调配合,强化主动服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

(四)多板齐进,助推上市。新三板是我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将产生积极影响。市高新区是我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园区内有大量优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按照国家新三板扩容政策,园区有可能进入试点扩大范围,这无疑将会给园区内企业打通了通往资本市场的又一通道。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大政策宣传,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各部门要协调做好企业“新三板”上市的绿色通道服务。争取更多企业通过“新三板”的试水锻炼,实现跨越式发展,继而成为我市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生力军。

资本市场培训范文第5篇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资本市场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1.变量选取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资本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首先考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因素,选取中间业务收入的绝对量。再次考虑资本市场的指标变量通常有规模、活跃性和波动程度三种因素,选取股票与债券市价总值作为衡量资本市场规模的变量,股票和债券交易金额作为衡量活跃度的变量,证券市场指数增长率的标准差作为衡量市场波动的变量。在方程(1)中加入影响中间业务收入指标的变量:商业银行总收入。在方程(2)中暂时不对中间市场业务和资本市场波动的关系做推测,这里主要关心中间业务收入对市场规模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入的变量是利率,广义货币供给M2。因此方程组确定为:2.数据整理商业银行相关数据方面,选用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13家商业银行1996~2011年的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及总收入的数据,这13家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述13家商业银行均为本研究时期内我国最主流的商业银行,其资产总值和税后净利润占全部商业银行比例达到90%以上,可以代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基本情况。其中,广东发展银行手续费收入难以获得,因此没有加入样本;招商银行1996、1997年,中国银行2000、2001年,中国工商银行2003年手续费收入缺失,所以采用匀速增长假设对数据进行了合理推测。资本市场指标方面采用了1996~2011年分年度的股票市值与债券市值合计数、股票与债券交易金额合计数来表示资本市场的规模和活跃性。选取各年每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增长率的标准差作为衡量市场波动的变量。上证指数与深证指数在非常高的置信度下高度相关,因此可以仅用上证指数代表整个证券市场的情况。利率r变量选用各年度商业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该利率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在利率发生变动的年份中以不同的利率乘以实行该利率的天数后加总,再除以当年天数,得到该年度平均利率r。3.模型检验和确立(1)单根检验运用计量统计软件stata10对所选取的主要变量序列做ADF检验。结果显示,Marketprice、Totalin-come、M2均未通过单根检验。由于样本数比较少,差分会损失一个样本数,因此这里选取市价总值与GDP的比例替换掉原变量继续进行检验,这样做既可以去除一阶单根性,又可以在方程中剔除GDP对资本市场规模的影响;选取商业银行总收入的增长率和货币供给增长率Midg替换Mid绝对量;为统一测量口径,用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替换,再次做ADF单根检验。经过变量替换后的联立方程主要变量均通过了单根检验,此时为平稳序列。(2)相关系数检验运用计量统计软件注意到在这些变量中Trade_GDP与Market-price_GDP的相关系数过高(作者认为是由资本市场的交易量和市值高度相关引起,这也验证了量价关系理论)可能引起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我们只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研究对象,剔除变量Trade_GDP。(3)模型确立再次经过经济检验、t检验、F检验和R2检验后,建立最终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模型如下:midg=-0.065+1.026Markeyprice_GDP-0.282Totalg-20.688Sd+εMarketprice_GDP=0.276+1.378midg+0.063r-1.323M2g+ξ(2)主要变量含义如下:midg: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Marketprice_GDP:年度股票与债券市价总值加总占GDP的比例;Totalg:商业银行总收入增长率;Sd:每日上证指数增长率标准差;r:三年定期存款平均利率;M2g: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4.模型结果及释义方程(1)中,其他条件不变,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与GDP的比率每增加1%,中间业务收入增长1.026%,这一结果说明中间业务收入与资本市场规模具有十分显著的正相关。这符合之前文中的论述和分析。银行总收入的增长率对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这说明商业银行在拓展业务扩大规模的同时,其营业收入来源仍然主要依靠传统业务,其他条件不变,总收入增长率每提高1%,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下降0.282%,这也和前文中直观印象符合。代表市场波动性的上证指数增长率标准差,对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具有负相关性,具体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标准差值每增大1%,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降低20.688个百分点。市场波动巨大可能导致中间业务萎缩,增速减缓。R-square为0.8576,自变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释因变量的变化,模型基本有效。方程(2)中,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的系数是1.378,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意味着其他因素不变,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每提高1%,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与GDP的比值增加1.378%,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资本市场规模的互动性得以体现,从系数上看虽然相差不大,但是考虑到两个比率的性质,股票市价总值与GDP的比率(又称作资本化率)在资本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可以达到200%以上,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率则难以持续100%以上,因此从逻辑上分析,该互动关系中证券市场对中间业务的影响更大更具有持久性,相对应的,中间业务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则是有限度的。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结论,利率与证券市场规模成正相关关系。利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证券市场市值与GDP的比值提高6.23个百分点,这说明了从长期来看国家利用利率调控股市的意图归于失败,利率上升导致间接融资成本上升,企业转而在证券市场上寻找融资机会,导致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在方程(2)中广义货币的增长率对证券市场规模并未产生显著影响,R-square为0.8911,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较高,模型基本有效。

模型导向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