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当前资本市场的形势

当前资本市场的形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前资本市场的形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前资本市场的形势

当前资本市场的形势范文第1篇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提醒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金融风险的传播更为迅速、更为广泛,任何一个国家和经济体都无法置之度外。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监测和预判市场风险的外部因素,弥补监管真空,更好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挑战,维护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整体安全,是监管面临的新课题。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新兴加转轨的初级阶段,市场内在基础与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突出,一系列新情况、新形势和新变化,都对证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提出新要求、新考验。

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和整顿,我国资本市场历史遗留的一些系统性风险隐患已基本排除,证券、期货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态势在不断巩固。但是,市场内外部环境在深刻变化,资本市场内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资本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之间,境内市场和境外市场之间,相互影响在不断加深,关联互动在逐步加大。必须积极探索和加强资本市场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更好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在资本市场监管执法工作中,严格按照程序办事,既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也是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监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做好包括程序法治建设在内的各项工作,努力为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创造更好的法治环境。

一是要抓程序完善。在现有的程序制度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进一步完善各项程序制度。

二是要抓程序执行。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各项程序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切实执行。

三是要抓公开透明。公开和透明是实现程序法治的最可靠保证。立法要公开征求意见,执法依据要及时、全面公开。

当前资本市场的形势范文第2篇

新常态下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规律

7月的时候克强总理召开了经济形势座谈会,在这个会上总理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经济形势进行了研判: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可以支撑中高速增长,这也是新常态。遵循发展规律,不要一味强调高速增长,这也不太符合世界和中国当前所处的大的形势和背景。所以我们国家潜在的增长率可以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要坚定发展的信心,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用更大的努力和耐力推动我们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7月初到现在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到文化产业领域如何科学地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特别是新形势下文化产业的投资、消费、进出口规律显得特别重要。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今年文化产业投融资工作,特别是文化金融工作的一些最新成果。按照文化部等三部委推进文化工作的意见,文产发201414号文要求,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文化部联合金融部门在创新文化金融体制机制,开发创新型融资产品及服务,集成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的协同作用,协同效果,并落地实施方面展开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一季度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统计显示,到2015年3月末,中长期贷款达到2421亿元,同比增长25.1%。在新常态下文化产业能有这样的成绩,文化产业投融资能有这样的发展,非常可喜。

文化企业通过债权市场进行融资。截止到2015年4月有128家企业通过银行间债权市场发行了524支债权融资,累计融资规模达到4703亿元。相比信贷市场2421亿融资规模高出一倍,可见,债权市场是有潜力的文化产业融资的市场。

我们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作用。按照预算法等的要求,文化部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一道开展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文化金融扶持计划,我们叫“重大专项”。通过近21亿的贴息,撬动了超过2400亿资金投资文化产业。把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打好组合拳,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部等三部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于2014年3月25号在文化金融合作会议上出台。一年多过去,实践证明我们的文件确确实实可以落地,是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的,在短时间内就开花结果了。这样一个事情,对制定政策者也是激励和鼓励。

接下来我们还将抓住近期国务院加快担保行业改革发展的契机,建立政府、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共同参与,共担风险的机制和可持续的合作模式,用好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等政策性工具来服务文化产业发展。

互联网时代??资本如何助力文化产业

这段时间我国资本市场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实是波涛汹涌。

当前资本市场的形势范文第3篇

具体说,目前压在中国股市头上有三座大山。其一,股权分裂的大山。高达2/3的非流通股在中国资本市场与可流通股并存,既是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和一股独霸的根源所在,又压得中国资本市场喘不过气来。其二,股票交易所垄断的大山。必须尽快完成多元化、多层次化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实现股市结构调整,摆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假货、赝品充斥“精品店”的被动局面。其三,股市旧文化的大山。十年发展,我们不仅没有弄清股市的本质和基本功能,而且在台湾股市旧文化的影响下,庄家、发牌、出局、筹码等近二十种赌场术语在股市中泛滥,使人们技资股市如置身于赌场之中。不仅买股票的人谈到股票投资总是不能理直气壮,而且其投资行为也是以跟风撞大运取性分析和判断。

这三座大山使今无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举步维艰。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第二个十年,这一时期的根本任务不在于扩容,而在于调养生息,进行结构调整。具体说,就是要推倒压在中国股市上的三座大山。

本文是从资本市场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在建立股市新文化、树立正确投资观问题上,作一探讨。

二、股市基础理论探讨,刻不容缓

中国股市不平凡的十年是在巨大的理论争议和现实波动中发展起来的。从早期“股份制是私有化”的政治观点之争,到今天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否像“老鼠会和赌场”的文化歧见,这种风风雨雨始终与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扩容相伴随。如果说,前者是主张和反对建立资本市场的两种力量之争,这已在“摸着石头过河”和不辩解、不争论的指导思想下,回避了意识形态方面很多矛盾和干扰,我们已建成了初具规模的资本市场。那么后者则主要是在主张培育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如何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得以健康发展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尽管其都主张规范发展资本市场,但路径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始终落后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不仅对资本市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论证清楚并广为宣传,而且对资本市场的许多概念和技术层面的资本运作分析技术也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培训和普及环境。令人遗憾的是,我们采用了回避争议和矛盾的做法,这些资本市场的重大理论问题始终。没有突破,人们普遍还在资本市场就是赌场,要么跟庄搞投机,要么随机撞大运的投资理念中徘徊。

概括起来,中国股市有三个没底:

1.上市公司造假没底

上市公司造假既有资本经济作为股权虚拟经济监管难度大的原因,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一股独大所致。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的真、假、优、劣是决定中国资本市场是投资场所还是赌场的关键。正确投资观应是建立在投资人对上市公司的理性判断并作出相应用脚投票选择基础上,来促使上市公司以自身价值提高给投资人带来良好投资回报的投资机制。它是投资人对投资对象在“蛋糕做大”基础上来实现投资人投资收益的体现,而绝不仅仅是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中小投资人之间利益分配的“零和游戏”。但中国的上市公司到底还有多少个银广厦、吉林通海、蓝田股份,人们心里没底。

2.政策没底

我国资本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这是新兴转轨市场的必然现象。因此,政策决定股市,是把政策作为一个长期的调控手段来炫耀,使中国的股市处于一涨就怕、一怕就打、一打就跌、一跌也怕、一怕又托、一托又涨的恶性循环。最终是政府调控股市,形成典型的政策市。而人们却看不见那只“看得见的手”,人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想干什么。

3.股市理论的探讨没底

中国股市到底是赌场、老鼠会,人们置身其中是在撞大运、尔虞我诈的场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市场的基本功能,这个市场培育的投资人在市场经济中究竟发挥着何种作用,都亟待理论的证明。而资本市场监管的各种政策的出台,也是建立在正确的股市理论的基础上。但目前我们的股市理论体系极不清晰和完善。

解决三个没底的核心是探讨并完善股市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问题对上可以影响政策,影响决策者那只“手”;对下则可动摇资本市场投资人的信念和信心。因此,在这三个没底当中,对我国股市基本理论的探讨最为重要。

研究我国的股市基本理论,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在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条件下,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使人们对资本市场首先有一个认识上的突破。第二是股市新文化和股权新文化的建立。解决这两个问题,不仅能教育股民建立正确投资观,更重要的是让决策者和监管部门都能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本质和基本功能。在转轨特征明显的中国股市的监管上,有效地发挥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三、股市基本功能探讨

我国股市的每一次波动,都跟股市的基本理论不清、扰乱人们的思想密切相关。十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但资本市场理论的研究却严重落后于实践。股市大讨论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平息状态,但是只要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理论问题,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否定我国股市的声音,像赌场论、老鼠会论就仍会冒出来。这些理论在特殊时期,都和资本市场发展和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监管政策直接受资本市场理论的影响。继续采取回避态度,不论证清楚这些问题,势必对我国资本市场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的结果。

股市的基础理论研究应从股市的基本功能探讨入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功能:

1.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体现在两个环节上:其一,一级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就中国的实情说,股市资源的配置过程主要是在一级市场通过IPO方式完成的。股市筹集的资金进入到企业,上市公司之所以能筹资,能被市场认知,在于它能提供被投资者认知的产品和劳务,在于它能生产社会需要的紧俏、盈利的产品。其二,二级市场再融资的配置功能,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的增发和配股来实现的。上市公司的持续融资功能就是社会资源再配置功能的体现,当然,二级市场的再配置同样是向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倾斜。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化是社会资源配置优化的前提。

所以,股市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与上市公司的质量及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质量低劣,信息披露虚假,就会丧失这一功能,导致股市堕落为赌场。

2.晴雨表功能

资本市场不仅是一个资本和物的生产要素的配置场所,而且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的集散地,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与这些信息的质量正相关。因此,不仅股民而且一般民众,不仅企业家而且政治家,不仅国内各界而且国际各方,只要和所在国的利益相关,都会关注这个市场。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同样会最先从这一市场反映出来。因此,资本市场更是一个信息场。在市场经济崇尚资本至上的旗帜下,资本的选择是最敏感的。在市场经济推崇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准则下,这一信息的反映在理论上说也是最公平、最准确的。因此,资本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功能从表象上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进行交易、判断重要的参照系,而从实质上看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稳定和发展。它是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最重要窗口。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如政策导市,机构操作,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大盘和个股会走出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形势不相吻合的走势,但从长期看,在正常的形势下,股市是具有晴雨表功能的,股市价格与其价值在长期走势上应该是一致的。它与赌场的靠赌运和赌技好坏决定输赢是完全不同的。

3.价值发现功能

首先,价值发现功能是指在资本市场上一只股票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而从社会的角度说,它所表现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为社会和股东现实和未来的贡献度。这一功能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反馈和评价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股市所反映出的综合信息进行判断和投资,指导着价格方向,进而引导资源的分配。

其次,这种价值发现使人们能够看到某一行业、某一企业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未来做出理性判断。这种发现一定要符合一定客观规律,所以它能推出一个概念,并且引导市场,人们承认这个概念,用超过人们现实中比用简单的成本价值要高的潜力判断去看待它,人们在股市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及这种发现和投资人的利益相关性,决定了这个发现的过程是理性的,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理性经济走向。

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趋利避害的无形之手引导整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向前发展,因此要普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一致的思想,市场经济承认以单一个体为本源的自然发展,倡导个体和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其奥妙在于私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只要具备社会要求的理性和道德,遵守法律,恪守诚信,社会的总体利益就会得到同步放大。

4.股市的增值功能

股市的增值功能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值功能上。股票有三种价格,即票面价格,账面价格和交易价格,在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时,票面价格无意义,交易价格不能自身证明,唯有论证账面价格最能说明问题。股票的账面价格又被人们称为股票的含金量,一个公司的总体含金量是通过其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反映的,而净资产是由股本、公积金、未分利润组成的。股份公司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其年度利润分配,必须要先完成盈余公积金的提取,而这一基金的提取又决定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的提高,这决定了股票有内在增值功能。如果我们把公积金的提取当作股票增值功能的内生变量,那么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所导致的每股净资产的增值功能,则是外生变量。这两个变量从财务分析上能直观看到股票的本金是可以增长的事实,股票的账面价格可以从一元涨到五元,正是源于这一机理。而股票账面价格增长导致的本金的增长是其他金融资产如储蓄、债券所不具备的。而账面价格的增长则是直接导致股票交易价格上升的合理因素之一。

论证股票的增值功能是我们解开资本市场作为虚拟经济的表现形式是否应该成为我国下一步改革开放主战场的关键所在。唯有论证这一功能,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上市公司赢、投资人赢、市场赢的三赢局面。反之,人们就会把资本市场与赌场的“零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只是像赌场一样财富在参与各方之间的简单重新分配,是股民之间左兜和右兜的财富搬家,而这一过程由于造假和不规范,又充满了尔虞我诈。

资本市场具备增值功能是和赌场最重要的区别。只有论证这一功能的存在,投资人才会摒弃撞大运,学会判断和分析作理性的投资人。当然,创造三赢局面的基础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在真实的基础上,企业的效益上升,直接带来股价的上升,才能带来资本市场的真实繁荣和投资人的获利,而上市公司也才能实现再融资和持续发展。

四、股市新文化的建立

(一)股市旧文化批判

在中国的传统上历来对股市就存有偏见,这种偏见加上我国90年代股市发展初期大量借鉴海外资本市场,特别是由于翻译文字的原因,主要是来自台湾的股市用语,而台湾的股市用语大都是从赌场术语衍生来的。由于我们没有能够进行批判吸收和投资者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及时纠正那些不健康的、有明显误导的股市赌场语言,使其在二级市场股评家的口中大行其道,如庄家、筹码、发牌、跟庄、出局、庄家洗筹、与庄共舞等近20种赌场语言,这些语言极不准确,如庄家一词,庄家(Banker)在赌场里是指开局设赌者(通常只有赌场才具备这一资格),与闲家(Player)对赌,而把这一术语引入股市中,只有在深沪交易所作为实体也下场参与股票买卖与投资人对博时才成立。而把它用在即使是在主观和客观上会操纵股价的机构投资人和大户身上也是极不准确的。在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中并无庄家一词,那些违规的机构和大户往往被称作违规操纵股价者,还有一类则是合规的维护一只股票流动性和股价稳定性的机构——做市商(MarketMaker)。而我们由于没弄明白庄家的含义,把机构和大户都当作庄,似乎是股股有庄,跟庄成风,无庄不成市。但事实上,只要中国的交易所不下场对博,我国资本市场和西方国家一样,根本就就有庄家,有的只是那些违规操纵股份的机构。

显然,股市旧文化是导致中国资本市场不能健康发展和中小投资人不能建立正确投资观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彻底摒弃从台湾引进的股市旧文化理论,首先从净化股市语言入手。废止庄家之类的赌场用语,而用机构违规者和价格操纵者取而代之,使资本市场和赌场区分开,一扫投资人“跟庄”的赌场风气。在中国证券市场开展股市,把投资者教育扎扎实实的搞起来。

(二)股市文化与股权文化的关系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探讨股权文化,股权文化的核心是通过诚信文化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保护价小投资人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文化是股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股市不仅要和投资者教育联系起来,也要和股权文化基本理论的探讨联系起来。当前由于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展诚信运动,开展股权文化的目的是树立上市公司经营者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说股权文化是从公司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那么股市文化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考虑文化和诚信问题;如果说股权文化是强调经理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那么股市文化则涉及到监管部门、中介机构、上市公司、投资人等方方面面文化和道德素养的提高。

中国资本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股市的新文化,解决了股市的新文化问题,股权文化的探讨就会迎刃而解。

(三)股市新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资本市场开展股市,形成中国的股市新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思想建设——正确的投资现

开展投资人教育,建立股民的神圣使命感和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承认人们在追逐自身盈利动机的驱使下,作出市场短线品种的选择,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增加社会共同财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过程。这是一个投资人从传统的劳动参与到个人物化劳动——所形成的资本参与的进程,充分调动投资人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意识,使参与者的盈利动机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机统一,这是对传统上以牺牲奉献来促进国家利益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人应该引以为荣,并值得人们赞誉。应该从正面去倡导这种投资者的道德与使命,而那种认为投资股市发不义之财的偏见必须被摒弃。

2.文化建设——科学侑专业知识的投资理念

在正确投资观的指引下,必须普及股市运作的科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具体包括:(1)作理智的投资人,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风险防范;(2)学会对上市公司质量判断的基本知识,科学选股,不盲目跟风,实现资本市场价值与价格一致,作理性投资人;(3)熟悉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对各种证券欺诈、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能够防范,增强自我保护;放弃“跟庄”心态,开展股市的。社会要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只有提高投资人本身的素质及理念。

通过投资人正确投资规和科学投资理念的建立,使之放弃撞大运和赌及跟庄共舞的心态,要从根本上学习财务知识,客观分析股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真正走上成熟、健康之路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证券监管部门开展投资者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当前资本市场的形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资本市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中,融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并且随着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提高,融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旨在通过探索资本市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分析

要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问题,首先要选择好对象,中小企业中有代表性的企业群体、有潜力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群体、对未来国家经济的发展有长远利益的企业群体是应该优先解决的对象。按照这个原则,有三类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尤其需要关注,分别是传统制造类、服务业类和高科技类中小企业。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服务业在我国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发展空间很大,对于就业压力巨大的我国尤其重要。所以服务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要特别关注,高科技中小企业是创新的载体,它们的发展可以提高国家整体科技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甚至影响一国的整体竞争力水平,因此解决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各国十分关注,我国也不例外。

二、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可行性分析

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符合世界融资向直接化发展的大方向。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企业通过银行获得间接融资的比例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解决其资金问题,也称作融资的证券化趋势。我国由于相关条件的限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总量在融资总规模中所占的比例极低。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分偏重间接融资渠道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企业没有直接融资的愿望,而是缺乏进行直接融资的条件。二板市场的不完善、三板市场的缺乏和民间直接融资市场的法律限制,使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道路困难重重,导致我国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不充分。

我国金融市场的大环境为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了可能。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导致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不断被刷新。存款余额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收入增长引起的自发增长以外,相当大的原因是因为我国目前居民的投资渠道狭窄,老百姓只能把资金全部存入银行以获取较低的收益和高安全性,实际上对老百姓而言是一种无奈之举。近几年的房地产热,也是这种剩余资金寻找投资出路的一种反应。如果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筹资的资本市场,鼓励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融资,既为吸收老百姓的剩余资金提供了一条投资渠道,又可以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资金来源。可以说我国目前的高储蓄率为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提供了资金来源上的保证。

三、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指通过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要考虑中小企业整体,不能仅仅考虑某一种类型的中小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分散,规模各异,所有制性质不尽相同,企业制度差异很大,所以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分别对应不同的解决之道,才能整体性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2、创新性原则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现在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问题,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安排,否则盲目模仿国外成功的经验,实际效果不会突出甚至损害市场本身。

3、系统性原则

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需从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多方面着手,做出系统性的安排,不能只强调或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涉及融资的环境、平台的搭建、资本市场配套机制措施的跟进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各个方面同时着手,才能更好的发挥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功能,更好的通过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

4、衔接与发展的原则

在考虑通过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既要考虑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现有条件,又要考虑中小企业现在、未来的融资要求,在现有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去完善改进。在制定中小企业资本市场的融资条件、规则等政策措施时,既要考虑同现有资本市场条件的衔接,又要有前瞻性,考虑中小企业未来的融资需求,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

5、广义性原则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是指除银行间接融资以外的广义资本市场,还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产权市场、民间资本市场等。

四、总结

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前提下,通过资本市场系统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必须考虑三个方面:首先,要做好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的改善工作,融资的外部环境不仅是制约目前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资本市场能够有效运行的关键。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能够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反之则会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雪上加霜。其次,要建立各级层次的适合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平台,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可供可能性。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很不完善,适合中小企业融资资本市场平台有限,限制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最后要建立、落实和跟进各项资本市场的制度和措施,保证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效率,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小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及对策建议.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2

[2]朱金香,冯煜.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6

[3]张崇和.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难点、措施保证及路径选择.中国科技论坛,2002;2

当前资本市场的形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国际资本市场;国际贸易;贸易收益

一、国际贸易收益的三种来源形式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收益的形式取决于贸易活动的类型。不同国家居民之间的所有贸易活动不外乎有以下三种类型:商品或劳务之间的贸易,商品或劳务与资产之间的贸易,以及资产与资产之间的贸易。假定世界上存在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则三种类型的国际交易活动可用下图表示。

第一种贸易收益来源于商品和劳务之间的交换,这种类型的贸易收益来自于商品或劳务与其他商品或劳务的交换,如上图的上部水平箭头所表示的就是本国与外国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第二种贸易收益来源于跨时贸易,即用商品和劳务与未来的商品和劳务的所有权进行交换,也就是与资产的交换。例如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国外举债(即向外国人出售债券)来为国内的投资项目进口原材料时,就属于跨时贸易。借入国通过这种贸易形式得到了收益,借出国也得到了收益。如上图的对角线箭头就表示商品劳务与资产的交易。

第三种贸易收益来源于资产之间的交换,即通过本国资产与外国资产的交换使相关的国家从中收益。例如,本国居民对外国资产的购买形成了资本流出,外国居民对本国资产的购买形成了资本流入。在这种纯资产的交易过程中,国家可以从中获得利益。

二、国际资本市场对国际贸易收益的主要影响

国际资本市场是指不同国家的居民进行资产贸易的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主要有商业银行、大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中央银行和其他政府的机构等。国际资本市场的活动通常发生在由错综复杂的通信系统连接起来的一个世界金融中心的网络之中。国际资本市场对国际贸易收益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完成的。

1.国际资本市场为国际贸易者提供了风险规避工具

国际贸易风险是指贸易者在贸易活动过程中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根据导致贸易风险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贸易风险,如市场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政策风险、国家信用风险等。贸易风险具有客观性、传染性、破坏性、偶然性等特点,但是只要采取恰当的避险工具,贸易风险也是可以预防和规避的。一般情况下,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风险规避工具主要有远期交易、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等。国际贸易者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避险工具,从而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损失。

2.国际资本市场为国际贸易者提供了进行多种资产组合的金融产品

国际资产贸易能够使交易的双方减少财产收益的风险,从而使双方都收益。一国通过在国际范围内使资产组合多样化来减少财富的风险,而国际资本市场则使这种多样化成为了可能。国际资产贸易包括许多不同种类资产的买卖,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交换的金融产品主要有各国货币存款、股票、债券和衍生金融工具等。银行是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心,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许多商业银行纷纷将分支机构从国内扩展到国际金融中心,银行业的活动已经全球化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跨国公司业务的增加则是离岸银行业和离岸货币贸易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离岸银行业务是指银行的外国办事处在它们的本国之外所从事的业务。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不同国家的居民通过买卖风险资产进行多样化资产组合的数量越来越多,国际资本市场对于提高资产组合多样化的作用越来越大。

3.国际资本市场为国际贸易者提供了高效的支付清算机制

国际资本市场中的长期信贷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等,自身都有一套严密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机制,这些都为国际贸易者实现贸易利益提供了高效的服务。当然,国际资本市场的高效运作离不开国内资本市场的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国国内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制约着该国贸易者的资产清算效率的高低。因此,积极发展国内资本市场乃是争取更多贸易利益的基础和条件。

三、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与我国的对策

1.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

(1)国际资本市场的供求与流动趋向表现在:需求激增,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发达国家仍将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保持主导地位。从国际资本市场的供求状况来看,其总趋势仍然是供不应求。具体表现在:首先是主要发达国家资本需求量上升。其次是发展中国家对资本的需求增势更猛。从国际资本的流向看,呈现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向发达国家回流的态势。发达国家因其经济金融状况良好,筹资能力较强,它们既是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主要资本供应者,也是最主要的资本需求者。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其经济增长迅速、市场潜力大,也吸引了一定量的国际资本流入。

(2)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手段趋向表现在:融资证券化趋势增强,国际银团贷款有所下降,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迅速。融资证券化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银团贷款还呈现出与证券融资融合发展的趋向,具有债券和贷款双重特征的混合型组合产品激增,国际银行信贷的证券化趋势加速。另外,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增加,使具有“套期保值”、“投资获利”和“价格发现”等功能的金融衍生市场在国际金融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国际资本市场的风险与监管趋向表现在:风险性因素不断增加,金融监管将向制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这是因为金融创新的发展使国际资本投资功能与投机功能相得益彰,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外汇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动关系更加突出。而各国金融自由化政策的推行以及对资本项目管制的放松,又导致了国际游资充斥,这将成为金融监管当局难以控制的变量。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的全球性,使得其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当今,全球资本市场各参与者之间相互作用机制日益加强,不仅表现为经济金融发展的相互促进,而且表现为二者的相互制约。目前,世界各国金融监管当局正积极采取措施,强化中央银行的监管,健全国内金融体系,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2.新形势下我国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1)适应国际融资证券化趋势,调整我国利用外资政策,逐步使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多样化、结构合理化,并适度鼓励对外直接投资。首先,从利用外资的方式来看,国际上利用外资方式按其优劣及权重排序依次为发行海外债券、举借外债、引入直接投资和接受外援等。但目前我国利用外资以举借外债和外商直接投资为主,证券融资所占比重较低。证券融资不可以避免外国直接投资引起的部分经济自受损、市场份额下降等负面影响。因此,证券融资应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发展方向。其次,从利用外资的结构与质量看,鉴于现阶段的具体国情,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利用外资仍会以举借外债和外商直接投资方式为主。

(2)审慎开放资本帐户,加强金融业的有效监管,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对外开放,尤其是开放金融市场,无疑会给一国带来诸多方面的经济利益。但是,这种开放如果与国内经济实力、金融监管手段及监管水平不相适应时,就很容易受到国际游资和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亚洲金融危机已充分表明资本市场的开放必须有序地进行。目前我国已实行了经常项目的可兑换,人民币走向全面的自由兑换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监管能力提高的实际进程。经验表明,在通过改革使国内金融体系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对银行业和证券业的有效监管,乃是防止银行系统不良债权和证券市场过度投机,防范资本帐户开放风险的关键。当前必须进一步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强化中央银行的宏观控制和金融监管能力,建立健全多层次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有步骤地从引进外资和外资金融机构逐步扩大到金融业务、金融市场的开放。

(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发展和规范资本市场。首先,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我国证券市场几经风波后逐步走向成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为配合国企改革转制,今后不仅要继续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上市的步伐,而且要适当增加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这不仅要求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与之相适应,而且还应积极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完善直接融资市场。此外,国有股、法人股和转配股的流通问题也需要逐步解决。其次,与证券市场相比,我国银行信贷这种间接融资市场面临的形势严峻,主要受到来自证券市场的挑战。由于进入证券市场的往往是相对较好的企业,无疑意味着商业银行优良客户的流失,加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差、金融服务质量低下,金融资产质量差、风险大等问题严重。在这方面,我国可考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打破银行分业经营制度,加快发展银行持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培育竞争性的市场体系等等。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M・莱维奇.国际金融市场价格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周道炯.借助国际资本市场,实现中国企业国际化[EB/OL]./,2003-7-18。

[3]王凯.架起沟通国际资本市场的桥梁[N].上海证券报,2004-10-28。

[4]高杰,刘莉、关于国际贸易收益理论的比较 《商场现代化》2005年 第36期。

[5]李、论国际贸易条件下的资本积累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