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

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

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范文第1篇

关键词:动画教育;动画艺术;民间艺术文化;动画创作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12-015-004

数字时代下,新媒体技术与数字化终端的崛起与发展不只意味着动画艺术形式与传播方式的变化,更蕴含着动画创作的方式与内容的发展变迁。如何培养出能够在未来与世界动画强国进行竞争的优秀动画创作人才,是摆在中国高校动画创作人才的教育面前的一大挑战。

中国高校动画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动画创作人才具备适时吸纳数字技术优点,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与新设备,提高动画创作的技术手段与视觉表现的能力。从目前国产动画的创作过程来看,我国的动画创作人员并不欠缺这方面的能力,高科技的应用早已经渗透在我国动画创作的过程当中,中国高校动画教育的贡献功不可没。我国早在2005年推就出了国内首部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当是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动画的制作水平已经在向高技术发展,它的重大意义就是告知全世界,中国当时就已经拥有独立生产和制作三

维动画的能力了。

另一方面,中国高校动画教育要增强动画创作人才提升其所创作动画的内容与艺术形式的能力,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合理结合。目前的国产动画虽然应用着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数字设备,可是创作出来的国产动画片却只能面对低龄化的受众市场,近几年屡创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电影就是很好的例证。国产动画的低龄化创作趋势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国高校动画教育对动画创作人才民族文化培养的缺乏。目前,中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动画专业,从事动画制作的人员也已经不在少数,中国的动画产业看似前景一片光明的背后,却是中国动画片创作人才的极度缺乏,中国高校动画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提高。

2 中国高校动画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校动画教育发展遇到了瓶颈,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近些年来培养出的动画创作人才缺乏艺术创造力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很多人将其归因为动画制作的技术水平有限,画面效果无法与国外动画片抗衡。这种过时的观点在今天看来是站不住脚的,目前,我国的动画教育虽然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设备上已经与数字时代的发展像接轨,配备了先进的动画教学实验设备,并搬用了国外的动画教学课程设置。中国高校动画教育出来的动画创作人才的动画技术制作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况且,中国动画这几年在平面和三维的制作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制作水准同国际动画强国的一线水平还有差距,但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中国高校动画教育这几年培养出的动画创作人才的动画制作水准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但是停滞不前的创作思想却阻碍了他们创作出高质量的动画片。为什么配备了顶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课程却仍然难以培养出能够创作出优秀的高质量动画创作人员,这其中既包括中国高校动画教育思路的狭隘问题,也有动画教育人员对于动画艺术认识不足的问题,导致了培养出的动画创作人才难以胜任国产动画的质量发展需要。

动画创作人才的成功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实现的。一个成熟的动画创作人才并不仅仅要精通绘画与电脑软件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与一定的创新能力。因为动画是一种文化,动画业被定义为文化产业,它被看作是多学科的互融性与交叉性,从实用性的、解决问题式的活动上升到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现象的大背景下的一种必然。作为现代设计中最重要部分的动画,它集中了美术、设计、服装、电脑技术、美学、文学、社会学、营销学、电影学、表演等最为广泛的要素,是最具有多科性和互融性的学科综合体。因此,动画的繁荣,决不仅仅靠熟练使用电脑、绘画造型能力强就可以做得好的。

动画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具有很强的外在形式的可塑性,但是合适的内容题材的选择才是优秀动画作品所必须具备的。丧失了主题内容的动画作品,就好像没有燃料的跑车一样,纵然被设计制造的再精良,也只是件摆设。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2005年雷声大雨点小的中国第一部纯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这部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历时五年,耗资上亿的大片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到最后上映时却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没有自己特色。不论是剧情的设置还是人物造型的设计方面都不免显得有些俗套。从概念构思创新角度看来,《魔比斯环》并没无可取之处,它既没有达到预计中的走国际路线的效果,也没有体现出任何民族性的特色。可是如果站在有利于动画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魔比斯环》则填补了中国动画史上没有三维动画电影的空白,证明了中国的动画制作水准的提高。从这个例子看来,国产动画的制作水准已经不是束缚其发展的主要枷锁了,中国高校动画只有想办法提升动画创作人才的创作构思、丰富动画的表现手段,真正地体现出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特色,才能培养出能够与从众多动画强国进行竞争,并找到突破的契机的优秀动画创作人才。

相比之下,美国好莱坞在1998年曾经以中国的民间故事《木兰从军记》为故事素材,改编成的动画片《花木兰》在上映的第一周就取得全美票房冠军。但是作为如此优秀的动画故事素材的原产国,中国国内的动画创作人员却对如此耳熟能详的素材“视而不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动画教育对动画创作人才培养的失职,使得现在的中国动画创作人员对本国优秀的民间文化不甚了解,这也是制约中国动画发展民族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对高校动画教育的积极影响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伟大民族。如此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和多样的民族风格,必然使得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培养出独具一格且内涵丰富的民间文化。它是我国本土文化的基本组成要素,是最能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形式之一。而将优秀的民间文化中所包含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合理地应用到艺术创作当中去,最终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文化形态的过程,则成为中华民族体现自身民族特色的主要方式。

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产品,它的民族特色就如同戏剧一样,主要从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体现出来的民族品格的深度与广度。动画的民族风格是由本民族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语言心理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在其内容、形式、格调、表现手法上,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与审美需要,尤其是本民族的文化心理需要,体现出与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气质。

首先,从审美心理方面来讲,就动画而言,越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的题材内容,就越容易引起国际动画界的兴趣,越能在世界动画中标出自己的位置,同时也能契合外国观众猎奇的观看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民族的,越具有国际性。中国老一辈的动画创作人员就是通过自身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学习和体会,将其运用到动画的创作当中去,才在当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例如:从万氏兄弟于1926年完成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到后来的《三个和尚》、《九色鹿》、《牧笛》等等,这些民族风格鲜明的作品在伴随着中国动画成长的过程当中,为中国动画赢得了“中国学派”的美誉。无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在题材选取方面,民间艺术都为这些优秀的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取材范围。在题材选取方面,中国动画多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通俗文学为原始素材,进行再创作。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就来自于神话传说;来自于民间故事的有《马头琴的传说》、《日月谭》、系列片《阿凡提的故事》等等;还有的取材于寓言和成语,例如《三个和尚》和《骄傲的将军》。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由于我国民间美术、曲艺非常发达,艺术形式种类丰富,例如像国画、剪纸、皮影、刺绣和书法这些独特的表现手段都完全可以运用到动画领域当中。中国动画在发展的几十年中,就是吸取了民间美术的营养,创造了许多新颖的动画形式,而且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由于从国画当中得到启示,我国于1961年拍摄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就为世界动画界增添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新片种;在1963年,又拍出水墨动画片《牧笛》,片中运用水墨表现了人物、家畜和山水,清秀的画面体现出了鲜明的中国风格。

而这些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动画形式必然只能产生于自身丰厚的文化土壤。遗憾的是,早在二十世纪中叶就被世界动画界所瞩目的中国动画走到今天却迷失了方向,如今这一代的中国动画观众对美国和日本的动画片耳熟能详,对国产动画片却漠不关心,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动画的悲哀。

中国动画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能在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20世纪60年代以来借鉴水墨画、剪纸、木偶、皮影等本土艺术造型语言,创作的动画片都比较优秀,但我们并没有沿着此路走下去,更没有创新。中国本土艺术造型语言非常丰富,但如何能将其转化为动画艺术形式,如何使传统的本土文化符号转化为一种能为当代人所接受和喜爱的动画艺术形象,是需要中国高校动画教育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动画语言,就不能仅仅把一些传统文化样式、民间美术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搬到动画当中,要经过动画创作人员经过自己的创新思考,将传统的艺术形式转化为现代民众能够接受的形式加以表现。如果仅仅是照搬中国水墨画、民间剪纸、皮影等具体艺术形象,将无法脱离这些艺术自身的功能特点,掉入模仿抄袭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从本土文化、民间文化中应该寻找那些民族风格鲜明,造型独特,而又适应于动画艺术表现的文化资源作为动画素材加以利用。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国际化、现代化是不相违背的,关键在于创作者如何构思、如何运用。作为现代的国内动画创作人员,应该注重审视中国本土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造型语言,不论是传统木板年画,还是皮影、壁画等艺术形式当中,都有动画创作所需求的造型元素,但如何把这些丰富的形象具体化、个性化并加以综合提炼,仍需要创作人员进行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其实美的本质是一致的,但美的形式却是多样的。这形式的多样性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由于自己对动画的不同理解而发展的适合本民族的表现形式,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而对于中国动画,照抄照搬不是办法,重要的是在融会贯通之后,开创自己的民族风格,那样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民族化是指动画的精神内核,一定是反映中国人的价值观念、风土人情、文化特色,没有民族性便没有个性与特色。

中国本土文化中包容着深厚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形式,为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行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也是很完整的参照。动画不仅是一个影视形象,它可以通过一系列后续产品的衍生开发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发展民族化的创作道路,坚持从本土文化中发掘宝贵的资源,不仅是国产动画的发展出路,更是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

现在,中国动画的发展正走到了十字路口,曾经的辉煌固然令我们骄傲,但残酷的现实还是逼迫我们进行思考和学习。我们的动画民族化的路子走了几十年,突然走不动了。于是就有人提议放弃民族化创作道路,发展国际化道路。目前中国动画的“洋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是内容题材和形象设计多方面的“洋化”。这种倾向的出发点也许是为了迎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但是一味的模仿别人也就意味着丧失了自己的特色,这样制作出来的动画片当然不会被认可。解决现代化问题不能否定民族化,民族的特质、民族的文化才是中国动画创作的根基。中国高校动画教育需要在将民族性作为其发展根基的同时,必须深入探索现代化改革,使民族的精神特质符合现代社会审美的需要,才能真正融合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动画创作人才。任何艺术作品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之后才能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有将民族的精神与时代的内涵相结合,在现代语境下探索展现民族特质的新道路,探索时代条件下民族新的动画话语,实现新型数字技术与传统民间文化相结合的动画人才培养模式,中国动画才能够迎来振兴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刘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成人动画竞争战略.现代传播[J].2006(4)

2 陈书禄.中国文化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刘娴.中国动画的民族化与现代化.中国电视,2005.(8)

4 娄淑芬,李明.中国动画“民族化”之思考.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23(1).

5 彭玲.关于中国动画文化发展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13(1).

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生活方式 经济结构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碳浓度的上升造成的,所以想要改变当前的这种状况,必须要减少碳的排放量,这样才能够控制温室效应,进而抑制全球变暖的速度,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当然人们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也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例如现在很流行的低碳生活方式。

一、低碳生活方式内容简述

(一)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必要性

从上个世纪以来,全球的温度平均上升了0.74度,而且还有继续升高的趋势,而且有关报道还说近十年来是人类历史上最热的十年[1]。当然由于全球变暖还带来了一些其他的灾害,如冰川融化会导致洪水、暴雨的发生,这些都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所以说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全球变暖发生的主要原因正是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以只有从源头上控制了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全球变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行低碳生活方式。

(二)低碳生活方式的含义

从字面上我们大概可以知道低碳生活方式的含义,它其实就是一种低消耗、低能量的生活方式,主要强调的是人们在生活中要尽可能的减少能量的消耗,这样就可以减少碳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使得气候变暖的进程变慢[2]。

二、低碳生活方式对经济结构产生的影响

人们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自然是会对经济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产生新的消费需求

我们都知道生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只有生产的产品被消费掉,这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低碳生活方式必然会使人们对于低碳市场产生一定的消费需求,以此来推动低碳生产的发展,也正是因为人们的消费需求才会推动低碳产品和服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人们对于低碳市场所产生的消费需求会变成低碳生产的发展动力,同样的如果低碳产品和服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那么它必然会给人们带来更多更好、更廉价的产品和服务的,所以我们应该明白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之间本质上就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推动低碳生产方式的转变

低碳生活方式会让人们产生新的低碳需求,而为了满足这些新的需求,就需要相应的科学技术得到不断的进步,这样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现在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低碳消费水平。低碳生活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所以它对和低碳相关的产品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就需要相应的科学技术来作为低碳产品发展的保障,同时给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要求,进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低碳生活方式的改变会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推动和低碳相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只要科学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那么必然会推动更多新的低碳产业和产品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低碳经济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

我们现在所大力提倡的低碳生活方式,它不仅仅注重对我们生活的外部环境的保护,而且也重视人自身的身体健康,更加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劳动力也因此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知识教育等等,为他们提供更优美的外部环境,让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放松,如果劳动者有了愉悦的心情之后,它的生产积极性也会被快速的调动起来的。在我们整个的经济生活中,劳动力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生产者同样也是消费者。现在的社会又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劳动者的素质如果得到了提高,一定会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四)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低碳生活方式的逐渐普及会使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逐渐的被淘汰,相反的也会让那些能源利用率比较高的新型工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相关的发展理念也会发生改变,比如从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理念转变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理念,毕竟我们国家现在所倡导的是可持续发展。具体的可以通过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很多的途径来减少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使用,使温室气体尽可能的减少,这样才能够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实现双赢。

三、总结

全球不断的变暖使人们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低碳生活方式成为了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当然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经济学,所以低碳生活方式必然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一些不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海燕.试论低碳生活方式[J].生态环境学报,2013,04:723-728.

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范文第3篇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生物在生存斗争中是K对策生物的是 ( )

A.蝼蛄

B.金雕

C.乌龟

D.蟾蜍

答案:B

2.高原植物叶肉组织具有丰富的含较多单宁或胶状物质的异细胞,其作用是 ( )

A.形成CO2的储库

B.增加抗寒、抗旱能力

C.有利于增加光的吸收量

D.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答案:D

3.油菜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属于 ( )

A.气候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土壤生态型

D.不属于生态型

答案:B

4.种群分布调查得分散度S2和平均数m,若S2=m,即每一个体在任何空间的分布概率是相等的,其分散度S2等于平均数,种群的分布为 ( )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群集分布

D.成丛分布

答案:A

5.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

A.K/2

B.K/3

C.K/4

D.K/5

答案:A

6.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称为 ( )

A.他感作用

B.抗毒作用

C.他毒作用

D.抑制作用

答案:A

7.下列生物属于r对策的是 ( )

A.蝗虫

B.大象

C.丹顶鹤

D.银杏

答案:A

8.关于群落概念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 ( )

A.群落的特征就是植物个体的特征

B.群落内植物与动物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C.群落内植物与植物之间构成一定的相互关系

D.群落内动物与动物也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答案:A

9.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和E五级,其中属于E级频度的种类往往是 ( )

A.优势种

B.伴生种

C.偶见种

D.残遗种

答案:A

10.植物受低温的伤害决定于降温的速度,它表现在 ( )

A.温度一直缓慢降低到-20℃,植物冻死率高

B.温度迅速降低到-10℃,而后缓慢降低到-20℃,植物冻死率低

C.温度缓慢降低到-10℃,而后迅速降低到,-20℃,植物冻死率低

D.温度缓慢降低到-10℃,而后迅速降低到-20℃,植物冻死率高

答案:D

11.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 ( )

A.以植物为研究主体

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

C.以动物为研究主体

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

答案:B

12.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 ( )

A.地球因子

B.限制因子

C.替代因子

D.一般生态因子

答案:B

13.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 ( )

A.昼夜变温

B.恒温条件

C.高温条件

D.低温条件

答案:A

14.当水量低于植物生长所需最低点时,植物会 ( )

A.萎蔫

B.烂根

C.休眠

D.缺氧

答案:A

15.在下列哪种条件下,土壤养分有效性,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 )

A.pH5~6酸性

B.pH6~7微酸

C.pH7~8微碱

D.pH8~9碱性

答案:B

16.下列现象中属于风对植物的有利影响的是 ( )

A.风媒

B.“旗形树”

C.风折

D.矮化

答案:A

17.下列属于原地实验的是 ( )

A.实验室中通过罩笼,研究棉铃虫的发育和死亡

B.在田间通过罩笼,研究棉铃虫的发育和死亡

C.应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不同温度对昆虫发育和死亡的影响

D.用线粒体和细胞核DNA标记序列,分析证实欧洲大陆的沙漠飞蝗来自两个起源地

答案:B

18.睡莲属于 ( )

A.浮水植物

B.沉水植物

C.挺水植物

D.多浆植物

答案:A

19.在一些水域中,由于氮、磷等矿物质过多而引起一些浮游生物的突然增殖,并引起水色异常,即赤潮现象。这一现象属于 ( )

A.生态入侵

B.种群平衡

C.季节消长

D.种群爆发

答案:D

20.群落发育初期的主要标志是 ( )

A.植物优势种的良好发育

B.植物伴生种的良好发育

C.植物建群种的良好发育

D.植物亚优势种的良好发育

答案:C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山坡有凸形、凹形和____ 三种基本形态。

答案:直形

32.种群是____ 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群落

33.个体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与____ 相当。

答案:生理生态学

34.根据植物对土壤含盐量的反应,可将植物划分出盐土植物和____。

答案:碱土植物

35.种群各个年龄或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结构称为____。

答案:年龄结构

36.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的气候,相应的变化植被依次出现____ 、半干旱草原区和干旱荒漠区三大植被区域。

答案:湿润森林区

37.群落随着气候季节的交替,形成周期性变动,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叫群落的____。

答案:季相

38.冲积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较风积物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其肥力____。

答案:较高

39.在太阳光谱中央附近,可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和____ 三个区。

答案:红外光区

30.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____。

答案:个体论观点

31.由树木构成防护森林带,风可以从林冠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结构是____

答案:通风结构

32.营养级之内的能量转化效率包括组织生长效率、____、同化效率和维持价四种。

答案:生态生长效率

33.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____。

答案:价值流

34.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且能____ 的疏松层。

答案:生长植物

35.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常被称为___ 。

答案:Allen规律

36.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生态因子。

答案:间接

27.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将能量、物质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生物产品(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____。

答案:生物生产

38.根据演替起始基质的性质不同,生态演替可划分为____和次生演替。

答案:原生演替

39.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不同,将植物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生物生态型和____三种类型。

答案:土壤生态型

40.当环境条件相当一致,且生物没有群集的要求,则该生物种群的内分布型是____。

答案:随机型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41.多度是指群落内各物种的个体数量。既可以是个体的绝对数量,既可以用各物种的个体在群落中的比率来表示。 ( )

答案:√

42.生物的生态位重叠必然导致竞争。 ( )

答案:×

43.太阳能和化学能只有通过绿色植物,才能源溽丕断地输入到生态系统,成为消费者和还原者的能源。 ( )

答案:×

44.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滥捕乱猎和污染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 )

答案:√

45.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生物与环境。 ( )

答案:×

46.酶的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度越高对生物体的发育和生长的速度越好。( )

答案:×

47.在经常有大风的地区,只有最善行的动物生存。 ( )

答案:×

48.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 ( )

答案:√

49.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需要大量二氧化碳,所以农业施肥只用含二氧化碳含量多的肥判就可以了。 ( )

答案:×

50.植物的性别决定只由其基因决定,而不受其他任何因素影响。 ( )

答案:×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什么是优势种、建群种?

答案:优势种是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植物,它们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即优势度较高的种。

建群种是在优势层的优势种中起构建群落作用的植物。分单建种群落和共建种群落。

52.简述种间竞争的竞争类型。

答案:种间关系是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主要包括竞争、捕食、共生、寄生或他感作用等。

(1)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一资源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一般将种间竞争分为干扰竞争和利用竞争两种。种间竞争的一个重要原理是竞争排除原理,其主要内容是,当两个物种开始竞争时,一个物种最终会将另一个物种完全排除掉,并使整个系统趋于饱和。

(2)一种生物攻击、损伤或杀死另一种生物,并以其为食,称为捕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捕食与被捕食者应保持着平衡。否则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

(3)共生是生物间的一种正相互作用,包括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

(4)寄生是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中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并对宿主造成危害。

(5)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中的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53.什么是初级生产、次级生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初级生产是指地球上的各种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以有机质的形式贮存起来的过程。

次级生产是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所制造的物质和贮存的能量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转化形成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初级生产是自养生物有机体生产和制造有机物的过程,而次级生产是异养生物有机体再利用再加工有机物的过程。牧草被牛羊取食,同化后增加牛羊的重量,牛羊产奶、繁殖后代等过程都是次级生产。

五、论述题:54题,20分。

54.论述捕食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

答案: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另一物种的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性状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的进化现象称协同进化。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适应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捕食者通常具锐利的爪,撕裂用的牙,毒腺等或其他武器,以提高捕食效率,猎物常具保护色、警戒色、假死、拟态等适应特征,以逃避被捕食。

蝙蝠能发放超声波,根据回声反射来确定猎物的位置;而一些蛾类能根据其腹基部“双耳”感受的声纳逃避蝙蝠的捕食。不仅如此,某些灯蛾科(Arctidae)种类能发放超声波对付蝙蝠的超声波,并使其堵塞或失灵。更有趣的是,为了对付蛾类这种“先进”的防卫系统,蝙蝠还能通过改变频率,避免发放蛾类最易接受的频率,或者停止回声探测而直接接受蛾所产生的声音以发现猎物。捕食者与猎物的相互适应是进化过程中的一场真实的“军备竞赛”。

在捕食者与猎物相互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常常是有害的“负作用”倾向于减弱。捕食者如有更好的捕食能力,它就更易得到后裔,因此自然选择有利于更有效的捕食。但过分有效的捕食可能把猎物种群消灭,然后捕食者也因饥饿而死亡,因此“精明”的捕食者不能对猎物过捕。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有效积温计算公式中Y代表 ( )

A.一段时间的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一段时间的天数

D.总积温

答案:C

2.为了减少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了一种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与真菌相似,但毒性相对低的真菌,从而使该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是种间关系中的 ( )

A.寄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捕食关系

答案:C

3.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 ( )

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外来因子

D.非生物因子

答案:A

4.地中海果蝇的生物学零度是13.5℃,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是250℃,则其在26℃条件下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 ( )

A.50d

B.40d

C.30d

D.20d

答案:D

5.在长期人为培育生产环境中,各种大Et农作物也形成了相似的形态、生理、生态特性,下列不属于其生活型特征的是 ( )

A.顶端优势强

B.耐肥

C.抗病力弱

D.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

答案:A

6.种群分布调查得分散度S2,若S2=0,即绝大多数样方的个体数稳定接近于平均数时,种群的分布为 ( )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群集分布

D.成丛分布

答案:B

7.生物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要求稳定的栖息环境,则其生态对策是 ( )

A.对策

B.K对策

C.S对策

D.r对策

答案:B

8.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和E五级,按饶基耶尔频度定律,在一个种类分布比较均匀一致的群落中,属于五级频度的种类的物种数的关系是 ( )

A.A>BD>E

B.A>B>C>D

C.A>B

D.A>B

答案:B

9.鸟类试图把所有的雏鸟喂活。一旦出现食物短缺,亲鸟会集中喂养部分雏鸟,而放弃对另一部分雏鸟的喂养。亲鸟的这种育雏方式体现了生物的 ( )

A.生殖对策灵活性

B.生殖对策延续性

C.生殖对策竞争性

D.生殖对策季节性

答案:A

10.生态学根据生物类型可分为 ( )

A.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

B.分子生态学、细胞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

C.陆地生态学、水域生态学等

D.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山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

答案:A

11.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 ( )

A.黏土

B.壤土

C.沙土

D.盐碱土

答案:B

12.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旱生演替

D.逆行演替

答案:B

13.玉米与豆类间作,其关系属于 ( )

A.互利共生

B.偏利共生

C.原始合作

D.共栖作用

答案:C

14.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 ( )

A.水生植物

B.湿生植物

C.中生植物

D.旱生植物

答案:D

15.群落内部环境不具备的特点是 ( )

A.光照强度减弱

B.土壤湿度增加

C.空气湿度增加

D.气温增加

答案:D

16.下列生理生态过程中的水用做代谢原料的是 ( )

A.保持温度

B.植物挺立

C.光合作用

D.气孔开闭

答案:C

17.生态学学派分化是在 ( )

A.生态学的萌芽时期

B.生态学的建立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生态学的巩固时期

答案:D

18.高原植物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并有花色素苷形成,其作用是 ( )

A.降低光合反应适温

B.提高光合作用量子效率

C.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D.阻止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

答案:C

19.生态位是一个既抽象而含义又十分丰富的生态学专有名词,它的主要内涵是 ( )

A.生态环境

B.生物单位适应性的总和

C.生物单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

D.生物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

答案:B

20.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引入澳大利亚,十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 )

A.种群平衡

B.生态入侵

C.不规则波动

D.种群爆发

答案:B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生态学金字塔有能量金字塔、____和数量金字塔三种类型。

答案:生物金字塔

2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大气圈、水圈和____。

答案:岩石圈

23.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被型联合为____。

答案:植被型组

24.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存因子、____。

答案:生存条件或生活条件

25.在光照不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刚好与植物的呼吸消耗相平衡之处,称为光____。

答案:补偿点

26.饶基耶尔划分生活型的最重要依据是____。

答案:休眠芽(复苏芽)

27.可持续发展遵守的三个原则是:共同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____

答案:持续性原则

28.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叫____。

答案:盖度(投影盖度)

29.植被随海拔的升高依次成带状分布。这种植被大致与山体的等高线平行,并有一定的垂直厚度,称为植被分布的____ 。

答案:垂直地带性

30.成群分布的原因是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群居性和社会行为及___

答案:环境资源贫富分布不均

31.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这一法则称为____。

答案:有效积温法则

32.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称为____。

答案:社会等级

33.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机体与种群那样,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____ 。

答案:机体论观点

34.根据数量稳定性、自然更新性以及人为再回收性等方面的差异,自然资源可分为___和可枯竭的自然资源两大类。

答案:不可枯竭的自然资源

35.世界植被水平分布一般规律是北半球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带的苔原、寒温带的针叶林、温带的夏绿阔叶林、亚热带的____以及热带的雨林。

答案:常绿阔叶林

36.高纬度地区恒温动物的身体住往比生活在低纬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这就是____。

答案:Bergmam规律

37.生态系统的两大部分是____和非生物环境(非生命部分)。

答案:生物群落(有生命部分)

38.某些生物种群的个体、配偶或家族,常将它们的活动局限在一定的区域内,并加以保护,这种现象称为 ____ 。

答案:领域性

39.植被类型的地带性分布包括水平地带性分布和____。

答案:垂直地带性分布

40.坡向主要影响光照强度和____ ,使不同坡向的水热状况有较大差异。

答案:日照时数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41.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结构单位,即指其形态结构。 ( )

答案:×

42.负相互作用是有害的。 ( )

答案:×

43.世界植被的水平分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大地形的影响无关。( )

答案:×

44.温室效应魄加剧将导致大气中CO2浓度降低。 ( )

答案:×

45.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能量游动过程中有90%的能量损失了,这就是营养级不能超过4级的原因。 ( )

答案:√

46.水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一般比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长。 ( )

答案:√

47.广适性生物是食性广的物种,狭适性生物是食性窄的物种。 ( )

答案:×

48.在温暖季节里,干燥风带来热而干燥的空气,受这种风的影响后,植物体内水分平衡受破坏。 ( )

答案:√

49.植物根系深入土壤,利于一部分微生物和穴居动物进入土壤的深层。 ( )

答案:√

50.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 ( )

答案:×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简述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后果。

答案:(1)出现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升高。

(2)导致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速度加快、海水受热膨胀,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受到海水的侵袭。

(3)改变了全球水热分布格局,部分湿润地区可能变得干燥,而部分干燥地区可能变得湿润。

(4)改变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一部分生物可能不适应环境的改变而濒危或灭绝。

52.简述二氧化碳使气候变暖的原理。

答案:二氧化碳影响地球能量平衡,即热量的辐射。能量主要是以光线的形式到达地球,其中大部分被吸收并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热量,热量最后以红外(热)辐射形式,从地球再辐射出去。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对光辐射是透彻无阻的,但要吸收红外线并阻挡红外辐射的通过,就像温室的玻璃顶罩一样,能量进来容易出去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热外流越受阻,从而地球温度升得更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除二氧化碳以外,大气中的甲烷、氮氧化合物等气体浓度的增加,都能引起类似的效应,但在全球增温作用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约占60%以上。

53.简述生态系统的动态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答案:生态系统的动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进化和生态系统演替。生态系统进化是长期的地质、气候等外部变化与生态系统生物组分活动结果所引起的内部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早期的生态系统应该是水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演替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演替有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之分,也有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的区别。

五、论述题:54题。20分。

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生产;建设;意义

1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相关概念简述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由林业规划、林业设计以及林业调查三个方面内容构成,林业设计、林业规划以及林业调查三者之间即存在联系性又存在着本质区别。准确把握由林业规划、林业设计以及林业调查三者之间关系,将每一项林业发展建设内容落实到位,对林业生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处理好由林业规划、林业设计以及林业调查三者之间关系,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1.1林业规划概念简述

林业规划主要指对林业生产建设所作的预见性部署,对林业生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林业规划必须全面考虑林业目的、发展现状以及林业未来发展趋势。保持林业生产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要不忘发展林业经济;在平衡短期利益以及长利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个体利益以及集体利益。林业规划设计有国家规划设计和地区规划设计之分。国家有关部门全面控林业生产建设规划,地方部门依照国家有关部门的部署及相关标准进行林业规划;但是并非一味尊崇上级有关部门方针,应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充分发挥自主性,不断发展地方特色林业,进一步加强地方林业经济建设。

1.2林业设计慨念简述

林业设计指在林业总体规划框架内,将林业建设用图以及文字展现出来的活动过程。林业设计包含林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林业设计包含造林没计、育林设计以及抚育设计等几方面,对林业生产建设工作起着指导性作用。

2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意义

2.1为森林保护打好基础

在当今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生态环境逐渐变得越来越糟糕,为此,人们也逐渐开始关注保护森林的问题。保护森林意识的加强虽然能促进环境的发展,然而还必须加以科学的指导。在现阶段的工作中,国内的所有地区都在积极的开展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该项工作包括的内容较多,涵盖了数据调查、信息搜集、方案制定、参考指导等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牵涉到的内容非常全面,主要涵盖不同区域适合种植的树种类型以及树木的质量与数量等,这些内容能够给保护森林提供诸多的信息依据,以便编制出相应的保护当地特色森林的预案。保护森林的工作必须依靠林业部门,而若想使林业部门决策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得以确保,那么就离不开可靠的资料与数据信息依据。通常情况下,调查林业所获得的数据与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可以有效地指导林业部门的决策。在落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后,就可以将森林保护以阶段性任务的模式来开展,在不同的工作时间段,执行相应的工作方式,确保森林不再被破坏,还需要持续的养护处理,最终得到理想的成果。

2.2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迅速,使得林业生产工作也面临较大的压力。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一项建设工作,都会需要林业生产的帮助,可绝大部分的树木生长周期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这所造成的供需矛盾是非常严重的。为此,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积极的落实后,能够为林业生产提供足够的参考。①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会针对既有的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分析,如果在林业生产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目标和紧急工作任务,则会通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部门,直接开展实地调查和分析,结合以往的资料与工作成果,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答案,从而为林业生产建设的部署提供参考。②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会针对林业方面的工作进度、质量、成果、未来趋势等深入的分析,确保提供实时的准确信息,从而间接的对林业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保持其能够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在硬性指标上做出努力。

2.3有助于保护个人合法权益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对林业保护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现阶段,我国林地承包现象较为常见,这有利于实现林业发展的多样化。但是在林地承包中也经常会出现经济利益纠纷问题,这涉及到林地使用权以及林地所有权等问题。为了实现林地的可持续发展,林业部门一定要做好协调工作,保证各方的合法权益,可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地各方面权益做出明确规定,这样不仅可以激发承包户的主动性,更有效规避重视造林、忽视管理现象的出现。但现阶段,我国林业管护制度仍不够完善,对林业生产建设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林业生产,林业部门就应对林地承包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从而对林业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详细的林业生产方案,保护林地承包个人的经济效益。

2.4提高林业部门的工作效率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技术性以及实际性,其主要是从林业事业的长远发展出发,以科学的角度对林业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与分析,并将其作为林业生产建设的指导内容。就相关调查部门的规划与设计工作而言,林业调查规划与设计可以为林业生产建设提供科学数据与信息,再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解决各类林业建设中存在问题,确保林业生产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并大大增加林业部门的工作效率。

结语

总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注重森林与个人权利的保护,通过林业调查与分析,为林业部门的林业生产建设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并不断提高林业生产建设的质量与效率,推动现代林业生产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章志荣,刘坤.浅谈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意义[J].低碳世界.2017(01).

简述温室效应的影响范文第5篇

【关键词】马陵河 湿地公园 生态河 景观带

1马陵河历史状况

马陵河是江苏省宿迁市区内一条排污渠道,全长约4.8公里,贯穿宿迁南北,历史上对马陵河进行过数次较大的整治,但是都因为缺乏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治理规划,每次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收效甚微。皆因生产发展,沿河两岸居民的增多,根据沿线走访调查,沿线居住民众达十万之多,带来大量的生活污水,不断排入马陵河,由于早期规划未实现雨污分流,马陵河源头因生产建设厂矿企业人为填土造滩,截断了源头,因无源头活水,马陵河日渐变污变臭,失去往日清丽的身影。

2马陵河规划理念与目标

随着城市规划理念的不断的发展,宿迁市提出 “海绵城市、花园城市、彩化城市、林荫城市”的城市规划理念,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城市是人口高密区,它对绿地的需求,不仅给市民提供游憩空间、休闲场所、美化环境、创造景观等,更重要的是对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对于马陵河的定位,景观带,生态河,南北大通道。

对于马陵河的整体规划,在满足工程实用功能的前提下,达到“路通、岸绿、截污、水清”的综合整治目标,实现“水清可观、岸绿可憩、景美可赏”的效果。路通,就是按照南北大通道来进行规划,向北延伸至大运河沿岸。岸绿,就是景观带的建设,因地制宜展开绿化景观带建设,在一些重要节点进行街头公园,生态停车场等绿化工程。截污,开展雨污分流工作,截住流入马陵河的污水;水清,就是让水活起来,推进引水工程,排水工程等一批活水工程,让河水流动起来。

水清可观 岸绿可憩可赏

2.1马陵河沿线绿地功能性分析

马陵河全长约4.8km,贯通宿迁城区南北,全线采取石驳岸,两岸为贯通道路,采取行道树下长条块状绿篱,能够提供良好的树荫效果,在沿线的节点上有待重新绿化改造。从功能性角度分析,城市绿地能降低和消减对人体有害的噪声;还能调节气温、温度和空气流速,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放射性污染、备战防空以及蓄水保土等多方面的保护作用。此外,城市绿地还有增加视觉环境的自然美丰富景色、衬托建筑、遮挡有碍观瞻的景物等方面美化环境的功能。

城市绿地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放出氧气同时能阻挡飞扬的灰尘, 吸收各种有害的气体, 从而起到过滤、净化空气的作用。当城市的工业生产和民用生活中燃烧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 以及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等产生的空气污染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园林植物在其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对许多有毒气体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在净化环境中起到积极作用。

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城市绿地不仅能够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氨以及汞铅蒸气等多种对人体有害气体;吸滞烟尘、粉尘;能够分泌杀菌素,杀灭和减少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多种致病微生物,而且还能净化和吸收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它能够改善城市空气,减少“温室效应”,提供休闲娱乐的文化场所等。

2.2马陵河先导段湿地公园功能性分析

如果说城市绿地城市绿地就像是城市的“肺”,它吸收着城市产生的废气和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并且为城市释放着氧气,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着很大的帮助。那么城市湿地则是城市的“胃”,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维持动植物多样性。经过泵站提升净化处理后水源一部分注入马陵河先导段湿地公园区,一部分直接注入下游马陵河。在湿地公园区,通过营造山石跌水,浅水漫滩,滨河绿带及生态湿地、河道水体五重景观相融合的立体化水源地生态,以求达到水源湿地“海绵”的功效,并通过各类花叶乔木、有色灌木及水生花卉植物的有机结合,强化“彩化”的理念;通过滨河绿带厚实的背景林与行道树的结合,实现“林荫”的效果。

3马陵河湿地公园及沿线绿地对环境的影响

3.1马陵河湿地公园及沿线绿地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城市绿地的社会意义还表现在阻隔或引导城市的发展塑,造城市发展结构与形态。城市绿地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可以分为对城市实体空间的影响和对城市社会文化空间的影响此外,城市绿地又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优美的日常休息、游览、娱乐和各种文体休闲活动的场地,让人们到绿地来游览、坐憩、健身锻炼等,从而得到很好的休息、放松和调剂,以消除日常工作的紧张和疲劳,恢复体力,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这是城市绿地另一方面的重要作用――使用功能,由此体现出城市绿地具有社会效益。

3.2马陵河湿地公园及沿线绿地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马陵河沿线有马陵中学,马陵山革命烈士纪念塔,马陵河作为景观带,生态河,南北大通道,与历史人文景点相得益彰,给整个城市带来深厚的历史感,更加烘托和平之可贵,生态平衡之重要,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环境品味。

结束语: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而城市郊区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与景观功能, 湿地公园是城市郊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以保护郊区湿地,改善市民和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城市郊区湿地的保护从无力被动的保护走向主动有效的保护,从自然生态走向社会生态。马陵河湿地公园及沿线绿地的建设与保护是改善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创造一个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清澈的水体和舒适的环境,真正达到古人诗句所描写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向往的最佳生活环境。

[1]王建军.浅谈中国湿地与环境保护[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