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融资融券;发展历程;动因;意义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165-01

1 我国融资融券发展历程

融资融券从提出到获准试点,基本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证监会在政策法规方面为融资融券的出台进行铺垫。2005 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通过,删除了对融资融券交易的限制性条款,使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合法化。2006 年7 月证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意味着融资融券制度正式在我国起动。此《办法》对券商申请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条件、规则、债权担保、融资融券业务中的权益处理和监督管理等有关问题做了详细规定。沪深交易所、中登公司和中国证券业协会分别公布了相关实施细则和自律规范文本,确定了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基本模式、交易结算规则和风险控制制度。同时,我国证券公司均已实施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完成了客户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的清理规范工作,为融资融券业务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就在融资融券的推出呼之欲出之时 ,中国股市的大牛市使得融资融券试点搁置下来。

(2)第二阶段:券商进入的实质性准备阶段,证监会组织多次全网测试。2008年4月,国务院正式出台《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融资融券业务被正式列入券商业务中,并从账户开立、融资融券比例、担保品的收取、逐日盯市制度等方面,对融资融券业务作了明确规定。2008年10月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正式启动融资融券试点。随后,中信、海通、东方、光大、华泰、国泰君安、申万、银河、国信、广发和招商共计11家证券公司先后于10月25日和11月8日进行了两次融资融券业务全网测试,测试结果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3)第三阶段:2009年1月中旬,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要“做好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而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也表示上交所基本完成了融资融券准备工作。各大券商热情高涨,将准备升级到对资本金的扩容方面,为获取试点资格后的业务开展创造更大的空间。2010年1月8日,国务院表示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证监会将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综合衡量净资本规模、合规经营、净资本风险控制等指标和试点实施方案准备情况,择优选择优质证券公司进行融资融券业务的首批试点,并根据试点情况和市场状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酝酿多年的融资融券业务终于浮出水面,中国资本市场开启了新的纪元。

2 建立我国融资融券制度的动因及意义

2.1 可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融资融券的启动将为我国资本市场输入新鲜的资金血液,这点将会对市场产生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对于还没完全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我国资本市场而言,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无疑有效的激发了参与者的热情,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放大了其使用效用。而信用交易制度也为银行中累计不少的流动性释放到股市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2.2 可完善价格发现功能

从欧美等成熟的资本市场来看,融资融券者往往是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交易者,其对市场机会的把握,对信息的快速反应,和对股价的合理定位都有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融资融券者成为价格发行功能实现的主要推动力量。融资融券机制的存在,可以将更多的信息融入证券的价格,使之能更充分地反映证券的内在价值。

2.2 可加强市场稳定

完整的融资融券交易,一般要通过方向相反的两次买卖完成,即融资买入证券的投资者,要通过卖出所买入的证券,偿还向证券公司借入的资金;融券卖出的投资者,则要通过买入所卖出的证券,偿还向证券公司借入的证券。因此,融资融券机制具有一定的减缓证券价格波动的功能。同时,这种双向交易机制的建立,加上机构博弈时代的到来,也有效的降低了单边投机市场走势出现的概率,为维护市场的稳定起到了作用。

2.4 可推进中国金融国际化

中国资本市场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要想在国际金融的领域里起到领导作用,首先就要与国际市场接轨,完善交易品种和交易机制,逐步发展为一个成熟、有效的证券市场,即一个做多机制与做空机制相互制衡的市场。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资源配置优化效率的全面提高,并实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相互对接, 资金顺畅良性循环, 提高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从而有助于未来中国资本市场规模的迅速成长壮大,为中国进入国际化打基础,做准备。

参考文献

[1]简军.融资融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范文第2篇

在分析会计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的同时,必须明确的是:决定股票价格的绝不是会计信息一种因素。如果一种因素理论成立的话,那么在会计信息公布之后,股票价格应停留在一个相对静止的水平,在下次会计信息公布之前,不应再有价格的波动。其实,股票价格随时都是在波动的,如果股票价格都静止了,那就不会再有资本市场了。

(一)投资心理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投资者投资心理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预期心理,即追涨杀跌。表现在股市低迷时,股价已跌至相当低的水平,大部分都跌至每股净资产以内,但绝大多数股民都无动于衷,持谨慎观望态度,致使股价进一步下跌。而一旦行情翻转,股民在预期心理的作用下,却愿以较高的价格竞相买入股票,促使股价一路上扬,即使股价抬高到平均净资产的3倍甚至5倍的水平,仍在不计风险的买入;二是从众心理。在资本市场上,绝大部分股民都认为多数的决定是合理的,于是就在自己毫不了解市场行情及股票情况的状况下,盲目依从他人跟风操作和追涨杀跌;三是博傻心理。在资本市场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就是股票交易是傻子与傻子竞技,不怕自己以高价买进,只要有人比自己更傻,愿意以更高价买走,自己就能有所盈利,这种心理就是博傻心理。由于博傻心理,许多投资人并不研究会计信息和股票价值,只要有人买就跟着买,有人卖就跟着卖,造成股价的大幅振荡,市场风险极大。

(二)政策因素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一是国家的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在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对股票价格形成向下压力;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货币供给增加和利率下调,使股价水平趋于上升。二是国家财政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扩大财政支出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其结果往往促使股票价格上扬;税收政策对股票价格也会带来影响,减税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资本市场的潜在资金供应量,减轻上市公司的费用负担,增加利润,股票价格趋于上升。我国对资本市场影响最直接的税种主要是印花税和证券交易所得税。我国每次调整印花税,对资本市场的刺激或抑制作用都很大。

(三)社会公众收入水平和投资需求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国家藏富于民政策的逐步落实,社会公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银行储蓄和闲置资金逐渐增多,潜在的投资需求不断增加。在我国目前的投资环境下,居民投资直接创办企业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受到国家政策、管理经验、竞争态势、税收政策的种种制约,在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社会闲散资金最有效和便捷的投资途径便是进入资本市场。早在2007年,在深、沪两个交易所开立的股东账户突破1亿户,平均日开户量达到30万户。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涌入资本市场,推高了股票价格,形成中国资本市场“牛市”行情。

二、对股票价格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资本市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中,融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并且随着中小企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重要性的提高,融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旨在通过探索资本市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分析

要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问题,首先要选择好对象,中小企业中有代表性的企业群体、有潜力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群体、对未来国家经济的发展有长远利益的企业群体是应该优先解决的对象。按照这个原则,有三类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尤其需要关注,分别是传统制造类、服务业类和高科技类中小企业。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服务业在我国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发展空间很大,对于就业压力巨大的我国尤其重要。所以服务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要特别关注,高科技中小企业是创新的载体,它们的发展可以提高国家整体科技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甚至影响一国的整体竞争力水平,因此解决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各国十分关注,我国也不例外。

二、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可行性分析

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符合世界融资向直接化发展的大方向。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企业通过银行获得间接融资的比例越来越小,取而代之的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解决其资金问题,也称作融资的证券化趋势。我国由于相关条件的限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总量在融资总规模中所占的比例极低。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分偏重间接融资渠道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企业没有直接融资的愿望,而是缺乏进行直接融资的条件。二板市场的不完善、三板市场的缺乏和民间直接融资市场的法律限制,使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道路困难重重,导致我国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不充分。

我国金融市场的大环境为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了可能。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迅速,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导致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不断被刷新。存款余额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收入增长引起的自发增长以外,相当大的原因是因为我国目前居民的投资渠道狭窄,老百姓只能把资金全部存入银行以获取较低的收益和高安全性,实际上对老百姓而言是一种无奈之举。近几年的房地产热,也是这种剩余资金寻找投资出路的一种反应。如果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筹资的资本市场,鼓励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融资,既为吸收老百姓的剩余资金提供了一条投资渠道,又可以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资金来源。可以说我国目前的高储蓄率为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提供了资金来源上的保证。

三、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指通过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要考虑中小企业整体,不能仅仅考虑某一种类型的中小企业。我国的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分散,规模各异,所有制性质不尽相同,企业制度差异很大,所以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分别对应不同的解决之道,才能整体性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2、创新性原则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现在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问题,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安排,否则盲目模仿国外成功的经验,实际效果不会突出甚至损害市场本身。

3、系统性原则

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需从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多方面着手,做出系统性的安排,不能只强调或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涉及融资的环境、平台的搭建、资本市场配套机制措施的跟进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各个方面同时着手,才能更好的发挥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功能,更好的通过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

4、衔接与发展的原则

在考虑通过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既要考虑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现有条件,又要考虑中小企业现在、未来的融资要求,在现有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去完善改进。在制定中小企业资本市场的融资条件、规则等政策措施时,既要考虑同现有资本市场条件的衔接,又要有前瞻性,考虑中小企业未来的融资需求,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

5、广义性原则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是指除银行间接融资以外的广义资本市场,还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产权市场、民间资本市场等。

四、总结

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前提下,通过资本市场系统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必须考虑三个方面:首先,要做好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的改善工作,融资的外部环境不仅是制约目前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资本市场能够有效运行的关键。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能够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反之则会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雪上加霜。其次,要建立各级层次的适合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平台,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可供可能性。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很不完善,适合中小企业融资资本市场平台有限,限制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最后要建立、落实和跟进各项资本市场的制度和措施,保证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效率,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小飞.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及对策建议.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2

[2]朱金香,冯煜.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6

[3]张崇和.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难点、措施保证及路径选择.中国科技论坛,2002;2

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国扩容;“新三板”市场;挂牌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一、我国“新三板”市场发展历程

三板市场起源于2001年“股权代办转让系统”(以下简称“代办转让系统”),最早承接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和退市公司,称为“旧三板”。2006年1月,国务院批准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试点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转让系统挂牌转让股份,因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为区别于原代办转让系统内的两网公司及退市企业故称“新三板”。“新三板”市场经历了“中关村试点”、“扩大试点”和“全国扩容”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一)中关村试点阶段。2006年1月,国务院批准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试点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转让系统挂牌转让股份。中关村园区管委会代表北京市政府与中国证券业协会签订了《合作监管备忘录》,这是我国探索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里程碑。

试点阶段,共有134家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其中7家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或中小板上市。

(二)扩大试点阶段。2012年8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试行)》,宣布扩大试点范围至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天津滨海;9月,证监会与四地政府签署扩大试点合作备忘录,标志着 “新三板”市场开始从北京拓展至全国。同年9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具体负责“新三板”市场挂牌交易规则制订、挂牌管理、系统建设、信息披露等工作。在扩大试点阶段,共有约120家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

(三)全国扩容阶段。今年6月1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多项政策,包括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的决定,开创了“新三板”市场发展的全新局面。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一方面抓紧完善全国扩容的配套业务规则,一方面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开展路演活动,全国扩容进入倒计时阶段。根据业内人士估计,未来三年将有数千家企业选择“新三板”市场挂牌,市值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二、我国“新三板”市场的重要特征

从“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政府在“新三板”市场发展的关键阶段起着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政府制定并把握着“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步伐。与发达国家场外市场先自发交易、形成规模后再由政府规范发展不同,我国的“新三板”市场从诞生伊始就备受“呵护”,从最初的国务院特批中关村试点,到十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再到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新三板”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从无到有,从探索到规范,从试点到全国,“新三板”市场发展的每一步,都是按照国务院的整体部署进行的。

二是地方政府的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极大提高企业挂牌的热情。在中关村试点阶段,为鼓励园区企业挂牌,中关村科技园区就给予挂牌企业90至140万元的奖励。扩大试点阶段,四地政府对挂牌企业的高额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是推动挂牌企业数量暴增的直接因素。随着全国扩容进入倒计时阶段,为鼓励辖区企业挂牌“新三板”,各地政府各显神通,或提供高额补贴,或给予税收优惠。有形的补贴、实在的税收优惠,覆盖了企业挂牌的成本,极大的提高了企业挂牌的热情。

三、当前的市场特点及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当前的市场特点

1.宏观经济弱势运行。宏观经济处于弱势运行状态,短期内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压力较大,为此国务院经济会议提出了“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

长期来看,国内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发展新兴产业、淘汰低产高耗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完成产业转移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经济发展的主要脉络。

2.“新三板”市场的基础功能尚不完善。首先,“新三板”市场融资功能有限,目前只能采用定向增发方式进行融资,这属于私募股权融资范畴,融资难度较大。第二,核心问题,“新三板”市场尚未建立转板制度,极大地影响优质企业挂牌热情。

(二)挂牌成本分析

1.直接成本:规范成本及券商收费。中小企业公司往往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在改制的过程中常需要完成诸如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内控制度、消除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明确主营业务及盈利模式等多项基础性工作,需要大量规范成本。此外,企业聘请证券公司作为主办券商进行持续督导,也需要付出大约100万人民币的费用。

2.机会成本:短期无法登陆主板市场。综合考虑主板市场IPO企业的排队情况,以及中国证监会发行制度改革的方向,笔者认为短期内转板制度难以推出。挂牌“新三板”市场,短期内无法登陆沪深主板市场上市。

3.未来的成本:公众公司的成本。公众公司定期完成信息披露工作,企业将受到证券公司、媒体、公众的更严格的监督,并不可避免地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三)挂牌收益分析

1.直接收益:政府补贴及税收优惠。伴随“新三板”市场全国扩容配套规定的出台,各地政府都将出台对应的补贴及税收优惠政策,这将是挂牌企业获得的最直接收益。

2.间接收益:增加融资渠道。企业挂牌后,可以通过向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等方式获得融资。截至2012年底,“新三板”市场累计完成定向增发融资60余次,募集资金约25亿元,平均单次募集资金额约为4000万元,部分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3.未来收益: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成为公众公司,需要接受市场监督,要求企业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公司管理、捋顺发展战略、明确盈利模式,客观上提升了企业综合实力、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有助于企业开拓全国市场,并获得更多金融机构支持。

四、针对中小企业挂牌发展策略的建议

(一)大部分中小企业应选择挂牌“新三板”市场,少数优质中小企业可选择直接IPO上市。我国现有各类企业约1300万家,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企业共2300余家,全国扩容后“新三板”市场的设计容量约为8万家。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将呈现“金字塔形”构造,塔底是各类企业,塔中是“新三板”市场,塔顶是沪深交易所中小板、创业板及主板市场。这种金字塔形结构,决定了绝大部分公众公司将长期停留“新三板”市场,进入中小板、创业板和主板市场的企业数量是有限的。

企业IPO成本收益主要特点是:投入高、收益高。拟IPO企业一般提前三年开展改制、规范管理等准备工作,IPO申报材料提交中国证监会后,仍需排队等候审核,如遇中国证监会政策收紧,获准上市时间随之递延。整个排队审核过程动辄需要两至三年的时间,且需保证申报企业在排队审核期间业绩稳定提升,其难度可见一斑。因为战线长、投入高,可能对未来经营利润过度透支,对于IPO申报企业而言,大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悲壮。企业挂牌“新三板”成本收益主要特点是:投入不高、收益尚可,挂牌流程较为简便,从开展前期改制、规范管理工作,到申报挂牌一般可以在一年左右时间完成,申报挂牌的过程,一般不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新三板”市场转板机制尚不明确,但是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转板机制的建立是市场的必然选择。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市场后,利用获取的便利条件,可以更加专注于生产经营,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逐步获取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的认可与支持。

(二)挂牌企业在获得资本市场监督支持以外,应积极获取政策支持等政府资源。我国“新三板”市场是在政府主导下有序发展的,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具体手段。但受限于市场基础制度不够完善,挂牌企业从“新三板”市场获得的支持往往不足以满足其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挂牌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加速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二是在国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招揽全国优质企业落户。越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越是愿意提供诱人的优惠政策,以期在产业转移浪潮中获得地方经济的长足发展。

作为中小企业,应积极把握国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以挂牌“新三板”市场为重要契机,全力争取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土地资源、金融支持等政策支持,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淑龙,蒋虹.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0).

[2]胡淑丽.论中国新三板市场的功能、主体定位及制度创新.经济研究导刊,2010(13).

[3]刘纪鹏,刘志明.发展三板市场必须明确的三个战略.经济参考研究,2010(36).

[4]周鸿杰.中小高新企业融资体系的完善--基于新三板的分析.财务与金融,2012(6).

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三板;做市商制度;转板;股市悖论

一、引言: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20多年,总共不到4000家的上市公司,而创业板仅有400多家企业,资本市场作为直接融资重要的平台,企业发股或发债的体量都太小,完全不能满足创新型企业发展;目前国内有150万亿的金融资产,93%都控制在银行的手里,而银行没有对中小创新型的风险企业提供足够的支持,而新三板则为海量中小创新企业提供了募资渠道,把互联网思维植入投资领域,让需求方和供应方直接对接,无疑会推动资本市场抵消、扭曲的现状改变,作为资本市场的“经济特区”,国内的金融体制改革将从新三板开始。

二、新三板发展历程:

起源于“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三板市场,是两网及退市公司的股权交易场所,但其场外交易发展滞后,为解决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及股权转让问题,2006年推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历经了“扩大试点”和“全国扩容”两个阶段[1]。第一次扩容从中关村科技园区扩大到上海张江、天津滨海和武汉东湖高新区,属小范围、区域性试点,第二次扩展到全国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突破地域、行业、所有权性质等限制;激发挂牌公司数量、估值水平、投资和交易金额的爆发式增长,截止6月12日,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已经达到2568家,总股本有1186亿股,总市值达1.25万亿,已实现对包括新井建设兵团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和82个行业的全面覆盖。

三、国内资本市场层次简析:

同样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一环,与注重短期资金融通的货币市场不同,资本市场更侧重长期资金的投资和流动,包括证券融资市场(例如股票、债券、基金)和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信贷市场。我国资本市场大致分四层:一是主板市场(上交所、深交所及深交所中小板市场);二是深交所的创业板市场;三即为新三板;四是地方的股权交易中心及产权交易所等(俗称四板市场)。然而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资本市场仍存在两个缺陷,一是体量较小,即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为主导、而股票市场的市值和债券市场存量偏低;二是结构畸形在资本市场呈倒三角结构:上市公司市值分布较为集中;上市公司主要以周期类、跟投资相关的企业为主,而不是在国际成熟资本市场上占较高份额的与消费有关的企业;股票市场、尤其是中小企业估值偏高;上市公司以国有企业为主;投资者结构以散户为主。

四、新三板的创新优势:

与沪深两市侧重制造业、房地产等行业领域不同,新三板定位于创新型、技术型中小企业,且槛较低(除个人投资者外)、挂牌时间短、综合成本低,在做市转让交易、有机转板、定增审批时间、不设涨停板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1、做市商制度:

是一种以做市商为中介的证券交易制度,投资者根据报价选择是否与做市商成交,做市商则通过买卖价差实现盈利,我国新三板做市商制度于2014年8月份启动,到目前采用做市交易的挂牌公司已有有430多家[2]。新三板有三种股票转让方式即协议转让、做市转让和竞价转让,大部分挂牌公司采用的是协议转让,竞价转让尚未开启。其主要作用是盘活市场的流动性,还可通过双向报价,对做市证券合理估值,在买卖报价过程中发现合理价格,减少沪深股市常见的庄家炒作投机等现象,从而帮助维护市场的稳定[3]。

2、股票转让不设涨跌幅限制:

沪深两市的涨停板是为防止股票交易价格剧烈波动,旨在抑制过度投机,稳定交易价格,但过多含有行政干预色彩,不像美国和香港市场可以实现涨跌的完全自由化浮动,由市场掌控风险自动熨平,新三板对股票转让不设涨跌幅限制体现市场化导向。

3、新三板转板制度:

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竞价交易机制吸引着不少质地优良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寻求转板,转板后会增加公司流动性,目前成功从新三板转至创业板、中小板的企业共有11家,新三板转板有三条路径:一、通过IPO转板,但IPO路途漫长、不确定性较大;二、被收购曲线上市;三、直接“对接”创业板。

4、新三板对资本市场的对接:

1、完善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三板为全国性公开证券市场,其所挂牌的公司,若达到股票上市条件,可申请主板市场上市;在四板市场进行股权非公开转让的公司,符合挂牌条件的,可申请在新三板挂牌。新三板和四板的扩容、成长将一改我国资本市场的倒三角结构,扶持和培育更多优秀中小微企业,向主板和创业板市场输出后续优良公司资源,成为主板和创业板的“蓄水池”和“孵化器”。

2、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培育中小企业的领先样板

“股市悖论”,即股市无法有效发挥资金融通功能,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达不到上市条件无法融资,达到上市条件的企业,已基本不需要再融资,资金真正的需求方被拒股市之外;一方面大量民间资金找不到良好的投资渠道,形成资金堰塞湖;另一方面A股IPO排队时间漫长,形成企业堰塞湖现象。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对经济贡献税收超过50%的中小微企业,金融资源只占到20%左右;间接融资市场,商业银行更青睐国有企业、大型公司等优质客户,中小微企业因为透明度不够高、管理不够规范,难以获得银行授信;而在直接融资方面,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银行间市场的财务门槛都很高,与大多数中小微企业无缘。较A股而言其,新三板在资本金、连续性盈利、存续期间等挂牌门槛更低,有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五、结语:

新三板介于一二级市场之间,相当于一级半市场,由于竞价交易机制、投资者门槛等因素影响,流动性不足(目前日成交金额约仍未突破100亿)且交易频率低;定位为高净值人群、高风险承受者,存有一定量的风险,故不应降低投资门槛;为保证独立发展,应该吸引并留住企业,不应推出转板机制。

参考文献:

[1]程晋月.新三板及中小企业挂牌的利弊分析[J].会计师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