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航空货运的优缺点

航空货运的优缺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航空货运的优缺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航空货运的优缺点

航空货运的优缺点范文第1篇

一、机场系统的主要分类及系统组成

机场物流系统主要包括三大类:机场行李处理系统、航空货运处理系统、航空配餐处理系统。下面主要分析行李与货运处理系统的特点与市场状况。

1.行李处理系统

航站楼行李处理系统英文名称为BHS(Baggage Handling System),是在民航机场的航站楼内为旅客输送和处理托运行李的系统,是旅客航站楼内物流地位最重要、占据建筑空间最大、以及系统性最强的机械化物流输送系统,在各类尤其是大型民航机场航站楼建设和运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行李处理系统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如:按照行李分拣功能分为自动行李分拣系统、半自动分拣系统和人工分拣系统;按照行李的处理能力分为大、中、小型系统;按照行李处理系统的运行速度分为一般系统与高速输送系统等。

在行李处理系统内部,又可按照处理行李的类别分为:

(1)离港行李处理系统:处理出港旅客的交运行李,是行李处理系统中最复杂的部分;

(2)进港行李处理系统:处理进港旅客的交运行李,相对于离港行李处理系统较为简单。

在大型行李处理系统中,可处理行李的种类分为:1)离港标准行李;2)进港标准行李;3)中转行李:各种中转旅客的交运行李;4)早到行李:提前办票的离港旅客的交运行李;5)大件行李:超出标准尺寸的交运行李。

2.货运处理系统

航空货运站(Air Cargo Terminal)是在民航机场内负责处理进出港货物的建筑。

一个典型的航空货运处理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停车场:供货车及内外部小车停放。

2)货物处理站房:一般分为国内或国际货物处理站区,各站区均由如下功能分区组成:集装货分解/组合作业区,散货配货作业区及暂存区,超限货物存放区,贵重、动物、冷藏等有存储环境条件要求的特殊货物处理与存储区,陆侧收/交货作业区,空侧接/发货作业区,陆侧汽车装/卸站台及停车区,集装货物安检站站区内管理办公及生活辅助用房。

3)营业业务楼:主要包括国际/国内营业厅、国际站报关厅、外航办公区、海关及联检办公区、计算机控制中心。

4)危险品库:对空运危险品进行隔离存放与保管。

5)熏蒸室:对感染的国际货物进行防疫灭菌消毒处理,对接触感染货物的人员及工具进行洗消。

6)设备维修站:对运行设备、车辆及航空集装箱进行保养与维修。

7)货坪:对离港待装机及进港待进站的集装货拖车及散斗货车临时停放与保管。

8)拖车存放场:拖头与拖斗车停放场。

二、中国航空货运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

1.中国航空货运市场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航空货运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到2006年,我国货邮吞吐量达到753.2万吨,比上年增长19.0%。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国内航空货运市场。

国内各航空公司、机场的货运仓库等基础设施不断扩大和改善,各航空公司的运力也在不断增大。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为例:根据国际机场协会(ACI)今年3月份公布的2006年世界前30家最大民用机场货运量排行榜,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以年货邮吞吐量215.93万吨排名世界机场第六,比上一年度跃升了两位;年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16.3%,增幅名列世界机场第二。

但航空货运业所取得的这些成绩与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繁荣景象相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未能从航空运输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给航空货运业以正确定位,“重客轻货”、“货随客走”的经营思想还很严重。

2)客货运输发展失衡。这也是民航经济结构不合理的表现之一。在民航510架的运输机队中,仅有3架波音747、2架MDII和1架波音737全货机;在1115条航线中,货运航线仅有10多条,其中包括中美、中欧、中日和等国际、地区货运航线及少量国内货运航线。

3)货运市场不规范,航空货运收益水平下滑。近年来航空货物运输量增长较快,但是航空货物运输收入增长远远低于运输量的增长。

4)货运网络远未形成以及地面配套设施和延伸服务不足,体现不出航空货运高速、优质的服务优势。

2.中国航空货运业发展前景

据预测,世界航空货运量在未来20年中将以年均6.4%的速度增长,而同期客运平均年增长率为4.7%。亚太地区这一新兴航空货运市场的增长速度将更快。我国作为亚太地区最为活跃的经济体之一,其航空货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波音公司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国内航空货运将总体以10.6%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全球航空货运平均年增速。

过去10年,我国航空货运量翻了3倍,年均增长率约为17%;受益于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国际货运量增长尤为迅速。2005年,中国航空(不含港澳台机场)货邮吞吐量达633万吨,其中,国际航线完成货邮吞吐量206.6万吨(占全部货邮吞吐量的32.5%),是1995年的7倍,10年年均增长21.5%。

未来的20年内,我国航空货运业发展有很大潜力,同时航空货运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中国民航总局近年来进一步放松了对航空货运发展的经济管制并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这些政府的开放性政策,使得国内航空公司执行航线的限制逐渐减少,更多的国外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大量的新兴航空公司成立,造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2)与此同时,中国民航加大了与国外航空运输安排的灵活度。中国已与美国、印度等国签订了较为宽松的双边运输协定。特别是2004年7月签署的《中美航空运输协定议定书》首次允许美国空运企业在中国境内建立货运枢纽,为引入国外货运公司在华设立货运枢纽进行有益的尝试。目前,中国民航在海口等城市还开放了货运第五航权,吸引了许多外国航空公司。

3)随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这些对航空货运提出了不断增长的需求,中国航空货运市场潜力巨大。

三、如何建设适合需要的航空物流系统

下面仍以航空货运系统建设为例,分析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与难点。

1.关键技术

(1)前期数据分析

在规划设计货运站时,应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当前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将来的数据进行预测。准确的数据分析是系统合理规划的前提。

(2)系统布局规划

即工艺流程设计。根据前期的大量调研,深入了解操作人员的作业习惯,结合当前的情景,设计出合理的工艺流程。根据所设计出的工艺流程,用图纸的形式,把设计师的思想表述出来。

(3)交通组织设计

根据系统工艺流程与前期分析数据的结果,对物流系统的交通组织进行规划。对规划出来的交通组织,可以结合先进的物流仿真软件,对建好后的物流系统进行实际模拟。

(4)设备选型

在充分了解当前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系统设备基础上。结合所设计的工艺流程,选用最合适的工艺设备。在工艺设备的选型中,设备运行安全性和设备成熟度是必须要考虑到的两个基本点。

2.系统建设难点

虽然与机场外其他行业的物流系统相比,机场货运系统需要的物流设备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主要以平面输送、垂直输送、立体存储、信息跟踪为主,但是该系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特殊性,使其工艺流程设计的复杂性大大增加:

所处理货物的种类繁杂,规格尺寸千差万别。从一个小的快件到一个大型的13.6吨的集装单元处理箱,从一个电子产品到一辆豪华轿车,从一件服装到一箱军火枪支,这些都是航空货运中必须考虑到的问题。另外,产品的时效性差别、价值差别、安全差别,都是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的。如此多的差异性结合在一起,就必须考虑到其工艺流程的复杂性。

货物处理速度要求十分急迫。货运系统要求全年全天能够一直正常运行。航班一经排定后,如果货运系统出现差错,航班不会因此而延误。而一旦出现此种情况,不仅给客户与货运站经营者带来直接经济损失,更会对长期的合作关系造成经济损失之外的影响。

在工艺流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政策。航空货运与海关的政策、检验检疫的政策以及相关的一些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紧密相关。在航空货站工艺流程设计中,必须对此予以考虑。

所处理的货物包含信息相当复杂。在货物进出港中均需要考虑地面服务、承运人、商、中转货等不同类别的航空货运相关企业与部门的信息。

技术难度大。日新月异的世界发展当中,航空物流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进步。物流系统工艺设计,必须建立在对当前国内外的先进物流产品熟悉了解的基础上。

四、主人系统优劣的主要标准

行李处理系统/货运处理系统的作用类似,都在于快速、准确、安全地将旅客的柜台交运行李/货物送上飞机,以及将飞机上随机携带的旅客行李/货物快速准确地送到旅客/人手中。其主要衡量技术指标为:

1)工艺流程的规划是否合理。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既要考虑柔性发展,即预计到未来的发展可能性,更要结合当前实际需要。应当根据现有的作业流程,考虑现有人员的作业习惯,结合当地的法律法规,设计出合理的工艺流程。

2)行李处理系统/货运处理系统的高峰小时处理量:即行李处理系统/货运处理系统在高峰小时情况下能够达到的最大行李/货物处理能力。

3)行李/货物最大运行时间:在行李处理系统/货物处理系统中,行李/货物从系统的起点(值机柜台/装卸站台),到达系统末端(滑槽、装卸输送机/待装区等)的最大时间。

4)行李/货物分拣率:指系统在自动/人工分拣时,各航班分拣出口正确分拣的行李/货物数量之和与处理行李/货物总数的百分比。

5)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6)系统噪声:在距离行李/货物处理设备一米的正上方处的噪音。

7)经济性。航空物流系统的投资经营本身就是一项经营性活动,任何投资方都希望投资能在预期的时间内实现较大的经济效益。

五、如何做好系统规划与建设

在航空物流系统项目规划与建设过程中,作为客户,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1.项目规划

要符合区域总体规划要求。要对区域总体规划给予充分的认识,深刻理解区域总体规划中对项目规划的要求。必要时需要积极配合区域的总体规划设计,使区域总体规划与项目规划更加合理与完善。

要有长远和发展的眼光。在符合区域总体规划要求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到项目持续发展的可能。并为未来留有发展的余地。要根据规划的具体情况考虑合理的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可能。

要充分考虑好相关的接口。项目规划时,需要与涉及到的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划分好边界条件,落实好每个具体的接口内容,避免出现“三不管”地区。

2.项目建设

要有柔性,要在充分理解项目规划意图的条件下进行项目建设。在目前机场物流技术更新速度快、运营方式不断发展与革新的情况下,要求项目既要能够满足现有需求,也要为将来的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要避免投资浪费,做到建有所用。

六、系统的升级与改造

随着国内航空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很多机场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新系统刚刚建好几年时间就逐渐地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为了提高系统能力,必须考虑系统的升级与改造。此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找到升级与改造的关键。要充分了解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找到系统需要升级与改造的关键所在,对系统在升级与改造前后的效果做全面的评价与分析,真正做到改有所值,改有所用,避免出现片面的“头痛医头”的情况。

第二,深化升级与改造的实施方案。要对老系统升级与改造方案进行深入细化,对实施过程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做全面充分的分析,避免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七、技术发展对行李处理系统的影响

1.安检方式对行李处理系统的影响

“9・11”事件发生之后,机场对安检系统的方式进行了很大改变,对行李处理系统的安检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大型机场中对于交运行李越来越多地采用多级自动安检方式,由此使得行李处理系统越来越多地采用自动分拣方式。

2.RFID技术在行李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的行李处理系统绝大多数仍采用条码识别技术进行行李的自动识别、分拣。而条码技术自身的缺陷,造成在实际运行的系统中,行李条码的读取率偏低。近年来RFID技术发展很快。国际民航组织IATA已经为机场行李制订了RFID的编码标准,一些机场已经开始进行RFID技术的应用试验,对行李系统进行改造,以提高行李信息读取和自动识别率。这应当引起业内人士的充分关注和重视。

航空货运的优缺点范文第2篇

《高铁风云录》

推荐指数:

作者:高铁见闻

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简介:

高铁见闻:

毕业于清华大学,高铁科普作家,有“高铁科普第一人”之称,策划的高铁动漫《高铁的前世今生》赢得了万千网友的热捧。

人类社会诞生以来,总体上一直是陆地社会,即人类更多的活动发生在陆地上。虽然,人类对大海的征服从未停止,但与陆地活动相比,海上活动只是社会的一小部分,在经济活动中的占比总体偏低。因此,在长达数千年的农业社会,陆权一直占据着社会政治的核心。

直到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过去陆权主导人类社会的现实彻底改变。经过一两百年的发展,海上贸易逐渐取代陆上贸易成为西欧经济的主体,西欧人通过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海上贸易以及对世界他国的掠夺,完成了原始积累,并于18世纪爆发工业革命。之后,在世界经济活动中,陆权一直从属于海权,原因是海上运输较陆上运输有三大明显优势:

优势一:海上通过能力大。海洋运输可以利用四通八达的天然运输航道,不像火车、汽车受轨道和道路的限制,故其通过能力大。

优势二:运量大。海洋运输船舶的运载能力,远远大于铁路运输车辆和公路运输车辆。如一艘万吨船舶的载重量一般相当于250~300个车皮的载重量。

优势三:运费低。按照规模经济的观点,因为运量大、航程远、分摊于每吨货运的运输成本就少,因此运费相对低廉。

这三大优势,使得控制世界的权力掌握在那些控制了海洋的人手上。所以,我们看到,在近代西方,谁是海上的霸主,谁就是世界的最强国。比如19世纪的大英帝国、20世纪的美国,都是在掌握了海洋霸权后,而成为世界霸主的。

既然海权成为世界主导是由于海上贸易运输的优势,那么当陆上运输在这三方面赶上海上运输,再加上陆上运输的安全性高、风险小、运输路线完整、运输速度快等优点的发挥,则世界经济游戏规则必然改变。高速铁路技术的成熟,事实上给这一切提供了战略机会。

事实上,早在1964年,日本新干线的开通,火车的速度就进入了200公里时代。但是,新干线技术虽然优秀,但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高速铁路除了改善日本国内的经济环境外,并未对世界经济游戏规则有任何冲击。直到1990年代,欧盟一体化进程加速,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等大部分欧洲发达国家,才开始大规模修建国内或跨国界高速铁路,逐步形成了欧洲高速铁路网络。这次高速铁路的建设,客观上加速了欧洲的经济、政治融合速度,给欧洲国家带来了包括能源、环境、交通在内的巨大经济利益。但即使如此,高铁仍未对现有世界经济游戏规则带来威胁。

直到中国发展高铁,这种局面才开始改变。

从2004年开始,中国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了对日本、德国、法国等高铁技术强国的追赶,不但创造了高速铁路试运营的最高速,也成为拥有高铁里程第一的国家。这一切之所以来得这么快,除了铁道部过去几年工作成效卓著外,更重要的是基于中国拥有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三点竞争优势:

第一,中国国土幅员辽阔,人口基数巨大。高速铁路的发展,有足够的延伸空间和足够的乘坐人口非常重要,否则高铁的效率优势将较难发挥。中国恰恰具备这两点基础,一方面是国土面积辽阔,另一方面是人口基数巨大,这一切使得高铁在中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容易获得快速发展。这两个基础条件,无论是日本还是欧洲诸国,与中国都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中国有完整的工业链、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工程施工能力。没有完整的工业链,高铁技术难以快速吸收,更别说独立研发;没有强大的制造能力,产品必然受制于人,发展一定受限;没有强大的工程施工能力,高铁施工速度必然难以保证。然而,中国具备这三种能力,于是能在数年时间内,完成对发达国家的追赶甚至超越。

第三,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中,且仍将继续高速发展。这一点是任何发达国家都不具备的。发达国家由于投资趋于饱和,其经济增长空间有限。中国则不然,它正在进行着城市化、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无论是中西部的基础建设投资、生产效率的提高空间还是消费在经济中的占比,都仍有巨大的发展机会。这一切,一方面给高铁发展提供了经济条件,另一方面高铁的发展也加速经济的发展。

高铁的发展使其在速度上正在向航空靠拢,而其效率却要比航空更高。与此同时,高铁能够发展起来,货运的重载铁路也在发展。中国在建的重载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也已全线贯通,其中山东段――莱芜以东至日照段,按时速200公里设计。这意味着,未来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完全可能结合起来,铁路在国际贸易的货物运输上不但具有海运运量大、运费低的特点,还将比海运更有效率、更安全。

这些人类重大技术的变革,将又一次改变人类世界的游戏规则。而如今的中国,恰恰又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战略上占据了制高点。

(文章节选自本书序言二,有删改)

航空货运的优缺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乡双向互动;农超对接物流配送;配送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010-02

1城乡物流配送发展现状

城乡之间的物流配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农民将生产的农副产品如生鲜果蔬、生猪、禽、蛋等通过物流配送到城市,供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城市农资用品、工业用品、生活用品等通过物流运输到农村,供农村居民日常生产、生活需要。

1.1农村向城市配送

目前,我国农村农副产品生产以家庭式分散种植和养殖为主,城市也为分散消费形式,像生鲜果蔬这类不易长时间保存的食物需要快速运输、快速消费才能够确保农民获得收益,城市居民获得新鲜果蔬,这就需要拥有完善的运输体系保障,城乡之间的主要运输工具为汽车,农村向城市配送物流流程如图1所示。

注:为车辆空载,为车辆实载。

如图1所示,从农产品生产地向农产品集货地运输采用的大多是农用车,车辆完成运输后空车返回,偶尔携带些农资产品或者生活用品,农用车利用率不高。从集货地向分货地运输采用大货车运输,分货地是城市主要的农产品集散地,运输农副产品的大货车均为专业配送农货,大多空车返回,来回运输成本较高。从分货地到消费点一般采用小厢货车运输,城市内的配送体系较为完善,通常小厢货车可多次往返于分货地和消费点。

1.2城市向农村配送

城市向农村配送的主要是农业物资、工业产品及日常生活用品,配送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为汽车,城市向农村配送物流流程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来自全国各地的生产企业将生产的产品通过航空、航运、公路运输等运往各省市商或者批发商,运输大多为单方面运输。省市级批发商通过物流配送或者厢式货车配送产品到县、乡级批发点,多为空车返回。由县、乡级批发站向农村超市、便利店配送选择小货车运输,通常可来回往返,但由于农村需求量有限,运输次数有限。

1.3城乡物流配送问题研究

城乡物流配送主要问题是单向物流较多,空载运输加剧运输成本的增加。造成目前城乡物流配送单向空载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3.1运输主体不同

货物运输的主体拥有者(车辆所有人)包括:生产企业车辆、第三方物流车辆、社会营运车辆、批发商自有车辆、经销商自有车辆、农民自有车辆等。由于运输车辆的所有人不同,运输目的各不相同,当完成既定运输任务后,大多数车辆选择空载返回。

1.3.2信息渠道不畅通

往返于城乡之间的运输车辆通常只单方面获得货运信息,而返回时由于没有配货需求只得空返,这种现象在城市向农村配送过程中极为明显。一方面农村对城市物资需求量小,另一方面农村货运信息发展滞后,运输车辆无法及时获得配送信息并组织货源。

1.3.3物流节点分散

城市中有多家大大小小的农副产品分货地,并且不在一个片区;农村大多数农产品集货地与城市物资配送中心不在一起,这造成了运输成本的增加和运输资源的重复利用。

1.3.4车辆装载货物性质不同

由于农副产品与工业产品及生活用品的性质不同,运输车辆在装载货物上不能共用,这导致农村向城市配送物流与城市向农村配送物流在车辆选择上有较大的差异性。

2农超对接经营模式

农超对接经营模式是由城市中的大中型连锁超市和商贸中心与农产品种植、养殖户们集体签订的双向互动式合作经营模式。双方签订供需合同,由连锁超市和商贸中心统一为农户提供农资、工业产品及生活用品,农民通过合作种植或者对接基地等形式向连锁超市和商贸中心提供农副产品。此外,连锁超市和商贸中心还可以直接承包预订农户土地上种植的农副产品,解决了农民生产后的销售问题。在农超对接过程中,减少了产品的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同时建立由城市配送中心统一的物流服务体系,减少了重复运输的环节,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助于降低农产品价格,提高服务质量。

2.1农超对接经营模式优缺点分析

2.1.1农超对接经营模式优点分析

农超对接经营模式在产品流通环节上减少了批发商的环节,降低了农副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同时由于产品销售多为直销方式,缩短了流转周期、减少了流通费用、增加了供求信息的传递速度,在采用城市配送中心进行物流配送时降低了配送车辆往返的空载率,解决了运输成本等。农超对接经营模式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快速便捷地将农资产品送到农民手中,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在经营中,对农产品执行承包土地商品的方式,打消了农民的销售顾虑,稳定了农民的收入。

在城市环节,由于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运输成本,使得城市农副产品的价格下降,同时,也能够确保生鲜农副产品快速地输送到城市居民手中,保证了产品的新鲜。由城市大中连锁超市和商贸中心统一采购的农副产品在产品质量上也是一种保障。

在我国扩大内需,加大工业产品下乡的政策支持下,“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利用农超对接经营模式直接送达农户手中,在产品售后上采用统一管理,保证了工业产品的质量,降低了工业产品的价格。对于农村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2农超对接经营模式缺点分析

虽然农超对接具有相当多的经营优势,同时也将是未来农村与城市经营的主流方式,但是其也具有一些不完善的缺点。农超对接对于城市中连锁超市的规模要求非常高,对于城市配送中心的运输能力要求非常高,而且要求农户集中管理难度较大。这导致农超对接在三方面的参与上积极性都不高。此外,农超对接势必损害了一部分的利益,一些商家绕过传统经营环节,直接从农村批发农副产品,到城市的早市或者“以车为店”进行销售,由于投资成本低,价格要比超市价格便宜。在工业产品下乡中,虽然国家提供了财政补贴,一些正规厂家生产的家电、汽车等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在农村销售,但是农村消费水平有限,购买力仍然不高。

2.2农超对接经营模式的动力和阻力

2.2.1农超对接经营模式的动力

农超对接经营模式是由城市中具有实力的大型超市和商贸中心与合作农户直接签署协议进行产品供给,在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物资方面具有优质价低的优势。农户通过与大型超市和商贸中心合作在产品销售上获得保障,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城市配送中心在产品快速运输方面保障了果蔬的新鲜,降低了运输成本。

2.2.2农超对接经营模式的阻力

农超对接经营模式的阻力主要来源于双向互动过程中农村方面的需求量的助力。目前,城市对农产品需求量大,而农村对工业产品及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小,二者无法达到平衡,在城市配送中心运输中,空载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急需政策的支持和更加有效的平衡方式。

3城乡双向互动的农超对接物流配送模式

城乡双向互动的农超对接物流配送模式是将城市与农村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提高物流利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基于城乡双向互动的农超对接物流模式如图3所示。

图3基于城乡双向互动的农超对接物流模式

如图3所示,城市配送中心是整个流程模式的主节点,是联系城市与农资的中心枢纽。农村连锁店及集镇配送点根据农户需求向城市配送中心下订单,由城市配送中心往返车辆从城市各大连锁门店、商贸中心负责取货,城市配送中心再根据装车情况集中将货物运往各个农村连锁店及集镇配送点,区域往返加快配送过程,再由农村连锁店及集镇配送点将各个农户所需送到合作种植户和对接基地,由农户自行去取。相反,农副产品的运输由合作种植户和对接基地统一送到农村连锁店或者集镇配送点,再由城市配送中心往返送到城市连锁门店和商贸中心。在整个过程中,运输信息由城市配送中心统一管理,确保运输车辆往返均能实载。在配送环节,对于车辆的选择可以分成普通型运输车辆和专用型运输车辆,普通型运输车辆可往返运输农村与城市之间相互需求的产品,专用型车辆负责运输相似类型产品,由此可解决车辆装载货物性质不同的问题。

4结论

综上所述,以城市配送中心为运输主体解决了货物运输车辆主体拥有者的问题;由城市配送中心统一货物运输信息,解决了往返城乡之间运输车辆信息不通畅的问题;双向互动式农超对接使物流节点集中化管理,在运输过程上简化了运输环节,降低了运输资源的重复利用;再根据车辆货物使用性质进行分类管理,降低了运营成本,解决了车辆装载货物性质不同的问题。城乡双向互动的农超对接物流配送模式对降低城市农产品价格和提高农村生活物资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具体运营中,通过总结和分析,不断完善双向互动式农超对接物流配送运输体系,实现科学化管理,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孔祥智,郭艳芹现阶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状况,组织管理及政府作用[J].农业经济问题,2006(1):54-59

[2]宋雪莲,肖翊蔬菜“伤人”:批发商称菜价高都是高房价惹祸[N].中国经济周刊,2011-05-24

[3]杨为民,蒲应龚,吴春霞中国蔬菜供应链优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航空货运的优缺点范文第4篇

由于当今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对于以低成本取胜的中国制造企业而言,通过物流管理创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二在物流诸多环节当中,运输所投入的成本最大,几乎占到全部物流过程成本的二分。物流运输组织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运输成本的多少,科学合理的运输管理决策对完善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运输合理化;运输成本;控制

物流涵盖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和全部社会再生产过程,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复杂的领域。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来看,国民经济所有工农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制造过程,除了在加工和生产的时间以外,全部都是物流过程的时间。其中,在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工的时间只占到10%左右,而物流所用的时间却占90%,因而,很大一部分生产成本消耗在物流过程中;在社会流通领域,产品转化为商品,由生产企业到销售商,最终到消费者手中,都需要通过物流来实现资源的配置。然而,对于现代物流来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仍然是运输,运输组织合理与否,对降低整个物流成本最具潜力,所以,应认真组织合理的运输。

1 物流运输合理化的涵义及意义

物流运输合理化就是在保证物资流向合理的前提下,在整个运输中,通过合适的运输工具、最少的运输环节、最佳的运输线路等的选择,最红以最低的运输费用使物资运至目的地。运输合理化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合理地组织运输,可以充分发挥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以最小的社会运输劳动消耗,满足国民经济的运输需要,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最大的效益。

1.2合理地组织运输,可以使货物走最合理的路线,经最少的环节,以最快的速度,经最短的里程到达目的地,从而加速货物流通,既可及时供应市场,又可降低物资部门的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货损货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合理地组织运输,通过消除运输中的种种浪费现象,提高商品运输质量,充分发挥运输工具的效能,节约运力和劳动力,在保证产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产品的价格,为消费者节约,乃至为整个社会节约。

2 影响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因素

物流运输合理化,是由各种经济的、技术的和社会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物流运输合理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运输距离

在整个运输过程中,运输时间、货损货差、运费、车辆利用率等若干技术经济指标,都与运输距离有一定比例关系,运输距离的延长,必然会导致运输时间的增加,使得货损货差的机率增大,造成车辆周转时间的延长。因此,物流公司在组织商品运输时,首先要考虑运输距离,尽可能实现运输路径优化。

2.2 运输环节

运输过程中,必然会伴随产生装卸、搬运、包装等工作,多一道环节,就会增加一部分费用,从而导致整个运输费用的增加。因此,减少运输环节,尤其是同类运输工具的运输环节,对合理运输有促进作用。

2.3 运输时间

“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效益”,商品销售的好与坏,与运输的及时与否有很直接的关系,尤其是短寿命的商品,可能会由于运输时间的延长,造成商品价值的降低,从而失去销售机会,造成商品积压和脱销,尤其是国际贸易市场。

2.4 运输工具

各种运输工具都有其使用的优势领域,对运输工具进行优化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商品特点,分别利用铁路,水运,汽运等不同的运输工具,选择最佳的运输线路合理使用运力,以最大发挥所用运输工具的作用。

2.5 运输费用

运费在全部物流费用中占很大比例,是衡量物流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组织合理运输的主要目的之一。

上述这五个主要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有的还相互矛盾。比如,运输一批货物,原本选择铁路运输方式,为了减少运输时间,选择了高速度的航空运输方式,时间大大缩短了,而运输费用也必然会增加。所以合理运输方式的选择,要根据货物性质、市场需求的缓急等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寻找最佳方案。在一般情况下,运输时间快,运输费用省,是考虑合理运输的关键,因为这两项因素集中体现了物流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3 运输成本的构成及影响的主要因素

运输成本在整个物流成本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运输成本的降低会大大降低整个物流成本,那么运输成本主要由哪些成本构成呢?

3.1 运输成本的构成

3.1.1 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与每一次运输直接相关的运输费用,包括人工费用,如工资、福利费、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营运费用,如营运车辆的燃料费、轮胎费、维修费、租赁费、过路费等;其他费用,如差旅费、事故损失、相关税金等。

3.1.2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发生变化,与运输里程和运量没有直接关系的费用。对于承运人来说,固定成本包括道路的投入和维护、端点设施成本、运输设备以及信息系统投入等成本。

3.1.3 联合成本

除了管道运输以外,承运人都面临着一个返程运输的问题。装载物资到达目的地后,返程时可能是空车,空车行驶发生的费用就称为“联合成本”。显然,联合成本可以核算到往程运输费用当中,也可以通过寻求返程物资运输分摊。联合成本对运输价格有很大影响,往返运输业务的合理准确组织可以大大提高一个运输企业的竞争能力。

3.1.4 公共成本

这类成本是承运人代表所有的托运人或某个分市场的托运人所支付的费用,它具有企业一般管理费用的特征。

在这四种主要的成本构成中,企业应针对不同的运输需求科学地、合理地确定不同成本所占的比重,在维持与可能降低固定成本的情况下,把变动成本降低,加强与托运人的合作,企业的运输部门也要不断分析、理清影响这几个成本的因素,最后做出科学的运输调整。

3.2 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

3.2.1 运输距离

运输距离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对劳动、燃料和维修保养等变动成本发生作用。尽管随着运输距离的延长,单位运输成本会降低,但总的来看,一般运输距离与运输成本成正比,距离越长运输成本越高,反之亦然。当今的运输已不再像以前是短距离运输,随着交通运输工具越来越便利和区域物流的发展,长距离运输越来越成为运输的主旋律。

3.2.2 运输工具和方式

不同运输工具和方式的选择对降低运输成本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好的运输工具和方式的选择能够大大的降低运输成本。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物流不断发展的浪潮下,单一的运输工具和方式已不再独占鳌头,不能完成区域范围大的运输业务,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运输工具和方式的最佳组合。

3.2.3 运送货物的种类

不同的货物在运输时的要求不同,有些物资易损、易腐、易燃、易爆,容易造成损坏风险导致索赔。运输过程中需要特殊的工具或方式,并且需要一定的保险措施,这就会引起运输成本的增加。

3.2.4 装载能力

装载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运输工具的装载量,二是积载能力因素。运输工具装载量越大,越能减少运输的次数,从而降低运输费用。积载能力因素是指由于物资的具体尺寸、形状等因素对运输工具的空间利用程度的影响。如有些货物由于尺寸、密度、形状等比较特殊,以及超重超长等特征,使运输工具不能很好地积载,浪费了运输工具的空间,从而增加了运输成本;另外,装载能力受到装运规模的影响,大批量装运往往能够相互嵌套,有利积载,而小批量装运相互嵌套的机会较少,难以积载;第三方面,装在能力受到不同装载方案的影响,在货物装载中,要充分满足装载条件的要求,做到大件打底,小件装高;大不压小,合理利用装载工具的容积,不超重、不偏重、不偏载、不集重,从而实现巧装满载。

4 运输成本的控制

实践证明,合理的运输组织,可以有效的控制并降低运输成本,给企业节省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支出。

4.1 坚决制止不合理运输的出现

在物流运输中,为了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一定要遏制对流运输、倒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过远运输、运力选择不当、托运方式选择不当等不合理运输行为的发生。

4.2 选择距离最短的运输线路

运输距离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对劳动、燃料和维修保养等变动成本发生作用。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运输线路有多条,应该综合分析各条线路,根据点对点运输的原则从中选择运输距离最短的一条。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运作效率,而且可以降低燃油费,减少对运输工具的磨损,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4.3 选择最佳的运输工具和方式的组合

目前常用的运输工具包括汽车、船、飞机、火车、管道等,相应的运输方式有公路、水路、航空、铁路和管道运输五种。这几大主要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其运输成本也有较明显的差异。有时一条运输线路不仅仅选择一种运输工具和一种运输方式,而是多种运输工具和方式组合,因此应该选择运输成本最少的运输工具和方式的最佳组合。

4.4 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

实载率有两个含义:一是单车实际载重与运距之乘积和标定载重与行驶里程之乘积的比率,这在安排单车、单船运输时,是做为判断装载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二是车船的统计指标,即一定时期内车船实际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以吨公里计)占车船载重吨位与行驶公里之乘积的百分比。在计算时车船行驶的公里数,不但包括载货行驶,也包括空驶。提高实载率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车船空驶和不满载行驶的时间,减少浪费,从而求得运输的合理化。我国曾在铁路运输上提倡“满载超轴”,其中“满载”的含义就是充分利用货车的容积和载重量,多载货,不空驶,从而达到合理化之目的。这个做法对推动当时运输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国内外开展的“配送”形式,优势之一就是将多家需要的货和一家需要的多种货实行配装,以达到容积和载重的充分合理运用,比起以往自家提货或一家送货车辆大部空驶的状况,是运输合理化的一个进展。在铁路运输中,采用整车运输、合装整车、整车分卸及整车零卸等具体措施,都是提高实载率的有效措施。

4.5 组织联合运输,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运输社会化的含义是发展运输的大生产优势,实际专业分工,打破一家一户自成运输体系的状况。一家一户的运输小生产,车辆自有,自我服务,不能形成规模,且一家一户运量需求有限,难于自我调剂,因而经常容易出现空驶、运力选择不当(因为运输工具有限,选择范围太窄)、不能满载等浪费现象,且配套的接、发货设施,装卸搬运设施也很难有效地运行,所以浪费颇大。实行运输社会化,可以统一按排运输工具,避免对流、倒流、空驶、运力不当等多种不合理形式,不但可以追求组织效益,而且可以追求规模效益,所以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是运输合理化的非常重要措施。当前火车运输的社会化运输体系已经较完善,而在公路运输中,小生产生产方式非常普遍,是建立社会化运输体系的重点。社会化运输体系中,各种联运体系是其中水平较高的方式,联运方式充分利用面向社会的各种运输系统,通过协议进行一票到底的运输,有效打破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受到了欢迎。我国在利用联运这种社会化运输体系时,创造“一条龙”货运方式,对产、销地及产、销量都较稳定的产品,事先通过与铁路、交通等社会运输部门签定协议,规定专门收、到站,专门航线及运输路线,专门船舶和泊位等,有效保证了许多工业产品的稳定运输,取得了很大成绩。

物流运输在实际运作中,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要降低运输成本,必须要追求运输的合理化组织,当然,降低运输成本的措施因环境、条件等的不同,涉及的面较广,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在组织运输时,要不断转变理念,坚持创新,在企业的权威部门组织下,结合市场分清与调整好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成本,更要在调运部门做好运输计划,减少因运输计划与协调不当照成的资源浪费,从而大幅度的减少在运输成本上的支出,做到盈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货物运输操作》,陈昊平,2010.7,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物流运输管理实务》,朱仕兄,2009.8,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3]《运输与配送》,梁军,2009.12,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