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谈谈对资本市场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果不回归A股,可能失去什么?
2015年6月24日,是迅雷成功IPO一周年的日子,结合最近一段时间中概股们争前恐后的宣布私有化,我想谈谈这个与IPO一周年很不相称的话题――私有化。
对每一家中概股来说,是否要私有化,各有各的情况,各有各的考虑,不能一概而论,由于这个话题太热门,我从个人角度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一家中概股到底要不要私有化?我认为,站在企业业务发展的角度,只要想清楚了两个问题就可以做决策。一,如果回归A股,能得到什么?二,如果不回归A股,可能失去什么?
对于前一个问题,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高估值,如果对比中美两个资本市场,这个问题几乎是显而易见的,那么,高估值能给企业带来什么?牛市下的高估值又能持续多久?
其实,受限于多种因素,高估值在短期内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现金。而当牛市转为熊市,能否享受到高估值的溢价,最根本的,还是要取决于企业经营。
必须要冷静认识的是,企业在享受到一定溢价的同时,必须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也是不菲的。首先是财务成本,一家公司退市以及拆VIE结构的财务成本不低于当时IPO的成本,其次是时间成本,即使一家公司成功退市,能否在A股上市,以及何时上市都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还包括退市以及重新上市过程中,无穷尽的股东沟通、利益分配和一关又一关的流程。
因此我认为,一定要站在企业业务发展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一家公司的主要产品面向国内市场,主要用户都在国内,那么让用户同时成为投资人并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所带来的能量是巨大的;
此外我相信,不同市值的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度也是不同的,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产,也是决定未来胜负的关键。
对于第二个问题,放在不同的企业身上更是千差万别。从一个角度来说,回归A股能得到的,就是不回归A股可能失去的,但又不限于此。
此轮中概股回归的一个重大时代背景是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政府对于互联网+的殷切期望和重大扶植,资本市场已经成为重要推手。
当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紧密集合,并开始重构中国的产业格局,成为一家“中国”企业,而非VIE结构下的“外资”企业,也成为某类与中国经济紧密相关企业的不二之选。
关键词:资本运作 财务总监 创业公司
财务总监,也叫首席财务官(Chief Finance Officer)。在我国,许多人认为财会人员刻板保守,一辈子只能做个“账房先生”,财务总监的基本职责无外乎是做好资金调度、财务报表的编制和财务分析、确保公司及时足额纳税、进行成本和费用控制等。其实,恰恰相反,在国际上,财务总监是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左膀右臂。对准备进入资本市场的初型公司来讲,财务总监如何发挥作用的确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对此,笔者结合亲身经历,就财务总监如何在初创型公司的资本运作过程中发挥作用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协助公司CEO进行公司战略和业务模式的梳理
对于很多初创型公司而言,尽快实现资本运作往往是其最核心的战略目标之一。而在众多上市条件之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求企业的业务模式清晰,具有持续经营能力。而很多创业型的公司恰恰最缺少的就是投资人、券商和监管机构都认可的、清晰的业务模式。因此,财务总监最紧要的任务往往是帮助企业梳理业务模式。
以A公司为例。A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是我国互联网+养老模式的开创者,是国内领先的养老行业O2O平台,拥有3 500家线下社区服务门店以及一个互联网线上交易平台,员工8 000人左右,总资产8.5亿元,年交易流水接近8亿元。这些门店和员工在公司注册之前,是以老板个人的名义进行管理和经营的。公司既没有纳税,也没有给员工缴纳社保,商品的采销也没有发票,账目也都是老板自己在管理。为了以最快速度占领居家养老市场,老板决定注册公司,尽快登录资本市场,利用资本的力量撬动养老市场这个上万亿的产业。
在此之前,公司以不规范的组织形式运行了10年,60个经销商都是老板从农村老家带出来的亲朋好友,这些亲朋好友的开店资金也都是老板借给他们的,老板以为这60个经销商以及下属几千家门店和员工都是自己的。因此,在A公司成立运营初期,公司就把几千家门店及上万名店员,当作自己的资产入账和管理。然而经过核算,我们发现公司的合规成本非常之高,仅上万名店员的社保缴纳,即可吃掉公司全年利润;还有总部返还给60个经销商的佣金,按照税法规定,总部需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约1亿多元(8亿销售额×60%返佣比例×20%个人所得税率);总部买断的商品如果卖不掉,造成库存商品2 000多万元的积压。这几项数据表明,A公司现有的业务模式在符合上市合规要求的情况下,必然产生巨亏,已经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A公司的业务模式必须进行调整,才能达到既合规又实现盈利的要求。
为此,财务总监与业务部门一起调研公司的主要业务流程,了解企业的业务形态、企业文化,在与经销商、总部各业务部门进行无数次碰头会之后,终于认识到公司的业务模式必须全面调整为平台业务模式。所谓平台业务模式,即首先界定清楚A公司与老板60个亲朋好友的法律关系,虽然使用同一个品牌,认同同一个企业文化,但不是同一个法律和经济主体,而是确立A公司作为互联网平台与其60个亲朋好友是总部与经销商的法律关系;供应商变成了互联网平台上的商户;A公司是介于商户与经销商之间的一个互联网平台服务商。A公司按照双方成交金额收取约定比例的平台服务费,而非商品的买卖差价,公司流转税率从17%降为6%。
1.原业务模式(传统采销模式)(见图1)。
2.新的业务模式(020平台业务模式)(见图2)。
新的业务模式得到了券商、律师、审计机构的认可,现有业务模式所面临的一切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上万名店面员工属于经销商,A公司作为上市主体无需为经销商的员工缴纳社保,因为社保缴纳的义务在经销商而不是A公司;经销商的返佣无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因为缴纳个人所得税是经销商的法律义务;公司也不再承担库存成本,因为买卖双方分别是商户与经销商,而存在仓库的库存根据合同约定属于商户或者经销商,上市主体只是代为保管。
二、理账与合规
创业型公司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账务混乱,企业日常运营不规范,产品及经营行为经常触碰法律红线。究其主要原因,除了老板想多赚钱进行不规范的操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其业务模式不清晰;公私不分,很多法律关系没有清晰界定。会计主体和核算范围不明确造成财务人员不知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以A公司为例,由于老板没有搞清楚原来业务模式的弊端,也不了解门店直营还是加盟模式对公司资本运作有利,造成财务人员不知晓门店是归资本运作主体所有还是归经销商个人所有。财务人员不明白会计主体以及核算范围,不知道门店的人工、房租、税金要不要纳入公司账目统一核算,也搞不清楚收入确认是以批发价来入账还是以门店的零售价格来入账,造成收入、成本、费用的完全混乱。笔者上任之后,与律师、券商一起,重新梳理其商业模式,将企业的业务模式从批发零售模式转变为互联网平台业务模式,类似淘宝模式。公司是介于供应商与经销商门店之间的一个互联网交易平台。公司不是从货物的买卖过程中获取差价,而是按照交易流水收取一定比例的平台服务费。由于公司与经销商之间的法律关系已经明确,那么公司不再核算经销商的收入与支出,也规避了经销商返佣的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义务;由于供应商变成了商户,公司不是向供应商支付货款而是代经销商代付货款和代结算;仓库的库存所有权不属于公司而是属于供应商或经销商的。经销商缺少资金也不再从公司财务支取,而是从老板个人账户支出,记入老板的私账。
业务模式清晰,进而法律关系清晰,会计主体和核算范围明确,是公司正确进行财务会计处理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A公司财务部重新计算收入、成本、费用,重新编制会计报表,向税务局申请补缴税款,聘请拥有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最终通过了审计。
三、 对接资本方,参与企业估值谈判,引进风险投资机构
在财务账目理清之后,财务总监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接资本方,引入风险投资。一般情况之下,老板会基于自己在生意场上认识的朋友介绍而认识不少风险投资机构。这些风投机构有各种优势和劣势,这时财务总监要与老板对风投机构优劣进行分析。比如,如果公司要在香港或海外资本运作,那么选择外资投行背景的投资机构是首选;如果公司将来资本运作的地点是A股,选择国内背景的投资机构,特别是有政府背景的机构可能更加现实。
投资机构确定之后,接下来是估值水平的谈判。估值水平谈判是一项艺术性很强的工作,一般是企业老板亲自进行谈判,财务总监主要向老板提供财务数据、融资策略等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共同审核投资方案和合同,防范财务和法律风险,帮助老板进行决策。
四、 聘请和对接各中介机构,协调中介机构与老板、内部各部门的工作
一般在C轮融资之后,公司就要做好冲刺资本市场的准备了。这时,财务总监要参与选聘中介机构的工作,即券商、律师、会计师、评估师。其中,选择券商最为关键。规模大的券商名气大,与监管机构关系也相对较为密切,但审核相对严格;规模小一点的券商刚好相反,这就需要财务总监与老板进行密切的沟通和衡量,提出意见和建议。券商确定之后,通常由券商来推荐会计师、律师和资产评估机构,这样较为熟悉的几家中介机构之间便于沟通协调,有利于资本运作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财务总监在中介机构进场之后,一般要作为对接人,协调中介机构与公司内部各部门的工作对接。各中介机构所要求的资料提供清单以及问题清单通常都是先发给财务总监,由财务总监过目后,再转给各有关部门去回答或提供相应的资料。财务总监通常会与各部门总监沟通如何提供资料,如何回答券商的提问才有利于公司通过上市审计。在这个过程中,各中介机构通常会要求提供资料的规定截止日期,因此,如何按时、保质完成券商和各中介机构的工作,是非常考验财务总监的沟通协调能力的。财务总监要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态,要坚信无论任务多么繁重,也无论出现多大的问题,都有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才能够较为理性地对待出现的差错和问题,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和关系。
当各中介机构的工作准备完成之后,券商就要向证监会报送审核资料,这时财务总监要在中介机构的帮助下,回答监管机构提出的各种专业问题,以打消证监会审核人员的疑虑。
五、做好财务预算与利润管理工作
公司盈利水平的高低和未碛利水平增长曲线,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估值水平,进而影响到公司的股票发行价以及上市之后的股价表现。因此,财务预算对于拟上市的企业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财务预算,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各年度公司要实现多少利润,必须完成多少业务收入,同时将费用开支控制在一定水平。
财务预算和利润管理是财务总监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与老板密切沟通,各业务部门及支持管理部门应当通力合作,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在各方利益的平衡中做好年度预算;财务部门要设立预算岗,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财务纪律,无预算项目不得支出。预算要每月跟进,确保年底不会有太大的偏离。
另外,财务预算也是人事部门对业务部门进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数据基础,绩效考核反过来也可以为财务预算的最终完成提供有力支持。因此,财务部门要与人事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发挥财务预算控制的重要作用。人事部门依靠财务部门编制的、最终董事会确定下来的财务预算数据,制定各个业务板块及支持部门的领导的业绩考核指标。人事部定期根据年初制定的考核指标对各部门总监进行月度或季度的考核,确保业务数据、财务数据与财务预算是同步的,任何不利的偏差必须在下个月得到及时的纠正。
六、结语
总之,新时代的财务总监,是现代公司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管理职位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传统的财务管理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一名现代意义上的财务总监,必须突破传统财务视野,从战略高度把握财务管理、公司治理、资本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及其运作手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与时俱进,立于不败之地。J
第一、谈谈工业土地的两种获取方式,招拍挂和收购。
根据国家工业土地招拍挂制度,招拍挂需进行土地预审,预审内容包括产业类别、规模、用地条件以及投资额、税收贡献等等,因此企业在获取土地的同时,将承担很多附加条件,变相增加了土地获取成本。并且国家为了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控制土地供应量,招拍挂土地往往要先由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申请土地指标,加上土地预审的时间,想要获取招拍挂土地的周期至少在12个月以上。
获取周期长是招拍挂土地的劣势,其优势在于土地成本相对低廉,而且是空地,可以根据企业的意愿自主开发,能充分发挥土地价值。但是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工业用地的年限,50年是工业用地的最高年限,根据相关规章制度,主管部门是有权利调低年限的;二是工业用地的价格,目前国内工业用地普遍按照最低价格出让,主管部门同样是有权利调高出让价格的(可参考《关于实施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2013年末及2014年,上海、北京等地陆续推出缩短工业用地出让年限、先出租后出让等试行办法,2014年国土部也出台了首部专门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规范和引导的部门规章。相信未来国内一线城市的工业土地供应将越来越严格,1.5线及2线城市的热点区域工业土地供应也将在几年之后开始收紧。
收购二手项目,是通过市场行为,以土地及建筑为标的进行的交易。优势在于运作周期可以很短,3-6个月完成收购,适合企业起步阶段快速扩张及全国布局,缺点是国内工业土地市场化程度低,除了北上广深、成都、重庆等地,其他城市二手市场资源少,活跃度很低,相对的资产价格偏高。
第二,谈谈工业地产项目信息的获取
在经济学领域,货币的定义是交易的媒介,而在工业地产投资过程中重要的媒介则是市场顾问(行)、政府招商局、政府投促办以及企业投资部门,项目资源通常都是来自以上几种途径。
对于项目资源获取工作最重要的就是人脉,借用六度空间理论,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通过一定的方式,总能够产生必然联系或关系。项目获取的过程,就是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去积累人脉的过程。项目获取的过程,也是不断去结交朋友的过程。因为每一个投资项目,时机的不同,决策也将完全不同,因此需要以结交朋友的态度对待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等待合适的时机来临。
第三,谈谈工业地产项目的选取
如何选取项目,核心因素一般包括:获取成本、城市级别、区位交通、产业氛围、资产增值预期、客户需求等。
因为工业生产、物流都是与产业、经济、消费都是紧密关联的,项目考察时,如车站和机场的规模、客流量;出租车的整洁、运营规范程度;城市房价;城市有几条环路;城市人口的数量、组成等等,也都是间接判断一个项目优劣的因素。
另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选取标准,
(一)政府是否有作为、工作是否有力度。此点主要针对一手项目,因为一手项目通常都是在不成熟的开发区内,区域未来是否有发展绝大程度上要依靠政府工作。
(二)转让方的做事风格。此点主要针对二手项目,因为二手项目即使进行尽职调查,如果转让方有意隐瞒负债和重大合同也是很难查出来的,此时对转让方做事风格的评判将会对交易决策起很大的作用。
第四,谈谈工业地产项目的交易
(一)首先谈谈一手项目:
虽然国内有18亿亩耕地红线的限制,但全国各地新的开发区、已有开发区的扩展区仍旧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有了土地政府就要招商引资,因此政府招商部门主动找到企业的情况比较常见,尤其在每年年初是政府招商的高峰期。
1、自我介绍。
介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公司背景介绍,一方面是拟投资项目介绍(需符合产业定位、入区条件),这一步的要点是可以适当夸大,但不要夸张,突出强调一下己方的实力,描绘一下双方合作的良好发展前景,当然高大上的接待场所、适当级别的商务宴请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补充一下,政府招商引资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政府的见识和经验是不可小觑的,没有一些实实在在的定心丸给到政府,即使吹得天花乱坠,也不见得有效。定心丸是指已经成功运营的项目或者能落户的实体企业,这一点就要求企业有一定产业基础或者前期通过收购项目积累一些资源。
2、入区条件/风险控制
投资强度、税收贡献一定是所有投资企业最头痛的问题,近些年政府的“胃口”暴涨,强度要求从100万/亩到300万/亩,税收要求从10万/亩到30万/亩只用了大约三年的时间。对企业来说,理想的状态是争取只做预期不做承诺,若要承诺绝不附带违约责任。为了达到这个理想状态就需要在第一步时给予政府足够的信心。反观政府需求,有时要的是工程形象,有时要的是政绩和企业名气,有时要的是税收,如何更准确的把握政府的核心需求是企业要费心思研究的课题。
如果实在说服不了政府,对企业来说就成为风控尺度把握的问题了,因为如果深究,地方政府签署的投资协议约定入区条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是个待考量的问题,而且签署投资协议一定程度上是违背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另一方面,中国政府5年一次换届,即使签署了协议,未来是否会有人来追究企业责任,也是待考量的问题。市场上由于企业税收或者投资额达不到而导致土地被收储的情况几乎没有发生过,即使发生,双方也是本着协商的态度解决,强制收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之所以有些企业敢于承诺替政府引进其他行业的龙头企业,或者政府要求10万税收,企业敢于承诺30万,一定程度就是考虑到了以上两点因素,辅以政府公关,认为风险可控。
3、优惠政策
优惠政策一般有几种:固投补贴(其实就相当于土地款返还)、贷款贴息、基础设施配套费补贴(约70-110元/平方米不等)、科技扶持补贴、税收返还(地方留成部分,大约2免2减半)
如何为企业争取最大程度的优惠政策呢?最简单使用的途径有两个,需要有一定人脉关系,一是通过业内咨询,了解竞争对手的优惠条件;二是通过政府多条招商渠道咨询。
4、深挖细节
做一手项目比较有趣的地方就在于细节,因为每个一手项目都不尽相同,永远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举个例子,曾经操作过的一个项目,项目介入时间较早,由于政府给予支持及优惠力度较大,公司决定投资。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单期土地面积不能超过300亩需分两期土地供应;且地块呈梯形不便于切割;且地上有高压线路横穿;且地块无准确红线图;且公司希望一期土地靠近主路等等原因,通常只有2-3页的投资协议,变成了厚厚的30页的投资协议,协议厚度几乎可以媲美股权交易,谈判过程也是异常艰难,但事后回味也是乐在其中。
5、政府关系维护
协议的签署只是阶段性的工作成果,后期土地的相关基础配套建设,优惠政策的落实,项目开发报批报建手续的办理等等大量工作都需要政府给予支持,后期如何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是重中之重。
(二)二手项目以股权交易为例,
1、签署MOU
MOU有几个比较核心的内容,一是收购标的,首先要明确收购的标的都包括哪些资产,尤其是股权收购的时候,收购范围是否包括一些附属资产,如空调、办公设备以及其他的一些设备,如果不包括就要在交接前进行表内资产的财务处理,约定不明,后期有可能会产生分歧和纠纷;二是价格,MOU的价格有两种描述方式,约定一个明确的价格或者约定一个价格区间;三是价格调整因素,这点很重要,一定尽量把能够预见的,会引起交易价格变化的因素写齐全,如或有负债、资产缺陷等等。四是排他期,约定在公司签署MOU后一定期间内,转让方不得与其它意向方进行接触,保障公司权益。
2、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需要转让方事先充分披露信息,各专业安排对接人员,因为尽调是个需要全体动员的工作,通常由投资部门组织,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包括财务尽调、法务尽调、工程尽调、市场尽调,如果事先安排不充分,很容易导致尽调团队无功而返,浪费人力物力。
尽职调查可以由内部完成,也可以聘请第三方咨询公司,如果是基金类的公司或者公司未来有计划要对接资本市场,通常会选择后者,相对来说比较有公信力。
财务尽调,主要核查土地款支付情况、租赁合同及收入确认、带息负债及抵押、对外担保、税务、职工薪酬履行情况等等。二手项目通常简单的做法就是只收购土地及房产,其它资产需要剥离,包括员工关系,收购前确定清楚目标公司有哪些负债及担保,调整财务报表,最为最终交易价格确认的基础。关于或有负债及担保,举个例子,在杭州做过的一个交易,经过尽调了解到当地的私人企业非常流行在彼此之间做短期的借款和担保,合同通常可能只有几页纸,很难彻查,因此在交易结构设计上留了20%的尾款,12月后支付10%,24月后支付10%,争取避免相关风险。
法务尽调,主要核查公司历史沿革、合同履行情况(包括负债、抵押/质押、担保、租赁等等)、诉讼等等。其实法务尽调和财务尽调有很多交集,尽调期间需要两个团队通力配合。
工程尽调,主要核查开发手续、建筑物及现场调查(道路、建筑、消防、电气等)、设备使用维修保养情况等等,工程尽调发现的一些资产缺陷会是交易阶段用来调整交易价格的主要依据。
市场尽调,主要核查项目所在地的同类物业的供需情况,为项目后期运营以及投资决策做参考依据。市场尽调需要的是对市场的了解,主要是对信息的汇总,相对来说专业性并不是很强,即使是咨询机构做出来的市场报告可能实用性也不强,有时并不一定会比企业内部尽调更实用。
3、交易协议
根据尽调了解的负债以及资产情况,开始拟定交易协议。
(1)意向金,尽调通常在排他期内完成,如果进入协议起草阶段,意味着双方有意继续交易,同时协议起草也将会耗费一定的时间,转让方通常会在此时或者稍晚一些的时间里提出支付意向金的要求。比较常见的操作手段是将意向金汇入双方设立的共管账户中。
(2)先决条件,尽调肯定会发现很多瑕疵,包括合同方面、资产方面、财务方面等等,有些瑕疵是必须在交易进行之前处理的,譬如:交易受让方不承继的负债、交易前股权结构的调整、税务机关出具的税费清缴证明、员工关系安置等等,双方达成一致处理意见后作为先决条件记入交易协议。
(3)付款流程,通常的做法,首期款支付至共管账户后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变更完成后转至转让方账户;二期款支付至共管账户后进行交接,交接完成后转至转让方账户;尾款,预留12至24月。
(4)交接,通常交易双方会确定一个交易基准日,以此时点来确认资产报表,以及将目标公司公章进行共管,界定基准日前后的权利义务归属(也有以股权转让完成之日为基准的)。
第五,谈谈工业地产项目的运营
在中国,工业地产不是地产行业的主流,工业地产的火热大概是从2010年左右伴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发展才开始,行业内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激进的在全国范围内拿地、收购项目,以普洛斯和嘉民为主;一类是仍处在彷徨阶段,开发了一些项目,却理不清盈利模式,不敢迈出下一步。
为什么普洛斯、嘉民如此激进?一方面是他们有充裕的资金,普洛斯、嘉民有外币基金的支撑,加上良好的退出渠道;另一方面是他们有庞大的客户资源。相比较国内的很多企业,很多在拿自有资金投资工业地产,开发一两个项目后资金就难以为继,很多企业也因此退出该行业,或改为销售模式。还有一些国内的企业,解决了资金的问题,以持有项目运营为主,但是因为深度不够,在退出渠道和客户这两方面又遇到了问题,迟迟难以迈出扩张的步伐。
一、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是高科技大发展和经济管理水平大提高的时代,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越来越来多的企业认识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电子商务是以电子化的商务教育、以数据的电子条理和传输为基础,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活动,它涉及产品和服务,传统活动和新活动。它的实质是企业经营各个环节的信息化过程。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各种新的更加有效的会计模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同时也给传统的会计带来了许多影响,将会出现一种新型的会计——网络会计,它是指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这必然对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各个方面都带来很大的影响,网络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企业外部网络环境,通过外部网络使企业同外界贸易伙伴和消费者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内部环境,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可实现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和共享。目前我国依然以传统会计作为会计的主要方式,是和现在的环境相适应的,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这种方式必然会发生改变,网络会计是会计的发展趋势。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
(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财务会计的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向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信息成为了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目标,鉴于各利益相关者对信息关注的方面不同以及对信息要求越来越来多,财务会计报告除了要提供财务信息以外,还要提供非财务信息;同时随着信息数量的增多,为了能更好的找到与决策有关的信息,财务会计报告应该向提供多层次信息发展,把信息分为重要、一般和次要信息;现在财务会计报告的计量方式主要是采用货币形式,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变得越来越来重要,这些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这些因素不能用货币的形式表示,所以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列示,为了实现财务会计的目标,提高信息决策有用性,需要将这些因素通过非货币的方式来反映,这势必给财务会计报告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目前,我国不少利得项目绕过利润而直接进入资产发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项目,许多上市公司借此操纵利润,使得业绩报告严重失真。而全面收益总额可以显示一个企业期末的财务状况与档期所进行的全部财务活动之间的钩稽关系,从而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理解性,未来的财务报表应该也包括全面收益表,全面收益表突破了利润表的局限,把全部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纳入财务报表中,突破了传统会计收益的实现原则,引入公允价值,使公允价值成为一种计量属性,既可以通过全面收益全面反映企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业绩又可以提高利润指标的预测价值和质量,这是财务报告发展的方向。
三、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国际交往与跨国经济质量的增加,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会计作为商业交易的共同语言,已经跨越了国界,并对国际间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在更广阔的时空中提供信息,由于各国会计的差异与跨国公司交易要求的共同作用下,也必然要求产生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模式。中国目前应经成为世界上吸引国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到境外发行股票或债券,兼并收购,投资设厂等,所以不仅是经济的全球化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会计准则,中国经济的发展实际上也需要一个全球公认的易于操作的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也符合中国的利益。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了新的会计准则,是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新会计准则进一步规范了我国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保证会计信息更加真实,更加符合实际需要。使得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迈出了一大步,但是由于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借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加以制定的,其依据的经济背景也主要是以西方国家较发达的经济环境作为基础,这与我国的会计环境存在着差异,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仍存在差异,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差异会不断地缩小,国际趋同是大的趋势,它将有利于提高会计报表的可比性,降低资本成本,促进国际资本的健康流动和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这不仅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益而且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其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很有帮助,同时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我国应积极主动地推动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四、财务会计学科的变化
经济的发展在带来会计领域扩大的同时,也深化了会计内容,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套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能够满足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管理需要的会计分支学科。会计内容的深化,既是适应客观需要的过程也是人们对会计内容提高认识的过程,只有将这两者相结合才能形成专门的会计分支学科。理论的发展往往是和实践中发生的事务相联系的,不断新型的事务的出现必然要求更完善的理论作为指导,出现了对某些专门或特殊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这就使得会计学科变得更加专门化和学科的细分。财务会计学的细化,体现在对某方面进行专门核算的需要,如《人力资源会计》《物价变动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质量会计》《租赁会计》《破产会计》《物价变动会计》和各种部门会计。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财务会计学肯定还会出现更多的学科,这些都为提高我国财务会计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进化激辩
《新理财》:如何理解公司进化?
陈学安:我认为,进化广义上讲就是发展,而发展的实质是企业生命活动机能的提高。机能提高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裹挟的大环境下,这个问题更值得深层次探讨。
孙璀:进化的内涵比较丰富,不同领域企业的进化路径不一样。像我们这样的集团企业来说,重点是集团的一体化运作,资源的共享。而且进化前提有两点:一是集团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新理财》:集团企业进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孙璀:增强集团企业竞争力算是一个方向,集团企业发展进化很特殊,规模过大不好,没有效益不行,做“小而美”的企业可能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陈学安:集团企业的进化目标要根据集团自身的发展现状、核心竞争力以及其在所处行业中的地位而定。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小富即安。
《新理财》:集团企业进化是否有规律可循?
孙璀:中国国情有其特殊性,集团企业进化要想成功,必须充分研究行业规律和企业规律,这样才能做到科学进化。比如,我们集团在走出去时,采用统一品牌,避免了恶性竞争,大大提高了效益。
陈学安:我认为是有规律可循的。把握规律,特别是科学发展规律、行业发展规律、一般企业发展规律和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对集团企业健康进化很重要。我们公司上市三年来的发展历程,对如何把握行业和企业自身规律、调整发展模式做了很好的注解。
《新理财》:您认为正确的集团企业进化过程是什么?
孙璀:正确的决策、透明的共享、再加上高度的价值认同。
《新理财》:财务进化对集团企业进化,有什么影响?
孙璀:财务进化和经营进化,实际上是一个相互配合的关系,在实际的进化中,两者是相融的,财务进化充其量,对集团企业进化起到支撑作用。当然,财务会影响和制约集团企业进化的速度和力度。
《新理财》:公司进化所面临的障碍是什么?
陈学安:资金可能是最主要的障碍。我们公司一直坚持资本运营与联合重组双轮驱动,就是通过资本运营支撑,以联合重组高效解决规模资源整合、不断做大做强的问题。2006年3月成功在香港上市后,我们公司于2007年8月9日进行了闪电增发,在2009年2日5日又做了一次配售,这三次融资共从资本市场募集到了70多亿资本金。同时我们还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方式募集了一些资金,并与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扫除了资金障碍。
《新理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陈学安:首先,是因为对市场未来信心不足,商业银行普遍惜贷。尽管央行已经多次下调了存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仍然非常严格,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其次,从上市融资看,从2008年9月份到目前为止,为了维护二级市场的稳定,中国证监会暂停了国内证券市场新股的发行和上市。不仅在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新上市公司的首发规模下降72%,为828亿美元,远远低于2007年的2994亿美元。从全年来看,2008年IPO规模已经低至五年来最低水平。尽管私募股权资金(PE)仍然对中国企业情有独钟,但是IPO通道被关闭,大大限制了中国企业的融资渠道。
《新理财》:能否谈谈贵公司进化状况?
孙璀:我们公司从2005提出“后水电时代”的战略,开始转型升级,提出三个路径:一是“大土木”,即非水电的建筑领域拓展;二是加快海外市场的开拓;三是积极完善产业链,着手产业前端设计等领域的业务。
从目前的效果看,证明我们的决策非常有前瞻性。截至目前,我们在非水电领域,已开始屡有斩获,在海外市场也取得非常理想的成绩,海外市场业绩占全集团的四分之一,利润占60%,目前是中国海外合同企业中的领先者,去年排名第四。
陈学安:我们坚持资本运作与联合重组双轮驱动,大力发展水泥、轻质建材、玻璃纤维与复合材料、工程服务四大主营业务。特别是在水泥业务上,抓住我国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制定和实施“大水泥”战略,改变传统的以新建生产线扩张的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联合重组,积极探索靠存量联合扩大规模、靠管理协同创造价值的成长方式,快速做大做强。
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2006~2008年的三年间,公司的水泥产能增长了10倍,由上市之初的1000万吨,增长到1.2亿吨,2008年的销售量是8000万吨,排在行业第二位。
公司其他业务板块也实现了较快发展。石膏板产能翻了一番,已达到5.6亿平方米;玻璃纤维产能增长了3倍,达到90万吨;工程服务收入增长了3倍。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均超过60%。公司已成为淮海经济区和东南经济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商、亚洲最大的石膏板生产商、中国最大的兆瓦级风电叶片生产商、世界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商。
《新理财》:集团企业进化要注意哪些风险?有无工具可用?
陈学安:要注意防范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资金、人才和管理失衡等引发的风险问题。
孙璀:加强内控,降低经营成本,全面管理企业风险。首先,此次全球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房屋贷款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造成的。因此,我国的企业要引以为鉴,积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此外,金融危机的发生,已经对国内国际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完善的内部控制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帮助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实现“节流”。
《新理财》:在公司进化过程中,如何拓展公司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陈学安:对现代产业价值链的研究表明,产业链利润呈现一个“U”形,即“微笑曲线”。在这个曲线中,一端是研发、设计,另一端是销售、服务,中间是加工生产。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处在两头的产业利润率在20%至25%之间,而处在中间的加工生产产业的利润只有5%,而这5%的利润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改变世界加工厂的尴尬地位,中国企业未来应该加强自身的研发力量,形成研、产、销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新理财》:集团企业的进化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孙璀:进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创新不等于进化。
陈学安:创新只是进化的形式之一。
进化的“势力”
《新理财》:有人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公司进化创造了条件,您如何看?
孙璀:全球金融危机对集团企业肯定是有影响的。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企业原有的发展轨迹,影响了企业进化速度,说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公司进化创造了条件,实际上是一种无奈的表达。
陈学安:我们认为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积极实施“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各项政策,给作为基本建设“粮食”的建材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更给像我们公司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带来了三大发展机遇: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及管理整合,而每一种机遇本身就是进化的过程。
《新理财》:从产业升级的形式上看,一方面是企业通过增加投入,自主研发,提高自身的产品技术水平,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这是产业的垂直升级;另一方面,从宏观方面讲,就是通过产业的梯度转移促进整个地区的产业水平升级。您认为集团企业的进化与行业发展是什么样的关系?
孙璀:两者息息相关。产业的升级将会给企业的进化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陈学安:关系紧密。因为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行业背景。行业的现状与演进趋势及行业的技术经济等特征的变化,对企业的成长环境与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是企业发展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就必须根据行业变化的趋势和特点,及时对自身发展模式做出适应性调整。
《新理财》:从国家层面来看,公司进化的重要意义在哪里?
孙璀:如果说,以“代工”为核心的中小企业完成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初步“崛起”,那么集团企业的成功转型升级,将使中国实现“强企、强国”的理想。
《新理财》:如何看待信息化对集团进化的作用?
孙璀:中国企业,特别是集团企业,如何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实现转型升级,是能否顺利实现中央制定的2009年“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三大重要目标的关键。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架构,以ERP为代表的管理软件,对于推动企业进行持续创新、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人力绩效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持续创新、提升管理和提高人力绩效,是企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背景下,很多企业更切实地认识到信息化对它们的价值,对于它们建立更强的竞争力,更快的市场反应速度,更有效率的运营和管理体系都有帮助,所以,也成为很多公司进化过程中的重要选择。
《新理财》:用友软件提出一体化管控思想,并推出用友NC,致力于打造中国集团企业进化加速器,您怎么看?
孙璀:用友是一家不错的公司,用友NC是用友公司针对中国集团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为提升其国际竞争能力而倾力打造的一款基于“协同、集成、管控”一体化模式的ERP解决方案。其理念是对的,但有一点需要重视,中国的国情不可复制,作为本土软件公司的领导者,做出符合集团企业现实情况的软件是其历史使命。
陈学安:软件能很好地解决信息共享的问题,但不能很好地解决企业的个性需求,这可能也是目前软件厂商需要进化的地方。
《新理财》:在公司进化过程中,政府该如何做?
孙璀:政府在公司进化过程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一是在政策上要注意引导。进化要量力而行,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去追进化的时髦,比如,一旦“中国制造”全部升级成“中国创造”,中国大量的劳动力怎么办,就业问题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