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温室效应的后果

温室效应的后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温室效应的后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温室效应的后果

温室效应的后果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麻醉;体温;苏醒;拔管时间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9(a)-006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hanges in body temperature on the patients anesthetized recover and extubation time. Methods 120 patients for operation from September 2011 to September 2013 in Central Hospital of Panzhihua City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conventional surgical treatment, and observation group given insulation measure. The body temperature changes during anesthesia, anesthetized recovery time, extubation time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body temperature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given insulation measure we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time of patients recovery and extuba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including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and shiver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nesthesia patients with hypothermia can prolong recovery and extubation time, which is harmful to patients, the clinical need to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low body temperature.

[Key words] Anesthesia; Body temperature; Recovery; Extubation time

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剂、手术室环境、手术及患者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常发生低体温现象,可增加出血,引起心血管异常、代谢异常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手术质量和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探讨手术过程中体温对患者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寻找有效的防止低体温发生的措施,本研究选取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手术麻醉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按照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所有患者均属于ASA Ⅰ~Ⅱ级,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均正常;排除近期发热或感冒者、甲状腺亢进或低下者及凝血功能异常者。120例患者中行阑尾切除术25例,甲状腺切除术18例,肠梗阻手术30例,腹股沟疝气手术1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其余17例。120例患者采用掷硬币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2~73岁,平均(47.5±10.2)岁;体重40~86 kg,平均(63.6±10.2)kg。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3~78岁,平均(46.9±10.7)岁;体重45~89 kg,平均(64.8±10.4)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x±s)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麻醉后给予常规手术处理,观察组患者全麻后给予保温手术处理。手术麻醉操作为:术前给予患者肌内注射0.5 mg阿托品+0.1 g苯巴比妥钠,然后给予患者静脉推注2~4 mL的氟芬(25∶1)合剂+2 mg/kg的异丙酚+0.1 mg/kg的万可松,气管插管后进行机械通气,让患者吸入安氟醚,保证呼出气安氟醚的浓度在0.3%~0.5%之间。同时给予患者持续静脉滴注万可松液,以维持肌松,速度以没有自主呼吸为度。术中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静脉推注1~3次异丙酚,完成手术前1 h不再追加任何药物。手术保温措施:术前1 h将手术室温度设置为26℃;在手术床上铺循环水毯,消毒范围外患者身体部分覆盖棉被或用棉垫包裹;使用电子加温仪输血及输液;使用水温浴箱将冲洗液加温至37℃。手术过程中定期有效地测定两组患者的鼻咽温度,以低于正常体温1~2℃为发生低体温。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清醒时间、手术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患者恢复定向力,能够对一些问题进行准确的回答,可完成抬头、举手等简单的动作为清醒;手术拔管时间是指从完成手术到咳嗽反射、咽反射恢复的这段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血压、心率、寒颤的异常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麻醉手术中患者体温降低的原因分析

低体温现象是麻醉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低温会抑制患者的心脏活动,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血压,对患者的氧气消耗造成不良影响,延长药物在血浆的半衰期,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对患者的痊愈造成严重的阻碍。一些临床研究表明,患者的器官组织代谢率会在低温的情况下降低,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器官组织,但是人类的健康会在低温导致的凝血机制紊乱、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等的情况下受到严重的威胁和危害,因此,应对麻醉和手术期间低温对患者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未进行保温的手术患者平均体温为34.9℃左右,低于人体正常温度,说明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实施麻醉后身体各项功能受到抑制,体温无法正常调节,加之手术过程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可造成手术过程中的体温下降。通过分析,麻醉手术过程中引起患者体温降低的因素有多种:①麻醉剂对体温调节抑制作用:正常人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作用和神经液的作用能够使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机体温度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状态,但麻醉剂可损害中枢神经的调节作用,同时由于麻醉后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机体难以根据周围环境的温度对自身温度进行调节,麻醉、肌肉松弛后机体具有较少的产热量,体温调节的防御反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正常体温调节机制受到干扰,导致体温会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1]。②手术室温度的影响:手术对于周围环境的要求较高,为给手术提供适宜的环境,减少细菌繁殖,防止手术创口污染,一般手术室温度会控制在20~25℃,对于需要接受手术的患者来说,手术室温度为相对的冷环境,同时为增强消毒的效果,保证清洁手术,手术室内常常采用快速空气对流,而由于患者体温调节机制受到麻醉剂的干扰,体温会因周围环境的影响而降低[2]。③低温液体作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静脉输注的低温液体可引起患者体温下降[3]。据有关资料显示,成人静脉每输入1 L环境温度下的液体中心体温可下降0.25℃,同时随着输液量的增加体温下降的幅度也会更加明显。④手术暴露:患者的手术暴露时间较长,且具有较大的开腹创面,丢失的热量多;手术过程中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也可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⑤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引发的冷刺激可引起体温下降,若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较差,对冷刺激较为敏感、抵抗力差,就会容易发生低温现象[4]。

3.2 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及拔管时间的影响

有关医学研究报道,患者的记忆力会在机体温度为34℃的情况下减退甚至消失,人体会在机体温度为32℃的情况下产生嗜睡反应,且具有麻醉作用。儿茶酚胺的产生会在低温的情况下减少,降低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从而使患者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得到一定程度的延长。此外,患者的肝脏代谢率也会在低温的情况下降低,抑制肝功能,进而延迟肌松药和静脉的作用,导致机体极大减少对的需求,如果用药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整,患者的心率就极易失常,同时心血管也会受到极大的抑制,从而延长患者的苏醒期[5-6]。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中基本保持正常的体温(36.3℃),对照组患者体温下降到34.9℃;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麻醉后完全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表明麻醉中体温降低可延长患者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与目前的研究观点一致。

3.3 麻醉患者体温降低对机体的影响及危害

有关医学研究表明,患者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会在体温较低的情况下升高,但是肾上腺素和可的松浓度却不会在体温较低的情况下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认为甲肾上腺素的变化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低体温时患者的血压。患者的血液黏稠度会在浅低温的情况下升高,使外周循环阻力增加,最终提升患者的血压[7-8]。患者的耗氧量会在寒颤、躁动发生时增加,从而加快心率。患者的血小板数量会在低体温的情况下减少,抑制其功能,恢复正常体温后4 h内仍然无法恢复正常。低体温会降低患者的代谢率,但是脏器的氧耗量并不会随着代谢功能的降低而降低,人体的代谢会在肝脏耗氧量中等降低的情况下显著降低。由于肝脏是大部分肌松药、的代谢场所,因此极易延长患者的清醒时间,抑制患者的呼吸,引发呕吐、误吸等不良反应[9]。体温中枢控制产热中枢的能力会被低体温抑制,冷敏神经元也会在低体温时兴奋,这时患者的体温平衡只靠肌肉颤动产生的热量维持。氧离曲线会在低温的情况下向右移动,增加CO2的溶解,提升PaCO2,从而引发酸中毒。此外,可逆性血小板功能也会在麻醉和手术期间低温的作用下发生障碍,降低凝血功能,进而引发患者发生出血[10]。另外,寒颤也会在低体温的作用下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心率和血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寒颤的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充分说明了低温可对患者造成各种不良影响,说明术中体温的正常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有着重大意义,应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3.4 预防麻醉及手术过程中低体温发生的措施

患者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现象有着很大的危害,可延长患者麻醉后苏醒及拔管时间,严重低体温还可直接抑制窦房结,抑制心肌传导系统,降低心排血量,使心肌细胞缺血,致颤阈值下降,从而引发室性心律失常,严重者还可引起心室纤颤,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必须在围术期对麻醉患者加强保温工作,采取措施降低麻醉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11]。从本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保温手术的作用下保持着正常的体温36.3℃,而对照组患者由于没有接受保温手术体温明显下降只有34.9℃,表明保温手术有利于帮助患者维持正常体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通过对我院保温措施的总结,可知在临床实践中,术前可先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等对手术床进行预热,使用电热毯时应注意防止漏电;对于全麻患者可使用具有适度湿化、有效加温和过滤功能的人工鼻,以保持患者呼吸道内恒定温度和湿度;在静脉输注液体时,对输注液体进行预热,使其达到36~37℃,以防止由于输注温度过低的液体而造成热量丢失、体温下降[12-13];实施麻醉及手术时,不需要暴露的部位应采用保暖性能好的被服或手术巾覆盖,在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时注意使用温盐水,以减少皮肤和体腔热散失。此外,术后也应当做好热量补充、体温监测等保温工作,以恰当的速度对低温患者进行升温[14-16]。

综上所述,患者的心脏做功及氧耗会在术后低温的作用下增加,使患者的心脏负担加重,严重限制患者的心脏储备能力,进而引发诸多不良反应。而患者的术后渗血会在术中低温的作用下增多,极大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提高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保温能够将低温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该给予患者正常体温的维持以充分的重视,将温液体输入到患者体内,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有效保持手术室合适的温度等,最终使低温的发生率得到极大程度的降低。

[参考文献]

[1] 蔡秀銮,林娴,翁佩君,等.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原因及护理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146-147.

[2] 游金华,李桂梅,刘冬凤,等.综合温度干预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122-123.

[3] 戚晓云.创伤性休克患者术中术后矫正低体温的重要性及护理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6):154-155.

[4] 朱慧娟.导致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724-5725.

[5] 陈小明.全麻期手术患者体温变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4(12):426-427.

[6] 陈丽嫦,邹传惠,郭秋娥,等.术中体温对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29-30.

[7] 莫玉林,李小红.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1,27(1):16-17.

[8] 张新星.浅谈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J].医药前沿,2012,2(7):330-331.

[9] 吴政鸿.护理干预对手术期间低体温的影响体会[J].医学信息,2012,25(11):246.

[10] 洪彬源,刘洪珍,杨承祥,等.围术期保温对老年患者止血功能的影响[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2,33(6):386-391.

[11] 吕仲英,李琳,赵晶,等.全身麻醉术中体温降低的影响因素及保温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1(1):107-108.

[12] 刘玉霞.术中输注不同温度的液体对患者体温及热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5):275.

[13] 林晓贞,陈秀云,许燕秋,等.输液温度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38-39.

[14] 莫朝辉.低体温对围术期病人的影响和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9):199.

[15] 雪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4):953-954.

温室效应的后果范文第2篇

现在的人类为了满足自己对生活的更高要求,不断污染环境。所以环境所回报我们的,只有对我们身体有害的东西,比如造成了“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人们借用花房温室繁殖花卉、种植农作物的经验而定义的一个名字。太阳通过短波辐射为地球提供热量,地球以长波辐射向外层空间放出热量,这两个过程使地球表面保持基本常定的平均温度。大气中的一些气体,如水汽、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具有对辐射的选择吸收功能,它们近似于透明的让太阳的短波通过大气进入地球,却把地球向外辐射的长波辐射部分吸收。吸收的热量用于再加热大气和地球表面。

现在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甲烷、氟氯烃等温室气体,大量排入空气,导致地球的“温室效应”增强,地球升温。在20世纪,地球升温了整整0.7摄氏度。1994年夏季,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8月18日最高气温达到51摄氏度。1992年9月13日是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记载下了利比亚沙漠出现的全球有史以来最高气温——58摄氏度。1988年希腊的热浪造成数十人死亡,同年的中国,因热浪而死亡的人数达到700人,数百万人中暑。

并且“温室效应”的可怕后果是全方位的,农业减产、物种变迁、疾病流行。当然还包括海平面上升。计算机模拟实验表明,当地球气温升高2摄氏度,局部地区会明显变暖。增加4摄氏度以上时,万年冰山融化,极地冰层融解,地球的沿海地区将被淹没。

所以,我们现在要懂得保护地球,如果人类再如此执迷不悟,继续破坏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温室效应的后果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法制教育 安全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不仅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把学习打好初步基础,还应该针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违法乱纪现象,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引导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安全是高压线,但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都很差,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在他们中间时有发生,危害自己和他人甚至累及家庭。所以对青少年的保护要教会他们如何避免伤害,学会自救和救人,避免有意或无意犯罪。使学生自我约束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以后走上社会进行安全生产打下基础,并真正懂得以法律规范来规范自己的思想、知道自己的行为,起到预防、减少甚至杜绝违法犯罪的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中涉及易燃、易爆、腐蚀性的物质很多;涉及大气污染、臭氧层的破坏、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金属的腐蚀和防锈;涉及到生活中食品的营养和安全、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工业盐和酒精生活中禁用等等。这些教学内容与生活法制密切相关,紧密相连。在对这些物质的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性质更要教会学生在生产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贮存、运输这些物品。熟悉易燃物、易爆物、剧毒性物品的常见标识。严禁就地排放易燃易爆物料及化学危险品等。在化学教学中设置具体实例情景进行法制教学更容易系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例如在学习浓硫酸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时,讲述了浓硫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不慎被洒上浓硫酸不能先用水冲洗而要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稀释浓硫酸时要用正确的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事故,使身体受到损害。讲到它的强腐蚀性,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浓硫酸泼人面孔,打击报复伤害别人,之中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事权益,是违法犯罪行为。并向学生说明不仅用浓硫酸泼人是违法犯纪行为,而且携带爆炸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有毒物品、压缩气体等乘车、船、飞机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要知道基本的安全法律常识,以免不小心造成无意伤害,触犯法律,害人误己,遗憾终生。

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结合焦作2011年10月27日0时36分隶属于河南煤化焦煤集团的九里山矿发生的矿难:该矿16采区16031上风道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件,造成零点班刚接班进入掘进工作面区域的18名矿工全部遇难。以及白庄新村天然气泄漏引发爆炸造成的严重后果,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是生活还是生产中都要严格操作,杜绝安全隐患,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作为领导者抓安全更应从“严”上下功夫,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制度,落实规章更要法制观念淡薄,安全意识不强,最终一定导致血的代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从而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后果及应当承担的责任,对法律产生敬畏。

在学到温室效应时,通过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温室效应的成因,温室效应已经导致的后果和可能导致的后果资料,在全班交流之后,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切实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亟待解决的紧迫性。这时他们就会纷纷发言说出他们针对温室效应想出的解决方法,这样的具体方法不是大而空的理论,而是生活中的具体做法,小到节约每一双筷子,每一张纸,甚至是随手关灯时离开多久关灯好等等。使许多同学认识到平时的好多习惯并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也为他们以后做好"低碳生活"提供了具体的目标,使他们能切实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热点问题。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教学中结合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引起空气污染、酸雨,导致建筑物桥梁雕塑的损坏、壤酸化、臭氧层破坏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温室效应等,进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宣传。从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规范学生行为,废弃液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中。因为化学废液情况复杂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含有重金属离子有的是易挥发的有毒液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经处理后再排放否则会造成水质污染事件及更大的危害。

化学教学活动中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法制教育常常不是独立呈现,而是以具体的化学知识、技能、注意点为载体,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正反面案例,如报纸、期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关于瓦斯爆炸,化工厂危险品泄漏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将法律知识有机融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与学生行为规范相结合、与安全生产相结合、与科学人生观相结合、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从而提高法制意识和水平。总之,科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帮助他们形成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感,知法,守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作为化学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高科学素质。具有战略眼光遵纪守法的促进社和谐发展的尖端人才。为法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陶治富.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渗透法制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温室效应的后果范文第4篇

 

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化的大生产,扩大了人类活动的领域,增强了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变了环境的组成、结构和环境中物质循环的关系,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但与此同时,由于人类某些活动没有遵循自然规律,向自然界索取的物质和能量超过了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向自然界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这就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已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新的科学课程标准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 因此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势在必行.初中科学与环境科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初中科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初中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潜在地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1.利用教材内容直接开展环境教育

 

初中科学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分散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中.包括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教师在教材涉及到相关内容时应及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例如,在七年级下册中学习《空气》的时候,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应选择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此部分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如在讲到全球环境问题之一的温室效应时,首先可以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温室效应浅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温室效应?其次,请学生观看有关 “温室效应影响”的教学录像片,并讨论总结出温室效应的主要影响;最后,观看“关于温室效应发展”的教学录像片,结合已有背景知识思考并讨论:人为因素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多大、各种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与我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有何联系.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不良影响,减轻和消除温室效应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并以实际行动为减轻温室效应贡献力量,即将观念和意识转化成实际行动,真正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又例如学习《水》的时候,先通过教材中的数据使学生了解人们能直接利用的淡水只占地球上水的极小部分.再播放有关“水华”、“赤潮”生成及其后果的视频使学生对水体污染有了直观认识.最后又给学生观看非洲等缺水地区人们的生活现状的图片.学生课后感言:想不到看似选择洗衣粉这么小的事情也包含着环境保护的大道理.

 

2.在科学实验操作中言传身教,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科学实验作为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但很多科学实验过程或生成物中会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导致学生认为教师虽然在讲环境保护但只不过是讲讲道理,并没有真正重视环境保护.因此,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言传身教,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在一些涉及有毒物质的实验中,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在尾气处理装置的设计上,作为开放性问题,要启发学生大胆设想,设计出减少有毒气体排放的装置,防止一氧化碳逸散空中污染环境.学生经过热烈讨论后,最后想出再接一导管将一氧化碳回收至酒精灯处燃烧再利用的办法,使环境保护教育落到实处.再例如硫酸铜的制取实验中,原理上有许多种方法,如可用浓硫酸直接和铜反应,也可用将铜在空气中加热,再和稀硫酸反应.这时教师就引导学生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尽量减小环境污染,合理选取药品.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教师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物质,使学生从教师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在学生实验中,要求学生把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按指定处倾倒或回收,统一处理,严禁随意胡乱倾倒,力争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样既可减少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逐渐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在练习题中加深环境保护意识

 

练习是教师教学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具体控制方法.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是比较受学生重视的一种教学手段.所以老师也可通过练

 

习,潜移默化,使学生逐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在编制练习时,可将环保理念与具体知识结合去观察解释社会热

 

点问题.特别是一些环境保护中常出现的概念如绿色化学、白色污染、温室效应等.例如: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当今全球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发展氢能源有着广阔的前景.练习题如下:有研究人员提出了“利用太阳能,以水

 

为原料,大量生产氢气,并用作各种机械的动力燃料”这一设想.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这一设想能否实现?若认为能,请写出有关的两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

 

(2)氢气作为燃料与现在广泛使用的化石燃料相比有什么优点?(要求答出两点)

 

①_______;②_______.

 

(3)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作催化剂,使尾气中的CO与氮氧化物(NO)反应,转化为空气中含有的两种气体(其中一种为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其中NO发生了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二、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开展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本身是一种感知性的教育活动.科学教师要重视“在环境中学习”,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社会调查、参观采访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环境中真正感受到环境以及环境问题与他们自身是息息相关的,从而在感知中得到了理性的提高.如把探究性实验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既可补充课堂教学上因时间限制而造成的时间不足,又可使学生加深认识,充分理解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例如探究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先提供给学生有关的背景资料.指出是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空中与水蒸气相遇时,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使湖泊中鱼虾死亡;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学生以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探究,通过喷不同浓度的pH的模拟酸雨,再数同样颗粒的萌发种子喷清水作对照组.经过半月观察酸雨对其的影响,包括量作物茎,叶和根的长度,得出结论.为了让实验更有说服力,可以采用不同组用不同的作物如水稻、菜豆、绿豆、小麦等.学生认识到酸雨对生物的危害,进一步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又如,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已经了解到水体污染的危害性,但本地区水体污染的严重程度学生并不是很清楚.教师让学生对本村或本镇河流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通过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环境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环境知识,陶冶环境道德情操,提高环境保护技能和环境宣传能力,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环境行为习惯.

 

通过具体教学实践,证明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教学中环境教育是必要的、有优势的.要把环境教育贯彻始终,使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一种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也是时代对我们下一代的要求.

温室效应的后果范文第5篇

1月11日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遭遇到50年一遇的强降雪过程,突如其来的雪灾,使一些地区的公路、民航等交通运输大范围受阻,旅客大量滞留,农副产品供应紧张,部分地方供水管道破裂、房屋损坏,一些牲畜被冻死、农作物遭受冻害,农牧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那么,今年天气为何如此反常呢?

因为目前正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拉尼娜现象”活跃年份,“拉尼娜现象”大约每8—10年一个循环,这次的“拉尼娜现象”超强,超活跃。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n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文秘站:]℃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

除了强降雪,今年一些城市还出现了冻雨现象,同样危害很大。

冻雨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天气现象。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很低,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

一方面,这是自然规律,地球的冷热和太阳活动有一定关系.每隔10年左右就有一次太阳活动的低潮,地球也就会特别冷,就象今年。另一方面,就具体情况来说,由于环境问题造成温室效应减缓洋流速度。所以冬天也越来越冷。不仅在我国,在欧洲,全球变暖也表现为夏天越来越热,冬天越来越冷。

11月底,欧洲各国也遭受了暴风雪和寒流袭击,从英国到波兰,从德国到希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突然降温的影响。大雪造成交通混乱、电力中断、学校关闭,有人在严寒中冻死……

那么“拉尼娜现象”为何今年特别厉害呢?原因如下:

1. 地球已破坏严重。

2. 一些工业化国家环境意识不强,对此不重视,不断排放温室气体,从而加剧了气温上升,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的后果十分严重。

首先自然生态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荒漠将扩大,土地侵蚀加重,森林退

向极地,旱涝灾害严重,雨量将增加7-11%;温带冬天更湿,夏天更旱;热带也将变得更湿,干热的副热带变得更干旱,迫使原有水利工程重新调整。再是沿海将受到严重威胁。由于气温升高,两极冰块将熔化,使海平面上升1米多。另有科学家认为,由于气温升高,引起海水体积膨胀,海平面可能升高0.2——0.4米。现在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沿海,沿海又是工农业非常发达的地方,海面升高会淹没许多城市和港口。今年冬天的冰灾也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汉堡大学海洋学家奎德菲斯说, “我们的确在改变气候,制定保护环境政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的确,温室效应的后果相当的严重。

其实地球的温室效应已经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1988年11月,联合国大会已作出一项决议,指出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大气中继续增加,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号召国际社会“为当代和后代人类保护气候”而努力。因此,我们在发展工业生产时,要积极治理大气污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物质的技术,防止甲烷、氯氟烃等气体的外溢。其次,要保护好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营养物质。最后,还要用各种途径减少矿物能源的总消耗,尽量采用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可以说,环保已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但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基础做起。

那么怎样环保呢?

首先要大量宣传,提高人们的觉悟与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其次,要进行废物回收利用,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少使用塑料制品。还要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多种树。因为植树造林将对保护我们的环境,调节整个地球的气候起到积极的意义。

植树造林的好处有许多:

1.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

2. 夏日树荫下气温比空地上低10度左右,冬季又高2-3度。

3. 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天然除尘器”。

4. 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 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700公斤。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氧气制造厂”。

5. 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

6. 绿化还能吸收声波,减低噪声。

再次,要对清洁方面作改进,使市容更整洁。

为了地球的明天,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努力,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入手,好好地保护环境。

为此建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

1. 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节约资源。

2. 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

3. 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量。

4. 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