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牌效应的影响力

品牌效应的影响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品牌效应的影响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品牌效应的影响力

品牌效应的影响力范文第1篇

起个令人浮想联翩的名字

具体案例:叫个鸭子

外卖O2O品牌“叫个鸭子”之所以在2014年火了一把,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一个令所有人浮想联翩的好名字。之所以叫个鸭子这么火,有人分析称有四大原因,名字的深刻含义占据首位:1.名字就带着传播色彩,“叫”个鸭子显然第一想到的“鸭子”并不是我们日常所食用的鸭子,如果公布数据,“叫个鸭子”的女性客户肯定占很大份额。

所以对于O2O创业者来说,好名字是营销的第一课,品牌从最原始的意义来说,就是产品名称带来的影响力,因此起名字关乎O2O企业品牌的生死。

2.通过重要渠道进行充分传播

具体案例:阿姨帮与360清理大师

任何被用户看到的方式,都应该被视为传播渠道,所以笔者觉得O2O的传播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包括上面所说的好名字,以及下面会涉及到的产品和服务本身,都是营销的好渠道,而不是你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就完成了传播的价值。关于这个方面,笔者后续会详细进行描述。这里仅仅举一个令人比较意外的例子。

阿姨帮作为一款O2O产品,主要的解决方式在移动端。那么怎么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和APP下载量呢?这可不是制造话题,刷刷存在感就能完成KPI考核的。此前阿姨帮推出500万红包活动,抛出了保洁券、干洗券和保养券等优惠券,主要在360这个大渠道上进行发放,比如360清理大师的一次深度性合作,结果令阿姨帮的保洁订单量同比增长了6.31倍,APP下载量同比增长4.78倍,产品活跃度同比上涨307%。这足见360清理大师在内的渠道在给予O2O企业的价值有多大。这是手机APP与渠道都会采用的一种简单有效提升下载量的传播方式,但是对于很多O2O企业来说,还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巨大影响力。

3.紧跟热点话题蹭关注

具体案例:阿里“去啊”的模仿者们、京东奶茶妹的复制者们

2014年10月底,原淘宝旅行举行新闻会,推出新独立品牌“去啊”,令人没想到的是,会仅有两页PPT内容的“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啊”,竟然引来了整个中国在线旅游圈及整个互联网圈的集体公关营销狂欢……携程、去哪儿、京东、途家、穷游、携程蹭的那叫一个兴奋。

另外一个案例是,2015年初有网友发现“京东爱情故事”的女主角章泽天悄悄清空了自己的新浪微博,太过巧合的是刘强东也删除了去年公布两人恋情的微博,“东茶分手”“奶茶妹妹索要3000万分手费”的说法先后传出。不过一句煽情的“他从全世界删除了你,你却为他删除了全世界”却在网络上走红,被做成各种版本的营销文案。这里笔者虽然不赞同这种蹭话题的方式,但对于O2O创业者来说,利用自己的品牌和热点结合,刷刷朋友圈的存在感,还是效果不错的。

4.打造产品和服务接得住挑剔用户

具体案例:雕爷牛腩

很多O2O创业者都跟笔者大谈特谈“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解释自己用何种苛刻的标准打造出了完美的产品和服务内容。笔者经过仔细了解,这些企业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优秀。这其实就是一种基于产品本身属性,通过服务来提升品牌影响力的主观内容。笔者一直觉得,如果产品不能为用户提供优秀的服务,那么再好的营销手段,其实也只是配菜,主菜一旦令人觉得平淡无味,那么就再也不会光顾了。

举个反面例子,去吃过雕爷牛腩的同学似乎都会得出一个结论,“味道一般而且贵”,据笔者从身边朋友反馈的结果,肯去光顾两次以上的人数,绝对不超过三成。这个比例远远低于其他餐饮品牌的回头率吧。当一个品牌过于沉溺于营销本身的时候,也是这个品牌不接地气,与普通用户逐渐疏远的过程。这里笔者并不认为雕爷牛腩做得不好,而是觉得营销和产品来说,二者轻重问题,需要O2O企业去深思。

5.想要获得认可先自黑

具体案例:任志强黑SOHO 3Q

对于很多品牌影响力的方式,其实并非秉承高大上的套路,即便真的上高大上的行业,也可以适当做一些自黑调侃的方式,这样更能令自己的产品接地气,获得用户们的认可。

品牌效应的影响力范文第2篇

ARMANI(阿玛尼),1975年由时尚设计大师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创立于米兰,是欧洲最顶尖,也是全球最时尚的男装品牌之一。以精致的质感与简单的线条,营造既不潮流亦非传统的时髦、优雅与高贵。从2010年11月ARMANI 宣布在中国推出电子商务网站,短短时间内,ARMANI就在中国市场迅速取得成功。

就如乔治·阿玛尼所言,其设计遵循三个黄金原则:一是去掉任何不必要的东西;二是注重舒适;三是最华丽的东西实际上是最简单的。而其品牌调性遵循了其一贯的风格:华丽而简单的奢华;休闲化的欧洲生活哲学。这也正是ARMANI希望借助营销将时尚、经典、优雅等独特的阿玛尼风格,传达给目标消费者的品牌理念。

ARMANI一直致力于把品牌理念深深植入集团内每个品牌与产品线,在邮件营销上,尤为凸显其对品牌理念的重视和坚持。尽管每一个奢侈品牌都有被其奉为圭臬的邮件营销法宝,但要切实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市场大环境中,实现“落地”并非易事。下面就让我们看看ARMANI在中国的邮件营销得与失吧!

(1)邮件发送策略——邮件发送时间值得研究

从以下邮件发送列表中显示,ARMANI在邮件发送频率上极不规律,比较随性,既可以理解为按需而发,也稍显其在邮件发送频率上没有规划性,这可能对培养固定的用户阅读习惯不利。但其在邮件发送时间上非常精确性,每封邮件发送时间一般在早上9点左右,据笔者在webpower中国区的实践经验,早上上班时段发送的邮件可以获得较高的打开和点击,而一般电子邮件发送后1个小时内获得的打开率最高,之后可能持续降低。可见其邮件营销人员在测试上确实花了不少心思。但仅仅这样,就能获得好的效果吗?未必,笔者建议,针对不同用户发送邮件,最好掌握好用户的作息、生活规律,及时调整发送时间,这样邮件营销能获得好的效果。

(2)邮件发送借口——奢侈品礼物指南

在中国,奢侈品的用途主要是被当作礼物来赠送的。ARMANI清楚地认识到了中国国情的特点,在邮件营销的模板上打出了“礼物指南——Gift Guide“的字样。ARMANI为目标消费者精心挑选了一系列的节日礼品,以华丽充实的图片展现出ARMANI的细节之美。无论是男性奢侈品、亦或是女性奢侈品,ARMANI分门别类地以主题形式展现在邮件模板上。

(3) 奢侈品高调折扣:对或不对?

作为全球著名的奢侈品品牌,ARMANI向来站在时尚巅峰的一隅。但面对奢侈品行业的日渐激烈的竞争,在邮件营销中,ARMANI高调地推出了各种折扣活动,不少商品都给出了难得的低价,个别商品最低1折,部分商品售价仅需几百元。如此一来,确实极大地刺激了品牌拥护者们的消费热情。但是以笔者在webpower中国区服务多家奢侈品牌的经验,奢侈品线上的商品,虽然折扣与线下实体店相比有一定的吸引力,但盲目的价格刺激,并一定能够带来预期的消费提升。奢侈品邮件营销在价格战上,需要更多的思考:你的邮件用户中哪类用户是品牌真正的消费群体?你的用户消费群体真正在意的是折扣,还是其他?

(4)多子品牌、品类邮件的处理

Armani急欲摆脱品牌一直以来的刻板印象,像是大家总认定Armani就是高级套装的代名词。其实不知,ARMANI 的子品牌确实很多,如EMPORIO ARMANI男女装、ARMANI JEANS男女牛仔系列、GIORGIO ARMANI JUNIOR 男女童装系列、还有雪衣、高尔夫球装系列等;其品牌除经营服装外,还设计领带、眼镜、丝巾、皮革用品、香水乃至家居用品等;更让你意想不到的是,咖啡店、花店、艺术中心、酒吧、酒店等也是ARMANI涉及之处。多子品牌、品类可能是所有成熟的大品牌的特点,那么,面对如此之广的品类,在邮件营销上,该如何处理呢?ARMANI在邮件营销模板上,分门别类地凸显了各个子品牌,让消费者能够一目了然的寻找的需要的品类。不过,笔者多次打开点击邮件之后的个人感受是: 用户体验与品牌感知度难以匹配,为什么呢?

作为一个Armani服装的忠实拥护者,邮箱突然收到一封关于传统糖果与甜点的邮件,如果不是因为发件人清晰的标记着Armani或对Armani的产品品类了如指掌,一定会以为邮件发错了。在给用户发送一封关于子品牌及品类邮件时,切记,是不是在邮件内容中加上一小段说明以表尊重,会更容易消除突兀,易于用户接受呢?

另外,Armani在同一封邮件中的多子品牌及多品类邮件设计,同样面临着“无法集中用户注意力”的风险,对于同一封邮件而言,是凸出某个重点子品牌,还是同时陈列多子品牌,这也是Armani需要迫切理清的邮件设计思路。

品牌效应的影响力范文第3篇

一个产品要想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农产品的质量能够起到决定性的因素,由于农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耗量很大,如果农产品的质量较差,人们在购买一次后,就会知道农产品的实际情况,下次购买时就会选择其他的产品,甚至告诉自己身边的人,不要选择这些质量较差的农产品。农产品营销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农产品企业,虽然市场的空间很大,但是随着加工业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具有很强的生产能力,因此农产品市场的供大于求,在这种背景下,农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企业会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采取一些应对措施。由此可以看出,农产品质量对于营销效果的重要性,只有过硬的农产品质量,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口碑,是企业的农产品形成一种品牌效应,这样消费者在实际的产品选择时,由于多所有的产品都不了解,会优先选择这些大品牌的产品,对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品牌效应

实际的农产品营销中,消费者字选择农产品时,对于农产品的企业,大多没有足够的了解,如果农产品能够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使人们听过这种农产品,那么必然会优先选择该农产品,尤其是随着传媒领域的发展,每个企业都很重视自身的品牌效应,一些企业利用发达的传媒行业,采用广告等形式,让更多的人知道企业的名字,并简单的介绍产品的情况,使得企业的得到一定的品牌效应。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企业要想打造一个良好的品牌,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期间内,必须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利用广告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产品的情况,大量的实践表明,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品营销情况,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现在每个领域都存在一些具有良好品牌效应的企业。对于农产品企业来说,由于我国的发展的时间较短,而且在特殊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没有大型的企业出现,经过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这种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具有良好品牌效应的农产品企业,但是仅限于我国的市场,与一些跨国大型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我国农产品营销品牌的现状

3.1对品牌缺乏足够的重视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企业,大多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实际的运营中,受到资金和市场的影响,如何提高实际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关注的主要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很多企业采取了压缩成本,降低产品的零售价,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短时间内提高产品的销量,但是生产成本的降低,必然会对产品的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消费者食用过一次后,就会了解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选择其他的产品。由此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产品企业的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产品的质量作为营销的基础,如果质量存在问题,必然会让消费者记住这个品牌,再次购买相应的产品时,尽量选择其他品牌,导致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层,对品牌效应缺乏足够的重视,不愿意牺牲眼前的利益,来换取长久的品牌影响力,这样的发展必然是短暂的,无法获得更大的成功。

3.2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较少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于农产品的需求量巨大,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国外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开始进入我国,这些企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具有成熟的生产链和运营模式,其中一些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由于我国农产品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没有出现大型的企业,因此国外的这些企业对我国农产品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近些年我国意识到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根据农产品营销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通过税收等方式,限制国外农产品企业在我国的影响,对我国本土的农产品企业,实行了一些优惠的政策,鼓励和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在双重的促使下,我国农产品企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农产品的质量,一些企业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目前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还是比较少。

4、提高我国农产品营销品牌影响力的措施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主要被国外的一些企业占据,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的农产品企业必须完善现有的营销方式,利用各种手段,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认可,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以看出,品牌影响力对于农产品营销的重要性。要想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企业首先应该重视产品的质量,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借鉴一些先进的生产经验,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然后通过广告等方式,推广自己的品牌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产品,在这样双重促使下,企业营销品牌必然会被更多的人所认可。此外,在实际的农产品推广中,企业应该通过必要的市场调研,对消费者的需求具有一定的了解,尽量推出一些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这样在促进品牌建立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产品的销量,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结语

品牌效应的影响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专业化产业区;区域产业品牌;品牌效应

品牌研究大多出现在市场营销理论中,且仅限于具体品牌建设的研究,而在区域背景下对抽象品牌的研究国内外均不多见。笔者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经济理论来探讨专业化产业区区域产业品牌发展问题。

一、专业化产业区区域产业品牌释义

专业化产业区(Specialized Industrial Districts)是指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特定产业或相关产业为支撑、区域集聚为特征的产业组织形式和分工形态。当一种产业在某空间区域形成专业化集聚发展态势,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并且由于专业分工深化的结果,这种地方产业获得与先天资源禀赋无直接关联的后天比较优势,成为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地方特色产业,这种地方产业的区域产业品牌就形成确立起来。因此,区域产业品牌是专业化产业区专业化产业发展的结果,是由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形成的市场声誉与影响力。

作为特定区域专业化产业发展结果的区域产业品牌,其“区域”是对品牌主体空间方位状态的限定,其主体不是单个企业而是专业化产业区内的专业化企业集群。从这一层面来思考,专业化产业区区域产业品牌是专业化产业区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并在较大范围内形成该产业区某行业或某产品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专业化产业区区域产业品牌不仅是专业化产业发展的结果,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E·波特教授(Michal E,Porte)认为,“产业群”是区域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所谓“群”(Clusters)是指特定领域由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公司及各种机构的结合,即企业的区域集中或产业的聚集。产业集群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获得交易成本、外部经济和创新等方面的竞争力。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初期,区域优势效益提升显著,区域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随着区域经济效益的提高,品牌效应凸现,提升区域产业品牌就势在必行了。

二、专业化产业区区域产业品牌的品牌效应分析

(一)资源整合效应

地方产业集聚中,资源的离散状态是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离散的资源是无法采用行政手段强行整合,而只能依靠市场配置,即通过民间自发创业与中小企业集群,使资源化零为整。区域产业品牌是地方产业发展的标识,由于其影响和产业发展的相对区域优势,外地投资者将纷至沓来,本地投资者也会将异型投资转变为同类型投资。在这种状况下,分散的资源包括资金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等集聚起来,形成产业关联与中小企业集群,实现地方资源整合,形成地方产业集聚。

(二)规模经济效应

区域产业品牌的这种聚散为整、积少成多的资源整合效应,对于资源短缺且相对分散的地方经济发展来说,无疑增强了专业化产业区的规模扩展能力,并且使企业集群因投入增加而形成规模报酬递增。从浙江的实践看,专业化产业区快速发展与规模经济主要源于它的资源整合效应,所谓小商品、大市场;前店后厂、千家万户的经营方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源整合功能及其特点所形成的规模经济。

(三)品牌搭载效应

区域产业品牌具有整体性,使专业化产业区中的企业可以共享它的品牌效应。中小企业单独创建知名品牌困难大、时间长、成功概率小,区域产业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通力合作拼搏的结果,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而且相对区域产业品牌而言,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对短暂,品牌效应难以持续,区域产业品牌更具有持久性,是一种很珍贵的无形资产(见表1)。因此,对资金实力不足,缺少产品品牌的广大中小企业来说,不仅使它分享区域产业品牌而获得一定商誉,而且可以降低以品牌宣传为主要投入的交易费用。同时,区域产业品牌还是企业创产品名牌的有效平台。由于区域产业品牌的广泛影响力使企业在宣传产品名牌时已具有先期影响,即区域产业品牌的标识作用及其影响力使企业的目标客户对产品名牌产生一定的心理预期,使企业产品名牌的创立不仅能降低交易费用,而且容易为目标顾客所接受。从实践看,专业化产业区具有以区域产业品牌烘托产品名牌,以产品名牌提升区域产业品牌,同时,以区域产业品牌促进地方产业集聚,以专业化产业区发展扩大区域产业品牌影响的效果。例如,2001年9月19日,温州市鞋革工业协会向工商管理部门注册“中国鞋都”集体商标,共在26种鞋革相关类别中分别予以注册。功勋企业品牌在经评委会审认定后授予首批“中国鞋都名品”称号,获准使用鞋革协会向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国鞋都名品”专用标志。“中国鞋都”成为温州第一块公共品牌,也即区域产业品牌。从经济学角度看,对品牌、技术专长等无形资产的共享能产生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效应。许多中小企业通过“搭便车”共同分享利益、效用增加或成本减少,有助于本区域内企业以至于企业品牌的成长,产生区域产业品牌“搭载效应”。

(四)关联产业带动效应

区域产业品牌以地方产业发展水平为内涵,以扩大地方企业集群的影响力与商誉为目标,其品牌效应不仅可以带动主导产业的发展,使之形成市场优势地位,也会进一步带动上下游产业和相关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例如,随着专业化产业区的生成与发展,围绕产、供、销系统的需求变化,中介服务机构将应运而生。中介服务机构包括为供应商、成品商与销售商提供金融、保险、储运、信息、研发、培训与法律咨询服务等(见图1)。它的职能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财产保险、资产评估、商品储运、市场信息、技术转让、人员培训与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产业品牌对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越大,专业化产业区的产、供、销系统对中介服务的需求越强烈,随之中介服务系统会逐步形成,随着主导产业的发展,作为关联产业的服务业便应运而生并将逐步得到发展。

(五)价值信息传递效应

企业品牌仅包含单个企业产品与服务的信息,区域产业品牌其主体是专业化产业区内的专业化企业集群,能提供众多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的信息。在现代社会,个性化消费、多样化需求已成为市场需求的主要特征、区域产业品牌正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适应了市场的变化。如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等这类区域产业品牌向消费者传递了品种多样化、款式个性化、性价比优良等多种价值信息。

三、专业化产业区区域产业品牌发展对策

区域产业品牌是地方产业发展的标识,它体现了专业产业区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优势以及随之而来的商誉,它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和公共性质产品。因此,加强区域产业品牌建设,促进专业化产业区区域品牌发展对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增强区域产业品牌意识

区域产业品牌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与企业品牌同样甚至更加重要的作用。特别对浙江、广东这样专业化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是占据较大比重的经济省份,区域产业品牌战略是实现经济增长必须的基本战略。要把各地政府的区域产业政策上升到区域产业品牌的高度来认识和贯彻实施。

(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应由政府引导,企业自发自愿组建,制定行规行约,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服务。一是要发挥其组织和服务功能,办好专业化产业区内众多单个企业难以办成的事,如以产业区内全行业企业的整体形象参加各种展览会,举办各种促销会等,共建区域产业品牌,提高区域商品知名度,为打造区域产业品牌呐喊等;二是要发挥其协调和管理功能,开展行业自律,规范同业竞争,着力维护企业的权利和行业利益,依靠协会建立起一种法律外的惩处机制和程序,着眼长远发展,避免只顾短期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三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保护创新企业的知识产权,激发企业创新热情,培训品牌附加值,不断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实现技术跨越,促进产业升级。

(三)加强政府规制管理

按照波特(波特,1991)的观点,专业化产业区要实现产业组织体系的协调性,不仅仅要有产供销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同时,规制管理机构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规制管理机构是产业集群相关的地方政府规划、环保、技术监督与劳动保障等行政部门,其主要职责与作用是制定与监督执行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技术监督、产品质量与劳动用工管理等相应条例,维护市场秩序与专业化产业区的正常运行。规制管理以国家的政策法规为依据,也包括地方政府的一些条例的规定。因此,地方规制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执法。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要像企业家经营维护企业品牌一样来经营维护区域产业品牌,制定区域产业品牌经营维护的制度安排以及长远发展规划,制定区域产业品牌发展规划及实施办法,加强对区域产业品牌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考查与考核,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对策及具体措施,对假冒伪劣、恶意欠款、使用虚假合同等机会主义经营行为实施严厉打击,为区域产业品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效管理和维护区域产业品牌形象。

品牌效应的影响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品牌区域经济增长机制

观察世界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一种正向关系,这种正向关系表现在:区域品牌较好的地区其区域经济发展的也较好,反之,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往往落后。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的强势品牌越多,市场竞争力就越强,则所创造的国民财富就越多,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品牌塑造是密切相关的[1]。

一、文献综述

波特(1998)认为,区域品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产业群是区域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产业集群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获得交易成本、外部经济和创新等方面的竞争力。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区域经济效益的提高,区域品牌效应凸现,提升区域品牌就势在必行了。波特(2002)又进一步指出一个国家的成功并非来自某一项产业的成功,而是源于国家内部众多的产业簇群,区域品牌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簇群,带动区域周边地区的发展。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品牌之间的关系,这方面国内已有许多研究。孙宏杰(2002)认为,区域品牌包含的两个要素中的第二个要素品牌效应,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产业产品的主体和形象,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夏曾玉(2003,2004)通过对“温州现象”的考察,分析了建设区域品牌的好处以及温州建设区域品牌的经验。陈方方(2005)强调,地域品牌有识别、搭载、聚集、刺激的经济效应。何铁(2005)指出,品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吴程或(2005)认为,区域品牌可以增强区域的核心竞争能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能够形成地域分工与产业分工的有效结合,是农村城市化和城市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武跃丽(2005)认为,区域品牌比单个企业品牌具有更持续的品牌效应,更强大的吸引力,在对外宣传和区域经济发展中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肖志明(2009)从品牌带动来研究区域经济增长问题,通过晋江品牌带动经济增长模式,找到品牌带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关系,为其他区域通过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以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可见,国内外学者对区域品牌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域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至今还没有系统化,尤其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品牌带动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更应展开清晰、彻底的研究。所以实施品牌战略,推动经济发展已成为时展和经济转型的紧迫要求,构建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是提高国际竞争力,振兴民族经济的必由之路。

二、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机制”一词的含义为[2]:事物在内因与外力共同作用下发生变化的原理及其表现形态。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机制是区域品牌形成过程中和形成后产生的一些变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因素共同起作用,以使区域经济得到发展。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区域品牌,使区域经济和区域品牌共同持续发展。

1.区域品牌的内在带动机制。

(1)外部规模带动机制。

外部规模经济理论首先由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在1890年提出,后经克鲁格曼等学者的完善而得到发展。外部规模经济理论认为[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行业规模较大的地区比行业规模较小的地区生产更有效率,行业规模的扩大可以引起该地区厂商的规模收益递增,这会导致某种行业及其辅助部门在同一或几个地点大规模高度集中,形成外部规模经济。通常由产业集群形成的区域品牌企业中,多数的企业规模比较小,内部规模经济难以观察,然而,由于分工的不断外部化和专业化生产的深入,各个企业的生产都集中于某个特定的产品和特定的经济环节,产品和服务可以同时满足其他厂商的需求,区域品牌的外部规模经济也就显现出来。相对于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对于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具有非常特殊的重要作用。

(2)空间集聚带动机制。

大量中小企业在大城市的近郊区或中小城市(镇)集聚成群,空间上的接近使经济活动高度密集。从硅谷到中关村,从底特律汽车工业的集中到深圳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从娱乐业、金融业、酿酒业、冶炼业到高科技产业的集聚,都是因为有某种或某些优势资源的存在,这些优势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如农产品、矿产资源、水陆交通的便利)、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人力资源和政治资源等,这些资源是企业集群在某地诞生的个性化条件。另外,空间集聚不仅带来生产上的外部经济性,而且还产生智力与管理外溢。例如:对于集聚的企业,即使自己不进行科研开发,也可以因久居此地而享受智力包括隐性知识外溢带来的好处,如:由于大学或科研机构的集聚使当地企业技术进步比其他地区的企业更快,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使区域品牌企业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好处。

(3)整体优化带动机制。

整体优化效应是指群体内各组织由于增长上的协调而产生的收益。区域品牌的特性表明,集群区域品牌是一个天然的区域创新系统,在某一区域的机构集中能够形成一个共享的文化与学习区域,产生一个学习与知识传播的网络,积淀丰富的社会资本,从而促进区域系统的创新能力提升和技术进步。如作为高技术集群区域品牌的典范,硅谷因其知识密集、流动的高质量劳动力、鼓励冒险并容忍失败的氛围、开放的商业环境、产学研的互动、政企与非赢利机构的合作、专业化的商业服务机构、高质量的生活等特点而被誉为“技术进步的源泉”。

2.区域品牌的外在带动机制。

(1)关联带动机制。

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一般都有一个主导核心企业,通过该主导核心企业的衍生、裂变、创新与被模仿而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一个区域有某个领域的产业或企业出现,随即与之相互关联、相互竞争的原材料、零配件供应、产品制作、销售渠道甚至最终用户就会在空间分布上不断地趋向集中,汇集于区域的各企业,通过合作与交流,寻求规模经济,寻求互动式学习和创新,寻求在产业价值链上新的机会和更有影响力的竞争位置。

(2)扩散带动机制。

区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它与区域之间通过双向联系来获取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原料、燃料、劳动力和技术,同时也为其他区域提品和服务。区域品牌的建立和发展,同样会形成对原材料、零部件及辅助产品等的较高需求,从而刺激相关部门的建立及生产规模的扩大,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增长[4]。

3.不同类型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机制。

(1)由特色资源、技术工艺形成的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

地理气候、地貌条件和文化特质、传统工艺是很难移植和模仿的,有些区域品牌的形成在于其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或是因为悠久历史的特色技术工艺,如新疆哈密瓜、杭州龙井茶、景德镇陶瓷、苏州刺绣等。在特定区域内,基于当地独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人文环境或特色技术工艺,围绕某一主导产品或产业的生产活动为基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步树立起来能代表本地区特色的品牌。这种具有特色竞争优势企业空间聚集形成本地化的产业氛围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它们是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5]。比如河南信阳毛尖、福建安溪“乌龙茶”和“铁观音”系列、浙江安吉白茶等。这些地方借助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发展,并通过区域品牌效应在市场上实现品牌对产品的增值作用。

(2)由产业集群形成的区域品牌的带动机制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自身的一些特征(如区位特征、资源共享特征),使区域内企业获得市场优势、创新优势,形成区域品牌的特色和竞争优势。这种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品牌企业空间聚集形成本地化的产业氛围、产业品牌和产业综合竞争力,这是其他区域很难模仿的。这些具有特色的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往往具有乘数效应,他们是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三、发挥品牌效应,推动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树立用品牌引领经济发展的理念。

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品牌主导。我们对于世界经济强国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是从品牌开始的。

通过波音、通用、微软、可口可乐、沃尔玛,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强大的美国;通过奔驰、西门子,我们认识了德国;通过三星、现代,LG、了解了韩国。同样,这些国家对世界经济和市场的渗透、占有和垄断,也是通过这些品牌实现的。正是因为认识到了品牌的好处,他们高度重视品牌战略,许多国家把品牌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始终把打造品牌作为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战略,坚持不懈地围绕自己的品牌来提升产品质量,培育企业文化,提供优质服务,推进自主创新,最后形成今天的世界性影响力,这一切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此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产业升级,逐步形成产业龙头、产业链条、产业集群,树立用品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2.搭建用品牌整合资源的平台。

品牌的基础是企业和产品,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重视品牌的培育和研发,加大品牌创新推广的投入,不断开发出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市场需要的品牌产品;对于企业现有的品牌应该进一步巩固提高,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同时鼓励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生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途径进行品牌重组,加快生产要素向名牌企业聚集,着力打造区域经济的旗帜品牌。

以知名品牌企业为龙头,以标准化生产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品牌规模效益,把现有品牌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品牌走出省门,争创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通过授权生产、授权经营、连锁经营等方式,实现快速的品牌扩张、规模扩张、市场扩张。如吉林化纤“白山”牌商标被认定驰名商标后,大力推进商标许可使用,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品牌建设研究和交流工作,搭建品牌建设的公共平台,为充分发挥优势品牌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奠定基础,继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整体优化区域资源,奠定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基础。

区域品牌存在的价值在于它在市场上的定位和不可替代性,定位的实质就是将区域品牌放在目标顾客心目中给它一个独特的位置,由此而形成区域鲜明的品牌个性。[6]由于空间差异的客观存在,每个区域的禀赋是不同的,每个区域的优势也各有千秋,因此区域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准确定位。区域定位的基础是区域最具优势的资源,优势资源是区域品牌的成因之一。由于区域品牌的培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过程,因此只有那些具有规模性、低消耗、可持续性的特有资源才是优势资源。在培育区域品牌选择重点产业时,我们一定要选择那些建立在可持续性的优势资源之上且具有发展潜力、竞争优势明显、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重点扶持。

4.发挥品牌效应,推动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品牌之所以对任何企业都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它的品牌效应。产品品牌的声誉一旦树立起来,就会通过消费和流通领域的传播,迅速扩大产品的影响力,赢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只要产品质量信誉不受损害,它的影响力及其经济效果就会长期持续下去,以至延续几代人的时间,并且品牌的信誉可以由一种产品放大到一组产品,产品的卓越形象可以放大为企业甚至地区的形象,由此带来的经济效果也起到了乘数作用。由于品牌产生的扩散、持续和放大效应机制,刺激市场需求,能给企业带来一连串的利益。市场营销学认为,当品牌被公众认可后,就成了一种载体,在此基础上,利用其品牌效应,将其做强做大,形成品牌企业和集群品牌,就形成了品牌经济。

总之,只有通过积极培育区域品牌、全国品牌乃至国际品牌,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产品占据国内外高端市场才成为可能,由此可见,发挥品牌市场带动作用是振兴经济,提高国力的必经之路[7]。

参考文献:

[1]马志强。区域形象—现代区域发展的品牌和魅力[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25.

[2]孙日瑶。品牌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48.

[3]刘阳。中国品牌[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156.

[4]熊爱华。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互动关系中的磁场效应分析[J]。管理世界,2008,(8)∶176.

[5]王秀海,区域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研究[D]。硕士论文,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