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分析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分析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战略成本管理;资源再生企业;应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据《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报告(2014-2015)》统计,2013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在23307万吨,回收总价值6421.4亿元;2014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在24470.6万吨,回收总价值6446.9亿元。2015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将26000万吨,回收总价值7000亿元。我国的十三五战略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城市矿山开发利用,做好工业固废等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和废旧纺织品等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规范发展再制造。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但是,目前再生资源行业普遍存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与监督机制;企业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居民的资源综合利用认识不到位;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回收、加工、分拣处理的成本控制缺乏有效方法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资源再生企业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发展性难题:如何更好地控制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分拣处理等成本?本文就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的作业链结合战略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业务探讨,希望借此推动再生资源利用行业创新成本管理方式、方法,借以提高企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为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及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尽力。

一、战略成本管理介绍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优势

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的传统成本管理聚焦于回收环节,是基于回收环节占销售成本的50%左右,而忽略了加工、分拣、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成本管理。企业要适应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取得稳定、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把经营管理放到制定竞争策略上来,而传统的成本管理只局限在单纯的降低成本上,但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竞争是时时处处存在的,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竞争加剧、信息沟通快速、互联网加的推波助澜的竞争态势下,企业更应当以差异化竞争为重点,达到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再生资源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就是要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对企业的成本数据、成本信息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为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提供战略性成本管理方法,具体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人员甚至是每一个数据,真正的做到将成本战略化管理。

(二)战略成本管理对资源再生企业发展的具体影响

战略成本管理可以改变企业传统的成本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帮助公司各部门员工加深对企业成本的构成与自身工作关系的理解,企业结合当前经营的实际情况,找到成本控制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从全局综合考虑,才能真正地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有利于企业形成本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整个企业员工共同做到对成本的控制。

二、如何具体地应用战略成本管理

(一)进行战略成本分析

1.再生资源行业战略环境分析

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再生资源企业在目前的行业战略成本的竞争地位——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进行列举和分析,以决定企业发展、或退出再生资源行业的某一段价值链活动。如企业在回收环节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有哪些,分别进行列举和分析,潜在的竞争对手的资源配置、行业整合度、规模等进行研究,确定企业是否加大回收环节的投资或外包或退出。再生资源利用企业价值链可按照作业链进行分析,分别为收购-运输-加工-分拣处理-销售等环节,这些环节由相应的作业特性所决定。上述每个价值链既会产生价值,同时也要消耗资源。针对作业链的各环节进行分析,据以确定单元价值链上的成本和效益。再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及发展目标而进行价值作业之间的权衡、取舍,或调整各价值链之间的权重关系。在战略成本管理中,要把企业置身于行业价值链中,从战略高度进行分析,对标同行业、同类企业的标杆数据,和企业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力求低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成本,利用上、下游价值链进一步降低成本或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范围,以取得更大的成本优势。

2.成本动因的分析与研究

成本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其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称之为成本动因。主要包括:与生产作业相关的成本动因,如废旧屋子的回收途径、价格,运输、加工、分拣这些资源所需要的资源成本,废弃物处理的隐性成本等;与企业管理有关的战略层次的成本动因,如加工可回收再利用资源的规模大小,本企业人员的管理成本,对市场的深度调查与研究,销售产品的途径与推广等等。笔者认为,成本控制管理必须综合多个方面多种因素共同分析,才能更好的控制成本,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真正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进行发展战略成本规划

准确且行之有效的战略成本管理目标有利于企业长期综合稳定的发展,有利于在竞争企业中凸显自身的优势,要从战略化目标长远发展进行考虑,针对国家对资源再生企业提出的发展要求,制定切实的发展目标,真正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发展模式。

(三)进行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与控制

在战略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因仍具有多方面不确定的因素,难免实际结果和预期的效果产生一些偏差,所以应该进行适当的战略控制以寻求最大化地按照预期结果进行调整。战略成本管理的控制需从成本动因的偏差分析入手,如果某一价值链的作业成本动因与实际有巨大偏差,就要进行分析和纠偏,以确定是否重新进行战略化目标的制定。总之,市场必然是时时变化的,各作业成本动因的变化对整个企业的成本控制都有较大影响,对控制因子的变化分析,确定控制标准、及时处理与传送控制信息,就需企业坚持战略化成本管理的模式,适时进行调整,尽可能的降低成本费用。

(四)对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再生资源利用企业还要对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检讨战略成本管理的流程,与企业同期、行业先进企业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战略成本管理的效果是否符合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在实施的过程中,部门的协调配合是否通畅,是否增加了运营成本,是否真正做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达到了企业发展的目标。

三、资源再生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的发展前景

再生资源行业市场广阔,因其紧紧围绕循环经济这一着力点,有利于改善我国农村及城镇资源大量浪费的情况,减小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再生资源行业推行战略成本管理控制不仅可以分析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的各个环节的内在关系,还可通过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运用促进企业的战略规划的落地和有效实施,因此,笔者认为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能改善再生资源企业的经营状况,促进企业进一步健康稳定的发展。

四、结束语

资源再生企业有必要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结合本企业实际的发展状况,综合考虑外部的竞争因素,寻找发展最有利于本企业的经营模式。

作者:蒋亮 单位:上海燕龙基环保企业 ( 集团 )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俊.浅谈战略化成本管理的趋势[J].研究与探讨,2007(7):42-45.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再生能源回收 循环利用

环境可持续发展主要是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资源和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也是目前经济正常运行的保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资源的再生利用和综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变废为宝、节约资源,还可以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环境保护,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

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同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等)、废玻璃等。

再生资源行业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着密切关系,首先,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不高,重要资源短缺已对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制约。资源的高消耗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目前,我国生态环境虽然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应该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确定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构筑充分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才能实现人与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动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1.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现状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和市场需求的拉动,该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再生资源年回收总量由2001年5,238 万吨跃升到2010 年的14,889.9 万吨;2001年到2009由再生资源创造的资源可以相当于91,570.85 万吨标准煤,因此而减少了5,122,244 万吨废水排放、减少1,345,499 万吨固体废弃物排放和2,064.65 万吨二氧化硫排放以及286,638.03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目前我国废旧物资回收集散地相对集中,主要有广东南海、清远、浙江台州、河北保定、山东临沂、湖南汩罗等地。同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品类也在不断的增长,其中废钢铁、废机电设备、废有色金属已分别占到这些原材料产量的 45%、20% 和 30%;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废橡胶、废纸、家电产品、电子产品等等不断加入。另外,我国目前相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5万余个,网店50多万个,加工工厂5000多个,其企业性质也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而不断的多元化。

2.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社会认知意识不足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人眼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仍然同捡破烂等同,其行为受到社会的排斥,其工作人员也受到轻视。社会认知到再生资源利用的重要性,但是其回收利用方式并不给大众所熟知和接受。

2.2行业无序、经营秩序混乱

在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时,没有考虑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网点规划设置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社区存在的依旧是垃圾回收站点,造成大量再生资源流失。而且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无照个体经营者和农村流动人口,而且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政出多门,缺乏统一规划。

2.3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善

再生资源产业是基础性产业,是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的、资源与环保意义兼而有之的产业,也是集回收、加工、利用及科、工、贸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大多数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只局限于回收一个环节,而对后向一体化产业战略的发展缺乏规划,不能有效形成规模效应或连锁效应,从而对最终产品中的关键环节--加工利用流于形式,导致整个产业链的脱节。

2.4行业技术落后、回收利用率低下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目前主要以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为主,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条件来引进新的技术、工艺,因此其整体的产业化程度低下,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率较低,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另外,回收网点的不规范,使得回收人员只注重利益较大产品的回收,对于利小或无利产品,随意的拆解和处置,造成了二次污染和浪费。

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体系建立

1.整合回收网络,推进试点制度

针对再生资源的产生和回收特点,应该建立社区回收分类制度,并且配备相应的配套措施,首先在部分地区试点推进,然后逐步扩大范围,推向全国。同时,对现有网络进行整合,从服务标准、人员素质、存储环境等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使得回收网络规范化从而提高回收效率。

2.树立全民意识,推进产业化

首先树立人们的再生资源利用的重要性意识,从而逐步提升到对于各类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基本分类意识。同时,转变社会对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人员的片面理解,宣导他们的重要性,提升相应的社会地位。

3.国家制定行业标准

针对目前现状,国家应该首先制定统一的行业管理标准,与国际市场运行相适应,同时,联合各企业及科研机构出台相应的行业技术标准,使得再生资源从回收的物资、分解分拆、再生过程以及最终的产成品等各个环节都有标准科研参照执行,这样既加大了资源的利用率又提升了再生资源的质量。

4.国家政策扶持

对于利国利民的产业,国家需要进行政策性引导,对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国家应该首先应给与直接扶持,鼓励民营企业从事该产业,另外要在税收政策以及信贷政策上给与优惠。最后,对于产业的技术国家应该给予研发补贴或者是技术的无偿使用,以此来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四、结束语

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利用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造福人类的伟业,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最大限度地减少原生资源的开采,最大限度地保护不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原生资源开采中所造成污染的废弃物的排放;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再生资源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缓解当前资源紧缺、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压力的重要途径。总之,再生资源的利用最终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筱雷.建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J].科技与经济,2004(6).

[2]管爱国. 建立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J].再生资源研究,2006(2).

[3]刘强.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J].环境经济杂志,2005(10).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分析范文第3篇

一、回购再造战略的内涵及逆向物流

1 回购再造战略的内涵。回购再造战略是指对油田生产单位所拥有的废旧生产物资进行回购,再造(再加工)、处理的过程,是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集成网络。

2 逆向物流管理的内涵。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流是指“正向物流”,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不仅应该包括“正向”的物流,还应该包括“逆向”的物流。逆向物流属于油田供应链回购再造网络的一部分,是一种包含产品退回。物料代替、物资的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处理、旧物资修复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是对生产废旧物资的收集、分类、再处理、再使用进行管理的过程,具体包括了退回检验控制,回收再造流程的确立、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物资回购集中管理四个方面。

二、油田物资供应链实施回购再造战略的必要性

1 回购再造战略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油田供应链实施回购再造,既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约生产物资采购成本,又可推动内部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2 回购再造战略是保护油田生产环境,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油田实施物资回购再造战略,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旧物资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的消耗,既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又可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3 回购再造可杜绝潜在质量事故的发生。油田生产单位在淘汰产品、废品中暴露出的产品品质问题,将透过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不断传递到物资供应管理阶层。物资供应部门的管理者可以根据反馈的质量信息优选供应厂商、促使供应厂商在事前不断的改进产品品质管理,以根除产品品质不良的隐忧,可以提高潜在事故的透明度,让质量事故防患于未然。

4 回购再造行业发展效益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它不仅可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开采、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还能节约了大量的资源,推动油田生产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油田创造增效之道,也可增加一定的就业岗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油田物资回收领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沿袭传统经营模式,管理机制有待创新。近几年来,在国家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下,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有一定的规模,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基本还是采取“收进来、卖出去”的传统经营模式,没有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2 油田废旧物资回收机构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由于油田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油田废旧物资回收管理依然采用传统经营模式,对废旧物资仅限于“收”和“卖”,基本没有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用于再生资源的预处理和再加工,阻碍了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进程。

3 资源回收率低,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油田生产每年投入约80亿的生产物资,物资种类涵盖56个大类,油田生产每年产生大量的废钢铁,旧设备,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电池,由于油田生产区域面积广阔,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旧物资零星分散,其回收、再加工,运输费用高,回购价格低;另一方面,油田废旧物资调剂中心受机构、人员因素影响,向生产单位回购废旧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偏少。种种因素导致目前油田废旧物资再回收利用率不到2。%,可回收再生资源隐性流失严重,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更加严重。

4 职工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不高。在油田内部,对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发展思路上还没有转到通过存量调整,挖潜改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资源意识”、“节约意识”有待加强。

5 激励机制不健全。油田目前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方面的政策、措施不完善,缺乏促进生产单位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激励政策。由于回收废旧物资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如果废旧物资回购价格过低,激励措施不到位,调动不了生产单位的积极性。

四、油田物资回收、再造、处理的策略和方法

1 建立油田物资回购再造管理机构。任何一种管理体制的推行,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具体运行才能实现。油田供应链要实施物资回购战略,首先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应当在对油田现有物资供应管理体制及油田物资供应链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建立物资回购再造专门机构,使之能够覆盖油田各级生产管理部门。我们可以以油田物资供应体制为主线,将现有的油田物资回收调剂中心改建成油田物资回购再造集中管理中心,将各二级供应部门设为物资回购再造的中转中心,各三级基层单位为物资回购再造物资供应点,形成一个建立在供应链有关环节上的完整的物资回购再造管理体系。油田物资回购再造集中管理中心行使油田废旧物资回购管理职能,主要负责全油田生产性废旧物资的集中回收,利用、处置,调剂和检查,负责向修复点,油田范围内再加工点、油田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单位,生产物资供应厂商提供回购的可再生或可利用资源,负责旧品再造后的分配、供应。

2 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物资回购再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整体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思路在一个方面的具体体现。所以,在油田物资供应链实施物资回购再造要从全局角度进行规划。首先要要克服和纠正“重大轻小,重新轻旧”的倾向,积极组织收购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对那些生产部门非常需要,但价值小、利润低或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再生资源品种,更应千方百计组织回收。其次,要摒弃“收进来、卖出去”的传统经营模式,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回收加工厂,采取清洗、除油,去污、干燥、拆解、剪切、打包,破碎等加工预处理手段,加工生产各类再生原料;最后,要根据物资回购的管理目标和业务流程,建立以三级物资回购供应点为基础的点多面广和服务功能齐全的物资回收体系、可再生物资交旧体系、废旧物资拆解体系、物资修复管理体系,返厂再加工管理体系,形成以回收和集中加工预处理为主体,为原油生产和油田建设提供合格再生原料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条,从而提高整个油田物资供应链的总运行效率。

3 完善物资回购再造管理机制,畅通物资综合

利用渠道。目前,虽然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已有一定的规模,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但是,油田供应链要实施物资回购战略,还需完善机制。首先,要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有关政策,争取油田有关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支持,获得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处理部门和回购再造信息网络等方面项目的投资。加快资源综合利用的步伐;其次,要同有关部门结合,制定有效促进油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措施;第三,要加强与油田外再生资源加工行业及行业协会的联系,寻求与它们的交流与合作,第四,协调好废旧物资上交,回收、分拆、再加工、利用单位的协作关系。

4 开发物资回购信息系统。信息流与物资的流通是相辅相成的,信息流在物资回购和逆向物流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信息在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中所采用的形式有些不同,但从根本上讲,信息都是为物流顺利、通畅的完成所服务的。油田目前实施物资回购战略、发展供应链的逆向物流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废旧物资信息数据的缺乏。包括废旧物资存在的准确位置、数量、可利用的程度、目前的管理状况等等,因此建立为物资回购和逆向物流服务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强化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准确、充足的附加信息对逆向物流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目前,一些网站从事某些二手产品的广告和销售,我们也可以加强与这类网站的联系,一方面可以了解到市场行情、产品信息,可再生资源利用的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这类网站为自己做宣传,寻求与油田外可再生资源加工厂商的合作。

5 建立相关激励机制。为促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油田应当出台一定的激励政策。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鼓励生产建设单位回收和利用。对上交的废旧物资,给予一定的价值返还;对利用再生资源的单位。可以按节约新物资的比例予以适当的奖励。

6 搭乘网络配送的运输载体,实现物资回购再造与网络配送整合。网络配送是正向物流的终点,而物资的回购再造是逆向物流的起点,二者可以通过油田物资供应链的运输载体实现物流供应链起点和终点的整合。即通过信息系统在完成网络配送的同时,利用网络配送的车辆,搭载回需回购再造物资至所需地点。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分析范文第4篇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 201108)

摘要:调研了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大宗固体废弃物在建设领域的资源化利用现状,对比研究了建材行业各类固废的利用情况及其经济、环境效益,分析了上海市固废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认为,应着力技术创新,提高利用效率;加强全过程监管,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扶持力度,从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多管齐下,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建设领域;经济效益;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15)03-0030-04

收稿日期:2014-12-17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13XD1422800)。

作者简介:杨利香(1982-),女,上海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新型建材研究工作。

自“十一五”以来,上海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产值规模超过50亿元。但由于固废种类繁多,信息散杂,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及相关从业人员对固废综合利用产业的认知和了解并未随行业的发展而逐渐深入。固废综合利用企业规模、利废水平、经济与环境效益等基础数据缺失,不利于固废综合利用科研、管理、规划等工作的开展,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与进一步壮大发展。

建设领域中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需求量巨大,是大宗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消纳途径。本文在对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建设领域50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一些行业资源综合利用量、产值、免税、利润、节能与减排情况,总结了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1 调研方式及内容

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情况,按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分类,选取了50家具有代表性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本次调研企业较多的为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占总调研企业数的48%,其中又以加气砌块、小砌块和蒸压灰砂砖、多孔砖的生产企业为主;其次为混凝土行业,占总调研企业的22%;另外还包括2家水泥生产企业、3家砂浆生产企业、5家市政材料生产企业和5家其他类型的企业。

调研的内容包括企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量、产值、免税、利润、节能与减排等。其中,固废利用量依据企业提供的产品配比、废渣掺量报告、原材料采购单、产品供应合同等计算;产值、免税与利润依据企业提供的产值、免税、利润报表等计算;节能与减排依据产品中废弃物掺量及废弃物所替代原材料的生产能耗、碳排放量计算。

调研企业行业分布见表1。

2 结果分析

2.1 固废资源化利用情况及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减轻了废物堆积造成环境问题的同时,通过替代天然原材料减少了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建设领域50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利用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粉煤灰、脱硫石膏、采矿选矿碎屑(粉末)、冶炼废渣、建筑垃圾、河道淤泥(淤沙)等。

大宗固体废弃物在不同行业中的利用量及节能减排效益见表2。

由表2可知,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各类固废利用总量为180.2万t,其中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大宗固废利用总量达178.9万t,占总利废量的99.4%,其资源化利用节约了标煤5.52万t,减少碳排放34.77万t。

碎屑、建筑垃圾主要用于替代天然骨料,其利用量分别达71.5万t、44.4万t,在所有固废中利用量最大。天然骨料的生产能耗及碳排放水平较低,因此用碎屑、建筑垃圾替代天然骨料的节能减排效益不高。

粉煤灰、脱硫石膏主要用于替代胶凝材料,其利废量略低,分别达25.7万t、22.5万t。水泥一直是建材行业的能耗及碳排放大户,采用粉煤灰、脱硫石膏替代水泥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节能量分别达2.89万t标煤、2.51万t标煤,减排量分别达18.31万t、16.12万t。

淤砂(淤泥)主要用于替代天然砂,利用量达13.5万t,废沥青、冶炼废渣利用量较少,其节能减排效益不高。

2.2 不同行业利废经济效益分析

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建设领域50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共利用固体废弃物总计达180万t,资源综合利用总产值8.5亿元,享受减免税8297万元,资源综合利用利润总额达2919万元。

不同行业利废经济效益见表3。

2.2.1 不同行业利废情况

混凝土、墙体材料和水泥行业产量大,是当前消纳固废的主要途径,其利废量分别占利废总量的35%、34%和20%。其中混凝土和水泥主要利用粉煤灰、冶炼废渣、碎屑、建筑垃圾;墙体材料还利用了脱硫石膏、淤砂(泥)等。砂浆和市政材料主要利废种类为粉煤灰、冶炼废渣、碎屑、建筑垃圾、脱硫石膏、淤砂(泥)、废弃沥青等,但利废量较小,仅分别占利废总量的4%,具备进一步消纳固废的潜力。管材、再生塑料等其他领域的利废种类较杂,主要为建筑垃圾、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因其产量较小,利废空间有限,约占利废总量的3%。

2013年上半年不同行业利废情况见图1。

2.2.2 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免税及利润情况

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免税及利润情况见图2。

由图2可知,对于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其中墙体材料和砂浆年产量较高,相应产值达2.4亿元和2.3亿元,分别占总产值的28.2%和27.6%;其他类行业尽管总产量不高,但产品单价较高,总产值达1.8亿元,占总产值的21.2%;水泥行业利废产值达1.3亿元,占总产值的13.2%;而混凝土和市政材料产值占比最低,不到5%。

对于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免税,由于管理部门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47号)等政策对利废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其中墙体材料中纸面石膏板及其他类的再生塑料等产品利废率较高,享受税收优惠力度较大,免税额分别达3 109万元和2 626万元,占总免税额的37.5%、31.7%;而水泥、砂浆、混凝土和市政材料行业免税水平普遍较低。

对于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利润,其中墙体材料利润达2824万元,占总利润的96.8%;砂浆、其他类及市政材料的利润其次,分别占总利润的32.8%、15.6%、8.3%;混凝土利润微薄,仅占总利润的0.9%。对比不同行业的产值、免税及利润可以发现,产品的利润主要是通过减免税补贴获得。除了砂浆产品外,其他利废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于市场售价,需依靠免税补贴才能维持产品的生产运营。而水泥行业现有的免税补贴政策不足以抵消生产成本与市场售价的差额,利废产品利润为负。

3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资源化利用企业利废情况及其经济环境效益分析研究发现,上海市建设领域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3.1 废弃物利用种类单一

目前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利用的废弃物比较集中、单一,主要为工业固体废弃物,占废弃物利用总量的66.7%。尽管建筑垃圾和市政污泥等城市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远大于工业固废,但其利用量仅占废弃物利用总量的30%。由于综合利用产品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的制约,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例较低,困扰着上海市生态环境。

3.2 不同行业废弃物利用水平不一

建设领域中不同行业的利用量不均衡。本次调研企业所用废弃物大部分应用于水泥、混凝土和墙体材料行业,而砂浆、市政材料利用废弃物量均只占4%。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建设规模息息相关,随着上海城市的不断发展成熟,城市建设规模增长将日趋平缓甚至下降。若不积极拓展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范围和效率,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废弃物利用总量下降,大量废弃物积压将会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

3.3 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差距较大

水泥、混凝土生产行业是利废大户,消纳固废量占总量的50%以上。但水泥、混凝土产值、免税及利润均较低,其中水泥的资源化利用产品利润为负,废弃物的利用并未给水泥生产行业带来效益。可能是由于综合利用技术成本高,免税额度相对较小,企业利用固废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固废在该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推广。

4结论与建议

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建设领域50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共利用固体废弃物总计达180.2万t,节能量5.5万t,减排量34.8万t,资源综合利用总产值8.5亿元,享受减免税8297万元,资源综合利用利润总额达2919万元。该市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但存在废弃物利用种类单一、不同行业废弃物利用水平不一、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差距较大等问题。

针对上海市建设领域的固废资源化利用现状,建议从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多管齐下,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一是着力技术创新,提高利用效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工业固体废弃物与城市固体废物,组织开展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重点攻关城市污泥、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拓宽固废资源化利用途径,大力推广低能耗、低成本、高利用率、高品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提升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水平。

二是加强全过程监管,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废弃物排放、生产、利用等数据信息收集渠道和公共信息平台,加强数据监控分析,及时掌握和分析废弃物综合利用产生和利用趋势,为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的长期开展和分阶段重点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扶持力度。根据不同行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情况,调整对相关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发挥调控杠杆作用,推动行业发展。加强水泥生产行业的免税额度,促进固废利用在水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

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Z].北京:2008.

(责任编辑/陈 军)

辽宁省召开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座谈会

近日,辽宁省服务业委组织召开了辽宁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座谈会。会议旨在促进辽宁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健康发展,深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研究解决行业实际问题,共同探讨发展之路。

沈阳市秋实再生资源集团公司、大连环嘉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辽宁省重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上企业家们汇报了企业经营情况,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下步发展思路,以及对政府给予政策支持的建议。近两年,受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下跌,实体经济低迷的影响,再生资源主要品种价格持续下滑,企业利润率大幅降低,经营比较困难,但行业龙头企业的重点回收品种相对稳定。同时也存在税负不尽合理、规划执行难、社会认知度不高、缺少国家政策支持等掣肘行业发展的问题。

辽宁省服务业委主要领导认真听取了企业家的发言,就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意见。

创新发展思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作为公益性、微利行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辽宁省服务业委一定会全力支持,希望企业家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创新思维,借鉴和学习新兴商业模式,努力探索回收体系建设发展新渠道;要拓宽回收领域,加强对废旧商品的再利用技术研究,充分发掘废旧商品剩余价值,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运用媒体优势,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绿色循环型社会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政府重视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喜闻乐见,要走进公共机构、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共同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发展的良好环境。

做好行业发展规划。辽宁省各市行业主管部门都要按照国家和省政府要求,会同规划等部门科学制订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到“十三五”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经市政府通过后,提高规划的执行力。

拓宽发展渠道。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要走出去,学习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和做法,适应市场新形势,借势做大做强,要形成部分重点品种上建回收网络、中连物流、下接利废产业的产业链,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强化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谷城县;循环经济;金洋模式;五山模式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战略,能有效缓解资源,缓解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矛盾,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1]。近年来,我国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开展了两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各地区结合实际开展了本地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总结凝练出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案例,但是,目前大都为产业方面的模式案例,县域层面循环经济案例相对较少[2]。为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分别从产业、绿色回收、社会等方面归纳总结谷城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总结其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对推进县域循环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1谷城县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谷城县大力发展循环型产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循环型产业的带动下,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又反过来支撑着产业的发展。另外,谷城县在取得循环经济成效后,不断总结发展循环经济经验及模式,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循环经济发展,构建了以湖北省为重点并向全国辐射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再生铅、再生钢铁、再生铝等循环型产业。探索形成了“金洋模式”、“五山模式”、“谷城‘城市矿产’基地模式”等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2013年,谷城县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地区。

2谷城县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

2.1循环型工业模式

循环型工业又称“生态工业”,是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以工业排泄物为原料,实现循环生产的一种工业发展模式。谷城县重点打造“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建材加工、纺织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四大工业循环链,其工业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以“金洋模式”为典型,金洋公司专业从事废铅回收综合利用、铅基系列合金研制与生产,模式特点主要体现于两点。(1)建设循环闭合的废铅酸蓄电池循环利用链。以自建或合作的方式回收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的废铅酸蓄电池经机械拆解、破碎、分选等工序,再分别加工成还原铅、硫酸钠、再生塑料等,还原铅返销给铅酸蓄电池生产商,再生塑料制成新的蓄电池外壳,硫酸钠成为造纸、玻璃制品的原料,由此形成了完整的废铅酸蓄电池循环利用产业链,最大化利用废旧资源,提高了资源产出率。(2)坚持科技创新。金洋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通过应用自主研发的无污染再生铅生产、低温连续熔炼、铅膏湿法直接生产超细氧化铅、液态铅渣直接还原等先进技术,铅回收率达98.2%,既回收了铅资源,又减少了废水处理的费用,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2循环型农业模式

循环型农业是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农业生产的一种经济模式,它被赋予了科学的内涵,既具有由科学理论作为支撑的优势,又具有使经济和生态效益双重实现,以及带动工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主要特征。谷城县重点打造“林下经济、有机茶、生态养殖、生物质能源”四大农业循环链,其农业循环经济实践模式以“五山模式”为典型,五山镇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着力建设生态乡镇,其特点主要体现于两点。(1)发展循环生态农业。通过产业组合构建一体化的农业生态模式,形成物质循环利用的复合生态农业系统。依托专业合作社,推动食用菌、龙虾、茶园土鸡、生态土猪等生态种植养殖产业抱团发展,带动林下经济、有机茶、生态养殖等生态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沼气利用联结整合谷城农林牧渔产业发展,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2)建设循环生态农庄。谷城县以生态农庄为抓手,推进农业、农村废弃物的利用。以堰河村为示范,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废塑料、玻璃等干垃圾,厨房湿垃圾入沼气池沤肥返田,有害垃圾集中处理。建设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进行利用,实现了污水不外排。

2.3绿色回收模式

对于谷城县来说,绿色回收再生钢铁、再生铅、再生铝等再生资源,是其循环经济产业的重要一环。目前已经建立了多元化回收模式。(1)销售回收两网合一模式。建立销售网络和回收网络两网合一的模式,骆蓄公司利用其覆盖全国的蓄电池销售网络,实行以旧换新,抵价回收废旧蓄电池模式,实现铅资源、塑料资源的循环利用。(2)政府推动、企业运作模式。金洋公司通过积极争取湖北省政府的支持,在武汉市“1+8城市圈”建立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工作试点,目前已在湖北省内9个城市建立了稳定的回收网络。(3)资源共享回收模式。谷城县部分企业已在国内主要的资源集散地建立了稳定的回收点,实现废旧资源的稳定供给;同时依靠资源集散地的回收企业,采取合资合作建点的方式,建立资源回收模式。(4)固定回收网点模式。园区企业依靠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固定回收网点、回收网络,建立资源回收模式,有效地回收铅酸蓄电池、废铝和废钢。通过上述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回收网络体系,现已建立起半径为500km的区域废旧资源回收圈,年回收资源量300万t,为企业的再生钢铁、再生铅、再生铝、汽车零部件等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2.4循环型社会模式

循环型社会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再生资源利用、再制造、绿色消费等。谷城县利用再生资源的循环型社会模式以谷城“城市矿产”基地为代表,基地集聚了一大批废钢铁、废铅、废铝、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形成了完整、闭合的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循环利用产业链。谷城“城市矿产”基地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于以下两点。(1)企业联动发展。基地依托县供销社、金洋公司、骆蓄公司等组建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回收废钢铁、废铅、废铝、废塑料等再生资源,以及县域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铝合金建材等重点产业产生的废旧金属、废塑料,通过金洋、金耐特等企业的专业化分拣和加工,生产出高品质的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再生塑料等再生材料,再供给基地内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铝合金建材等企业,实现了再生资源的就地转化,有效推动了基地再生资源产业和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铝合金建材等产业的共赢发展。(2)以良好服务吸引企业集聚。谷城县对基地重大项目建立“领导包保”、“项目服务秘书”等机制。同时,通过强化基地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建立产学研协作关系,培育出金洋、金耐特等一批废金属循环利用的技术领先者,吸引了废铅酸蓄电池、废钢铁、废铝等废旧资源利用企业快速向园区集聚。

3谷城县循环经济发展经验

3.1以产业化、规模化、精益化为根本途径推动循环经济大发展

多年来,谷城县结合当地铅酸蓄电池、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发展需求,一直大力扶持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园区建设,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在企业、政府的不懈努力下,谷城以再生铅为代表的再生资源产业规模水平、技术水平不断发生嬗变,回收网络和渠道不断扩大,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竞争优势[3],成为谷城两个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带动了关联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谷城县域经济的大发展,由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向工业强县迈进。

3.2通过各领域协同推进,形成循环经济发展强大合力

谷城县率先在工业、农业、再生资源回收、“城市矿产”加工等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关键领域进行探索,形成了“金洋模式”、“五山模式”、“‘城市矿产’基地模式”等一批循环经济成功范式,并通过这些模式在各自领域较大范围的推广、复制,以及各领域、各层面的耦合链接,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循环发展,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4结语

谷城县选择循环经济之路,是一种典型的跨越式战略转型,即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之前选择了先进的发展战略和道路。其面临的技术经济困难要比东部大得多,然而循环经济却在中西部地区-谷城县成功地运作[4-5],其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我国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4.1坚持顶层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如要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循环经济领域取得突破,必须要有合理的顶层设计。谷城县原本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矿产资源较少的中部山区农业县,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但谷城县根据矿产资源日益匮乏的严峻现实,以及再生资源所具有的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及成本优势,清晰地认识到循环经济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路径,长期坚持循环经济发展思路,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先后获得若干循环经济国牌,在国内引起一定的反响。

4.2坚持一个定位

我国中西部部分地区急于发展经济,在发展建设中,缺乏先进的指导思想和统一的科学规划,仍处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招商引资之初,为吸引企业入驻而来者不拒,致使地区产业过多,产业定位不明确。而谷城县境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资源匮乏,谷城矿产资源偏少,原始的生产资料缺乏,以农业为主的谷城基础薄弱而不适合发展动脉产业,只适合发展静脉产业,谷城从开始就定位发展再生资源,再生钢铁、再生铅、再生铝等再生资源的利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逐步扩大产业的过程中,也一直以再生资源产业为主线,来发其他相关产业,如利用再生钢铁的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利用再生铅的汽车蓄电池产业等,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4.3坚持模式推广

谷城县坚持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形成循环经济的较大规模。在工业领域,以“金洋模式”为示范,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实施关键补链项目,打造“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建材加工、纺织品加工、农产品加工”四大工业循环链;在农业领域,以“五山模式”为示范,全力打造“林下经济、有机茶、生态养殖、生物质能源”四大农业循环链条;在回收网络方面,以金洋公司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为示范,建立覆盖周边500km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覆盖周边县市的生物质能源回收网络、覆盖全国的废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在社会领域,以“城市矿产”基地为示范,建立先进、适用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模式、城市典型废弃物集中处置模式,生活、生产系统循环耦合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分别在各产业推广,循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4.4坚持企业推动

国际公认的德国卡伦堡循环经济模式立足于园区企业间的合理链接,能源和副产品在系统内得到充分利用。谷城坚持将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力,在工业领域,依托金洋公司废铅酸蓄电池循环利用链条,打造有示范意义的闭合循环链条,同时金洋公司、骆蓄公司、美亚达公司、三环集团公司等重点企业在利用再生铅、再生铝、再生钢铁等方面形成上下游链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在农业领域,依托玉皇剑公司、康利公司、再然公司等重点企业发展种养结合型、“农、旅”复合型循环农业;在绿色回收领域,依托金洋公司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骆蓄公司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网络、凯迪公司生物质回收网络等,逐步建立多元化、广覆盖的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因此,企业及企业间的循环是推动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动力。

作者:胡斌 吴雪莲 万迎峰 鲍仁冬 单位:湖北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循环经济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黄和平.基于生态效率的江西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学报,2015,35(9):1-10.

[2]陈艺,陈昕.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4):18-26.

[3]岳波波,李妮,武征,等.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模式构建[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38(7):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