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再生资源回收总结

再生资源回收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再生资源回收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再生资源回收总结

再生资源回收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再生资源回收;科学管理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0-0039-01

0 引言

目前北京市朝阳区的再生资源回收已初步形成以物资回收公司为主体、基本覆盖全区的回收体系,但是其废旧再生资源回收与再利用还存在着较多问题。由于旧的管理体系不能适应市场运行机制的要求,而新的管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使得朝阳区的资源再生产业长期处在一种无序管理和无序竞争的状态下,市场结构呈现出小、散、乱、杂的局面,资源浪费严重,产生了严重的二次污染。

北京朝阳区作为北京主要商务区,合理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关系到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实现朝阳区废旧资源再生产业健康发展,保证产业链能够正常有序的运转,本文建立能够适应和保证朝阳区再生资源产业链健康运转的综合管理体系,从四个角度为北京市朝阳区废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事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

1 北京市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北京市朝阳区废旧物资主要有废旧纸张,废塑料,废旧电器,木材,轮胎,玻璃,各类杂品,年再生资源回收量约80万吨。朝阳区共有废旧回收网点800多个,覆盖率达到93.5%,城乡结合部地区共有各类废品回收集散市场40余处,占地面积超过1000亩。但因缺乏统一管理和规范建设,整体发展层次不高,规范化建设的回收亭仅占20%,多数还是以临时摊位和流动摊贩为主。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体系主要涉及收集、储存、运输、处理4个环节。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废品回收集散市场亟待整顿和规范;其次,前端回收网络缺乏统一规范管理;再次,回收行业整体发展处于低谷期。更好地利用北京市朝阳区再生资源,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正确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 北京市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思路研究

2.1 回收利用网络和路径方面

对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路径进行合理设计和流程再造,在朝阳区每个街道选址3-5个封闭式再生资源回收站,满足居民废品交售要求,促进无序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尽快退出城市道路公共空间;在不具备建设封闭式再生资源回收站的地方,应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原有无序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进行升级改造;封闭式再生资源回收站收集的废旧物品,经过分拣分类将使用再生资源专用车直接运送到利用厂家,不再运往本市回收市场,以促进北京市废品回收市场外迁或取缔、人口疏解。封闭式再生资源回收站定期开展环保、资源回收利用宣传活动,定期对回收人员开展相关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消除缺金短两、偷盗、破坏市政设施、收脏销赃等隐患,引导广大社区居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2.2 财政金融方面

(1)政府采购和投资支持。

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同有关部门制定政府采购目录时,应优先考虑列入经认定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印有环保局统一制定的标识的产品。北京市朝阳区应当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政策扶持,将再生资源回收作为公共事业进行投资,可以要求受政府投资的企业每年将利润的一部分交给朝阳区政府。还可以吸收和引导民间资本大量进入再生资源行业。

(2)税收政策和贷款优惠。

建立完整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免税减税退税机制,可以对朝阳区部分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实行免税制,用低税率减轻企业压力。对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银行应当从利率、期限等多个方面提供优惠。银行可以从期限上给予优惠,延长还款年限。

(3)专项基金。

政府每年从财政中拨出一定资金用于成立“再生资源回收”财政专项基金,防止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风险。建立“废旧资源回收”基金,基金用途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希望工程事业;另一部分用于防范金融风险,同财政专项基金共同作用。

2.3 相应法规设计方面

(1)生产责任制。

北京市应以国家法律为基础,要求制造企业在产品设计时考虑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同时使制造者、销售者、消费者共同承担起产品回收、再生、处置的责任。

(2)抵押金返还制。

通过对每户收取一定的费用,该制度通过收取押金使不回收再生资源的行为付出丧失押金的代价,从而以经济利益驱使居民将再生资源交回制定部门,达到回收再生资源的目的。

(3)绿色采购和清洁生产制度。

通过政府庞大的采购力量,优先购买对环境影响较少的环境标志产品,促进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推动国家循环经济及其具体措施的落实。朝阳区政府应鼓励企业将清洁生产运用于制造过程,这样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而且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绿色标准,有利于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利用,提高回收利用率。

(4)其他针对性措施。

在朝阳区实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手机回收送话费政策;电池“以多换一”政策;学校旧书回收;塑料瓶换矿泉水活动等措施,通过这些鼓励性措施,为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法规设计起到补充作用。

2.4 宣传教育方面

朝阳区环保局可以鼓励志愿者活动,在社区进行宣传活动。对于中小学,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应将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相关知识纳入课程范畴。朝阳区商务委员会每年举办一个以“再生资源回收”为主题的活动周,举办“再生资源回收”主题公益晚会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影响力。北京市工商管理局拓宽其下设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处的职能,将再生资源回收情况、废旧排放情况与企业信用挂钩,进而对企业形成更有约束力的监管。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应当在电视或流动媒体上插播公益广告,引导公众进行垃圾分类和废旧资源回收,唤醒公众的责任感。

3 总结

北京市朝阳区应当以建设“人文朝阳、科技朝阳、绿色朝阳”为目标,加大力度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本文通过从政策机制、规划设计、技术管理和实际操作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建立能够适应和保证再生资源产业链健康运转的综合管理体系,为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事业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促进污染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齐春莹.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问题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5):41-43.

[2]刘新民.大力发展我国再生资源产业[J].中国金融,2006,(5):20-21.

[3]赖阳.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产业化的思考[J].市场营销导刊,2007,(5):14-18.

[4]赵红,张国郁.垃圾资源化的思考[J].网络信息技术,2003,(6):37-38.

[5]王爱兰.中外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比较与中国的推进策略[J].资源科学,2006,(9):108-113.

再生资源回收总结范文第2篇

一、行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十一五”时期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再生资源回收的理念渐入人心。在相关政策带动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模明显扩大,对国民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截至2013年底,全社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0多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 800万。2013年,废钢铁、废塑料、废有色金属、废纸、废轮胎、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船舶8大品种回收量超过1.6亿吨,回收总值接近4 800亿元;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率超过70%。初步测算,与使用原生资源相比,相当于节约1.7亿吨标准煤,减少废水排放113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75万吨。行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2007年,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明确商务主管部门作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主管部门。2009年,国务院公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明确废弃电器电子回收处理的生产者责任。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根据文件精神,2012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建立了由商务部牵头,22个单位组成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二)企业实力日趋增强

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和一些民营企业借力政策支持,不断拓展回收网络,延伸产业链,成为回收体系的主体,初步实现了经营产业化、利废资源化和处理无害化。一批规模较大、技术设备较先进、分拣加工能力较强的全国性和区域性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其中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00家,10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0家。

(三)回收体系逐步建立

自2006年起,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以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建设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回收体系试点,到2012年试点城市达90家。2009~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3.5亿元,支持75个城市新建和改扩建51 550个网点、341个分拣中心、63个集散市场;同时,支持建设122个区域性回收利用基地,有效推动了试点城市向网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回收方式多元的方向发展,试点城市重点品种回收率超过60%;回收利用基地对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和城市矿产项目形成有力支撑。

(四)技术水平稳步提高

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和加工利用技术,开展精深加工,创新经营业态,传统的回收、分拣、加工处理工艺得到改造升级。如聚酯塑料(PET)瓶片熟料生产技术,废印制电路板环保处理及资源回收设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池回收企业与生产企业开展废电池再生利用活动,利用电镀废渣及冶炼废渣等工业废料提取各种有价金属等,取得了良好成效。部分城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设置智能回收设施和设备,方便市民自助完成废弃物交售;有些地区设立了固体废物信息交换中心,整合了回收热线、信息系统和回收站点,形成客户交投、信息交换、废品回收、在线监控于一体的网络服务平台。

二、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四低”:

1.组织化程度低。再生资源回收以社会化个体回收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回收量仅占回收总量的10%~20%。行业小、散、差的特点明显,回收主体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差,管理工作难度大。

2.分拣技术水平低。行业内技术研发普遍投入不足,操作工人缺乏技术培训,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较低。除少数企业回收工艺和装备较先进、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善外,大多数从业主体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分拣精细化、专业化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3.经营规范化程度低。标准化、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尚未形成,回收、运输、储存、利用各环节协作配套不够。酸浸、火烧等野蛮拆解和不具备资质私自拆解现象普遍存在,偷盗销赃行为时有发生,乱堆乱放、乱设摊点现象还比较严重,造成行业秩序混乱,存在一定环保隐患。

4.部分品种回收率低。废玻璃、废电池、废节能灯、废纺织品等品种,受回收成本高、利用价值较低和利用水平有限等因素影响,经济效益较差,回收率较低,一般只有30%左右,个别品种甚至随生活垃圾丢弃,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公众认识不到位。社会上普遍存在把再生资源等同于“垃圾”的错误认识,对再生资源回收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在源头上做好分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后端回收成本。一些地方对做好回收工作的认识不足,没有科学规划,定位不清,回收行业发展滞后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各方责任不清晰。除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建立了基金制度外,其他品种尚未明确相关制度要求。特别是对于价低量小的品种,缺乏相关制度规范,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不健全,销售者和消费者对产品废弃后的回收责任尚未明确。

监管执法难度大。由于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经营分散,对无照经营、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或根本没有任何环保设施的小企业和小作坊有效监管难度大,致使不规范企业依靠低环保成本抢占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政策配套性不强。2011年回收行业增值税优惠政策取消后,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亟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废玻璃、废节能灯等品种由于回收成本高、利润薄,靠市场机制难以调动企业积极性,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创新。此外,行业监管政出多门、职权分散,支持政策和工作措施缺乏配套性。

(二)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形势看,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发达国家纷纷加快部署,采取立法和财税支持等多种手段,推动再生资源回收等行业快速发展。如欧盟提出将在未来10年重点发展低碳产业与循环经济,到2020年实现主要金属和建筑材料基本由再生资源提供。

从国内现实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性日益显现,粗放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我国现有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和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铁矿、铜矿国际依存度不断提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消耗量将有增无减,资源瓶颈愈发突出,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面对严峻局面,只有将废弃商品有效、及时回收,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和利用水平,才能形成“资源—产品—废弃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缓解资源紧张局面、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从政策环境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把“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示范”作为七项重点工程之一,首次将回收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意见》([2011]49号)是关于再生资源回收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为实现回收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和发展绿色流通为主线,围绕规范回收利用秩序,降低回收利用成本和提高回收利用率,着力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法律法规建设,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管理体制改革和回收模式创新,提升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范化水平和规模化程度,构建多元化回收、集中分拣和拆解、安全储存运输和无害化处理的完整的先进的回收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法规、制度改革、标准建设和政策引导等措施,着力加强对市场失灵品种的引导,提高重点品种的回收率。其他品种的回收则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坚持统筹当前和立足长远相结合。结合当前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同时,着眼于长远,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通过制度改革和技术服务创新,为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坚持突出重点和兼顾全局相结合。以回收、分拣环节为重点,同时,着眼于再生资源回收全程和全产业链管理。从产废源头入手,建立健全回收渠道,逐步实现应收尽收;通过提高分拣加工技术水平,实现与利废环节的有效衔接。

4.坚持总体设计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整体规划,总结经验,借鉴国外做法,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等情况,科学选择建设模式,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一批网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回收方式多元、重点品种回收率较高的回收体系示范城市,大中城市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平均回收率达到75%以上,实现85%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85%以上社区及乡村实现回收功能的覆盖、85%以上的再生资源进行规范化的交易和集中处理。培育100家左右再生资源回收骨干企业,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达到2.2亿吨左右。行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大幅提升,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规范化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四、主要任务

(一)分类建立回收体系

从产生源头看,再生资源主要分为四类:生活类(居民家庭)、产业类(工业、农业、建筑业等)、服务消费类(超市、百货店、维修店等)和公共机构类(机关、学校、医院等)。针对四类再生资源的特点,应分类建立不同模式的回收体系:

1.以三级网络为基础的生活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在城市,巩固和提升以回收网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回收利用基地)为代表的三级回收网络,并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调整网络构成;在农村,建立城乡一体化、县域一盘棋的规划管理和实施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延伸回收网点,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2.厂商直挂的产业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鼓励回收企业与各类产废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适合产业特点的回收模式。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分拣和加工的再生资源直接配送给利用企业和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通过厂(企)商直挂,减少中间环节,满足下游利用企业的需求,提高回收利用率。

3.与回收企业对接的公共机构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组织有资质、实力强的回收企业与公共机构对接,通过开展义务回收、协议回收、定期回收、流动回收等多种方式,建设规范收集、安全储运、环保处理的示范模式。

4.以逆向物流为特点的服务消费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充分发挥流通企业面向广大消费者分散销售且便于集中回收的优势,倡导销售者责任,推动绿色商场建设,利用销售配送网络,试点建立逆向物流回收渠道。

(二)完善回收节点功能

完整的回收体系应以回收网点为基础,分拣中心为核心,集散市场为补充,储存运输为联结,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撑,为有效提高回收利用效率,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1.多样设置回收网点。按照“便于交售”的原则,城市每1 000~1 500户居民设置一个回收点,乡镇每1 500~2 000户居民设置一个回收点,结合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鼓励和推动回收体系与垃圾收运体系各环节有机结合。对难以设立固定站点的地区,组织统一管理、规范作业的流动回收车,借助电话、便民服务平台等各种方式,构建便民利民的回收网络。在部分有条件的社区、商场及公共场所设置自动回收设施,试点智能回收。

2.提高分拣加工水平。分拣加工是回收体系的核心,分拣中心的数量、规模和结构,既要充分考虑周边地区再生资源回收量,与回收网点有效衔接,又要兼顾周边产业和利废企业的需求,实现产废、利废的衔接。加大分拣加工技术研发力度,促进分拣自动化和精细化。在有条件的地区,按照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试点建设一批回收分拣集聚区,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从松散粗放型向集约型、规模型、产业型、效益型方向转化。

3.升级改造集散市场。推动集散市场向具备分拣、加工、处理等多功能的回收分拣集聚区转变,实现信息交换、价格形成、商品配送和资金结算等功能,推动线上与线下交易相结合。同时配备集中的污染治理设施,杜绝露天堆放等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储藏方式。

4.完善储存运输系统。合理规划和建设各类中转和存放设施,防止出现扬散、流失、渗漏。进一步提高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运输能力,同时借助专业物流企业的力量,建立安全、高效、环保的物流系统。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危险废弃物的运输。

5.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机制,编制重点品种价格指数,解决传统交易中信息滞后和不对称的问题,为回收处理及再利用的相关服务商提供信息,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回收体系各节点、各环节的对接和整合,促进回收与利用环节的有效衔接。

(三)培育龙头回收企业

1.支持回收企业公司制改造。引导传统回收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企业采购、销售、资金和财务管理,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回收领域。积极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促进产业集聚和整合。鼓励国内外各类资本进入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和加工环节,健全外国投资者并购安全审查管理。鼓励龙头企业以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组织方式整合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

3.加大与利用企业的对接。鼓励回收企业与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利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促进回收与利用的有效衔接。同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形成部分重点品种上建回收网络、中连物流、下接利废产业的产业链,拓宽企业发展空间,稳定和保障再生资源供应。

(四)强化行业秩序监管

强化回收渠道的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利用再生资源制假售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收购国家禁止收购物品、收赃销赃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各环节的污染防治工作,支持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污染环境的企业并向社会公布。严格以环保、节能指标为主要依据的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推动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清洁生产审核。加大预防和打击废物非法进口力度,加强对进口再生资源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营造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回收秩序。同时,积极发挥行业中介组织作用,制订行业自律性行规、行约,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五)健全回收管理制度

1.加大法治工作力度。加快出台《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推动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上升为《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研究建立销售商、消费者对于废弃产品回收处理的责任分担机制。积极研究废旧纺织品、餐厨垃圾等品种的回收管理制度。加大《废弃电器电子回收管理条例》的实施力度,进一步落实生产者责任制度。积极探索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城市垃圾清运体系的有效融合,促进两网协同发展。

2.强化标准化工作。研究建立科学合理、功能齐全、统一权威的再生资源标准体系总体框架,加强回收目录、产品分类、分拣加工作业、运输储存、回收污染控制技术等基础类和通用类标准的制修订。通过认证认可等多种方式,加大标准贯彻落实力度,加强对现行标准的宣传,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

3.加强行业统计和信息。在典型企业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分品种、分地区的统计报表,建立适应行业发展特点的统计体系。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定期形成行业发展报告。制定《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模式指南》,加强分类指导。

(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充分运用媒体优势,倡导绿色低碳、环保健康、循环利用的生产生活方式,强化道德约束。鼓励使用资源循环再生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生产和消费,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广泛推介各具特色的回收体系建设成功模式,宣传推广再生资源回收的先进理念、方法途径、政策法规,提高全社会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的认识,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再生资源回收的良好氛围。

五、重点工程

(一)回收模式创新工程

1.重点品种回收模式创新。针对废玻璃、废电池、废节能灯等价值低、易污染品种,探索与垃圾分类试点相结合、自动回收设施布点与专业物流相结合等回收模式,探索借助再生资源交易平台,实现面向全社会的第三方回收模式。

2.企业回收模式创新。按照布局前瞻化、物流专业化、分拣精细化、产业一体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各种行之有效回收模式,大力发展整合网络、产业共生、“三位一体”等各类再生资源回收模式,鼓励其他回收模式的创新。

(二)回收分拣示范工程

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一批分拣技术先进、环保处理设施完备、劳动保护措施健全的区域性回收分拣基地和专业性分拣中心。充分考虑全国各区域再生资源主要品种产生量及增长趋势、再生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规模、人口密集度、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区域面积、区位交通条件等综合因素,到2020年,建设区域性回收分拣基地200个,专业分拣中心2 000个,与遍布全国城乡、网络纵横的回收站点有效衔接,形成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以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为主的城市矿产基地形成有效对接。

(三)分拣技术创新工程

鼓励企业研发和应用智能型回收设施、设备,推广机械化、自动化和先进适用的分拣加工处理装备,促进再生资源分拣处理企业技术升级改造。鼓励研发基于物联网的再生资源收运系统监测技术和传感识别设备,推动企业回收处理技术的创新。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部门协同工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各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领导与协调机制,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行业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行业信息定期制度和行业预警制度。

(二)加大财税支持政策力度

按照向公益性品种、向产业集聚和向科技创新倾斜的原则,利用各级财政资金,加大对回收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引进先进技术后开展消化吸收并产业化的建设项目,国家有关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支持。完善促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税收政策。研究通过发展基金、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逐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新型回收模式开发创新,鼓励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及装备的推广示范。

(三)完善土地金融支持手段

落实和完善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用地政策,对列入各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的重点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布局和选址,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推广应收账款、收费权质押以及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在内的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四)建立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加工利用相关技术遴选推广机制,适时国家鼓励的再生资源分拣加工利用有关技术、工艺、设备名录。鼓励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对分拣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建立促进产业发展的咨询服务体系,培育和扶持一批专业化服务公司,为行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专业人才,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支持高校开设循环经济和再生资源回收相关专业,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和健全产学研衔接互动机制,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处理技术联合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职业培训机构,强化回收一线工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七、组织实施

再生资源回收总结范文第3篇

今年以来,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有关职能部门和镇乡(街道)上下联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全区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圆满完成了全国文明城市、省级示范文明城区两大创建任务。再生资源回收、街容卫生达标路创建以及河道库区、农棚田舍、农贸菜场和餐厨垃圾等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为改善全区城乡环境面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广泛发动,营造氛围

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

各有关职能部门根据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专项整治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各自职能,落实职责,强化指导,促进全区各地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区供销社开展了再生资源回收专项整治,多次组织联合检查组对全区各镇乡(街道)的废品回收站进行调查摸底,并联合区联创办召开了区再生资源回收长效管理工作培训会,制订出台了再生资源回收示范站、网点建设政策措施,同时,召开可再生资源回收研讨会和全区再生资源回收长效管理现场会,全面推动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区城管局加强了餐厨垃圾管理,联合区联创办召开了餐厨垃圾收运工作座谈会,就进一步有效打击餐厨垃圾非法偷运行为提出了对策措施,并计划扩大收运、处置范围,进一步强化餐厨垃圾综合管理。同时,联合区联创办、区卫生局开展了街容卫生达标路创建,在古林镇召开了全区街容卫生达标路创建工作现场会;区水利局推进了全区河道库区整治,联合区联创办召开了河道保洁工作研讨会,进一步完善了河道、库区长效保洁机制,逐步实现了河道、库区保洁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行河道保洁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了保洁质量;区环保局通过严格执法、有效监管,大力推进企业污染减排工作顺利开展,完成了全区污水工程规划初稿,并开展了农村污水分散式生态处理,同时,制定了《2012年度鄞州生态区建设工作任务书》,稳步推进了生态区建设;区农林局开展了“一绿二治”活动,扎实推进农棚田舍专项整治,在姜山、云龙、洞桥和邱隘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带动全区各镇乡(街道)全面清理原有农棚田舍并规范使用,严格控制新搭建,促进农棚田舍规范整洁;区贸易局对设施陈旧、经营环境较差的菜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时,围绕菜场改造,联合区联创办开展了菜场周边环境专项整治,禁止乱停放、乱张贴、乱搭建、乱设摊、乱堆放、乱倾倒等不文明行为,落实了市场专业保洁人员,制订了相应的考核制度,促使各地市场周边环境整洁、有序、规范;区卫生局以“第20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为契机,开展了除四害、农民健康教育、农村改厕等活动,并以卫生镇、村创建和复评为契机,强化公厕保洁管理,建立了公厕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开展了“五小行业”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了公共场所、化妆品以及食品等安全监督和管理;区文明办进一步推进了“和美家园”创建,加强了对创建村的指导帮扶,强化了对达标村的常态管理,对全区文明单位(村、社区)进行了全面复评,提高了创建工作整体水平。同时,组织开展了“我身边的文明之星”评选活动以及“传承古堇文明,同过我们的节日”、“文明交通一条街”、“文明出行”等系列实践活动。

再生资源回收总结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政策措施,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健全废旧商品回收网络,提高废旧商品回收率,按照“政府引导支持、社会各方参与、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快建设完整的先进的回收、运输、处理、利用废旧商品回收体系。

(二)总体目标。以废旧商品回收网点为基础,以回收利用基地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网络完善、技术先进、分拣处理良好、管理规范的现代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力争主要品种废旧商品回收率达到80%。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完善回收处理网络。支持龙头企业按照《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建设、改造标准化废旧商品回收网点,整合提升传统回收网络,对拾荒人员实行规范化管理。结合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居民废旧商品分类收集制度。畅通生产企业间直接回收大宗废旧商品和边角余料的渠道。支持在线收废、预约收废、押金回收、以旧换新等灵活多样的回收方式。

(二)探索推进试点示范。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公共机构,作为社会行为和公共道德的示范和标杆,要率先建立废旧商品回收网络,引领和带动全社会废旧商品回收工作。继续在市经济开发区做好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并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向全市推广。

(三)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鼓励废旧商品回收企业联合重组,推广分拣处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逐步培育形成一批组织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研发能力强、技术装备先进的大型企业。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吸纳社会零散队伍和小规模回收企业参与,提高废旧商品回收企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

(四)建设回收利用基地。加快推进建设集废旧商品回收整理、集散交易、物流配送、加工利用、科研开发和异地资源配置一体化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环保型的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废旧商品集散市场),使90%以上的回收废旧商品进场交易和集中处理。结合回收利用基地建设,引导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并与创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有效衔接。

(五)加强行业监管工作。完善废旧商品回收经营者登记管理相关制度,进一步健全废旧商品回收行业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废旧商品回收市场秩序。强化对回收站点的治安管理,依法查处收购国家禁止收购物品、收赃销赃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利用废旧商品制假、造假行为。再生资源行业协会要制定行业自律规范,配合主管部门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相关技术规范,并接受市商务局和市供销社的业务指导。

(六)严格落实环保措施。强化废旧商品回收各环节的污染防治,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禁产生二次污染。积极推动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清洁生产审核。对未达到质量和环保要求的废旧商品回收、运输、处理、利用企业,要限期整改。

(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用好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废旧商品回收网络和回收利用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综合利用和技术研发,引进先进设备,推广先进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用好用活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各县、区也要根据本地实际,具体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推进措施。

(八)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发挥社会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开展废旧商品回收公益宣传,倡导环保健康、循环利用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全社会对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废旧商品回收和再生资源产品使用,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充分运用政府采购制度,带头使用再生资源产品。在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中,要加强对勤俭节约品德和废旧商品回收知识的普及教育。

三、实施步骤

(一)2012年,总结试点区经验,指导推进全市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回收利用基地部分投入运营。

(二)2013年,基本完成市区回收网点、分拣中心建设,建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废旧商品集散市场)。

(三)2014年,基本完成三县县城、重点镇回收网点和分拣中心建设。

(四)2015年,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初步建成全市废旧商品回收体系。

四、推进机制和职责分工

(一)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和工作思路,指导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把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纳入党政机关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加强考核和评价。

(二)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市商务局:负责废旧商品行业管理,做好废旧商品回收企业经营者的备案登记,牵头实施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工作。

市委宣传部:负责指导协调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和节约环保的宣传工作。

市发改委:负责把废旧商品回收产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协调重大项目的立项及项目前期工作,促进废旧商品回收产业与发展循环经济、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衔接。

市教育局:负责抓好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引导中小学生及社会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包装。

市科技局:负责引导和支持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企业实施相关研发项目,积极申报争取相关政策、资金支持。

市经信委:负责废旧商品回收、分拣、处理和加工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运用,督促企业在设计和制造环节充分考虑产品废旧回收时的便利性和可回收率。

市公安局:负责废旧商品回收行业治安和消防安全管理,打击收、销赃犯罪行为。

市财政局:负责根据有关政策要求统筹落实相关资金。

市国土局:负责优先安排废旧商品回收体系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市环保局:负责牵头宣传节约环保理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依法办理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手续,进行环境保护监管。

市住建委:负责指导协调物业公司支持物业服务小区回收网点的设立及运营。

市规划局:负责将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依法实施监督管理,支持废旧商品回收网点、分拣中心、回收利用基地的规划许可,审查并监督新建小区同步配套废旧商品回收网点。

市市容管理局:负责牵头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促进垃圾减量及资源利用,依法对污染环境、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的废旧商品回收站点予以查处。

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公共机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工作的组织协调。

市供销社:负责全市废旧商品网络建设具体工作,协调基层社、社有企业积极参与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和废旧商品回收行业发展。

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负责按有关规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再生资源回收总结范文第5篇

作为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中国目前难以完全摆脱西方发达国家前期的发展老路,高物耗、高能耗、高产出、高排放、高污染。

由于优质生态的保有量在急剧下降,人口、资源、环境面临支撑的极限,已失去了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廉价资源条件和充裕的环境容量。

循环经济,恰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抓住了当前中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解决中国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刊记者独家拜访了德高望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听他权威解读循环经济的方向与道路。

如何“既循环又经济”

《新经济导刊》:循环经济的主要理念是如何形成的?

金涌: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早在20世纪初,国际上开始探讨经济不断扩张模式的可持续问题,而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者悲观,提出人类必须回到农业社会,认为地球在茫茫宇宙中是惟一的蓝色星球,生态系统存在的价值远远比人类物质无限制的膨胀重要,人类必须不断地抑制自己,不要变成地球的肿瘤。

二是乐观派,认为发展是可以持续的。认为人们对于地球资源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因为资源和技术是关联在起的,技术发展之后,可利用资源就会增加。比如现在的铁矿石,铁含量在40%以上的才选择开采,20%的就是石头:技术发达之后,20%以内含量的也可以利用。而且人口也不是问题,认为人口越多消费需求越大,经济发展越快。

两种派别争论了半个世纪。直到上世纪末,生态学者提出新的观点。回顾历史,可以总结出地球发展的规律最近3亿年地球出现了和谐的演化过程,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资源利用互相支撑补充。植物给动物提供食品,排泄物又给微生物提供食品,微生物通过分解动物排泄物又给植物提供营养成分。所以,资源被动物、植物、微生物循环利用,而且非常完美,没有资源的匮乏,也没有环境污染的问题,在过往的3亿年中,这个循环只需要太阳光照就可以驱动。那么,这种自然生态的和谐关系,能不能嫁接到社会生态建设当中呢?社会生态能不能遵循这个原理来改善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而就提出了“生态经济”的概念。

《新经济导刊》:所谓的生态经济,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又该如何理解循环经济?

金涌生态经济是以自然生态的运行规律为榜样,构造社会生态,来改善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说,这是一个高屋建瓴的指导思想,但是具体实施就要面临量大难题。是要解决资源的重复利用、循环利用的问题:二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问题,即假使太阳能是永恒的,可以开发太阳衍生能源的再利用,然而宇宙的耗散结构实际上不支持循环,因而说,能源本身不可再生。

因此,能源不能直接地循环,只能充分利用、合理利用、高附加值地利用。所以,能源属于低碳经济,资源属于循环经济。此外,还有污染问题,有人就提出绿色经济。

实际上,循环经济是工程师的事情,工程师在特定范围空间造成物质循环。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就是通过能量代价,用能量支撑的一个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第一定律是物质不灭,这是根本;第二定律是物质使用以后品位下降,再还原成原来的物质就需要能量注入,再通过信息技术优化,使得能量利用率达到最高,构成工程师的个循环经济系统。

所以,循环不是目的,循环必然付出能量代价,不经济的循环根本没有必要,循环经济必须是又循环又经济。

《新经济导刊》:近些年来逐步提出的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环保经济以及节约型社会,其目的都是一个: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的概念?循环经济与其他概念有什么区别?

金涌:上述说法可能造成概念混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生态经济,就是社会生态建设要向自然生态学习。学习的实施方法要解决三个问题,资源问题就是循环经济,能源问题就是低碳经济,环境问题就是绿色经济。

实际上,资源、能源、环境,是社会发展的三个要素。它们侧重在不同面,是生态经济不同侧重面的提法。看似诸多的提法眼花缭乱,但是也有各自的界定范围。比如座大厦,高层建筑理念是生态经济,底下的支柱是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但是目前的技术尚解决不了目前的高标准要求,那么就需要创新。实际上要达到生态经济必须有一个创新做基础,所以创新经济或者创意经济是整座大厦的基础。没有创新,所有这些东西都做不到,必须推动技术进步。别人的道路,中国的选择

《新经济导刊》:循环经济在国外的实践如何?在发达国家的实践中,有无适合中国借鉴的成功案例?

金涌:目前,在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不妨“师夷长技以利己”。

德国实行的是:社会层面德国双轨系统模式――针对消费后排放的循环经济,德国的双轨制回收系统(DS叫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DSD是一个专门组织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的非政府组织。它接受企业的委托,组织收运者对它们的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分类,然后送至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利用,能直接回用的包装废弃物则送返制造商。

再看日本,因为国土狭小,加之火山岛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匾乏,除了海水没有任何石油和矿藏,绝大部分资源和许多工业原料依靠进口。为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建设资源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社会已成为日本的国策。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多层次、多方面的法律体系,对不同行业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等作了具体规定,并大力加以推行。

目前,日本提出惟一可以增加的资源是垃圾,城市废弃物。它们把城市看做矿山,提出“城市矿山”的概念。垃圾分类,公民已经相当自觉。比如,日本所有的铝不是从矿石来,而是从废品中提炼,99%都是废铝循环。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规集中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废物减量化原则(Red uce)、再利用原则(Reuse)和资源化原则(Recycle)。运用这些法律可以规范政府、企业和国民的“3R行动”标准,在整个社会建起遏止废弃物的大量产生,推动资源的再利用和防止随意投弃废弃物的管理和约束机制。通过实施这几部法律,日本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回观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多种原因,使资源利用尚难进入循环轨道。例如每年大概要花费5%能源,生产全世界30%的铝,在构造循环经济型社会,相比较发达国家而言,任重而道远。

《新经济导刊》: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从而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的有效和

谐。目前与日本等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其技术原因何在?金涌:中国和日本的情况不太一样,因为中国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处在一个初期和中期的位置。中国的技术是先进、落后并存,产业是大、中、小并存,在整个生产过程就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包括技术更新,淘汰落后产能。

因此,要解决中国整个生产的结构不合理,能源结构不合理,只能通过政策手段来调控。其次,生产过程许多落后技术需要更新提升,例如,我国近年来淘汰了大量小火电厂,而建立了许多超超临界电厂,使我们的火电厂煤耗从349克/度(2008)有望下降到282克/度(2010)。因为情况远比日本复杂,日本的“动脉产业”先进性已经基本解决,只是发展“静脉产业”,而中国“动脉产业”本身就有问题,所以要技术革新、更新换代、改变结构,要选择合理的符合循环经济思想的技术。咱们在生产环节还存在许多问题,人家是从消费环节做工作。

然而,中国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立足于实际情况,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不仅要面向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更要注重生产源头减量化和产业技术升级,探索生产、流通与消费关键环节的生态转型,以真正实现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效率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惠及民生一体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为此,需要系列包括决策支持技术、产业升级技术、系统链接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等作为支撑,并逐步形成体系。同时,要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在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实现途径、基本方法等方面应有别于其他国家。

《新经济导刊》: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状况如何?

金诵:当前,我国正处在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特殊时期,随着《循环经济促进法》生效实施,循环经济建设将迎来一个新局面。

中国的循环经济应通过建设三个平台来推动。首先,要建设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平台,充分运用好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其次,要建设制度、法律、教育及道德的平台,以政府为主导,运用好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第三,要建设既节约资源、能源,又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同时还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科学技术平台,运用好科技这只“点石成金之手”。三个平台缺一不可。

在这三个平台中,科学技术平台非常重要,非常关键。当我们按照资中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地否定自己。我们不但要借鉴他国的经验,更要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源、能源、环境和经济效益“四赢”的标准去审视当前产业界正在使用的技术,会发现很多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因此,要加强生态工业、系统工程等相关科技的深入研究,设计创新的产业发展和组织模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原则指导科技研发。多管齐下促循环经济

《新经济导刊》:看来,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尚处于初始阶段,实践经验还很不足。

金涌:的确,中国循环经济建设很大程度上尚不是系统的、完整的,而是单项的、分散的。有的还只停留在理念上,没有落实到实践中。当然,中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地否定自己。我们不但要借鉴他国的经验,更要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

《新经济导刊》:对中国来说,有没有切实路径解决这一问题?具体要做到哪些方面?

金涌首先是要大力促进再生资源重复利用。目前我国可以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达30万亿元左右,然而,废塑料的回收率为25%,废橡胶的回收率为32%,废纸的回收率为35%,废玻璃的回收率只有13%,可以说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建设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大力发展再生资源的再制造产业。再生资源还有一个再制造的问题,比如:不一定利用炉化成铁水,做成最低端的产品再重复利用,中间环节通过修复之后也可再重复利用,属于再制造。

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把汽车零件拆下来之后,有的零件通过修复就重新利用。比如气缸的缸体、曲轴经过修复之后重新利用,已形成较大的规模。再比如曲轴,磨损一般在轴颈的地方,把轴拆下来之后用高温等离子喷头,喷一层硬质合金,补上之后再去磨,和原来一样尺寸精度,轴的寿命比原来的还长。只有修复的零件比原来的零件质量更好,这才叫再制造。

通俗地说,再制造(remake)就是让旧的机器设备重新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它以目的机器设备为毛坯,采用专门的工艺和技术,在原有制造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新的制造,而且重新制造出来的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不亚于原先的新品。科学地说,再制造是一种对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的产业,它针对的是损坏或行将报废的零部件,在性能失效分析、寿命评估等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再制造工程,采用系列相关的先进制造技术,使再制造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新品。

《新经济导刊》:在资源和能源相对紧缺的今天,“再制造”显然优势凸显,是个大有可为的产业。

金涌:虽然目前我国再制造更多地局限在发动机领域,仍有人乐观地估计,我国再制造的产业空间高达1000亿元。且不论这种推算科学与否,但这样的乐观结论毋庸置疑。

《新经济导刊》:还有没有其他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中国循环

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经济的发展现状?

金涌,还有就是推广普及生态工业园。中国比较适合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在一个园区里,资源、能源相互循环利用,要求第一个厂的废物是第二个厂的原料,第二个厂的废物又是第三个厂的原料。如果在一个厂,一个生产过程,没法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可是几个厂间的合作在个地区之内,可以做到物流、客流、信息流、污染流和价值流的共享,自由匹配。它仿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式,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和废弃物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的原料,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中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它与前两代的最大区别是: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与传统的“设计――生产――使用――废弃”生产方式不同,生态工业园区遵循的是“回收――再利用――设计――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