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温室效应的简单理解

温室效应的简单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温室效应的简单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温室效应的简单理解

温室效应的简单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环保理念 化学课堂 环境污染

学校不仅仅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一种心理和价值观的塑造场所,在学校教育中,各种理念科学健康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化学是初中一门必修的课程,新课标明确指出化学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要将环保理念渗入进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成为这门学科在新时代下的一项重要目标。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强化,这一目标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因此,教师要将环保化学、绿色化学逐渐有效地融入日常化学课堂中,更好地实现化学学科的环保目标。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渗透

教材是我们开展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材料依据,教材内容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强化,新教材中关于环保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资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恰当的环保理念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环保理念吸收进来。例如,讲《我们周围的空气》时,在学习“空气的组成”之前,可以让学生先查阅一些有关空气污染问题的新闻材料或者报告,让学生根据查阅到的各类资料总结造成目前的大气污染的原因,以及一些与大气污染有关的专业术语,如PM2.5、大气污染指数等,这样既可以起到预习的目的,又可以在预习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认识。又如在讲到“二氧化碳”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温室效应”及如今倡导的“低碳生活”等有关的话题,通过了解,学生知道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多所造成的诸多危害,这样通过“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环保生活方式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学生会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对“低碳生活”进行尝试,如少开空调、尽量公车出行、节约用水等,这些都是对课本上知识点的环保化延伸。总之,教材中可用于环保教育的知识点非常丰富,教师要学会利用和拓展,努力将环保理念深入日常知识教学活动中。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渗透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相较于间接获得的信息,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亲眼所见的信息,这样的信息人们更容易接受和信服,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人们的心理造成更直观的冲击。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采用直观化的手段进行教学活动。而我们在进行环保理念渗透的时候,这种直观化的手段依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现如今,随着教育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教育平台逐渐完善,多媒体在化学课堂上运用得越来越频繁。比起抽象的口头语言描述,直观的多媒体语言会给学生造成很强烈的视觉冲击,给学生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象。考虑到多媒体的这个特点,很多教师开始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环保理念的渗透。如讲到“温室效应”时,光是凭借口头描述,告诉学生“温室效应”的巨大危害,很多学生可能没有什么太直观的感觉,在很多学生看来,温室效应对自己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气温比以前稍微高一点,多开空调就能解决。这样自然很难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而笔者在讲到“温室效应”的时候,就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制作了一个近年来发生在世界各地的自然灾害集锦,其中包括印尼海啸、菲律宾洪水,克罗尼西亚、巴布新几内亚等国在强热带风暴袭击下造成的卫生问题甚至是饮水问题等。这些直观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视频画面一打开,学生的眼球立刻就被吸引过来,这时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认识到灾难的可怕性,而当教师告诉学生这些可怕灾难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诱因“温室效应”的时候,学生对“温室效应”自然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真正在心理上重视它,让学生没有理由不爱护现在的环境,这种教育的价值是其他传统工具很难达到的。

三、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渗透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课的开展。在众多教学内容和环节中,实验活动无疑是最直观的学习方式,通过做实验,很多现象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会给学生留有更深刻的印象,并且大多数化学实验半身都会带有一定的污染性,对实验改进的过程不仅可以直接减少污染的形成,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环保实验方法和技巧,增强环保能力。因此,如果教师在实验课上将环保理念渗入其中,以实验为手段进行环保教育,效果应该非常不错。例如,在做一些有毒气体的实验,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时,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增加一个尾气处理的装置,这样既可以直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处理过程又会成为新知识学习和巩固过程。除此以外,在化学实验课上采用微型化的实验也是环保理念下实验教学发展的一大重要趋势,所谓微型实验,简单来说就是采用微型的实验器具,在取用实验试剂的时候,取用量会大大减少,这样实验产生的废弃物的量会减少很多,从而降低化学实验的污染程度。另外,还有一种最环保的方式,计算机模拟实验,这种实验方式不但实现零污染,而且模拟化实验可以大大拓展课堂上开展的实验范围,因此,这种模拟实验在环保理念下的化学实验课堂上非常受教师的青睐。

总之,环保理念的渗透是一个方方面面的“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教育过程,教师要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就要学会多手段多途径地渗透,并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灵活应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反应采取针对性的渗透策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并逐渐将这一意识延伸到课外的具体行动中,而教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给予积极的干预和指导,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实践机会,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更好地将环保理念渗入其中,更有效地实现化学学科的环保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向直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渗透环保理念[J].课程教育研究,2014(31).

温室效应的简单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探究教学模式 生态系统 物质循环

教学模式是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心环节,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结构,它既能够使教学理论得以具体化,又能够使教学实践得以概括化。探究教学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在生物教学中,探究教学更成为其中心环节。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施布瓦在《生物学教师手册》中提出“诱发探究”的概念,将探究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学习和教学模式。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为例,谈谈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等三个部分的内容,其中生态系统的功能部分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三个方面,教材用三个小节的篇幅进行叙述。物质循环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出现在教材的第三节,是在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基础知识上展开。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掌握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探讨温室效应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巧用导言,创设探究情境

导言如同戏剧中的“序幕”,能渲染气氛、启迪思维、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个好的导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两周前制作好的放在教室靠窗边的后书架上的一个密闭生态缸拿到讲台上进行展示,创设生动具体的探究情境,通过提出一个个的探究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将枯燥的学习转化为学生积极参与的探究活动。

师:这是一个密闭的生态缸,里面有小鱼小草,我们一直把它放在教室靠窗边的后书架上,里面的生物都生活得很好。但是,假如我们把它搬到另一个位置,就会发现没过多久里面的生物都死了,请问,我们把它搬到了什么地方?

生:没有阳光的地方。

师:生态缸为什么要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师:没错,有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然后怎样?

生:然后制造有机物、产生氧气,维持生态缸里生物的生存。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什么?

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运动、逐级递减。

师:所以?

生:所以生态系统需要依靠太阳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

师:但是,我们制作好生态缸后就把它密闭起来,没有加入过什么物质。密闭的生态缸中各种生物所需的物质如何得到补充?难道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而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导言的设计,创设了探究情境,使课堂马上“活”了起来,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兴趣盎然的探究学习。

2.善用课件,整合探究资源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指出,位于塔中部的替代经验,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多媒体课件的有效使用,为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进行提供了可视可感的鲜活素材,易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的认识沿着“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路线前进。

例如碳循环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我制作了碳循环的课件,以实物图解形式动态演示了碳循环的具体过程,并设计了探究式导学案,学生4~6人一组按照导学案进行层层深入的探究活动,形成关于碳循环过程的清晰概念。碳循环的形式:CO2;碳在无机环境中存在的形式:CO2(和碳酸盐);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碳进入生物体的主要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的途径:食物链(网);碳进入大气的途径: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然后应用课件回顾了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中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并以动画形式演示了碳在大气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以及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梳理与提升。最后形成如下知识总结:

又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引导学生以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形成结论。我的处理是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展示了生态系统中大气与生物群落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部,物质合成与分解(图中实线)的同时所发生的能量(图中虚线)储存与释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讨论,然后通过导学案上设计的表格进行归纳,很好地突破了这一难点。

3.引导拓展,提升探究能力

温室效应的简单理解范文第3篇

白瑞雪 孙彦新

如何保证出舱航天员的安全?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说,最重要的安全装备是舱外航天服。供氧、供电、空气流通、话音支持……飞船能实现的大多数功能,都集中在了小小的舱外航天服里。可以说,舱外航天服就是一个穿在身上的小型飞船。

针对太空行走中最大的危险――航天服泄漏,陈善广说,舱外航天服所有的设计都是双备份,甚至达到三重备份。

中国的舱外航天服是没有动力装置的。那么,航天员一旦脱离飞船,岂不很容易消失在茫茫太空中成为“太空飞人”?不用担心,航天员身上系着“安全带”。

舱外航天服胸胛右下侧伸出了两根一长一短的橘黄色安全系绳。这不是普通的绳子,它们内部有弹簧,最长可拉至三米,能够承受一吨的拉力。绳另一端是两个挂钩,太空行走的每一步之前,航天员都先在轨道舱壁的扶手上固定好安全系绳的挂钩,一根固定好了,另一根才能改变位置。

除此之外,航天员腰部左侧还有一根与飞船相连的八米长的“电脐带”。名如其形,这根带子就像母亲子宫里的脐带,连着孩子和妈妈。

(节选自《解放日报》2008.09.27)

1.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回答“太空行走如何保证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选文中“舱外航天服就是一个穿在身上的小型飞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的三个引号的用法都相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三个问题中任选两个作答。

①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简要分析选文结尾处黑体字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选文开头加着重号的“最重要”、“大多数”,具体分析选文的语言表达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森林大火与温室效应

王平

①森林大火,主要是自燃的森林大火并非总是坏处,对环境也有意想不到的好处。比如,森林大火可以烧死森林中的害虫,有助于树木的生长;森林大火也会将生命力不够顽强的树木烧死,许多树木被烧死了,生存下来的树木获得了更多的空间和养分,便可以长得更高更粗壮,枝叶也会更繁茂,成为参天古木;森林大火后,成千上万粒种子掉进肥沃的灰烬中,不久之后,成片的小树苗会破土而出,成为质量更好的新生林。

②不过,森林大火的另一种好处可能是大家所没有想到的:它可能降低温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环保作用。这是为什么呢?

③按照常识,森林大火由于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因而会使全球变暖更为严重。但是研究人员发现,森林大火反而会使一定区域的气温降低。北半球的森林大火的确可以释放温室气体到大气中使温度升高,但是它们也会让森林上空发生改变,因为大火后的好几十年时间在春夏季节会导致更多的阳光反射回空间,这种反射掉的热量还会多于森林大火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球环境科学系副教授杰姆斯・兰德森认为,这种反射阳光的结果就是让地球降温,而降温的结果便取消了温室气体的影响。以平均影响而言,林火的效应更近于中立,但在北半球还会稍稍出现较冷的温度。

⑤兰德森等人研究了阿拉斯加中部多纳利平原森林大火的结果。这个地区于1999年发生森林大火,烧毁了16549英亩森林。研究人员测量了森林大火导致的辐射量的进入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排放、风速和其他条件,获得了与1987年在邻近多纳利平原森林土地上发生的森林大火以及1920年在多纳利平原森林发生大火的相似的结果。

⑥在森林燃烧中,的确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结果也增加了臭氧水平和大量的灰烬落入阿拉斯加的冰原中。由此也使更多的阳光被吸收。而在来年的春天,土地显得比森林大火之前更明亮,因为大火烧掉了森林,树木的遮蔽减少了。如此一来雪原暴露得更多,从而反射了更多的阳光到空间。

⑦另外,林火后深暗的云杉森林被光线较亮的落叶性树木所替代,如山杨和白桦。当后者在冬天掉落叶子时,更多的雪原也暴露出来,也会反射更多的阳光到空间。而且,林火后新生长的树也比老树吸收二氧化碳更快,这也减少了温室气体。而这种情况在深暗的松柏科树木重新主宰森林之前要历经约80年。

⑧上述方方面面的原因共同起作用,使得森林大火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略低于吸收量,所以森林大火后反而可能略微降低温室效应。基于这样的结果,研究人员认为应当重新调整森林管理的战略。

⑨比如,许多生态学家力促控制森林大火和增加林区以减少全球变暖。他们认为全球变暖的部分责任要归因于森林大火释放的二氧化碳,以及森林面积少就会较少吸收和利用二氧化碳。但是,兰德森等人的研究结果却说明,森林和森林面积并非一定就是减缓温室气体的唯一方法,有时森林大火、森林面积减少和森林的树木不同,同样会减缓全球的变暖,所以需要改变思路,不能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为唯一的阻止全球变暖的方法。

⑩但是,对于兰德森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有研究人员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加拿大的一位森林大火和气候变化专家布赖恩・斯托克斯认为,兰德森等人的研究只局限于对地球部分区域的森林大火的研究,如果他们的研究包括了全球不同地区和不同条件下10个或10个以上森林大火的个案,就会显得更有说服力,也会令人信服。而现在森林大火显然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他不希望读者得出这样的印象:森林大火不值得担忧。

???看来,森林大火是否有使气温变凉的作用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研究结果来证实,而兰德森等人的研究当然也为解决环境变暖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线索,至少森林大火并非全是坏事。

(选自《百科知识》2008年第2期有改动)

1.浏览全文,提取作者写作此文要表明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③、④段文字的内容,简要说说什么是“温室效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作者主要是按照什么顺序解说森林大火对温室效应的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选文第⑦段,分析其说明方法,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植物塑料的兴起

吴 载

所谓植物塑料是指由玉米或甘蔗等制造的聚乳酸塑料。现在使用植物塑料的实用产品已有农业用的地膜和快餐盒等。另外,部分电器产品和服装等也开始使用植物塑料。植物塑料一直以来被视为与环境亲和的“生物分解塑料”之一。所谓生物分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的塑料。

那么,玉米、甘蔗等植物是如何造出塑料的呢?首先,从玉米、甘蔗等植物中取出淀汾分解成麦芽糖或葡萄糖;然后,将麦芽糖或葡萄糖供给微生物食用并发酵,制造出乳酸;最后,将乳酸聚合,造出聚乳酸。这样制作的聚乳酸材料十分坚硬,并有极高的透明度。但是聚乳酸单晶在室温下接近玻璃的性质,稍加冲击马上就会碎裂,如果想作塑料使用,还需要掺加柔顺的化合物。另外,由于聚乳酸塑料的熔点只有170℃,作为商品,还必须提高它的耐热性和强度。

聚乳酸塑料最大的特点是在自然界中容易分解。在聚乳酸塑料中加上水,即可变成容易分解的酯。把聚乳酸塑料放入堆肥中,首先通过水分和酶的分解,变成乳酸,再经被称为需氧菌的微生物食之并代谢,最终被分解为水与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和水原本就是植物从大自然中吸收来的,所以,从整体来说它没给环境增加负担。

用聚乳塑料制造的产品具体有什么价值呢?首先,这些塑料来自植物,作为材料来源它优于石油化工塑料。其次,植物能够通过种植获得。所以聚乳酸塑料可说是再生资源或可持续使用的材料。另外,使用谷物为主制造的聚乳酸,不论是焚烧还是在自然界中分解,都不会对环境增加负担。现在世界生产石油化工塑料的年产量是1.5亿吨。如果用聚乳酸制造塑料,就减少了石油或天然气的消耗,这对化石燃料面临枯竭的现状,无疑是一个最大的福音。

除了日常用品中的广泛使用外,聚乳酸植物塑料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优势尤为突出,也是目前应用得最为成功的领域。第一是制作医用骨钉。以前治疗骨折等骨科疾病使用的是不锈钢骨钉,病人必须经两次手术才能治愈。即第一次手术用钢钉把骨折复位固定,待骨头长好后,再动第二次手术,把不锈钢钉取出。使用聚乳酸植物塑料只需一次手术植入骨钉,病愈的同时,骨钉也降解在人体内。因为降解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后果。

将聚乳酸植物塑料制成人工脏器的骨架研究也在进行。例如有专家正在聚乳酸植物塑料肝骨架的整个表面上培养肝细胞,制造人造肝脏。用这种方法制造的人造肝脏移到体内,作为骨架部分的聚乳酸植物塑料在体内不久就会被分解吸收,最后留下了与骨架同样形状的肝脏。这是有效利用聚乳酸植物塑料生物分解性质的典范。

(选自《百科知识》2008/9下)

1.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举出本文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的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塑料已经在哪两个方面得以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塑料研究开发的意义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第三自然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德国流行“有机生活”

青 木

①绿色环境里成长的牲畜肉类、有机棉T恤以及不含化学成分的化妆品……近来,随着德国人对环境和健康的日益重视,“有机生活”已渗透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难怪德国《图片报》写道:有机大潮吞没了许多德国人,“有机生活”已成为德国人唯一的时尚。

②住在德国黑森州的卡斯汀一家是德国上百万“有机家庭”之一。卡斯汀一家穿的大多数衣服上印有“生态纺织”的标识。她孩子穿的衣裤都是由优质长纤维有机棉制成的,未受到过杀虫剂等化学污染,衣裤的搭扣、链子等均不含不利健康的金属。再看看她家冰箱里,吃的、喝的几乎都是有机食品:绿色环境里成长的猪肉、无农药水果蔬菜、没有化学辅料的葡萄酒等。甚至连她喜爱的中餐调料,如味精、汤料等也是有机的。

③当然,卡斯汀的家用电器也离不开“有机”。她家使用的纸张都是清一色的再生纸。卫生间镜子前放着有机化妆品、不加化学制剂的香水、生态牙膏等。卡斯汀家有两辆汽车,使用的也是有机燃料:她一般在加油站里给汽车加含5酒精的汽油,这些生态酒精是从甘蔗和玉米等农作物中提取的;而卡斯汀丈夫开的生态汽车可以加由85%的生活乙醇与15%的无铅汽油混合而成的燃料。卡斯汀说,在挑选有机商品时,他们会注意产品的生产、运输、储存甚至废弃各个过程图示的环保、节能说明。虽然有机产品比普通产品价格高出至少1/3,但她觉得值得。

④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目前,80以上的德国人在购买物品时首选考虑“有机”因素。另据一个调查显示,去年90的德国家庭至少购买过一次生态产品,并呈上升趋势。这使得德国已成为欧洲的“有机王国”。仅有机食品一项,2007年德国的销售就突破50亿欧元,占全欧洲的1/3。所谓的生态食品市场在德国行情红火,生态商店及一些大型超市的生态产品摊位,只出售遵循严格规定、非经基因改造、未施用传统农药或人工肥料等生产的生态产品,也不准许出售注射了抗生素及生长激素的动物肉类。在德国菜维有机超市,记者看到,无农药水果来自意大利,生态大米则是“泰国制造”,还有丹麦的环保肉、哥伦比亚的绿色咖啡等。这样的有机食品在这家店里有一万多种。

(选自《环球时报》2008・9・12,有删改)

1.阅读全文,为“有机生活”下一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③段从哪些方面说明了“有机生活”渗透进了卡斯汀一家生活的方方面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句子说说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机生活”作为一种时尚生活,必然会带动一批新兴产业,根据文章的说明,你认为它们会是哪些产业?这些产业的兴起会带来怎样的社会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在舱外航天服中集中了飞船大多数功能;舱外航天服所有的设计都是双备份或三重备份;有安全带和电脐带。这些装置确保航天员舱外行走安全。

2.因为飞船能实现的大多数功能,如供氧、供电、空气流通、话音支持等都集中在了小小的舱外航天服里。

3.相同,都表示特殊含义。

4.①作比较、列数据。用普通绳和航天服上的安全绳做比较,以安全系绳最长可拉至三米、能够承受一吨拉力的数据,综合起来说明安全系绳的安全性极强。②运用比喻,形象说明电脐带的位置和形状,具体说明飞船与舱外航天服的关系。③本文的语言表达准确。“最重要”一词突出了舱外航天服在宇航员太空行走中的极端重要性;“大多数”一词让读者明白,舱外航天服不具备飞船的全部功能。

(二)1.自燃的森林大火对环境也有好处,还可能降低温室效应。

2.指大气保温效应,即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和大气下层温度增高,使全球气温变暖。

3.逻辑顺序。先解说结果,再推究原因。

4.该段采用了作诠释、举例子、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诠释森林大火后温室气体减少的成因,科学性强;举例子、列数据,使得说明取得直观、准确的效果。

(三)1.植物塑料的制造及其产品的价值。

2.(1)下定义。如:所谓植物塑料是指由玉米或甘蔗等制造的聚乳酸塑料。作用:说明事物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2)举例子。如:例如有专家正在聚乳酸植物塑料肝骨架的整个表面上培养肝细胞,制造人造肝脏。作用: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聚乳酸植物塑料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优势尤为突出,也是目前应用得最为成功的领域”。(3)作比较。如:将使用聚乳酸植物塑料骨钉与钢钉对人体骨折复位、固定的情形作比较。作用: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把植物塑料的优越性说得通俗易懂。

3.日常用品中的广泛使用;医学方面的应用。

4.减轻环境负担,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为人类的生活、健康带来福音。

5.不能颠倒。因为第二段是介绍植物塑料的制作过程,第三段是说明聚乳酸塑料的最大特点。这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写的,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四)1.有机生活就是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最接近自然的方式生活。是一种重视健康和环保的生活方式。

2.衣、食、住、行。

3.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如,举例子,“住在德国黑森州的卡斯汀一家是德国上百万‘有机家庭’之一”;作用:以卡斯汀一家为例,对德国流行有机生活一事,“真切说明事物,使人信服”。列数据,“80以上的德国人在购买物品时首选考虑‘有机’因素”;作用:这个句子,对于德国流行有机生活,“使说明更简单、概括、具体、有科学性”。作比较,“2007年德国的销售就突破50亿欧元,占全欧洲的1/3”;作用:通过对德国和全欧洲的比较,说明德国人对有机生活的注重,达到“使那些不具体、人们较陌生或抽象的事物、事理说得更明白”的说明效果。

温室效应的简单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  基础知识  思维能力  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57-02

复习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忆、巩固过去所学的知识,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提高熟练程度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新的问题。有效的复习方法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所学知识,也决非把原来的教学活动再重现一次。九年级中考复习,对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质量?笔者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1 明确目标,以“本”为本,强化基础

首先要认真研读《化学课程标准》,这是命题组的专家们中考命题的依据。通过研读《课标》,可以明确考试的具体范围、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地“超标”、“拔高”、“拓展”。复习时十分重要的一点是通读课本。临到中考,如果没有完整系统地看一遍课本,没有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没有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样的复习等于没有复习。其实,中考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依据课本内容编制而成的,课本中的习题、例题、实验、插图、阅读资料等常被用作编题的素材,所以,学生在考前一定要仔细通读课本,必要时还可自己写出阅读总结,回归课本,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载体学好,这是获得高分的必经之路。如,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除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道其反映的是何种现象或事物的本质属性外,还要进一步与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同时按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辅之以必要的实例佐证。

2 注重复习方法,提升能力

复习时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有效课堂,在复习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2.1调查摸底,有的放失地复习

通过基础知识检测、提问、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中存在的疑点、盲点,找到学生的症结所在,教师针对疑点、盲点复习,有效消除疑点,填补盲点。否则即使教师讲的津津有味,而学生无法产生共鸣,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复习的内容无法掌握,更不会理解复习内容。

2.2建立网络,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化学知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归纳起来,形成网络。一方面,学生把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另一方面,学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如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意义、写法;(2)化学式——意义、写法、计算等;(3)化学方程式——意义、书写步骤(配平)、注意事项、计算等。

2.3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创设情景

复习时教师要全方位地搜集多方面的信息,将化学知识的复习融入社会生活生产中,这样既能对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又能利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了这一目的,教师就应加强学习,扩大信息来源,关注与生活、生产、重大科研(如每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的最新理论)上一届高考题目竞赛题目中的信息来丰富复习内容,在这些信息处理中要充分挖掘所给信息,用所掌握的知识去灵活运用解答,例Fe+CuSO4=FeSO4+Cu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反应,针对该反应,联想到金属及金属铜的冶炼,农药波尔多液的配制和盛装容器,金属活动性探究等方面引导学生加深认识,进行知识深化,达到灵活运用。生活中的“加碘食盐”、“加铁酱油”为例,既可以围绕元素的有关知识设计问题,又可围绕化学式的书写、意义及计算,还可从物质的分类、组成、性质、反应原理及检验等方面设计新的问题。

2.4重视问题设计,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好的问题设计利于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从而增强复习的有效性,首先问题应有较强的综合性,因为复习是初中化学整体知识的展示,是对现有知识的整合、运用。如:氧气、二氧化碳是身边化学物质的重要代表,设计问题时应从氧气、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变化、制取、用途等方面的差异,在巩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同时,深化对氧气,二氧化碳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自然界中的转化,认识碳循环和氧循环的意义,增强学生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例:“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CO2是目前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如: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填字母)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采用节能技术

D.利用太阳能、风能

(2)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

A. 6CO2+6H2O光合作用 C6H12O6+6O2

B. CO2+3H2催化剂 CH3OH+H2O

C. CO2+CH4催化剂 CH3COOH

D. 2CO2+6H2催化剂 CH2=CH2+4H2O

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填字母)

这是一道以温室效应中二氧化碳气体为命题背景,介绍了一系列关于减少CO2含量的方法和措施,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人人有责及物质综合应用意识。

温室效应的简单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幕墙设计;方法;研究

1.当前玻璃幕墙设计存在的问题

幕墙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机制,不利于幕墙工程建设与幕墙技术的进步。幕墙设计依附于施工单位依赖于施工单位,设计为施工服务设计为施工“让路” 已是不争的事实,幕墙工程的质量安全在目前没有专业幕墙监理的前况下让人堪忧。幕墙招标过程中, 残酷的市场竞争与低价的市场取向往往使技术含量最低的幕墙产品占尽优势,幕墙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与开发失去了应有的动力。建议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法规,对相当规模的幕墙工程采用专项设计、专项监理。幕墙招标时采取设计与施工分开招标的方式, 由幕墙设计中标单位与建筑设计单位配合完成幕墙的设计工作并对幕墙技术负责,并规定设计中标单位不得参与施工投标,以利于施工招标的公正性。适时制定相关法规,促进幕墙设计与施工的分离。幕墙设计限于结构与构造设计,缺少对建筑设计的理解与贯彻。建筑设计由原来的“适用、经济、美观”的基本要求发展到“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更高级的要求,对幕墙设计的认识发展也应从“制作图设计”“幕墙结构设计”发展到“建筑幕墙设计”。即幕墙设计应有整个建筑的大局观念。幕墙设计需将建筑外观、建筑功能、建筑效能有效地联系起来。这一问题,是幕墙设计水平的问题,对幕墙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大家不懈的努力去提高。

2.国内外玻璃幕墙设计发展现状

图表设计法图表设计法是指根据风压(或体型系数, 风速)及玻璃面积, 直接由设计图表查出某一类玻璃厚度的设计方法; 而这些设计图表是根据实践经验和玻璃在侧压作用下的破坏实验综合制定的。美国和英国几家著名的玻璃公司都各自提出了本公司的玻璃设计图表。美国建筑法,澳大利亚建筑法规闭和加拿大建筑规范也都采用了简单方便的图表设计法。

最大应力理论设计法以薄板的大变形理论应力分析(在均布的, 静压力作用下)为依据假定玻璃表面任何一处达到极限拉应力时即达破坏, 依据这一理论的设计方法称为最大应力理论设计法。PPG公司利用有限元的分析结果1979年推出了以最大应力理论为基础的玻璃设计图表,其结果与上述以往的图表有较大的不同, 但未被美国建筑法规所采纳利用有限差分法对大变形薄板玻璃在均布侧向静压力作用下的应力进行了分析, 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已能利用电算快速运算并经实验论证,可适用于密封条或无密封条; 有衬垫或无衬垫的简支和弹性支承的单层和多层矩形和圆形平板玻璃。

3.玻璃幕墙节能设计的发展方向

利用遮阳系统与幕墙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节能。2010年3月,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对两种建筑物表面设计做了比较:“具有外遮阳设置的建筑物一次能源消耗比安装了隔热玻璃的建筑物少40%,从而大幅度降低了能耗。”所谓遮阳系统,即俗称的百叶窗,但又与家用的普通百叶有所不同,首先它的材质为釉面烤漆工艺辊涂的铝镁合金,此外它由电机驱动,并与所匹配的控制系统及可探测室外气象状况的探测器进行联动,通过阳光和温度的变化来实现遮阳系统的完全自动化,减少了室内冷热负载和人造光的能耗,从而实现了楼宇最优化的采光和节能效果。方面实现节能通过计算发现,无论是遮阳系统与双层通道幕墙(下文将提到)还是单层幕墙户外安装进行搭配使用时,整体幕墙系统的热工性能均处于优良水平。

利用双层通道幕墙产生的温室效应进行节能双层幕墙的应用在我国某些大型项目中已经存在,但并不十分广泛。温室效应在此处是指双层幕墙结构形成的热屏蔽。在冬季,双层幕墙通道能阻止室内的热量流向室外,夏季它能阻止室外的热量流向室内,使室内处在较为稳定的热环境下。双层通道幕墙的温室效应主要体现为三种形式:其一是在温度较高的夏天,用户将双层幕墙通道中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全部打开,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空气将在通道中上升。与此同时,处在运动过程中的空气就会将热量带出通道,使得内层幕墙处于较低的温度环境中,从而阻止了热量由室外流入室内;其二是在低温的冬季,用户将双层幕墙通道中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全部关闭,通道中空气不再运动处于静止状态,阳光照射下,通道中的空气温度将有很大的提升,这就使内层幕墙处于较高的温度环境中,从而阻止了热量由室内流出室外;其三是由于双层幕墙的传热系数比单层幕墙的要低很多,这也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室内外环境热量的交换。

4.玻璃幕墙的设计及其原则

4.1玻璃幕墙材料的选用

玻璃幕墙应选用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及有关节能和环保要求的玻璃幕墙材料。玻璃幕墙用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尚无相应标准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出厂合格证。幕墙常用材料主要分饰面材料、骨架材料、密封材料、五金件等。幕墙玻璃应选用安全玻璃,安全玻璃宜采用钢化玻璃、夹层玻璃、夹丝玻璃、防火玻璃等,应符合《建筑用安全玻璃第3部分:夹层玻璃》GB15763.3―2009、《建筑用安全玻璃第2 部分:

钢化玻璃》GB15763.2―2009、《中空玻璃》GB/T11944、《建筑用安全玻璃第1部分:防火玻璃》GB15763.1―2009的要求。玻璃的公称厚度应经过强度和刚度验算后确定,单片玻璃、中空玻璃的任一片玻璃厚度不宜小于6mm。

4.2幕墙骨架的选用

幕墙骨架采用钢材或铝合金型材。除不锈钢及耐候钢外,金属材料和金属零配件应进行无机富锌涂料处理、表面热浸镀锌处理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腐措施,铝合金材料应进行粉末喷涂、表面阳极氧化、电泳涂漆或氟碳漆喷涂处理。钢材表面应具有抗腐蚀能力,并采用避免双金属的接触腐蚀。主要受力构件和连接件不宜采用壁厚小于4mm的钢板、壁厚小于3mm钢管、尺寸小于L45mm×4mm和L56mm×36mm×4mm的角钢以及壁厚小于2mm的冷成型薄壁型钢。铝合金型材主要受力构件和连接件的要求应符合《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中相应的规定。支承防火玻璃的金属骨架不宜采用铝型材,应采用钢结构。防火试验表明,铝型材在高温下会迅速熔化,会使玻璃失去支承而坍落,使防火墙、防火带失效;而钢型材可以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不会软化。

4.3幕墙密封材料的选用

隐框和半隐框的玻璃幕墙,其玻璃与型材的黏结必须采用中性硅酮结构密封胶;全玻璃幕墙和点支撑幕墙采用镀膜玻璃时,不应采用酸性硅酮结构密封胶黏结。玻璃幕墙采用的密封材料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4.4玻璃幕墙五金件的选用

玻璃幕墙采用的五金配件、锚固件、连接件等材料的承载力、使用寿命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以及设计使用要求,除不锈钢外,均应做防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