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当前资本市场状况

当前资本市场状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前资本市场状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前资本市场状况

当前资本市场状况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资本市场;发展

前言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经历了大转折,2006年的股市猛涨到近年来股市急跌,当前已经逐渐稳定。本文就国际市场以及国内市场现状,以大国的视角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至2014年,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即将会继续在2013年所形成的双顺差局面,并且还表现出很大的波动性。证券投资目前发展态势十分迅猛,而其它类型的投资项目目前仍在不断的优化,以银行带头的投资融资行为应当增强活跃性,促进国内的资本流动,为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养料。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拉动外资的流入,在国际外资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位。为达到资本市场的稳固发展,我国仍需积极的完善国际收支平衡体系,这样才能够平衡国际收支状况,做到国家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并将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一、我国资本市场现状

中国的资本市场自1981年第一批国债的发行逐渐成型,随着历史的进程,我国资本主义市场从无到有,并一步一步从地区性的市场发展成现在的全国性市场。曾经的手工操作到现在的网络化电子商务交易,对中国的融资体系影响深远,经济结构的革新也日新月异。自1993年起,我国树立了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目标愿景,并经过20余年的努力,时至今日,我国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方面已经取得了优异成果。纵观近年来我国外汇管理局的年报显示。

从商业融资的整体规模来分析,我国的资本市场总融资环境中,中证券融资的所占比例逐年攀升,到1998年中证券融资所占比例已经达到了36.86%。我国资本市场中中国国债市场是主导,而股票市场以及金融债券市场分为二三位,企业债券的市场发展仍存在很多不足。

二、我国债券市场现状

我国的国债诞生时间最久,其规模的发展也很快。一级发行市场以及二级流通市场的市场状况都很规范。国债市场自1996年起就已经整体走向市场,已经初步的实现了“发行市场化,品种多样化、券面的无纸化、交易电脑化”。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不断的扩展着,国债的类型也不断的丰富着,国债结构也日趋合理化。但改革的经验不足也导致了很多问题,对比发达国家当前成熟的国债市场,我国目前国债的运行模式及机制仍有很多缺陷。第一是对于利率的规定流程、机制存在不合理性,国债的利率受银行的存款利率的主导,但是银行存款利率的制定均是以行政干预为主。第二则是上市的国债余量相对比较小,它的期限规定也不是很合理。以上海交易所为例,上海交易所2000年所挂牌交易的国债现有券为6只,但是这里面的9703券已过期,但其余5只的期限均在2007年之后,各国债现有券之间的期限不同。时至今日虽然有所改观,但仍需继续优化。第三是目前国债的交易方式有些单一,成熟的债券交易方式应当包含现货、回购、期货、期权等多种方式,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以上四种债券交易方式。但目前这四类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资本市场,国债的债券交易方式应当紧随资本市场的发展脚步。第四是债券在二级市场中的均利率对比一级市场出现了不合理的差值,2000年数据二级市场的平均收益率达3.6%左右,此时国债券的发行利率仅达3.3%左右。这种市场情况目前已对债券的发行工作构成了影响。

三、国际市场情势分析

(一)外汇市场

从21世纪以来,美元、日元与欧元的汇率波动较强,前段时间因为英国脱欧问题,英镑也有较大波动。2000年10月底开始,欧元开始贬值而美元汇率逐步提升,次年年初曾升至0.96美元=1欧元。随着美联储的两次降息,欧元有所回落。而美元兑换日元方面,由于日本经济没有达到预期的恢复值,日元一直处于疲软的状态。不过,对于英镑的较大波动,日元体现出较强的汇率增长趋势。

相比而言,欧元区的经济增长最近则出现了比较良好的现象,并有望于超越美国,这是有益于欧元升值的。但是,具体这种发展会不会长久,还要看石油价格、突发事件(口蹄疫、疯牛病等)等影响。

(二)股票市场

2013年以来,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不断下跌。美国市场内的科技股下跌影响了欧洲科技股票市场。使得欧洲股票出现了虽然区内经济看好,但是股价持续下跌的现象。日本的股市在此背景下也出现持续飘绿的景象,当然这也与日本内部存在的制约经济恢复的因素息息相关。

如今,对于美国股市的预想一般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已经接近谷底,而另一派认为这种调整仍在继续。大众的态度一般是乐观的。有学者称美国股市的三大支撑仍存在,不会一跌到底。这三大支撑包括互联网技术的盛世发展,微软、英特尔等商家的垄断地位,美国高科技存在的科技优势。

(三)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呈现出于股票完全相反的发展趋势。在股票市场不够景气的情况下,债券市场获得了很乐观的发展,增长势头明显。目前债券收信用风险的影响,主要在货币市场增长,有数据显示第三季度的发行量比上一季度足足高出4.5倍。与此同时,长期债券市场的发行量下降了4.1%。

根据目前的预测,债券市场很可能在接下来的时日里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和长足的发展。第一,美国债券市场有着明显的增长趋势。虽然电信企业债券的发行量有所下降,但是政府部门的发行量仍持续升高。有专家称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政府部门有可能再增加债券的发行量,用来应对财政支出。第二,各个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增加国际债券的发行量。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等其他种国家,目前财政状况会有些许盈余,对外举债的需求较小。但是美国经济的下滑有可能影响到亚洲国家对外举债的态度。

(四)信贷市场

信贷市场的发展目前呈现较良好的态势,融资重现惊人的活力。这也是由于股市持续低迷的影响,银行的作用重新受到公众的重视。根据统计,银团贷款总额比去年增加了43%,而在发达国家中,利用银团贷款进行企业并购的数量也激增。发展中国家以及石油国家等资金通过银行的中介作用流入l达国家,这个数量也呈现大量增长的态势。

近期,信贷市场的资本流动体现出两个特征,其一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外流的原因转变为了外币存款增加。其二是对于石油国家来说,他们国家流出的资本主要流向了发达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

上文分析中可知,股市的改善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调整,并非一朝一夕。所以,银行作为中介的投资、融资行为将会持续活跃。接下来需要关注的就是资本流向的变化,银团的贷款受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是否严重,会不会将贷款转向信用良好的发展中国家。当然这主要还是取决于发展中国家是否能稳定地、持续地发展。

四、总结

本文就国际市场以及国内市场现状,以大国的视角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至2014年,我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即将会继续在2013年所形成的双顺差局面,并且还表现出很大的波动性。证券投资目前发展态势十分迅猛,而其它类型的投资项目目前仍在不断的优化,以银行带头的投资融资行为应当增强活跃性,促进国内的资本流动,为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养料。与此同时,还应当积极拉动外资的流入,在国际外资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位。为达到资本市场的稳固发展,我国仍需积极的完善国际收支平衡体系,这样才能够平衡国际收支状况,做到国家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并将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杨德勇,董左卉子.资本市场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05:4550

[2]吴晓求.关于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若干重要问题的看法[J].金融研究,2006,06:1522

[3]张R,史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思考――关于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探讨[J].企业经济,2011,10:171173

当前资本市场状况范文第2篇

国际经验表明,作为金融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保险业必须和整个资本市场之间结成良性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保险业发展需要健康的资本市场;

第二,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保险业资金的积极参与。加快这两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保障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

中国的保险业发展需要资本市场,在当前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中国保险业发展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无论从保险公司的数量与规模、保费收入总量与其在GDP中的比重、保险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以及保险资金运用空间和渠道等方面,都处在比较低的发展层次上。尚在起步阶段的中国保险业目前面临着的一个巨大的发展隐患,就是在银行存款和国债利率水平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保险资金的收益率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目前我国保险业承担的风险金额高达15万亿元,而保险公司的资本金不足,不过数百亿元,加之缺乏适当的投资渠道。未来的偿付能力难以提高。从世界各国保险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作为组织、分散风险和提供风险保障的信用中介,保险公司必须具备多样化运用保险资金的手段和能力、以保障保险资金这种“救命钱”的安全和收益。相比较而言,证券投资,特别是股票投资由于其具有较高的长期收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保险公司运用保险资金的最重要的选择。因此,为了提高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偿付能力,应当开拓保险业资金的投资领域,允许保险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值得欣慰的是,1999年政府已准许保险资金进入证券投资基金,为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开启了一个窗口,也为保险业和资本市场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带来了希望。

另一方面,从资本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保险资金的进入也是不可或缺的:为了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其中的一个主要成分就是保险企业。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看,保险资金是支撑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如在美国。保险业提供的长期资金总额约相当于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总额的1/3。

当前资本市场状况范文第3篇

2004年6月25日,八只中小企业的“小老虎”闪亮登场,拉开了中小板发展的序幕,这标志着中国创造性地突破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性瓶颈,开始利用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同时,中小企业板也为探索积累创业板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在这六年时间里,中小板在以主板制度架构为基础,以服务中小企业融资为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发展壮大,迸发出蓬勃生机。

六年回眸,中小板的高速发展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之旅谱写了一曲华丽乐章。从当年的八只“小老虎”为中小板开业剪彩时的飞身一跃,到今朝四百余家企业的百花齐放,中小板已成为中小企业高效的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平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小板在世人惊异的目光中迅速成长,统计数字显示,2004年中小板的成交量仅为59.16亿股、成交金额仅为822亿元,而截至2009年,中小板的成交量为3276.49亿股、成交金额为48183亿元,其成交额占A、B股总成交额的比重也从1.98%上升到9.06%。

从市场规模来看,2004年,中小板流通A股合计仅为9.59亿股,仅占深圳主板A股流通总量的1.39%,而到2009年上升到385.46亿股,占深圳主板A股流通总量的18.48%,提升了近17个百分点。从资产状况来看,2004年中小板按整体法估算的每股净资产为4.48元,远高于深圳主板的2.64元,而到2009年末,中小板的每股净资产为3.96元,和深圳主板的3.30元大体一致,表明中小板日趋成熟,与市场主板的联动性日趋加强。从行业分布上看,中小板的上市公司已涵盖全部13个统计分类行业,使得中小板能较好的满足全国各类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中小板已发展成为市场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充分的投资平台,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有效地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了中小企业运营资金的压力,提升了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和并购扩张的能力,是资本市场为宏观经济改革发展服务的重要手段。

然而,迎着旭日朝阳,身后一定会留下淡淡的阴影,在中小板昂首前行的同时,需要用理性的目光审视着中小板未来旅途中的丝丝羁绊。

诚然,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机制中的一部分,中小板必然无法克服制度对其自身的束缚。中小板是在国务院发展资本市场的九条意见的推动下而诞生的,在中小板推出之初,业内界人事就对其寄予了很高的希望,认为中小板的推出,不仅仅能为中小企业开拓一条直接融资的渠道,还能为创业板的设立探索经验,扩展沪深主板市场上投资者的投资空间。然而,在一片乐观的称赞下,人们忽视了中小板的先天不足。由于中小板在设立之初,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板,而仅是中国资本市场上沪深两市主板市场的延伸。除了允许上市公司的流通盘小于3000万股外,中小板是在不改变现有法律法规、上市标准和发行审核程序的前提下,不降低现有的上市门槛,组成独立板块,在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其不是市场独立运行的独立板块,而采用了附属于深圳主板市场的附属型市场模式。中小板市场完全依附于深圳主板市场,与深圳主板市场共同拥有相同的交易系统和监管系统,两者同呼吸、共命运,与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板相距甚远。这样,中小板在诞生之日,就完全继承了主板市场的所有诟病。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中旬,在中小板上市交易的股票中,流通股仅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1%,与A股市场的股权比例大体相同,表明中小板在初创之时就已经继承了A股市场“股权分裂”遗传基因。这无疑限制了中小板的发展空间,也为中小板大股东的套利行为埋下了伏笔。虽然始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同股不同权”的制度弊端,但中小板的投资参与主体依然限制在中小散户中间,这与深圳的主板市场的情况完全一样,丝毫不能引起风险投资资金的兴趣,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也有限。这样,A股主板市场的全部弊端,中小板照单全收,从产权不清、效益低下到不愿分红、投资饥渴,中小板并未给人们带来太多的惊喜,相反,当年“新八虎”之一的江苏琼花迅速沦为ST,让人们唏嘘不已。

如果说,中小板的制度束缚是无法避免的天生宿命,那么,中小板自身的特性约束就有着更多的人为色彩,为中小板的发展壮大之旅留下了许多羁绊。

首先,从中小板的交易状况来看,中小板存在较高的流动易风险和交易波动风险。

所谓的市场流动性,一般认为是证券具有在投资者以认可的价格上,顺利出售变现的能力,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市场交易越活跃,投资者以约定价格购买出售证券越便利,市场的流动性越好。然而,考虑中小板诞生之时的迷你特性,市场中的流动股份较小,一般局限在3000万股之内,这样,交易池容量小,人为控庄的可能性较高。容易出现多家机构投资者争抢吸筹的现象,在短时间内推高股价,从而使得市场上股价筹码过于集中,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简单来说,如果一只证券的60%〜70%的流动股本被控制,则认为该股票失去了流动性,会导致该股票交投清淡,中小板将再次上演香港创业板市场的流动性困境。在我国缺乏理性机构投资者的前提下,会减弱中小散户投资者的参与热情,而退出中小板的投资交易会进一步加大市场的交投清淡的程度。虽然,中小板的急速扩容,在一定程度的减弱了交投清淡的可能性,但中小板的迷你特性,使得中小板依然是投机者热衷的宠物,在多家机构联合坐庄控盘的条件下,中小板的局部层面极有可能呈现出较高的流动性风险,进而影响中小板对中小企业融资功能的发挥。

从市场的交易波动方面来看,由于中小板和沪深主板采用相同的交易系统,除了中小板在股票代码中以002开头人为区分交易对象外,中小板与沪深主板在市场交易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在缺乏必要的市场防火墙的条件下,沪深主板市场的交易波动效应很容易传递给中小板。而在现行中小板股票交易规则下,中小板的股票价格振幅与大盘指数偏离程度为20%。同时,中小板的上市公司大都处于成长期,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较大,导致中小板的交易波动变化较为剧烈。因此,中小板在吸收沪深主板市场的交易波动效应后,又会将这种交易波动效应叠加扩大化后,传递回沪深主板市场,增大沪深主板市场的交易波动程度。另一面,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还不够成熟、理性,投资者追涨杀跌的投资行为又加大了市场交易波动效应的程度和传染效应传递的速度。

其次,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来看,中小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公司治理结构以及信息披露的状况都会对中小板的稳定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来看,资本市场作为一种基本的融资手段,其必然与企业的财务经营状态紧密相关。一般认为,企业财务状况的好与坏,将作为两种信息,经过投资者的主观判断并通过市场交易价格表现出来。企业财务状况越好,给市场传递的利多信息越多,其市场价格表现越优异,相反,企业财务状况越差,给市场传递的利空信息越多,其市场表现越恶劣。考虑到中小企业的一般都是处于成长期,其资产规模、市场占有度等因素,均不及步入成熟期的大型、旗舰型公司企业,其抵抗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差,国家政策导向的变动、经营战略的失误、产业经济周期的轮动等因素变动,都会对其造成极其恶劣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破产停牌的可能性极大。

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美国的中小企业的5年期生存概率仅40%左右,而中小企业上市交易后,其财务经营状况也因信息披露制度约束而相对透明,受市场的关注程度也相对提高,其财务经营风险的也因股价的波动也相对放大。一旦企业自身财务经营状况出现问题,将会在二级市场上遭受投资者的抛售,从而出现股价暴跌的现象,这不仅会影响投资者对中小板的投资信心,影响中小板发挥融资渠道的作用,而且若大量企业均出现财务经营危机,还会涉及中小板的市场稳定性,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

从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来看,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依据委托原则,企业的所有者、股东将企业委托给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以实现企业价值的保值增值,保证企业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损害所有者的利益。而从当前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来看,民营企业是当前中小企业组织架构的主流模式,家族式的控股模式自然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首选。因此,在中小企业登陆中小板融资平台时,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自然而然地持有了企业的绝大多数股份,甚至成为绝对的控股股东。这样的公司治理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公开性、透明性,使得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相混淆。企业决策者的管理决策具有极大的随意性,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股东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和保障。企业上市的战略发展部署可能背离融资发展的需要,成为市场上投机者“圈钱”的平台。同时,个人英雄式的经营决策模式,也容易脱离董事会的制约,造成经营决策上的失误,增加财务经营风险。企业股权结构的细微变动,都会通过资本市场的交易而连锁放大,冲击中小板市场的稳定。

从企业的信息披露状况来看,资本市场作为一种高效的融资平台,其核心要求信息必须是高效流动的,因此,企业财务经营信息及时、高效的公布是资本市场交易的基本规则之一。从历史的发展历程来看,上市公司一直在高效资本融资和充分信息披露之间艰难地平衡。要想通过证券市场进行高效的融资,就一定要按照证券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进行相应地信息披露,而过多的信息披露,又会泄露企业诸如发展战略、资本结构、核心技术等经营机密,从而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与处于成熟期的大型、旗舰型企业的核心技术具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性不同,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的核心技术往往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在中国实行保荐发行制度的前提下,为了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中国的资本市场监管部门特别强调要求中小企业对信息披露的标准要高于沪深主板市场。这样,中小企业极有可能因为其技术创新、经营模式等重要信息的披露而失去其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其发展战略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推广,也将增加中小企业未来发展中的变数。另外,在信息披露过程中,中小企业极有可能为了获得中小企业平台的融资便利,故意隐瞒或遗漏会影响公司经营的重大信息,获得优先上市的资格,发生所谓的道德风险,对中小板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当年江苏琼花“委托国债”消息公布,市场上出现了对中小板的信任危机,当日中小板遭受重创,整体流通市值损失约5亿元。

再次,从中国的投资者群体来看,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板的投机氛围。

资本市场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投资与投机的轮回往复中逐渐成长壮大。中国的资本市场同样也是投资和投机的结合体,然而相对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证券投资模式而言,中国资本市场上弥漫着更多的是投资者追求资金短期收益的投机氛围。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当前资本市场上,广大中小散户是参与证券投资的主力,自身的投资素质普遍不高,并没有具备成熟市场中理性投资者对高风险的承受能力。尤其是在追逐中小板投机利益的驱动下,中国的投资者一般都没有细致地了解中小板的专业性、投资性等相关内容,在被中小板高成长性吸引的同时,忘记了细致评估中小板的投资风险,把中小板等同于沪深主板市场,盲目地投入到市场中。在市场上涨中,积极地买入跟进,推动中小板更加快速的上涨,而在市场下跌当中,又拼命地逃出,加剧了中小板下跌的速度,这种典型的追涨杀跌投机行为,无疑增加了市场的动荡,也客观上加剧了中小板的投机氛围,增加了市场的波动程度。

最后,从中国的保荐人发行制度上来看,持续督导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板的扩容速度。

为了进一步降低资本市场的投资风险,增强上市公司的上市质量,中国证监会于2004年5月开始全面推行保荐制,以保荐人为上市公司的第一道防线。保荐人除了负责拟上市公司的上市推荐和辅导外,还要负责审核公司所发行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协助企业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并且还要承担企业上市后的持续督导的责任,并且责任落实到个人。此举无疑将企业发行上市的风险,由当初的投行机构细化到保荐人个体,与保荐人的个体利益相挂钩,促使保荐人更加细致谨慎地审核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随着保荐人个体责任的落实,保荐人却因为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空间的高度不确定性而不敢对其承担“孵化”责任。虽然中小企业的高成长性对保荐人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其是否能永远保持明星的姿态却是一个未知数。考虑到持续督导责任对自身的影响,保荐人往往会选择一些步入成熟期的企业进行“孵化”,推荐其在沪深主板上市,从而降低自身选择中小企业“孵化”失败被淘汰出局的危险系数,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中小板的扩容速度。

在“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的指引下,中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逐渐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逐渐建立,然而,在推动资本市场渐进发展过程中,有必要为“猫咪”扫清铺在路上的石子、树枝等一些羁绊,为“众猫们”抓到“耗子”扫清必要的障碍。

考虑到中小板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有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中国市场的特殊环境,还会衍生出千差万别的各种风险因素。虽然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消除中小板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降低和防范风险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制度的完善依然是重中之重。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建立和强化风险防范的防火墙机制,是保证中小板良性发展的关键一步。虽然,中国的监管部门已经建立了一系列针对中小板的监管制度,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监管制度同样也要跟上资本市场发展的步伐,在尽可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同时,降低危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可以考虑将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均纳入监管体系当中,将监管的触角深入上市公司的内部,将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与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相挂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

第二,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是核心环节。归根结底,中小板是众多中小企业融通资金的交易平台,上市交易的中小企业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小板的发展状况。因此,在中小板交易的中小企业,要是那些具有发展前景、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资金的注入与支持。要避免那些以上市圈钱为目的的中小企业上市交易,降低影响中小板稳定发展的潜在威胁。另外,高质量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刺激保荐人“孵化”愿望,减弱其对中小企业未来发展中状况的不确定性的担忧,达到增加中小板市场扩容速度提升的目的。

第三,理性投资者的培育是必由之路。中小板融资功能的高效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投资者的积极参与,而高素质的理性投资者不仅能维护中小板市场的稳定,还能为企业提供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因此,加强投资者的素质培训,让投资者能深入细致地了解中小板的收益和风险状况,明确中小企业和沪深主板市场的差异,掌握相应的投资技巧,可以避免投资者非理对市场波动中的冲击,保证中小板的持续稳定发展。发展和规范机构投资者,引入做市商制度,也是扩充中小板交易参与群体的必要之路,因为机构投资者在资金力量、研究团队以及抗风险能力,均高于普通的中小散户投资者,其投资素质较高,受市场波动的非理性情绪化影响较小,在稳定市场,减少投机对中小板的冲击方面均有明显的作用。

当前资本市场状况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目标 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其回答的主要问题是:1.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2.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3.在使用者需要的信息中,哪些信息可由会计来提供。会计目标是会计学上一个最基本最原始的概念,是贯穿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一条主线,贯穿于会计学的始终,同时,会计目标是指导会计准则和制度制定,以及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有什么样的会计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会计准则、会计实务和会计报表。鉴于会计目标在财务会计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拟对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进行分析。

一、会计目标的两种观点

对于会计目标的研究,会计界有两种主要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一)受托责任观

随着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普遍分离,委托关系广泛存在。两权分离后,委托关系的存在使得企业的委托方(所有者)主要关注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受托方(经营者)承担了合理有效的管理和使用企业资源,并如实向委托方报告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责任,委托方根据受托方提供的会计信息,评价其经营业绩,并决定其报酬及是否续聘。此时会计为满足现实资产所有者的信息需求,重在提供有关经营业绩的计量及结果的信息,这时的会计目标称为“受托责任观”。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主要着眼于过去,特别强调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而主要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对财务报表要素进行计量。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会计目标属于“受托责任观”。

(二)决策有用观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受托责任观受到了挑战。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资本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使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数量众多且分散,在这种情况下,委托关系不像以前那样清晰、明确了。此时要求会计为资本市场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及债权人提供信息,以便于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信息使用者不仅关注企业现在的经营业绩,而且更加关注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尤其是企业未来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因此财务报告的目标在于为资本市场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所以,从资本市场出发,将会计目标概括为,向现实的和潜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经济决策的财务信息即是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投资者所关心的是资产未来的市场价值,所以,决策有用观更加注重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主张采用公允价值等非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对财务报表要素进行计量。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会计目标属于“决策有用观”。

(三)“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关系

“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都是在两权分离的背景下形成的,但受托责任观所依赖的经济环境主要是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状态,所有者保留对资源的处置权,因而会计主要反映经营者的经营成果,无需反映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动。另外,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是明确的、稳定的,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是直接的、日常的,这主要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及之前的情况。

决策有用观是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环境下形成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联系是通过资本市场建立的,经营者的权力有所扩大,不仅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而且拥有对企业资源的处置权,因而投资者需要会计信息能反映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动。另外,在资本市场高度发达的情况下,股权变得十分分散,单个的投资者无法对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日常的监督,两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变得十分模糊,因此,受托责任观下的委托关系决策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变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所以说,决策有用观是受托责任观的继承与发展,是会计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发展的结果。

二、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

我国新准则在总则的第4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可见,基本准则所规定的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融合,而且会计信息反映受托责任要优先于决策有用性。

会计目标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一国的政治、经济等都会影响其会计目标的定位。

(一)政治因素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是决定会计目标定位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实行的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所有制结构,到目前为止,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而且市场机制尚不成熟,所以,国家的宏观管理在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中,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国家是主要的投资者和管理者,会计目标定位应以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实现保值、增值为首要目标。

(二)经济因素

我国的资本市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够成熟和完善,还不能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企业大量资金的取得,主要还是靠从银行贷款,只有少部分资金来源于资本市场。因此,会计信息要能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但是近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比重大幅提高,流通股比例增加,社会公众持股比例上升,这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有了较大的增加,他们对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有了新的要求,即要求会计能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会计信息不仅要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而且也要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所以我国的会计目标定位是“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融合。

(三)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影响的因素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包括政府,而且还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由于我国有为数众多的国有企业,因此政府要求会计信息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期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投资数额巨大,有自己的理财专家,他们对财务报告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他们会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所以,他们是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要求会计能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个人投资者,一般财务分析能力有限,他们对信息的需求程度较低。所以,在当前,会计目标的定位既要满足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又要满足其他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四)教育因素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美等国家,其国民的一般教育水平和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高,这有利于会计提供相关性的信息,但我国的一般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资本市场信息使用者的素质都较低,此时把会计目标完全定位于决策有用性,则不利于会计目标的最终实现。

综上所述,考虑多种因素对会计目标的影响,我国会计目标的定位是适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

三、会计目标定位的国际趋同

美国FASB的第l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报告使用者的投资决策需要,即决策有用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将财务报表的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但同时认为受托责任观是从属于决策有用观的。

我国基本准则参考了IASB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但并不完全照搬,而是把财务报表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定为两个用途,而且把反映企业管理层的受托责任放在目标的第一位。在该目标定位下,我国的基本准则提出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 可靠性和相关性被优先予以考虑,两者是主要质量特征,而且把可靠性又列于相关性之前,这与我国的会计目标定位是相适应的。笔者认为,这样的目标定位是符合我国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状况的,新准则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积极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充分体现了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2006年7月6日,FASB和IASB联合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目标与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初步意见)》,将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于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有助于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其他信息使用者进行投资、信贷和类似资源配置决策的信息。该联合框架认为,决策有用观包括了受托责任观,因为用于评价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本身就属于资源配置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在该目标定位下,联合框架提出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其基本质量特征依次为相关性、如实反映、可比性(包括一致性)和可理解性。另外,从2005年起,欧盟要求其所有上市公司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

由此可见,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我国的新准则已在实质上与国际趋同。会计目标是准则制定的指导方向,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与完善,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希望通过财务报告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需要企业提供更多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此时,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性将占据主导地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将包括在决策有用性中。所以说,当前会计目标的定位是与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会计目标也将随之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目标相一致,即最终以决策有用观作为我国准则的会计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吕志明.财务报告目标探讨.财会月刊, 2007(10).

[2]葛家澍.创新与趋同相结合的一项准则――评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会计研究,2006(3).

[3]王莉丽.新准则视野下的会计目标.财会研究,2008(7).

当前资本市场状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云南省;资本结构;企业绩效

近几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从上市企业的数量、融资金额和投资者数量等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资本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融资、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现,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云南省资本市场在这个大环境中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作为西部欠发达省区,云南省的发展状况势必有别于东部发达地区及西部其他地区而呈现自身的发展特点与问题。因此对云南省的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有助于云南省更好的利用资本市场,继续推进云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于资本市场是否总能促进经济增长,不同学者的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谈儒勇[1]对1994~1998年间季度数据的研究认为,我国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当有限,甚至可能不利于经济增长。李广众[2]使用国内有价证券发行额占GDP的比重来反映股票市场的发展水平,认为股票市场的发展虽然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实际资本积累,但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储蓄水平。殷醒民、谢洁[3]在回归中增加使用了上证指数标准差为解释变量来反映股票市场的稳定性,认为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王一晶[4]从实证方面研究了中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票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起到正面影响,但是其影响程度较小。

本文充分利用先前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资本市场和区域经济的相关理论,对云南地区的资本市场发展状况和区域经济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更好的了解云南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指标与数据的选择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通常,我们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经济活动。本文以云南省每季度末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计量标准,在数据的处理上,对GDP取自然对数,以消除数据的非平稳性和异方差,即Y=Ln(GDP)。

(二)区域资本市场发展的衡量指标考虑到资本市场的复杂性,及数据的可得性,在此我们选取了资本市场发展规模指标、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指标来衡量中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状况。

1.资本市场发展规模指标(X1)。资本化率是评价资本市场发展规模的最常用指标。这里用云南省上市企业每季度末股票市价总值与名义季度GDP的比值来反映云南省上市企业的总体规模大小。

2.资本市场流动性指标(X2)。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指标通常包括周转率和交易率两个常用指标。这里使用资本市场周转率,即云南省上市企业每季度股票总成交金额与股票平均市价总值之比,来衡量资本市场的流动性。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样本期间设定为2007年一季度———2009年二季度。数据来源于云南省统计局网站,和云南省证券管理委员会网站。计量检验采用Eviews5.0软件。

二、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本文具体的估计模型设定如下Y=α+β1X1+β2X2+u以X1、X2为解释变量,Y为被解释变量,根据以上选取的数据,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5]。考虑到资本投资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为符合云南省投入产出的一般规律,加入自回归项AR(4)进行自相关校正,这也提高了模型的拟合优度。估计结果为:表1模型估计结果模型为:Y=8.303878+0.54272X1+0.3319X2+0.423968[AR(4)]R-s quared=0.979210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

C 8.303878 0.176739 46.98397 0.0005X1 0.54272 0.062092 8.740621 0.0128X2 0.3319 0.106001 3.131104 0.0886AR(4)0.423968 0.082063 5.166381 0.0355F-s tatis tic=31.39961Prob(F-s tatis tic)=0.031023Adjus ted R-s quared=0.948024DW=1.842944关于回归结果的总体检验。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X1的系数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即资本市场规模增长1%带动GDP增长0.54%。X2的系数通过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即资本市场周转增长1%带动GDP增长0.33%。自回归项AR(4)的系数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云南省资本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只是这种推动作用具有滞后性。方程整体拟合优度0.95,较高。F统计量通过0.05显著水平检验,整体回归效果较好。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认为云南省资本市场的发展对云南区域经济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拉动作用。同时反映出云南省上市企业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张有助于加速资本形成,改善了资源配置,促进了全省经济增长,但其作用具有滞后性,这也符合投入产出的一般规律。但事实证明,云南存量资产虽已具相当规模,但流动性差、资产证券化水平低却是不争的事实。云南省现有2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2248亿元,仅占全国A股总市值的1.33%。目前云南还没有公路、铁路的上市公司,也没有进行公路、铁路的资产证券化。大量数据说明,目前云南省经济增长仍靠投资拉动,而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对云南经济发展影响较弱。而云南省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尚不足以加快云南工商企业的上市步伐,致使云南省资本市场总体规模还是较小。

为加快经济发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必须以发展资本市场为突破口,创造条件推进资源、资产的资本化,加速资本流动,提高资本收益。要实现这些,首先需要解决实现资本化的途径和手段。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云南省资本市场发展。建议省政府将推进云南省企业上市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制定计划,有序加快云南省企业上市速度。继续推动云南资产证券化程度,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速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二是调整资本市场结构。创业板的推出为调整云南省资本市场结构带来了重大机遇。虽然云南上市公司数量处于全国中下水平,但云南资本市场的“资源牌”具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吸引力。云南省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制药产业、花卉产业将成为创业板市场的宠儿。推进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不仅将改变资本市场结构,更将为云南省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是做大做强上市企业。当前,云南省上市企业融资水平低,企业造血功能不强,上市企业经济实力不足。应当依托云南产业优势,通过资产注入等方式,逐步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同时发行股票上市流通,是企业进行直接融资、迅速优化和壮大企业资产的最直接手段,不断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将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得到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谈儒勇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李广众银行、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J]经济科学2002(2)24~33

【3】殷醒民,谢洁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9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