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航空货运的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一带一路 郑州 临空经济 产业集群
随着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临空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临空产业集群则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的空间组织模式[1]。
1 郑州临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
郑州临空产业集聚区以郑州航空港为依托,着力发展航空运输业,着力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力争将航空港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郑州航空港区的定位不谋而合,只有明确港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1.1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现状
郑州航空港区已经形成以国际中转物流、航空快递物流、特色产品物流、航空物流配套服务四个板块为主的航空物流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仪器等产业为主的高端制造业;以专业会展、电子商务、航空金融、科技研发、高端商贸、总部经济等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主导的产业集群[2]。
截至2014年底,郑州航空港区各项建设均保持快速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51.23亿元,增长22.3%;固定资产投资400.9亿元,增长91.8%;进出口总额379.16%,增长8.7%;外商实际投资5.8亿美元,增长38%;公共预算财政收入21.17亿元,增长40.4%。
1.2航空物流业发展现状
航空物流产业集群发展迅速,截止2014年底,共有37家航空公司在机场运营,客货运通航城市已达83个,其中国际货运通航城市达24个,全货机周航班量80余班,位居中西部地区第1位[3]。
民航旅客吞吐量2013年和2014年分别是1314万人次、1580.54万人次,分别增加了12.6%、20.3%;民航货邮吞吐量分别是25.57万吨、37.04万吨,分别增加了69.1%、44.9%;航空运输飞行架次分别为12.78万架次、14.77万架次,分别增加了17%、15.5%。
不难看出,近年来民航旅客和货运吞吐量均保持快速增长,这表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已经成为近年来最具成长力的机场之一,日益增强的物流吸纳能力,将为郑州航空港发展出口型产业集群打下坚实的基础。
1.3高端制造业发展现状
随着产业集聚转型的不断推进,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端制造业加快发展。目前,已形成以富士康为龙头的融研发设计、软件及系统集成、生产制造、航空物流为一体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截至2014年底,已累计签约引进正威、酷派、中兴、天宇等智能终端企业119家,完成电子信息产业产值2030亿元,约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73%,全区累计生产手机2439万部。
1.4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以专业会展、电子商务、航空金融、服务外包等产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已逐步完善。
2014年,绿地集团和实验区签署协议,将投资270亿元,建设占地3600亩的绿地会展项目。绿地会展城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港区的会展条件和布局,成为郑州会展的“航母”。
在港尉新区拟建设中国中部国际电子商务港,规划占地5平方公里,将采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促进重点电商企业和项目集中布局、集群发展,建成后将成为中西部最大的综合性全产业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
此外,郑州航空港区还积极引进金融租赁公司、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新兴金融机构,探索开展物流金融、飞机进入租赁等新型金融业务,让金融助力港区经济腾飞。
2 郑州临空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挑战
2.1郑州航空港区内部产业结构失衡
河南省作为以传统农业经济、重工业经济为主的新兴工业大省,产业结构总体不均衡。郑州航空港区内部三大产业之间更是存在严重的比例失调。2014年,港区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例为15.3:358.4:47.7,第二产业严重超过了第一、三产业,产业结构失衡。
2.2航空物流业层次低
郑州航空港区虽然发展迅速,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系统内部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在航空物流领域,虽然集中了美国UPS、联邦物流、德国DHL等国际物流巨头企业,但相应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处于在筹建阶段,层次水平低,规模效益尚未形成,无法现时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2.3高端制造业技术落后
目前,郑州航空港区的集群化产业主要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属于人口密集型产业,技术相对落后,附加值低,缺乏创新投入,难以满足临空经济对产业的偏好要求。高端制造业主要以富士康龙头企业为主,配套企业集群缺乏,关联企业较少,产业集聚效应低。
3 “一带一路”战略下推进郑州临空产业集群化的政策建议
3.1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下,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是郑州航空港区未来的目标。针对第二产业比重过重问题,应增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郑州航空港区临空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港区应按照产业集聚的定位,科学规划土地,优化功能分区,完善交通、水电、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
3.2打造先进的保税物流中心,推动航空物流业的发展
在实验区打造一个先进的保税物流中心,发挥综合保税区的出口加工、口岸贸易、物流保税、转口贸易、保税展示、设备租赁等各种功能,更好促进物流产业的高效运作。
3.3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提升高端制造业产品附加值
郑州航空港区应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合作,吸引关联企业扎堆布局,通过引进资本和技术,弥补产业链的不足,进而延伸和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在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对生物医药、精密仪器等高端制造业的建设,通过增加航空港区高端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郑州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刘雪妮, 宁宣熙, 张冬青, 首都机场临空产业集群的评估分析[J]. 软科学, 2008(3): 41-45.
关键词:综合运输 运输方式特性 “同程化运输” 额外服务
1、引言
综合运输体系是在各种运输方式发展都比较健全,社会运行总体效率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现阶段综合运输领域的研究多是在现状描述,建设和发展对策以及法律规范化上,而货运价值增值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由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理论性总结出可行性增值系统。
2、综合运输发展现状
综合运输体系是按照社会生产需求,依据一定的技术经济指标和组织管理机制,由各种运输方式构成的高效,合理,技术先进的运输网络体系。现阶段综合运输发展现状主要从四方面来理解:
(一)各种运输方式的配套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各运输方式趋于成熟[1]。
(二)各运输方式在各自领域趋向专业化与联合化的双重方向发展,且两方面均具有市场空间。
(三)国家各项配套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意识趋向成熟。
为促进我国运输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为运输市场构建完善的发展体系,国家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伴随基于电子商务的各种货物流通方式的发展,发展综合运输正当时。
3、各运输方式特性分析
综合运输主要指面向经济发展需求和公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主要指基于公路,铁路,航空,水路运输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的体系[2]。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相互联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公路运输与铁路,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公路运输对路面要求较低,运量小,适合中短途运输;铁路,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受天气影响较小,运量大,适合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运输。
(二)公路和航空运输特性分析
公路和航空运输都具有在适性运输距离内相对安全性高,运输速度较快;但公路运输可变运输成本较高,固定成本较低,与此对应,航空运输固定成本较低,固定成本很高
4、货运特性分析
货运市场关系国计民生,合理架构的货运市场对社会经济发展能够起到良性推动作用,货运距离特性可分为海外运输和境内运输;按物品本身特点主要分为大宗商品,企业产品,小件包裹运输。
现阶段无论是跨国贸易,或是国内贸易,都涉及大宗商品运输,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原油依存度持续高于50%以上,而铁矿石接连数年保持全球第一,同时我国进口矿物产品,特别是铁矿石进口价格常年不具有定价权。物资的合理流通能保证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特别对稳定物价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产品主要指企业半成品,成品。现阶段我国企业涉及的产品主要是低附加值产品,即使是高附加值产品,我国运输企业仍不能得到较高的利润。同时如面向电脑产品的运输服务,我国运输企业必须不断加大专业化运输设备的投入,因此对内,对外产品运输中涉及到专业化运输越来越多。
小件包裹运输是指伴随电子商务的兴起,个性化运输服务。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日订单达到1000万件,快递业务量完成24亿件,但人均不足2件,远低于世界平均4.1件的水平。小件包裹运输极大的满足了个性化定制服务的要求,安全性和快速性是小件包裹运输的重要特性。
综上所述,通过比较货品运输费用,送达时间,运输可靠性,安全性各货品运输应具有以下特性:
5、货运价值增值策略
货运价值增值主要指时间恰当,空间合理,延伸服务,货品价值保值。
时间恰当:能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即时送达产品,此点与JIT生产有类似之处[3]。
空间合理:根据产品位移需求,合理安排配送路线,达到节省费用和满足客户需求的双重要求。
延伸服务:能够完成门到门全程运输服务,代收货款,货物损坏赔偿服务等。
货品价值保值:完成货品运输,保证运输成本低于目的地与始发地的差额,且差额度高于一般水平;必要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的额外价值保值。
针对运输产品特性,即大宗商品,企业产品,小件包裹等,货运体系完善策略分为:
(一)培养一体化服务观念,保证货物运输安全。
现阶段门到门的运输体系基本完成,但大部都是不同运输主体协作完成的,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逐步培养运输企业与客户的一体化服务理念,增强服务的完整性。
(二)提高运输线路效率,确保货物运输的高效运行。
货物的配送包括时间和空间的要求,时间方面主要指对准确性的要求,空间方面主要是对效率的要求。
(三)延长“同程化运输”时间与距离,构建信息化运输体系,确保货运成本优势。
“同程化运输”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但如果全场都采用“同程化运输”,会增加运输成本。在满足终端配送差异化的同时,尽量延长同程化距离,降低整体运输成本;增加高新技术在设备上的应用,特别是节能设备的应用,降低总体运营成本。
(四)提供额外服务,为运输伙伴提供竞争优势
在完成基本运输任务的情况下,提供金融服务中的代收款,保险赔付等业务。提供金融延伸服务不仅能保证发生货损,丢失时货主利益损害最小,还能保证运输企业损失最小。
综合运输体系不仅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保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支柱。货物运输体系的发展都是围绕用户需求,分别从运输服务的理念,规划,具体内容,货品特性,运输企业自身建设中寻求策略,确保实现货运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殷小入,周高卫.我国运输体系现状与发展趋势[J].交通企业管理,2009,第7期.1-3.
关键词 水路 公路 铁路 航空 管道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新世纪的五种运输方式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空运管道运输。五种运输方式在持技术上、经济上各有长短,都有适宜的使用范围。那么本文将分别讨论目前五种运输方式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1水路运输
2010年底,全国内河航道共有4128处枢纽,其中具有通航功能的枢纽2329处,全国港口数量413个,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050个,沿海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5119个。2010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29.45亿吨、货物周转量50262.74亿吨公里。完成水路客运量2.03亿人、旅客周转量59.18亿人公里。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9.86亿吨,比上年增长7.4%。水运建设投资增速显著加快。2010年,全国沿海及内河建设完成投资987.34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加快9.4个百分点。内河建设完成投资193.85亿元,增长16.5%。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28万公里。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加快港口结构调整,适应集装箱运输快速发展和外贸货物运输需要;新建和扩建以适应我国石油、天然气、铁矿石大量进出口需要的港口等有关项目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对港口作业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2 公路运输
2010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908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9.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万辆,增长25.3%。民用轿车保有量4029万辆,增长28.4%,其中私人轿车3443万辆,增长32.2%。 2010 年,全社会累计完成旅客运输327.88 亿人次,同比增长10.2%。完成旅客周转量合计为27778.21 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1.9%。全社会完成货运量315.34 亿吨,同比增长13.4%;完成物周转量135169.6 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5%。
公路运输仍是全国客运、货运最主要运输方式。2010 年,公路累计完成客运量306.26 亿人次,同比增长10.2%;累计完成客运周转量14913.89 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0.4%。公路累计完成货运量242.53 亿吨,同比增长14.0%;累计完成货运周转量43005.43 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5.6%。公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为12761.66 亿元,同比增长20.9%,投资额占交通运输投资总额的49.89%。
我国公路运输发展的主要趋向是:
(1)干线公路高等级化,汽车运输高效化。
(2)进一步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公路运输市场细化。
(3)逐步向物流的全过程拓展,以扩大市场,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3铁路运输
2010年,全国铁路客运量达16.76亿人,旅客周转量8762.2亿人公里,货运量36.43万吨,货物周转量27644.1亿吨公里,分别比2005年增长45.0%、44.5%、35.3%、33.4%,年均分别增长7.7%、7.6%、6.2%、5.9%。
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10万公里,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底增加了1.56万公里,增长了20.7%。电气化铁路里程达到4.2万公里,电气化铁路比重由2005年增加了15%,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跃居世界第二。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高铁投入运营里程达8358公里,高居世界第一。
铁路运输除了在硬件方面提升外软件方面的发展也不容小觑。关于运价管理,一定要逐步形成一套符合价值规律,富有弹性,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运价机制。
4航空运输
截止到2010底,民用飞机达1604架,民航首都机场、上海机场和广州机场等三大枢纽机场初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0年,全国民航共发送旅客2.7亿人,旅客周转量4031.6亿人公里;共发送货物557.4万吨,货物周转量176.6亿吨公里。2010年1-11月份航空运输业完成固定资产完成投资714.15亿元,同比增长39.9%,航空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已有所回落,但较其它运输业仍保持增长最快。个人认为我国航空运输的发展将有很大的空间。
5管道运输
2010年管道运输货物运输量为4.9亿吨,比上年增长%10.3;货物运输量4.9亿吨,比上年增长%10.3;管道运输货运周转量2064.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9.5,2010年为2197.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7。
截止到2010年底,管线总里程从“十五”末的4.4万公里增加到7.8万公里,比2005年底增长78.4%。2010年,管道输油(气)能力为49189万吨,比2005年增长58.5%。对于具有易燃特性的石油运输来说,管道运输有着安全、密闭等特点。管道运输建设占地少、运输损耗少、无“三废”排放、可全天候连续运输等明显优势,将成为中国未来的热点建设。
6结束语
通过对五种运输方式现状的发展趋势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框架已经基本完成。在今后还应多发展新技术,靠科技进步,而非靠砸钱堆起来。同时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必须协调发展,不能只注重发展某一种,要科学的规划。
关键词:黑河 现代服务业 现状分析
本文系黑河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引导)项目RWD201102《黑河市依托地缘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不断提高黑河市城乡民居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黑河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当前,黑河市广大人民群众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一部分人的生活已经进入了小康,对吃、穿、用服务的质量需求不断提高,对教育、旅游、居住、交通、通信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对现代服务业的外延进行界定,进而根据外延分析黑河市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一、现代服务业的外延
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主要有信息、物流、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现代服务业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二、黑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情况
2010年,黑河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1亿元。“十五”和“十一五”的十年间GDP的增长呈M型波浪走势,在07年达到18.4%的增长高峰。第三产业的增长率与GDP的增长高度相关,基本也呈M型波浪走势,十年间第三产业平均增长率为9.97%。2010年黑河市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8.1%,次于第一产业的贡献率,高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表1、图1-图2所示)
(二)流通部门的基本情况
1、交通运输业
目前旅游、试车、度假、会议四种新型经济作为黑河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市政府全力打造旅游名城、试车基地、避暑天堂和会议之都,聚集人流,促进消费,非常重视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可以说是黑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领域,目前在黑河市发展较快。据统计,2010年全市客运量904.9万人,其中公路客运量726万人,水路客运量18.5万人,铁路客运量151.9万人,航空客运量8.5万人;2010年全市货运量为1100.4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为954万吨,水路货运量为20.2万吨,铁路货运量为126.1万吨,航空货运量为0.1万吨;客运周转总量为103728.2万人公里,货运周转总量为142220.9万吨公里。
由于“四型经济”理念的实施,人流、物流大量的涌进边陲小城——黑河,活跃了黑河市的经济,为资金、人才、物资的引进奠定了基础性的作用,在客运方面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开拓水运方式,运作黑—哈水上通行,开拓旅游专线,这样就能够减轻暑期陆运、空运的压力,分散一定的客流和货流,降低运输成本。
2、邮电通信业
改革开放以来,黑河市邮电通信服务业发展迅猛,成为黑河市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较快的行业。目前,在基础电信服务市场上,已有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通信进行寡头竞争。在物流快递市场上,基本形成了EMS和申通、圆通等物流企业寡头竞争。截止2010年底,邮电业务总量5.26亿元,邮电局131个,邮路总里程为5281公里,报纸累计数2143万份,杂志累计数103万份,特快专递125105件,市内电话227860户,农村电话140787户,个人电话377545户,移动电话321089户。
进入21世纪,黑河人的时间观念、购物理念、办事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邮电通信业的发展大大的方便了黑河市民,通信和物流业的多家寡头竞争使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市民对报纸和杂志的订阅数量的增加,也说明了人们对知识的获取的重视,体现了现代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电话的普及说明人们的联系方式更加快捷、方便。邮电通信业的发展可以说是黑河市民进入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
3、批发和零售、餐饮业
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是服务业中十分重要的传统行业。截止2010年,黑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43亿元,较上年增长18%,限额以上批发零售法人企业23个,其中购进总额2.78亿元,销售总额3.45亿元(批发2.63亿元,零售0.82亿元),年末库存总额0.17亿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年末从业人员1904人。星级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业法人企业数为7个,年末从业人员为517人,营业总额为0.48亿,年末餐饮营业面积为13387平方米,拥有床位1105个,拥有餐位3879个。
目前黑河市零售业和批发的主要纳税大户是三家寡头超市,分别为华富、三特和大家庭,餐饮业的服务层次相对较好,限额以上级别的饭店不多,住宿业基本集中在火车站附近和中央街周边地带。批发零售服务区位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营业的利润额度,同时特色菜品的开发也增加了餐饮业的利润源。
(三)生产生活服务部门基本情况
关键词:重庆 物流业 发展优势
一、重庆物流业迎来发展新阶段
2010年8月,中移动西南大区物流基地开建;2010年9月,新加坡最大物流巨头进驻重庆两江新区;2011年2月,西部金属材料电子交易中心落户两江新区;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服务中心落户;2011年3月19日,渝新欧国际货运专列正式开通全线运行。2012年重庆市市物流业增加值预计达到650亿元,比去年增加100亿元。同时,将新增1至2家主营收入上10亿元的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引进4至5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三基地四港区”(铁路、航空、公路三大物流基地,寸滩、果园、东港、黄磏四大港区)的国家级物流枢纽也将初具雏形,形成年设计吞吐能力350万标箱。重庆本身所具备的很多优势造就了今天重庆物流业的高速发展。
二、良好的经济基础为重庆物流业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物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技术作为支撑。重庆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汽车、摩托车、化工、医药、纺织产业发达;同时,重庆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商贸口岸,辐射中国西南、西北和华中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目前产值已达到全市GDP的42.1%;重庆还拥有幅员广阔的农村,农业、林业、养殖业发展潜力巨大。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良好发展为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为重庆物流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是重庆物流业发展的强力支撑
重庆地处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结合部,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运输等运输方式发展很快。重庆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唯一汇集水、陆、空交通资源的特大型城市,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在铁路方面:重庆目前拥有成渝铁路、川黔铁路、襄渝铁路、渝怀铁路、遂渝铁路(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条高速铁路)、宜万铁路六条电气化铁路干线。另有铁路支线达万铁路、三万铁路(綦江三江至万盛),万南铁路(綦江万盛至南川)。在“十二五”期间,铁路交通将实现“四小时周边、八小时出海”的目标。
在公路方面:公路桥梁经过重庆的国道有210国道、319国道、212国道、318国道、326国道和城万快速通道。重庆高速公路建设从成渝高速公路开始,至2010年末已建成高速公路2000公里。国家最新高速公路规划7918网中有五条经过重庆,分别是上海至重庆、上海至成都、包头至茂名、重庆至昆明、兰州至海口。重庆高速公路规划为"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网。
在水运方面:朝天门码头重庆拥有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长江。三峡工程竣工后,万吨级轮船可以直达重庆港。重庆寸滩国际集装箱港是目前国内内陆航运最大港口。同时万州港和涪陵港在重庆水运体系中也占有重要位置。重庆的水运,顺长江东行,万吨级的轮船可顺江至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及沿海城市。逆长江西行,1000吨左右的轮船可到四川宜宾。
在航空方面:航空重庆主城区内曾经先后有五座机场投入使用。重庆全市现有三座民用机场,分别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万州五桥机场、重庆黔江舟白机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现在分别有国内航班的T2A、T2B和国际航班的T1等三个特大型航站楼,2007年开工了第二跑道,并于2010年底建成使用。自此,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成为目前中西部唯一正常运行双跑道的机场,也是目前中西部唯一有轨道交通接入的机场。2011年,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905.14万人次,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速度在全国十大机场中排名第一。
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增强了重庆物流业的竞争力
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现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重点物流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信息采集和交换水平较低;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大量小型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难以满足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转化、应用和推广水平较低,自主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等。为促进重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解决以上问题,重庆政府正在筹建水路货运信息交易中心和陆路货运交易中心,为重庆物流市场提供公共信息平台,并提供GPS、EDI等数据支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成,将降低企业在电子商务网络建设方面的投资,并通过该平台向企业提供良好的相关行政服务。
五、有力的政策支持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国家出台的物流产业振兴规划中,重庆被定位为九大物流区域之一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国务院3号文件提出了以重庆为龙头,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国际贸易大通道。同时,为实现长江水运与其他物流方式无缝连接,我市正在制订“一江两翼连三洋”的战略规划。今年下半年,国内首个内陆保税港区,也是首个“水港+空港”双功能的保税港区将在重庆封关运行,这将大大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从而带动以重庆为圆心、半径500公里、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这位重庆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来年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重庆.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2011,(5)
[2]周晓红;重庆市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