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融合方法与策略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电力企业改革及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系统性,所以,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难度。在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一定要加强对“一强三优”战略的结合,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目标,准确掌握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融合的切入点、立足点、着力点,以此促进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电力[1]。
一、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强化工作感染力
在电力企业发展中,要想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就要重视精神文明环境与氛围的创设,以此为相关工作的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企业文化具有激励、导向、凝聚等作用,可以充分实现这一目标,为此,通过两者的融合,可以促进彼此建设的有序进行[2]。企业文化主要就是营造一种健康积极、被员工认可的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责任感以及自控能力与约束能力。所以,加强两者的融合,可以有效加强工作的感染力。
(二)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塑造
目前,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中,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一是,物质方面,指的就是收入、福利;二是,精神方面,主要为工作成就感、发展空间等。在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的局势下,“以人为本”的理念受到了企业的广泛关注,也就是说,为员工创造一个成长、尊重的环境,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生产力角度分析,加强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塑造,对促进生产力提高有着积极意义。通过有效的载体与途径的利用,可以促进建设企业精神文明,并且提供一种思想与精神动力,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极大的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为此,重视企业文化培育与塑造,能够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三)企业文化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都未得到充分关注。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管理理念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工作的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仅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其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3]。通过两者的有效融合,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以此为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提供可靠保障,并充分反映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效性。
二、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方法与策略
(一)完善企业制度,严明纪律
在电力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实现精神文明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必须注重企业制度的完善,严明纪律。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电力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越来越大,建设精神文明与企业文化培育工作涉及了每位员工的亲身利益,必须对相关制度予以完善,并且严格按照制度内容予以贯彻落实,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4]。与此同时,只有严明纪律,才可以确保改革方向正确,进一步加深改革,为电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找准两者融合的切入点,提高向心力
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精神文明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必须明确两者有效融合的切入点,这样才可以有效增强企业向心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一般来说,企业发展是由企业行为决定的,在本质上而言,其又取决于指导思想,也就是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石,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所以,在融合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时候,构建核心价值观就是两者融合的切入点。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形式下,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就是核心价值观,加之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实施,能够为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优良环境,有效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以此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向心力。
(三)正确定位两者融合的立足点,突出感召力
在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中,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建设精神文明:一是,规范与约束企业员工的道德;二是,开展正面宣教工作。在真正落实相关工作的时候,必须对有关行为规范予以实施,使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环节,给予充分重视[5]。所以,在融合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具备相同的立足点,这样才可以保证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从而最大限度的突出文化的感召力。为此,在具体工作中,要求企业员工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并且树立良好的形象,严格按照规范制度开展工作,以此促进企业向前发展,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重视两者融合的着力点,增强凝聚力
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想有效融合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就要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找出工作着力点,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进而全面提高企业凝聚力。在电力企业中,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可以有效完善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为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某种层面而言,企业精神就是企业鼓舞士气与凝聚人心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想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就要树立“主动服务、全员服务”的观念,加强“创新、奉献、务实”的思想及行为,为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并且有效增强企业发展的凝聚力,以此推动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6]。
(五)提高企业员工文化素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
文化不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高员工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电力企业发展中,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员工文化素质,以此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1.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一个人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首要条件,所以,在电力企业发展中,需要结合员工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员工展开教育培训。同时,针对工作岗位职责与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定期培训,为企业的快速、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2.重视员工的道德熏陶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树立“忠诚职守、公正廉洁、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的理念,避免出现拜金主义、极端主义、,创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其次,深入员工的日常工作,加强道德教育的开展,引导员工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使其成为“四有青年”[7]。再次,陶冶员工的情操。在业余生活中,组织员工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加强道德教育内容的融入,以此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础,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保证企业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企业日常建设中,要想实现精神文明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必须深入探讨两者融合的必要性,根据企业发展状况,提出有效的方法与策略。在融合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完善企业制度与严明纪律;找准两者融合的切入点,提高向心力;正确定位两者融合的立足点,突出感召力;重视两者融合的着力点,增强凝聚力;提高企业员工文化素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这样才可以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艳.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方法与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3(22):54.
[2]任良.试论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有效结合[J].中文信息,2015(02):85.
[3]肖乃慎.电力企业构建下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结合[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12):2-3.
[4]张锦杰.国家电网“五统一”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79-79.
[5]韩玉芳.论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J].中文信息,2015(08):364-364,373.
[6]唐代伦.精神文明建设对电力企业自身的必要性和实施方式[J].科技创业家,2013(20):226-227.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电力市场的竞争会日趋激烈,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加需要加强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的矛盾问题多、难度大、层次深,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化解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努力打造和谐电力企业,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1.提高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
解决认识问题是搞好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企业存在的工作不到位的问题有许多原因,但首先是或者主要是因为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内容、地位、作用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领导、中层管理人员、职工的认识不到位。具体讲主要是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相关性、紧迫性、战略性缺乏正确认识,那种认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次要”、“无关紧要”、甚至“没有必要”的糊涂观念依然存在。因此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不仅是搞好当前建设的客观要求,而且是今后加强建设的主要课题。要牢固确立“是企业领导就要抓好两个文明建设”的政治领导意识;率先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为工作到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一项伟大事业来抓,作为关系企业生存、稳定、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企业职工要重点克服“无关、无需、无用”的错误思想,正确理解两个文明的相互关系,真切体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已息息相关,它同物质一样都是人生的必然要求,认识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利国、利企、利己”的大事、好事、主人事,从而确立“是企业职工就要关心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观念,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不断受益、提高。
2.明确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目标是旗帜,是方向。企业管理层应当从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上,来考虑和制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样,也基于这一点来制定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战略,用新时代的企业管理理念,新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育和造就职工队伍,把充满创新精神,不断追求更高尚、更文明,职工与企业的满意度、亲和度、忠诚度,更融洽地把电力企业推向更高的水准。企业精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企业的灵魂。有意识地培树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规范引导职工思想行为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激励职工奋发向上、推动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3.牢牢把握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
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重,内容多,这就需要统筹兼顾,但更要抓重点、找准突破口。一是把握环境原则。从企业所处的环境上看,它在社会、企业、家庭三者之间处于中间环节,从日常生活的时空上看,员工在企业的活动相对最长,从接触的人和事物上看,员工在企业的机会更多更频。因此,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应在企业中选定。二是把握需要原则。从电力企业面临的任务和问题来看,经济工作是它的中心,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而且比较经常。因此,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应结合电力企业的中心任务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来选定。三是把握职业原则。从企业的社会分工来看,电力企业必然有其特殊的职业责任、职业规范和职业要求,违反了就会损害电力企业危及到社会,有的甚至发生严重后果,因此建设重点应根据职业特点来选定。按照上述的原则,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务必要把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作为建设重点,围绕这个重点开展建设。要进行职业性质、任务、责任、特点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要反复进行宗旨教育,牢固树立为社会、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献身的思想观念。要建立职业道德标准,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
建立、执行职业规范,用规范指导员工的从业行为。倡导行业优良传统作风,总结推广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职业风尚。要、实行“承诺制”、“信誉制”、“公示制”,接受社会和服务对象的监督,造就内外部规范约束环境。要归纳并贯彻“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提高电力企业整体文明程度。
4.要积极探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
努力实现目标管理体系化、日常工作制度化、项目作业工程化、宣传手段现代化,使思想政治工作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改革,改变思想政治工游离于经济工作之外的局面。可以通过举办干部群众轮训学习班、报告讲座,编发宣传辅导材料、观念转变对话、析疑排难答问,组织新旧体制对比讨论、知识竞赛、征文演讲、家访谈心、送温暖、培训再就业技能等一系列的活动,增强企业和职工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广大职工能够普遍认同改革、支持改革,逐渐树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择业观、分配观、竞争观。
结束语
关键词:城镇化;精神文明建设;新农村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各级政府纷纷响应号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积极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四川邛崃羊安镇作为其中一员,羊安镇通过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城镇化发展的推进,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羊安镇的调研,可以看到羊安镇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设施。但随着调研活动的深入,我们发现,安装了先进技术的电影院里观众却寥寥无几,搬进了修建一新的住宅小区,居民却因物管费的缴纳问题与物管人员纠缠不清,人们走在整洁的街道上,仍习惯性的随手丢弃垃圾。这些现象虽说是琐碎的细小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它,因为正是这些细小的存在才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笔者试图从此入手,认为对于这些问题反映出的城镇化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城镇形态建设这一现象,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城镇化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城镇形态建设的原因
(一)村民传统价值观念的根深蒂固
在城镇化建设中农民服从安排进行配合,其考虑更多的是自己利益能否取得最大化,自己的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而其群体意识和团结精神弱的特点,也让他们在一个要求频繁合作、相互交流的人口集中化的城市中,不能很好的适应城市规则。在羊安镇农民集中居住的小区里,政府为入住农民考虑,更好的方便他们生活,保持良好的小区环境和治安环境,为小区住户配套了物业管理,但住户农民却不愿意支付物管费,物管多次索要均被拒绝,政府进行协调也效果甚微。
(二)村民文化素质不高
村民适应、接受农村向城市的环境的变化,实现向市民的转变,其文化素质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且文化素质的高低又与所受教育、文化程度有密切联系。然后农村作为文化教育的弱势地区,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使农民普遍所受文化教育不高,甚至有限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依然处于文盲、半文盲阶段,所以他们学习能力没有被很好的挖掘和培养,接受新文化、新信息的能力也就低,在遇到周围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不能很好进行学习模仿和自身调节。
(三)原有生活方式的影响
村民在城镇化之前,菜在自己地里就可以采来吃,上山砍点柴就能生火做饭,肉有自己饲养的家禽,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而现在城镇化后,随之而来的商品经济的渗入,一方面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另一方面,当菜米油盐等往常自己耕作就可获得而现在得当商品买回来时,这笔开支又成了不小的费用,使村民心理有所落差。因此有些村民发挥难得的主动性,在城市的绿化带上开辟了自己的小菜院,继续着耕种的生活,但明显这一做法是不规范的。
二、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是高质量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要求
农村的转型过程是一个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元转变统一的过程,不仅要求农村外在形态的变化,更要求内部精神的转变,而内部精神的转变,重点在于人的转变,包括人们经济社会地位的转变、文化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等。然而政府城镇化建设往往都是先集中力量进行城市形态建设,后续开展村民的内在培养,这使得村民在角色转换中产生市民和村民身份的混乱,使他们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及精神生活等方面带着双重性并存的特点,这不仅严重影响到农村自身的发展,更影响到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
村民精神文明建设的落后,导致村民角色冲突的加剧,而农民素质不高,不会自我调节的情况下,易引起农民情绪的不稳定,促使已有问题和矛盾的加剧,从而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因此加强开展村民精神建设,对转型中村民的思想意识、道德生活、精神生活予以积极引导,既是构建和谐社区、和谐农村的要求,更是构建和谐中国的要求。
三、加强村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精神文明的建设也需日益加强,政府作为城镇化建设的引导者和实施者,因积极采取相关政策措施,帮助村民适应现代新生活,融入社区中来。
(一)强化综合管理,制定行为准则
当地政府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农民行为规范、居民道德规范等,有了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村民才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文件指引,以村民行为准则来规范村民的行为,从而更好的开展村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加强城镇意识的宣传教育
在学校或社区定期举办知识讲堂,或组织开展趣味活动、有奖竞猜等活动,不仅能丰富村民的日常生活,更能在活动过程中,大力普及宣传文明礼仪规范和各种现代知识,帮助农民向居民转变,逐步系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城镇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青少年群体,正值生长期,其价值观念还没成熟,学习接纳新事物快,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的基础教育,投入专项资金改善学校教学条件,引进优秀教师人才,对青少年村民进行心理引导,将有效的帮助青少年认清自身、适应城市,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四)开展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城镇化后由于没有田可耕种,大部分村民有了充裕的时间,若不对其加以引导,聚众赌博、封建迷信等恶习将会侍机抬头。为丰富村民生活,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是必需的,如唱红歌比赛,组织观看电影,跳广场舞等,使村民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就被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其整体素质。
通过在羊安镇的调研活动,我们不仅看到了羊安镇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更向我们折射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面对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要正视问题的浮现,要相信问题是局部的,困难是是暂时的,通过当地政府的积极措施,新农村建设定将会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绩。
参考文献:
当今医院文化在社会上很受大家的重视,因为一个医院的文化反映了这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和人文建设。血站文化是根据医院文化繁衍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血站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宣传,号召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并提高自身血站的能力,让血站的工作量达到指定标准的同时还增加了工作的安全性,让每一位献血者都有充分的安全感[2]。血站文化是在血站运营的长期时间中所归纳总结出来的,凝聚了每一位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是一种以血站工作人员的主观观念为主体,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为基础的一种综合体。血站文化是这个血站在进行相关工作的相关经营的准则,对全员都有约束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影响力,让很多人潜移默化的被正能量所吸引着。血站文化是血站管理层人员的重要思想代表,在血站开始运营的前期也许不会体现什么,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步显示出血站的工作效率、医护人员的道德标准等,这反映了血站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特色,也直接显示了管理人员的思想代表特征[3]。通过社会上各个血站的竞争力,可以促进血站往各个方向努力发展的优势,提高自身运营能力,不能被社会的发展所淘汰,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改革创新提升自己的能力,将自身的管理水平、安全措施、工作效率等方向完善的更好,从文化层面上对人们也要进行宣传,多多普及血液方面的知识,包括献血的好处、血液类疾病的现象以及如何预防生活中出现的血液性问题,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社会献血这项活动中来。综上所述,血站文化所反映的整体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对血站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个证明,一个活动的文化核心内容如果可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那么对于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都是大有空间,血站的发展还要保证的一点是安全问题,安全是关系到这个血站发展的关键,让我们更好的完善血站的文化,这是血站发展的核心重点[4]。
2血站精神文明建设
血站的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强调的是精神层面上的事情,这对每个在血站工作人员的思想有很大的作用,对每一位来血站的献血者也有很大的影响力,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一时的事情,需要一朝一夕慢慢去完成,需要医学工作者坚持完成,并在社会上广泛的宣传,是一种主动进行的宣传内部积极性和鼓励性等心理培养的一项内容,是我们所有血站共同的精神文明建设,只有在精神上统一每一个人的思想道德观念,有了共同发展的目标,才能将血站建设发展得更好。要着重培养每一个医护工作人员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让他们渲染给每一位献血者,并传播进社会,让每个人都注重精神层面的丰满[5]。要提高每一位员工的的道德思想,以培训每一位员工的精神建设为己任,常规的思想意识培养应当注重的是员工的岗位责任认识和工作心态等基本内容,结合到血站工作的实际中,其思想文化的侧重又有所不同[6]。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员工制定相关准则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①首先对每一个员工的要求是服从,每一个团队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凝聚力,只有下级服从于上级的指示,对于上级的要求都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上级对下级的工作也给予肯定和尊重,在这样的和谐关系中,为机构的整体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②注重团队间的积极态度,每一个员工都要和气的相处,多多包容彼此,面对错误耐心交流,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度和谦虚的心情,不仅增加了员工之间的友谊,还促进了工作效率,达到了双赢的局面;③每一个工作人员应思想进步,积极向上,爱岗敬业,只有一个人热爱一件事的时候才可以将这件事完成得更好,不仅促进了现有的工作效率,一旦这种积极思想培养成功,日后他做别的工作也会努力向上,对社会的正能量发展提供了个人的一份力量;④面对困难要有健康的心态,血站工作要求比较严谨,在日常工作中也许会碰到问题,是其他工作领域所没遇见过的问题,不必惊慌不必害怕更不要放弃,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困难,随时等待领导的指示;⑤给每一位员工制定目标,不是进行强行完成的工作计划,建议员工自行安排并实施个人计划,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员工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员工的心理增加对工作的好感度,从而也是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7-8]。
3总结
一个血站的建设不仅离不开文化建设,同样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这不仅促进了血站自身的发展,还提高了血站的竞争力,让社会献爱心的公益人员越来越多,让社会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个人参与进来就是正能量,让血站内部的团结力更加坚固,形成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日后的需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当今时代的发展情况下,血站建设必须与血站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还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给予每一位献血者高效率的服务,安全的保障,暖心的微笑。只有先在内部进行精神上的统一、文化上的培养,才能面对社会的广大人群进行宣传,宣传献血的好处,鼓励大家参与,让血站建设和发展符合新时代的文化特征和要求。只有这样坚持发展下去社会才会越来越充满正能量,血站这项公益活动也能长久地开展下去,为更多需要的人提供帮助[9-10]。
作者:刘秋芳 李艳慧 郭小雪 单位:河南省焦作市中心血站
[参考文献]
[1]王朝阳,杨友华,崔具云,等.血站文化构建面临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4):102-104.
[2]沈小婷.探究血站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关系[J].现代企业文化,2015,7(30):61.
[3]秦春昕.规范血站档案管理建设血站档案文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5):728-729.
[4]顾夏.浅论血站文化与员工忠诚度建设[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1271-1272.
[5]刘志勇.浅谈如何增强血站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J].医药前沿,2016,6(20):356-357.
[6]贺红芳.规范献血服务提升血站形象[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6):84-85.
[7]何雪平.浅析血站文化对血站建设的必要性[J].海南医学,2011,22(17):102-103.
[8]宋予地,段恒英,何涛,等.血站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9):1045-1047.
关键词:费耶阿本德 科学方法论 怎么都行 多元主义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438-01
保尔·费耶阿本德(Paul k。Feyerabend),是美籍奥地利科学哲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微观物理学问题》(1962年)、《实在论和工具主义—— 评事实支持的逻辑》(1964年)、《反对方法:一种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1975年)(以下简称《反对方法》)、《反对方法约束》(1976年)、《自由社会中的科学》(1978年)、《实在论、唯理主义和科学方法》(第一卷)和《经验主义问题》(第二卷)(1981年)。其中,《反对方法》是费耶阿本德的代表作,而且是科学哲学界自1962年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出版以来,最为引人注意和争论的一本著作。
一、当代科学哲学界对他的评价
费耶阿本德在科学哲学界独树一帜,以任何理论的批判者自居,被称为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界的一位怪杰。也是当代科学哲学界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在对他的评价上,目前存在三种不同看法。
1、费耶阿本德是“一只迷连羔羊”,他的学说是“异端”。费耶阿本德提出“怎么都行”的方法论原则,并且言辞犀利,注重历史主义中的非理性因素,使一些学者,特别是过于崇拜科学理性的人们直接把他看作是第一流西方科学哲学家中的“一只迷途羔羊”,把他的学说视为“异端中的异端”。
2、费耶阿本德“出类拔萃”,具有独创性。西方科学哲学界有一部分人对费耶阿本德大加赞赏,称赞他那“曲棍球式”的作法激起了人们对重要问题的思考,欣赏他那种大胆、粗率、富有煽动性的表达方式。称颂他为一位绝顶聪明的哲学家,身上有一股常人不可比拟的猛劲,认为他提出了一些没有人想过的独创观点,是20世纪科学哲学领域内五六位出类拔萃的人士之一。
3、费耶阿本德的思想不是无懈可击,但隐含某种真理。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费耶阿本德是一位智力超群的哲学家,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界占有一定地位。他的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把库恩的历史主义,包括他的“历史再现”方法论研究纲领和发散—— 收敛方法论中的非理性因素贯彻到极端程度的产物。
二、费耶阿本德科学方法论原则—— “怎么都行”
科学方法论的传统观念认为,方法包括一些不变的必须绝对遵守的法则,它们指导着科学事业的发展。费耶阿本德在《反对方法》中却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看法截然对立的科学方法论观点。他的方法论信条就是“怎么都行(anything goes)”。虽然他提出的无政府主义方法论有其片面性,但是也应通过考察他提出这句话的语境,看到他理论中的合理因素。
1、“怎么都行” 本质是主张多元方法论。费耶阿本德的“怎么都行”是在他看到认识论出现的齐一性倾向,唯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是尊,过于僵化、教条,认为“一切方法论,即使是最显而易见的方法论,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的语境中提出来的。实质是否认存在唯一的、规范的方法论,主张多元方法论,“什么方法可行就用什么方法”。
2、“怎么都行”是一个合理的宝贵的方法论。思想,是科学发展和科学方法论发展的必要性文件,费耶阿本德看到任何一种科学方法论都存在局限性,反对在方法论上用一切普遍性的标准及作为普遍性标准的规则,不顾具体条件而硬性规定一些规则,不仅不会结科学带来什么帮助,而且会阻碍科学的发展。可以说,“怎么都行”是对教条主义的“一剂良药”,是科学方法论发展的必要性条件。
3、“怎么都行”符合科学史的事实。费耶阿本德指出,科学史上的重要进展与革命一般并非按科学哲学提出的任何“方法”而发生。恰恰相反,是靠突破某种固定、僵化的方法丽获得的结果。
4、具有一定“相对主艾”的色彩。费耶阿本德提出“怎么都行”,提倡多元方法论具有辩证思想。然而他否定理性的、科学的方法作为人类研究事物和处理问题的主要手段的必要性,并最终将科学等同于非科学和伪科学,否认理性方法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取的。人类进步史表明,理性方法起更主要的作用。科学是一项理性的事业,决定着理性方法的主导地位。
三、费耶阿本德“怎么都行”科学方法论对当今的启示
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任务就是“创造性的破坏”,就是永不安于现状,不断打破常规。费耶阿本德“怎么都行”的思想与中国“猫论”政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怎么都行”对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让我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措施,更好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1、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怎么都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使政治权力真正用来为人们谋福利。
2、精神文明建设,遵循的方向“怎么都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历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历史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遵循的方向,它的发展需要物质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它的发展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3、物质文明建设,符合具有中国特色要求“怎么都行”。物质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政治文明是社会发展的保证。三大文明整体发展状况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标志,三大文明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缺一不可。
4、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怎么都行”。生态文明是创造新的生态文化与环境协同共进、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摒弃了农业文明阶段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工业文明阶段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建设生态文明,要注重弘扬我国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传统。在中国的古典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中国的传统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就是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保尔·费耶阿本德著,周昌忠译。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M],上海译文出版杜,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