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化学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化学课程涵盖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及其调节、生物信息传递等知识,其特点是覆盖面广、知识点多、与其他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多有交叉、融合,且进展十分迅速,新的知识不断涌现[4]。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调节,以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的一门学科[5]。
1.2生物化学实验课建设的重要性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是学好生物化学的重要环节。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学习生物化学的基础实验技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相结合,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化学是生物技术专业中最重要的一门专业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同时生物化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现代生命科学的各领域研究越来越多地要应用到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生物化学实验课是学好生物化学的重要环节,实验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生物化学学习的效果。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如何使学生在实验理论、基本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得到系统的培养仍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6]。生物化学实验课着眼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应用中加深对生命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服务于社会生产实践。因此,生物化学实验课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使命的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中突显其重要性。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我们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学,突出基础知识体系进行形象化教学、开展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注重实验课教学和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关心学生成长,教书育人。通过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总的来说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课相辅相成,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且广泛涉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是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生物体的各种化学过程。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的基础环节。做好教材中的实验,对于验证概念和理论,形成对生命科学现象的正确认知以及更好地把握生物化学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意义[7]。
2研究生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建设
在研究生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建设过程中,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实验原理和操作程序,尽量避免在课上老师过多地讲授,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勤动手、勤思考,实验中和完成实验后在原有实验基础上自己设计,增强学生在实验中的灵活主动性。查资料,做预习综合性实验前后连贯衔接,如果一次实验发生错误,后续实验就无法完成。因此,实验课开始前,我们要求学生查阅实验的相关背景知识[8]。
2.1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原则
实验课的设置旨在使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技能。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把实验课教学目的具体化,使教师明确每次课和各教学环节的要求和手段,制定学期实验教学计划和课时实验教学计划。明确学生在整个实验中应掌握哪些实验原理、学会哪些实验操作、验证哪些物质性质或制备哪些物质等等。教学任务主要包括:实验课前认真预习;实验过程中保持课堂纪律,保持台面、桌面、地面和水池内的洁净有序,积极思考、细致观察、认真操作、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课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作业等。经过多次强化训练和严格要求,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态度和作风[7]。2.2生物化学实验课存在的问题[9]。一是实验课开设内容统筹安排的不足。我们提出应找到课程群内容关联点的同时,也需将课程群课程的内容按一定标准相对分开,使学生看到生物化学与其他生物类专业课的联系也分辨出其间的差别和侧重点。二是基础型实验与应用型实验的脱节。目前生物化学所开设的实验普遍具有针对性不强、涵盖面小等特点,只注重强调了基础型实验而忽视了向其他交叉学科延伸的重要性。因此需多开设应用型实验,其所要求掌握的技术应随时顺应生产应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就需要其支撑科学即生物化学的实验大纲应适应生物课程群的建设而有所偏重和调整。三是实验考核机制不完善。目前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方面,没有制订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只是单纯地从生化实验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考核,而没有从与课程群整体衔接性上进行双重考核,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了实验技能。因此,在研究生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
2.2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10]预学——夯实理论基础:要想带好实验课,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这就要求老师及学生必须对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夯实理论基础。这样一方面能清楚地了解理论课所讲内容,避免实验课时重复讲授,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另一方面可以强化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预做——做好预实验:为了保证每个实验教学的成功,在实验前必须进行预实验。通过预实验可发现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意外情况或可能忽视的操作环节,以便在课堂上及时提醒学生,这样才能取得指导实验的主动权,控制好课堂实验全过程,有助于教学实践的顺利完成。预讲——实验课预讲: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正式走上讲台之前,还应该进行预讲。通过预讲,可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预讲首先可以做好语言准备。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培养适应社会的研究型、应用型人才所必需。设计合理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还能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为中心,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丰富实验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创新型、综合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11]。
作者:王晓丹 周鸿翔 方兰 曾海英 邱树毅 单位:贵州大学
参考文献
[1]郑冬梅,王悦.构建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46-150.
[2]李静波,柴育玲.研究生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5):10-11.
[3]刘峻峰,孙作达,李冬梅,等.研究生综合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9):31-32+94.
[4]朱甫祥.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教学[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1):24-28.
[5]李燕,何培新,王楠,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性实验的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2):199-200.
[6]吴娟,胡一鸿,贺爱兰.地方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中国市场,2012,(14):152-153.
[7]徐伟丽,马莺,徐德昌,等.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轻工教育,2010,(5):64-65+85.
[8]许丽辉,高媛,姚敏,等.适应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生物学杂志,2012,(4):99-101.
[9]刘枣,王永泽,赵锦芳,等.适应课程群建设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157.
为适应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教育体系[2],我教研室认真研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合理设置课程,以整体教学更适应医学基础教育的延续性为立足点,消除基础课程教育内容与临床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的弊端,适当简化繁琐的推导、分析和解释过程,有选择地扩展专业知识,增加与专业相关的临床知识。如“糖代谢血糖”一节,首先明确血糖的含义,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入手,探讨血糖升高、降低的调节机制;并引入糖尿病病例分析,启发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生物化学理论探寻临床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的发病机理,学会解释胰岛素的降糖机制;围绕中医临床特色,引入中医对“消渴”的病机认识和治疗原则,适时穿插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注重合理均衡的膳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保证充足的睡眠,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新陈代谢和免疫能力。再如,介绍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时,引入临床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洛伐他汀类药物(是一种竞争性抑制剂),可以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而由于这种酶的活性具有昼夜周期性改变,在午夜催化合成胆固醇的含量最多,因此选择在晚上服药的降脂效果最佳,这也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基础和“择时用药”的用药原则。通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运用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生物化学理论在临床工作中就像一把钥匙,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西医学思维体系,能应用所学理论揭示生命活动现象和病理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医学模式。
2紧密联系实践,渗透基本临床医学技能
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整个生物化学及相关学科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临床医学经常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诊断、治疗与预防疾病。在实验安排上,选择临床医学上常用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如临床上血清蛋白质的分离,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激素对血糖的影响,PCR技术等,并结合本教研室生物化学科研课题,围绕专业特色开设开放性实验,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实验报告。在实验考核上,我教研室建立形成性实验量化考核体系[3],以动态、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思维、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另外,可择机安排学生参加临床诊断或见习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及时将所学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增强与临床的联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渗透临床医学基本技能,使学生认识到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临床诊断的基本要求,在临床诊断中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和与患者愉快的交流、沟通是提高诊断率的必要步骤,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以利于将来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3加强教师医学知识拓展,适应专业教学要求
教师医学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是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保证。不少生物化学教师毕业于生物化学、化学甚至药学专业,他们的生物化学和化学知识专业性与系统性较强,而医学临床知识普遍匮乏,难以将生物化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进行拓展,授课时往往对医学专业性知识缺乏有效的衔接。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造成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割裂,无法认识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加强教师医学知识拓展可以从多渠道入手,首先,教师要有自我学习的意识,关注与生物化学相关的医学知识;其次,通过与临床课程教师帮带互助、师承培训等方式讨教医学方面的知识;再次,可以通过校内外学术交流、专题讲座、视频网络学习,安排非医学专业教师到医学院进修培训等[4],普及生物化学教师的相关医学知识,更好地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向临床课程的过渡。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渗透临床医学专业知识
关键词: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090-02
当今,英语成了通用的国际科技、经贸交流语言。随着中国加入WTO,加速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既精通汉语和汉语文化,又通晓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双语人才,必将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人才素质的内涵要素。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前沿学科,其与双语教学的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国际接轨人才的一项重要而有益的举措。然而,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这是一个微观的、看不到的世界,是一个常变常新的动态世界。它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且相互联系,知识更新快,难于记忆与理解。实践早已证明,对具有这样特点的知识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既感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和记忆,最终必将导致学生的厌学。加之用双语模式,困难可想而知。因此改革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的教学模式是必要且紧迫的。
我校近几年开始对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生物化学的课程特点、双语教学授课对象的英文水平、知识的难易度等因素,从双语教材使用、教学手段的运用、双语教学授课方法以及学生成绩的考核等几方面进一步了深入研究与探索,深刻体会到“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双语教学中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体现在学生的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等等方面。本文将对我们在近两年的实践工作中所获得的心得与体会加以阐述,以期对双语教学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可能的借鉴。
一、“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应用
许多研究者认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创造一种适合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能够互相影响,学会如何学习,而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就是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目标。我们借鉴了许多欧洲及亚洲国家积极倡导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该方法与传统教学中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不同,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这种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和亲自实践,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体。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课前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大纲所确定的重点内容精心设计一个连贯的教学路线。教学中,授课教师先将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知识的内容,理解内容的含义。之后授课教师以探索的语气引导、启发学生,使之感到好奇并继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引伸出新的问题,最终真正形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授课教师除了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熟练驾驭教材的能力、扎实的学科功底、较为广博的系列知识结构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和应变能力。因为在这种教学模式,必将面对学生所提的形形的问题,有些完全是令人惊讶的。教师必须具有以上的能力,在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巧妙地引导学生们把讨论控制在教学内容范围内,使学生不偏离学习目标。因此,要成为一名新世纪的合格双语教师,就必须迅速提炼自身素质,勇于探索各种教学模式,真正成为能够熟练运用双语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师。
另外为创造活跃的课堂互动气氛,教师在具体教学手段中,可将一名学生的问题交给其他学生回答。笔者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最好不要简单地说对与错,而是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笔者曾经在用这种教学模式组织的讨论中,两次对一名学生所提的偏离主题且又非常奇异的问题做了否定的评述。结果在后来的教学中发现,该生在所创造的教学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尽管在事后进行了积极的补救,但效果甚微。期末考核中,该生成绩很差,对其卷面分析后发现,连最基本的知识点也未掌握。这是笔者至今深感懊悔的一件事。
总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通过我们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的确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学生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展现出极大的学习潜力,而且他们掌握知识点的时间和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一点我们在期末的试卷分析中获得了肯定的答案,生物化学补考率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当然,由于受到目前教学观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还存在许多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科特点,大胆地实践和探索,脚踏实地,锲而不舍,不断吸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通过教学实践,使“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真正在本学科发挥出积极的效应。
二、“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应用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并非是智力因素,而是包括环境和情感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生源的扩大化,高校所招的学生必定存在知识结构、智力水平、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另外,笔者所处的高校属中医院校,此类学校尚还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一个班级既包括理科学生也包括文科学生。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文科学生一般英语底子较好但化学知识基础较差,相反,理科学生一般英语底子较弱但化学知识基础较好。在实际的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兼顾这两类学生接受相关知识的能力。
“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正是依据这些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其个性发展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最大限度地获得发展。这种模式的理论依据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这正是分层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分层互动”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课堂教学的策略。教师通过调查和观察,掌握各个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特长爱好等,将学生按各自特点分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互帮互学的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励,为每个学生创造整体的机会。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估计,选择自己的层次(A类是学习困难学生,B类是成绩中等学生,C类是优等学生),然后授课教师与该班班主任进行交流,摸底调查,了解每一位学生上学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通过课堂提问、观察、课后作业、师生交流等进一步地了解确定学生的层次。在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中,将不同层次的文理科学生搭配分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和成员之间互帮互学的形式,充分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所分的层次是应当是动态变化的,可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通过不同途径鼓励学生,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分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矫正了学生的自卑和自满心理,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使学生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然而,尽管分层教学具有诸多优点,但其在具体的实践运行中仍有相当大的难度,这也需要授课教师必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科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吸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研究总结,以期形成更为有效、科学、完整的适合本校相关学科教学特点的经验和策略。
三、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我们的实践证明,以上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是显著的。然而,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两种模式会占用很多时间,这将导致学时非常紧张,因此为了节省授课时间,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是很有必要的。用多媒体方式授课还存在一个公认的优势,就是信息量大,形式多样,可突出重点,活跃气氛,如表格、图片、动画,都可以充分展现在课件之中。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如酶的竞争性、非竞争性与反竞争性抑制是生物化学重点及难点之一,我们采用了一个相关的动画片断后,加之应用以上两种教学模式,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在辅助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是非常明显的。
四、结语
双语教学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更蕴含着全新的教学理念。然而,它的模式和理念在我国教育界应该说还是一个新生儿。许多方面在细节上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提的生物化学本身是非常难学的课程,因此,探索相应的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双语教学的难度是紧迫的,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根据自身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又切合实际的双语教学途径,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Bruce Joyce,MarshaWeil,Emily Calhoun.教学模式[M].荆建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7-8.
[2]李冰.试论计算机多媒体教材的应用价值[J].中国电化教育,2000,(6):36-38.
[3]赵统臣.分层教学理论的探讨[J].药学教育,2005,(4):35-37.
[4]厉周,方素珍,何井华,等.七年制、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教学中英语授课的实践与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2,2(1):42-47.
[5]滕晓英.双语教学的探索和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5,(7):31-32.
[6]袁笃平,俞理明.高校双语教学的理念和策略研究[J].中国外语,2005,(5).
【关键词】绿色化学 教学理念 可持续发展
绿色化学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化学战略思想,其核心内容是在化工生产和研究的过程中减少化学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社会安全的影响,同时追求社会经济发展和绿色化学的协调统一,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绿色化学之所以得到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追捧,是它适应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适应了当今的环境战略思想,它更是一种合理有效保护环境的手段。绿色化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一种科学的战略方针,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而中学的化学教育是树立绿色化学观念的最佳时机,学校和老师更应当注重学生在此阶段的理念培养。
一、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的含义。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危险的试剂和溶剂。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绿色化学又有了新一层的含义,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是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它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利用太阳能光触媒和氢能源制造和储藏技术的开发,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它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2.绿色化学的原则。绿色化学的原则一共十二点,这些原则可以作为化学家开发和评估一条合成路线、一个生产过程、一个化合物是不是绿色的指导方针和标准。
(1)防止污染优于污染形成后处理。
(2)在设计合成方法的时候,应当最大限度地将投入的材料均转换到最终产品当中。
(3)尽可能使反应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质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或毒性很小。
(4)在保持化学产品的功效时尽量降低毒性。
(5)对于辅助剂的选用上尽量选择避免,在无可避免时应当采用无毒害物质。
(6)能量使用应最小,并应考虑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合成方法应在常温、常压下操作。
(7)最大限度地使用可更新原料。
(8)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骤。
(9)催化试剂优于化学计量试剂。
(10)化学品应设计成使用后容易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类型。
(11)分析方法应能真正实现在线监测,在有害物质形成前加以控制。
(12)对于材料应当谨慎选用,避免化学事故的发生。二、绿色化学理念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必要性。学生在中学时期是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中学教育阶段所形成的理念会随着人的一生而影响以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意识。所以,从中学开始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给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2.具体措施
(1)确立绿色化学思想。绿色化学理念的建立要通过绿色化学思想的建立才能实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研究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教学指导思想,将化学知识进行整合,同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进行联系,将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到知识体系中,进行归纳、整合。
(2)与化学知识进行整合。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其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对化学这门科目进行初步了解。教师在讲解的过程当中,要将具体的事例和化学知识进行联系,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3)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外,还应当在化学实验中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引导。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化学现象,在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能力,教师从旁指导,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绿色化学”是当前化学研究界的主流趋势,也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育改革势必会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这不仅是为化学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还为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在当前的中学化学教育过程中,虽然还不能进行系统的绿色化学教学,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绿色化学一定会形成系统的绿色化学教育体系,为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绿色化学理念 有效措施
绿色化学要求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未来社会发展对化学实验课堂的必然要求,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然而在现阶段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中,通常出产生大量类似于含重金属废液、含硫酸废液、含碱废液等污染液,或是产生诸如氢气、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这些有毒废液和气体排入环境,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背道而驰。而绿色化学理念的实施对改善我国现阶段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有所助益,影响我国整个化学实验教学界。
一、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的现状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政府逐渐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绿色化学理念也随之被提出来。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又不能忽略实验残留的废水或有毒气体的处理问题,并充分考虑大气污染物、酸雨等环境问题要如何处理,在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必须坚持实施绿色化学理念,详细探究这些废弃液的产生原理及将会造成的后果,研究出如何才能实现原料的再利用等。这些都很好地体现出绿色化学的含义,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引进绿色化学理念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理念的有效措施
(一)切实提高教师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认知。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而教师对实验教学起主导作用,因此可以说教师是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主动开展实验活动,鼓励学生亲身动手、操作实践,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以此才能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只有化学教师自身对绿色化学理念有较全面的认知,其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正确的绿色化学理念教导给学生,并有效指引学生处理废弃液或有毒气体,在无形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化学理念。
(二)实验装置的绿色控制。
合格的实验装置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实验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实验装置的绿色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例如,在制取二氧化硫的过程中,通过亚硫酸钠和硫酸反应制取可以得到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硫,所使用的实验装置有分液漏斗和圆底烧杯,在检验二氧化硫时可以通入品红溶液,如果褪色了则进行加热,观察现象,如果又恢复成原红色则为二氧化硫。这样的实验过程不仅简单清晰,有利于学生观察,还能向学生传递绿色环保意识,利用对实验装置和实验药品的控制,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三)对于部分实验药品进行循环利用。
对于高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而言,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有毒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实验室会将这些废弃物直接排到空气中或是下水道中,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此,在实验结束之后,我们要处理好废弃物的排放。例如,实验之后残留的酸性或碱性溶液,应担选取适合的溶液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经过pH试纸测定之后确认为中性溶液之后再进行排放。另外,在日常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废物处理意识的培养,这样既能实现废弃物的再生循环利用、保护环境,又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大力开展微型化实验,降低排放量。
微型化实验,指的是在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都不变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用容量相对较大的实验器材。通过这样的途径降低药品的使用量,使用的药品减少了,所造成的污染自然就减轻了。一方面,降低药品的使用量,不仅能够节约经费,减少实验的反应时间,降低了污染。另一方面,使用的药品越少,实验反应的安全性则越高。在药品反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点滴板、小试管等微型的实验器材,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切实发挥实验的作用。
(五)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高中化学实验难免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十分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应该借助形象化的多媒体技术代替那些安全性低、操作性能不佳、易燃、易爆,以及操作难度系数极大的教学实验。
目前,我国绿色化学的研究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绿色化学教育更是刚刚开始萌芽。绿色化学实验要得到进一步推广需要很长的时间,不仅需要专家对绿色化学理论的深入研究,更需要化学教育界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对于一名合格的高中化学教师来说,不仅要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还要很多其他工作需要完成。例如,相关的实验教科书,进行绿色化学实验所需的器材。理所当然的,这需要更多的化学教师参与进来,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实验研究,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化学教育,最大限度地减轻化学实验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而绿色化学是指人们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化学,是整个化学教育界人士所共同面临的难题。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理念,既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庆华,罗军,王宇茁,李文平,林培国.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理念的探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