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化学重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6-0290-01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对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对于医学生来说,学好生物化学知识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但同时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好生物化学要靠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2]。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一名教师,笔者将在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浅谈如下,以求同行专家的批评指正。
1老师的教
1.1上好第一堂绪论课
生物化学的第一堂课是绪论,有时甚至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因此,上好第一堂绪论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堂课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的发展、研究内容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堂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们都熟知人、物、事入手,比如酵母发酵引出酶学、DNA双螺旋结构引出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甚至分子生物学时期等等,让学生对生物化学究竟是什么有个整体的概念,对后续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个浅显的了解。医学生物化学主要是研究人体的生物化学,通过绪论的学习,让学生对人体的生物化学充满好奇,也就良好的完成了绪论的教学任务。
1.2不可忽视每节课的导入
生物化学的每一节课都有自身的重点和难点,好的导入是一节课不可或缺的环节。问题导入法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上课过程中解决问题,既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够锻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在讲蛋白质结构时用毒奶粉事件做问题导入,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不法分子要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在讲维生素时用夜盲症、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什么引起的做导入;在讲糖代谢时用糖尿病做导入,让学生去思考糖尿病到底是由于我们体内那种物质代谢出现障碍引起的;在讲脂类代谢时用减肥药左旋肉碱做导入,让学生思考左旋肉碱这种减肥药是否一定能够减肥等等。这些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件往往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这些问题做导入,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就能够用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听讲,变被动为主动,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高。
1.3注重课堂上的细节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生化基础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度[3]。因此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选取与临床上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既能够联系实际,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用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制来讲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用痛风症的病历来讲嘌呤核苷酸循环;用肝性脑病的病历来讲蛋白质代谢中氨的代谢;用黄疸症状来讲胆色素的代谢等。通过这些临床上常见病的讲解,不仅能够将学习的重点内容很好的传达给学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对未来在临床上会见到的病症有一定的了解。除了与临床相关的例子,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课堂上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对生活中一些现象有本质的认识,能够充分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比如,为什么用酒精消毒;鸡蛋为什么煮熟再吃;一氧化碳中毒原因;为什么不提倡过度淘米等。
1.4重点总结
每节课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同样,每学完一章节内容也要进行总结。总结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告诉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将节与节、章与章之间的内容串联起来。
2学生的学
生物化学的知识点多,难度较大,对于化学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学生也会因此产生厌学情绪,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在学习生物化学过程中也需要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才会让生物化学的学习事半功倍。
2.1循序渐进,注意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中心内容是物质代谢,但要学好这部分内容首先就要学好前面物质结构与功能的章节,充分掌握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后续与这些物质密切相关的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才能更容易理解记忆。而物质代谢部分自身又是前后紧密相连的,学习完三羧酸循环后,我们体内的蛋白质以及脂类物质代谢最终都是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循序渐进,打好基础,注意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学会融会贯通。
2.2细心比较,找出异同,构建知识模块
生物化学的内容很多,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细心比较,在脑海里留下清晰的印象,把握课程内容的本质特征,找到规律,找出异同,构建起知识模块,在围绕主线向外延伸扩展,这样不仅便于记忆,更有利于对整个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比如在学习完糖代谢之后,要求学生把糖代谢的各个途径总结成一个图,将糖代谢整合起来形成整体,各个代谢途径也更加清晰明了。生物化学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事关医学人才的培养,但这门课程的内容多、难度大,学好这门课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老师要在课堂的各个环节用心讲授,而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学习,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查锡良.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
[2]王海燕,郑丽莉,董伟,陈丙春,朱淑英.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高职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1):177-178.
对于生物化学而言,生物大分子结构这一章节主要是针对蛋白质化学进行详细的分析,蛋白质化学主要包括核算化学及酶维生素等,属于静态生物化学的一部分,很多学生感到大分子化学学习过程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对抽象的结构,特别是对蛋白质的三级和四级结构,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那么讲解时可逐层推进,首先针对简单的肽链结构进行讲解,针对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逐渐递增,一方面是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另外一方面在这样的讲解过程中还具备一定的归纳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得更加深刻。
二、物质代谢绘图讲解
物质代谢是整个生物化学的核心,也是生物化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很多学过生物化学的学生,之所以过了很多年依然记得“三羧酸循环”是糖代谢中一个重要的循环,是因为在大多是课本中都有三羧酸图,让学生很容易记住,另外,糖代谢途径是整个生物化学中比较难的,同时也是考试的重点,因此“三羧酸循环”几乎成为了生物化学在学习过程中的代言词。对教师而言,在讲解代谢过程时,需要保持一定的条理,这无疑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在讲解之前需认真备课,从而明确重点。笔者在进行物质代谢的讲解过程中,经常在进入物质代谢内容的第一次课时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引导作用。三大代谢,不管是哪一个代谢途径,都需要了解发生大的区域,重点掌握不可逆的步骤及限速酶和伴随的能量代谢,根据途径不同,提出的要求也不同,而磷酸戊糖途径是整个糖代谢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对人体生理最为重要的途径。学生学好物质代谢,最重要的是进行归纳和总结,笔者在讲完了三大代谢途径之后,就要求学生能够自己绘制一张代谢图,这张图上包含了三大物质的6条主要代谢途径,以及这几条代谢途径之间的关系,需要掌握的内容主要包括限速酶、不可逆反应、ATP生成和消耗的主要特点。学生必须学会自我归纳和总结,从而找出每一个代谢途径的关键,这样对于学生的基本功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独立学院是普通高校的二级学院,是我国20世纪末开始出现的依靠社会力量办高等教育的新事物,有着新的模式、新的机制。其生源也有比较鲜明的特点,如多数入学成绩低、文化基础较弱,城镇独生子女居多、家庭条件优越者居多等,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进校时分数较高,学习兴趣浓,想继续考研深造。因此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学习能力、学习兴趣 、态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基础生物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涉及了农学、植保、园艺、动植物检疫、食品等多个专业。由于生物化学是从有机化学和生理学中脱离而发展起来的,其理论比较抽象,代谢反应错综复杂,加之学生本身的理论基础差,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应付考试的潜在意识。因此,在面对新的教育对象时,如何做好生物化学教学工作以适应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要求始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在湖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东方科技学院教授生物化学的几年实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教”与“学”更好地互补和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内容
1.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书
根据学生特点,选好教材、合理取舍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推敲的问题。基础生物化学教材较多,各有特色。 如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教程》是其主编的《生物化学》上、下两册权威教材的精简本,理论体系较全面、翔实,反映学科发展的新内容较多,许多学科前沿的理论知识也有所涉及。但对于初学者,本书相对而言难度较大,要求讲解的课时也比较多,作为教学参考书比较合适。而郭蔼光主编的《基础生物化学》,内容简明扼要、文字精练、层次清楚、使用面广、实用性强,所以这套教材非常适合独立学院学生使用,学生容易接受,我校东方科技学院近年来就是选择此教材。
2.教学内容要整合和选择
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基本概念、理论、知识,精选讲课的内容,同时还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选择。比如在“有机化学课”“普通生物学”等基础课中已讲过如糖、脂类的结构、生物膜、光合磷酸化等内容,教师仅做简要回顾即可,这样保持了生物化学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又避免了重复教学。为适当降低理论基础的深度,删减了如细胞间信息传递、非线粒体氧化体系等内容的介绍,这样既重点突出,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3.教学内容要补充学科进展动态、联系现实生活
在授课时及时穿插学科发展动态及热点话题,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例如讲授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时引入第二遗传密码概念、活性蛋白的人工合成、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在基因与基因组这一节时适当介绍宏(元)基因组与宏(元)基因组学等学科新进展。生物化学的相关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也是很必要的,如将酸奶的家庭式制作、加酶洗衣粉、核酸保健食品等宣传广告以及科学保持标准体重等话题纳入课堂,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也便于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去掌握生物化学知识 ,学以致用,效果非常好。
二、采用“引路、精讲和总结论证”三段式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知识点较多,理论比较抽象,代谢反应错综复杂。怎样才能使学生面对生疏的内容、复杂的代谢而不感到困惑和盲从呢?我们摒弃了注入式教学方法 ,采用“引路、精讲和总结论证”三段式教学方法 ,逐步引导、启发学生完成感知→认知→驾驭的过程。在授课初期 ,我们将生物化学的三大内容——生命的物质组成、机体内的化学变化及遗传信息的表达,结合各章节内容以简图的形式介绍给学生 ,不仅使学生对本学科的整体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也使他们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以便今后的学习。授课过程中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合理安排教学。对于重点内容 ,采用精讲式教学方法 ,做到讲深讲透,为今后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阶段学习完后,我们会进行总结并安排两课时左右的习题课,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的内容。同时,按教材理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增设了一些代表性的、综合性的实验进行论证。
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机制
1.坚持课堂提问制度
每次上课前都要就上一堂课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提问,做到温故而知新。课堂提问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老师对学生的认识了解,以便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一些练习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起到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调动学生思维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同时,鼓励学生给老师提问,共同讨论书本内和书本外的知识,也是建立融洽的教与学的关系,实现师生互动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2.有选择地布置作业,重视作业信息的反馈
生物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其课后作业习题也非常多。在每章课程结束后,我们不搞题海战术,而是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基础比较差的特点,选择基本概念、理论及重要知识点布置作业,学生的每一份作业,我们都会定期检查,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评,每一份作业的成绩,都会记录在案,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教师对作业的认真间接影响了学生对作业的重视,这样,不仅可以温故知新,而且对于今后复习考试的总结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3.挑选一定的章节让学生主讲
我们在“维生素与辅酶”一节的教学中采用此方法,先让学生自学,通过查阅一些参考书和文献资料,让学生结合所要解决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理解。再次上课时,请某位学生主讲该部分内容。结果学生反映良好,特别是主讲学生表示,通过讲述,其对所学内容理解更深刻,掌握更全面。我们还积极鼓励学生就自己的学习写心得体会,这样既促进了师生交流,让教师获得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生物化学;糖类;实验教学
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一般从糖类、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开始讲授,随后再介绍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同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开,不但使教学工作相对枯燥难懂,而且学生也不易掌握生物化学的知识结构和重点内容。许多专家学者在课堂教学方法和理念上对生物化学的教学方面做了很多改革和创新[1-4],也有许多教学工作者在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探讨[5-7],为生物化学的教学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如何将生物化学的部分实验合理的融入教学课堂,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恰当的融为一体,此类教改文献较少。本文以糖类教学过程为案例。
一构建糖类的知识结构体系
学习生物化学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有机化学》课程中关于糖类的章节,对重要的单糖、二糖及多糖并不陌生。但《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中的糖类讲授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后者的讲述要为糖代谢的章节做好铺垫,而糖代谢则是糖的化学的延伸。虽然课程设计上是先讲完糖类、蛋白质、脂类、核酸、酶等物质的结构和理化性质后,再讲述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但教师不能按照教材孤立糖的化学和糖代谢的关系。因此,围绕糖类一章要为糖代谢章节服务的思路,重新构建《生物化学》中糖类的知识体系,做到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在讲完糖的概念和分类后,由“最简单的糖是什么”的问题导入,通过介绍甘油醛过渡到同分异构的讲解,重点介绍D/L构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如果每延长一个碳,会增加多少同分异构体的同时,引出重要的单糖,如葡萄糖、核糖等。针对性的介绍单糖的化学性质,为糖代谢做铺垫。如葡萄糖半缩醛羟基上可发生酯化反应,形成葡萄糖的磷酸酯,而葡萄糖的磷酸酯是生物体内糖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在从α-D-葡萄糖如何形成糖苷键转变为学生所熟知的麦芽糖开始,讲述二糖及多糖,最后介绍多糖的化学性质。
二课堂教学中加入演示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可加深理解专业知识,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可将抽象的生物化学理论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产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这些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理论和实验分离,教师普遍认为演示实验简单,培养不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忽视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然而,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在提高学生兴趣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糖的演示实验为例,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对糖的一些化学性质比传统的讲授记忆更为深刻。如在讲糖类的还原作用方面,教师在上课前可提前准备好斐林试剂和本尼迪特试剂、葡萄糖溶液、果糖溶液、蔗糖溶液、麦芽糖溶液和淀粉溶液、试管、加热设备等。通过实验,向5支试管中加入菲林试剂,再分别加入上述五种糖溶液(10g/L),置沸水中加热数分钟,取出冷却后观察颜色变化[8]。这样可直观的观察不同的糖类颜色有何不同,让学生思考造成这种颜色差异的原因。引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的概念。即加深了概念的理解,又对糖官能团进行了直观的讲解。学生课堂反馈积极,可明显感觉到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和互动是有效的。
三启发学生设计综合性试验
化学实验通常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然而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到综合性实验,由于教师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方面缺乏主动性,加上学生自身知识水平所限,综合性实验在实施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综合性实验带有一定的综合应用性质或部分设计性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生物化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以及各种检测手和实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方法、选用配套仪器设备、独立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最后写出比较完整的实验报告或学术论文[9]。为了进一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糖的化学,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详细讲解糖的化学性质及这些化学性质和什么官能团相关后,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加以完成。如还原糖因含有自由的醛基或酮基,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糖可与黄色的3,5-二硝基水杨酸(DNS)共热,被氧化成糖酸和其他物质,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棕红色的深浅和糖的含量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并查标准曲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由此,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结合糖类的化学性质,思考并设计其它的测定还原糖的实验方案,并在实验室中完成。不管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实验是否进行顺利,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这样的引导和启发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设计实验的能力,也使学生对糖的化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四总结
以实验为导向,结合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不但使抽象的生物化学学习变得具象化,也容易引发学生兴趣,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增强学生成就感的同时,也锻炼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作者:吴震洋 邱岚 李丽 单位:铜仁学院
参考文献
[1]宋威,郑玉娟.思维导图在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J].教育教学论坛.2014,(28):258-259.
[2]杨志伟,张玮玮,陈志玲,等.生物化学探究式教学的设计和实施[J].生命的化学.2013,33(01):105-108.
[3]李科友,朱海兰.创新理念,培养能力—生物化学教学之体会[J].微生物学通报.2011,38(02):250-255.
[4]朱素琴,季本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0,37(08),1238-1242.
[5]舒乐新,苗戎,杨琳,等.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2013,16(05):53-55.
[6]程驰.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242-244.
[7]史锋,周楠迪,田亚平.浅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高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247-248.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谢、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它关系着所有关于生物的产生、生长、生存、代谢、活动、疾病、繁殖和衰老。医学研究,就是研究生物疾病的成因、机制、发展和治疗等。疾病本身就是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异常,通过研究其细胞内外以及血液的化学变化和异常现象来揭开疾病的成因、机制和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医学与生物化学有着重要的关系,生物化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好生物化学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是,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奥秘的学科,具有分子结构式多、代谢途径多、概念抽象、内容深奥复杂等特点。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板书等很难展示其立体、动态的过程,所以老师讲解起来难,学生理解起来更难,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尽人意[1]。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运用动画,可以将静态、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动态化、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将微观过程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青睐。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现对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做一个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1 图文并茂,丰富的表现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的知识点比较多,枯燥无味,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单一的文字转化成生动的语言和多彩的画面,使课件图文并茂,将生物化学的内容转变成视觉和听觉的刺激;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转变成逼真的三维图像和动画效果,以最大限度地展示生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化学变化过程,帮助学习理解,通过不同的多媒体表现形式,使图、文以及颜色的相互配合,不断刺激学生,使之保持在兴奋状态,这种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要比单一的课堂听课要好很多。尤其是动画的利用,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相比传统的教学手段,优越性十分突出,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1.2 提高了课堂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生物化学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因此在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穿插一些前沿的学科,如果基因组计划,基因治疗,生物导弹,亲子鉴定的内容,使学生获得内容尽可能与生物化学的发展一致,尽可能的了解生物化学的前沿知识,但是这无形中又增加了教学内容,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现在的一些医学院校,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将理论知识的课时的不断压缩,也包括生物化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讲授更多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实现这一要求,其一,由于书写板书时间减少,可以节省时间,其二,生物化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抽象复杂晦涩难懂的生物化学知识,利用多媒体,可以将这些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较快的阐述清楚。如讲生物氧化和dna复制时,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配以图示逐步文字讲解,耗时较多,且收效甚微,现在多媒体教学中,可插入一段多媒体动画,短短几分钟就可让学生对整个过程有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认识,提高了教学效率,进而提高了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1.3 利于课堂内容的再现 由于多媒体教学是通过计算机播放已经制作好的课件,老师可以将这些课件拷贝给学生,或者将它上传到校园网上,只要有计算机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播放,因此,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回放,对于学生课后的复习来说相当方便,可达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2]。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比较方便地将前后内容采用超链接形式进行纵向和横向联系,这在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这一章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可较容易地将本来十分复杂的多种代谢途径再现,并将其相互联系起来。因此,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对于生物化学的教学意义重大,相比传统教学手段,具有无以比拟的优势。
2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2.1 过度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但是由于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进度快,教师不需太多的板书,只需讲解,所以很容易使教师成为播音员[3],使学生变成记录员。纵观多媒体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屏幕影像和文字接踵而至,学生应接不暇,导致师生间交流减少,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讲课的节奏,时时点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切忌将多媒体教学沦为“放电影”[4],随时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2 过度强调多媒体教学手段,忽略了传统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有着无以比拟的优势,但是这不等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就应该退出历史的舞台,相反如果能合理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课件合理结合应用,就可以使它们优势互补,更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5]。例如,在多媒体的教学中,合理的使用板书,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以板书的形式写在黑板上,针对着每一点的内容,使用多媒体来表现,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总览全节,对于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因此,教师在注重多媒体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这样才能相得益彰,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
2.3 过度强调教学的量,忽略了教学的质 容量大是多媒体教学一个优点,如果内容过多,无侧重点,进度又过快,常会导致学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注意力易从教学内容转移到画面,意识不到知识重点,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安排重点内容,不要面面俱到,要有侧重,因此合理的安排教学的内容,重难点突出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