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范文第1篇

(一)经济发展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的动态过程,根据AdolpheLandry和WarrenThompson的人口转变理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类出生率会下降,人口预期寿命会延长,从而造成人口老龄化。主要原因为: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到达一定阶段后,孩子生育和抚养成本将增加,从而导致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和出生率的下降。生育和抚养孩子的成本主要包括:生育和抚养孩子支出的费用、付出的体力与精力以及机会成本。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社会和经济体制发生巨大变化,现代生产技术对低素质劳动力的排斥,使得人们对子女健康、营养和教育更加重视,生育和抚养子女所花费的成本将大大提高;此外,妇女受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也提高了妇女生育和抚养子女的机会成本。生育和抚养孩子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提高往往导致出生率的下降,这一影响在我国城市工薪阶层中尤为明显。其次,经济发展使社会拥有更多的财富来建立和完善退休和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人们对老年生活保障的忧虑,改变了人们“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往往也导致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最后,经济发展往往带来更好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和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人们的治病、抗病能力,往往导致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和老龄人口的增加(见图1)。

(二)技术进步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技术进步对人口老龄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首先,技术进步为解决老年赡养问题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人口老龄化会增加社会赡养的负担,必须有大量的物质财富作为基础,而物质财富的创造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只有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此外,技术进步使得老年人口也可以参加一定的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反过来说,没有技术进步的支持,老年人口赡养的问题就无法解决,从而也就很难出现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不断加大的现象。因此,没有术进步创造赡养老年人口的财富,人口老龄化的现象是不会发生的,技术进步往往才是各国家和地区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之前没有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其次,现代节育技术、方法的发明和普及,为降低出生率创造了条件。最后,现代医疗技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遗传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人口死亡率,使得人口预期寿命有较大幅度的延长。由此,我们似乎发现,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将会对人口老龄化产生正向的影响。当然,真实经济社会里,由于比较复杂的各种关系,比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人口死亡率特别是老年人口死亡率的提高和人口预期寿命缩短等,会造成对人口老龄化负向的影响。此外,一国经济发展方式和技术进步结构也会对人口老龄化产生影响。

二、模型设定、指标度量和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本文旨在考察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先利用收集到的样本数据,作出了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散点图(见图2、图3),根据图2、图3可知,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与人口老龄化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即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程度越高,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越高。为了防止不随时间而改变的遗漏变量对模型造成影响,设定为其他不可观测的因素,基于此,本文将模型设定为:其中,at、βi、λi和γi为参数,ζit为随机误差项;lnold、lnrgdp和lntechnlogyit为上文中提到的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为一组控制变量。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的控制变量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其他因素,在本文中我们选取了第二产业增长率(Second-R)和第三产业比重(Third_I)两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选取这两个指标的原因在于,人口结构往往和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在第一产业为主的农耕社会,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来从事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程度往往较低,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社会其人口老龄化程度往往较高,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没有将第一产业的比重和增长率作为控制变量,并且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此长彼消的关系,因此指标选用了第二产业增长率和第三产业比重。(二)指标度量和数据说明关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指标度量,我们选用了各文献普遍通用的做法,用人均GDP,即GDP总量/人口总数,作为度量经济发展的指标,记为rgdp;用专利受理数量作为度量技术进步的指标,记为technology;用老年抚养比,即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用(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计算得到,作为度量人口老龄化的指标,记为old;各原始数据分别取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0~2010年②相对应的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统计数据③。为了减缓数据的波动和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以及得到变量间的弹性系数,我们对所有变量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处理后的变量分别记为lnrgdp、ln-technology和lnold,处理后数据的描述性统计量见表1。

三、实证分析

(一)各自变量相关性分析表2是本文中的自变量相关系列矩阵,从表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之间相关系数最大,为0.4900,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很小。综合来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而且本文中所用数据为省际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参数估计能够较好地克服多重共线性问题。此外,我们还测算了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值,结果显示,各自变量方差膨胀因子值均小于10,表明各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二)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面板数据模型有三种基本回归类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普通混合回归模型。从图4中看出,各省份被解释变量人口老龄化存在着严重的个体效应,而且固定效应F检验和随机效应xt-test0检验都表明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估计结果更优于普通混合回归模型,统计量结果见表3。为了确定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估计还是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我们进行了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均不能拒绝系数无系统性差异的原假设,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更为合适。由于随机效应模型本身已经较大程度地考虑了自相关问题,因此本文不用再考虑自相关问题。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我们用滞后一期的经济发展和滞后一期的技术进步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了随机效应模型估计,并对估计结果与随机效应模型原估计结果进行了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估计结果并未有差异。因此,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结果作为分析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是合适和可靠的。从随机效应模型估计结果来看,控制变量与预期一致,即第二产业增长率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会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增长,这种影响是显著的。从考察的重点,即经济发展和技术步来看,经济发展每增长1%,人口老龄化会增长0.035%;技术进步每增长1%,人口老龄化会增长0.041%,且这种影响均是显著的,这与理论部分推演的结果趋于一致。

四、结论与启示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范文第2篇

关健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负担 养老保障

党的以后,我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口增长过快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死亡率下降和预期寿命提高,从而导致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及特点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的过程。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及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是指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价值观进步了,生育观也从强制性的控制生育到自觉控制生育,从而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青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相应的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提高的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具有历史进步性。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较快。中国人口规模大,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过程来势猛,老龄人口规模不断增长,使得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老年人口2000年占世界的2L29%;预计到2050年人口将增加到4.23亿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3%,那时世界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一名是中国人。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从国际上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由7%翻番到14%,所用的时间,法国为115年,瑞典为85年,前西德和英国为45年,美国预计要用75年,日本预计要用26年,中国预计也将用26年,成为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2.中国人口高龄化显著。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较早地出现了西方国家高度老龄化社会的所有现象,即80岁以上的老龄中后期人口的比重提高得较快。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总人口,而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又快于老年人口。1950年我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不足200万,200(〕年达到了1200万,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0.88亿。

3.中国将在经济不发达的社会背景下进人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的发展具有时滞性。欧美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而来的,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人为的条件下,通过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出生率、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急剧下降,从而青少年人口所占的比重降低,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上升,这是一种刚性的过程。欧美一些老年型人口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并制定了一系列较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可以说是“先富后老”;而我国进人老年型人口国家时,农村人口占64%,缺乏必要的物质、制度准备,可以说是“未富先老”。

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口 老龄化 经济 发展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的内涵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的内涵。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因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而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人口年龄构成老化的社会发展过程。国际社会通常把年满60岁及以上的人口定义为老龄人口,把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特征分析

(1)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20多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41亿,我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

(3)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我国在20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856美元,属于刚刚迈过最低收入门槛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妇女的平均生育率已由1949年的6.1变为2002年的1.8,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婴儿出生率甚至已经降到了1.0;而人口预期寿命则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70岁,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低收入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很大。

(4)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238万,占总人口的18.5%,到2025年将达到最高峰468.8万,占总人口的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为188万,占总人口的14.6%,到2025年将会猛增到416万,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5)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高龄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的机率高,高龄女性多于男性,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供养,而且需要生活上的照料。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阻碍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

(1)老龄化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多,根据供求关系原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将导致劳动力支付的报酬提高,劳动成本相应增加。

(2)人口老龄化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注重从业人员的耐受力和适应性,劳动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会随着退化,体力,脑力都处于衰退状态,不仅不能胜任现有的工作,而且年长的劳动者在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时,也不能尽快地接受新的技术,学会操作新的设备。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生产率,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对投资、储蓄和消费都带来相关影响。

1、我国人口老龄化与投资

(1)从政府的角度分析。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养老金、退休金、医疗保障的需求自然会扩大,引起老年退休金、养老金、医疗卫生支出、老年福利设施和老年服务等国家支出上升。这也就意味着政府消费基金的增加。就这样,老龄化降低了国家对生产和其他设施的投资规模,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2)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事实上,企业也要负担一部分离退休金,医疗费用和社会养老基金,这方面的支出增加了,用于生产的资金就减少了,不利于企业的投资。

2、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储蓄。在劳动年龄时期,为了给以后的消费提供保障,人们选择了为养老而储蓄,一旦进入老年,由于退出生产领域,收入降低,同时,还要动用过去的储蓄来支付养老、医疗、护理等方面的费用。人口老龄化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会相应下降。一边,劳动者的高储蓄得不到维持。另一边,老年人口增多的过程中还会加大消费,这样,导致了社会总储蓄的下降。

3、推动消费结构及产业结构转变。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现代社会,老年人在满足了物质消费的前提下,也会追求家庭服务、心理咨询、休闲旅游等非物质消费。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消费正作用于现存的消费结构,促使其发生改变。

(三)人口老龄化使政府用于老人的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负担加重。

人口老龄化使政府用于老人的财政支出增加内容包括:赡养支出、医疗保障费用和其他安保体系的支出。养老保险基金源于人们的工薪收入,因此劳动年龄人口的富匮与否,决定了基金筹集的可能规模。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发展,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据统计,从1985年至1997年12年间,我国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从327亿元增加到3043亿元,增长近10倍,其中用于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各种费用从149亿元增加到2068亿元,增长了12倍以上,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近几年来,由于完成“两个确保”的任务,全国各地区普遍调整了财政预算结构,为确保“两金”发放,实行财政兜底,使各地的财政负担十分沉重。

老龄化对经济社会正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老年人是社会成员中的弱势群体,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经过党委、政府、社会、家庭、居民的有机协同,实现我国和谐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斌斌.广西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04月;

[2]李雪.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中国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04月;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日益增长并上升的现象。通常是以一国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少年儿童比重、老少比、年龄中位数等综合指标使用来衡量该国或地区是否进入人口老龄化及老龄化的程度。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到2005年末,南明区户籍总人口518152人中,60岁及以上人口70864人,占全区总人口比例的13.68%,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南明区人口年龄结构已进人老年化社会。而2009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68262人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88365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15.55%。2005年到2009年,南明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提高了1.87个百分点,每年平均以近0.5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

1.老龄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

表 1 南明区2005--2009年老龄人口发展趋势

年份

人口总数

老年人总数

其 中

60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百分比(%)

60-69岁

70-79岁

80-89岁

90-99岁

100岁及以上

2005

518152

70864

41066

22983

6084

718

13

13.68

2006

539052

76811

43782

25921

6388

707

13

14.25

2007

553285

79363

43999

27645

6949

759

11

14.34

2008

555510

83127

45645

29025

7702

746

9

14.96

2009

568262

88365

46884

31785

8779

901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3-0185-02

21世纪以来,房地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地位愈加凸显,它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要求。因此,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城市化建设是否是可持续的,从而影响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等多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也更加明显,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仅是数量增多的问题,还存在一系列因为数量增多和老年人口自身变化引起的其他问题。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

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据统计,2006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28%,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9.18%[1]。按照国际标准,中国人口已经达到老龄化水平。与此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还存在着与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所未有的一些问题。诸如,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特别快,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增加到14%,法国经过了115年,瑞典经过了85年,德国、美国经过了50年左右,而中国不到30年就达到这个水平[2];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比较明显的“未富先老”特点,特别是在农村地区,2005年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为3 255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很难承受老年人口增多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压力;此外,中国养老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在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家庭养老仍然是广大农民的主要养老形式。

2.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下降、人的预期寿命延长及人口的迁移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主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育率和死亡率都会最终达到低水平的均衡发展,人们的预期寿命会持续增加,人口迁移发生的可能性也将更大,所以人口老龄化将越来越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1990年5.57%;2000年6.96%;2003年10%[3]。到201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1.71亿,房地产业的发展能否满足这么庞大的特殊人群的需要是衡量它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之一。

二、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房地产业的各种需求,又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创造必要的空间发展条件[4]。英国学者韦克斯在研究老年人口问题时曾概括地指出,现代老年人问题主要是基于老年人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显著变化而造成的:经济来源所得方面的变化;社会角色与人际关系方面的变化;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变化;身体健康方面的变化。正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得老年人口群体对房地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老年人口增多导致老年扶养比上升将会影响到整个人口的经济承受能力等。

1.老年人口的收入水平与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生产的动力,所以,房地产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人们对它的消费。同时,房地产的消费不同与其他普通生活资料消费,它需要消费者具有相当实力的经济收入水平。由于老年人口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收入会受到体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再加上退休收入减少,这样以来,老年人口群体中有购买房屋能力的人比较少;另一方面,老年人口中也有一些在年轻时已有房屋,不需要再购买房。总之,老年人口都不能成为推动房地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房地产业别是商品房的发展速度会受到更为明显的影响。

2.老年扶养比上升与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老年扶养比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它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的动态过程,老年人口逐渐增多,而生育率保持不变或降低,就必然会使得老年抚养比上升。人口年龄结构预测表明,我国老年扶养系数从1970年起一直上升,1975年为12.9%,1999年为13.5%,2010年为17.4%,2030年为37%,2050年则进一步上升为47.5%[5]。老年扶养比上升,老年人口增多,则赡养费用也增多,劳动力成本就大大提高了。而且,老年人口是退出劳动年龄的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则越来越远离劳动,成为纯被扶养人口[6]。

3.老年人口身体素质、心理需求变化与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劳动力资源是推动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人口老龄化加重使得劳动力的供给减少,也使得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上升,老年劳动人口规模变大。从人的生理功能角度来看,人的身体素质到一定年龄后就随着年龄的上升而降低,所以,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劳动年龄人口的整体身体素质有下降趋势,从而不能更好地创造房地产发展的人口环境。

在人的老年时期,生理与心理等方面与中青年时期有很大差异,在住的方面,他们希望能满足安全性和私密性的基本要求,同时,人口老龄化中的高龄化现象突出,高龄老年人更多的身体行动不便者,所以,房地产在开发时需要不断考虑到满足老年人需要而进行的对住宅房基础设施和功能改善的建设,而基础设施和功能改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一些企业考虑到眼前利益就可能忽视此类建设,这样房地产业的供给就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群的住房需要,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无从谈起。

4.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限制影响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业我们虽然把它定性为第三产业,实际上和其直接相关的建筑属于第二产业,其职工中有相当大部分是属于从事体力和重体力劳动。虽然现在许多工地逐步在实施机械化,但在施工过程中体力劳动仍是一个比重相当大的工作。从目前的建筑工地来看,很多工地,除少数的管理人员是建筑公司的职工外,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民工。不少人认为,农村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无限的剩余劳动力,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一些局部农村也已经存在着劳动力不足的现象。比如,四川家户土地休耕、抛荒原因中劳动力不足的占36.5%;将土地租供或送人原因中劳动力不足的占60.8%[7]。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老年人口增多,需要更多年轻人照顾,年轻劳动力进城的可能性降低;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造成劳动人口比例下降和劳动人口年龄偏高,使得劳动力的转移受到限制。这样以来,房地产业开发所需要的劳动力逐渐稀缺,开发成本则相应提高,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三、小结及建议

人口老龄化中的老年人口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却不是孤立的群体,老年人是社会、家庭的重要成员,所以他们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更多的是间接的、长远的,甚至在目前是微不足道的,但从长远来看,通过采取一些措施一方面可以让老年人口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另一方面还能解决人口老龄化中“老有所居,老有所乐”问题和房地产业供需矛盾等问题。

1.加大老年公寓等其他老年服务机构的建设。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与人口转型和社会转型同步发生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的同时,家庭规模在减小,传统的养老方式受到挑战,家庭养老压力加大,因此,有人认为应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来缓解家庭的养老负担,这样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却会产生更大的人口压力,加重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应当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单一模式,这就需要建设相应的养老设施保障社会养老得到推行与支持。

2.加大房地产业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目前,我国房地产业的技术含量较低,缺乏先进的设备、技术,许多建设行业仍停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只有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才能建设功能齐全、设计人性化的房地产业,才能充分满足人口老龄化中不断增多的老年人口群体的特殊需要。

3.提高年轻年龄段的人口文化素质。老年人的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老年人口的就业、经济收入、经济生活来源和供养状况,并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文化生活状况。受低水平的历史发展和教育发展制约,现阶段的老年人口整体文化水平是比较低的,再加上老年人对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低,所以提高现阶段老年人口的文化素质难度较大,但应重视提高年轻年龄段人口的文化素质,为他们将来的老年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最终才能对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 蔡,顾宝昌.人口转变的社会经济后果[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70.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中国人口年鉴》编辑部.中国人口年鉴[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1.

[4] 郑应亨,欧小莉.人口与我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2005,(1).

[5] 熊必俊.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275.

[6] 田雪原,等.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 西部人民的生活――中国西部省份社会与经济发展监测研究数据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中国老年人口文选[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

Brief View on Population Ag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al Estate Industry

TANG Kang-fen, XU Gai-ling

(Sichu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Chengdu 61007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