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环境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9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六个扶贫日,也是第二十七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按照宁南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要求我局以本单位帮扶责任人为主体,以杉树乡漆树村为基地,在认真总结帮扶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扶贫日”帮扶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确保目标明确
我局历来把贫困村帮扶工作作为本单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在接到“开展2019年‘扶贫日’帮扶活动的文件”后,局领导积极召开了全体参与帮扶工作的干部会议,结合当前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制定了开展“扶贫日”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时间、地点、人员、资金的落实,帮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强化宣传,确保活动开展
一是组织帮扶责任人到定点帮扶村杉树乡漆树村进行入户走访工作,对帮扶的建档立卡户现行生活状况和生产需求做了了解。二是集中为29户贫困户每户发放了二桶油、一袋米。三是以面对面的形式向贫困户积极宣传了扶贫惠民政策,尤其是贫困户能享受的政策,帮助贫困群众理清脱贫思路,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四是慰问了驻村帮扶干部,并送上慰问品。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组织力量薄弱,目前漆树村党员大多在外地务工,使得村支部班子力量弱化,村级组织功能弱化,帮扶工作开展困难。
(二)漆树村产业基础薄弱,村庄的劳动力大量流失,造成漆树村集体经济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无法建立起厚实的产业基础。
(三)贫困户发展动力不强,虽掌握一定的扶贫惠民政策,但部分群众思想认识有偏差,主体意识不够强,安于现状,有的贫困户家庭生活没有目标,致富没有规划,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积极性和主动性极低。
三、下一步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提升村民党员党性意识和党性修养,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领导作用,为走好扶贫致富道路,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基础,夯实阵地。
为打造绿金淮北,守护蓝天白云,有效做好夏季秸秆禁烧工作。近期,淮北市相山区生态环境分局认真部署,精心组织,积极开展秸秆焚烧巡查整治行动,确保防治大气污染,提升环境质量。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生态环境分局成立多个专项行动小组,开展秸秆禁烧工作,领导班子亲自抓,干部、党员带头干,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
二是加大重点区域防控。把渠沟镇、城乡接合部作为禁烧工作防范和督查的重点区域,加大督查频次,杜绝焚烧现象。把田间地头、路边沟边等作为重点督查部位,一旦发现残留的秸秆,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清运,彻底消除焚烧隐患。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区生态环境分局利用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宣传方式,充分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接地气的宣传标语,不断推动我区生态文明思想在基层扎根。
一、履职情况
近年来,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环境保护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职责,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分解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将环保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一是开展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把企业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等也作为帮扶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我县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二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强化工业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线,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三是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为着力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优化存量和管理节能,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推进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四是加快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节电、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沼气、余热利用、工业固废利用等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节能工作督查。一是认真做好全县工业企业节能安排,及时通报淘汰落后情况并做好相关协调工作。统计、环保、电力等部门依据相关法规严格履行了本部门职责,积极配合节能工作。二是按照目标任务要求,加强督查,对工作进展缓慢、未完成节能计划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完成任务较好的企业,通过争取国家、省、市补助资金给予积极扶持;对持续高耗能的企业,限期整改。
(二)落实工作责任,强化企业节能管理。在对全县工业企业用能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多次认真调查测算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制定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安排意见、评价考核实施方案,通过不断完善和规范管理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和定期公布通报能耗指标完成情况,强化基础管理等手段,有效促进了工业企业的节能工作,确保了全县工业节能降耗指标按既定目标稳步推进。
(三)落实政策扶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是狠抓产业结构优化,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在抓住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机遇期的同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准入政策,严禁高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二是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先后启动实施康源油脂、九州科技退城入园;翰林茶业绿茶加工技改、巴山牧业创意产业园、山霸王银耳产业园一期、百花棉业技改、深山农业魔芋加工技改、科宏实业茶叶加工技改等重点项目,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工作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我县生态环境优良,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重发展、轻环保,特别是在项目环评,备案等前期手续办理上缺乏足够认识,一些工业企业环评手续不齐就开工建设。
(二)节能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县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生产环境和环保意识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但由于我县工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部分企业融资困难,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节能新工艺和新产品的能力差,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和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受到制约。加之,淘汰落后产能补助和引导资金较少,与节能工作任务还不匹配。
(三)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我县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经济的高速增长为节能减排带来了巨大压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较大,部分企业管理粗放,生产设备落后,能耗较高。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成效
1、坚持绿色发展,环境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随着我乡群众思想进步,环境意识的增强,加强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增强了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全面了开展了水土保持工程、防林护林工程,并取得了实效,森林覆盖率达到58%。并在乡道路上安装太阳能路灯,栽植桂花树500株,重视可持续发展及绿色生态。
2、加强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提高。在全乡组建专门的清扫保洁队伍,乡场镇组建4人专门清扫保洁员,各村由社长专门保洁。新建环境卫生硬件设施,全乡修建2个垃圾中转站,14个垃圾中转池,建垃圾池87个,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全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80%。
合理划定养殖区域。开展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综合防治,推广畜禽清洁养殖和畜禽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加大力度整治生活污水和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80%,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达到95%,养殖废弃物全部实现综合利用。
建立河长制巡河制度,开展河道垃圾、废弃物清理,打捞河道漂浮物,保持河道、水面整洁。组建队伍,加强日常清捞,保障全乡河流水域基本消除“水葫芦”,基本清除河道“水葫芦”危害。
3、加强环境监管,严格履行环境执法工作。开展辖区环境保护大检查,为全面掌握我乡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打下基础;加强区域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力度,区域油烟废气治理工作基本完成;加强危废管理工作,全面排查和规范危废处置和存放。
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了河长巡河、举报投诉受理、考核与问责等工作制度,定期通报河湖管理情况。建立了河道“警长”体系,履行指导、协调、监督和违法查处等工作职能,落实乡村基层河段长巡河制度,做到每天有人巡查、有工作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下沉责任主体,进一步突出乡村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的责任主体地位,做好垃圾收集管理和群众文明卫生习惯引导工作,继续完善保洁机制和垃处理机制,落实人员、设备和经费等保障。
成立了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应急管控措施,对涉及油菜、小麦秸秆禁烧的农户进行了教育引导及处罚。对区域内实行24小时巡查,确保秸秆禁烧期间坚持做到白天不见烟,夜晚不见火,确保不发生应秸秆焚烧发生的安全事故。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形成认识统一、责任明确的良好机制。专门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生态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安排。
2、广泛宣传,形成层层发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丰富宣传方式。精选宣传内容,拓展宣传内涵,既用好挂横幅、设立宣传牌等传统方式,又发挥手机媒体、互联网媒体、LED显示屏等新媒体作用,拓宽宜传渠道。突出重点、集中造势,形成强大、良好的與论环境和工作氛围。新闻媒介和宣传手段,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通过生态文明和环保培训、讲座等形式,有效提高全乡群众对生态环保的责任意识,增强生态观念,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1、创新机制,形成全面监管、严格执法的良好格局。
加强部门联动,做到“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选聘环保义务监督员及联络员,制定《环保环境监管实施方案》,建立相关考核制,积极落实属地环境监管和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2、突出重点,形成狠抓落实、以点带面的良好作风。
环境监管项目集中养殖场、河道等各类污染源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对未达标排放、未批先建、批少建多违法行为等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达标的责令关停,重点污染源务必整治到位。坚持每周到现场实地检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排污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三、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不足
新环保法实施以来,我乡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部分企业生态环境意识淡薄,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少数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重发展、轻环保,致使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2、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社会共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全民意识还需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自觉性还需加强。
3、交通粉尘、油烟废气、秸秆燃烧、噪声污染扰民等问题较为突出,环境质量还有待改善,监管有待加强。
4、环保机制尚需完善,政府职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环境管理和执法任务面广量大,人员配置需要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和监测手段相对滞后,现有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等与新形势下环保工作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四、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
1、围绕环保目标,营造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环保办统一管理、全乡共同参与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良好局面。要加强环境宣传,提高全乡群众生态文明意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倡导鼓励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按照我局《关于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发〔20*〕93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根据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的申报,经研究,批准河北省为全国省级区域试点地区,北京市海淀区等66个市、县(市、区)为第二批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地区(名单见附件)。请各地按《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认识。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要求,将开展生态环境监察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手段。要积极行动,以加快实现环保历史性转变为契机,认真履行生态保护监管职责,加大生态环境监察力度,促进自然、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组织协调,推动工作开展。省级环保部门要按照《通知》中提出的试点任务、工作步骤及工作要求,认真组织,精心部署,加强指导,注重协调。一是要组织、指导试点地区制定试点实施方案,督促并协助地方政府颁布实施,并于年底前报送我局;二是要组织新、老试点地区交流和培训,不断开创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新局面;三是要及时总结并加强信息调度,每季度以简报形式将试点工作情况报送我局。每年年底提交阶段性报告,试点结束提交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