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化学背景

生物化学背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化学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化学背景

生物化学背景范文第1篇

一、构建生活化的实验情境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一步步地讲解,对于一些操作简单的实验,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其重点在于让学生记忆实验后的结果和内在的物理原理,从而使学生对物理实验失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想学生主动探究物理实验内容,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物理实验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的实验情境,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讲“力”时,笔者将吹好的气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按气球时,气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笔者轻轻推动气球,气球就会在桌子上滚动.之后,笔者提出问题:通过我刚才对气球的动作,气球被按时形体会发生变化,说明了什么?轻轻推动时,气球还能移动,又说明了什么?通过这样直观的生活情境,学生很快就认识到力能使物体的形态发生变化、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都可以感受一下,然后用物理知识进行阐释.这样,将学生最熟悉的气球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一个短小的生活情境作为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二、选取生活化的实验器材

初中物理本身属于实验性较强的学科,每个中学都配有物理实验室,然而实验室中的东西大都是用特殊材质制作的,显然与学生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距离,学生在做实验时只是为了实验操作而操作,了解了物理知识的原理,却感受不到其实用性,从而使实验教学不能发挥更多的作用.在生活走进课堂教学的今天,要将物理实验与生活相融合,强化学生的物质认知和运用,就必须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教学,即选取生活化的实验器材.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验内容,引导学生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再加工自制成实验器材,深化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印象.例如,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笔者鼓励学生选取生活中的用品作为实验器材,如纸片、乒乓球、吸管、蜡烛、塑料杯、软管、通草泡沫球、硬币、锡纸、水槽等;在讲“熔化和凝固”时,笔者选取生活中的冰箱为实验器材;在讲“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时,笔者选取生活中“热气球”为实验器材;等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实验器材,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进行实验,获取物理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实践生活化的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相应的物理知识、感悟物理原理,还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就决定了物理实验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应走向生活,以实际生活来深化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认知、了解和操作.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向生活,鼓励学生从生活中选材,实践物理知识,做到“物理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小制作为案例,鼓励学生自制物理实验器材、教学用具等.例如,在讲“弹力”后,笔者引导学生根据物理原理制作弹簧拉力计;在讲“滑轮”后,笔者引导学生制作滑轮尝试提拉东西;等等.初中物理实验本身是生活的一种理论化体现.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物理实验,进行一些小发明,一方面能够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感受物理规律,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自我创新能力的提高,真正意义上感悟物理科学精神.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实践性的,并且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在生活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运用学科的生活性,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将生活引入课堂,进而鼓励学生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理论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进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信心,提高学生的物理技能和素养.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背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目标;教学设计

生物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并对所确立的方案进行试行、评价、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具有整体性,但针对动态的教学过程,它又包含了诸多因素,其基本要素是:学生、目标、策略、评价这4个方面。如何全方位地进行教学设计呢?我认为要着重解决好“教与学”的四组关系。

一、分析“为什么教”与“为什么学”

解决这一任务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为什么教”源于“为什么学”,首先应从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开始,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距离,这个差距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分析教与学中存在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了解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起始能力之间的差距,间接估测学生学习之后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从而可准确地确定学习起点,为选择教学策略提供可靠依据。学生学习需要的分析其实质是在鉴定教学应达到一个怎样的范围和深度,如果学生有学习的需要,教学就应满足其需要;如果针对某个知识点,学生无学习需要,说明学生的初始能力已达到学习后的终点能力,则此环节可以略去。

例如,在学习必修2中“DNA分子的复制”时,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是: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包括DNA和R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等等。

而学习这节内容需要认识、理解与掌握的知识点是:DNA分子发生复制的时间;DNA分子复制所需的原料、模板、条件;DNA分子发生复制的场所;DNA分子复制的方式及特点;DNA能准确复制的原因等等。

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学生现有能力素质与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密切联系是显而易见的,跨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可见,分析是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环节、把握知识传输的速度,解决了学生该学什么、学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这一问题。在实践中,我们还应注重学生特征的分析,从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学习准备及学习态度上进行全面的综合,以此来确定总的教学目标,即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二、明确“教什么”与“学什么”

以往的教学,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就是教学的中心问题,因此,教学过程重在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忽视了技能的训练与情绪的反应。

教学过程“教什么”,其实质是“教学目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讲,是“学习目标”,即以一定的知识内容为条件的能力素质的提高。学习目标的分析,使教者知道“教什么”,学者明白“学什么”,也说明了“目标”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字里行间应有可测量的标准,要有明确的教学对象,要有学生的行为要素。学生行为的变化正表明了学生在教学结束时达到的能力水平,教师也可据此把握目标是否实现。

确定学习目标,应注意把握认知领域、动作技能、情感与态度这3个方面,使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不同的形式,分层达到所制定的目标。如认知领域由回忆开始,逐步领会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形成分析、综合知识结构的能力;在技能的训练中,由机械的、指导性的练习逐步转化为适应性的、创造性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等等。

通过对不同教师的教学跟踪研究,我们发现目标制定得越具体,“教什么”则越易完成,“学什么”则越易实现。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空中飞行的动物”这一课时,其目标为:探究家鸽适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领会恒温动物的意义;观察和感受鸟类的羽毛、骨骼、肌肉的特点,并能正确描述;综合出鸟类的主要特征。

在这一大框架下,目标的层次性既规定了教学活动的大致进程,也表明了其结果,有利于课程的规范化。教师必须在研究课标、分析教材之后,才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思考教学问题,逐渐形成实现目标的特定教学思路。这既培养了教师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同时,也指明了学生学习的方向与范围,减少盲目性,保护积极性,有利于协助学生学习后的自我检查,使其产生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策划“如何教”与“如何学”

“如何教”其实质是教学策略问题,是对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活动程序、方法、组织形式及媒体的选择等诸因素的总体谋划,其中蕴涵着“如何学”的设计。

我们目前的教学活动,主要还是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倾向于替学生处理信息,如提供目标、选择内容、安排顺序、设计活动等。这种做法对于集体教学这种形式而言有一定的优势,表现为:学习可集中在预定的目标上,也有了较高的学习效率――即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学习内容,同时,还可以帮助部分知识欠缺或能力不足的学生,从而实现学生的共同提升。但其最大的缺陷在于:学生的智力活动不够,易导致被动接受,缺乏独创性,影响学习动机。

教学目标就是学习目标,则教学工作不可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具备索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加工,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承担者,从而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如何教”的策略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以“如何学”为落脚点,以学习和教学规律为桥梁,选用的教法要与学习内容相吻合,要适合学生的能力、年龄特征,要结合教师自身素质和条件,扬长避短;同时,还要恰当地进行媒体的选择与利用,以促进教与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评测“教得如何”与“学得如何”

“教的结果如何”是对实现目标的整体操作过程的评定与测量,是检查课程计划、教学程序、教与学活动效果的最佳途径,因此,必须有效、可行、可靠、公正和有益。

教学评定与测量事实上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也是在评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如何”。如确定目标之后的诊断性评定,目的是分析学生的起点行为,以便教师把握知识信息传输的最佳切入点,为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学习环境和多样性的学习条件,及时确诊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在完成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后,都伴随着形成性的评定,以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确定教与学是否达到目标规定的要求和程度,探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教与学双方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做出改进,使教学过程不断完善;在整个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如单元、章节、或学期结束时的评定都具有总结性,可检查教学工作的优劣,也可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既评定了学的方法,也评定了教的措施,又为今后的教与学奠定了基础。

总之,没有严密有效的测量手段,很难判断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只有可靠、可行的评定方法,才能最终调整、确定教与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背景范文第3篇

摘要: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要求在生物教学中既要充分体现生活化,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又要注重生物课程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掌握其中蕴含的生物知识,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陶冶情操,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在生物教学中既要充分体现生活化,联系生活,创设生活化,又要注重生物课程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掌握其中蕴含的生物知识,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实现生活化,不妨从以下方面予以实践。

1.课前准备生活化

课前准备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前提。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当的布置学生进行必要的n前准备。例如,在人教版必修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节中,在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并完成思考题的回答,为课堂的讨论做好准备。在课堂上以学习小组进行数据的逐项对比分析;小组讨论,分组交流,学生代表汇报交流结果。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表格数据提取和分析能力 ,并使用具体数据说明内环境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由于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接受,因此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新知,理解一些抽象的生物知识,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体现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活化了课本知识。

2.课堂教学生活化

2.1创设生活化情境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生物学科紧密联系,老师要精选和学生自身经验相关的知识,把教材内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加经扩展、延伸,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例如:教师在人教版必修3《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中教师可以提问:“向日葵为什么会围着太阳转?”“植物是怎样实现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呢?”然后介绍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等内容。这样巧妙设疑,层层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创设生活化情境有利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生主体内心的冲突,突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内动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达到掌握知识,激发探究兴趣,训练创新思维的目的。

2.2选择生活化材料,促进探究新知

对生活有用的生物学知识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加强生物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和身边各种生物、生命现象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人教版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中,教师可以提供生活化实例:把白菜做陷时放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就会大量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则会造成”烧苗“现象;在初中做过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等等。这些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联系,并对学习本章内容有帮助。使学生使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和旧有的知识帮助理解新的问题,促进学生探究新知。

2.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生物课程具有实践性,人类对生物的正确认识来自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加以应用在生物教学中,力求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同步。课堂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的主要形式,课外能巩固学生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扩大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可组织学生到野外种群密度调查、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环境污染调查等活动;开设实验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各种细胞、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等,使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增长才干,增强学生生物实践和实验动手的能力,培养生物科学素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4联系社会热点,回归生活

社会的进步与生物学的发展一直是密不可分的,生物学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如食品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在备课授课中,合理使用教材中“与社会的联系”部分。不拘泥于教材,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框架,大胆适当应用生活中材料,用时将相关的生物信息融入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生物教学活动,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生物教学增添新的活力。例如水葫芦、雾霾、毒胶囊等事件背后都涉及生物学原理,让学生学习生物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

3.课后延伸生活化

生物化学背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教育;生物化学;大数据;教学改革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物体内各种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相关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1]。生物化学与有机化学、生理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学科联系密切。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生物学中发展最快的一门前沿科学。生物化学是大学课程中一门至关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相关知识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随着现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成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资源,被应用于各行各业。在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蓬勃发展之下,大数据成为云计算和物联网之后信息行业的又一次巨大变革。大数据是指那些远超出传统数据尺度的海量数据,具有规模性、多样性、实时性和价值性等特点[2]。在大数据进行交换、整合和分析的过程中,新的规律将会被发现。很多工作的开展以大数据为依据和指导,帮助人们解决一些复杂问题。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大学高等教育的传统授课方式带来巨大冲击,使得高校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2018年,教育部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各种教学改革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开始兴起,特别是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3]。

1生化课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

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在内容上较为复杂抽象,与其他学科交叉范围较广,学生学习较为困难[4]。生物化学中包含许多生理学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生理学基础。同时,具有一定的有机和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使得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更容易理解其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在学习氨基酸的相关内容时,部分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较差,对于氨基酸的化学式以及构型不熟悉,进而无法理解氨基酸的所涉及的相关代谢过程。此外,生物化学的各个章节前后联系密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复习,结合之前的内容对后期所学内容进行理解消化。例如,在学习蛋白质的相关内容时,氨基酸作为蛋白质的组成单体,其结构和性质关系着所合成的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如果学生对于氨基酸的相关知识不熟悉,那么在学习蛋白质的结构性质以及代谢相关过程也会感到十分吃力。这也加大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难度,使得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1.2教学风格单一

生物化学作为众多专业的必修课程,各个大学均有开设。生物化学的内容较多,且大部分内容较为专业枯燥,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自行学习理解较为困难。所以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仍然采取较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即老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降低,大大丧失了其独立思考的能力[5]。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感较弱,更容易被富有娱乐性质的手机所吸引。在现代大学课堂中,学生在课上玩手机已经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同时,教师为了使得学生学习的生物化学具有连续性,可以将前后的知识进行承接,他们的授课的内容也基本按照提前制定好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来进行。枯燥单一的课本内容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降低,对于手机的依赖性增强。

1.3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

由于各个学生的专业背景以及学习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对于生物化学课堂内容的接受程度存在巨大差异[6]。随着对大学课程的不断改革,学生的学习课时被压缩。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完成课本教学,这使得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知识点。生物化学自身包含的内容较多,有限的课时基本上被教师用来讲课,给予学生的提问时间较少。加之,生物化学课程自身晦涩难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于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难以消化理解。即使老师留出了一部分时间用来答疑,有些学生也可能因为无法理解教学内容而无法进行提问。同时,学生的课后自学效果较差,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生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各个行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当下的环境。高校的课程改革也在这个背景下轰轰烈烈开始推进。以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为例,枯燥的书本内容几乎占据了所有教学内容。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学生在网络62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学习资源,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很多专门用来学习网站,比如慕课、爱课程等,里面具有很多优秀教师的生物化学教授视频。并且,由于专业侧重点的不同,不同老师讲授的生物化学的侧重点则不相同。比如,药学专业比较注重学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以及相关的代谢过程。与此同时,相应的移动手机客户端也随之推出,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更加自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线上学习。3生化课程教学改革采取大数据的优势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的交互速度不断提升。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数据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育的公平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计划的制定。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学实践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生物化学知识点多且杂,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理解不同。利用大数据进行调研,可以清楚了解学生对于生化学习的难点以及学习进度,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案以及进度。

4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生化课程教学改革主要策略

4.1进行课程内容筛选教学,提高与专业的契合度

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广泛。因此,为了适应不同专业对于生物化学学习的不同要求,应该将生化的授课内容根据不同专业进行调整,做到有专业针对性。这样,教师在有限的课时时间内,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专业联系不太紧密的部分可以选择简略地进行讲解,重点讲述与专业相关的部分。在讲课的过程中,提高与学生的互动,设置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来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同时,收集相关的前沿学科进展来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工科专业学习生化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等相结合,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内容的实用性。例如,在化工专业的讲授中,就要注重将生化与化工生产相结合,利用实践案例来阐述生化理论的必要性,比如固定化酶技术的应用。

4.2积极借助各种软件,丰富教学风格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自律性差,易拖延。加之课堂中老师如果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进行课程的讲解,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较弱,学习兴趣会进一步下降,课堂上玩电子设备的人数比例增加。但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腾讯课堂”“钉钉”等一系列远程教育客户端的相继出现,使得教师和学生上课不在拘泥于传统教室。软件内不同功能的插件也使得线上学习资源和趣味性进一步加强,极大地改善了传统课堂的弊端。以生化中糖代谢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在这些客户端上提前一些引导性问题,引起学生对于糖代谢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同时可以一些背景资料,使得学生上课时对于课程内容太过陌生。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通过评论区的学生的留言及时了解学生的疑惑点并进行解答。这种留言交流方式既可以不打断教师的上课节奏,也使得学生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进行连麦来回答问题,或者几个学生一起打开麦克风,讨论课前布置的一些问题或者谈论自己对于糖代谢的看法。这样的交流互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3完善课后评价机制

课后评价一直是被教师和学生长期忽略的一个问题。课后评价不仅仅是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学生对于老师教学成果的反馈。远程线上教育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不断蓬勃发展,特别是其对于线上测试数据采集的便利性。在生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学习客户端以及微信的一些学习小程序课后小测验,以及一些课堂效果反馈评价等。这样教师通过后台数据,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接受度和学习进度,以及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修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这些课后参与的活动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不仅增加期末成绩组成的多样性,可以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察。还可以提升学生课后活动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当教师讲完蛋白质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在“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客户端或微信小程序上相关问题,测试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接受度以及掌握度。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来调整自己的课程进度以及教学方案。

5结论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大数据收集分析来促进教学改革的趋势逐渐成为主流。作为高等人才的主要培育基地,各个高校应该及时跟上时展的步伐。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对于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难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使得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为新时代培养更多高新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春城.生物化学课程中糖酵解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视界,2020(18):111-113.

[2]阿斯燕.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才智,2020(21):100-101.

[3]曾京京.大数据背景下微积分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178-179.

[4]张桂春,李华敏.教育新时代下生物化学教学内容改革探索与实践[J].生命的化学,2020,40(08):1453-1457.

[5]万加武,卓泽文,王宇.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大学生物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7):181-182.

生物化学背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是高师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承担着体育类本科学生、研究生与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体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室的建设,我校作为海南省唯一拥有体育学院的高校,体育学科的发展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我院的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和急需。

1.我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现状及存在不足

我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起步较晚,过去一直依附于运动生理学实验室,并没有形成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在此背景下,运动生物化学的发展就受到相当大的制约,对于我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讲,运动生物化学仅仅作为一门学时较少的选修课程,这与大陆及沿海发达地区的体育院系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是不可比的。运动生物化学是运动训练学、运动营养学的基础,又是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的延续,对体育类学生的知识体系建立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基础十分薄弱。硬件方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占地约100m2,但由于我校即将在新校区的规划建设新的实验室,在这个过渡时期,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速度较慢,仪器设备也相对落后,有包括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便携式血乳酸分析仪、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氧自由基生化分析仪、离心机、水浴振荡器、常温冰箱等在内的基础生化仪器设备,但这样的仪器配置很难高质量的完成实验教学。人才方面,实验室不仅配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而且拥有以实验室主任、专(兼)任实验教师组成的良好学缘结构的实验教学团队,可以保证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科研方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与运动人体科学其他实验室共同承担着我院师生的科研项目,该实验室已完成了省级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校级实验室开放项目一项、校级研究生创新项目一项,目前正承担着校级教改项目、校级实验示范中心项目和校级青年教师项目各一项,但与大陆及沿海发达地区的体育院系相比,我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开展的科研项目数量较少,级别不高,实验室的科研仅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

2.我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探索

2.1加强我院师生对运动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认识

运动生物化学是运用生物化学技术来探讨运动员运动时体内化学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课程,是医学、生物学、化学、体育学的交叉和融合,对于指导运动训练、进行训练监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对竞技比赛的成绩提高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体育类学生对运动人体知识的缺乏将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加强我院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对运动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才可能使他们更好的了解人体机能并将知识应用于平时的训练当中。

2.2加大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经费投入

经费投入包括对实验室软硬件的投入。实验教师、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的引进往往是高师体育院系不甚重视的[1]。引进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来提高我院运动生物化学方向乃至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师资队伍的素质是不可或缺的,我院要抓住新校区实验室建设的机遇,适时引进更多的实验教学人才,这是我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当中最重要的一环。硬件的投入应着眼于传统的经典设备和目前国内外先进的仪器,例如,血乳酸的测试仪器可选择体育界经典的YSI1500血乳酸测试仪。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应合理、持续,使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能不断壮大,发挥其功效,为体育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2.3坚持科学管理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建设之后并不能一劳永逸,而是需要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管理要依据合理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的一般制度,对于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还应有特殊的制度要求,要保证参与实验人员的安全性,如一些有毒、有腐蚀性、挥发性化学药品的存放、取用及使用后的废液处理等等,规章制度必须健全和细致,而且具有执行力[2]。

2.4加强实验室的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是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重心,不仅要对实验环境,而且要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我院地处湿度较大的海南省,在保持实验室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要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检查和防潮,以保持仪器设备的精密度,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2.5以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与资源建设项目为契机,打造实验室的网络平台

高师体育院系实验室网络平台建设对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而且对宣传实验室、与兄弟院校实验室进行资源交流共享有很大帮助。我院紧抓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网络与资源建设项目的契机,建设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网络平台,既可填补我院实验中心网络建设的空白,又为我院师生的实验学习起到了辅助作用。

2.6正确处理运动生物化学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职能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我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建设和发展中两方面都要重视,在结合学院自身现状的情况下,可先以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对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再逐步启发他们的思维,进行一些简单可行的实验,从校级课题开始做起,形成一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表及里的学习过程,从偏重教学向教学科研并重发展。

2.7我院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多与本校生物系实验室、海南医学院生化实验室等实验室建立起交流合作关系

我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要多吸取本校生物实验室的经验,建立起校内合作机制,一方面可以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可以使体育类学生感受和学习到生物专业对于实验的严谨性,这对于我院实验室的发展是多多益善的。另外,在校外与海南医学院生化实验室的交流沟通也是实验室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方面,他们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够提供高端的生物实验技术,这些都是值得学习和交流的方面。

3.结束语

我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实验室从建立之初就秉承了我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一贯作风,抓住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是海南省唯一的体育学院、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和校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的契机,加强实验室的人才培养和硬件建设,以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目标,力争把我院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和发展起来!

4.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