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生产运行实践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实习;毕业设计;电力系统
作者简介:刘丽军(1982-),女,福建莆田人,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福建 福州 350108)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5-0076-02
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三大实践环节概述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从事电力系统领域的设计、运行、管理以及研究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其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三大实践环节是整个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进一步应用于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设计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习环节。为此要求学生通过这些实习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进行一次应用,并为毕业设计搜集必要的相关资料。学生既要虚心地向工人、技术人员学习有关知识,又要独立思考,并把电力生产中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归纳起来,总结提高应用到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中去。
毕业设计环节可以全面深化、检查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层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用以分析解决工程、科研、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本文就近年来专业教师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就专业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实习地点、与企业的交流联系、毕业实习与设计衔接关系、实践监管、考核力度以及学生激励政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所做的一系列改革进行简单探讨。
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的主要内容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单位为各省、市、地区的电业局、发电厂及各大型厂矿的自备电厂及综合调度部门以及与电力系统行业相关的软件开发或设备公司。[1]生产实习参观前请电业局的工程师就安规以及电网概况、电气一次部分以及二次部分作介绍,结合运行当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分析。除此之外还请水电厂的工程师就水工部分以及水电厂的电气一次和二次部分进行参观前的讲解。安排的主要参观实习对象是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风力发电厂、垃圾焚烧电厂以及220kV户内、户外变电站、数字变电站。
毕业实习期间,请电力部门的工程师就福建省电网现状与安全稳定分析、电网调度、电力系统通信、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整定与配置、配电网建设、电力市场方面的内容作系统性地介绍,鉴于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大力进行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建设,请相应的工程师就数字化变电站进行介绍,使学生对电力领域的前沿知识有比较系统性的了解。毕业实习环节参观的场所主要是500kV变电站以及省电力调通中心参观电调、水调、通信、自动化几个部门,结合工程师的讲解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电网概况进行了解;另外是到火力或水力发电厂跟班实习。实习期间要全面了解各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过程,通过实习将已有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生产现场的实践情况紧密结合起来,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为下一步的毕业设计做一些知识储备,也为将来他们踏入工作岗位提前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三、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针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生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1.解决实践动手机会少的问题
安全生产在实习单位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实习内容一般要根据实习单位的安排来确定。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都属于技术密集型的生产一线,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未经专业培训不允许上岗操作,因此学生几乎没有操作机会。特别像电厂集控室或生产现场,学生只能“眼观手不动”。[2]运行跟班时,与运行人员基于现场操作的交流和学习拘泥于理论层面。鉴于此,学校在学生进行电厂跟班实习后以及变电站参观实习后设置了相应的模拟电厂实践环节,予以进一步的加强。由于实验室建设经费以及现实条件的限制,学校正积极与电力部门的培训中心联系,希望让学生进行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相应培训。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能很好地仿真变电站的正常、异常和故障的运行工况和现象,通过培训,学生掌握基本的运行技能,掌握事故分析及处理的能力,进一步解决学生对电厂以及系统的运行操作了解有限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实际动手实践的能力。
2.增加实习地点
近年来的生产实习环节相比以前参观变电站、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增设参观风电厂和数字变电站的环节,毕业实习的环节也增加了水力发电厂的跟班实习环节,进一步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实用化理解。
3.加强与企业的交流联系
专业实习过程中将对口企业的工程师请进课堂,为学生作专题报告,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或者就工程实际当中一些问题处理过程的剖析,使学生从课堂走出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学生下一步的毕业设计的深化以及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4.学生直接参与在研项目的研究
由于学生毕业设计的周期与项目研究周期相比时间较短,以往很多指导教师未让学生直接参与在研项目的研究,而主要是做已结题的项目。现在很多指导教师将学生的毕业设计融入自己的在研科研课题中,不但能够促使学生做好毕业设计,学生通过参与课题的讨论过程,可以进一步掌握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以及技术难点的解决过程的思路。这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接触相应的科研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5.改善以往毕业实习与设计互不衔接的问题,使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统一
毕业实习与设计应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实习是设计的基础,设计是实习的巩固与加深。在实际中实习与设计常成为单独的个体,教师应以学生的就业意向为中心,将实习的时间、地点、内容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分散实习及毕业设计同步进行的模式,通过学院与科研合作单位或者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与对口单位的联系,推荐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负责所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根据学生的就业单位以及学生本身的学习特点,设定相应的毕业设计难度及进度,学生可以边实习边进行毕业设计,根据毕业设计进程,将实习时间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不至于一心多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另外这种实习方式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生产单位,解决了实习人数多、带队教师少的问题,同时对于实践合作单位来说承受压力也大大降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就业及实习单位的不同,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联系相关单位以及设计相应的毕业设计题目,且可请企业的技术人员辅助,实现校企老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以及实习的目的,可以进一步提高实习及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效果。
6.改善监管及考核力度
以往的实习环节中,由于学生比较多,且因为电力部门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所以学生在参观实习时,只能“眼观手不动”,常造成“走马观花”。由于变电站多在户外,机组运行现场比较嘈杂,对于现场工程师的讲解,学生一知半解,多数学生回校后,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实习报告,应付了事,使实习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鉴于此,建议对实习笔记以及实习报告检查的基础上,采用实习考试加实习答辩的方式予以考核,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现场与工程师或者带队教师交流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实习效果。大学生毕业设计自我监控能力偏低,[3]所以在毕业设计环节老师在拟定任务书和指导书时,提出相应的如设计内容、时间、安排、提出设计成果的要求、设计程序、应遵循的规程,之后在相应的后续环节如学生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撰写、算法分析、程序编写、算例计算分析过程中指导老师应予以引导,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以加强考核力度。
7.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
与以往不同,让学生参与在研课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挑战自我,提高设计水平。在毕业设计环节,以学生发问为主,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提出符合实际的新设想、新观点、新方法,同时,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所发现的一些问题加以引申,予以启发,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可采取提问的方式加以引导和帮助,最终实现人尽其能,各有所得。指导教师再根据课题研究的思路引导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一旦学生的观点得以采纳或其设计成果得以实际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秦文萍.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实习与设计[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论文关键词:变电运行;可靠性;管理措施;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变电运行供电的可靠性直决定着变电站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同时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运行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重要。一般而言,该系统处在整个电力系统末端,与用户直接相连,肩负着向用户供电与分配电能的重任。由于变电运行系统多采用辐射式的网状结构,因此对独立的故障非常敏感。研究表明,变电运行供电网络将占到整个电力系统总投资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占运行成本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同时对需用电客户的电力供应可靠性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变电运行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研究是供用电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实现电力工业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抓手,对完善和改进我国电力工业技术与管理,提高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及进行电力运行网络建设和改造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对需用电客户供电的可靠性是电力生产企业保证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是电力企业必须实现的技术指标,它是电力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基于以上对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性分析,笔者认为,变电运行供电系统非常重要,但其核心在于如何保证其可靠性。
(一)加强思想重视和高素质队伍建设
1、变电运行工作人员是保证变电运行可靠性的关键。变电运行工作人员是变电运行系统的直接操作者,由于变电运行设备的数量比较多,因此会经常的出现操作失误,进而引发运行或安全障碍。电力运行设备的检修工作非常的单调和枯燥,经常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容易出现松懈和随意现象,导致一些疏忽,进而出现操作失误或错误。因此,在变电运行可靠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操作行为规范的管理。从实践来看,任何一点失误都很可能对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最终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加强对变电运行操作人员的作用规范管理。
2、在变电运行实际操作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生了一些失误行为,就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问题较轻微时,可能只是经济上的损失;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对整个电网系统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由此可见,变电运行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操作技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操作人员的技术高低以及精神状态的好坏以及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直接影响着变电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因此,笔者建议加强对实际操作人员思想教育与专业技术培训。
(二)建立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保证制度
可靠性保证制度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它不仅需要领导们的思想重视,而且还需要实际操作人员的用心,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笔者认为,电力生产企业可以成立一些供电可靠性保证小组,同时建立健全可靠性保证制度,从而实行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管理目标,并使之细化、落实。建立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研究制度,每一个季度都应当该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可靠性研究,形成报告,并作为下一个季度的行动指导。要认真做好停电预测和计划,合理地安排停电设备,通过最大限度地实现停电模式的科学性,大大减少正常停电的次数。要进一步完善供电可靠性保证体系,严格具体措施的落实,考核其可靠性指标,并严格按照变电站停电指标与考核制度的要求,制定技术指标考核管理措施、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开展可靠性管理工作。除以上制度外,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可靠性保证资料档案,进而使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管理实标准化与规范化。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证变电运行供电的可靠性,笔者建议将供电的可靠性管理指标分解到实际工作中去,通过加强对每一个细节的可靠性管理来实现整体上的可靠性。
(三)加强设备检修,减少停电次数
变电运行系统的管理重点在于安全运行,因此认真落实班组安全管理产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是电力系统的实践检验。既然是应用设备和系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加强设备的检修非常重要。对于电力生产企业而言,应当全方位地进行设备检修,打破传统的定期检修制度,积极地进行状态检修是保证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高质量、免维护的真空断路器或者六氟化硫等来提高变电运行设备的可靠性。从实践来看,采用优质的电力供应设备可以大大减少停电的几率,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停电次数,从而有效地提高变电运行供电的可靠性。实践证明,供电系统中的各个电气设备、输配电线以及自动保护装置等,都可能因出现了运行故障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会对需用电客户产生影响。此外,提高电力供应设备的功能性与健康水平、做好安全事故预防工作也是保证变电运行设备安全性、可靠性的有效方法。对于电力运行系统的管理人员而言,每天都应全面掌握电力运行设备的工况,加强巡检,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对于那些非常棘手的问题,实在处理不了,应当及时上报,通过分析和研究最终做出评价和处理,这样可减少隐患,提高变电运行供电的可靠性。
关键词:维修电工;故障排除;方法步骤
维修电工的职责就是保证一个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的用电安全,通过对电力系统的检测,把出现的故障故障及时解决,一个合格的维修电工要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技能迅速的排除故障,这有这样才能确保居民的用电正常和生产的用电需求。随着电力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电力设备也趋向于复杂化和多样化,这就对电工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工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经验技能。
一、常见的电力故障简介
电工是每一个生产工厂都不能缺少的人员,电工要能够对电力系统出现的故障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这就要求电工对电路维修的知识非常熟悉,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的选择问题处理的办法,事实上,对于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的内容包括安装的电线和设备是否合理、线路的调试是否正常以及平时的维修和养护等。电工可以通过观察照明灯的零度是否稳定与正常,从而判断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是否健康,以及变压器的工作状态是否良好。一般情况下,安装或调试不合理都会导致照明灯异常,容易出现断路、短路,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漏电现象,类似于这样的现象有很多,电工要能够准确的分析电力系统的故障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另一方面,就是变压器的故障,变压器会由于使用时间过长而出现过热、绝缘等,电工应该在平时注意观察,经常对变电器进行检测,可以采取油保护或安装绝缘陶瓷管的方法避免故障发生。最后就是电动机的故障,电动机的故障包括转子弯曲、轴铁芯磨损、轴裂纹等等,当转子发生弯曲的时候一样要将转子取出,还要根据不同的电力系统的不同结构进行维修,确保电动机的正常运行,如果是轴铁芯出现了磨损,要准确的进行焊接,要是磨损过于严重还要运用机床予以加工,对轴纹磨损严重的地方及时更换。
二、排除电力故障的方法
1.电压、电流及电阻测定法
所谓电压测定法就是合理的使用万用表,根据实际的用电电压将万用表的电压档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便于准确的测量,判断是否出现故障的标准就是看测量的触电及电路是否发生通断,或者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电流测定法也是利用电流表测定电路中的电流值是否稳定,大小是否正常,这需要根据实际地区的用电情况来判断,电流测定法较为方便,但是容易出现测量误差,因为不同时间段用户的用电强度不同,给电流的测量带来一定的困难,一般常用于工厂或生产车间的电力测量。电阻测定法通常是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来判断故障发生的具置,同电压测定法的道理类似,也是看触电或线路的异常现象,这种方法较为安全,通常用于不太发达的地区的电力测量。
2.短接法与替代法
短接法通常使用于电压比较低、回路的电流也比较小的电力系统中,根据电工的丰富经验来判断发生短路的大概位置,再用导线进行短接确定电工判断是否准确,这种方法要求电工的经验丰富、技能高超,而且比较麻烦,目前我国已经较少使用这种方法,但是在一些贫困地区仍然沿用。替代法就是在不能确定故障发生的具置或故障原因时使用,电工可能会怀疑电力系统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个零件发生故障,这时就可以尝试用其他的零件替换原有零件,看电力系统能否恢复正常运行,替代法的效率较低,适用于少部分电力系统结构简单的故障排除当中。
3.直接检查法与仪器测量法
直接检查法顾名思义就是明确故障发生的原因,电工根据经验很快的判断故障位置,直接的对电力系统进行检查,这种方法常用于一些电力系统“通病”中,如果是一些特殊的不常见部分出现运行问题,还要配合使用其他方法做出故障诊断。随着我国对于电力维修的重视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仪器检测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力系统的故障检测中,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不仅能够准确快速的判段故障发生的原因和位置,还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为电工对电力系统的检测提供了方便。
4.调试参数法与逐步排队法
调试参数法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原件不曾发生损坏,而且线路的接触正常,就是由于用电者不正确的使用点或者不正确的调试电压所导致的供电系统不正常工作,由于电力系统所负担的电量是有一定范围的,不能无限度的使用,因此,调试参数法就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逐步排队法顾名思义,就是当电路出现短路的时候,通过逐步切除,逐一分析故障发生的具置,从而排除电力系统的故障。工作原理及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以上介绍的这些方法还是要靠电工的技能,分析故障的原因,通过判断和比较,合理的选用有效的排除故障的方法,也可以结合多种方法同时使用,更准确的排除电力故障。
三、如何加强维修电工故障排除技能
设备是企业形成生产能力的物质基础,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际运行中,应遵循预防为主,使用、维护和计划检修相结合,设备的故障种类较多,问题较为复杂,专业性较强,个人或者单位都应该注重不断的加强高级维修电工故障排除技能,最大化的减小损失。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提升高级技工的能力:一方面就是扎实的专业知识。信息不断的在变化,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高级维修电工不应满足目前的知识水平,应该多注意先进科技的出现及使用,参加专业讲座,进行技能交流等增强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际的故障排除,在工作中多创新多改革,将理论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实际工作当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就是崇高的职业道德。对于设备出现的问题应该善于听别人的意见,及时与他人进行沟通,对设备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报告与维修,如实的填写设备检修报告,做好每个时期的记录。对设备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不断探索新的故障处理方法,增强自己的能力。
1、电力设备检修的基本情况
1.1传统电力设备检修的手段依然是检修的主体。长期以来,我国电力设备检修一直沿用定期检修和事后检修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有效地减少了各种潜在的和正在发生的事故隐患和设备故障,有效地维护了电力设备的完好和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1.2电力设备检修的新技术、新工艺开始推广和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和新工艺在电力设备检修中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电力设备检修工作的强度和难度都呈现降低的趋势.
1.3各级各类电力设备检修正在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由于电能的重要性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电力设备的完善和检修也成为一个热点,各电力企业和输变电网络开展了立身于自身的电力设备检修,并成为一项内控的制度。
2、电力设备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传统的电力设备检修技术和手段存在着缺欠和隐患。传统的定期检修对隐患和缺陷的检出率并不高且浪费人工和物资。传统的事后检修对已经发展的事故虽然存在有补救的作用,但是损失毕竟发生,且不能挽回。传统的电力设备检修依靠对设备和设施的频繁操作,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产生新隐患和误操作的概率。
2.2新技术、新工艺在电力设备检修中存在于传统技术和手段不相适应。随着新技术和新工艺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新技术和传统技术相匹配的问题,在实践中存在着新老技术统一性差,相互矛盾,不能有效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
2.3电力设备检修存在各自为政,协调工作差的情况。在我国电力设备检修工作中虽然有指导性的《电力设备检修评估标准》但是,在基层和实际工作中各电力企业、电网和电力公司的检修标准并没有确立,许多单位尚未建立适应自身的标准体系,没有编制和执行适应自身实际的标准。
2.4缺乏有效的电力设备运行和检修风险评估体系。虽然国家电力公司范围内已经开展了大量的风险评估方面的工作,如:制定了《输变电设备风险评估导则》。但电力设备运行和检修风险观念还未普及,在电力系统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行和检修理论体系,缺乏经实践证明有效的数学模型。电力设备运行和检修中的风险评估这一环节还需在基层单位进行大量的实践、研究和探讨。
2.5缺乏具有针对性和方便操作的绩效评估体系。国家电力公司制订了《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绩效评估标准》,各个网、省公司也制订了各自的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办法,但评估办法非常复杂,实施比较困难。随着对状态检修更加深入的了解,今后可以研究更加简单有效的评估方法,促进状态检修的开展。
3、电力设备检修工作的要点
3.1要明确状态检修的目的状态检修不是简单地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也可能是缩短检修周期。状态检修是在保证设备安全的基础上,通过状态评价结果直接为制订检修计划提供准确的依据,改变以往不顾设备状态、“一刀切”式定期安排试验和检修。要纠正状态检修概念的混乱及盲目延长试验周期的不当做法。
3.2抓住设备初始状态状态检修一方面是保证设备在初始状态为健康的状态,不允许投入运行前有先天性不足;另一方面,在设备投入运行之前对设备应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如设备的铭牌数据、型式试验及特殊试验数据、出厂试验数据等。
3.3明确状态检修与在线检测的关系在线监测是监测设备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是获取试验数据的唯一途径。“没有在线检测就不能实行状态检修”,说法是错误的。状态检修并非建立在在线监测基础之上,如果设备没有安装在线监测装置,仍然可以实行状态检修。由于目前对在线检测设备缺乏有效的校核,通过在线检测方法取得的数据暂时只能作为辅助判断。
关键词:大检修;运维一体化;检修模式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247
0 前言
我国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在稳定提升,原有电力维修管理工作采取的是分离性管理,也就是运行、调度与维修管理工作是分开进行的,这样就非常容易造成各个管理工作之间并不了解,协作效率低下,甚至还会造成电力系统出现电力安全事故。伴随着电网智能化建设,解决传统用电局限性已经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电力生产力。在这中背景之下,我国制定了“三集五大”,大检修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1 大检修要求
我国电网公司根据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同时按照电网发展趋势,提出了大检修观点。大检修观点在电力系统运行落实过程中,有关科研人员也在不断进行研究工作,希望能够对于大检修运行模式有着更加全面性了解,为大检修运行模式在电力系统内落实探索出一条最佳途径,真正发挥出大检修运行模式在电力系统内所具有的优势。
电力行业在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电网结构及生产模式真正发生着较大的改变,传统电力生产管理模式与电力系统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在不断提高。首先,电力系统内机械设备生产技术与质量在稳定提升,电力系统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传统电力设备定期检修工作已经并不适合现阶段的电力系统,同时还会出现检修漏洞的问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其次,电网结果越加复杂,检修工作数量几乎是呈现几何倍数在增加,这样就造成检修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在不断提升。在这种背景之下,就需要构建一种新型生产管理模式,降低检修人员在实际工作内的生活压力,提高电网运行安全质量[1]。
按照大检修要求,电力管理模式在工作方法上面会发生显著改变,电网建设规模与人力资源都在稳定提升,电网检修也应该逐渐有原来的状态检修转变为动态检修,以电力设备运行生命周期作为前提,开展动态化的电力设备检修工作。
2 推进大检修体系建设、实施运维一体化的应对措施
2.1 建设标准化变电站
变电站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守一定标准,标准变电站需要在6个方面达成统一,分别是功能配置、回路设计、端子排布置、接口规范、报告输出与格式输出。不同变电站之间所具有的差异要是越小,这样在检修过程中的难度及工作数量都能够得到有效减小。例如在对于回路设计方面,变电站采取规划设计,这样就能够有效降低电力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推动大检修运行模式的落实,为运维一体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2]。
2.2 员工培训
大检修运行模式想要在电力系统内深入性落实,发挥运维一体化所具有的运行,这就对于检修体系工作人员在专业技能上面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运维一体化检修模式在落实过程中要求,检修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对于电力设备在检修上面所具有的问题十分了解,同时还需要对于有关调度命令,进行电力设备运行操作。电力设备运维检修人员想要将自身的角色发生转变,就需要对于有关电力设备运行模式与注意事项进行了解,能够及时发现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对策。所以,在对于检修人员进行培训过程中,应该按照大检修体系的有关规定,根据检修人员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保证运维一体化检修模式在落实过程中,具有人力资源上面的保证[3]。
2.3 员工队伍建设
变电站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已经成为变电站建设的主要趋势,变电站电力设备智能化运行与管理已经成为在电力系统内落实。在电力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中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特别是在继电保护工作上面,有关工作数量逐渐增加,怎样在保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将工作高质量的完成,就成为继电保护工作首要面临的问题。在对于运维工作发展趋势分析研究过程中,需要对于专业工作人员的比例进行调整,保证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严禁工作人员在疲劳状态下个工作,同样这也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4]。
2.4 对于制度与作业流程进行改革
大检修体系在电力系统内不断推进,真正落实运维一体化,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工作。这就需要将电力系统有关制度标准不断进行完善,例如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与制度标准等等,同时对于电力系统运维检修工作流程不断进行完善,逐渐提高检修工艺质量,对于检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量化及标准化的深度性设置,保证安全管理与监督工作质量,让运维一体化检修模式在落实过程中都能够在可控状态下开展,提高运维一体化检修模式所具有的安全性能[5]。
3 结论
伴随着电力系统不断智能化、数字化建设,电力系统原有检修模式与电力系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正在逐渐增加。大检修运行模式在落实过程中,能够不断对于电力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对于电力系统所具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控制,逐渐降低电力系统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经济成本,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帮助供电企业完成从分散粗放管理模式转为程精致效益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晨,陈希正,郝艳春.大检修组织运维一体化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09):12-13.
[2]何金武.大检修模式下的安全风险及应对策略[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84-89.
[3]李诗华,邱爱林.大检修模式下的变电运维班组管理情况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3):188-189.
[4]蒋一平.“一体化”管理模式下的四川超特高压“大检修”体系建设实践[J].经营管理者,2014(3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