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双减政策方面的建议

双减政策方面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双减政策方面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双减政策方面的建议

双减政策方面的建议范文第1篇

把握潮流才能赢得未来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以及治理方式。

“把握潮流才能赢得未来,”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论坛开幕式讲话中指出,“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社会大变革,我们不但应该主动适应它,而且必须勇于站在这个潮流之上主动驾驭它,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

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丁文锋认为,信息化是当代现代化的核心枢纽和平台,应该给信息化、信息社会、信息文明一个应用的认识和定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遵循信息化的规律,把握信息化的机遇,赢取信息化的红利。

工信部电子信息产品司副司长安筱鹏在主题发言时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叫做“万物互联”的时代,要看看有哪些新的产品,新的业态,以及有什么新的战略。因为“新的智能产品的到来,将会带来新的业态,需要新的战略应对”。

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表示出对“互联网+”及信息经济的极大兴趣与关注。他们认为,在新的浪潮之下,一定要转变思维方式,积极应对,乘势而上,弯道超车,走在信息经济的前列。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梁春晓在发言中表示,中国之所以能在互联网领域实现一种跨越式的发展,从更大范围来看,可能是互联网带来的很多新因素开始爆发出来发挥作用,“比如移动互联网,比如云计算、比如说大数据,这些东西共同构成对未来影响很大的因素。”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认为,这一轮的“互联网+”信息经济浪潮和机遇以及中央提出的创业和创新的“双创”,非常重要,是思想的解放。

互联网无处不在,应用无所不及

“互联网+”是一个聚合概念,“+”什么,“+”在哪儿,“+”完后等于什么?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探讨。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互联网有可能造成七个“无所不在”――无所不在的网络,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软件,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及其便捷获取的方式,无所不在的创新,无处不在的“互联网+”。

江西省副省长朱虹在讲话中提出了实施以“互联网+”为核心内容的三大具体措施:一是要强化顶层设计,把“互联网+”行动计划具体落实到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上,促进发展转型升级;二是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三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从地方政府层面探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侧重实践,以局部谈整体,介绍了“电商扶贫”的相关情况。汪向东认为,“互联网+”给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模式,给贫困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带来了新的可能,让这些贫困地区“一开始就可以突破本地市场的局限,一开始就可以对接到广义大市场”。

甘肃省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介绍了陇南利用互联网加快发展的具体情况,尤其是通过发展电子商务解决卖难的问题。“我们一个大学生村官卖一只鸡,卖到了160块钱一只,现在互联网用户需求跟你的价钱问题不大,跟你的特色有很大关系。”孙雪涛说。

梁春晓认为,“互联网+”很重要,但是把互联网“+”在什么地方更重要。十年前,把互联网“+”在旁边,当成一个工具;五六年前,把互联网“+”在前面,当成一个渠道;而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把互联网“+”在下面,推动未来整个商业和经济活动整个基础设施的全面变革。“仅仅是工具化的看待互联网,乃至渠道化的看待互联网,这是对互联网价值的一种极大的漠视。”梁春晓表示。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张新红则认为,“互联网+”最好是加在血液里,加到细胞里。

中央党校报刊社总编辑钟国兴在论坛闭幕讲话中表示,我们谈的“互联网+”,需要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主题来做,政府、企业、学校、媒体包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要加的事情,小的加法变成整个社会的加法,就能实现一种不断的升级。

如何应对“最好时代”的

风险与挑战

经过20多年一层一层的发展,互联网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从技术、经营、伦理、社会治理、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各行各业、各色人群提供了很多机遇。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把握好这个机遇?

“未必。”汪向东给泼了一盆冷水,“这个里面还是有风险,还是有可能走弯路。”他认为,能不能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取决于政策安排是否符合互联网规律,制度创新是否合适。梁春晓也表示,中国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加速演变的百年一遇的历史转折点,必须树立正确的“互联网+”时空观,不能把新的创新安到老的框架里去。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在主题演讲别指出,“互联网‘+’什么都可以,但是绝对不能‘+’传统思维,绝对不能‘+’既得利益。”权力机关千万不要给那些“互联网+”的企业设置百米栏,不能自缚手脚。他提供了一个政策方面的“3+2”建议――3就是3张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就是“互联网+”,2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呼吁给年轻人一个机会,给未来一个梦想。

汪玉凯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一种新的经济创新模式,政府要为“互联网+”行动计划提供良好政策环境。他列举了制订“互联网+”政策扶持、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整体改造、善用法治思维引导“互联网+”健康发展等五件政府可以做的事情。

双减政策方面的建议范文第2篇

按照会议日程,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扶贫工作情况。主要介绍三方面内容:一是中国扶贫工作基本情况;二是中国在扶贫领域的国际合作情况;三是我委承担的主要扶贫工作。

一、我国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自*年我国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5亿人,到*年底减少到2365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贫困发生率)由*年的30.7%下降到*年的2.5%。目前,除部分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特困人口,及鳏寡孤独、残疾人等社会保障对象外,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

这一成就的取得,与大量中央扶贫资金和扶贫政策的支持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这一成就是靠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体制改革的直接推动取得的。从*年开始,中国实施了以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鼓励农民发展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

多年来,我国在扶贫方面的主要经验和作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中央政府始终把扶贫工作当作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高度重视,分别于*年、*年、*年、*年四次召开中央扶贫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适时出台政策,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二)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在减贫过程中,我国始终把改善经济发展条件、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作为重点,注重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为长远、稳定发展打好基础。开发式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三)不断增加投入,积极采取优惠政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央共安排各类扶贫资金3200亿元。其中,无偿资金1600亿元,贴息贷款1600亿元。近年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年达到137亿元,比上年增加7亿元。同时,国家其他建设资金和项目也积极向贫困地区倾斜,并在税收、财政转移支付、教育、卫生、就业等方面对贫困地区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四)认真做好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工作。结合我国国情,中央政府分别制订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年-*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2010年)》等扶贫战略和规划,按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工作。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切实可行的,且成效显著。

(五)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多年来,政府部门积极引导贫困群众主动参与扶贫,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依靠自己的双手建设家园。这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决定因素。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扶贫工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尽快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巩固扶贫成果,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为达到小康社会创造条件。进入新世纪以来,本届中央政府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将对推动我国的减贫进程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下一步,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府的战略部署,扎实做好各项扶贫工作,既定的扶贫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国将会对世界减贫事业作出新的贡献。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二、我国在扶贫领域的国际合作情况

贫困是当今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缓解和消除贫困,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我国政府支持国际组织和有关机构把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作为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呼吁发达国家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扩大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相互投资,积极探索南北合作的新方式。

多年来,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盟、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积极支持中国的扶贫工作,先后在我国实施了一大批扶贫项目,成果十分显著。例如,世界银行自1995年以来先后在我国实施了西南地区、秦巴山区、西北三省地区、英国政府赠款软化世行贷款扶贫等四期扶贫项目,贷款总额约7亿美元,涉及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等西部8个省约8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此次加拿大国际发展署与我司合作开展的扶贫项目,虽然资金规模不大,但效果很好,这也是国际合作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上述合作项目为中国的扶贫开发作出了突出贡献,对此,我们深表感谢。

同时,我国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支持其他国家开展的减贫行动。在11月初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主席庄严宣布了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从投资援助、优惠贷款、免除债务、开放市场、人才培训等多个方面支持非洲国家加快发展。*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全球扶贫大会上,总理庄严宣布:在*年对非洲开发银行的“非洲开发基金”捐款5000万美元的基础上,再为亚洲开发银行的“亚洲发展基金”捐款3000万美元,并另外捐款*万美元在亚洲开发银行设立“中国扶贫和区域合作特别基金”,用于亚太地区的扶贫和区域合作。今后,中国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逐步增加对贫困国家的发展援助,并将继续在南北对话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为世界缓解和消除贫困事业做出贡献。

三、我委承担的主要扶贫工作

按照国务院规定,我委承担的扶贫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制定国家扶贫的目标、方针和政策;二是研究提出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建议,编制并组织实施老少边穷地区开发计划;三是编制国家以工代赈计划,指导并检查监督以工代赈工作;四是提出重大扶贫项目的审核意见;五是参与扶贫领域的国际合作。

近年来,围绕国务院赋予我委的扶贫职责,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参与研究制定扶贫方针政策。与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等中央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扶贫形势、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建议供中央政府决策参考。近几年,我们积极参与了制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年)》、确定国家扶贫重点县、管好用好中央扶贫资金等工作。

(二)开展调查研究。为打好工作基础、拓展工作思路,围绕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等热点问题,多次深入全国贫困地区调研,并组织专家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了基层的实际情况,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参与研究制定扶贫政策提供了依据。

此次我们与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加拿大西部经济多元化办公室合作开展的“中国扶贫重点区域划分及发展思路研究”,也是我委扶贫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积极开展扶贫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为做好“*”期间的扶贫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我们正在研究制定《“*”以工代赈建设规划》和《“*”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完成规划制定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专项规划,有重点、有计划地实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四)管好用好专项扶贫资金。按照国务院职责分工,我委负责管理以工代赈资金和易地扶贫搬迁试点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每年40多亿元,主要用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基本农田、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乡村公路、小流域治理等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易地扶贫搬迁试点资金每年10多亿元,帮助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需要搬迁的贫困群众改善住房、道路、水利设施、学校、卫生院等必要的生产生活设施。需要说明的是,搬迁工程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实施的。为管好用好两项资金,我们分别制定了《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关于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

上述两项资金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此次考察,加方各位代表在陕西省、贵州省都能看到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方面的建设项目。

(五)参与国际扶贫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开展利用世行贷款、日本协力基金等外资扶贫项目。我们主要负责项目建议书批复等审批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的扶贫会议和论坛。通过参与国际扶贫交流与合作,既能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好的扶贫经验,又能宣传我国的扶贫工作和经验。

此次我们合作开展的中加政府合作项目,也达到了这一效果。按照去年8月双方商定的合作计划,今年3月和6月,我司先后组织了两个考察团,分别侧重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考察了加拿大政府扶持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多元化的经验和做法,共有我委和14个省份的29位同志参加了考察。在加拿大西部经济多元化办公室的精心安排下,考察团的成员了解了加拿大公共政策的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政府部门间的合作机制,以及对中小企业、土著居民、妇女的扶持情况,收获颇丰,印象深刻。这将对完善我们的扶贫机制,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我相信,此次阿德斯女士一行通过对陕西省、贵州省考察,也将对中国的扶贫留下深刻印象。

双减政策方面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渔船管理;档案管理;渔船检验

近年来,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渔业经济也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政府一直致力于海洋渔业资源的养护工作,随着渔船种类不断更新,国家推行各类政策措施,对渔船的“双控”管理、网具管制、减船转业以及禁渔休渔等,均产生很好的成效,有效地缓解了海洋渔业捕捞压力,国家还将逐步实施捕捞限额管理进行了专门研讨,渔船数量的增减也是国家调控渔业捕捞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建立中国特色的捕捞业制度,使我国捕捞业和渔船管理各个环节基本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与此同时,渔业船舶的管理问题也摆在了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的面前,加强渔船档案管理,可以在坚持“双控”政策的基础上,有效掌控我国的渔船数量以及相关信息,合理控制捕捞强度,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确保我国渔业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渔船档案管理的意义

完善渔船档案管理制度,有利于推进渔船标准化建设,有助于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活动,为推行开展限额捕捞、休渔禁渔制度,推进渔政执法工作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我国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应该对所管辖渔船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推进渔船渔港动态监控,增强渔船安全生产、应急救助能力,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和涉外违法捕鱼事件的发生。为进一步巩固我国渔业市场秩序,合理养护海洋渔业资源,维持海洋渔业生态平衡,优化捕捞作业方式,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海洋渔业资源锐减,捕捞数量逐年下降,国家越加重视对于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的保护,从1995年起,我国全面实施伏季休渔制度,近几年不断改进休渔时间和休渔范围,在广阔范围内对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有着极其深远的积极意义。加强渔船档案管理,确保渔船档案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向渔业主管部门呈交准确可靠的信息材料,对国家压减海洋捕捞渔船,引导渔民减船转产转业,遏制捕捞渔船快速增长,可以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材料,为政府制定渔业发展目标具有巨大的参考作用,还可以提升渔业主管部门的渔业执法力度。

二、渔船档案管理的材料收集归档

渔业船舶档案全面的通过文字记载、图像表格、视频影像等各种形式记录了渔船的建造、检测、转销等过程,是具有历史价值的档案,可以保护渔船拥有者的依法财产不受侵害。渔业船舶档案主要包含:渔船入户申请表、船具控制指标批准文件、船舶拥有者的身份证件、船舶检验证书、违法违纪记录等很多详细的文件材料。各地渔船管理部门方应遵循国家渔业管理部门相关条例,并分析当地实际情况,编制适用的渔业船舶档案材料收集范围,然后进行细致严谨的调查,档案管理部门采集归纳渔船材料整合并集中监管,记录在案。并对每条渔船做到独立建档,每年及时采集更新数据文本,做到对渔船档案的规范管理。渔船年审年检是渔船检验机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渔船开展监管查验,档案管理部门应及时收集渔船检验的相关材料,并结合信息数据库对渔船的违法记录的动态影像资料以及处罚文书收集齐全,保证渔船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改进渔船档案管理的举措

加强对于渔业船舶的档案管理是为了船舶信息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全面提升渔船档案的利用服务效率。为加强渔船档案的管理,提出几条建设性建议。首先就是认真做好渔船档案编制相关的研究工作,在渔船档案管理明细中加入更多数据信息,不仅要包含渔船的数量和型号、功能,并逐一做好编号,提高档案检索的准确性和快捷性。政府以及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大力推进渔船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统一渔船管理数据库,优化完善渔船动态管理系统,推广运用北斗导航、AlS、渔船自动识别系统等先进管理技术,加强渔船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建立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档案管理体系,将渔船登记、换发渔业、捕捞许可证、船舶检验证书、船舶所有权证书以及船籍港、渔业资源费征收、渔船年审、禁渔期捕捞违法记录等资料输入计算机管理系统,由渔船档案管理部门集中规范化管理,并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全方位提高渔船档案的利用效率,并促使我国渔船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信息化轨道。建议实行联网联动机制管理渔船档案。建议国家同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创立一套科学全面的网络管理系统,采取先进的科研技术对渔船进行视频监控,使管理更加直观明了,在网络系统中,将渔船的批准证书,检验许可以及财产证明、违法记录等各项信息详细记录在案。建立由全国联网信息共享数据库管理制度,违法查纠渔船全国联动,建立“三无”渔船清理整治长效机制,全国联动查处“三无”渔船和无照运行的渔船,可以通过联网渔船船籍档案管理部门数据库,了解相关渔船信息,及时查处违法渔船,提高执法效率,并可以大幅减少管理成本,不受地域、空间阻碍,方便监控和信息沟通,使渔船档案的各种信息载体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监管作用。渔业执法部门的办公,应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自动化综合管理,构建一个多方位的网络管理系统,利用高新技术对渔船进行网络监控。当发现渔船造成水域污染等违法事件,可充分利用渔船档案资料进行排查检验,对违规渔船依法处理。在休渔期内,可以利用渔船档案资料对区域内渔船停港情况进行分析筛选,从海域陆地对渔船进行管控,可以大大提高渔政执法人员的工作效率。得益于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计算机逐渐成为档案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几乎可以取代传统的手写操作。因此在如今的渔船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部门向渔户提供的已经不是以往的纸质材料,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电子档案。如今渔船档案管理工作是将大量的档案信息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转化为电子格式,然后通过网络途径向外界传递档案信息,将渔船档案转化为有着充分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在渔船档案管理部门内部,也应深化改革,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开展培训加强教育,使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足以胜任数字化信息档案的管理。因此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渔业船舶的信息采集、数据记录以及调控监管,实现对档案信息数字化、电子化的控制与管理,可以及时高效地进行信息收集、全面确保信息安全、精准快速地传递信息、最大限度提升信息的利用效率。使渔船档案的管理呈现出及时性、准确性、广泛性和安全性。对渔业船舶进行科学、完善的档案管理,运用渔船检验等手段,可以确保渔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利益,有利于渔业市场稳定运行,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合理运用海洋资源,配合我国的伏季休渔政策,可以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保障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硕,王宇,王振洲.渔船身份识别系统在海洋渔船管理中的应用[J].渔业现代化,2014,02(01):63-66.

双减政策方面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信贷;赤道原则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3-0073-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3.18

在低碳经济得到全球关注的大背景下,绿色金融也被提上了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议程。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等联合《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要求从信贷方面对节能减排不力的企业进行调控。2007年11月,中国银监会颁布《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以指导开展绿色信贷,这标志着中国绿色金融政策的启动。

国际上“赤道原则”对绿色金融的界定很广泛,除了环境保护,还涵盖社会风险问题,如职工的权益保护、征地拆迁涉及的社会问题以及社区保护、文化古迹保护等。而绿色金融在我国银行业中起步较晚,目前尚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界定和具体实施方案。从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实施绿色金融的具体途径来看,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一是绿色运营。办公建筑及内部装修采用节能材料,安装节能、节水设施;提倡网络化、电子化交易渠道,推广无纸化办公,降低金融服务中的碳排放。二是绿色信贷。建立严格的授信审批制度,以具体指标加强对授信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优先支持十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信贷项目。三是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开发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包括传统碳金融业务及碳金融衍生品业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金融的概况

目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14家主要商业银行①的201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各银行均在环境责任部分对绿色金融的实施状况作了详细说明。从报告来看,国内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实践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倡导绿色运营和环保公益活动

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将绿色运营作为实施绿色金融的起步,提倡日常办公中节能降耗,加强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为代表的电子化交易渠道体系建设,以降低金融服务中的碳排放。商业银行对绿色办公提出了相应考核指标并量化管理,如人均耗电量、耗水量、耗气量、公务车耗油量等,建设银行还列出了视频会议召开的数量。另外,各银行也积极参加植树、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

(二)建设绿色信贷制度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已初步建立“绿色信贷”机制,制定了实施细则,实行环保标示分类,把企业环保信息的审核作为信贷营销调查、审批中的重要流程,实行一票否决制[2]。例如,交通银行针对31个具体行业制定了分行业的绿色信贷管理和操作要求。工商银行也建立了绿色信贷分类,将全部公司类贷款都按照“绿色”程度分为四级十二类,即根据贷款投向企业或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其面临的环境风险大小,分别规定了相应的贷款原则与管理要求。适逢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期,各银行也都积极响应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导向,纷纷提出加快信贷结构优化调整,优先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信贷项目。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在2008年金融服务方案的基础上,整合近年来对外合作和自主创新的成果,于2010年推出《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2.0版》,包括五大绿色信贷板块和十大特色产品,形成了全方位服务方案与特色产品并行的双纬度金融服务。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9月,四大国有银行向绿色产业投放的信贷余额已至少达到10970亿元。截至2011年8月,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250亿元,较年初增长逾15%。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北京银行目前绿色信贷余额也已经超过100亿元。

(三)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除了对节能减排项目的倾斜,也有银行积极研发新型绿色金融产品。如招商银行推出了绿色设备买方信贷、绿色融资租赁、排污权抵押贷款、节能收益抵押贷款、法国开发署(AFD)绿色转贷款、清洁发展机制(CDM)融资综合解决方案等六项新产品,初步构建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另外,兴业银行作为我国第一家“赤道银行”,其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更加系统化,已经形成节能减排融资服务与排放权金融服务两大产品系列。目前,兴业银行所有分支机构均已开办绿色金融业务,项目遍及各主要经济区域,涉及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污水处理和水域治理、碳减排、二氧化硫减排、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六大领域,涵盖了“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二、国外银行的绿色金融业务

国际一流的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始终积极倡导或遵守赤道原则、联合国环境署的金融倡议、碳排放披露计划等相关规定,并结合自身经营特色,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创新绿色金融实施方案。除了像国内银行一样积极实践绿色运营、参与公益活动之外,国外银行在绿色金融业务中最鲜明的特点即是善于开发多种多样的金融服务。

(一)传统绿色信贷产品

1.项目融资。即与国内银行开展的绿色信贷项目类似,对节能减排项目给予优惠政策,如爱尔兰银行的“转废为能”项目,以长达25年的贷款支持那些愿意和当地政府签订废物处理协议,并承诺处理协议范围外的废物的客户。

2.个人绿色消费信贷。巴克莱银行推出的呼吸信用卡将税后利润的50%以及消费金额的0.5%用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美国鼓励持卡个人将消费的积分奖励捐赠给投资温室气体减排的环保组织,或使用积分购买环保商品。在汽车信贷方面,美国银行对于那些投资节油技术的货车公司,通过快速的审批流程提供无抵押兼优惠贷款,以帮助它们购买节油率达15%的Smart Way升级套装。澳大利亚互助金融机构MECU的GoGreen汽车贷款,是第一个要求贷款者种树以吸收私家车尾气排放的贷款,此项贷款产品的推出使该机构的车贷增长了45%。

3.购房按揭项目。花旗集团针对中低收入阶层顾客推出结构化节能抵押产品,将省电等节能指标纳入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评分体系[3]。美国银行对购买符合国家“能源之星”标准住宅的个人提供房屋按揭优惠利率或减免1000美元的利息。

4.商业建筑贷款。美国新资源银行向绿色信贷项目中的商业或多用居住单元项目提供0.125%的折扣优惠。富国银行为通过绿色建筑(LEED)认证的节能商业建筑提供第一抵押贷款和再融资,避免了开发商为绿色商业建筑支付初始保险费。

(二)支持减排项目公司的上市融资

这类金融服务主要是对节能减排项目为主业的公司提供上市融资的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支持。2006年,花旗集团为全球第二大风电能企业――葡萄牙能源公司收购美国地平线风能公司提供金融咨询服务,还为巴西生物柴油公司上市进行承销。2007年,美国银行为开发潮汐能源技术的大洋电力科技公司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以支持其上市,并提高自身碳信用交易能力,帮助客户通过现有市场机制和新兴市场机制增强获取碳排放的能力。

(三)参与全球碳金融市场,推出相关衍生产品

2007年,美国银行宣布正式成为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的会员,还与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和欧洲气候交易所的控股股东气候交易公司(CLE)成立了一家合资机构,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JP摩根于2007年推出了“JP摩根环境指数――碳β”基金,巴克莱推出全球碳指数基金,这是第一个跟踪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系统中碳信用交易情况的基金。汇丰推出汇丰环球气候变化基准指数基金,同时推出四项可供投资的环球气候变化指数组成一套指数系列。瑞士联合银行推出了包括首个依托美国15个城市天气期货合约的全球变暖指数(UBS―WGI)在内的不同气候产品,令受天气变化不确定性影响的投资者可对冲风险并使其投资组合多元化。

三、比较分析

(一)国内外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程度不同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60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赤道原则,其项目评审严格遵守赤道原则,并通过碳交易等金融产品的创新服务,将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创新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形成完善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而我国仅有兴业银行一家赤道银行,其他银行对赤道原则还停留在自愿性阶段。同时,国内的碳金融市场建设尚不健全,导致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不能有效转移化解风险,加大了银行的管理成本,也无法为银行的业务创新提供有力的动力和支持。

(二)国内外银行绿色信贷产品不同

国外银行的绿色信贷产品范围相当广泛,从个人消费信贷到商业建筑、大型项目,几乎普通信贷能涉及到的领域绿色信贷都有涉足,而且还积极研发相关衍生金融产品,这些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尚无法企及的,同时金融服务的种类也受到国内金融业分业监管体制的限制。除了兴业银行发行国内首张低碳信用卡,国内银行普遍将注意力集中到绿色产业项目上,虽然覆盖范围较广,但过于固定化和模式化,缺少对个人消费领域的深入挖掘,缺乏亲民性、宣传教育性和可持续推广性。

(三)国内外银行实施绿色金融的法律环境不同

国外银行除了赤道原则的约束,本国也都有比较健全的环境保护计划和完善的绿色金融制度,还建立了合理的内部环境保护机构。国内银行业内部尚无具体的绿色金融指导目录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银行难以把握具体的授信政策和实施细则,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尽量采用环境保护原则,如制订绿色信贷政策提供制度保障,限制或者拒绝对“两高一剩”行业的贷款等措施。自愿性的特点给绿色金融的具体执行带来了很多漏洞。同时,环保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不完善,阻碍了企业相关环保记录的传导和共享,导致激励和约束机制缺乏[4]。

四、结论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还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建议从基础法规建设入手,为商业银行创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建立可操作的绿色信贷实施指南,规范碳交易市场,加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也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创新产品与服务,从而真正践行低碳理念,实现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实施。

参考文献:

[1]谭太平.国内外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的比较研究[J].生态经济,2010(6).

[2]李瑞红.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绿色信贷”政策的成效、难点及建议[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9(12).

双减政策方面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如何创新保障房建设项目管理模式

设定一些资格预审条件,对拟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建设单位进行分类,信誉好的可以效仿深圳万科建设的双限价大总包保障房建设模式;一般的可以延用目前的委建制;较差的一类,推不掉的建设单位只能安排做项目管理。这样指挥部能居中优势资源强化监管。有条件的保障房公司自己可以做一块,成本控制方面更好进行比较。除个别资金实力雄厚央企可以考虑BT外,其他情况下不建议选用该模式,该模式易导致拆分转包项目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造成很大隐患。

2 如何加强对保障房项目成本的控制

目前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应该比较到位了。后续将是如何深化各阶段的针对性问题及如何加强指挥部和质量安全监督组的联动问题。指挥部工作建议突出重点,重点强化工期和成本控制。质量、安全方面充分配合质监、安监工作。

目前在建项目的成本控制建议强化两点:一是比、二是罚。每月建议发简报,有专题的对材料采购价格进行比对、对签证变更抽查情况发通报点问题,警示各代建单位;对发现虚假或高估冒算行为的执行监管办法进行严格处罚。在现有模式下很难有效调动建设单位控制成本积极性,但采取上述措施,至少能制约建设单位刻意增加建设成本以实现更多利润的行为。

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目前保障房跟踪审计单位工作监督有余而服务不足。建议通过与审计局协调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过程工作要给指挥部留痕迹,使之不作为指挥部办理签证手续的流程直接责任环节,但要成为一个佐证环节,对其也要提出一定的签证否决和核减比率。这样使跟踪审计融入指挥部目标,避免事后拆台。公司成本合约部门每月要单独和跟踪审计单位集中开例会,统一思想。

3 如何进一步加强保障房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优化现有制度、标准。进一步对既有的建设标准结合对已竣工项目的经验得失进行总结、完善,使后续工程建设路径更加优化,标准更加恰如其分、成本控制更趋于合理。改变后续监理招投标模式:监理单位招标建议还是还原建设单位招标模式,可以参照施工单位招标的做法设立总监库,强化对总监的要求以实现监理项目部整体素质的提高。

3.1 质量监督

3.1.1 稳定人员。目前质监组每组工作基本是老带新模式,工作基本稳定、熟练。今后的工作,进一步保证人员稳定而不被大量调整是首要。随着保障房安装工作量的增加,可考虑独立出一个安装监督组。

3.1.2 增强、规范各小组间交叉巡查工作:通过增强巡查工作实现各组质监工作查漏补缺作用,均衡各组间的监督工作深度和重点。交叉以主要分部验收监督工作为主,日常巡查为辅。同时统一否决验收的相关尺度,避免不同组之间相互拆台影响现场工作推进和质监组行风问题。

3.1.3 进一步深化现有监督模式改革:有针对性组织集中交底培训、观摩等活动,重视效果。对目前实施的监督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原材料现场随机封样监督抽检工作。强化样板监督和问题的处理。丰富对较差工程、单位的监督手段。实现同类问题一次、二次出现责令整改——同类问题第三次出现或典型性违规问题与指挥部联动处理——情节严重的作不良行为记录或行政处罚,用这三个层次的监管措施能有效地制约较差的工程或单位。

3.2 质量管理方面。

3.2.1 强化对接、联动:目前现场组和质监组工作有较好的联动,但联动程度还不够。个别质监组与现场工作组联系的还不够。今后要求联动工作不仅要体现在口号上,还要通过制度化真正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规范化运行。现场工作组质量方面监管到什么深度(比如品牌库、材料商委托证明方面现场组就要多查点,相关材料使用、设计标准的统一性就要多查点);质监组日常怎么和现场组沟通、疑难问题处理怎么实现指挥部给质监组加力(比如现场组应确立质量联系人,日常重要事项互通,每两周与质监组定期交流,对什么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报指挥部通报或处罚);怎么利用好现场例会制度发挥好质量点评作用,季度检查评比内容怎么分解部分工作给现场工作组。这些都应以制度化明确出来,真正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激发建设单位主动管理质量安全:要求每个建设单位每月必须组织一次质量安全评比,遇指挥部评比月当月内部评比暂停。该类评比内容指挥部不做过多干涉,只要建设单位对评比结果张榜公示。只要活动运行起来了、排出前后名次了、公示了、奖罚了就会出效果。

3.2.2 安全监督:虽然监督人员少,建议还是要设立片区联系人,工作有个侧重性,特别是在联动方面加强,现场组觉得有疑问的,联系后和安监组合并就能形成两人执法。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感觉常态化管理还不够,建议安监组确立个基本标准采取每周打分制,由现场组每周打分并公示,对于现场报市级文明工地时平均分达不到某个分数的(分数设置不要太高),指挥部首先不同意该项目申报。以此给施工单位施加压力,而不仅仅是应付一个阶段的文明工地检查把现场文明做好。

4 如何区分保障房指挥部与公司、公司与代建单位之间的职责;完善规范保障房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明确工作职责。公司和指挥部通过工作职责的确立,对内、对外都能做到公开、透明以便于内部管理、责任明确;也便于各委建单位对接相关事项。职责制定上一定要实现指挥部和公司的无缝对接、责任分界明确。原则上指挥部对外职能部门协调,对内宏观监管;公司做好具体运营工作及质量、安全、成本、进度监管的具体工作。对于可能出现的指挥部、公司角色兼任人员,通过相关职责的明确也能知道其扮演不同角色的职责和身份转化点。

制定管理性政策和组织检查活动或通报会的,一律以指挥部名义出现;日常事务行文特别是牵涉费用的一律以公司名义出现。日常具体工作原则上就是实施公司监管及协调行为,对于指挥部的文件就是执行和传达。

职责明确后建议对公司方面人员的工作应根据职责进行一定的扩展(每一项职责应对应一定的工作痕迹、业绩要求),公司各部门负责进行一定的检查、考核(建议一季度一次),通过考核细化责任的落实。

建立OA体系,强化工作效率。各单位行文多,公司内日常工作界面交叉难免,建议建立简易OA系统。让领导及工作人员便于查询事务办理流程情况,进入到什么节点。便于各部门和各建设单位明晰文件流转进度,提高工作效率。

5 其他保障房项目建设方面的建议

5.1 适当引进人才。目前工程组人员数量不少,构成比较复杂,但具备片区组长管理水平的复合型人才较缺。建议利用年底房地产市场低迷、房产公司人员流失的有利条件,再至少引进两名具备片区现场负责人管理能力的人才(该类人员至少做过开发企业工程部经理级),以增强现场工作组监管能力,也为后续新的地块开工储备管理人才。同时建议适当引进些素质高的,刚毕业工作时间不长的大学生,这类人待遇要求不会高,可以培养。以目前现场组工作特点,招些这类人,加上跟个好老师,能很快上手,很多现场具体事务也需要这类人。另外,鉴于目前市政监督的力度和频次,建议引进一名市政方面技术人员,强化对市政工程的管理。

对于工程管理也可返聘些住建系统刚退休老职工,成本方面也可借一名审计局刚退休老职工以加强和审计局工作沟通。规划前期都可按以上做法考虑。哪个单位难缠、解决问题效率低,建议就从哪个单位借调或返聘相关人员。这样投入不多,而且反馈效率较高。

5.2 注重培训。公司很多规章制度对外发文只有内部人员充分掌握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外、解释口径和执行力一致,强化监管工作。建议可以利用每周六加班时间,组织相关文件培训。此外各部门应针对部门工作需要,特别是一些涉及保障房新的政策理念、建设管理模式、新型材料、建设技术等组织对口培训。每季度制定学习计划、突出学习建议,公司统一安排相关员工拓展知识面。

5.3 强化廉政教育。保障房建设资金流量大,又是我国目前住房建设的焦点、热点,有必要在党支部成立后加强廉政教育工作,建议效仿机关和事业单位做法签署廉政责任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