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费水平提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农村住户现金收入情况
(一)工资性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工资性收入在一季度人均增长8.2%的基础上继续稳步增长,上半年增速达到16.07%。其中,在本乡地域内劳动收入1640.21元,同比增长30.94%;外出从业收入1454.05元,同比增长15.77%。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得益于我市乡村企业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经济开发区、南海新区两大经济板块的快速膨胀,吸纳了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可离土不离乡就近务工;另一方面,近几年用工价格不断上涨,使得工资性收入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3337.28元,增长45.8%。其中,第一产业现金收入1994.97元,增长42.81%;第二产业现金收入249.61元,增长161.35%;第三产业现金收入1092.71元,增长37.17%。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二季度适逢夏收,农民因为陈粮换新,出售粮食较多;二是二季度牧业特种动物配种完成,出售特种动物毛皮较多,淡水养殖产品适逢出库出售旺季;三是工业服务、批零贸易销售额大幅增加。
(三)财产性收入大幅下降。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7.04元,同比下降84.78%。其中,利息下降86.04%,租金下降90.4%。从调查的情况看,上半年因婚宴及住院支出导致存款支出较多,所得利息下降较大。
(四)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大。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674.24元,同比增长22.77%。其中,城市亲友赠送74.51元,同比下降5.27%;农村亲友赠送85.1元,同比增长118.51%;离退休金、养老金371.99元,同比增长59.88%;领取新型养老保险27.53元,同比增长216.83%。转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因为:一是由于婚宴喜事多,亲友赠送现金转移较多;二是离退休人员增加;三是领取新型养老保险的人数增多。
二、农村住户现金支出运行情况
(一)生产费用支出有所增长。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生产费用支出2301.88元,同比增长6.94%,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49.14元,同比下降65.07%。其中,家庭经营费用支出2252.75元,同比增长11.97%。从分产业看,费用支出主要集中在一产和三产,其中:一产1387.22元,同比增长12.88%;三产830.31元,同比增长6.05%。
(二)生活消费支出增长较快。
____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情况分析表
指 标 数额(元) 增长幅度(%)
生活消费支出总额 3459.97 18.9
1、食品消费支出 960.76 35.33
2、衣着消费支出 254.11 19.69
3、居住消费支出 885.76 -1.96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 198.82 36.62
5、交通和通讯支出 510.24 8.08
6、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 223.55 22.17
7、医疗保健支出 370.93 44.8
8、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55.8 103.35
上半年,生活消费的快速增长,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二季度适逢端午节,节日消费增大;其次,婚嫁、住院等高额费用支出;再次,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改变,不再单纯追求吃饱穿暖的物质生活享受,而是追求更高层面吃好、穿好、娱乐好等精神生活享受。
(三)转移性支出增长较快。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支出766.35元,同比增长57.07%。其中,赠送农村亲友支出151.91元,同比增长85.23%;赠送城市亲友支出155.06元,同比增长537.93%;交纳医疗保险支出61.24元,同比增长205.87%;交纳社会保障基金支出221.4元,同比增长938.89%。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费用支出增长缓慢。上半年虽然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有大幅度增长,但是生产费用支出增长缓慢,二者不同步。据调查得知:当前从事一产的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已趋严重,这一现象折射出一产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的逐渐降低,一产机械操作化水平和机械化使用率也大大减低,导致农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大降低,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的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质高效的绿色环保产品生产理念极不相符。
(二)礼金、医疗支出费用呈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人均婚丧嫁娶支出218.12元,同比增长1.87%,占现金总收入的2.8%;人均医疗保健支出370.93元,同比增长44.8%,占现金总收入的4.7%。两项合计人均589.05元,同比增长25.3%,占现金总收入的7.5%。婚丧嫁娶礼金呈上升趋势。因为婚嫁,父母为了子女往往倾囊而出,甚至负债操办;另外,礼金互送支出额度也从上世纪的几十元钱 发展到现在的四、五百元钱甚至上千、上万,攀比之风日趋严重,支出费用呈快速增长态势。医疗费用支出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部分。虽然国家一直控制药品涨价,但长期吃药及高昂的住院费用使农民难以承受;虽然农民也有医疗保险补贴,但对于大病、重病,个人仍然要承担50%左右的费用,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有的家庭甚至因病致贫。
(三)财产性收入比重偏低。个人或家庭的生存和发展保障主要来源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二是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获得的社会基本保障;三是个人财产投资获得的财产性收入。因此财产性收入也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农村居民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一直很低,仅有的一点只不过是存款利息,或者个别户提供农业机械服务而获得的微薄收入,像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其他股息和红利、出让无形资产净收入等方面则是空白。财产性收入的缺失,是加剧两极分化的重要推手,是农民消费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四、几点建议
(一)强化市场调节功能,开展高素质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发展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农村经济合作社经营模式,扬长避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一方面加快县域三次产业尤其是乡村工商业的快速发展,以市场手段吸纳更多年轻的、知识层次较高的剩余劳动力到农村置业;另一方面搞好农牧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种养水平,为保持全市农牧业生产的长远、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消费水平、经济发展、建议、对策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有国民收入总额及其提高速度,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消费与投资人口总数及其增长速度,价格水平的变动等。
消费水平的高低,直接依存于消费基金的多少,而消费基金又来自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总额大,增长速度快,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就高,收入总额小,增长速度慢,则消费水平就低。
在国民收入为一定的情况下,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积累与消费的比例,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任何社会要扩大再生产,都必须有一定的积累,在积累效果不变或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积累的增长就意味着社会物质技术基础的增强。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就有可靠的物质保证,反过来,消费的增强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积累的增加。目前我国存在积累过度的现象。
造成居民储蓄率上长,甚至实际利率下降也选择储蓄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由于多项改革的推进,人们存款以备将来购买住房、养老、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之用。另一方面,是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拉大,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支出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在当前市场高收入阶层想要的已经有了,边际需求欲望下降,消费结构或支出结构升级。而低收入层受购买力限制,商品购买量增加缓慢。由此导致居民存款源源不断的增加,消费市场需求不旺。
在消费基金确定的情况下,人口的数量与消费水平成反比,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人均消费水平就低,人口数量小,增长速度慢,消费水平就会高,我国人口基数大,且人口增长速度也快,而且每增加一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据粗步估算,每年新增的社会财富,新生产的各种消费品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将为新增加的人口所占有,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居民生存环境所进行的各种努力,如医院病床的增加,普遍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普及,住宅条件的改善,生活用水质量的提高等都将因为人口总数的较快增长而受到影响。因此目前我国的消费水平是不高的。要提高消费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就要控制人口增长,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限制早婚早育,多生多育,以实现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水平的高低与物价水平成比例关系,我国近些年来,居民的货币收入提高了但物价也上涨了,某些物价上涨程度还高于平均工资的提高速度,因而影响了消费水平的提高,有一部分居民的实际消费水而下降了,我国目前物价已由低谷逐渐缓慢的向上攀升,这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已有所回升。
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比较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表现得非常明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发展较快,大部分农村发展比较慢,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城乡之间的消费水平差异比较明显。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一直在农民人均消费水平之上。城市和农村的恩格尔系数都较高,这表明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都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城市居民的MPC相对较平稳,表明城市居民目前在寻找新的消费热点,农村的MPC变化相对较大,表明农村居民目前还处在一个消费热点之中,但消费支出变化不大。
导致农村消费增长率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增长率的原因除了农民的收入水平的限制以外,最主要是农村的消费环境滞后,配套设施不齐全,如有些农村没有通电,或有电的地方供电极不正常而且电费极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购买积极性。其实,农民每消费1000亿元将对农业部门产生427亿元的直接需求,对工业,运输,邮电,商业饮食以及其他服务部门分别产生395亿元,36亿元,85亿元,57亿元的直接需求,综合推算,农民每增加消费1000亿元将对整个国民经济新增2008亿元的消费需求,可见,今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依靠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市场的拉动力。
三、提高我国消费水平的建议及其对策
我国目前存在在消费率过低,储蓄过高的倾向。因此我国今后的消费政策主要是提高居民的消费率,而提高居民消费率的主要措施又是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为此提出以下的建议:
1、积极发展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培育城镇新的消费热点。
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正处于对彩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都有大幅增加的可能,开拓农村的消费市场,要解决好几点金融问题。
⑴把消费信贷引入农村,这是以农民日益增加的储蓄为基础的,由于农村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的消费市场,且农民的消费热点产品货源充足,所以在农村开展消费信贷在一定程度上释放被抑制的消费需求。
⑵建立农业保险机构,以减轻自然灾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我国是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自然灾害一方面使得农民的收入减少另一方面,也使农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的不确定,增加储蓄,因此,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就要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农业保险。
城镇居民面临着消费断层问题,即原有的主要以彩电,冰箱,VCD等家用电器为代表的消费层次已经得到满足,消费已经饱和,处于一种储币待购的状态。因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显得格外重要,对于我国城镇居民而言,住宅消费及住宅装饰业应成为培育重头戏。目前我国城镇居民进入住房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提高阶段。随着福利分房的结束,个人对商品房的消费,已经占到了主要地位,但由于房价过高,无法使百姓安居乐业,也无法使住宅建设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其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银行商品房抵押贷款的规模扩大的商品住房及装饰业必然成为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家庭轿车将成为我国消费领域发展的热点。目前我国汽车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已经出台,长期以来,靠公款买车的局面已经改变,目前,1400万辆汽车保有量中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车为个人所有,虽然目前从消费领域谈轿车进入家庭领域还为时过早,但私人买车那部分先富起来的高收入阶层,如律师,三企白领等购车数量不小,且据调查,我国约有三十万个家庭在近两年内有购车意向。约三百万个家庭将购车列入了自己的消费计划,所以家庭轿车必然成为我国将来的消费热点。
教育消费将成为消费热点,教育消费包括居民子女教育支出以及为提高自身业务竞争能力的培训支出,它属于服务性消费,知识经济时代,人人都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很多人还要不断变换工作岗位,这就产生了再学习的强大需求。教育成为一种产业就要满足群众对非全日制教育的种种需求,目前成人高考热已标志着教育消费已成为一个消费热点。
2、发展消费信贷。发展消费信贷是促进内需扩大的必然选择。发展消费信贷,可以联通生产与消费,疏导巨额储蓄适当向消费领域分流,解决现实购买力与消费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发展消费信贷首先要转变消费观念,由过去的“积蓄-消费-积蓄”的单一的消费方式转化为“贷款-消费-积蓄还债”的新型消费方式。提倡适度的超前消费。其次是政府努力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降低消费信贷成本拓宽个人消费信贷能力,针对不同的消费信贷品种上和贷款对象,在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向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第三是建立担保机制和个人资信调查机构,为低收入居民提供解决担保问题。第四是积极发展信用卡业务。如加强透支功能等。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住房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四大方面。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这实际上是又一次消费品按劳再分配有益于保障退休人员有基本的消费金。医疗保险制度则可以为广大职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住房保险制度中,住房公积金的建立,增加了工资中的住宅消费基金,也增大了住宅消费的能力,对保证住房投资和住宅消费达到较高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方面,它对于保障下岗职工的最低生活消费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消费经济学原理》尹世杰、蔡德容经济科学出版社
[2]《居民消费统计学》易丹辉中国人大出版社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医学院、牡丹江大学、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七个牡丹江高校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2)研究方法。一是专家咨询法,二是问卷调查法。本研究此次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978份,回收率98.9%,有效问卷1946份,有效率97.3%。并用数据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通过数据统计表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统计。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牡丹江市大学生月收入调查分析。大学生的收入主要包括家庭供给、奖学金和自己在校期间勤工俭学所得费用。牡丹江市大学生月收入情况分布为:有35.25%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收入在300~400元左右,有24.40%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收入在400~500元左右,15.98%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收入在500元以上,有12.43%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收入在200~300元左右,另有9.66%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收入在100~200元左右。牡丹江市大学生月收入按收入水平频率统计得出结果为417.8元。第二,牡丹江市大学生月总消费调查分析。牡丹江市大学生总体的消费是比较理智的。调查结果显示:牡丹江市大学生月消费情况分布为:有25.7%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消费在300元左右,有27.3%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消费在400元左右,有16.8%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消费在500元左右,另有12.8%,10.2%,7.2%的大学生认为其月消费分别为500元以上,200元左右,200元以下。通过统计频数计算得出牡丹江市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大约为374.7元。第三,牡丹江市大学生体育消费金额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有25.73%的人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这其中还包括未曾进行过体育消费的人群。通过统计计算得出牡丹江市大学生年平均体育消费金额约为168.4元左右。通过与被调查对象年消费的对比来看,体育消费约占被调查对象年消费的3.73%。首先,牡丹江市人民的整体经济收入水平不高,这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另外,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增加量低于收入水平的增加量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9.39%,保持原有体育消费水平不变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6.49%。说明牡丹江大学生体育消费有可能滞后发展。第四,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调查分析。男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多集中在100~150和150~200这两个区间,而女生则多集中在50~100元区间,在消费水平在250元以上的区间男女生差别明显,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第五,对大学生不同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本文对不同体育消费水平的大学生分为三个群体,即年体育消费在0~100元水平群体,100~200元水平群体和200元以上群体。分析结果显示,个人可支配收入状况也即家庭收入和体育消费品价格是决定0~100元体育消费水平群体消费的主要因素,所以这部分群体增加体育消费的途径应是增加其家庭收入水平。对100~200元体育消费水平群体的影响主要是体育消费品的价格和所处群体影响,因此针对这一部分群体应注意体育消费品的价格定位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体育文化建设。对200元以上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影响较大的是个人体育兴趣爱好和所处群体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1)牡丹江市大学生整体体育消费水平不高,并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牡丹江大学生用于体育消费的比例保持不变或低于收入水平增加的人数占总被调查人数的45%。因此,牡丹江市大学生体育消费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其主要原因应是家庭收入和体育消费意识的问题。因此应对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进行积极引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消费。(2)影响牡丹江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性别差异较大,男性体育消费高于女生。可通过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使大学生特别是女性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为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打下基础,使其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并为体育消费提供可能。
参 考 文 献
[1]何学敏,都晓娟.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4(5)
关键词:物价变动;居民消费水平;城乡居民;影响;措施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全面的发展时期,现代化建设、城市化建设带动着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使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国民经济的增长无疑会对人们的生活状况带来极大的改善,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以及消费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从而拉动经济的不断快速增长。经济增长带动着物价水平的稳步提升,从而也推动着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演变,物价的变动对居民的消费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然而物价变动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以及不同层次收入的消费群体所造成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具体情况入手对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行仔细的分析,准确把握物价变动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
一、物价变动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
CPI是一项能够对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和价格变动对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产生的影响进行具体反应的价格系数。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对物价进行分析时都是采用的以对CPI的分析作为依据的。自进入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国民经济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物价水平一直都处在稳定的增长中。除零九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滑之外,我国的经济建设以及物价的涨幅都一直处在一个安全稳定的上升空间中。
物价水平和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物价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也是推动经济持续向前发展的强大力量。物价的增长,能够促进人们收入的增加,从而促进消费水平的提升,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而对于金融危机所导致的通货膨胀也会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物价水平的上升会使消费者丧失一定程度的购买力,在人们对产品的消费需求减少时就会需求新的替代产品。而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其对物价水平涨幅的反应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二、物价变动对城乡消费水平影响的显著差异
物价水平的高低会对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其造成影响的具体情况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特性,需要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处理。所以,下面我们就从物价水平变动对城乡不同经济结构所造成的差异影响以及对不同层次收入群体所造成的差异影响两个方面,来对我国物价变动对居民的消费水平所产生的具体影响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城乡的发展状况一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的经济建设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经济水平也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但是就当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我国的城乡发展水平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且由于政策导向以及国家发展制度的不断变化这种差距还在逐步加大。
受到我国二元结构的影响,在经济建设中必须要对农村和城镇的经济单独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更加全面、充分的了解物价水平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深入的理解居民消费需求。在通常情况下,城镇居民与乡村居民之间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用恩格尔系数表示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分析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在消费水准上,无论是食品还是家用消费商,城镇居民都远远农村居民,而且胡敏越是富裕,其中恩格尔系数就越小。根据世界管理分析,全世界大约有六成以上的人口都是贫困人口,四成左右为小康居民,而富裕居民只有不到三成。
三、物价变动对不同收入人群的影响
在分析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时,需要区分不同收入人群对物价变动的敏感程度。对物价敏感程度越高,则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就越大,反之亦然。经济学认为可以用边际效用来表示对某一变量的敏感程度,这里选用物价变动(CPI变动)情况、消费支出情况、收入预期为变量,对消费与物价的边际效用进行分析,构建出以下敏感度指标。在目前的工作中,针对不同标准和收入的消费分析中村早这很大的差异。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假定物价变化为不变量,收入预期高,即τ增大,同时消费支出情况的变量增大,即也增加,于是敏感度就指标就相应变小,因此收入越高,对物价变动的敏感程度就越小。
四、拉动居民消费的建议对策
1.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引导作用。根据多年工作实践总结得出,物价水平的变化与经济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物价波动与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也紧密相关。在物价波动上,如果和居民消费成正比,那么说明物价比较温和,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通货膨胀能有效增加居民收入,而居民收入又是衡量社会经济稳定性、发展作用的基础。因此,这种现状的存在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有助于提高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主导地位,而且在财政利用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稳定物价、维持经济状态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2.低收入群体保障。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低收入群体的经济保障工作。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家对中低收入居民消费情况十分关注,这些居民的消费情况直接关联到物价,而且同快速增长的物价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中低消费群体的消费被遏制,那么整个经济发展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制约,也会给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政府在工作中应当尽可能的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以保障居民收入作为主要工作重点,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富裕的发展目的。可以继续推行和完善农副产品最低收购价与物价联动机制,保证农村居民报酬处于合理水平,进而保障其消费水平维持稳定。
五、结束语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物价水平的变动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演变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这篇文章通过对物价水平变动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的具体分析,指出了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拉动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贾颖.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分析及宏观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关键词:养老保险;城镇家庭;消费水平和结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实现了令人惊叹的飞跃增长,由过去的传统农业国家跳跃式的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毋庸置疑的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这一过程中,消费始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从国内的相关调研数据能够看出,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从整体上展现出一个倒U型的线性分布态势,从2005年开始下降,2010年为一个转折点,之后开始缓慢回升。消费率发生该种形态走向的原因在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这一重大经济政策调整,引入了众多外资而释放了消费需求,故而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之后由于需求释放到一定的程度发生了内需不足的状况。公共财政支出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社会保障支出行为会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与结构产生影响,因此,探究养老保险对推进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深远意义和现实价值,特别是伴随着养老金覆盖面的扩大,其对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影响也变得更加重要了。
一、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效应
1收入效应
养老保险能够从居民的长期持久性收入与绝对性收入这两个方面来影响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结构。首先,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可以增加城镇居民的绝对性收入。尤其对退休人士而言,养老金是其重要的可支配的收入组成。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说,消费方向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例如,退休人士在边际消费方面的指出相比中年人较高,因而退休人士在领到养老金后产生的消费活动具有一定的提高效应。其次,养老保险政策还会对城镇居民的长期持久性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具体而言就是我国城镇居民领取的是确定金额的养老金,这是居民长期持久性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弗里德曼的长期持久性收入猜想,养老保险制度的创建可以增加城镇居民的长期持久性收入,从而促进其消费。
2收入再分配
养老保险政策的相关规定可以有效利用收入再分配的模式影响城镇居民的消费活动。养老保险实质上是一种转移财富的机制,即将养老保险账户中属于本人的那部分资金经由个人账户从青年时转移至老年时;将同时代人群中收入较高者的财富向收入较低者转移,换言之就是代内转移;将正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在职人群的财富向退休人士转移,也称作代际转移。尤其是后两种财富转移模式可以显著提升社会的消费能力。
3风险规避
根据预防性消费理论的观点可知,通常城镇居民会针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进行一定比例的储蓄,而国家的养老保险机制实质上就是给予居民一种科学合理的风险规避方式。对于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机制而言,居民眼中的养老金发放属于一种规范的政府行为,因而绝大多数居民都认同养老金支付是不存在什么风险的,因而将养老保险视作一种有行之有效的风险规避办法,而养老金的支付可以为自己的退休生活提供非常重要的物质保障,同时对未来的突发性事件提供一定的保证。为此,城镇居民才会缩减其他额外的预防性储蓄,从而增加消费行为。
二、养老保险在消费水平和结构上的影响
从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作用效应可以看出,养老保险通过影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间接影响其消费行为,通过《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养老保险的间接影响因素提升1%,则居民消费水平会相应提升3‰。其中应引起重视的是:养老保险间接影响因素的变量在实际论证分析过程中的作用虽较为显著,但由于系数较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增加养老保险的支出,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这一间接方式,对提升居民当时消费水平的作用并不明显。也就是说其实居民消费往往还是会受到养老保险支出的影响,体现为养老保险会对消费行为产生一定的抑制影响。该结论看上去和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作用效应有些自相矛盾,其实并不然,原因在于单独探究二者之间的相关影响作用,未考虑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但结果呈现出的养老保险支出越高反而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抑制影响,是由于我国实施的是养老双轨机制的结果。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下述两方面:一方面,该机制作用下大多数参保企业的职工养老金缴纳较少,这使得居民必须通过增加储蓄的方式,提前积累维持退休后消费水平的财富;另一方面,增加养老保险的支出会增加间接影响因素,然而由于养老金待遇较低的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导致提升消费水平的目标也无法实现。为此,此时增加养老保险支出会起到促使居民增加储蓄并减少当期消费的作用。笔者通过整合提炼相关研究报告得出下述结论:1.养老保险的人均支出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同时养老保险人均支出每提升1%,人均居民消费反而会下降3‰,即养老保险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居民消费抑制影响。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人均居民消费水平则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提升1%,人均居民消费会增长6‰,这反映出居民可支配收入才是直接与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发生紧密关系,并提升居民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3.通过稳健性的检验和复核之后,养老保险人均支出同人均居民消费水平之间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且联系紧密、影响显著。增加养老保险的间接因素这一变量后,养老保险人均支出的增加反而会带来人均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进一步展现出养老保险会对居民消费产生一定的抑制影响。
三、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为了提升城镇居民的养老金保障水平,切实可行地增进居民的消费行为,从而为经济的稳健增长提供重要的保障,笔者提出下列建议:
1扩大养老金的覆盖面
由于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政策的覆盖区域还较窄,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外资企业、中大型民营企业的正式员工,而对一些微小型民营企业、个体经营者,以及自由职业者等的覆盖不足。与此同时,我国当前仍然拥有众多的农业人口,他们对养老保险的认识不足,因而这部分人中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很少。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养老保险的覆盖和普及,提升这部分人对日后的不确定性风险的承受能力,提升他们的预期性收入,如此才能有效减少预防性储蓄,恢复其消费信心。
2加大对养老保险的投入
我国也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在人口总数中的占比逐渐递增,尤其是在2050年之后,届时老年人口数量将会突破四亿。而相较于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快步到来,社会养老保险机制还需不断优化和完善,就当前情况来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养老基金的缺口较大,再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压力不断加大,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养老政策的优化和完善和,减少居民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焦虑情绪,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和补贴,确保养老金可以足额、及时发放到居民手中,增加城镇居民对退休生活的信心。
3强化养老基金管理
国家应该在强化养老基金管理的基础上,优化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并加强监督,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保障养老保险资金的健康良性运行,确保养老基金的安全。同时,政府还应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养老基金的管理质量和效率,且在这一过程中重视培养并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创建相应的养老金运作机构,通过科学的计算和评估实现养老资金经济收益的稳步提升,在保障养老基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保值和增值。
4推进企业年金等其他补充性养老保险
在国家制定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之中,企业年金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补充,属于我国养老保险系统中的又一支柱。国家应该积极鼓励满足相关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并提供相关政策的支持,从而提升企业参保人员的退休待遇,保证其生活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参保人员的消费能力。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社会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压力,从而满足我国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快带来的趋势需求。此外,政府还应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监督和约束其他补充型养老保险产品,确保我国的养老保险机制能够长远健康的运行,并逐步解决养老公平的社会问题,使得城镇居民也可以真正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通过方方面面的创新改革措施,切实提升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继续稳健增长。
5提升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级
通过笔者对社会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影响分析能够看出,尽管养老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居民的消费水平,然而其影响范围和程度的局限性较大。因此,政府应做好养老保险机制的完善工作,提升养老保险的统筹层级。在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机制中,统筹模式可以说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养老保险中的统筹层级越高,那么资金则会愈加充足,面对风险时的抵御能力自然也更强。由此可见,有效提升统筹层级,能够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为养老保险基金和社会民生创造更加强而有力的资金支持,进而减少城镇居民对预防性储蓄的投入比例,拉动居民消费。对我国广大的城镇居民而言,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加,尤其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会对居民的人均消费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刺激作用。因此,国家社会保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及其积极影响的宣传工作,深化广大城镇居民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和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和理解,消除其后顾之忧,继而从根本上转变其消费意识和行为。
参考资料:
[1]刘云鹰.基本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的消费影响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