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多样性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吃住行等物质条件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升,尤其是近年来城市中雾霾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更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园林绿化已成为城市的发展战略。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涉及到植物多样性,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必须得到重视。
一、城市园林绿化概述
城市绿化是在改进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天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安稳的绿洲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能,学习地带性植物群落的品种构成、构造特点和演替规则,以植物群落为绿化根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洲。从城市绿底系统视点思考,绿地的规划、布局应重视城市景象构造软弱和薄弱环节的补偿,思考功用区、人口密度、绿地服务半径、生态环境情况和防灾等需要进行规划,按需求建绿和扩绿,并从市民生存空间和天然进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重视绿地的镶嵌性和廊道的贯通性,将人工要素和天然要素整合成绿色生态网络;从绿地群落视点思考,应适应天然规则,使用生物修正技能,构建层次多、构造复杂和功用多样的植物群落,。
二、城市植物多样性与园林绿化的关系
1、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园林的重要指标
由于当今世界上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园林绿化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其主要的发展趋势是生态园林。虽然,生态园林是人工生态系统,但其主体仍然是自然界中的生物群落或模拟的自然生物群落。依据种类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的生态学原理,生物多样性是有助于城市生态园林的稳定、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城市园林绿化自然化的基础,是提高园林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应充实园林的生物多样性。由上述可以看出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园林的重要指标。
2、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和保障
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基因、物种、生态系统3个层次的研究,其中有关物种的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城市园林中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内容是植物植物多样性,即增加植物种类和数量。作为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植物是生命之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水土,促进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植物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的基础,因此,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和保障,植物种类和数量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标。
3、植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的基础
城市的建设,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并且,城市环境的异质性,时空上条件的多变性,导致不同地段光照、湿度、土壤等生态条件的很大差异,仅用少量的植物难以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较少的植物难以维持生态环境的稳定,并且,景观多样性、绿化面积的增加需要多种植物。因此,植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的基础,有助于适应城市园林绿地条件的复杂性。
三、基于植物多样性的城市园林绿化的具体措施
1、城市斑块中的植物多样性
在城市中,斑块对植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包括城市公园、花园、广场等空间。首先,增加城市园林斑块的植物多样性。在选择植物种类时,优先选择本地的植物种类,再根据不同斑块的生态条件不同,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并充分考虑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抗逆性强的绿色植物,注重景观的观赏性。其次,建设多样化的城市园林斑块类型。斑块类型多样性是景观多样性的1个方面,斑块类型的增加带来植物多样性的增加。园林根据主体和基础不同可分为生产型、观赏型、抗逆型、保健型、知识型和文化环境性6大植物群落,不断增加斑块类型,随之增加群落数量,提高植物多样性。最后,建设城郊大型森林斑块和环城绿化带。斑块面积不仅影响植物分布,还会影响能量和养分的分布,面积越大,植物多样性越高。
2、城市廊道中的植物多样性
廊道影响斑块之间的连通性,分为绿道、蓝道、灰道。绿道主要以绿色植物为主,植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以地带性植物类型为设计依据,合理配置乔、灌和草本植物,立体设计,上、中、下3层植物分布。蓝道以河流、水渠为主,在增加植物多样性时,要注重保护河流的生态功能,营造有利于湿生植物的繁衍环境。
3、对退化生境的恢复重建
对退化生境的恢复重建,主要是针对城市中的山地、丘陵地区。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一些山地、丘陵的原生生态系统得到破坏,因此,应当进行生态恢复重建。应当选择有恢复可能的次生生境,通过封山育林恢复植物群落结构。另外,还有工业废弃地的恢复难度较大,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业区的潜能,建设新的工业区,或进行植物种植,尽可能地降低工业区带来的不利影响。
4、建立健全有关法律保护植物多样性
法律是社会公众普遍认可并遵守的行为规范,并体现了有关部门对该类事件的重视,因此,应建立健全有关法律保护植物多样性,防范破坏。一方面,公民可根据法律进行保护植物的相关行为,自身不破坏植物,并监督他人的行为,共同保护植物多样性,严惩破坏植物多样性的行为。另一方面,城市建设人员可有法可依,严格控制用地,科学规划,保护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植物多样性。
四、城市园林绿化之中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方案分析
针对城市园林绿化之中的生物多样性工作进行加强,需要从多个环节来同步的进行。首先需要建立起承载城市生物多样性发展的一个绿地结构,其次,还需要合理的、科学化的、有效的引入自然群落的基本结构,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群落功能。
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发以及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是不断的完善自然环境功能的基础环节。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当中,一个最基本的内容就是重新修建并且逐渐的恢复城市物种和生物形态的多样性,促进城市美观和景观的发展,并且在空间范围之内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协调,使得城市的绿化建设可以显示出地方的特征。另外还需要全面的满足城市外部形象建设的要求,体现出自然性的美观,这一点是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项目。城市绿化应贯彻生态优先准则,同步参与城建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而不是工程建设的最后补漏和修饰。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完善城市绿地规划布局。建立城市居民与环境协调有序的结构。
另外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可以为城市之内的诸多野生动物提供大量的栖息地点,这一点对于有效的开发和建设起现代化的自然环境保护观念和保护的理念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针对城市的绿化改造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能够仅仅的局限在大型的郊区地点,还需要通过不断的绿化工程,使得城市内部可以适宜野生动物的居住,使得其成为可能,最大程度之上挖掘出城市的原始环境和生态方面的巨大潜力,运用丰富的水土资源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点,最终建设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植物选择和群落构筑上,模拟潜在植被,避免因栽植少量的植物,而破坏野生状态的自然多样性。综合上述的分析,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可以全面的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进步,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良好以及和谐的发展,构建出一个更加健康以及繁荣的自然环境。
结束语
总之,城市植物多样性与园林绿化有重要联系,植物多样性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和保障。植物多样性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对城市居民、城市发展有重大意义。在实际的城市园林绿化中,应遵循植物多样性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郭丽萍.生态园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8,(06).
;评价了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各组分保护的效果;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措施。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
1. 前 言
一般而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为“就地保护”(in situ conservation)和“迁地保护”(ex situ conservation)两种方式,前者是主要措施,后者是补充措施。普遍认为,生境的“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有力和最为高效的保护方法。就地保护不仅保护了所在生境中的物种个体、种群或群落,而且还维持了所在区域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运动的过程,保证了物种的正常发育与进化过程以及物种与其环境间的生态学过程,并保护了物种在原生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种内遗传变异度。因此,就地保护在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三个水平都是最充分、最有效的保护,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途径。
就地保护措施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有效管理,从而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的人为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推广,至l993年,全世界已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自然保护区8619个,面积达79226.6万hm2,约占全球土地面积的6%[1]。
【关键词】城市绿地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
一、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城市绿地也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一般来说包括六大类型:公共绿地,即各种公园、游憩林荫带;居住区绿地;交通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位于市内或城郊的风景区绿地,即风景游览区、休养区、疗养区等。
199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给出了生物多样性一个较为简单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她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按照生命组建层次分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二、城市绿地多样性建设中人的认识误区
(一)生物多样性高不一定表示生态系统最稳定。
在城市建设中,我们注意到很多的设计都很重视增加绿地植物的多样性,尽可能栽种多种植物期望获得稳定的生态功能。而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物种多样性并不一定代表生态系统稳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靠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之间形成的复杂关系来维持的,更主要的是要有相互协调的关系。比如,我们只引进种类繁多的植物,而不适当放生一些鸟类,那么这些植物很可能被病虫害所毁。
(二)生物多样性高不一定表示生态系统最高效。
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们还应该注意生态系统的高效性,很多人认为生物多样性就表示生态系统最高效,其实不然,生态系统的高效性,主要取决于物种能否发挥其最大的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如一些城市的商业区、住宅区绿化很好,但是在工矿区绿化极低,或者一些吸附灰尘能力极强的植物,如大叶黄杨等植物种在了住宅区,在工矿区只是种植一些松柏树等,这些植物没有处在能发挥最大作用的地方,这样的生态系统当然不是最高效的生态系统。
(三)生物多样性高也可能意味着生境破碎化。
生物多样性高也可能意味着生境的破碎化,这种破碎化可以分成显性破碎化和隐性破碎化两个方面:一、显性破碎化。我们很多城市绿化面积很大,但是在实地观察中我们发现,城市中的绿地被人工建筑不断挤占和分割,没有连接性,单个的空间很小。二、隐性破碎化。这是在显性破碎化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深层次的生境破碎化。在显性破碎化的条件下,绿地被分割成许多小块,许多动、植物需要的生存环境遭到隔离,即虽然整个城市范围内的绿地面积很大,但对于某种特定的生物来说,它能够生活的绿地相对面积很少或处于被其他地类和植被类型隔离的状态,使它的栖息环境和迁移通道受到破坏。
(四)引种热情高,忽视本土优良树种。
增加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途径是大量引进外地园林植物,这是最基本的措施,也是最容易的途径。但是从效果来看,“外来客”并不一定能适合本地的气候条件,有些引进的树种虽然在人们的管理下可以活着,但是并不繁荣,已经失去了作为绿地的生态功能,这与城市绿地多样性建设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更有甚者,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
三、提高人们对城市生物多样性认识的措施
(一)加强公民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公民是城市绿地的使用者,也可以说是绿地的消费者,加强公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公民在日常行为中,会减少对绿地的破坏,其次,公民会自觉参与到对绿地的保护中来。方式可包括:发行相关知识手册;编制有关百科知识丛书,也可以通过网络、社区及公共场所的宣传橱窗、新闻栏等宣传。
(二)鼓励公民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建设上来。
保护和建设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在于公民的支持,公民每天都在使用绿地,鼓励公民参与到保护和建设绿地的工作上来,不仅可以对绿地实施更好的保护,同时可以集思广益,对绿地进行更好的优化和改良,并提高公众对政府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相关政策的落实。公众参与的内容主要包括:为城市的绿地规化制定提供建议;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进行监督;鼓励公民参加绿地建设的志愿者活动等。
(三)在栽种和管理方面多加研究。
城市绿地生长受到高强度的人为因素干扰,受人为的控制和影响较大,如城市混凝土地面不透水而造成的土壤干旱,“热岛”效应、城市污染等等,因此,城市绿地多样性植物在栽种和管理上相对复杂,在栽种上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和土壤,推广人工介质为基础的种植土。在管理上一定要重视,不能重栽轻养,在管理上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对植物的生长速度、生长状态一定要时时观察,这样就做到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也可以了解到该种植物的生长特性、该种植物是否符合本地气候等,记录下来,为以后提供参考。
当前,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对建设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可与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互相促进,一方面,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与行动可以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公民在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建设方面的认识,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不仅有利于城市环境的美化,更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以及和谐社会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于元飞,于仲华.城市绿化中的生物多样性[J].工程技术.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威胁因素;保护对策;安徽
中图分类号:Q1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1-0134-03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把生物多样性提到了与和平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目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地球上已知物种的25%已消失,20%~30%还有消失的危险,现在植物以每天1种的速度消失[1]。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不可逆的,对人类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
安徽省跨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3个气候带,兼跨长江、淮河、新安江3大流域,境内山丘、平原、湖泊镶嵌交错,自然景观具有高度的异质性,蕴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但近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也在迅速减少,严重威胁安徽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安徽省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问题
1.1 安徽省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现状
1.1.1 生态系统功能不断退化 安徽省境内的淮河、巢湖等淡水生态系统受到威胁,部分重要湿地退化。内河湖泊的物种及其栖息地不断丧失,淡水渔业资源大量减少。安徽省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至今围湖造田达1 667平方公里,占原湖泊面积的32.3%,而同期天然阔叶林面积由近1.2万平方公里减少到9 1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则由全省总面积的7%上升到20%。
1.1.2 物种濒危程度加剧 据估计,安徽现有384种野生物种正处于濒危状态,占全省同类物种总数的3.2%;其中脊椎动物210 种,濒危比率达28.3%,大大高于全国的7.7%和世界10%的濒危程度。安徽的野生扬子鳄、丹顶鹤、白冠长尾雉、香果树等珍稀物种若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可能会在50年内灭绝。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下降趋势明显。
1.1.3 遗传资源不断丧失和流失 一些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栖息地丧失,如野生稻原有分布点中的60%~70%已经消失或萎缩。部分珍贵和特有的农作物、林木、花卉、畜、禽、鱼等种质资源流失严重,一些地方传统和稀有品种资源丧失,如曾经遍布安徽的华南虎已灭绝,野生扬子鳄、白豚(即下加鱼) 和大灵猫也面临类似的命运。
1.2 安徽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2.1 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 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和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生物物种资源家底不清,调查和编目任务繁重,生物多样性监测和预警体系尚未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投入不足,管护水平有待提高,基础科研能力较弱,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问题的能力不足,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尚需进一步提高。
1.2.2 经济社会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城镇化、工业化加速使物种栖息地受到威胁,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增加。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和无序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加剧。环境污染对水生和河岸生物多样性及物种栖息地造成影响。外来入侵物种和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释放增加了生物安全的压力。生物燃料的生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新的威胁。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待评估。
2 安徽省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分析
2.1 环境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
环境污染指的是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由于经济的粗放式高速发展,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和生活污水严重破坏了安徽省的自然环境,致使动植物遭受巨大伤害。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在带来农业丰收的同时,也使农业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对那些周围无林地的湖泊更是雪上加霜。由于缺少林地的净化,农业污染源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加快,例如五大淡水之一的巢湖每年接纳化肥约20万吨,致使N、P严重超标,成为重富营养化湖泊。
2.2 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
水利水电、围湖造田、航道航运等工程建设破坏了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及其生存环境,造成大量物种的生存空间被挤占、洄游通道被切断、产卵场遭到破坏。如巢湖拒江倒灌后,鲫鱼、触科鱼类、马口鱼、胭脂鱼、铜鱼在湖区已属罕见[2]。
由于大面积的森林采伐、自然灾害、修路架桥、开发旅游等原因,安徽省原生的天然林不断遭到蚕食和破坏,其面积已不超过2 667平方公里,严重影响了野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和森林群落的演替。同时,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断岛屿化和片断化,造成一些珍贵野生动物数量锐减,如20世纪30~40年代安徽沿江南岸的支流湖泊随处可见的扬子鳄,目前野生种群数量不足200条,且被分割在六个县(区),近亲繁殖导致其变异性下降,处在灭绝的边缘。
2.3 生物资源被过度利用
尽管安徽省采取了一系列的资源保护管理措施,但长期以来形成的“野生无主,谁猎谁有”的思想依然存在,乱捕滥猎现象普遍。另外,由于长期重捕轻养,许多湖泊经济鱼类捕获量明显下降,鱼类资源锐减又影响食鱼鸟类和兽类的食物来源,从而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稳定性。
2.4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入侵种由于生存环境和食物链发生改变,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某个生物种群数量急剧增加时,就会改变食物链各能量营养级的组成,使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空心莲子草和凤眼莲分别于20世纪30~50年代在安徽作为猪饲料广泛种植,后因农民不再将其当作猪饲料而逸为野生,由于其繁殖速度极快,造成了堵塞河道、阻碍排灌航运及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等危害。
3 保护安徽省生物多样性的对策
根据安徽省现有的地情、民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
3.1 建立明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是通过不减少基因和物种多样性、不毁坏重要生境和生态系统的方式,来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以保证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3]。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三个基本组分:挽救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合理地利用生物多样性。安徽省在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时,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建立明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确保目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还要制定短期、中长期的实施规划,有目的、有策略地进行保护工作。
3.2 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体系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中就包括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安徽省应进一步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力度,让人们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强化人们的生物保护意识,提高民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另外,应根据本省实际,加快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来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意识。
3.3 主体功能区划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
根据安徽省不同地区的资源情况、生态状况、环境容量、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全省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合理划定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将安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和关键物种列入禁止开发区,使区域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齐头并进,有机结合。
3.4 加大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力度
严格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加强环境执法,确保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确保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履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努力做好源头控制。要重点加强淮河、巢湖等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对道路、港口、水库等破坏生态项目的监督管理;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水平,积极降低酸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3.5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建设自然保护区是实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措施。目前,安徽省的自然保护区数量、面积比重相对全国而言十分滞后。应进一步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建立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布局,扩大自然保护区的规模,力争将所有的国家级重点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和地方特有物种纳入保护范围,同时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力度。
3.6 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风险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努力实现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特别是加强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物种、特有物种、指标物种以及外来物种的监测,全面、及时地掌握全省生物多样性动态信息。建立完善、准确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对全省境内不同区域的物种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问题,依据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及时处理。
3.7 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投入
必须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并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安徽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研水平和管护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马克平.试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J]. 生物多样性,1993,1(1):20-22.
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进一步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履行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高全社会保护生物物种资源以及生物安全意识,增强社会各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形成公众共同广泛参与的氛围,更好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我州各部门和各县市精心组织,围绕“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我们的健康”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此次宣传,进一步唤起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人人行动起来,从身边小事做起,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多样丰富的物种,保护生态系统,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大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西昌:
州林业和草原局、州生态环境局、西昌市林业和草原局和西昌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在月城广场联合开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等形式开展,呼吁广大群众尊重生命、善待动物,积极投身生态和环境保护事业,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倡导健康、平衡、绿色的生活方式。
据统计,共设立展板10余个,悬挂宣传标语8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00余份、环保袋500余个。
德昌:
5月22日上午,德昌生态环境局、德昌县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开展了宣传活动。
本次宣传活动地点设立在德昌县城人流较为集中的育才路半边花园。活动采取现场答疑、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向市民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生物多样性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据悉,此次活动现场悬挂宣传标语1条,发放《德昌县森林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单》等宣传资料各2000余份。
甘洛:
5月22日上午,甘洛生态环境局和甘洛县林业和草原局在县城人口聚集区开展“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
宣传活动主要以悬挂条幅、印发资料和咨询服务等方式进行。活动通过向过往群众介绍“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重要意义、作用及甘洛县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发放宣传资料为群众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知识;现场为群众解释答疑,让不少群众深刻了解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存的重要关系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美姑:
5月22日,美姑县生态环境局积极会同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县城美美广场,围绕2019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我们的健康”开展宣传活动。
宣传现场通过广场大屏幕滚动宣传环保宣传片,设置宣传台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宣传资料500余份,环保手提袋100余个,设置咨询台向群众介绍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口头讲解了污染防治、森林防火、污染普查等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教育部门结合教学实际在全县中小学师生中广泛宣传。
宁南:
在今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宁南县围绕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主题“我们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我们的健康”共同开展了2019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通过LED电子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热爱自然。
普格:
5月22日上午,普格县生态环境局联合县林业和草原局,在县文化广场共同开展了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