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生产特点

电力生产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生产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力生产特点

电力生产特点范文第1篇

一般认为大豆是低产作物,在相同肥力条件下,大豆产量只相当于玉米的1/3~1/2。原因如下:

1、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为40%,脂肪20%,碳水化合物为35%。而玉米相应的含量分别为10%、4%、84%。每形成100kg大豆籽粒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3647.69kJ,而形成100kg玉米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1685.98kJ,这是大豆比玉米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2、大豆植株光合积累少而呼吸消耗多。光合强度(即光合能力)、光合面积(叶面积)、光合时间(主要指生育期长短)、呼吸消耗、经济系数等5个因素决定了大豆产量的高低。大豆与玉米比较.光合强度低。呼吸消耗多。大豆净光合强度为18.0~32.3mgCO2/dm2·h,而玉米净光合强度则达到了51.0~58.5mgCO2/dm2·h。原因是大豆是C3植物,而玉米是C4植物,C3植物对CO2的固定能力低于C4植物。而且.大豆的CO2补偿点很高。为40mg/kg。而玉米的CO2补偿点仅为5mg/kg。因此.大豆田CO2,往往供不应求。

3、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不高。大豆植株较玉米矮。叶片呈水平分布,在封垄之后,除顶部叶片光照较好外,中下部叶片由于遮荫。其光照条件较差。而玉米则植株高大,每层叶片都可以接受阳光,中下部也较好。而且大豆的光饱合点又低,一般在0.3%(CO2浓度1时的光饱和点为2.1万Lx。而玉米的光饱合点高达10万Lx。说明夏秋中午。大豆不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而玉米则可以。据测定,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为1.3%,而玉米田则达到2.18%。

二、大豆高产栽培法

1、种子选择与处理

培育和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强、纯度高、不带病虫害的大豆品种,保证为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光合效率高、叶片透光高、适合当地条件的良种;播种前正确处理种子,应剔除病粒、残粒、杂粒种子。播种前晒4~8h,采用微肥拌种。即用1g钼酸铵加水40g拌0.5-1.0kg豆种,边喷边拌。晾干后播种,拌种时不用铁制工具,避免钼肥与铁器接触发生反应.影响肥效。

2、精细施肥与播种

播前施土杂肥15.0~22.5t/hm2。一般播时施二铵225kg/hm2、钾肥150kg/hm2作基肥。种子精选时需剔除病斑粒、虫食粒和杂质,使种子达到大豆一级良种的指标,即:纯度高于98%、净度高于97%、发芽率高于90%、含水量为13%。用微量元素作种肥,大豆注重钼肥和锌肥的施用,可用钼酸铵5g,硫酸锌15-20g对水200g拌种5kg,还可再加200g根瘤菌剂拌种。拌种后的豆种要严防日晒,并要在24h内播种,以防菌种失去活性。我地一般在6月上中旬播种,播90kg/hm2左右。大面积生产上推广机械条播,不仅效率高,进度快,有利于抢时抢墒,而且播种均匀,深浅一致,利于苗全、苗壮、苗齐、苗匀,播深以5cm左右为宜。一般采用宽窄行条播,宽行60cm,窄行20cm,株距12~14cm,留苗18.0-22.5万株/hm2。

3、化学除草

封闭除草:播后用50%乙草胺1950mL/hm2或90%禾耐斯900mL/hm2加48%广灭灵750mL2/hm2加水450~600kg/hm2,均匀喷洒于土壤表面,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苗情除草:大豆出苗后田间杂草可采用茎叶喷雾处理对禾本科杂草多的田块。在大豆二至四叶期.杂草三至五叶期,用8.8%精喹禾灵(闲锄)或15%精稳杀得乳油600~1050mL/hm2或12.5%盖草能乳油600~900mL/hm2或10%禾草克乳油900-1500mL/hm2喷雾。对阔叶杂草多的田块。在大豆出苗后1~3片复叶,杂草二至四叶期,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600-750mL/hm2喷雾。2类杂草混生的田块可将25%氟磺胺草醚水剂与上述任何一种药剂混用,对水600-750kg/hm2喷雾兼除2类杂草。

4、查苗补缺。及时间定苗

查苗:苗齐后顺垄查苗.对断垄在30cm以内的可在两端留双株。断垄在30cm以上的。应及时补种或芽苗带水移栽。间苗定苗:在2片对生真叶展开后至第1片复叶完全展开前,按照株距要求进行人工间苗。应剔除疙瘩苗、小苗、病苗和杂苗,间定苗最好一次性完成,留苗株距12~15cm,留苗21万-27万株/hm2。

5、合理化控

对密度偏大、长势旺盛的田块。在大豆始花1周后.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水600~750kg/hm2进行叶面喷雾,能合理调节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增强光合作用,控制顶端游藤,使茎杆健壮,降低株高,缩短节间长度,增加粗度,防止倒伏,增花保荚,改善品质,达到果荚盖顶。

6、科学追肥

据试验,生产100kg大豆籽粒需吸收氮5.3-7.2kg、P2O51~1.8kg、K2O1.3~4.0kg,还需要一定的钙、硼、锰、钼、锌等。大豆除了根瘤菌提供30%-50%的氮外。主要从土壤中吸取营养,80%以上的养分是在开花至鼓粒期吸收的。大豆苗期主要依靠前茬作物的残肥生长,采取前茬重施磷肥,花期追施氮肥,生育后期根外喷肥的方法进行施肥。为促进根瘤菌的形成和生育期间正常生长。一般基肥施优质农家肥45~60t/hm2或大豆复合专用肥300~375t/hm2或磷酸二铵300kg/hm2、氯化钾105-120kg/hm2。花荚期是大豆需肥量最多的时期.根据田间长势一般在开花期趁雨追施尿素75.0-112.5kg/hm2,长势健壮茂盛的应少施或不施。配合花期施氮肥,结荚期和鼓粒期用磷酸二氢钾1500g/hm2、硼砂75g/hm2加水750kg/hm2各喷施1次。

7、防治病虫害

虫害主要有蚜虫、玉米螟、食心虫、豆荚螟等:病害主要有霜霉病、锈病、灰斑病,一旦发生,要及时防治。苗期用10%蚜虱净300g/hm2或50%抗蚜威90~120g/hm2或10%吡虫啉300g/hm2对水450-600kg/hm2喷雾防治蚜虫;初花期,用20%病毒A1500g/hm2加50%托布津或代森锌1500g/hm2对水600-750kg/hm2喷雾防治锈病、枯萎病、叶斑病、病毒病:盛花期用20%氰戊菊酯乳油300~600mL/hm2对水600-750kg/hm2,防治大豆食心虫和豆荚螟:花荚期用50%氯氰菊酯1200mL/hm2或40%辛硫磷750mL/hm2对水600~750kg/hm2防治大豆卷叶螟、斜纹夜蛾和蚜虫。

8、适时收获

电力生产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青花釉里红;装饰;风格

青花属于釉下彩,它是以钴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胚胎上绘制,然后再喷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青花虽只是一种青蓝色,但加水稀释后,不同浓度能烧出不同的层次效果,清新雅致。釉里红同样是釉下瓷器的一种,它以铜矿石烧制出的粉料在胎上绘制图形纹样,施以透明釉后在还原气氛下烧制而成。而在元代,不仅单独烧制青花和釉里红,还将两个结合起来进行创作,青花的清新淡雅与釉里红的热情奔放互相衬托,相得益彰,青花与釉里红并存的装饰效果就称作“青花釉里红”。

据《宋史》记载,我国在宋代已有“紫花坐墩(即釉里红)的生产,但至今未见有宋代釉里红产品出土或传世,就连元代的釉里红也十分罕见。青花瓷起源于唐代,釉里红瓷起源于元代,两者组合为青花釉里红瓷是元代:根据已发现的文物资料,江西省“至元戊寅”款青花釉里红器(公元1338年),既是釉里红器有明确纪年的瓷器,又是青花釉里红器起源的物证。青花釉里红创烧于元代,而有人不禁要问,元代的统治极其黑暗,而文化上又与儒家文化冲突,青花釉里红这种极富创造力的瓷器为何会在这个时期出现;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残暴的统治必然会影响艺术的发展。其实这是一种不完全正确的观点,在历史上的中世纪时期,还有俄国沙皇统治时期,政治都特别腐败,人民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这两个时期却在文学、艺术上有特别高的造诣,所以说,艺术并不是完全跟经济发展保持一致。元朝就是属于这一种情况,这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生产力比较落后,并且是游牧民族,在草原时期以畜牧业为主,所以在元朝统一后统治者很重视商业发展,没有像以前的中原王朝那样重农抑商,这是青花釉里红产生的社会原因。其次,元代统治者鼓励发展手工艺,广招天下能工巧匠,还颁布一系列政策奖励工艺上的创新;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元代的景德镇瓷业高度发达,皇宫贵族所需的大量瓷器都是由这里生产,又加上青花烧制工艺已经完全成熟,工匠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将创烧于宋朝的釉里红与青花结合,产生了青花釉里红这一新的瓷器种类。

由于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条件非常苛刻,所以历史上存品极少。铜的氧化物在800度就会蒸发,而钴蓝的成色温度要达到1300度,要保证青花和釉里红同时成色非常困难,没有丰富经验的烧窑师傅完全不知道怎么烧制。目前青花釉里红的存品有江西发现的青花釉里红塔式四灵盖罐和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还有江西高安发现的青花釉里红开光大罐,这些都是极为珍贵的藏品。

青花釉里红是素雅与艳丽的和谐统一,它犹如花中之王牡丹,叶青花红,富丽堂皇、冠绝群华。它的色调比重具有广泛的可变性,或浓妆淡抹,或写实写意,都意境深远,巧夺天工。

谈及青花釉里红,就不得不谈谈它的装饰。釉下装饰,是指在胚胎上进行装饰,罩上透明釉后经高温烧制成瓷的生产工艺,因为图案纹样处在釉的下面,所以称作釉下装饰。釉下装饰的陶瓷具有耐磨损、耐腐蚀的特点,色彩持久,永不褪色。青花、釉里红均属于釉下装饰,而青花釉里红虽然是二者的结合,但其装饰技法却是独立的,互不影响。青花的装饰,可用毛笔蘸着色料描绘、涂抹、点染,也可采取流淌、分水等手法。由于青花的成色条件不是特别苛刻,所以一般能产生很好的效果。而釉里红的成色对烧制温度的要求很高,铜着色剂在炉火中易挥发,最终造成色泽发暗,甚至完全看不见图案。这就对釉里红的装饰技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釉里红的装饰技法主要有线绘技法、涂绘技法和刻划技法等。线绘就是指在胚胎上用线条进行描绘,由于铜料在烧制过程中的不稳定性,烧成后常常出现晕散及烧失现象,所以要想做成一件釉里红线绘作品颇为不易。釉里红的涂绘技法类似于图画中的泼墨,不用遵循一些章法,比较随性,与线绘出的图案形成强烈对比。除了上述两种装饰技法,釉里红刻划技法也是比较常见的,以釉里红设色为地,在留白处进行刻划。

青花釉里红的装饰图案在起步阶段比较单一,这主要是与釉里红原料的性能有关,铜红料作为釉里红原料的主要成分,颗粒粗、易沉淀,在胚上绘画时很不流畅,所以很难画出很复杂的图形纹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和一些工匠的不断努力,青花釉里红的装饰图案日趋丰富,到解放以后,更是在装饰内容上推陈出新,风格异常秀雅。

结语

青花釉里红是伴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的,在飞速发展的今天,立足于生活,满足人们需要成为现代陶瓷艺术家必须重视的问题,艺术家不仅要精于艺术,同时还要对成型、烧成工艺有更多的了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通过我们这代人的不断努力,将现代科技与创新结合,一定可以创造出跟青花釉里红一样的具有长远影响的新陶瓷种类,使陶瓷艺术更具有新的生命活力和时代特点。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铁源,《清代道光瓷器(青花釉里红卷)》,华龄出版社,2006.4

[2]吴良忠,《中国瓷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1

电力生产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豆;生理特点;产量构成因素;高产栽培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而且又是一种轮作倒茬非常好的前茬作物,所以发展大豆生产既是国计民生所必需,又是农业生产用地养地不可缺少的。

1大豆低产的生理特点

一般认为大豆是低产作物,在相同肥力条件下,大豆产量只相当于玉米的1/3~1/2。究其原因如下:一是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为40%,脂肪20%,碳水化合物为35%。而玉米相应的含量分别为10%、4%、84%。每形成100kg大豆籽粒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3 647.69kJ,而形成100kg玉米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1 685.98kJ,这是大豆比玉米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大豆植株光合积累少而呼吸消耗多。光合强度(即光合能力)、光合面积(叶面积)、光合时间(主要指生育期长短)、呼吸消耗、经济系数等5个因素决定了大豆产量的高低。大豆与玉米比较,光合强度低,呼吸消耗多。大豆净光合强度为18.0~32.3mg CO2/dm2·h,而玉米净光合强度则达到了51.0~58.5mg CO2/dm2·h。原因是大豆是C3植物,而玉米是C4植物,C3植物对CO2的固定能力低于C4植物。而且,大豆的CO2补偿点很高,为40mg/kg,而玉米的CO2补偿点仅为5 mg/kg。因此,大豆田CO2往往供不应求[1,2]。三是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不高。大豆植株较玉米矮,叶片呈水平分布,在封垄之后,除顶部叶片光照较好外,中下部叶片由于遮荫,其光照条件较差。而玉米则植株高大,每层叶片都可以接受阳光,中下部也较好。而且大豆的光饱合点又低,一般在0.3%(CO2浓度)时的光饱和点为2.1万Lx。而玉米的光饱合点高达10万Lx。说明夏秋中午,大豆不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而玉米则可以。据测定,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为1.3%,而玉米田则达到2.18%。

2大豆产量的构成因素及提高对策

大豆产量=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每粒重量。只有每个因素都增长且互相协调时,乘积才会增大。而株数与每株荚数是相反方向的,就高产田而言,株数容易达到,且每株荚数、每粒重量受品种影响一般变化不大,粒重受水分影响大一些,但相对于荚数而言变动还是小的。4个因素中,荚数变化最大,是决定大豆产量的主导因素,增加单株荚数是栽培的主要攻关目标。据研究,单株荚数主要是受主茎节数的影响,主茎节数由栽培条件和品种共同决定。选择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是单株荚数,栽培条件主要是水肥条件和密度大小,群体发育状况与受光条件关系很大。在相同的密度条件下,不同的田间排列对大豆光照条件是不同的,其产量差异也明显,所以等距匀播人工手间苗是增产的有效措施。

3大豆高产栽培措施

(1)选用高产品种。目前主要栽培品种是铁丰31、辽豆15号。最近出现的新品种有铁豆39、铁豆40、丹豆13等。

(2)选择土层深厚、平坦肥沃,且玉米产量在6 000kg/hm2以上的地块。

(3)保证有灌水条件。旱能灌,涝能排。要保证结荚至鼓粒期灌水,是关键性的措施。

(4)增施农家肥。农家肥是解决CO2不足的重要措施,一般施45t/hm2以上。口肥要氮磷钾配合,要保证施过石750 kg/hm2、碳酸氢铵150kg/hm2,或复合肥225kg/hm2左右。开花初期追尿素150kg/hm2,可减少花荚脱落。

(5)注意防止徒长。当花期大豆田里呈现徒长迹象时(叶面积系数超过2、主茎节长超过5cm时),喷施2,3,5-三碘苯甲酸(用纯品45~75g/hm2,酒精溶解后对水525~750kg/hm2喷雾),有改变株型、短化壮杆作用[3],增强叶片功能,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芽分化保荚,可早熟3~5d。

(6)应用光呼吸抑制剂,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用亚硫酸氢钠,可以抑制乙醇酸氧化酶活性,阻止大豆在光下释放CO2,达到减弱光呼吸的目的。用100mg/kg的亚硫酸氢钠喷雾处理大豆叶片后,光合作用强度提高15.6%,抑制光呼吸达32.2%[4,5]。

(7)防治病虫害。大豆蚜虫、红蜘蛛、大豆食心虫三大害虫非防不可,不可延误。可用1.5%乐果粉,或40%乐果乳剂或2 000倍乐斯本喷粉(雾)防治大豆蚜虫、红蜘蛛,用敌敌畏乳油蘸玉米秸或利用缓释卡防治大豆食心虫[6]。

4参考文献

[1] 缑国华,刘俊峰,侯俊奎.粘土地夏大豆机械免耕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5):57.

[2] 盛积贵.黄淮海平原夏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14-115.

[3] 于兆成,高岭巍,于会勇,等.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中黄24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11):33-34.

[4] 姜海英,徐宝峰,许正学,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05-106.

电力生产特点范文第4篇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安全管理是贯穿施工管理过程始终的重要环节。本文首要介绍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然后简要介绍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level,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link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cess throughout th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safety produc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hen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site.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TU71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土木工程项目和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是原则和目标,要始终遵守“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筑施工企业及有关单位对建筑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调节和改进等一系列致力于满足生产安全的管理活动。

一、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

1、产品的固定性导致作业环境局限性

建筑产品都是坐落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导致了必须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上集中大量的人力、物资、机具同时进行交叉作业,导致作业环境的局限性,因而容易产生物体打击等人身伤亡事故。

2、露天作业导致作业条件恶劣性

建筑施工大多在露天空旷的场地上进行的,导致施工的工作环境相当艰苦,容易发生伤亡事故。

3、体积庞大带来了施工作业的高空性

由于建筑产品的体积十分庞大,操作工人大多在十几米,甚至几百米上进行高空作业,因而容易产生高空坠落的伤亡事故。

4、流动性大,工人素质低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性

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当这一产品完成后,施工单位就必须转移到另一新的施工地点,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素质较差,要求安全管理举措必须及时、到位,从而带来了施工管理的难度性。

5、手工操作多,体力消耗大,劳动强度高导致了个体劳动保护艰巨性

在恶劣的作业环境下,施工工人的手工操作多,体能消耗大,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都要比其他行业大,职业危险严重,带来了个人劳动保护的艰巨性。

6、产品的多样性

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导致施工生产工艺的多变性,施工工艺的多变性要求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要及时、有效。

7、施工场地窄小带来了多工种立体交叉性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建筑由低向高发展,而施工现场却由宽到窄发展,致使施工场地与施工条件要求的矛盾日显突出,多工种交叉作业增加,导致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事故不断增多。

施工安全生产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施工生产的安全隐患多存在于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个体劳动保护以及使用电气工具上,伤亡事故也多发生在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坍塌等方面。同时,超高层、新、奇、个性化的建筑产品的不断出现给建筑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安全生产的原则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首要原则是“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工程项目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工作。它体现了安全和生产的统一,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起来,应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其次是“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安全生产工作是衡量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它要求在对项目各项指标考核、评优创先时,首先必须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指标没有实现,即使其他指标顺利完成,仍无法实现项目的最优化,安全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及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确保工程项目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最后是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在处理事故时必须坚持和实施“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整改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领导不处理不放过。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做到资料齐全、规范。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都应按要求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工程施工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按工程的分部分项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进行书面详细交底,交底后由双方签字确认并注明交底日期。凡是上岗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者新的施工现场前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作业人员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也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三宝”使用情况正常,“四口”等临边部位防护规范。“三宝”是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四口”是指: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等各种洞口。

三、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城区主要路段的施工现场周围必须连续设置高度不低于2.5m的围挡;一般路段的施工现场周围连续设置高度不低于1.8m的围挡。围挡材料采用硬质材料,应该做到坚固、平稳、整洁、美观。施工现场进出口应设置大门,门头设置企业标志,并设置灯箱或霓虹灯,夜间要保证亮起来。施工现场应制定门卫管理制度,进出口设置警卫室,有专职门卫人员进行值班。施工现场的大门进口处应设置“七牌两图”,适当位置设置宣传栏、读报栏、黑板报和安全标语等。施工现场应针对作业条件在危险部位规范、整齐地悬挂统一内容和式样的安全标志牌。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上岗时应整齐佩戴企业统一制作的工作卡,并持证上岗。施工现场宜有循环干道。道路上不得堆放构件、材料,保持经常畅通。施工现场门口处应设运输车辆冲洗设施,保证不带泥上路。施工现场的道路、作业场地、脚手架和塔吊等基础应设排水设施,形成排水网络,保证排水畅通。施工现场拆除下来的模板、支撑、脚手架料、垂直提升设备等杆件和施工余料,应及时分类运往规定地点堆放,不能马上运走的应堆放整齐。

此外,施工现场应当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设立消防领导小组,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用火、用电、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在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在公司各级编制的应急预案中体现有关消防方面的内容。建筑施工高度超过30m时,应设置专用的消防管道、器具和专用水源,并随层设置消防阀门。立管直径不小于50mm,设加压泵和泵房。二、动火作业的管理施工现场应建立动火审批制度。凡在危险区域进行明火作业,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作业时,应设专人监护;作业完成后,必须确认无火源危险时方可离开。

施工现场应建立施工不扰民的措施,有责任人管理和检查。施工现场应针对施工工艺采取防尘和防止噪声措施,并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噪声进行监测,如实填写记录;在允许的施工时间之外必须施工时,应由当地市环保部门批准。施工现场不得焚烧有毒、有害物质和随意抛撒建筑垃圾。

参考文献

电力生产特点范文第5篇

摘 要:交、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电晕放电会产生较强的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问题,这已成为交直流输电线路设计和运行中的决定因素之一。基于电磁场理论、气体放电理论、电声学理论,本研究电晕放电产生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的机理,进而建立交、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电晕放电与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的关联特性,最终获得交、直流特高压线路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的特性及计算方法。 目前已经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初步完成了2013年度预期目标,主要成果包括: (1)基于单点放电、尖板放电、脉冲放电、导线放电等实验模型,初步获得了电晕电流的时域和频域统计特性,开展了电晕电流的传播模型研究,提出了电晕放电初始电流波形的确定方法和无线电干扰的时域建模方法; (2)基于电晕放电可听噪声的近距离测试方法及时域测试技术,获得了单点电晕放电产生的可听噪声的时域波形,分析了声场的传播特性,初步获得了单点放电可听噪声时域波形与电晕放电初始电流时间波形的关联特征; (3)基于电晕放电模型, 提出了电晕放电空间电荷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电晕电流微观分析模型; (4)基于直流特高压电晕笼的大量试验,获得了正、负极性直流导线的可听噪声频谱规律,提出了采用8kHz分量法预测可听噪声A声级的方法; (5)研究了特高压直流长试验线路与短试验线段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的转换关系,提出了利用短试验线段测量数据估计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的方法; (6)对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输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进行了长期监测,获得了冬季和夏季无线电干扰的统计特性,通过统计分析,初步获得了特高压交流线路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的经验公式。 2013年度的研究成果,对后续可听噪声产生机理的研究及可听噪声的预测方法的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实验基础,为后续无线电干扰特性及产生机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关键词:特高压输电线路 无线电干扰 可听噪声 产生机理 本征特性

Abstract:Abstract-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ble noise caused by corona discharge have become decisive factors in design of UHV AC and DC transmission lines. This project aims to investigat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ble noise through electromagnetic theory, gas discharge theory and electro-acoustic theory. The final targets are to establish correlated relationship of 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ble noise with corona discharge, to obtain characteristics of 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ble noise, and to provide a new method for predicting 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ble noise. Initial targets for 2013 have been completed. Major achievements obtained can be shown as follows: (1)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 current in time-domain and in frequency-domain were obtained, based on experiment models including single corona discharge, point-to-plane corona discharge, and etc. The method to determine initial corona current waveform and propagation model for corona current were proposed. Besides, modeling method for radio interference in time domain was presented. (2)The waveforms of audible noise from single corona discharge source were obtained through test near corona source in time domain.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udible noise were analyzed. Correlated relationship in time domain between audible noise and corona current was achieved. (3)A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for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 charges and microscopic analysis model for corona current were presented. (4)The frequency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audible noise from positive corona were obtained through tests in corona cage. A method to predict A-weighted sound pressure level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component of 8kHz. (5)The transformation relation between long and short lines for 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ble noise was derived, which is used to estimate 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le noise based on measurement data from short lines. (6)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dio interference in summer and in winter were obtained based on long time tests for the UHV AC transmission lines. Empirical formulas for 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ble noise were derived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establish a good experimental basis for studying mechanism and getting accurate prediction method for radio interference and audible noise from UHV transmission lines.

Key word:UHV transmission lines; raido interference; audible noise; generation mechanism;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阅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xiangxiBG.aspx?id=5121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