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双减政策对社会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低碳经济;两型社会;现状;设想
一、引言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河北在经历了过去若干年的长期经济高速增长后,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任务。近年来,中央强调“以人为本”走科学发展之路,建设和谐社会和两型社会,其实是在中国强劲增长动力之上增加一个平衡器。对于过分依赖煤炭、工业偏重、环境容量有限、环绕京津的河北而言,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唯gdp论的驱动模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来抓。发展低碳经济,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路径和必然选择。
二、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一)英国。低碳经济的先驱英国早在2003年就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2005年英国建立了3,500万英镑的小型示范基金。2008年英国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承诺到2050年将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60%的长期目标。2009年4月布朗政府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使之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在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产业追加了104亿英镑的投资,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2009年7月15日,英国政府公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
(二)欧盟。欧盟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整体水平较高。欧盟碳市场(eu ets)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交易体系,该市场目前不同类别的碳价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参考价值的碳交易市场价格。欧盟通过碳交易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促进私营经济参与低碳转型;二是借由交易盈利为欧盟发展世界领先的碳技术筹措资金。欧盟还实施经济与技术援助在内的项目目标式战略,如积极支持清洁能源项目建设。2010年11月10日欧盟委员会出台一份新的能源战略——《能源2020》,拟在重点能源领域实施更加细化的行动计划。
(三)美国。美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也一直在暗自发力。美国政府的举措可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新能源是核心。2009年《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2009年美国绿色能源与安全保障法案》和《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的均旨在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美国在新能源、低碳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投入,世人有目共睹。
(四)日本。日本作为亚洲低碳经济的倡导者,也在不断坚定着低碳发展的步伐。2007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制定《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确定了综合推进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建设目标。2008年5月,日本环境省全球环境研究基金项目组了《面向低碳社会的12大行动》,其中对住宅、工业、交通、能源转换等都提出了预期减排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和制度支持。同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了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政策,即著名的“福田蓝图”,这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2009年4月,《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出台,旨在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低碳经济。
(五)韩国。韩国2008年9月制定了《低碳绿色增长的国家战略》,明确了2009~2050年的低碳绿色增长总目标。以此为主轴,立法机构负责描绘法律框架,2010年4月14日公布了《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行政部门制定了阶段计划,韩国环境部新设“温室气体综合信息中心”,推行一项旨在到2012年前达到年均能耗下降1%~6%的计划;科研部门发展绿色技术及其产业,外汇部门发展“旅游”等货币资产项目。
(六)印度。印度是cdm项目大国。印度在《京都议定书》还未生效的时候,就看好并着手cdm项目,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cdm项目开发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发展cdm项目的政策。目前,印度在利用cdm机制方面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列。此外,印度还通过各种途径致力于国内的减排行动,包括对煤炭征收碳税为清洁能源提供资金支持。
(七)巴西。巴西政府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热带雨林为出发点,结合农业和能源产业发展新能源替代产业。如,成立了一个跨部门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总统府牵头、14个政府部门参加,负责研究和制定有关生物柴油生产与推广的政策与措施。目前,全巴西境内27个州,有23个州建立了研发生物柴油的技术网络。金融支持政策是巴西政府出
手的另一项拳头措施。国家银行推出各种信贷优惠政策,为生物柴油企业提供融资;央行设立专项信贷资金,鼓励农户种植甘蔗、大豆等作物,满足原料需求。除此之外,巴西政府还大力号召和推动国民的低碳生活方式。
三、河北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河北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越。河北省处于我国第三经济增长极“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腹地,同北京、天津构成了闻名遐迩的“金三角”。借势京津辐射优势,构建河北低碳经济区,具有获得国家战略支持的良好前景。
(二)资源禀赋良好。河北省蕴藏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改善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资源基础。
(三)前期基础坚实。为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河北自2007年开始实施“双三十”工程以来,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发展新能源方面,河北已经投产的风电装机规模居内蒙古和吉林之后,排名全国第三;在光伏发电领域,河北省也走在了全国前列;保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并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构成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良好基础,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确定保定市为首批开展低碳工作的城市试点之一;以“生态科技”、“创新”为理念的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目前已经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作为当今世界四种类型的低碳生态城市之一,曹妃甸国际生态城的建设同样有助于低碳经济在全省范围内的崛起;河北在建筑节能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全省大部分城市新建建筑80%达标,唐山市新建建筑100%达到节能标准;在“节能减排”方面,河北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2009年河北省经济工作会议把加快建设唐山新能源汽车、张承千万千瓦级风电、保定中国电谷、宁晋晶龙等新能源产业基地作为2010年重要经济工作之一,为河北省的经济低碳化发展确定了方向。
但是,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动态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仍面临许多现实挑战。一是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完善,尚未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和金融系统支持机制;二是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能源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碳增长是刚性的,短期内跨越资源、能源瓶颈约束是主要难题;三是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将是长期制约因素;四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低碳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最大制约;五是河北工业特别是钢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比重偏高,“高碳”产业特征明显,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偏低;六是低效企业众多,单位能耗偏高,要彻底淘汰这些落后产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尚需时日;七是高耗能的基础设施、机器设备以及个人大件耐用消费品在河北占有大比重,短期内改造很难,从而导致高碳排放锁定,构成潜在风险;八是人们低碳消费意识尚未普遍形成。
四、发展河北低碳经济的设想
借鉴与参照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与实践,立足河北现状,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对河北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第一,明确低碳发展战略。战略是行动的指南,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行动的总体安排。将低碳经济发展作为重点纳入全省总体发展规划,制定低碳经济的全面方案和行动路线,形成一个可操作性强的低碳经济发展蓝图。同时,将二氧化碳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十二五”规划中,以制度形式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努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低碳转型。
第二,细化低碳支持政策。细化政策支持是落实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因此,需要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省有关经济、环境保护和税务等部门密切协作,探索建立适应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为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制度支撑。
第三,开发低碳居住空间。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和标准的推广,开发低碳住宅已势在必行。建议引入能效标准和标识制度;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大标准的检查、执行力度;鼓励能源服务公司对既有高耗能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推进建筑节能材料的产业化发展。
第四,构建低碳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城镇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控制私人轿车无节制增长;加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高速铁路,形成立体化交通体系;不断提高强制性的汽车燃油效率标准,促进汽车改善燃油效率;同时,大力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
第五,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培养居民“碳中和”理念。通过对“碳中和”这一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分解和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大力提倡,可以使人们深刻了解到生活中习惯和细节的改变可以起到减少碳排放、促进碳中和的作用,拥有越来越
重要的环保意义。每一件生活用品,大至家电小到玩具、书籍和摆设,都有无穷的改进空间,投入智慧就意味着减少每一个环节的碳排放。个人的积极行动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可汇聚为行为减碳的威力,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意义重大。
第六,先行试点示范,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在低碳转型的方向下,为了改革过程不可逆转,同时使改革不确定性所引起的风险是可承担的,应当坚持渐进式改革的路径,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路径。可以选择一个或者几个特定的地区或行业来先期试点,先在局部取得经验,再逐步扩大,最后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改革经验。
五、结语
没有人会反对增长,因为这是繁荣和福祉的基石,需要调整的是增长方式。置身在一个有限的世界,告别“竭泽而渔”的野蛮增长,倡导低碳转型,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对我们过往所保持的唯经济发展单一维度评价体系的深刻反思,也是为了迈向更为人道和可持续的增长轨道,必将成为影响未来若干年河北增长后劲的重要因素。
主要参考文献:
[1]如明.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策略[j].中国科技投资,2006.7.
按照中央反腐倡廉的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每年“两会”以后,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的要求,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都会对新的一年政府廉政建设作出新安排,提出新对策,确立新目标。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了2017年政府廉政建设的基本方向和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政府各部门部署和推进新的一年廉政工作的指导方针。
继续巩固廉政建设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就成为近几年来政府自身改革的中心议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改革实践中,政府职能转变都直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市场效率”相关联,也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社会效益”相关联。因此,在新时期、新阶段和新的发展环境下,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一重要领域的改革,是持续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良性发展的基础,也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
从政府改革的基本理论视角来看,“转变政府职能”的基本目标,就是要重塑政府价值,打造一个“廉洁、廉价、效率、效能”的政府,全面提升政府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推动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良性运行。这就是说,在新的发展环境中,要实现政府价值,“廉洁政府”是一个基本前提,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必须以“公共精神”为指导,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这样,政府才有公信力、才有权威性,也才能凝聚全社会的共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社会”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国务院历次廉政工作会议和总理的多次讲话中,始终把建立一个“廉洁政府”放在政府改革的中心位置,在推动“转变政府职能”的“制度改进”过程中,通过以“行政审批制度”为核心的政府“限权、分权、放权”改革和政府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公开透明两项根本的、持续的、系统的改革,不仅从体制机制上扩大并激发了市场和社会的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政府制度上的保障;而且通过行政审批事项的减少、下放和转移,从根本上实现了减少政府权力,优化行政流程,实现权力公开透明,管控权力可能出现腐败的目的。当然,行政审批改革是一个过程,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常抓不懈。在今年的廉政工作会议上总理指出要“抓紧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减权过程能减则减”,对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原则上都要依法依程序取消”,强调要继续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引向深入,继续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来抓,着力推进廉洁有效政府建设。
突出抓好廉政工作重点
2017年中国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与任务,改革与发展的难度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要实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17年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任务,政府的廉政建设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换句话说,要完成2017年改革与发展任务,“政府廉政”是一个关键环节。在今年的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总理除了继续强调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廉政建设以外,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明确了今年政府廉政建设工作的重点。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打造“阳光政府”,推进政府行政和执法过程公开透明。我们知道,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建设一个廉洁政府,政府的行政行为、“权力行为”过程公开透明是基本前提。在事关民生、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和容易产生腐〉奈侍馍希总理多次强调能公开的要尽量公开。比如,“要以创新监管保障廉洁执法”,今年要实现“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通过智能和大数据监管执法行为,实现“阳光执法”,减少寻租腐败和防止权力滥用;又如要“管好资金首先要抓住预算这个龙头”,将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打造“阳光财政”,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小金库”,盘活财政资金,防止公共资金被浪费、挤占、挪用,甚至发生腐败等现象,从而保障公共资金使用的高效安全;再如要“继续完善并切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资源共享,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的“阳光化”运行,防止资源交易过程中“权钱交易”、“权商勾结”产生的腐败现象。总之,在行政执法、公共财政和公共资源等腐败高发、频发领域,公共权力的公开透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强化对国企国资走出去的监管。今年是我国政府实施和推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关键年。“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依据当代文明发展态势和全球治理形势提出的“推进全球化”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政策主张”,也是面向未来全球问题的“中国解决方案”,搞好“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与世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新任务,总理在今年廉政工作会议上指出,随着“国企国资走出去,监管也必须及时跟出去。”这就是说,“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是国企国资和民企民资走出去,而且也是中国现代“治理方式”的走出去,是当代“全球治理”中国样本的展示,必须管控好、监管好。
再次,推进“民生领域”的廉政建设。一直以来,总理非常重视民生领域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工作,强调“民生领域的资金多是群众的‘生命钱’、‘救命钱’,必须紧紧看住,从严管好”。今年是“精准扶贫”和落实中央“低保”政策的关键年,总理强调要“严肃查处弄虚作假,坚决防止扶假贫、假扶贫,杜绝‘人情保’,‘关系保’和优厚亲友等现象”。民生领域的腐败是群众最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应放到政府廉政工作的中心位置。
着力推进监管方式创新
过去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实质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品质和质量,而且也推进了政府管理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提升,并提高了“政府管理技术化”水平。总理着力推动的“互联网+政府”的“政府管理服务新模式”,在“转变政府职能”和建设“阳光政府”“廉洁政府”过程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大大提升了我国政府的质量、品质和管控经济社会的能力。
一、充分认识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十二五”期间是我县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呈现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突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区域、企业新增能耗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是市政府为确保完成全市“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采取的一项新举措,是我县“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任务。年我县万元GDP能耗0.84吨标准煤,比全市平均低0.47吨标准煤;年我县能源消费总量为77.784万吨标准煤,在建项目中年及明年新投达产年综合能耗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除霄云寺煤矿、金钻玻璃以外,均集中在化工园区(位于胡集镇),初步估算约为83.3万吨标准煤。
随着我县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也随之将不断攀升。实现由工业弱县到工业强县的目标,二产占比将明显提高,能耗总量会大幅增长,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矛盾将尤为突出,在去年万元GDP能耗低于全市平均能耗的基础上,再完成“十二五”降低17%以上的目标,节能降耗任务尤其艰巨,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更加重要。
二、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切实控制能耗总量增长
(一)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抓好源头控制。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市场、法律等手段促进节能降耗工作。坚持把单位能耗水平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发改、经信部门要按照项目立项管理权限强化项目审核工作力度,严格节能评估审查。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6号)和《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要求,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格执行项目节能评估审查规定,凡新、改、扩项目能耗高于市政府下达我县单位能耗的一律不予审批;对“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建、扩建项目,一律停止供地;凡未经节能主管部门能评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备案、核准和上报;对未经能评、环评和土地预审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坚决杜绝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二)鼓励发展新兴产业,从根本上降低能耗增量。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我县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大力培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从土地、审批、融资、服务等各方面给予倾斜。以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食品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非晶合金变压器、地埋式变压器、智能箱式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高分子材料、光伏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以较小的资源消耗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实现节能降耗。
(三)努力压减现有存量能耗。强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公共机构节能,突出抓好年综合耗能3000吨以上标准煤的重点用能企业监管,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抓住我县高效节能机电产业列入市“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的机遇,大力支持金曼克集团、鲁特电工、金人电气、金巨公司、新华建材、华盛木业、泉达光伏等企业发展,努力提高全县节能环保产业的比重;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实施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广泛推广应用高效家电、灯具、电机等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全面搞好落后产能普查,合理安排淘汰计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工艺、技术和设备,特别是列入淘汰计划的建材、化工等落后生产能力,要尽快关停;逐步淘汰城区供热燃煤锅炉,实现小区、居民集中供热供气,减少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全力压减存量能耗,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大环境资源空间。
(四)创新能耗交易模式。实行项目、能耗指标双入园制度,如化工园区新上退城进园项目民生煤化等,本身就带有能耗指标,但大多数项目进园时都要进行技改扩能改造,凡项目进园时,园区要与上级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把存量的能耗指标加上增量指标带过来。其他新上符合《意见》要求的大项目,高于同行业单耗标准或超出全县单位能耗控制目标的部分,不能通过压缩存量能耗自行消化的,由项目投资方按超耗每吨标准煤200元出资购买。低于同行业单耗标准且低于全县单位控制能耗的,按节约部分每吨标准煤100元予以奖励,其能耗交易资金由财政部门、经信部门负责监管。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中小企业发展 互动共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校持续十年的扩招,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对中小企业而言,虽然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却不能有效地吸纳大量的大学生来就业,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化解大学生就业难与中小企业发展之间的磨合期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 大学生就业难与中小企业吸纳人才难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大幅提高,中小企业取得快速发展,这些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众多的机遇。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广大企业步入转型与提高阶段,急需能尽快适应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些又为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挑战。
1.1 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新的变化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危机形势呈现呈现波次递推的特征。第一波是美国的华尔街的金融危机,第二波是以欧洲国家为代表的欧债危机,第三波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欧美危机的重压下经济集体减速。目前这三个波次的经济危机已经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影响,“截至8月1日,除甘肃和黑龙江省之外,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份公布了2012年上半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与2011年上半年相比,29个省份的GDP增速均出现了放缓。”
1.2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依靠政策推动,通过实施高校连年扩招等措施,总体规模持续扩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上升,已由精英教育迈入大众教育。1998年高校招生录取人数为108万人,1999扩招到160万人,以后逐年增加,2011年达到675万人,录取率达到72.35%。
1.3 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不均衡问题 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看,热门行业供过于求,而艰苦行业供小于求。从地区上看,“一江春水向东流”、“孔雀东南飞”的趋势有增无减。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人才需求相对减少,而广大中西部急需大量人才,且人才流失率高。大型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相对减少,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人才。
1.4 高校培养模式改革滞后与用人单位需求矛盾问题 从高校培养方面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专业调整力度不够,培养与实际需求不紧密,是造成高校毕业生难于适应社会及企业发展需要的原因之一。现代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和人品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具备专业知识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求毕业生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勤奋敬业,诚实守信,有良好的心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而大学毕业生与社会的期待却有较大的差距。
2 创新大学生就业与中小企业发展共赢运作方式
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如何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与中小企业吸纳人才难问题,需要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引导广大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另一方面要引导中小企业建立新的吸纳人才机制,通过广泛的互动增加理解,达到大学毕业生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展。
2.1 政府部门要积极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占城镇总就业机会的四分之三以上,已成为提供我国新增就业人口出路的主力军。而在现实就业政策制订和导向方面,国家更多地提倡大学生实施西部地区援助计划、村官计划、自主创业计划等,而大学生就业时亦看中报考公务员和到机关、事业单位等工作,而对进中小企业谋职求发展没有太大兴趣。对此,政府部门应该制定一系列鼓励就业的宏观政策,特别是鼓励高素质大学生到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应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政府部门应该对那些有助于大学生工作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中小企业加以扶持。在对待地区差异、行业差异影响毕业生就业取向方面采取必要措施,制订宏观调控政策和就业引导机制,特别是切实制定和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进行实训培养环节的衔接政策,对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中小企业发展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促使大学生快速成长为具有相应业务能力的劳动者,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2.2 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面对新形势,大学生应该摒弃旧的就业观,认清形势,正视现实,更新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应树立自主、竞争的就业观。大学毕业生应该摒弃“铁饭碗”的旧观念,不应该有被动、依赖的就业观,取而代之的应该是自主创造、主动竞争的观念,要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和创造就业机会。大学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就业观。知识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学生也应该不断的完善自己,给自己“充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有适应形势和社会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大学生树立多形式、多元化的就业观,要摒弃身份等级等偏激思想,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创造财富,提高生活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2.3 实施有效的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 在对大学生就业培训时,要通过有效的就业心理教育,增强大学毕业生抗挫折心理素质。在就业过程中,很多毕业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急躁、怯懦、消极等不良情绪,另外,还有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不客观问题,表现出两种片面性,一是低估自己,在就业中表现为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气,不敢竞争,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二是高估自己,这部分毕业生傲气十足,好高骛远,很容易脱离实际。以上这些心理障碍是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不相适应的。针对大学毕业生的这些心理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情况,通过谈心和党团组织的活动来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律、自爱、自强的优良品格。还应与心理咨询有机结合。在就业指导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择业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咨询对学生宣泄不满、排解郁闷起到了很好的调剂作用,有助于他们以愉悦的心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就业活动中去。
2.4 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建立高校与中小企业良性对接模式 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学生、学校、社会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充分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突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是引导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重要途径。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通过项目化管理运作模式、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联合组队模式、专业教师+大一、大二本科生的有效搭配模式、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模式等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加强高校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实习制度,引导学生发挥潜能解决中小企业技术难题,同时引导中小企业为就业的大学生提供必备的工作生活条件,形成大学毕业生个人发展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29省上半年GDP增速普降 中国经济稳增长需果断改革, 中国经济网,2012年08月02日.
【关键词】低收入家庭 保障住房 廉租住房
党的十七大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高度出发,将住房保障作为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将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下面本文将以镇江为研究对象,针对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问题进行研究。
一、镇江地区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基本现状
1、保障家庭界定
镇江地区享受住房保障的家庭分为最低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两类:最低收入家庭是指市区范围内享受城市低保或特困家庭;低收入家庭按家庭人均收入700元为界。住房困难家庭是指最低收入家庭人均建筑面积不足18平方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建筑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城镇家庭。只有既符合收入限定又符合住房困难标准的“双困”家庭才能享受廉租住房的保障政策。
2、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实施情况
镇江市2003年度开始实施廉租房保障制度,近两年的实施规模如下:2007年全市廉租住户保障家庭为1359户,受益人数为3599人,廉租住房保障户中涵盖了的低保家庭813户1950人、特困家庭28户74人、低收入家庭518户1575人;2008年实施廉租住房的规模达到1741户,其中丹阳333户、句容42户、扬中4户,在市区(京口、润州、丹徒、新区)1362户保障中,租赁补贴户为679户、实物配租户为156户、租金减为527户。
2008年底,镇江地区廉租住房的保障范围扩大到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上响应了中央的政策号召。
二、镇江市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存在的一些问题
1、保障对象覆盖面相对狭隘
目前能够享受镇江廉租住房的条件非常苛刻,除了要符合上述“双困”标准外,而且必须是具有本市市区城镇常住户口满5年的住户,即使这样的条件也不够,要想得到廉租住房的救助,还必须持有民政部门签发的《镇江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市总工会签发的《镇江市特困职工证》,同时其有效签发日期必须连续6个月以上。这样的标准将许多低收入的住房困难户拒于门外,覆盖面过于狭隘。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对象,从狭义上讲是低保户和贫困人口;从广义上讲是所有无法从市场上获得住宅的最低收入且住房困难的居民家庭。具体讲,既包括城镇居民,也包括城市中大量流动的并常住城镇的农业人口。政府援助的对象不应当仅仅是当前具有“城市身份”的居民,还应包括已经长期居住在城市里的“农民工”。
(注:数据来源为镇江市2008年和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城镇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12所得。)
2、缺乏对解决特殊群体住房困难的近期目标和长期规划
这里的特殊群体主要包括“夹心层”、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人员。所谓“夹心层”,就是收入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无法享受当地廉租房保障,也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部分居民。2007年11月,建设部等9个部门联合发出了《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廉租住房保障办法》提出的主要任务是逐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提出经济适用住房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要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相衔接。从国家宏观政策制定上已经可以看出住房保障政策的衔接性,但由于这是2007年11月才下达的文件,其对于过去政策设计缺陷的弥补收效甚微。同时,在地方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经济适用房要求一次性购买产权,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情况使其根本负担不起,他们只有寄希望于银行的按揭贷款,可是银行信贷又要求贷款者必须有稳定的收入,这与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不稳定是相矛盾的。因此,现在经济适用房还是面向中低收入者的。
镇江处于苏南地区,这里集中了大量的工业和服务业,每年来镇江务工的人员接近50万,这些人有的是新就业人员、有的长期工作于此、有的已经落户,他们的住房困难问题都十分严峻。解决这些人的住房问题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而且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从国外情况看,美国公共住房最初的目标是那些被劳伦斯・弗里德曼称为“淹没的中产阶级”人群,例如因为不可控制因素而缺少足够收入在私有市场上购买住房的勤劳工薪家庭,只是后来公共住房住户越来越穷,低收入人群才成为美国公共住房的目标对象。“夹心层”住户、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在镇江地区没有得到重视,其仅仅将目光锁定在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这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3、老城区的住房困难户改造力度不足
镇江老城区的住房多是上个世纪的建筑,房屋老旧,且采光、结构设计都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住房要求。老城区中租住公房的住户大多已购买了公房的房产权,虽然这些房屋已经不太符合他们的住房要求,但由于目前市场上房价太高和自己出售已有住房这两方面都有太多的顾虑,他们都还在犹豫是否要搬出旧住房,购买新住房。在旧城区的调查中还发现有很多住房困难户,他们有的虽然已经得到了廉租住房的救助政策,但也有不满情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居住房屋较差、小区环境差、配套实施不全。镇江市2008年共完成118处20800平方米危旧房改造任务,465户1250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这种改造力度与镇江这么多的老城区相比明显不足。
4、政府在政策执行上缺乏对廉租住户的人性化考虑
政府通过出资新建或是购买企业新建的小户型住房解决廉租住房房源的问题,这样不但投入大,而且解决对象有限,这对于目前城市中急需住房保障的低收入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好的方案。同时,从调查的资料显示,2008年镇江市市区低收入家庭大多集中于康泰花园、学府康居苑等安居工程小区,大量低收入人群集中在一起,它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政府在分配房源时缺乏针对低收入特殊家庭的具体考虑,其在分配实物配租住房时是通过“摇号”方式来确定廉租住房房源的,这虽然可以保证公平、公正,但也会给一些廉租住房户带来新的困难,例如身体残疾住户分到了高层的房屋。
三、共有产权制度、经济租赁住房、房屋置换模式的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已建立的相对成熟的共有产权制度、租赁经济住房和房屋置换模式进行研究,认为其对于完善当前住房保障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1、共有产权制度
共有产权住房起源于英国,其共有产权住房是政府对有一定的购房支付能力,但难以完全承担从市场途径购买住房的部分群体的一种资助。购买人先购买房屋的部分产权并对剩余产权缴纳租金,在具备能力后,购房人可逐步购买余下的产权。
(1)优势:第一,共有产权制度可以进一步激发廉租住户中享受租金减免和租金补贴的住户向共有产权房过渡,同时又进一步降低了购买经济适用房的门槛,使更多的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买得起属于自己的住房。第二,政府与住户拥有的产权不仅可能会保值,而且还可能增值。第三,拥有部分产权的住户将比租房者更加爱惜自己的房屋。第四,从中国人的住房心理特点来看,购买共有产权住房的住户会努力购买余下产权。
(2)劣势:政府部门要投入的时间、精力会比较多一点。
2、经济租赁住房制度
经济租赁住房就是低租金的周转型保障性住房,其实质是为将来有可能购房的中低收入者或是新就业人群提供过渡性居住住房,表现形式是低租金的周转出租房。其按照经济适用房的标准进行建设,但与经济适用房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不让渡产权。
(1)优势:第一,政府拥有产权,可带来增值的收益。第二,可以减少腐败现象,即使通过暗箱操作租住上租赁经济住房,也不会拥有其房产,这个就会避免经济适用房的主要弊端。
(2)劣势:住房者可能不爱惜自己房屋,增加房屋的维修、管理成本。
3、房屋置换模式
房屋置换模式开始于厦门,厦门市的置换方式是指政府廉租住房主管部门负责兴建商品房,先在承租置换过程中获得许多廉租住房的房源,然后再把这些廉租住房租金标准提供给双困难户。现在的置换模式可以借鉴厦门市的方式,通过房屋置换来取得部分符合需求的房源。
(1)优势:第一,通过置换方式得到的廉租住房房源比起新建需要的投入要少的多,即在相同的财政投入下能解决更多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能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益。第二,置换的房屋大多分散,这样就会避免低收入家庭集中居住的问题,也就可以避免人们所担心的“贫民窟”现象的出现。
(2)劣势:第一,置换的房屋必须有一定的限制,这样符合标准的房屋就会减少,进而就会减少房源。第二,政府要投入精力去审核、估价等。
四、解决镇江市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问题的对策建议
1、完善城市住房体系,综合考虑城市的住房需求
目前镇江地区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缺乏对“夹心层”、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人员住房问题的政策规划,这构成了政策上的一个盲点。本文针对扩大廉租住房房源、增加其受惠面的考虑,结合城市各方面的住房需求,设计出如下的解决方案(见图3)。
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之间建立共有产权住房和经济租赁住房来解决城市“夹心层”、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人员的住房问题。同时,对于廉租住房中经济情况已经改善的住户,政府以一定的的激励措施让其走上共有产权住房和经济租赁住房道路;对于租赁经济住房户,如果收入状况改善,激励其购买经济适用房或商品房;让共有产权住户逐步购买房屋产权。
对于城区旧房住户,如果他们有新的住房诉求,且愿意出售自己的旧有住房,只要符合一定标准,政府可以通过优惠价格来购买他们的住房作为廉租住房的房源,提供给不同的廉租对象。
根据旧有住房户的住房条件和实际状况提供不同的住房,符合保障标准的可以享受共有产权住房、经济租赁房或经济适用房。家庭收入较好的,让其到市场上购买符合自己需要的商品房。
(1)这种模式有以下优势。第一,政府在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之间设立共有产权住房和经济租赁住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三类人群的住房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第二,政府通过收购旧有住房作为廉租住房的房源,就会避免集中兴建的高成本、廉租住户集中居住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收购旧有住房可以节约大量财政投资,使相同投入解决了更多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保障问题。第三,对于向政府出售旧有住房的住户,其购买商品房也必定会增加新的社会需求。
(2)这种模式有以下不足之处。第一,这套收购旧有住房的模式适用于拥有大量旧城区的城市,对于新兴的城市不大实用。第二,需要政府部门人员在收购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保证收购及时、到位。同时,这一模式要求地方政府积极探索本地区实际情况,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和经济租赁住房。
2、提高补贴对象的“造血功能”
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的关键是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而提高其收入水平只能靠低收入者本身。政府提供的住房保障措施只是暂时解决其面临的困难,若要使其真正与社会发展一同进步,就必须改善他们的“造血功能”。对于廉租住房对象中享受租金补贴和资金核减的住户,他们中有许多是失业家庭,并非是缺乏劳动能力,必须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同时,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拓宽他们的收入渠道,增加他们的就业岗位,如城市环保、绿化等。
3、加大对城市旧城区的改造力度
加大改造城市旧城区的力度是要提高旧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旧城区存在着大量的住房困难家庭,积极进行旧住宅区房屋维修养护、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和建筑节能改造,可以解决部分住房困难户的居住问题,提高他们的幸福生活指数。社区环保可以委托给在城市廉租住房政策中享有租房补贴和租金核减住户中的失业家庭,这样不但可以提升社区的环境质量,解决社区中“脏、乱、差”现象,而且还可以为社区中部分廉租住户提供工作岗位。
4、要以人性化的手段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政府要积极地收购二手房来解决房源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财政投入、在相同投入下保证急需救助的家庭在较短时间内住上保障住房,而且也可以活跃二手房市场、带动二手房市场的发展。在分配房源时,可以借鉴新加坡公共住房分配制度的选择方式,措施是所有符合分配条件的同一区域的申请者,按其轮候顺序从可分配的公房名录中依次选择其满意的公房。我们也可以有优先选择的对象,但需要根据家庭的特殊性,例如家庭结构、家庭人数、人员年龄及交通问题等来决定优先顺序。这样就在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做到分配房源的人性化。
(注:本文资金项目为江苏省教育厅创新实践大赛资金。)
【参考文献】
[1] 镇江市政府:镇江市市区廉租住房申请、审核及退出管理实施细则[R].2008-11.
[2] 镇江市1359户居民将享受住房保障[EB/OL].www1.省略/news/,2007-09-30.
[3] 谢柏坚、余宽平:省督查组督查镇江市廉租住房实施情况[EB/OL].jszj.省略,2008-11-24.
[4] 王吓忠、巫月娥:廉租房相关问题研究[J].城市问题,2006(6).
[5] 黄小彪:我国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问题研究[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8(8).
[6] 包宗华:经济适用房的回顾与前瞻[J].上海房地,2008(8).
[7] 阿列克斯・施瓦兹著,黄瑛译:美国住房政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8] 张百和:述职述廉报告[R].2009-02.
[9] 秦虹:英国住房的共有产权制度[J].城乡建设,2007(9).